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长寿养生秘诀

2013-04-02 23页 doc 103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2876

暂无简介

举报
长寿养生秘诀109位百岁老人鲜为人知的长寿养生秘诀首度曝光 建议您多向如皋人学习,炒菜时少放盐,或者用糖、醋、姜、葱、胡椒、大蒜等来替代盐和酱油调味,坚持下去,您也能像陈继儒遇到的那三兄弟一样活得很长。   如皋人在春天采摘野菜的生动画面让我不由得想起《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仕女春采图,如诗如画,真是令人神往。   就像日本人的饮食中用柠檬多于用盐、冰岛人以鱼虾和蔬菜为主要食材一样,长寿之乡如皋人的日常三餐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遵循着“淡、杂、鲜、野”的饮食原则。   这种“道法自然”的三餐方案和饮食文化意境,与...
长寿养生秘诀
109位百岁老人鲜为人知的长寿养生秘诀首度曝光 建议您多向如皋人学习,炒菜时少放盐,或者用糖、醋、姜、葱、胡椒、大蒜等来替代盐和酱油调味,坚持下去,您也能像陈继儒遇到的那三兄弟一样活得很长。   如皋人在春天采摘野菜的生动画面让我不由得想起《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仕女春采图,如诗如画,真是令人神往。   就像日本人的饮食中用柠檬多于用盐、冰岛人以鱼虾和蔬菜为主要食材一样,长寿之乡如皋人的日常三餐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遵循着“淡、杂、鲜、野”的饮食原则。   这种“道法自然”的三餐方案和饮食文化意境,与长寿之乡如皋本地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明代嘉靖年间完成的《如皋县志》中,如皋的民风被记述为“其性驯柔,其俗质实”,而“淡、杂、鲜、野”的饮食风格恰恰从日常生活中“吃”的层面折射出如皋人的性格特质。我们可以把如皋人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看作是他们日常生活和处事方式的一个逻辑概括,这其中暗含的是一个以儒家食礼学说和道家养生学说为核心的如皋长寿养生概念的成熟。   如皋当地的物产非常丰富,农产品、蔬菜瓜果、水产品、肉禽类,品种相当齐全和多元。长寿之乡的人们正是利用这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当搭配成不同的种类,在讲究“淡、杂、鲜、野”的同时,注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使食物结构合理,营养均衡,从而保证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一)淡   少盐淡食是如皋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炒菜时几乎不怎么放盐,一大家人通常要两三个月才能吃完一包500克的盐,这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都有点儿不可思议。   明代学者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就讲了一个少吃盐让人长寿的小故事。他说,他曾经到过一个地方,那里有兄弟3人,都80多岁了,身体还非常强壮健康。他问三兄弟养生秘诀,三人回答:“我们这里不产盐,吃盐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就尽量少吃盐,而且每天坚持干农活,其他没什么。”听到这里,陈继儒不禁感叹,这正是“咸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兹始,天鉴行藏信有之”。   明代著名养生家王蔡也在他的《修真秘要》中强调:“酸味伤于筋,苦味伤于骨,甘则不益肉,辛多败正气,咸少促人寿。”他提倡饮食要五味调和适中,任何一味偏多,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特别是盐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会使人短寿。   纯粹从生理需要角度来讲,成人每天吃1克盐就足够了,当然,那样饭菜未免太没味道,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南方人饮食本就清淡,一般不会超过这个量,但北方人口味偏重,觉得盐、酱油放少了,菜就没法吃,而且炒菜之外,还要吃腌的咸菜、咸肉、咸蛋等食品,每天盐的摄入量肯定超标。长此以往,必然身体健康堪忧,那还谈什么长寿啊。我建议您多向如皋人学习,炒菜时少放盐,或者用糖、醋、姜、葱、胡椒、大蒜等来替代盐和酱油调味,坚持下去,您也能像陈继儒遇到的那三兄弟一样活得很长。 (二)杂   所谓“杂”,就是粗粮、细粮混着吃,荤菜、素菜搭配吃。由于如皋滨江临海、地形平坦,兼有海陆物产,所以,这里杂粮、瓜果、蔬菜、鱼虾、肉蛋等产品十分丰富,这就决定了如皋人的营养摄食绝不单一。据当地长寿研究所调查资料显示,如皋百岁寿星中有93%的人既吃大米、白面等细粮,又吃玉米、大麦、元麦等粗粮。