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月经病的治疗

月经病的治疗

2008-04-21 18页 doc 96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5554

暂无简介

举报
月经病的治疗http://www.ok-mababy.cn/ma_zt24.htm 月经病的治疗   1.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月经病的滋肾补肾法? 3.什么是月经病的养血疏肝法? 4.什么是月经病的健脾和胃法? 5.什么是月经病的补气养血法? 6.什么是月经病的调理气血法? 7.什么是月经病的凉血护阴法? 8.什么是月经病的温经散寒法? 9.什么是月经病的利湿化痰法? 10.什么是月经病的复杂病证治法? 11.什么是月经病的调理月经周期法? 12.什么是月经病的药物调理月经周期法? 13.什么是月周期节律诱导法调理月经...
月经病的治疗
http://www.ok-mababy.cn/ma_zt24.htm 月经病的治疗   1.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月经病的滋肾补肾法? 3.什么是月经病的养血疏肝法? 4.什么是月经病的健脾和胃法? 5.什么是月经病的补气养血法? 6.什么是月经病的调理气血法? 7.什么是月经病的凉血护阴法? 8.什么是月经病的温经散寒法? 9.什么是月经病的利湿化痰法? 10.什么是月经病的复杂病证治法? 11.什么是月经病的调理月经周期法? 12.什么是月经病的药物调理月经周期法? 13.什么是月周期节律诱导法调理月经周期? 14.什么是饮食疗法调理月经周期? 15.月经病证的外治法有那些?     1.月经病的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月经病的治疗,不仅要着眼于局部,而且要顾及到整体。在一般的治疗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总结临床各病证的规律,特别是主证型的有效治疗,同时也要善于处理复杂病证的矛盾,解决各个证型,特别是对立证型之间的冲突。长期以来,我们从事月经周期及调周法的观察,因此,我们提出了药物、心理、食疗调周法。返回顶部   2.什么是月经病的滋肾补肾法?      一般病证治法,亦即是一般的治疗。主要在于调理脏腑,结合调理阴阳气血。具体方法有滋肾补肾法,疏肝养肝法,健脾和胃法,补养气血法,凉血护阴法,温经散寒法,利湿化痰法等。    滋肾补肾法。肾气、天癸,是月经来潮的前提,癸水肾阴,又是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肾气肾阳,是月经来潮的动力,所以肾气,天癸之有所不足,阴阳有所失调,必然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等病变。故滋肾补肾法,是调治月经疾病中最重要的方法。    滋养肾阴。肾阴不足或真阴亏损,则经病丛生,常可出现月经后期过少、稀发、闭经、崩漏、经行眩晕等等病证,治宜滋养肾阴,填精益髓。从而达到补养冲任,常用的滋养肾阴的方药为六味地黄丸(汤)、左归饮、左归丸、大补阴丸等。常用补阴药物为地黄、山萸肉、女贞子、黄精、鳖甲、杞子、寄生等。     温补肾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元阳不振,寒从内生,常可出现月经后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行色淡,月经稀发;崩中漏下,经行畏寒,经行浮肿,经行乏力,经行腰痛等,治宜温补肾阳,温暖子宫,补益命门之火,常用方剂有右归饮、右归丸、金匮肾气丸、五子补肾丸、二仙汤等,常用药物有炮附子、肉桂、菟丝子、紫石英、鹿角胶、杜仲、熟地、锁阳、仙芽、仙灵脾、巴戟天、紫河车、复盆子等等。     补益肾气;肾气不足,多由肾精亏损不能化气,以致肾的功能虚衰,从而导致月经病的发生,尤以月经过多、带下过多、流产类疾病为多见,其证候与阴虚及阳、阳虚为主者近似,所不同者,在于虚寒程度的差异性,治法补肾益气,常用方剂有人参鹿茸丸、寿胎丸、赵氏苁蓉菟丝丸、定坤丹、泰山盘石散等等;常用药物有:人参、别直参、黄芪、菟丝子、肉苁蓉,炙甘草、杜仲、寄生、鹿茸等。返回顶部    3.什么是月经病的养血疏肝法?       养血疏肝,肝体阴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月经能否正常来潮,与肝的藏血而司疏泄有关。肝在月经病方面,主要反应肝阴不足、肝郁气滞、肝经火旺、肝阳上亢,而其主要者还在于肝郁。治疗应针对不同病变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疏肝解郁。肝气郁滞是导致月经病的主要因素,“所谓:天癸(指月经)既行,治在厥阴(肝郁)”,故凡育龄期出现月经的期、量、色、质失常以及经行合并症等,多数与肝郁气滞有关。故疏肝解郁的方法,是常用的方法,如逍遥散、越鞠丸、四制、七制香附丸,宣郁通经汤等等,均为妇科所常用。而常用的药物有:香附、柴胡、广郁金、佛手片、玫瑰花、当归、白芍、荆芥、川楝子等。同时必须结合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    养肝育阴。营血不足,阴液耗伤,以致肝阴不足藏血亏耗,从而也必然影响到冲任子宫之空虚,可致经期过短,经量过少,经间出血,经行眩晕等病证,治当养肝育阴,常用方剂有二至丸、一贯煎、杞菊地黄丸、一阴煎等。常用药物有女贞子、白芍、杞子、墨旱草、山萸肉、楮实子等。    清肝泻火。肝气郁结,极易化火,火性上炎,扰乱清窍,可见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经行烦躁,经行吐血等;火性下扰,必将导致出血,可见经行先期量多,赤白带下等病证。治当清肝利湿,以泻其火,常用方剂有: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清肝达郁汤等,常用药物有:炒山栀  、丹皮、苦丁茶、龙胆草、木通、泽泻、黛蛤散等。    平肝熄风。肝阴不足,阴虚火旺,火旺甚则化风,风阳内动,扰乱清窍,神魂不得安宁,可见经行昏厥,经行抽搐,经行失眠,经行狂躁,经行妄言等,治当平肝熄风,镇降潜阳,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汤、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等。常用药物有:珍珠母、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白蒺藜、菊花、青龙齿、白芍、牡蛎等。