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政治生活新的

2013-04-19 9页 doc 78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6444

暂无简介

举报
政治生活新的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 政治生活知识点 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P5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国家含义和根本属性P5 从本质上讲,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民主的特点P5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一方面: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另...
政治生活新的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 政治生活 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P5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国家含义和根本属性P5 从本质上讲,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民主的特点P5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一方面: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另一方面: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一方面: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取得的成就也是真实性的表现。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P7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熟读民主的含义、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P6 5、公民的政治性权利和义务P8-9 (1)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被选对象:人大代表; 地位:公民基本民主权利,行使……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地位: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监督权 ——对象: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内容: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 (2)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遵守宪法和法律。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原则P10-11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现: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义务关系:……相对应存在,……权利的主体,……义务主体…… 怎样处理两者关系: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发生矛盾是…… ) 7、各种选举方式的认识P16 方式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选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组织和技术工作难度不大,且选举成本较低。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 组织和技术难度大,且选举成本较高。 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 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选举。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等额选举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选举方式的影响因素:国家性质、经济发展、经济制度、社会进步状况、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P15-16(熟悉我国采用何种选举方式) 8、为什么要珍惜选举权利? P17(只需熟读) ①选民参与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9、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P17-18 (1)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0、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P20、 P21 民主决策的方式: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基础、……重要前提) 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 ……前提和基础) 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P21-22 ①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②从决策者角度看: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从公民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该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注意听证会参与代表的组成以及注意事项  参考书本 P20-21例子 11、基层民主制度的概况(意义、村民自治制度)P23-24-26 (1)我国基层民主重要形式: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2)我姑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实行村、居民自治意义): 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 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3)村民自治制度的相关情况: ①性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村委会成员都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最高代表是村委会主任) ②村民自治的内容(运作过程): A、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主要途径 B、村民可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C、村民自治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 D、村民自治实践中新形式: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于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 (居民自治内容参考村民自治的内容) 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求: 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 民主监督的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 12、民主监督的方式、意义、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注意点P27-29 地位: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如何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相关规定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 注意:“有序政治参与”相关内容。 P31 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P37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我国政府的职能:(理解具体内容,参考书本)P37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具体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政府的责任、宗旨,怎样实现“对人民负责”(理解)P39-41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要求(表现):(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我国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P38   (熟读) 公民受到政府的管理,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具体例子参考书本)我国征服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公民应了解……相信……支持……监督……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4、政府为公民求助提供的途径P41  熟读 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政府为什么必须依法行政?P44 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重要的意义: 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怎样做到依法行政P44-45 (1)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④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具体参考P45)。 (3)政府行政还要自觉接受监督,实行“阳光工程”(具体参考P48)。 7、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措施及意义P46、 P47 措施:(1)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一靠民主,即保障广大人民权利,使人民能够有效监督政府权力运行。二靠法制,即坚持健全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2)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社会与公民、人民政协、司法机关等监督,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监督 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可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更腐败行为;更好地合民意、集民心、聚民智,作出正确的决策;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政府的权威:政府是否具有权威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我国政府有权威的体现:(参考P49第二段)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有无权威的标志。P49 第三单元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P55 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③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其监督(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④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⑤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P55 ①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②职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③地位: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④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县以下无人大常委会)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P56-57 (1)法律地位: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及任期: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3)权利和义务:①权利——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质询权等。②义务——依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P61 理解 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第三,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第四,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及其表现P59-60 (1)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2)民主集中制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权力。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但可自主行使相关权力。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P61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2)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点。 (3)这一制度有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实践证明,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7、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P63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2)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64    科学执政:遵循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各方面的法制化、规范化。 三者关系:P65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67-68 (1)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集中概括——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一要义——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核心——以人为本 (2)党坚持“以人为本”体现: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我国政党制度及其基本内容P69-70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基本…… 基本内容:(1)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两者是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5)多党合作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11、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P70 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主题:团结和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国政党制度最大的特点:共产党执政、多党派执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1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及其关系:P74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者关系参考书本P75 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原因(必要性)P76-79 (1)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自治地方分几级),设立自治机关(指什么),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必要性: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自己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使民族区域自治具有社会和政治基础。 14、全面把握宗教政策的内涵:P80-82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的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违法,抵御渗透。邪教不是宗教。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也不鼓励,而是为发挥宗教积极因素。 15、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P83 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理解)                     ③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国家应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旋转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中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武装自己,提高“两个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四有”公民 16、主权国家的相关知识  P88-89 A、地位: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B、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最重要因素。 C、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用含义区分) D、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17、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相关知识:P94-95 (1)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则是国家间分歧、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3)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4)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护人民利益一致。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熟读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形式  P94 18、谋和平,促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3)发展问题存在的根源: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4)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的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6)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的主张(参考书本P100) 19、世界多极化趋势(注意:世界多级格局并未形成)  P101-103 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世界多数国家都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措施:①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真正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④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培养创新人才等等。 20、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P105-106 1、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国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国家根本利益) B、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我国内政和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本文档为【政治生活新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