主食之外,还搭配蔬菜、水果、干果等,既有正餐,又有小吃、零食,相当丰富和多元。   我随手记下了一份流行于如皋坊间的三餐食谱:   餐别   大米   白面   杂粮   荤菜   素菜   瓜果   早餐   粥   包子、烧饼   脆饼、馓子   玉米糁儿粥   元麦糁儿粥   荞麦饼、山芋粥   咸鸭蛋、香肠   肉松等   饼酱、咸菜   乳豆腐   午餐   米饭   面条   大麦面、荞麦面汤   肉禽类、鱼、   虾、蛋类、菌类   油菜、菠菜、   韭菜、丝瓜、   黄瓜、西红柿等   草莓   晚餐   粥   馒头、面条   同早餐   同午餐、香肠   茶干   黄瓜、豆腐乳等   零食   炒米   脆饼、馓子   膨化类   苹果   萝卜   花生   白果   草莓等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如皋长寿饮食“粗细搭配、荦素兼有”的特点。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单独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所以只摄入单一食品肯定会造成人体营养素的缺失。我国传统中医自古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认为吃得越杂,越有利于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协调。   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一个山坡上种同一种树木,成活的就很少,而且长势也不会太好。而像原始森林那样,植物林林总总、千差万别,就能生机繁盛、郁郁葱葱。要知道,自然界的食物链、营养链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体各个器官也不例外。   从饮食美学的角度来说,只习惯吃几种食物,人的口味会产生审美疲劳。而经常以不同品种和不同口味的食物来调适生活也是如皋老人的一种饮食趣味。 (三)鲜   如皋人吃东西特别讲究新鲜,当地人称为“出水鲜”。比如,肉要当天宰的,虾要当天捞的,鱼要现场剖的,文蛤要当场劈的,青菜要早上拔的,瓜果要当时摘的,芋头要当场刮的,豆腐、茶干绝对要当天做的。如皋人的冰箱里很少贮存蔬菜,基本都是当天赶早市买来的,这完全得益于如皋地区田畴平旷,河港交错的有利条件。   明末大才子李渔当年在如皋生活时就喜欢吃新鲜瓜果,其中尤以杨梅为最。李渔吃杨梅必须攀上杨梅树,尽情地摘吃,就图吃个新鲜好口味,直到解馋为止。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他回浙江之后。在家乡兰溪,他每每约几个好友,上山观美景,入园采杨梅,现摘现吃,其乐无穷。他还在饱尝美食之余写下《杨梅赋》一篇,以抒发新鲜果物带给自己的美好享受。   新鲜蔬菜不但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和好口感,而且里面的营养成分也破坏得最少。它们就好比清晨的清新空气,携带了生命最初的信息密码,附加着大自然的阳气,被人体摄入后具有补心补肺、养护肠胃、调适脏腑的作用。所以如皋人说:“三日可无肉,但一日不可无新鲜蔬菜。”   大量资料表明,新鲜的萝卜、青菜、豆芽和丝瓜等普通蔬菜的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因为它们中所含的一种干扰素诱生剂能抑制肿瘤,但放置两天后,这些蔬菜所含的抗病毒素和抗癌物质就会损失殆尽,所剩无几。 四)野   如皋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无霜期长,非常适宜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可以说大自然为如皋人采吃野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如皋人的眼中,蓬勃生长的野菜是大自然的精髓,它采集天地间灵气,吸取日月之精华,是护佑生命的珍馐佳肴,所以在长寿之乡的饭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碧绿的野菜佐餐。当地民谚说:“如皋人好奇怪,有菜不吃吃野菜。”   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如皋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年董小宛隐居如皋时就采摘蒲藕蒿蒴、桃梅蓉菊等各种鲜花野菜,腌制咸菜,做得黄者如蜡,绿者如翠,而且经她手制作的菜肴、糕点等都有一种异香绝味,被认为是难得的长寿佳品。现代的如皋人会在春天摘香椿头、枸杞头,夏天挖芦笋和小蒜,秋冬吃胡萝卜缨、荠菜、芫荽。他们在春天采摘野菜的生动画面让我不由得想起《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仕女春采图,如诗如画,真是令人神往。   从中医的角度看,野菜不仅能够丰富餐桌,它还是一味防病治病的良药。