返回顶部   4.什么是月经病的健脾和胃法?      健脾和胃。脾胃为人身营养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而胃主降,脾有运化精微,渗利水湿,统摄血液等功能,若脾胃受病,则可导致多种月经病的发生。    健脾益气。脾胃虚弱,失其健运,则气血化生之源不足,可致经行色淡、经来量少、经质稀薄、闭经、经行腹胀、经行泄泻等。脾虚气弱,统摄无权,可致经行先期、月经量多、崩漏等,脾虚中气不足,气陷而升降无力,可致经行腹胀,经行乏力,经行泄泻,经行下腹空坠等,以上所举皆系脾虚气弱所致,治当健脾益气,常用方剂有:归芍六君汤、香砂六君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木香、升麻、山药、扁豆等。    温中运脾。脾阳不足,虚寒内生,寒则阳气不运。水谷不化,则为经行泄泻,经行腹胀;阳虚气化不利,水湿不运,则为经行浮肿,更年期浮肿等;脾阳不足,不能温运气血,可致经行腹泻,经行身寒等。治当温中运脾,常用方剂有:理中汤,附子理中汤,防已黄芪汤,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等。常用药物有:干姜、制附片、炙桂枝、白术、茯苓、广木香、陈皮、炙甘草、党参等。    和胃降逆。胃阳过强,或过食辛辣厚味、胃中积热、气机不降、胃气上逆、可致经行胃脘灼痛、经行呕吐、经行口疳;治当清热和胃,常用方剂有:清胃散、左金丸、沙参麦冬汤、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等;如胃阳素虚、饮食不节、贪食生冷、或寒邪所伤,胃有寒阻、气机不得下降、胃气上逆,可致经行胃痛、经行流涎,经行呕吐等,治当温中和胃、常用方剂有:理中汤、良附丸、干姜半夏人参汤,常用药物有:生姜、干姜、砂仁、蔻仁、丁香、藿香、沉香、半夏、吴茱萸等。返回顶部   5.什么是月经病的补气养血法?     补气养血。气血虚弱,尚无脏腑病证,可从补气养血论治,气血恢复,则经病自愈。    补气:气虚则失其统摄,或下陷不能升举脾阳,可致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崩漏等病证,治宜补气为主;佐以升降与养血,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举元煎、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陈皮、茯苓、五味子等。    养血:血虚则冲任失养、血海不充,可致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色浅淡、闭经、经行眩晕、经行发热、经行心悸等。治宜养血为主,佐以益气。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圣愈汤。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白芍、何首乌、阿胶、黄芪、党参、桑椹子、杞子等。返回顶部   6.什么是月经病的调理气血法?      调理气血。本法为妇科极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有理气行滞和活血化瘀两者。    理气行滞。气以流畅为顺,气机不畅,则经病丛生。因气机不畅而导致月经病的有:经行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行小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经来小腹痞块等,治宜理气行滞,佐以活血,常用方剂有:四制、七制香附丸、乌药散、加味乌药汤、越鞠丸、四七汤等。常用药物有:香附、青皮、郁金、川楝子、乌药、苏梗、枳壳和各种花类药物。活血化瘀。血瘀阻滞是形成多种月经病的重要病机,所以活血化瘀也是治疗月经病的重要治法。血瘀阻滞,既能有碍血液畅行,也可损伤血络而致血不循经,久而亦可结为癥瘕,一般常见的有:经来血块较多较大、经色紫暗、月经过少、痛经、闭经、崩漏等。治当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通瘀煎,失笑散等。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川芎 、赤芍、五灵脂、泽兰、乳香、没药、元胡等。返回顶部   7.什么是月经病的凉血护阴法?      凉血护阴。女子以血为主,气常有余而血相对不足,每易血热与阴亏为患,这一点在月经病方面现尤为突出。    清热凉血;感受热邪,血内蕴热,热灼冲任,则迫血妄行;热入血室,则可见恶寒发热,神志异常等,常见有: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崩漏、经行吐血、经行发热、经行狂躁、经行不寐等。治当清热凉血,常用方剂有:清经散、保阴煎、苓连四物汤,清热固经汤等。常用药物有:黄苓、黄连、山栀、黄柏、金银花、连翘、地榆、茅根、生地、白芍等。    育阴清热。热为阴邪,易伤阴津,阴津不足,即令火旺,火旺阴虚,阴虚则火旺,从而经病丛生,常可见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淡红、经质偏稀、或闭经、后期、崩漏、日久不愈、经间期出血等。治当育阴清热,常用方剂有:一贯煎、二至丸、二甲地黄丸、左归等,选用具体药物时慎用苦寒、可用龟板,鳖甲、牡蛎、地骨皮,丹皮、生熟地等为佳。返回顶部   8.什么是月经病的温经散寒法?     温经散寒:血为寒凝,经脉受阻,寒邪客于子宫,可影响胞脉与胞络之运行,雍遏冲任,从而形成月经病,可见月经后期,经行量少,月经稀发,闭经,经行腹痛,经行腹冷等。治宜温经散寒,常用方剂有:《金匮》温经汤,《妇人良方》温经汤,艾附暖宫丸,当归四逆汤等。常用药物有:附片、肉桂、干姜、吴茱萸、艾叶、大小茴香、川椒、补骨脂等。月经病中以内寒、虚寒较多,对虚寒者,应与补气补阳相结合,寒凝血瘀者,应与活血化瘀、理气行滞相结合。返回顶部   9.什么是月经病的利湿化痰法?      利湿化痰。痰湿所致月经病,有偏寒偏热之别:寒湿或寒瘀所致者,可见月经后期、经行浮肿、经行泄泻,治宜温化水湿,常用方剂有苓桂术甘汤、全生白术散,防己黄芪汤、附子理中汤等。湿热或痰热所致者,可见月经过多、痛经、漏下、经行黄疸、经行发热等。治宜清热利湿,常用方剂有: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越鞠丸、四妙散、止带汤等。单纯痰湿的可见月经后期、量少、肥胖、治宜燥湿化痰,常用方剂有:苍附导痰汤、芎归平胃丸、温胆汤、涤痰汤等。返回顶部   10.