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我叙述者的他性——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

我叙述者的他性——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

2013-07-28 2页 pdf 164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8010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叙述者的他性——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 “我”叙述者的他性 ——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 ◎杨丽荣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擒要土耳其作零臭尔罕·帕慕克代表作——I我的名字叫缸)中。每一章节叙述者都足以“我”作为主调。第一人称叙 速者“我”在帕慕克的笔下与众不同。产生了“他性”。这一“他性”主妻由叙述者“我”多视点转换、非人叙迷者来构成。 关曩词“袁”叙述者 多视点转换非人叙迷者 文章埔号1671-0703(2010)04-064--02 “我”无疑是作者在其叙事视角选择上,最爱耍的一种 叙述伎俩。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拉近读者和故事中叙...
我叙述者的他性——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
“我”叙述者的他性 ——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 ◎杨丽荣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擒要土耳其作零臭尔罕·帕慕克代作——I我的名字叫缸)中。每一章节叙述者都足以“我”作为主调。第一人称叙 速者“我”在帕慕克的笔下与众不同。产生了“他性”。这一“他性”主妻由叙述者“我”多视点转换、非人叙迷者来构成。 关曩词“袁”叙述者 多视点转换非人叙迷者 文章埔号1671-0703(2010)04-064--02 “我”无疑是作者在其叙事视角选择上,最爱耍的一种 叙述伎俩。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拉近读者和故事中叙述 者的距离,从而增进作者与读者的“私人情感”。然而,<我的 名字叫红)中.“我”的第一人称叙述却打破了这一常规,给 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陌生和新奇。(不过,笔者在这里也用了 “我们”一词来和亲爱的读者您套近乎,意在拉近您和本人 的距离,易于让您站在“我”的立场上去理辫本人的观点和 信服“我”所说。)第一人称叙述往往是想产生真实感,以便 得到阅读者的信服。可是,对于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以 下简称‘红))来说,这种效果经过了—个中转站.即“陌生后 的熟悉”和“怀疑后的真实”。这里,作者在和读者套近乎的 同时,又在给读者设置—个又—个的疑团,把审美满足的最 大获得巧妙地进行了最大延迟,达到了悬疑推理小说的新 高峰。 一、多视点转换 <红)以命案凶手追踪和主人公黑与谢库瑞的爱情为主 线展开叙述;讲述了细密画艺术形式在伊斯兰世界的历史 变迁;展现了—个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宏大主题。全小说的 每一章节都以“我”叙述者作为主要叙述视角。全书59章节 中的题目以“我是××x”的主谓判断句命名的有16次、以 。x默称我为×xx”或“xxxⅡq我为XXX”的客观判断句命名的 15次、以“我.”的同位语形式命名的10次。其余的18次也 都是以“我”为主语的形式命名的。这样—个庞杂的“我”的 叙述系统,加上它叙述视角的快速转换.给阅读者带来了很 大的干扰,难以在阅读中轻易推理出“是谁杀了高雅先生和 姨夫”和“黑和表妹谢库瑞能否生活在一起”。 客观说来,第—人称叙事视点也有着难以避免的局限 性.它的视域是单一和狭窄的。我们很难知道“我”叙述者以 外的世界信息。可是,帕慕克却以第一人称的多视点转换 突破了这一局限,成就了有限叙述空间的无限性。‘红)的 叙述者“我”不是单纯的主人公黑.除他之外有“死人”、“谢 库瑞”、“姨夫”、“奥尔罕”、“奥斯曼大师”、“凶手”⋯⋯等10 多人都在进行着各自的陈述。