比如,如皋人常吃的荠菜就有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压的作用,能治疗痢疾、肝炎、高血压、眼病等疾患;蒲公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于糖尿病、肝炎病人食用;马齿苋不但消炎解毒的作用显著,而且还能预防痢疾,并对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有独特的疗效;苦菜则可以解毒、冷血,治疗痢疾、黄疸、肛瘘;野苋菜清热利湿,可治痢疾、肠炎、膀胱结石、甲状腺肿大、咽喉肿痛等病症;蕨菜具有清热、利尿、益气、养阴的作用,可用于高热神昏、筋骨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的辅助治疗。   人类对营养的认识过程就是人类健康不断增进的过程。如皋“淡、杂、鲜、野”四字诀概括了长寿之乡饮食文化中所隐含的长寿奥妙,作为一种源于大自然、融入地方文化的饮食特色,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已获得广泛认同,并且使长寿之乡的人们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得“淡、杂、鲜、野”的饮食秘诀,就是找到了打开健康长寿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早晚喝粥,中午吃饭”,想不长寿都难 “两粥一饭”模式其实体现了如皋人三餐倾向清淡的饮食特点,它是如皋长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独有偶,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也有这样的习惯。大道至简,这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饮食传统,其实蕴藏着最丰富的长寿科学。   早晚喝粥,中午吃饭,这几乎是古今每个如皋人饭桌上不变的三餐食谱,已经延续了好几代。尽管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已十分优越,不再为粮食发愁,可“两粥一饭”的饮食传统依然保留。长期关注长寿现象的专家们惊奇地发现,在如皋坊间流行的“两粥一饭”饮食模式与当地人的长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粥一饭”概念最具含金量的部分是早晚喝粥。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如皋百岁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喝粥。即使是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如今,相对传统的如皋人家庭中早晚仍然是准备一锅热腾腾的大米粥或玉米糁儿粥,外加包子等主食。那些因为赶早班在早点铺里吃了豆浆、油条的年轻人,晚上回到家里,也要在吃上一碗米饭后,再喝一碗玉米糁儿粥。要是时光回到20年前,如皋人早晚喝粥的习惯更是雷打不动。   粥,古时称糜、膻、酏等,古人写作鬻。中国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彻底道出了粥的神性气质。明代李时珍在他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列有50多种粥的做法和药效。可见,在那时,粥就是公认的养生保健佳品了。   早晨喝粥的好处是调节脾胃,因为胃经过一夜的蠕动,存食基本排空,此时处于空虚状态的胃正需要补充水分和吸收营养,如果吃些生冷坚硬的食物,则会刺激胃,使胃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医学入门》中有“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的记载。宋代文学家张耒专门写了一篇《粥记》来说早晨喝粥的好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中医有“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的说法,意思是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经常喝粥,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作用。而傍晚酉时(17~19点)是“肾经当令”,即肾经值班的时间,此时补肾事半功倍,所以晚上喝粥补肾的效果会特别好。   古人都极力称赞粥的养生保健功效,在长寿之乡,许多老人就是通过坚持早晚喝粥,治好了胃痛、失眠和便秘的毛病。不过,喝粥最大的好处还是养胃,因为它不但不会消耗胃气,而且能补益胃气。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保养好胃,就等于是在长寿这条路上成功了一半。   中午吃米饭是一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饮食习惯,如皋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如皋人中午的餐桌上拒绝大鱼大肉、大油大糖,青菜、萝卜、菠菜、豆腐才是如皋人的当家菜、家常菜,就像如皋俗谚说的:“鱼上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   “两粥一饭”模式其实体现了如皋人三餐倾向清淡的饮食特点,它是如皋长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独有偶,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也有这样的习惯。