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河南大学 诊断学考试总结

河南大学 诊断学考试总结

2013-07-21 5页 doc 70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2158

暂无简介

举报
河南大学 诊断学考试总结 1.症状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和肺部啰音等。 3.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 4.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5.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6.问诊的内容:①一般项目②主诉③现病史④既往史⑤系统回顾...
河南大学 诊断学考试总结
1.症状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和肺部啰音等。 3.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 4.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5.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6.问诊的内容:①一般项目②主诉③现病史④既往史⑤系统回顾⑥个人史⑦婚姻史⑧月经史与生育史⑨家族史 7.现病史主要包括:①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的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诊治经过⑦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8.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9.【发生机制】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1.致热源性发热致 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10. 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11.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 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 体温急剧上升至39D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12.皮肤黏膜出血视出血面积大小可分为淤点、紫癜和淤斑。 13.咳嗽、咳痰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但是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咳嗽可使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剧烈的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甚至诱发自发性气胸等。因此如果频繁的咳嗽影响工作与休息,则为病理状态。痰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借助咳嗽将其排出称为咳痰。 14.痰的性质和痰量 痰的性质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脓性和血性等。黏液性痰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大叶性肺炎的初期,也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浆液性痰见于肺水肿。脓性痰见于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血性痰是由于呼吸道黏膜受侵害、损害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入肺泡所致。上述各种痰液均可带血。健康人很少有痰,急性呼吸道炎症时痰量较少,痰量增多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支气管胸膜瘘,且排痰与体位有关,痰量多时静置后可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下层为坏死物质。恶臭痰提示有厌氧菌感染。铁锈色痰为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的特征;黄绿色或翠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有真菌感染;大量稀薄浆液性痰中含粉皮样物,提示棘球蚴病(包虫病);粉红色泡沫痰是肺水肿的特征。日咳数百至上千毫升浆液泡沫痰还需考虑肺泡癌的可能。 15.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16.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肺脓肿、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黏膜病变、胆道出血、胃癌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咯出血的颜色 鲜红 暗红色、棕色、有时为鲜红色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无、若咽下血液量较多时可有 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可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的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17.咯血量大小的标准尚无明确的界定,但一般认为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100~500ml为中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为大量。大量咯血主要见于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少有大咯血,主要表现为痰中带血,呈持续或间断性。慢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肺炎也可出现痰中带血或血性痰,但常伴有剧烈咳嗽。 18.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紫绀。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甲床等。 19.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20.恶心、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为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常为呕吐的前奏。一般恶心后随之呕吐,但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二者均为复杂的反射动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21.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22.呕血最常见的四种疾病(很重要) 23.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 24.消化道出血每日在5ml以下者,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称为隐血便,隐血便须用隐血试验才能确定。 25.腹痛(这一整节的内容一定要好好看) 26.牵涉痛指内脏性疼痛牵涉到身体体表部位,即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特点是定位明确,疼痛剧烈,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 27.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解液状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干200g,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0%,则可认为是腹泻。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超过两个月者属慢性腹泻。 28. 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1.7~17.1μmol/L(0.1~1mg/d1)。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1),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2mg/d1)时出现临床可见黄疸。 29.黄疸按病因学分类可分为:(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旧称阻塞性黄疸或梗阻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30. 