什么是月经病的复杂病证治法?       临床上的病证,单纯的典型的证型固然有,但大多数为复杂病证,不仅仅有主证型,而且有兼夹证型,甚至有的可以兼夹4~5个证型。对这些复杂证型的处理,并不是将各个证型的治疗方药简单组合,而是要处理好各证型之间的关系,既保证主证型的治疗,又要恰当地选择各兼或次证型合适的方或药。即使单纯的主证型治疗,也要因时因地进行加减,我们还发现随着月经病证的发展,有时主证型也会转变,形成新的性质不同的证型,所以临床处理也有所不同。其处理方法是:   (一) 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凡复杂证型的疾病,不仅有主证型,而且尚兼其他证型。一般临床常兼2~3个不同性质的证型。其处理原则,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如血热性月经量多,又兼夹血瘀、湿浊,治疗上应以血热为主,用凉血清热法,选用荆芩四物汤,加入失笑散、大小蓟、益母草,然后再加茯苓、苡仁。如果兼夹证型中湿浊占第二位,血瘀占第三位,则凉血清热,利湿化浊结合起来,方法上以清利为主,佐以化瘀,可用固经丸加入利湿化瘀之品,药用炙龟版、炒黄柏、炒黄芩、椿根白皮、碧玉散、茯苓、苡仁、制苍术、炒荆芥、大小蓟、炒蒲黄等即可。但如血瘀性月经过多,血瘀为主证型,兼有血热、湿浊证型者,则治疗上当以化瘀为主,佐以清热利湿,可用加味失笑散,化瘀止血为主,加入丹皮、马鞭草、大小蓟、茯苓等即可。因马鞭草、大小蓟不仅有清热的作用,而且还有利湿化瘀的作用,是较为理想的配伍药物。     但是亦有部分患者,主证型非常突出,所表现的证候比较急重,或十分明显,不得不集中方药解除主证型,对次要的或再次证型,留作下一步照顾,或加入很少量药物照顾,如血瘀性月经过多,表现出血腹痛十分显著,虽然兼有血热湿浊证型,但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方取膈下逐瘀汤,逐瘀止崩漏,而清热利浊等方药暂时不予应用,因为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加入清利之品,以免影响化瘀止痛的临床效果。临床上的夹杂证型,大多虚实兼夹者多,一般较为复杂的月经病证,肾虚夹湿热夹血瘀者颇为常见。在治疗上自然以补肾为主,佐以利湿化瘀,如出血性的月经病,可用二至地黄汤加入失笑散,常用药物有女贞子、墨旱莲、山药、山萸肉、熟地、丹皮、茯苓、泽泻、五灵脂、蒲黄、大小蓟、苡仁、川断等品;闭止性月经病,可用归芍地黄汤、四妙丸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常用药物有:当归、赤白芍、淮山药、山萸肉、熟地、丹皮、茯苓、泽泻、牛膝、制苍术、黄柏、苡仁、桃仁、红花等。肾虚偏阳、夹有血瘀,湿浊者,可于补肾助阳的方剂加入化瘀利湿之品,常用方药,可选人参鹿茸丸(汤)加入通瘀煎等加减,常用药物有人参、鹿角、川断、杜仲、淮山药、淮牛膝、茯苓、寄生、赤芍、红花、山楂、苡仁等,总之保证补肾药物在数量上占优势,然后依临床所表现的症状,适当加入照顾次要或再次要证型的药物。除了药物在数量上占优势外,保证重点,还应包括药物在主证型的剂量上的重用。《傅青主女科》在主证型治疗的主药方面,剂量很大,给后人很大启迪。如熟地、白芍、党参、菟丝子等,有时用量大于其他药物5~10倍。因此保证重点,照顾一般,还应体现在药物的剂量上。   (二) 处理好主次证型之间用药矛盾。在复杂疾病中,除主证型外,常兼夹2个以上的证型。因此,在治疗上虽以主证型选用主方外,一般还应选用治疗兼夹证型的方药,组成复方多药的治疗措施,因此,在方药之间,必须注意到尽可能避免相互间的冲突性,即对抗性,利其协同性,即比较一致性。特别是呈对立性的证型兼夹,如气虚夹郁热证型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气虚宜温补,郁热宜清疏,温补与清疏存在矛盾,温则对气虚有利,清则对郁热有利,但予对立证型不利,因此在选用温补方药时,须注意到温补有利于清解,补中益气汤,是温补中的平和剂,且有调达肝气的作用,可选用补中益气,加入荆芥、炒黄芩、炒丹皮、钩藤等品,如果郁热为主夹有气虚,则可选用轻济的丹栀逍遥散,以黄芩易山栀,再加入黄芪、太子参、陈皮、钩藤、桑叶、荆芥等品即可。    又如虚实兼夹的肾虚夹血瘀证型者,肾虚宜补涩,血瘀宜疏化,补肾有碍化瘀,化瘀不利于补肾,如把补肾固涩的五子补肾丸合活血通瘀的血府逐瘀汤组合在一处,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选择化中有止,止中有化,补理兼施,相互冲突不大,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的方药,是很有必要的,如偏于阴虚的月经不调、闭经、我们所常用的益肾通经汤,药用柏子仁、熟地、淮牛膝、川断等补肾,又用泽兰叶、丹参、赤芍、当归、益母草以化瘀,不仅避免了矛盾对抗,而且相互协调,有增强补肾化瘀的双相调节作用。偏于阳虚的月经不调、闭经、崩漏,我们常用的补肾捉排卵汤,药用山药、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鹿角片、巴戟天、以补肾助阳,又用当归、赤芍、五灵脂、红花、川芎等化瘀,但补肾阳有助于气血活动,而化瘀又促进阳气的新陈代谢,相得益彰,不仅避免了对抗性。有助于补肾化瘀疗效的提高。如果兼夹证型较多者,即在2个证型以上,在处方用药,必须相互照顾者,同样要选择方药对其他证型有否对抗性,是否影响其他方药,特别是否影响主方药疗效的发挥,尽可能选择具有协同促进作用的药物。关于方药间的协同性和拮抗性的药理研究,很有必要,不仅是复方组合的需要,而且也是方剂组合的需要,今后必须努力,但至少不能过大地影响主方主药的疗效。   (三) 处理好标本缓急关系。月经病证也存在着急则治标、发病时治标、缓则治本、平时治本的。但标中顾本,本中顾标,也当予以注意的。如崩漏病证。虽然大多数为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当其血崩发作时,大多与血瘀的标证有关,所以急则治标,化瘀止血,乃是治标时常用法则,出血过多,各种止血方药及止血措施,均可考虑运用,但仍当以化瘀止血为主,标中顾本,我们认为加入补肾滋阴助阳药,其止血效果一般又有所提高。控制出血后,症情缓急,按平时治本,予以补肾为主,按其偏肾阴虚或偏肾阳虚而予以滋阴或助阳治之。本中顾标,在补阴补阳到一定程度或时间时,亦应加入活血化瘀的方药,以推动阴阳的发展与转化,又如痛经、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亦属肾虚血瘀,肾虚为本与崩漏所不同,崩漏为肾阴虚,而膜样痛经为肾阳虚,血瘀为膜样血瘀,发时治标,即行经期腹痛剧烈,宜温通化瘀,和络止痛,一般用通经汤,同时结合各种止痛方药和措施,包括针灸等方法。