大道至简,这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饮食传统,其实蕴藏着最丰富的长寿科学。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胆汁新陈代谢,宜养胆;   丑时(1∶00—3∶00)肝经当令,肝血推陈出新,宜养肝;   寅时(3∶00—5∶00)肺经当令,新鲜血液输送全身,宜养肺;   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利于排泄,宜养大肠;   辰时(7∶00—9∶00)胃经当令,利于消化,宜养胃;   巳时(9∶00—11∶00)脾经当令,利于营养的吸收,宜养脾;   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周身血液循环加快,宜养心;   未时(13∶00—15∶00)小肠经当令,身体吸收营养物质,宜养小肠;   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宜养膀胱;   酉时(17∶00—19∶00)肾经当令,调节人体水代谢,宜养肾;   戌时(19∶00—21∶00)心包经当令,增强心系统功能,宜养心;   亥时(21∶00—23∶00)三焦经当令,打通百脉,使百脉休养生息,宜养五脏六腑。 “三菜一汤”就着米饭,构成了如皋长寿之乡丰富的午餐食单。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与被誉为世界第一长寿食物的日本和食有异曲同工之效。   在长寿之乡如皋做客,主人中午通常会用当地流行的“三菜一汤”来招待您。这种饮食模式已经在那里流行了半个世纪。   “三菜一汤”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食谱,但在长寿之乡却是很有说法的。大多数家庭的“三菜一汤”讲究的是两荤两素或一荤三素。“两荤”一般为肉禽类菜(猪肉、鸡肉、牛肉等)和水产类菜(鱼、虾等)各一种,可以其中一个是主菜,另一个是汤。   细心的人会发现,无论是“两荤两素”还是“一荤三素”的模式,素菜的量永远大于荤菜的量。这说明,如皋人在有意识地加重素食的分量,即便是“两荤”格局,荤菜其实只是带有点缀的色彩。在长寿之乡如皋,饭桌上没有蔬菜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那顿饭怎么吃都不会舒服。   汤在长寿之乡一般是作为副菜考虑的,如皋人饭前饭后都要喝汤。尽管如皋人不像广东人那样热衷于煲汤,但午饭必有一汤。制作虽然简单,却颇费思量。如果一顿饭有两个荤菜做主菜,那汤一定是蔬菜汤;如果一顿饭只有一个荤菜,那汤可以是荤的,也可以是素的。   在如皋人“三菜一汤”的菜单上,最常见和最受欢迎的菜色有以下几种:   肉禽类:红烧猪肉、冷切羊肉、酱牛肉、白果炒子鸡、青椒冬笋肉片、芹菜肉丝、韭菜蘑菇肉丝、大蒜猪肉丝;   水产类:红烧河鱼、清蒸江鱼、盐水海虾、炒河虾、韭菜文蛤、红烧带鱼、蒜苗烧黄鱼;   蔬菜类:炒油菜、炒芹菜、炒茼蒿、炒韭菜、丝瓜青豆、冬瓜虾仁、氽芦笋、鸡蛋西红柿;   豆制品:红烧豆腐、清炒茶干、凉拌豆腐丝;   汤:油菜汤、荠菜豆腐汤、紫菜鸡蛋汤、排骨萝卜汤、肚肺汤、鲫鱼汤、老母鸡汤、肉片蘑菇汤、冬瓜汤。   “三菜一汤”就着米饭,构成了长寿之乡丰富的午餐食单。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可以从主食米饭当中摄取到供给身体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从素菜及汤中摄取钙、植物性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也可以从荤菜中得到动物性蛋白质及防止头脑老化的必需脂肪酸。这与被誉为世界第一长寿食物的日本和食有异曲同工之效。   日本和食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最常见的三种食物是饭、酱汤和时菜,用料普通,制作简单,以清淡为贵。   米饭再加上“三菜一汤”是和式餐桌上的基本模式。室町时代(大约14世纪)被确立为正式场合典礼仪式所用的本膳料理就是三菜一汤,江户时代以宴会料理闻名的会席料理或怀石料理,也都是以一汤三菜为主。一直到现在,日本人正餐的菜单仍旧延续这种一汤三菜的基本组合。和食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以米为主食,作为能量的基本来源;蛋白质以水产类和大豆为主,也可以通过少量食用动物肉获取;其他的营养从薯类、菌类和绿叶蔬菜中获得。这是日本人长寿的饮食基础。长寿的获得在于每一餐都动脑筋去思考。长寿之乡如皋的“三菜一汤”饮食模式基于最简单地摄取人体所需营养素的现实考虑,荤素搭配,以素为主,既经济又实惠,却蕴藏着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长寿秘诀。 懂得吃什么,懂得怎么吃,如此一来,什么样的食物都可以调和成益寿延年的食物。   人就是一个“生命木桶”,要想盛满水,就要求组成它的所有木板齐全,如果木板缺一块,怎么盛满水呢?即使别的木板再长,也不能替代缺少的那一块。