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夏科(Charcot)三联征,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31. 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是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的血尿。尿呈淡红色像洗肉水样,提示每升尿含血量超过1m1。 32.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和运动)受损所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33. 意识障碍可有下列不同程度的表现:①嗜睡②意识模糊③昏睡④昏迷 1.体格检查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许多疾病通过体格检查再结合病史就可以作出临床诊断。医师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 2.体格检查的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3.触诊方法:㈠浅部触诊法;㈡深部触诊法:①深部滑行触诊法②双手触诊法③深压触诊法④冲击触诊法 4.叩诊音叩诊时被叩击部位产生的反响称为叩诊音。叩诊音的不同取决于被叩击部位组织或器官的致密度、弹性、含气量及与体表的间距。叩诊音根据音响的频率(高音者调高,低音者调低)、振幅(大者音响强,小者音响弱)和是否乐音(音律和谐)的不同,在临床上分为清音、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五种。 ①清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它是一种频率约为100~128次/秒,振动持续时间较长,音响不甚一致的非乐性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②浊音是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持续时间较短的非乐性叩诊音。除音响外,板指所感到的振动也较弱。当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如叩击心或肝被肺段边缘所覆盖的部分,或在病理状态下如肺炎(肺组织含气量减少)的叩诊音。 ③鼓音如同击鼓声,是一种和谐的乐音,音响比清音更强,振动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时出现。正常情况下可见于胃泡区和腹部,病理情况下可见于肺内空洞、气胸、气腹等。 ④实音是一种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更弱,振动持续时间更短的一种非乐性音,如叩击心和肝等实质脏器所产生的音响。在病理状态下可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等。 ⑤过清音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是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为一种类乐性音,正常成人是不会出现的一种病态叩击音。临床上常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肺气肿。正常儿童可叩出相对过清音。 5.几种叩诊音及其特点 叩诊音 音响强度 音调 持续时间 正常可出现的部位 清音 强 低 长 正常肺 浊音 较强 较高 较短 心、肝被肺缘覆盖的部分 鼓音 强 高 较长 胃泡区和腹部 实音 弱 高 短 实质脏器部分 过清音 更强 更低 更长 正常成人不出现,可见于肺气肿时 6.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当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称为肥胖(obesity),亦可计算体重质量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按WHO的标准,男性大于27,女性大于25即为肥胖症。 7.肝病面容 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脏疾病。 8.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9.常见的几个体位:⑴自主体位⑵被动体位⑶强迫体位:①强迫仰卧位②强迫俯卧位③强迫侧卧位④强迫坐位⑤强迫蹲位⑥强迫停立位⑦辗转体位⑧角弓反张位 10.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其大小不等。检查时用棉签或火柴杆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 立即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一般认为蜘蛛痣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11.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发生机制与蜘蛛痣相同。 12.头.颈部淋巴结的检查内容和触诊顺序 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同时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头颈部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上肢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腋窝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应按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和外侧群的顺序进行。下肢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腹股沟部(先查上群、后查下群)、胭窝部。 13.扁桃体增大一般分为三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一般检查未见扁桃体增大时可用压舌板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恶心,如看到扁桃体突出为包埋式扁桃体,同时隐窝有脓栓时常构成反复发热的隐性病灶。 14.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I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疾病如下: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单纯性甲状腺肿③甲状腺癌④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⑤甲状旁腺腺瘤 15.常见的胸廓外形:①扁平胸②桶状胸③佝偻病胸④胸廓一侧变形⑤胸廓局部隆起⑥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 16.桶状胸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度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亦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型者。 17.触诊先由健侧乳房开始,后检查患侧。检查者的手指和手掌应平置在乳房上,应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检查左侧乳房时由外上象限开始,然后顺时针方向进行由浅入深触诊直至4个象限检查完毕为止,最后触诊乳头。以同样方式检查右侧乳房,但沿逆时钟方向进行,触诊乳房时应着重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和包块。乳头有无硬结、弹性消失和分泌物。 18.呼吸节律 ①潮式呼吸 又称陈一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s至2min,暂停期可持续5~30s,所以要较长时间仔细观察才能了解周期性节律变化的全过程。 ②间停呼吸 又称比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③抑制性呼吸 此为胸部发生剧烈疼痛所致的吸气相突然中断,呼吸运动短暂地突然受到抑制,患者表情痛苦,呼吸较正常浅而快。常见于急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及胸部严重外伤等。 ④叹气样呼吸 表现在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此多为功能性改变,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19.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根据其振动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 20.正常呼吸音有以下几种:①气管呼吸音②支气管呼吸音③支气管肺泡呼吸音④肺泡呼吸音 21.