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2013-05-04 6页 doc 56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2692

暂无简介

举报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率和比 发病率(incidencerate)表示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是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期间内新发病例的频数。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日为单位,也可以一个流行期为阶段,使用比较灵活。 患病率(prevalencerate)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现象(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率和比 发病率(incidencerate)表示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是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期间内新发病例的频数。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日为单位,也可以一个流行期为阶段,使用比较灵活。 患病率(prevalencerate)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现象(新、旧)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率(mortalityrate,death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婴儿死亡率(infantdeath rate)唯一一个可以用以比较的指标。 病死率(fatality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为构成比 3.疾病流行的强度就是疾病在某地区一定时期内存在数量多少,以及各病例之间的联系程度,也称为疾病的社会效应,也是疾病在人群中的数量变化。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4. 疾病的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5.移民流行病学常应用于以下原则: 1.若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别是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国的人群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国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2.若该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是由遗传因素起作用,则移民与原居住国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国。 例如:日本为胃癌高发区,而美国则是低发区,如以日本人胃癌死亡率为100,则非美国出生的日本移民为55,在美国出生的日本移民为48,而美国白人为18。日本移民胃癌死亡率高于美国白人,而低于原居住国日本人,环境因素对胃癌的发生关系较大。同样,日本移民宫颈癌和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低于日本本国人甚多,而与美国白人较接近。日本人高发必有与之联系的环境因素。移民一旦脱离日本环境,则宫颈癌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说明环境因素的作用。 6. 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提供最基本的数据资料。描述性研究主要有三类:相关性研究、个例调查或病例报告及横断面调查。 7. 普查: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8.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 9.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9.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10.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CI):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分子,不考虑观察时间的长短,得到观察期内的累计发病率。(静态人口) 11.发病密度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人—时的发病或死亡频率。分子为随访期间被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死亡数;分母则不是普通的人口数,而是人—时(人—月或人—年数)。(动态人口) 实验性研究: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性研究主要特点:1.随机 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对照组;2.对照 有平行的或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3.干预 施加一种或多种人为干预处理.药物\疫苗;4.前瞻 前瞻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分类:临床试验、现场实验、社区实验 · 类实验:如果一项实验研究缺少一个或几个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这种实验就叫类实验。 · 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多中心、医学伦理 · 单盲法:是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被分配在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但试验的具体执行者和资料的收集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 · (2) 双盲法:是指研究对象和试验的执行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布情况,只有资料的收集分析者知道分组情况。 · (3)三盲法:是指研究对象、试验的执行者与资料的收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只有研究者委托的人员掌握密码编号,直到试验结束、结果统计分析完毕才公布分组情况。 筛检(screening)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病人的一种措施,不是对疾病做出诊断。 筛检试验评价 筛检试验 金 合计 患者 非患者 阳性 真阳性 A 灵敏度 假阳性 B(误诊) R1 阴性 假阴性 C(漏诊) 真阴性 D特异度 R2 合计 A+C B+D N 灵敏度=a/a+c*100%实际有病而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真阳性率;特异度=d/b+d*100% ;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漏诊率、第二类错误, c/a+c*100%=1-灵敏度:假阳性率(漏诊率、第二类错误, b/b+d*100%=1-特异度:约登指数: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 范围在0~1之间; 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 阳性预测值,指筛检阳性者中患该病的可能性。=A / (A+B):阴性预测值,指筛检阴性者中真正为非患者的可能性。=D / (C+D) 串联 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为阳性 可以提高特异度 并联 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可以提高灵敏度 病因:“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被认为有病因关系存在;当它们当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频率就下降。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主要是归纳推理方法,它包括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消除归纳法),以及概率性推广的归纳统计推理。Mill准则即科学实验五法: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归纳统计推理。 因果判断标准:⑴关联的时间顺序;⑵关联的强度;⑶关联的可重复性;⑷关联的合理性;⑸关联的因果论证强度。 ■病因模型:⑴生态学模型;⑵疾病因素模型;⑶病因网络模型。 偏倚:研究误差中的系统误差部分,称为偏倚(bias)。偏倚是在研究中(从设计到执行的各环节)的系统误差及解释结果的片面性而造成的,使研究结果与其真值出现了某些差值。因为它是由系统误差所造成,加大样本并不能使之减少。一旦造成事实,则无法消除其影响。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2.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是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由此造成的偏倚称为选择偏倚。 3. 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是在来自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使获取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 4.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是指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关联)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 5.混杂偏倚的控制: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配比、随机化分配、分层抽样和限制进入(选择混杂因素的某个层的对象)等方法来控制。混杂偏倚在统计分析阶段可采用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等来控制。 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在医院发生的感染。其感染范围可分为各种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 10、为了探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 李医生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他选择了病例153人,对照178人,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 表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部分结果 口服避孕药 心肌梗塞病人 非心肌梗塞病人 合计 有 39     无   154   合计       请计算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比值比(OR), 并解释该比值比(OR)含义。 答:OR=ad/bc=39×154/24×114=2.20 含义:假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避孕药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是未口服避孕药的2.20倍。
/
本文档为【流行病学重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