人体内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不能在人体内自行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如果人体缺其中的一种,另外7种就会作废。这就好比完整的木桶上有8块木板,缺一块,木桶就漏水了。而且您要知道,木桶的盛水量与组成木桶的最短一块木板长短有关。如果8块木板中有一块特别短,那其他几块再长也没有用。   这个“木桶理论”形象地告诉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是多方面的,不能顾此失彼,给生命带来危害。食物品种需要多样化,仅仅注意荤素搭配是不够的,还应做到有粗有细,才能全面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如皋长寿老人每日饮食中粗粮和细粮均匀搭配的占九成。在长寿之乡走访时,我发现,家家户户常年延续以米饭、糁儿粥、各种面食作为主食的习惯。中国约有四成的居民不吃杂粮,近两成的人不吃薯类,这在长寿之乡如皋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粗粮主要包括燕麦、玉米、小米、高粱、荞麦、各种豆类、薯类等。一般来说,粗粮的口感不如细粮。对于老年人来讲,由于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尤其是消化和代谢功能下降明显,因此,应该选择易于消化的细粮,以提高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但要是过分讲究精细,也会导致老年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平衡。所以,长寿饮食必然是粗细搭配的。   而且研究表明,单一食用大米时,蛋白质的利用率一般,如果以2/3大米加1/3的玉米,蛋白质的利用率就能大幅度提高,如果以玉米、面粉、大豆粉各1/3制成混合食品,那么营养价值可提高8倍。如皋人在熬玉米糁儿粥时,总是喜欢加入大米或山芋、红豆、芋头等,这简简单单的家常食物既体现了“有粗有细”的长寿美食观,又与科学饮食原则不谋而合,如皋老人不愧个个都是营养专家。   如皋人在遵循有粗有细原则的同时,还对食物品种精挑细选,通过日积月累,他们掌握了食物搭配的利与弊、宜和忌。用他们的话说,只有吃得合适才能有营养,搭配错了就要伤身。   比如,他们不把白糖和鸡蛋同煮,也不把鸡蛋与豆浆同食。他们说,鸡蛋和白糖同煮,吃了会胀肚子,好半天消化不了;而豆浆性味甘平,单独饮用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和鸡蛋一起吃,就会犯冲,吃了对身体不好。   逢年过节,如皋人的饭桌上常有兔肉和螃蟹,不过,如果吃了兔肉,这桌菜里肯定没有鸡蛋。因为兔肉性味甘寒酸冷,鸡蛋甘平微寒,两种寒性食物凑在一起,吃了肯定会拉肚子。而在吃螃蟹时,如皋人一定要搭配生姜,因为螃蟹性凉,是体质偏寒偏虚之人的发物,生姜性热,两种东西一块儿吃,可以使寒热平衡,身体不受伤害。   另外,他们还懂得,不管是寒性体质还是热性体质,螃蟹都不能与柿子、梨、羊肉同吃,柿子和蟹肉在胃中会形成一种难以消化的东西,让人腹痛,甚至拉肚子不止。梨为凉性食物,与寒性的螃蟹同食,会损伤脾胃。羊肉性味甘热,而螃蟹性寒,二者同食不仅减弱了羊肉的温补作用,而且有碍脾胃,伤人元气。吃完螃蟹后也不能立即喝凉水或凉茶,否则就要拉稀。   懂得吃什么,懂得怎么吃,如此一来,什么样的食物都可以调和成益寿延年的食物。 不挑食,吃得舒服,营养均衡,这就是如皋人的营养观。营养就存在于我们平平常常的膳食中,健康也就是这么简单!   营养是什么?营养就是恰到好处。   什么是恰到好处?如皋长寿老人的回答是,不挑食,也不吃多余的。   中医认为,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都是天地阴阳二气所化,天地赐给我们的食物只要身体受用,并在体内获得平衡,就都是有价值的食物,从这个意义上说,营养没有好坏,只有均衡。中医的精髓在于“调理”,通过食物或药物,调节人体吸收的营养,达到阴阳平衡,从而使身体更健康。所以在如皋老人眼中,一碗鱼翅与一碗大米饭,在营养上没有好坏贵贱之分,天天吃鱼翅的人未必比天天吃大米饭的人更健康。   营养学家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他们认为谷类食物是人类摄取营养的基础,而这类食物正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他们鼓励人们多吃蔬菜与水果,因为水果和蔬菜所含的营养物质在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在长寿之乡如皋,本地出产的大米、高粱、小米、玉米、三麦、大豆、芋头、山芋及各类蔬菜、水果、水产、肉禽等,基本上包含了膳食宝塔的全部,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都可以从这些食物中获得。而更令人惊奇的是,长寿之乡特定的饮食模式正好与平衡膳食宝塔相契合,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如皋长寿老人们沿着一条坊间约定俗成的饮食坐标一路前进,可以称得上是“长寿饮食计划的先锋”。   