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二哲学理科科会考练习二

2013-04-29 19页 doc 61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3159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二哲学理科科会考练习二高二《生活与哲学》(理科)会考练习二 命题人 章桂根 班级: 姓名: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一、选择题 ( )1、下列不属于人所独有的意识活动是 A、三思而后行 B、饿了就要吃东西C、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2、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大脑的产物 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3、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来源...
高二哲学理科科会考练习二
高二《生活与哲学》(理科)会考练习二 命题人 章桂根 班级: 姓名: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一、选择题 ( )1、下列不属于人所独有的意识活动是 A、三思而后行 B、饿了就要吃东西C、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2、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大脑的产物 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3、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活动具有性和目的性 ( )4、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认识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5、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异”,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客观物质本身是意识的“模特儿”D.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 )6、对“造境”而言,无论如何虚构,“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一观点 A.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 B.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承认了意识先于物质的存在 D.承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7、医学科学证明,大脑皮层受损,人就(可能)成为白痴。这说明 A.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思维的源泉C.只要有健康的人脑,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 )8、目前,网络虚拟社区越来越多,人们在网上可以虚拟自己的身份和行为。对这些“虚拟意识”的正确认识A.虚拟观念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虚拟意识也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D.虚拟意识可以改造物质 (★ )9、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哲理是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不但要尊重规律,更重要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为人类服务. D. 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一、选择题 (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考虑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举动主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 A、目的性和计划性 B、自觉选择性 C、主动创造性 D、重复性 ( )2、“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是许多成功者共有的经验。这主要强调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 ( )3、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4、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人们还不能对地震作出准确的预测。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5、“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ks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6、恩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应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段话说明①世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则本身就是物质的东西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③想问题、办事情不能遵循原则 ④理论只有符合客观实际才是正确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选择题 (★ )1、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B.教师讲课 C.农民种田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 )3、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客观性 B.正确性 C.条件性 D.社会历史性 (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5、“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 )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的交汇点 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 )8、“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晚(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4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选择题 ( )1、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真理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B.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是唯一的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2、真理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认识成果,它是观念范围的东西。这说明: A.真理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 B.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C.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D.真理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客观的 ( )3、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需要孜孜不倦地被追求,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不同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 )4、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了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观的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是绝对的 (★ )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 )6、解放思想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A.客观和主观相符合 B.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C.实际和思想相符合 D.方针政策与科学理论相符合 ( )7、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 )8、“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条件下认识,而且这种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C.人们并不能是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 )9、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B.真理的发展只是一个正确战胜错误的过程 C.真理的发展过程说明后一个认识正确,前一个认识错误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 ( )10、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 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 .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 .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 )11、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 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 ”( )12、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阅读《科学救得麻雀在》,回答后面问题 1955年11月,毛泽东同14位省委书记讨论农业17条,两个月后,17条扩充为40条,即《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其中第27条规定:“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一个重大决策就这样诞生了。麻雀被定性为害鸟,各地展开了捕雀运动。鸟类学家郑作新他和他的同事们走遍了河北昌黎果产区和北京近郊农业区,采集了848个麻雀标本,一个一个地解剖嗉囊和胃部。考察的结论是:在夏季繁殖期,麻雀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有相当的益处;在秋收季节,麻雀飞入农田糟蹋粮食,构成危害。郑作新向毛泽东建议说:“对麻雀的益害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辩证地对待这个问题。”196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指示说:“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毛泽东终于为麻雀平反了。麻雀案翻了案。历时5年的中国麻雀战从此偃旗息鼓。 请说一说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高二《生活与哲学》(理科)会考练习二 参考答案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1-5BBCDB 6-9DACB 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1-7 BCBCABA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8 ACABBACB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12 ACCCDBAADACA 1、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将麻雀定为四害之一是错误的决策(意识),会将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 2、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鸟类学家郑作新与他的同事们走遍了河北昌黎果产区和北京近郊农业区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解剖,掌握了麻雀的真实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3、 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权力和地位为转移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郑作新和他的同事们的科学实验(大量解剖麻雀),才纠正了麻雀是害虫的不正确认识。 4、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毛泽东终于为麻雀平反,体现了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5、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不同,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麻雀的认识从定性”害鸟”到“四害”中取消,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性。 6、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益”和“害”是一对矛盾,共处于“麻雀”统一体中,因此我们“对麻雀的益害不能一概而论,应分清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辩证地对待这个问题。” PAGE 15
/
本文档为【高二哲学理科科会考练习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