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时刻保持青春上进的心

2013-07-15 7页 doc 28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7399

暂无简介

举报
时刻保持青春上进的心 时刻保持青春上进的心 一、时刻保持一颗青春的心 为什么要先谈这个呢?因为心态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学习工作的质量。在座各位都具备很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大家都长期工作生活在广东这片改革试验田,身边都是新事物,也不缺想法和机会;最可能缺乏的,是一颗年轻的心。因为在事业单位,工作强度太大了,特别是基层,大部分工作都是很紧急、单调和重复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心态很容易衰老,而一旦心态老化,我们就会失去持续拼搏的动力,整天暮气沉沉。怎样保持年轻的心态呢? 首先,要适度冲动和执着,不要过于成熟和理性。冲动执着的人生虽然缺点不断,但却是最动...
时刻保持青春上进的心
时刻保持青春上进的心 一、时刻保持一颗青春的心 为什么要先谈这个呢?因为心态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学习工作的质量。在座各位都具备很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大家都长期工作生活在广东这片改革试验田,身边都是新事物,也不缺想法和机会;最可能缺乏的,是一颗年轻的心。因为在事业单位,工作强度太大了,特别是基层,大部分工作都是很紧急、单调和重复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心态很容易衰老,而一旦心态老化,我们就会失去持续拼搏的动力,整天暮气沉沉。怎样保持年轻的心态呢? 首先,要适度冲动和执着,不要过于成熟和理性。冲动执着的人生虽然缺点不断,但却是最动人,最有朝气的。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刚毕业的时候,我们都一无所知,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很执着、很冲动,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可以紧张半天或奋不顾身,结果当然吃了不少苦,碰了不少壁。当我们慢慢成熟,成了老油条以后,什么都兵来将挡,什么都灵活应对,人变精明了,犯错也少了,但以前那种求知欲望、冒险勇气、创新冲动、阳光心态,都慢慢消耗殆尽,取而代之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应付一下就好”、“太执着累自己又累别人”诸如此类的想法。其实我也很明白,因为体制局限,很多那样做法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但扪心自问,我们凡事都尽力了吗?我听说,优秀是卓越的最大敌人,理性是行动的最大障碍。什么事都想清楚明白,什么情况都先计算成败得失,到头来只会畏首畏尾、错失机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偶尔同学聚会,我们会发现以前学习最差的、最不会转弯的人往往是混得最好的,这个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或许,有时候我们适当笨一点,大胆直接往前一步,我们的命运就会不一样。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看完后的最大感触是,人最终都要被迫成熟起来的,趁自己还年轻,干嘛不多冲动几把呢?否则当我们老了,偶尔回想起来,都是遗憾,都是一些冰冷理性的计较,这才是最悲哀的。 其次,要相信自己,热爱自己的职业。人要有一点点的自命不凡,要适度高看自己一眼,这样才不会在漫长单调的工作中迷失自我。记得有位快退休的老前辈跟我们分享经验。他说,在领导身边写材料,不需要什么独特见解,也不需要想太多,关键要把领导的日常语录记下来,然后写材料的时候尽量搬上。听了以后,我心里面有点不舒服。不可否认,这位前辈很聪明,他的方法也很保险、很有效。但问题是,当我们习惯这样做以后,我们还是什么,录音笔还是打字员?我们的价值又在哪里?我们还会独立思考吗?以后换一个领导、换一种风格,我们又能做什么?人有时候太聪明,就会缺乏智慧。我们服务领导,不仅要让他舒心,更要让他安心。望远镜看不到的地方,才是显微镜的价值所在。领导看得远一点,但领导也是人,也有视觉盲点。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发现这个盲点,解决这个盲点。否则如果连我们都不重视自己,不信任自己,那谁还会信任我们、重视我们呢? 二、像呼吸一样读书学习 不要将读书看成一种负担,也不要将学习当作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要像呼吸一样,把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 首先,要广泛阅读,拒绝功利心态。手里面有不同的颜料,才能画出五彩缤纷。在今天这个学科交叉的时代,专业是死的、岗位也是死的,只有人是活的,以前学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后什么都要学,特别在综合性的岗位上,不仅要独当一面,更要面面俱到,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前沿的、古典的,精英的、草根的,什么都要学一些、懂一些。在读书学习过程中,不能太功利。有些人一提起读书,马上就会问,看了能得到什么?我觉得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并不实用。从小到大,我们学了多少年的数学、英语,最后用上的又有几个人呢?如果什么都要有回报才能付出的话,那么人生就是最大的浪费,因为谁都一样,到最后什么也带不走。