百岁人瑞最多的白蒲镇4位90岁以上长寿老人的三餐食谱在如皋长寿老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姚福生,男,98岁   早餐:玉米糁儿粥一碗(一两),包子一个(2两),茶干4片,豆酱少许;   午餐:一小碗米饭,红烧肉一块(或鱼少许),蔬菜若干,汤(蔬菜汤、鸡蛋汤)一碗;   晚餐:一碗米粥,中午剩菜,豆酱、茶干少许;   水果:苹果;   其他:一周吃两个烤山芋。   冯老太,女,95岁   早餐:水饺一碗(2两),鸡蛋一个;   午餐:一小碗米饭,两块肉(鱼少许),蔬菜若干,汤一小碗(豆腐汤或蔬菜汤);   晚餐:一碗玉米糁儿粥,荞麦饼一个,中午剩菜;   水果:苹果。   黄老太,女,104岁   早餐:脆饼两个(用水泡);   午餐:一小碗米饭,炒肉片,豆腐、蔬菜若干,汤一小碗(鱼汤或青菜汤);   晚餐:一碗玉米糁儿粥,中午剩菜,糖醋大蒜。   陶氏,女,98岁   早餐:大米粥(隔两天吃糁儿粥),咸黄瓜,乳豆腐;   午餐:一小碗米饭,两块肉或鱼,蔬菜若干,汤一小碗(豆腐汤);   晚餐:不吃。    4位老人的日常饮食都没有任何山珍海味,有的只是家常蔬菜,粗细搭配,荦素搭配,完全遵循了“淡、杂、鲜、野”的饮食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长寿老人的三餐食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为了满足口味的享受,使食物更加丰富,在均衡营养的原则下,也不停变换食物种类,如果说今天吃的红烧肉,明天可能就是红烧鱼,后天就是海产品。长寿村的人是很难坚持一种荤菜吃两天的。另外,如果同一类食物所含营养成分大体近似,就可以通过膳食互换的方式进行调整,像您每天吃一条鱼很生厌,可以改成每周吃2~3次,每次吃一小块。   同类互换就是以粮换粮,以豆换豆,以肉换肉。例如,大米可与白面或杂粮互换,馒头可与相应量的面条、烙饼、面包互换,大豆可与相应量的豆制品或杂豆类互换,瘦猪肉可与等量的鸡、鸭、牛、羊、兔肉互换,鱼可与虾、蟹等水产品互换,牛奶可与酸奶、奶粉等互换,依此类推。   互换膳食宝塔中同一层次的食物内容,却不颠倒膳食宝塔的层次,这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的一种饮食自律。   “荤素搭配,有粗有细”是如皋长寿之人饮食的一个原则,在如皋,真正的素食者很少,当地人不喜欢大鱼大肉,但也不肯让肚子“寡油”,他们懂得植物蛋白永远代替不了动物蛋白的道理,而且从人类进化和抗衰益寿的角度看,只有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才能长寿。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都市饕餮之人大量摄食动物脂肪等高热量食物,无视其他营养食物的存在,膳食宝塔的层次被他们无意中打乱了,这种对平衡膳食宝塔的颠覆常常会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不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会引起疾病。   不挑食,吃得舒服,营养均衡,这就是如皋人的营养观。营养就存在于我们平平常常的膳食中,健康也就是这么简单! 营养学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人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   第二层: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   第一层:谷类食物,每天应吃300~500克 长寿村老人说,吃七八分饱,阳气能够将这些食物化掉,化掉的食品会变成气,补充人体阳气,阳气一足,人就有精神;反之,胃里食物太满,阳气不能将它化掉,反而还消耗了阳气,人自然觉得身体疲惫不堪。万物皆有“术数”,中国古谚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身患眼病、肺结核、冠心病等多种疾病,但仍然活了82岁。他的养生经验就是每顿只吃八分饱。我在如皋走访长寿老人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吃饭只吃八分饱”。秦赵氏老人已经105岁高龄了,还能自己做针线活,老人的孙子告诉我,老人家从旧社会走来,吃过很多苦,解放后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特别是这二三十年来,即使是在农村,也是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可再好的东西,老人家也不多吃,差不多八分饱了就放下筷子。   “吃饭只吃八分饱”,这在长寿之乡是一条颠扑不破的饮食原则,也是被医学和时间证明了的长寿秘诀。   如皋长寿村有“饱食多害”的说法,老人们觉得吃得过饱会使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部,从而使心脏和大脑等器官供血不足,容易引起不适,导致疾病。西晋的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的告诫。   《黄帝内经》讲“饮食有节”,指出食物中的五味,不论哪一味吃多了都是大忌。比如,酸性入肝,过食酸味,会使五脏中的肝气淫溢而亢盛,脾气衰竭。肝在五行中属木,木盛则克士,而脾属土,所以肝强脾就弱,日久脾气绝。