但标中顾本,如在活血化瘀止痛方药中加入川断、肉桂、紫石英,或补骨脂,有助膜样血瘀的溶解。控制疼痛后,按平时治本,补肾助阳,五子补肾丸,毓麟珠等治之,本中顾标在补肾助阳法中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定坤丹等一类药物。    我们还体会到急则治标,还有着标中之标,急中之急的处理。如崩漏发作期,虽然大多属于血瘀性出血,因此化瘀止血,是急则治标的方法,但如大出血时,眩晕出汗面色晄白,脉细欲绝,有气血分离,形将虚脱(休克)时,按标中之标,急中之急处理,当以补气固脱,补气摄血,用独参汤以急救之。缓则治本,亦有着本中之本,缓中之缓,如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平时期,虽然以补肾助阳为缓则治本的方法,但苦伴有头昏,腰酸带下偏少,皮肤干燥,显系阴虚及阳,因此欲助其阳,先当补阴,阴复则阳始能旺,补阴者,其效较慢,故缓中之缓,本中之本者此意也;如有腹胀神疲,大便溏薄,头昏心慌,属于脾虚者,先当健脾,此亦本中之本之又一意义也,亦即是前人所谓,治肾不如治脾之意也。返回顶部   11.什么是月经病的调理月经周期法?      调理月经周期法,简称调周法,这是一种全周期或半周期调治的系统方法。如果说复杂病证治法,即处理好脏腑、证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横的治疗方法,那么,调周法是一种纵的治疗方法。此法是根据月经周期中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排卵期、经前期四个时期的生理病理特点而制定,亦是在中西医各取所长,中药人工周期模式下所形成,凡是月经病证,均可应用,尤其是对功能性崩漏,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不孕症,以及功能性闭经等,所谓顽证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兹分别按药物、心理疏导、食疗三个部分的调周法介绍如下。返回顶部   12.什么是月经病的药物调理月经周期法?   (一)应用分期分时调理月经周期 中药分期分时调周法,不仅要掌握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转化的四个时期治疗,而且还要掌握四期中初、中、末三个时期的治疗,作为妇专科而言,其治疗必然随着临床深入而发展,月经周期中的四期三时,正是治疗深入的反应。同时也贯彻辨病中辨证,辨证中辨病的精神,兹按一般的处方用药而论述之。 行经期调治。行经期也是重阳转阴的转化期,前人提出“经期以调经”为要,说明调理气血,促进转化,才能达到顺利排泄月经。行经期大多在3~5~7天结束。这是人们所能观察到的。行经初期,一般1天,偶有2天;中期一般2天,也有1天的。末期较长,一般2—4天,也有1天的。治疗应按此时数顺应生理特点而施治。   初期:理气调血,从七制香附丸或四制香附丸加减:制香附9克、青陈皮、乌药、片姜黄各6克、川断、当归、赤芍、泽兰各10克。   中期:活血调经,以五味调经散加减:当归、赤芍、丹参、山楂、艾叶各10克,益母草15克。   末期:滋阴和瘀,以归芍地黄汤加减:当归、赤白芍、淮山药、干地黄、山楂、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益母草15克。   如气血活动不良,转化不利,经血甚少,甚则气滞不运,从心肝论治,降气泄阳,柏子仁丸或越鞠丸合小承气汤加减:柏子仁、制苍术、川牛膝、泽兰叶各10克,钩藤、茺蔚子各15克,制香附、炒枳壳各9克,青陈皮、川朴各6克,降香3克。甚则可加桃红、大黄等。    因血瘀不运,从化瘀通络论治,血府逐瘀汤加减:红花9克,桃仁、当归、赤芍、干地黄、川牛膝、泽兰叶、五灵脂各10克,川芎、地鳖虫各6克。   伴有出血量多,冲任失于固藏,必须固藏调经合用,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治之:炙龟板20克(先煎),椿根白皮、白芍、川断、黑当归、赤芍、五灵脂各10克,益母草15克,炒蒲黄、制香附各6克。   经后期调治。经后期阴长阳消,是奠定周期演变的物质基础,非常重要。经后期一般在7~10天,或者12~15天,其阴长从初(低)到中,再到高(末),其中初、中时间较长,高是偏短。初中时大多是偏阴虚。    初期:滋阴养血,归芍地黄汤加味:当归、白芍、淮山药、干地黄、丹皮、茯苓、泽泻、焦山楂、怀牛膝、墨旱莲各10克,女贞子15克。    中期:滋阴养血,佐以补阳,一般于上方加入川断、菟丝子各10克,巴戟天6克。   末(高)期:滋阴补阳,阴阳两补,二至地黄汤合五子补肾丸加减:女贞子15克,墨旱莲、淮山药、干地黄、川断、菟丝子、覆盆子、韭子各10克。   如因湿浊蕴阻者,当健脾疏肝,利湿化浊,以苍附导痰丸或越鞠丸加减:制香附9克,制苍术、炒丹皮、山楂、茯苓各10克,青陈皮、川朴各6克,苡仁15克,必要时加仙灵脾、仙茅各9克。    如表现肝火湿热者,当清肝利湿,一般选取丹栀逍遥散合四妙丸加减,黑山栀、炒丹皮、当归、白芍、制苍术、茯苓、川牛夕、苡仁各10克,炒柴胡5克,炒黄柏6克。    经间排卵期调治。此期是重阴转阳的转化时期,时间短暂,真正的经间排卵期只有一天。《女科准绳》引明代袁了凡说:必有一日氤氲(排卵)之候,但是从临床的观察来看,出现排卵现象的证候,如锦丝状带下,腰酸少腹胀痛,常可延及3~5天。用宫颈粘液涂片及尿LH检查,与B超追踪证实排卵,基础体温(BBT)能上升呈双相,但常有2~3天波动者,因此,我们认为经间排卵期仍然有初、中、末三个时期。但中期仅1天,治疗亦有所别。    初期:滋阴为主,佐以助阳,兼调气血,用补肾调血汤(自拟方):当归、赤白芍、淮山药、干地黄、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各10克,红花6克。   中期:调血通络为主,佐以补肾,用排卵汤加味:当归、赤芍、丹参、泽兰叶、川断各10克,红花6克,茺蔚子15克,鹿角片10克。   末期:阴阳并补,偏于补阳,用促黄体汤加减:龟板15克,丹参、杞子、女贞子、淮山药、川断、菟丝子、肉苁蓉、仙灵脾各10克。    如转化不利,有重阳或接近重阳水平者,主要加强活血通络的药物,或者温阳通络,或者燥湿化痰。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入蜈蚣、地鳖虫、虻虫等,或者加入制苍术、炒枳壳、制半夏、制南星等。    经前(阳长)期调治。经前期阳长阴消,一般经前12~14天,其阳长至重,经过初(低)、中、高(末)三个阶段,初、中期较短,高时亦即末期偏长。从临床角度看,阳长不及较多,故治法常以补阳为主,以顺应生理要求,促其周期正常演变。   