读书就像挖井一样,不挖到一定深度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但正如有句话,命运的种子总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生根发芽,知识的种子也一样,大胆撒播下去,总会有收获惊喜的一天。 其次,要阅读经典,在比较中学习。经典都是深奥难懂的,但经典作品往往比较系统全面,读懂经典再看其他,就能触类旁通。平时我们都没耐心看经典,我们更喜欢看畅销书。畅销书不是不好,但偶尔我们也要折磨一下自己,读几本经典,进入大师的世界,感受一下大师的智慧和烦恼。我们要注重在比较中学习,大师都是某方面的权威,但大师不是学霸,我们不能只听一家之言。例如要了解社会学,不仅要读马克思的作品,也要读韦伯和涂尔干的作品,同样讲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经济决定文化,而韦伯则认为文化决定经济,截然相反的观点,但都很有见解,很值得研读反思。研读经典的时候要客观包容,不能一味拒斥否定,阅读一部作品不等于认同它的观点,更不等于认同作者的政治立场,我们只是借用别人的智慧和视角看清自己,毕竟人就是这样,看什么都清楚明白,就是看不清自己,偶尔外面的一句话,会让我们如梦初醒。 最后,要善于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打开电脑或手机,什么书都有,什么信息都有,选择太多,诱惑太多,反而很难形成兴趣。培养兴趣需要一定的引导和氛围。前段时间,我观看了“金砖五国”纪录片,看完后,我觉得收获挺大的,但深入反思一下,类似的记录片在网上一直都有,为什么平时我们宁愿发呆,也没有动力主动打开呢?如果说培养兴趣是一种化学变化,那么压力和氛围就是催化剂。另外,我觉得培养兴趣需要找到知音。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没有志趣相投的知音,不仅学习质量不高,而且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现实中知音难求,大家可以利用网络。以我自己为例,有时候我会无病呻吟,看一场电影,然后到豆瓣网,交流一下影评。看到那些很牛的网评,我会根据网友的推荐,查阅一下背景知识,或者阅读一些自己从未想过要读的经典著作。当然,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关键要找到自己的路径。 三、写有生命力的文章 文章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呢?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 首先,要有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好文章不一定要有好文笔,虽然好文笔确实能增色不少,但好文章的价值更体现在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上。很多人都喜欢把写材料的称为“笔手”,坦白说,我并不是很认同这个称谓,虽然我知道他们眼中的“笔手”代表一种肯定和羡慕,但我觉得“笔手”这个词体现不出我们的真正价值,也会让我们忽略自己的真正责任。我们的职责不是咬文嚼字、堆砌辞藻,而是要当思想的引领者和领导决策的服务者。我们不是花瓶,不能捡起芝麻丢了西瓜。相反,只要我们的文章、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哪怕文字再朴实,也会闪闪发光。记得有一次调研,有一名党委谈基层问题时,虽然没有很华丽的语言,但是见解非常独到,内容非常深刻,我马上将它整理分享了。我觉得写文章就应该这样,不能让形式绑架内容。 其次,要有一点反思批判精神。在读书写作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怀疑一切、批判一切的精神。毕竟,有反思、有扬弃才会有进步。一个读者如果能够找到合理的批判理由,说明他在某些方面真正读懂了作者,同样写文章有点反思批判,说明我们真正思考了。中国是人情社会,很多人喜欢敬老尊古,一提起反思,就好像对前人不尊重。我认为这种观念必须转变,反思不等于否定,批判也不等于批评,反思批判只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完善,我们不应有过重的思想包袱,同时,要相信前辈和领导,勇敢一点、大气一点。 最后,要敢于创新,拒绝套路。在大家面前谈创新,显得有点嘴巴轻轻了,我相信下面肯定会有人在质问:平时勉强应付一下都快忙晕了,还哪有什么时间精力搞创新呢?我能理解大家,因为有时候我也这么想。事实上,创新不仅花费时间精力,而且风险还很大,结果领导也不一定满意,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确实不值得、不理性。但是梦想的实现从来都不靠理性,历史的进步也从来不在于那99%的理性算计,而在于那1%的离经叛道。创新不一定会有回报,但起码证明我们还会独立思考,还有存在价值,偶尔成功一回,还会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感动。相反,工具理性的结果,很可能是随波逐流、自我埋没。具体到写文章上,一旦我们习惯了套路、麻木了思想,写出来的文章只会折磨别人,又折磨自己。思想都是有棱角的,思想激进,视角尖锐,把关领导会有不少压力。但如果领导能够充分信任下属和鼓励创新,给予下属信任和支持,才能够让下属不断挑战自己。当然写文章有时的确需要稳重、委婉,但有时候也必须要有自己的坚持。因为思想只有碰撞才会有花火,当所有人的想法都完全一致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以前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前路只有两条,创新或死亡,其实写文章也一样。在这里,我大家,果敢一点,不走寻常路。有时候,退一步,或许是海阔天空,但更多时候,再勇敢往前一步,你将拥抱一个全新的世界。
/
本文档为【时刻保持青春上进的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