同样,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苦味使人皮肤粗糙,毛头脱落;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脸发黑,肾脏中的肾气失去平衡;过食辛味会使人筋脉败坏,精神受损。所以“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属阳,地属阴,如果我们能把饮食这个有形有质的东西法于天地,懂得节制和取舍,就可以使身体阴阳和谐,永葆健康。   这套理论换成长寿之乡老人的话就是,吃七八分饱时,阳气能够将这些食物化掉,化掉的食物会变成气,补充人体阳气,阳气一足,人就有精神;反之,胃里食物太满,阳气不能将它化掉,反而消耗了阳气,人自然觉得身体疲惫不堪。   如皋长寿老人知道,秧苗插得太密就会影响收成,甚至颗粒无收。人的生存也就像植物的生长,间隔太密了会因缺乏营养而死掉,太疏了又不容易成活。日常生活的经验给长寿老人的启示就是饮食有节,既然秧苗要疏密有致,那么人的饮食也不应该太满。   我在如皋走访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10多位老人常年不吃晚饭,这是几十年无意中形成的一个“怪僻”。104岁的姚老太有20年没吃过晚饭,她每天晚上天一黑就上床睡觉,早晨5点起床,然后开始吃早饭,吃的是糁儿粥或大米粥,现在生活好了,就加点儿麦片。90岁的刘大爷30年来晚上只吃一个苹果,或者泡2两炒米(地方特产,米经膨化后的熟米粒),就上床睡了,从来没有觉得饥饿。这些不吃晚饭的老人,早饭和午饭也不多吃,大多粗茶淡饭,他们的肠胃都很干净。   日本长寿老人在谈到长寿饮食方法时,也总结出“吃八分饱,喝一杯茶”的经验。这是日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长寿秘诀:当吃饭吃到八分饱时,就必须放下筷子,然后喝一杯茶,此时会有吃饱的满腹感。   万物皆有“术数”,中国古谚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我们只有把“性”和“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食物的功效。如皋老人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进行合理膳食搭配,并且依据多年总结的经验,辩证利用食物的属性,形成膳食养生的民间秘诀,真是值得天下老人仿效!   《黄帝内经·灵枢》篇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适寒暑也是长寿饮食的一个定律。   中国古代医家早就提出食物的四性五味之说,食物的四性即“寒热温凉”。中医认为,寒凉性食物如白菜、南瓜、藕、田鸡、兔肉等具有清热泻火和解毒的功能;温热性食物如生姜、大蒜、大葱、韭菜、狗肉、羊肉、白酒等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一般来说,寒性食物会使人身体各种分泌物增加、大便稀薄、脸色发青;热性食物会使人出现舌干、口燥、眼屎多、小便黄、头皮屑多、脸红甚至牙痛等症状。如果身体出现的症状介于寒、热之间,偏向寒则为“凉”;偏向热则为“温”;不温不凉则为“平”。   人的身体也是分寒热的,寒性体质的人产热低,手足较冰冷,脸色苍白,容易出汗,大便稀,喜欢喝热饮;热性体质的人,产热量大,脸色红赤,容易口渴,小便色黄赤而量少,喜欢喝冷饮。   如果寒性体质的人食用寒凉性食物,则其自身冰冷的感觉更严重,由于四肢冰冷感增加,末梢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即使在暑热天气下,仍有手足麻痹的感觉,而进入冬天寒证更加剧烈。同样,如果热性体质的人食用温热性食物,则会导致口干舌燥,上火,使热证加剧。   在长寿之乡如皋,许多老人都有诸多忌口,比如,火旺的人很少吃羊肉、狗肉、泥鳅、桂圆和韭菜,因为这些热性食物,火大,食用后会口干舌燥,浑身不舒服;而怕冷的人,不吃螃蟹、竹笋、柿子和香蕉,因为这些食物性寒凉,吃了会使肠胃不适,甚至造成腹泻,使阳气受到损失。   特别是那些带病延年的老人,在饮食上格外讲究忌口,比如,水肿病人一定是淡食,忌盐;胃病泛酸者不吃醋,也不吃生冷食物;发热病人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有痈疮肿毒者更是忌羊肉、鸡蛋、虾、蟹和猪头肉等“发物”。   “发物”之说在如皋坊间有着广泛的认知,它是指那些容易诱发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传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患背疽,忌食发物,而明太祖朱元璋害怕在他死后功臣们会架空他的子孙,因此得知徐达的病症后,立即嘱咐钦差送两只蒸鹅给他吃,徐达只好当着钦差的面含泪吃下“发物”,结果当夜发病而死。   在古代医学中,食物除四性外,还有“酸辛甘苦咸”五味之说,它是食物性能的又一表达。其中,酸涩味指代的功能是收敛坚阴;苦味指代开泄燥湿;甘能补益调和;辛能发散,通气血;咸能软坚泻下。《黄帝内经》中的“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胃禁酸、肺禁苦、肾禁甘”,其实是对发物的另一层面的解读。   