让读者在不同的声音里去推 断和揣测。叙述者“我”也都是小说故事中的参与者,这与 悬疑推理小说的特性是密切相关的。在悬疑小说中。叙述者 对其对话人物多在进行着真相的掩饰,以达到作者制造悬 疑的最高效果。然而。该作者在书中对叙述者进行了巧妙 地编排。使他们在混杂和疑虑中相互揭穿。例如,谢库瑞对 黑的感情,她在这12年里其实一直都没有忘记黑。可是她 却在黑的面前百般的掩饰: 黑先生:由于你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使得你来我家拜 访。但别期待我会给你什么暗示⋯与两个孩子及年迈的 父亲生活在一起。我或许感到寂寞、绝望和软弱,也许需要 —个男人的力量与保护。但谁也别以为这就有机会了。因 此,你别再来敲我家的门了。qP43) 这是她通过艾斯特转交给黑的信。信中我们看到的是 —个对黑毫无感情的单身妈妈形象.她在对自己的真实情 感进行隐藏。在小说的P155页即第25节又通过艾斯特的 叙述被无情的揭穿了。“谢库瑞,姨夫大人的女儿,正陷入热 恋。可怜的女孩。她显然已经爱得发昏了。”在隐藏与显现 中,让读者陷入叙述的迷宫的同时又似乎对读者坦诚相待。 多么高妙的手笔!再有开篇作者就安排—个死人进行自我 感知式的陈述也造成了陌生的他性。以死人作为叙述者。如 此的陌生和新奇。它——死人的叙述。本有着太大的不可靠 性:—个死人怎么可以开口说话?这是用—个死人的超时空 追忆来进行叙述的。这一死人能够告知读者生前和死后的 差异:死亡和活着一样具有意义。这种难以置信的超越中. 我们又在作者细密逼真的描述里体会着真实:我们得知死 者是被人砸死的、他还有妻儿在门口着急的盼望着他的归 来、他惨死后被分尸抛弃在一口枯井中⋯⋯·这些场面的逼 真好像还不够,死者还进一步讲述他对生命的渴求。他想用 指甲、手指及咬他的牙齿狂热的抓住生命。又同时想享受死 亡带来的无限自由。这种矛盾不也发生在你我身上。增强真 实感,促成陌生后的熟悉。 另一他性(即特性)是:在多视角的转换中.<红)形成了 转换中的回环叙事,构成了—个个叙事圆圈.它们既独立又 重合,使整个小说在零碎之上有了非常缜密的结构穿连。这 部小说的59节可以进行圆圈的重组:2、7、11、20、22、33、 2010年第4期安微文学 万方数据 36、40、42、52节组成黑的叙事圆圈;9、16、26、30、32、34、 48、59节组成谢库瑞的叙事圆圈;5、17、21、29、31节构成姨 夫的叙述圆圈;当然再细分还有凶手、奥斯曼等人的叙述圆 圈。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划分来跳跃式的阅读,可以从2直 接跳到7、7跳到11,他们可以单独地构成一个个独立的故 事,丝毫不会没有完整感。 同样,我们可以把谢库瑞与黑的叙述全组合起来,构成 —个新的叙事话语圈:黑和谢库瑞的感情故事。再有,我们 把死人、蝴蝶、橄榄他们的叙述放在—个大于他们的叙述层 来看,他们有效地丰富了这些单独叙述圈的羽翼:奥尔罕、 艾斯特连接了黑和谢库瑞;姨夫连接了黑和谢库瑞的同时, 也连接了黑与奥斯曼、橄榄、蝴蝶、鹳鸟的关系,使黑对四位 细密画家的拜访顺理成章。被称为凶手的“我”所组成的叙 事圆圈,在整体上来说,是凶手追查的干扰项。易打乱读者 的常规思维:凶手以“我”的身份进行自白式陈述,却不点明 具体姓名。还是让^难以知道凶手到底是谁?他总是出现 在我们即将去缜密思考“凶手是谁?”时。其实这不仅是作 者有意设置的干扰项,它还是小说整个结构中不可缺少的 成分。它使不自然的凶手招供成了自然的形式,还有—个用 途在于,它使黑和谢库瑞即将破裂的关系里,突然注入强性 粘胶剂,达到破碎后的整合。“姨夫大人的被杀”成了黑追查 凶手和与心爱谢库瑞成婚的催化剂。这就是叙事圆圈上的 重合。那么,类似于狗、树、红、金币这些“非人”的叙述者,它 们构成了小说更大的叙事外圈,形成了有限空间上的无限 外延。这样复杂的叙事安排,作者是怎样来安排人物的出 场呢?作者主要是采用前一节中次要人物来开始下一节的 叙述.如第5节“我是你们的姨夫”略提到外孙奥尔罕,第6 节就以奥尔罕为“我”叙述者。同样在第6节中提到奥尔罕 对黑的印象,第7节就回到黑的叙述上来。如此的穿连弥补 了多视角快速转换带来的的混乱感.把独立的结构穿连成 —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二、非人的叙述者 <红)的他性还体现在.这是一部人物叙述者和非人叙 述者混杂的小说。。非人物叙述者”的定义在‘红)这里产生 了争议。根据人物叙述者的定义(人物叙述者不仅承担着 叙述的任务。同时也是所讲述的情境与事件中的—个人物. 既以—个人物的身份活动,也与故事中其他人物形成交流。o 可以推断非人物叙述者的定义:它虽然作为叙述者但是它 是非人物的。而且不参与故事。但是,在这部小说中。