初期:养血补阳,毓麟珠加减:当归、白芍、淮山药、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肉苁蓉各10克等。   中期:补阳疏肝,上方合逍遥散加减。上方加入巴戟天9克,炒柴胡5克,荆芥6克,紫河车10克。   末期:补阳疏肝,理气调经,上方合七制香附丸出入。即上方加入巴戟天、制香附各9克,广郁金、青陈皮各6克,紫河车、丹参各10克。心肝火旺者,再加入钩藤20克,炒山栀9克,白蒺藜10克。    如因阳气偏旺,心肝火甚者,当清心肝畅二便,以导赤散或当归龙荟丸加减:生地、丹皮、碧玉散(包)、白芍、全瓜蒌各10克,竹叶、木通各6克,炒枳壳9克。   如因阳气偏旺,心肝火炎,经血到期不行,或行而不畅,BBT体温高相下降不明显者,当清心肝调经血,以钩藤汤合柏子仁丸治之:柏子仁、白蒺藜、川牛膝、川断、丹皮、当归、赤芍各10克,钩藤、茺蔚子各15克,泽兰叶、大黄各6克。 几点注意    经后期滋阴养血是基础。女子以血为主,经水出诸肾。肾的阴精,通过经络,汇集到奇经,贯注子宫,形成月经周期演变的物质基础。滋阴养血,从血中充实提高阴精,随着经后期的转移,滋阴加助阳,阴阳并补,达到阴阳在低、中、高(重阴)水平上的生理波动范围的要求。    经间期促转化(排卵)是关键。经间期促排卵,古人亦非常重视,从其命名“的候”“真机”的涵义,就是告诫后人切莫错过这一佳时。因此补肾调气血,促其重阴转阳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分期分时,意在用药有利。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我们分为四期,即二个消长期,时间长,二个转化期,时间短。不仅如此,四期中又分为初、中、末三时。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具体地认识周期演变的某一时期的特点。如行经期,初期仅是经血排泄的开始,中期乃是经血排泄的高峰,末期是开始阴长,排泄逐渐停止。所以我们认为行经中期,应用止血药必须合调经药同用,而调经亦正是此时所用,乃调经的“的候”,排经的“真机“。除旧布新,排经正常,亦有利于新的周期更替。当然在具体病人诊治时,需要与辨证相结合。返回顶部   13.什么是月周期节律诱导法调理月经周期?       月周期节律诱导法,是诱导排经排卵恢复月经周期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的调周方法。此法亦是按月经周期中四个时期的生理转换特点,亦即是依据心肾子宫生殖轴调节下阴阳消长转化的月节律所制定,重在心理调养和心理疏导,通过耐心的心理调养和反复多次地节律诱导,有可能使已丧失的月经周期节律重新焕发出来,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的排卵排经功能。但是这种治疗对象,应以功能性月经失调、闭经患者为宜,排除先天性及后天性器质性病证。要求医患之间具有最大的耐心、恒心和信心、团结协作、认真执行。才能获较好的效果。兹将月周期节律诱导法的四期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阴阳消长期的调养。阴阳消长期是转化期的基础,月经周期中有两次阴阳消长期,亦有两次阴阳转化期,消长期为转化期作准备,转化期为消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又为新的消长期开始。经后期阴长阳消,阴长是主要的,但阳消也不容忽视。所以调周法要求经后期滋阴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特别是经后中末期,助阳几乎达到与滋阴相等同的地步,以适应经后期阴长至重的特点要求。也才能保障阴阳运动的正常进展。    为此,首先是心理调养,也即是前人所谓“静能生水”之意。静者,指心地平静,心平气和,避免情绪的大波动,一般应配合气功治疗,静松功是常用的方法,简单易行,摒除杂念,澄清思虑,或站或坐,两手相接,手心向上,两目闭合,意守丹田,行深呼吸,气机下沉,以符合阴者主静主降的要求。每次15~30分钟不等,每日1~3次。以午后和晚间应用为宜,坚持到排卵期,持之有恒,一般需3 ~6个月,古人尚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护津保阴法。即每晚静坐或静卧时,舌尖抵上颚,祛除杂念,意守丹田,把口腔中的津液吞下,类似静松功加吞咽津液的方法,虽然本法是否能达到护津保阴的作用,但亦不失为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其次是生活上要有规律,避免过晚或彻夜不寐,保证睡眠,生活规律,与自然界日相节律相适应。同时祛除烦恼,澄清思虑,平静心态,特别是神经质个性心理不稳定者,更要平衡心理,疏畅情怀,防止激动,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自身内部阴阳的调复。在心理调节的同时,亦可配合一些简便的药治,如六味地黄丸,是经后期最常用的滋阴成药,每次6克,日服2次,如能加服乌鸡白凤丸则为更好,至经后中期,间服五子补肾丸,以达到阳中求阴,更有助于阴长水平渐高的生理要求,以便于顺利进入经间排卵期。    经前期阳长阴消,阴消为了阳长,阳愈长,阴愈消,因此,在这一时期内,当以补阳护阳为主,佐以滋阴,以保证经前期的阳长暖宫,冲任气血旺盛,有利于生育和排经的生理要求,也是经前期阳长运动所必需,为此,经前期护阳补阳的措施,除药物治疗外,仍然要考虑心身的自我调节。为了适应阳长的特点,必须顺应阳主动,阳主升发而调之,所以在心理上要保持舒畅开朗,使之处于愉快乐观稍向亢奋的状态,避免忧郁和过度亢奋的忿怒急躁情绪,有条件的地方,可行气功中的内养功和强壮功,即在静松的基础上,引导气血由下降丹田后再行上升,以符合阳长升发的要求,一般应在晨时或上午施行较好,以借助日相阳长的影响,同时亦可在黎明寅卯之时,将两手心搓热,按摩腰部肾俞穴,冷则再搓再按,反复15分钟,或者亦可艾炙脐下气海,关元,及背部脾俞,肾俞穴,以助阳气升发。每日一次,直至行经期,下次月经前期反复行之,持之以恒,一般3个或至6个月经周期。生活上要适当增加活动,增加体育锻炼,使身体内部充满生动活泼的阳和状态,有助于经前期阳长至重的变化,亦有助于进入行经期转化的要求,其次结合简便药治,一般可选用全鹿丸、定坤丹、五子补肾丸等,适量服之,间服一些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滋阴药以助之,达到阴中求阳,水中补火的目的,更有利于经前期阳长运动的发展。     经间排卵期的诱导法。此期重阴转阳,气血显著活动,排出卵子,完成转化的生理运动需求,所以这一时期的节律诱导法,非常重要。