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该音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故非呼吸音的改变。 22. 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通常有5个听诊区。它们分别为: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23. 心脏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24. 心脏听诊的顺序:通常的听诊顺序可以从心尖区开始,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先听心尖区再听肺动脉瓣区,然后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后是三尖瓣区。 25.判断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①S1音调较S2低,时限较长,在心尖区最响;S2时限较短,在心底部较响;②S1至S2的距离较S2至下一心搏S1的距离短。但是,在复杂的心律失常时,往往需借助于下列两点进行判别:①心尖或颈动脉的向外搏动与S1,同步或几乎同步,其中利用颈动脉搏动判别S1,更为方便;②当心尖部听诊难以区分S1和S2时,可先听心底部即肺动脉瓣区和主动脉瓣区,心底部的S1与S2。易于区分,再将听诊器体件逐步移向心尖部,边移边默诵S1、S2节律,进而确定心尖部的S1和S2。 26.奔马律:系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奔马律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 27.血管杂音(此处会有一个选择题) 28.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好好掌握,可能会出病例分析或者问答题。) 29. 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称舟状腹,见于恶病质,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30. 如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31. 左腰部皮肤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皮下所致Grey—Turner征(Grey—Turner sign)可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32. 当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用并拢的2~3个手指(示、中、无名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激惹所致,是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的标志。疼痛也可发生在远离受试的部位,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亦称腹膜炎三联征。当腹内脏器炎症尚未累及壁层腹膜时,可仅有压痛而无反跳痛。 33.肝脏触诊的整个内容(必须全部掌握) 34.脾脏触诊(可以多少了解一下) 35.胆囊触诊(多少看看) 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Murphy征(Murphy sign)阳性。由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Courvoisier征(Courvoisier sign)阳性。 36.正常的腹部触诊可以触到哪些结构(好好想想,一定记住) 37. 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38.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约呈半圆形,为胃底穹隆含气而形成。其上界为横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正常情况下胃泡鼓音区应该存在(除非在饱餐后),大小则受胃内含气量的多少和周围器官组织病变的影响,有调查正常成人Traube区长径中位数为9.5cm(5.0~13.0cm),宽径为6.0cm (2.7~10.0cm),可作参考。此区明显缩小或消失可见于中、重度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不会使鼓音区完全消失),也见于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 39. 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通常可用右下腹部作为肠鸣音听诊点,在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其频率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餐后频繁而明显,休息时稀疏而微弱,只有靠检查者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正常。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达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如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此类患者肠腔扩大,积气增多,肠壁胀大变薄,且极度紧张,与亢进的肠鸣音可产生共鸣,因而在腹部可听到高亢的金属性音调。如肠梗阻持续存在,肠壁肌肉劳损,肠壁蠕动减弱时,肠鸣音亦减弱,或数分钟才听到一次,称为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胃肠动力低下等。如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40.腹部膨隆怎样鉴别(一定要认真看,自己) 41.消化性溃疡(必须掌握)P176 42.肝硬化(必须掌握,可能会出大题)P178 43.未婚女性检查时注意事项(自己总结)P187 44.男性睾丸疾病用什么方法检查(自己总结)P185 45. 肛门与直肠检查常用的体位有:①肘膝位②左侧卧位③仰卧位或截石位④蹲位 46. 杵状指(趾):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杵状指(趾)常见于:①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肺癌;②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③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 47. 匙状甲:又称反甲,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 48. 膝外翻:令患者暴露双膝关节,处站立位及平卧位进行检查,直立时双腿并拢,二股骨内髁及二胫骨内踝可同时接触,如两踝距离增宽,一小腿向外偏斜,双下肢呈“X”状,称“X形腿”,见于佝偻病。 49. 膝内翻:直立时,患者双股骨内髁间距增大,小腿向内偏斜,膝关节向内形成角度,双下肢形成“O”状,称“O形腿”,见于小儿佝偻病。 50. 扁平足:足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前半足外展,形成足旋前畸形,横弓塌陷,前足增宽,足底前部形成胼胝。 51. 弓形足:足纵弓高起,横弓下陷,足背隆起,足趾分开。 52. 浮髌试验:患者取平卧位,下肢伸直放松,医师一手虎口卡于患膝髌骨上极,并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底面,另一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按压时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即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有中等量以上关节积液(50m1)。 53. 提睾反射: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等也可影响提睾反射。 54.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 ①颈强直 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在除外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 ②Kernig征 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③Brudzinski征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55. 角膜反射 嘱患者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前者称为直接角膜反射,而后者称为间接角膜反射。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人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
本文档为【河南大学 诊断学考试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