“狗”、 “树”虽然像人一样有生命,但是他们是非人物的;“红”、“金 币”又是非生命的;他们都确确实实地参与了故事事件。构 成了整q/J,,说的有机体。也与故事中的人物形成了事实上 的交流。故笔者鉴于此。成它们的叙述为“非人的叙述”。还 有—个层面就是.作者对于三个细密画家名字的选择,他们 以橄榄、蝴蠊、鹳鸟来命名,也是非人的。这些非人的叙述 者也是故事内的叙述者.从全小说来看.它们是“比人物叙 述层更能发觉隐含读者”的部分。在这部分的安排里,帕慕 克进行了比人物叙述层更多分量的隐含读者顶设。 作者试图在这种非人的叙述者身份上,盘踞最大的历 史厚重感。以突出东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突。从人类主观能 动性的局限性来说。人最容易自我包庇,以动物的身份或者 颜色、金币这种非人的身份来盲说,会有更为强烈的客观真 实感。他们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做出更为精准的。 “我是一条狗,但因为那你们人类是比我还没有大脑的动 物。所以你们就告诉自己:‘够怎么会说话呢!”(p11);(金 币的自述)“我看过各种人,从犹太人到阿布兹人。从阿拉伯 人到格里亚人。我认识每一人的手。(P125—126)”o它们是 历史变迁、时间发展的目击者。狗见证了人类的欺诈、宗教 的虚伪;金币见证了人类的贪婪、败德;红色孕育了生命。也 见证战争的肆虐和人类的死亡;马凸显了艺术在文化冲突 中的尴尬处境.也败露了凶手的身份——他是细密画画家 之一。此外,作者对它们的话语又有意地回避了一些。他让 这些非人的叙述者们在揭露人性卑劣的同时,又想掩饰我 们人类历史里的血腥,所以也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这种回避与显现又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地方。给人以含混性 的吸引。但也无法掩盖真实。正是读者对这既被命名又被 回避的真相感兴趣,话语狡黠地藉恰似以制造含混。因为含 混指明真相.然又平铺直叙地将真相淡化为迹象而已。o 非人的叙述者部分的隐含读者主要通过第二人称 “你”、“你们”和“人类”、“人类”这样的直接指称来实现。“容 我骄傲地告诉你们,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伊斯坦布尔流浪,从 钱包到钱包,从腰带到口袋,是一枚有智慧的钱币。”、“人们 看着我,都会说:‘我的老天,好俊的一匹马l’掣你们”已经 很明显地把授述者转移到隐含读者身上。弥合了人与非人 叙述之间的沟壑。一个内在文本中的“我”——述者与内在 于文本中的另—个述者交流了;“—个内在于文本中的‘你’ ——受述者与—个外在的文本外的‘你’——有血有肉的读 者”匹相遇了。这个“你”、“你们”等充当了第三者,读者是通 过这一第三者授与话语的易位声音来获得更贴近的交流。 似乎“话语正按读者的利益在说话。”o 兰、结语 多视角的转换.本来易造成线索的凌乱不堪。可是作者 的静谧思维安排,打破了这一僵局,在多视角的循环叙述 中。缔造了宏大而缜密的叙述体系:自我构成因素的自我讲 述。在看似缓慢的叙事节奏中。流淌着难以估量的叙事强 度。全篇以“我”叙述者进行讲述,又在“我”叙述者中开拓了 —个新的维度:非人的叙述。打破第一人称叙述的局限性。 扩展了有限空问的无限性。他们共同构造了陌生和新奇的 他性。 注释: ①③⑤【土耳其】臭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6年版,1'43,P11,P125,P126。P265. ⑦谭君强.叙事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菔。I'60. ④⑦【法国】罗兰·巴特.sz.屠友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P252-253.F253. ⑥供国澹姆斯·费伦.作为惨薛的叙事.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P108. ◆考文献: 【1】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jE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年版. 2010年第4期安徽文学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我叙述者的他性——浅谈《我的名字叫红》的叙述者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