要实施诱导法,必须掌握经间期转化活动的节律,亦即是月经周期中的时间节律,运用医学心理学与现代女性生殖医学中正负反馈学说反复诱导而来,也是我们在运用调周法掌握关键时间论治未病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法,通过对转化期节律变化的特点认识,施以精神心理疏导,及有关部位的按摩或针刺,以激起大脑中枢宿有的节律反射,从而产生节律活动的兴奋波,逐渐恢复转化排卵活动功能。近代有学者认为:“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自发振荡频率的表现,所以认为节律是先天的,具有遗传性”。也有学者认为“生物体自身的节律,是对来自宇宙信号的反应,它们受外界的调节,如理化因素,天文因素等”。    我们认为:月经的周期节律,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又受外界的影响,周期节律本身就说明了时间与节律的密切关系,而节律的变化与精神心理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抓住节律时间,实际上就是抓住机会。所谓时不再来,机不可失,也就是《女科准绳》引袁了凡所说:“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此“的候”也,乃生化之“真机”,顺而施之则成胎”,其中所指出的“氤氲、的候、真机”,实际上就是“节律时间”的比喻词,故掌握这一时间就容易受孕,利用这一时期,施以精神心理上诱导以及有关的措施,促发或恢复排卵功能,所以在这一时期内,首先要暗示患者心脑中枢具有排卵活动的意识,保持愉快乐观稍向亢奋状的情绪,可参加较为亢奋激昂的音乐舞蹈活动,使身心处于一种活动的态势中;同时按摩乳头以及两少腹卵巢部位。乳头也是女性生殖器官的有关组成部分,特别是乳头,有的还可借助电兴奋刺激之,以激发生殖机能的兴奋,按摩少腹卵巢部位时,由下向上,反复施行,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以刺激气血活动,促发排卵;或者再结合针刺排卵,取肝脾肾三阴经及任脉经穴位,如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关元、气海、卵巢等穴位,手法用较强刺激法,针刺日数,按每个女性所具有的“3、5、7”奇数律而确定,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或者将腹部任脉经穴与足部经穴位分三组,轮流使用较好。亦可配合一些简便药治,如红花酒、当归酒、按每个人的酒量晨晚服之,连续服用5~7天,有助于诱导排卵的成功。   行经期的疏导法。行经期的到来,标示着本次月经周期的结束,新的周期的开始,   是重阴必阳,由极阳转化为初阴,既是结束,也是开始,是太极阴阳各半月运动规律的结果,这一时期,由于气血活动,推动转化,排出应泄之经血,应泄之阳及阴,代之以新的经血,新的阴阳,开始新的周期的更新运动,因此要求除旧生新,必须“完全干净,彻底全部”排尽旧瘀,丝毫不容许有残留之旧,留得一分瘀,影响一分新生,亦影响一分转化,必然也程度不同地影响月经周期中阴阳运动的进展。重阳转阴,气血活动,除旧生新,如环无端,久而久之,在大脑中枢形成排经节律的条件反射。因此,当一旦丧失这种功能时,可采用下法诱导之。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避免忿怒急躁,抑郁忧伤,暗示其具有行经活动的意识,调整呼吸,行以吸为主的深呼吸运动,使气机处于下降状态,同时聆听轻松或深沉的音乐,以休息为主适当活动,以助转化排经,同时按摩小腹部与足底部,按摩小腹部时,应由上向下,反复施行,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足底部按摩同小腹部按摩,连用3~5,或者7天,针刺取穴基本上同经间期,但需加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分组轮流使用,经净即停。亦可配合一些调经成药,如当归丸、益母草等,按以入行经日数而服用之。 几点要求。在使用本法时,尚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使用对象,即适应病证。凡功能性闭经,不孕症,月经不调病证,以往有正常的月经周期,此次病变程度较轻,并具有一定的阴精基础,且病程尚轻,年龄不超过35岁者。除此之外,因工作、或学习之故,不得不远离家乡,改变环境,改变生活,以致月经失调、闭经、不孕者,以及由于精神心理因素所致月经病变,均可运用本法。   (2)施行本法时,不仅要求按照月经周期中四期特点,如法顺序施行,而且要有耐心、恒心、精心、细心、不可马虎,不可急躁,反复地按本法要求进行,不管治疗能否立效,仍要坚持一次又一次地施行,直到疗程结束,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一般需2个疗程,才能终止。   (3)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排除是否与先天发育有关,以及炎症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还有少数与胎产有关的病证。如有条件,可以调测人格个性特征,个性特征,以及主要的思想障碍,人际包括家庭关系等,有助于较快恢复月经周期。返回顶部   14.什么是饮食疗法调理月经周期?        我国医学的起源,与饮食及烹调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早在《诗经》《山海经》里,就有用作为饮食的动植物治疗不孕症的记载。《内经》有“汤液醪醴论”专篇。醪醴是用谷物酿成之饮料,古人亦作药用。《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其中列为上品的,大部分都是日常食物。《金匮要略》中治疗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和治疗脏躁的甘麦大枣汤,即主要由食物配伍而成。《千金要方》中专列“食治篇”。《饮膳正要》是一部著名的食疗专著,总结了唐以前食疗的成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收载了许多药膳方剂,其中药粥42种,药酒75种,散在民间的食疗更多,如艾叶生姜煮鸡蛋治疗痛经,生香附炒鸡蛋治疗闭经,浓醋与墨汁治疗崩漏,生姜红糖治疗月经过少等。类此甚多,不胜枚举。俗有“药补不如食补”。所以食疗对于慢性病,体虚性疾病包括月经病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重视药膳的应用,即将部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制成莱肴和饮膳,将食疗的使用范围更为扩大,对调理月经周期亦更有着重要价值。兹按月经周期的演变食疗如下:     行经期食疗。行经期,既标志着本次月经的结束,又开始了新的周期的演变。因此,气血活动,重阳转阴,排出应泄之经血,除旧生新,除旧是主要的,生新亦为重要,除旧务尽,才能保证生新,故前人提出“经期宣调经为要”的原则,食疗亦就是应用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的食物调理之。如生姜、红糖、山楂,以及各种酒类,特别是当归酒、红花酒、月月红酒等药酒,作用更为明显,服法用量可按具体人的月经情况及行经天数,酒量而定。体质类型不同,或者伴有症状者,可辨证论食,应用药膳疗法。如体质类型 稍偏阳虚,或兼夹血瘀者,可选用《中国药膳学》的姜枣红糖汤,用干姜30克,大枣30克,红糖30克。将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服。或者选用《百病饮食自疗》的大佛酒,即用大砂仁30克,大佛手30克,大山楂30克,黄酒或米酒500克。将三味洗净,置酒瓶中浸泡3~6天,视洒量大小,每次15~30克,早晚各一次,不善酒者,可以好酒,服时加冰糖适量减酸。体质类偏阳盛,或兼血热性月经量多先期者,选用清热凉血性的食物及药膳,如《中国药膳学》的芹菜藕片汤, 用鲜芹菜120克,鲜藕片120克,生油15克,精盐少许。先把芹菜藕片洗净,芹菜切成一寸长,将锅放在旺火上,下生油烧熟,放入芹菜藕片,调精盐适量,颠炒5分钟,再调入适量味精即成。上为一次量,可连续服3~5次。亦可选用《食物疗法精萃》的鲜荸荠法。鲜荸荠150~250克,将鲜荸荠洗净捣烂,用干净纱布包裹取汁,每日1次,连服5日,或经净停服。如能先用《饮膳正要》的生地粥,即生地30克,梗米60克为更好。将生地洗净切片,用清水煎煮两次,共取汁100毫升,把米煮粥,候八成熟时入药,共煮至熟,食粥,可连服5日,或经净停服。    气虚脾弱性月经过多者,可选用补气类食物或补气药膳,选用《百病饮食自疗》的参芪膏,人参30克,炙黄芪500克,白饴糖500克。前二味反复煎煮3次,过滤去渣,取汁不少于2000毫升,入饴糖,文火浓缩成膏,防腐处理,贮存待用,每日3次,每次一小匙。血瘀性月经过多者,可选用三七粥,即用三七10克,大米30克,山药30克,先将三七切片,先煮30分钟,再将大米、山药共煮为粥,分2次服。月经过少,经行不畅属于轻度瘀滞者,一般可用红花酒,山楂酒,月月红酒,按经行天数和个人酒量而服用之。气郁性月、经不调者,可服用《百病饮食自疗》的香附当归酒,即香附30克,当归15克,白酒或黄酒250克,上二味切碎泡于酒中3天,每次15~30克,每日2次。寒凝瘀阻性月经不调、痛经者,一般可选用生姜红糖汤,姜艾红糖饮等。    经后期食疗。经后期,由于排泄经血,血海空虚,重阳转阴后开始阴长,血虚阴长,故在治法上当以养血滋阴为主,因此,在食疗上也当选用补血滋阴的食物,如阿胶、熟地、首乌粉、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萝卜、葡萄、猪肝、猪心、鸡肉、红苋菜、菠菜、大枣、鸡蛋、鸭血、红黑枣等均为养血之物,新鲜河蚌肉、乌贼鱼、鲍鱼、干贝、海参、乌龟、甲鱼、甚则珠粉、燕窝等物,为滋阴的食品,均适于经后期食用。药膳更为合适,如选用《老老恒言》中的龙眼肉粥。即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一并煮成粥,根据各人的不同食量,每天早晚各服一、二小碗即可,必须热服,若量多则可引起脘腹胀满,遇有感冒发热,胃胀苔腻则停服。或者选用鲤鱼补血羹,即鲤鱼一条(约500克),桂元肉15克,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大枣4枚(去核),黄酒100克,将鲤鱼去鳞,取出内脏去鱼胆,洗净后切成三段,置盅内待用,然后将洗净的山药、枸杞、大枣、桂元肉放入盅内,加沸水、黄酒各一杯,加盖蒸3~4小时即可,服汤吃肉。阴虚大便干结者,可选食银耳羹,即银耳15克,鸡蛋一个,冰糖60克,猪油适量,先将银耳加温水泡半小时待其发透后,去蒂,择净杂质。将银耳撕为片状,然后倒入锅内,加水适量,置火上煎煮2—3小时,至银耳粑烂为度。再将冰糖放另一锅内加水溶化,取一只鸡蛋倒出蛋液,兑入清水少许,搅匀,再倒入冰糖汁在锅内搅匀,煮沸后将鸡蛋清糖汁倒入银耳内,加少许猪油即可,不定时适量服食,外感咳嗽痰多忌用。    脾弱阴虚体质者,可用鲍相 验方新编》的神仙鸭。即鸭子一只,大枣49枚,白果49枚,莲米49枚,人参3克,绍酒10克,酱油10克。常规整理鸭子,去脏及足,大枣去核,白果去皮及心,莲米去心,人参切片。把绍酒和酱油涂搽在鸭的表皮及腹内各部分;把大枣、白果、莲米、人参和匀装入鸭腹,再把鸭子放入屉子里,文火蒸2~3小时即成。分数次把鸭、药及汤服完。    经间期食疗。经间期,亦即是排卵期,亦即是气血显著活动的节律时期。正由于气血的显著活动,才能推动重阴转阳而排卵。因此,这一时期的治疗,首先是活血化瘀,其次是滋阴助阳,而食疗亦同于此,一般常用红花酒、当归酒、月月红酒、生姜红糖汤等。我们认为,服用《百病饮食自疗》的红花山楂酒为更好。即红花15克,山楂30克,白酒250克,将红花山楂入白酒浸泡一周,视酒重大小,每次15`30克,一日2次,不醉为度,同时结合辨证选用药膳。偏于肾阴虚,或此期锦丝状带下偏少者,可选加《百病饮食自疗》中的猪蹄炖牛膝汤。即用猪蹄250克,牛膝20克,上二味洗净入砂罐同炖至猪蹄烘熟,趁热加米酒20~50克同服,如能在方中加入山药、熟地则为更好。如脾肾阳虚之体,或偏于脾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用当归15克,生姜30克,山羊肉250克,前二味洗净切片,与羊肉同炖至熟软,服羊肉与汤。注:上方中可以干姜易生姜,以增强温阳之力,阳虚甚者,加肉桂6克同炖,必要时加入红花5克,更适合本期服用。    经前期食疗。经前期阳长阴消,阳长气盛。测量基础体温(即BBT)呈高温相,阳长有温煦子宫,迎接受孕,准备排经的作用,故子宫冲任处于旺盛时期,前人提出补肾助阳,疏肝理气的化瘀大法,是正确的,因此,食疗亦当遵循本法。一般可选食羊、狗、鹿肉、及公鸡、鸽子、麻雀卵、虾子等,还有动物中的肾脏、睾丸、胎盘、其中尤以鹿胎膏为佳。植物中的韭莱、胡桃肉等,也有补肾助阳的作用,亦可选食。药膳可按辨证而用,一般平补肾阳的有:《太平圣惠方》的雀儿药粥。用麻雀5只,菟丝子30~45克,复盆子10~15克,枸杞子20~30克,梗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茎,生姜3片。把菟丝子、复盆子、枸杞子洗净后,一同放入砂锅内,煎取药汁,去药渣,再将麻雀去毛及内脏,洗净后用酒炒,然后与梗米药汁加水适量,一并煮粥,欲熟时,加入盐、葱白、生姜煮成稀粥服食。或者选用《本草权度》的杜仲腰花。同杜仲12克、猪肾250克、葱50克、绍酒25克、味精1克、酱油、醋、干淀粉、大蒜、生姜、食盐、白砂糖、花椒各适量,混合油100克。先将杜仲洗净,加水熬成浓汁50毫升,加淀粉、绍酒、味精、酱油、食盐、糖、兑成芡汁,分为3份待用。猪腰洗净,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将腰花码上一份芡粉汁,姜葱分别切成片、段待用,炒锅中倒入混合油烧熟,放入花椒、腰花、葱、姜、蒜,快速炒散后,即投下另一份芡汁和醋,翻炒均匀,起锅即可。    阳虚较甚者,可选用《百病饮食自疗》中的二仙烧羊肉。即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盐,食油,味精少许。先将羊肉切片,放砂锅内,入清水适量,再把用纱包包裹的仙茅、仙灵脾、生姜放入锅内,文火烧羊肉至烂熟,入佐料即成,食时去药包,食肉饮汤。或者选用双鞭壮阳汤。即牛鞭、狗鞭(肾)各一具,羊肉150克,菟丝子15克,肉苁蓉15克,枸杞15克,鸡肉150克,姜,葱,花椒,料酒,猪油各适量。牛鞭先用温水反复浸泡,发胀去净表皮,顺尿道对剖成两片,用清水洗净,以冷水漂30分钟。狗鞭用油砂炒炮,用温水浸泡30分钟,刷洗洁净,菟丝子、肉苁蓉、枸杞等用纱布包好,羊肉洗净后,再入沸水锅内漂去血水,捞入凉水内漂洗待用。将牛鞭狗鞭羊肉共置锅中烧开,去浮沫,放入花椒、姜葱、绍酒、鸡肉,再烧沸后,改移微火上,煮至六成熟,滤去花椒姜葱,再将药包放入汤中共炖至双鞭熟烂,将各物捞出切片,食汤与肉,视食量大小 ,不超量服用,药渣不用,服至经行停。返回顶部 几点注意。   (1)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规律,即定时、定量、定质。定时指时间,一日三餐;定量指规定食量;定质指要求食物的质量,需要各种营养素。同时不过饥,不过饱,不过冷,不过热,不过食肥甘,不过食生硬不消化的物品。若饮食失节,不仅有害脾胃,影响营养素吸收,导致各种疾病,或者引起营养过甚,脂肪蓄积,痰湿滋生;   (2)合理摄食。选择合理的食物,对于患病者及健康人来说,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配合恰当,才能达到补益助养之宜,对此,汉代张仲景早有论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合理摄食,应遵元朝饮膳太医忽思慧在其所著《饮膳正要》中说“饮食百味,要其精粹,审其有补益助养之宜,新陈之异,温凉寒热之性,五味偏走之病,若滋味偏嗜,新陈不择,制造失常,俱皆致病”。  (3)五味调和。酸、甜、苦、辣、咸,称为五味,根据前人所述,酸味为肝、胆所吸收,苦味为心、小肠所吸收,甜味为脾胃所吸收,辣味为肺、大肠所吸收,咸味为肾、膀胱所吸收,各种不同性质的食物入体内后,分别成为各个器官的营养,因此,五味不足,会引起内脏器官的疾病,但若五味偏嗜,失于调和,则对五脏各有损伤而产生相应疾病。  (4)四季择食。春夏秋冬四季,反应了年相的气候变化,而且也反应了体内阴阳随气候而变化,春夏季,气候由温转热,体内外阳气开始升动,因此,宜服食升发流动的食物,不宜食沉降滋腻之品,所以前人有“冬令进补”之说,不宜过服升发之品。  (5)饮食卫生。《金匮要略》指出:“秽饮、馊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可见古人亦重视饮食卫生。对于“馊腐陈败”变质,或虫蝎、苍蝇、毒尘污染的食品,更应弃而不用,另外,生冷不洁食物,除加工制造的冷饮,均宜煮后再食,“百沸无毒”就是最简便有效的消毒法。  (6)饮食禁忌。简称食忌。内容甚广,兹择其要者而言。第一是疾病对食的禁忌。如各种恶疮,包括梅毒性病等,往往因服食荤腥发物而诱发或加重病患,有的阴痒,与因服食羊肉、公鸡、虾子等加剧;经后咳喘,忌食螃蟹,血热性崩漏忌食烟酒及辛辣食品,痛经忌食酸冷性的乌梅、橄榄、河蚌及冷饮等,面部黄褐斑忌食茄子、酱油等有色之品等。第二是食物之间的相畏相反,根据前人所述,食物之间也有发生拮抗作用,如花生不能与香瓜同食,鳖肉不宜与苋莱、免肉同食,猪肝忌与荞麦、豆腐同食,羊肉忌铜器及醋,柿反鳖,鲤鱼、膳鱼忌狗肉,虽然此中偶然发生反应而被列为禁忌,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前人既有所载,仍应注意及此,上述食疗调周,亦举其概,非全貌也,实际应用时当参考有关书籍而扩展之。返回顶部   15.月经病证的外治法有那些?     外治法,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但对于治疗月经病证而言,似乎用之较少,而对于疼痛性月经病证及某些出血性月经病证,亦常有所用,应用得当,可获显著疗效。这里主要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外治法。   熏蒸法。此法是利用药物燃烧所产生的烟气,或药物煮沸时的蒸气,以薰蒸病人,吸入呼吸道的治法。例如妇女流血过多而致晕厥时,可用醋炭薰鼻法。即用铁器燃以木炭,以烧红为度,淬入食醋中,即产生醋的重气,令晕女闻之,可以使神态逐渐清醒。    薄贴法。薄贴俗称膏药,另一种是将药物研细与油脂充分混和成膏,做成薄饼外贴,临床上对阴寒性痛经,经行腹泻者,可用肉桂膏贴于小腹部,腹中痞积徴块,可用消痞狗皮膏贴于局部。可用于止痛消徴。    热熨法。有干湿两法。湿法是将药物切碎,装入布袋内,用水蒸热后,敷于患处,凉则停用,再蒸再敷,借药力及温热度使局部气血流畅,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或温经活络的治疗目的。干法是用蜡、泥和盐、葱、姜(均炒热)以及电器作热熨,作用同上,适用于寒凝气滞血瘀的妇科痛症,小便癃闭等疾病。常用热熨方药:有治疗急慢性盆腔炎所用的药熨包,治疗痛经的热熨法,治疗产前产后小便隆闭的炒盐热熨法,葱姜热熨法等。    剂量和使用方法,制剂详见有关书籍。一般热熨法是应急措施,每日可反复使用2~3次,冷则易之。    按摩法。即用双手或单手,或借助电熨器反复按摩小腹部,少腹部,有助于经行通畅及排卵顺利,适用于经间期腹痛,经行量少,痛经等病证。    小剂量穴位注射法。即运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按,肝、脾、肾、三阴经足部穴位。常用三阴交、太冲、血海等,每穴注入复方当归注射液0.2毫升,一般取用两个穴位(双),每日一次,连用5次,适用于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等病证。返回顶部    
/
本文档为【月经病的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