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我们只有把“性”和“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分析食物的功效。如皋老人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进行合理膳食搭配,并且依据多年总结的经验,辩证利用食物的属性,形成膳食养生的民间秘诀,真是值得天下老人仿效! 如皋长寿参考资料 如皋长寿方案109位百岁老人鲜为人知的长寿养生秘诀首度曝光 收藏本书 INCLUDEPICTURE "http://res.book.ifeng.com/index/icon_06.gif" \* MERGEFORMATINET 字号 -+ 如皋长寿村的老人把“发物”分为六大类:   1.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2.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   3.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4.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5.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6.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按照阴阳气化理论,动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只有在一定的生长周期内成熟,含的气味才够。而违背自然规律生长的菜,也是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没有节令的气质,从而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常吃对人体无益。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不时,不食”,意思是不吃不符合节气的蔬菜。   饮食与节气的关系紧密,这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按照阴阳气化理论,动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只有在一定的生长周期内成熟,含的气味才够。中医讲究“气”,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违背自然规律生长的菜,也是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没有节令的气质,就像一个变性人,形似而实不至,从而导致食物寒热不调,气味混乱。如夏天的白菜,冬天的西红柿,含激素太多,常吃对人体无益。   另外,《黄帝内经》中也告诫人们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同时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在长寿之乡如皋,长寿老人基本上只吃应时、应地、应季的新鲜蔬菜。   比如,他们春天吃新鲜的小油菜、韭菜、青椒、蒜苗、豆芽、松子等,这些都是季节菜又是偏阳性的食品,适合春天养阳。特别是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有一种不断生发的功能,阳气很足;还有,松子在寒冷的天气下依然生机勃勃,它里面一定有着足够的阳气。夏天,他们吃刚摘的西红柿、丝瓜、黄瓜、菠菜等,这些新鲜蔬菜可以使体内的气向外生发,排掉多余的藏气。秋天,他们吃刚挖出的萝卜、花生、莲藕、山药、芋头等,尤其是山药和芋头,前者补肾健脾,后者润肺、滑肠、补血,适合气血收敛。而在冬天,如皋人除了多吃油菜、白菜、山芋、红枣外,还要增加温补的动物食品和海产品。   另外,他们常吃的季节菜还包括:   洋葱、大蒜——春夏之交来吃,能发散风寒,抵御流感病毒的袭击;   冬瓜——夏天吃,能祛胃火、止咳嗽,消除心胸烦躁;   南瓜——夏天吃,能补中益气,降低血糖;   马齿苋——夏秋季节来吃,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除身体上的血肿;   苦瓜——夏秋季节吃,能明目补气,止渴消暑;   黄花菜——秋天吃,能养血平肝、利尿消肿,能预防痛风;   莲藕——冬季吃一些,能益血生肌、健脾开胃,能让脸色红润,精神气足。   现在,城市供应的蔬菜大多是大棚种植的。虽然种植手段的改变,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使我们可以不囿于时令而吃到各个季节的蔬菜,但这同时也给现代人的身体带来了一定伤害。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说,就是“逆之则灾害生”。   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菜在营养学家眼中是“低营养菜”。因为大棚里阳光照射远低于大田,蔬菜光合作用不足,导致叶绿素不足,同时,大棚通风不好,使有害物质超标。蔬菜是人体矿物元素的重要来源,植物体内的矿物元素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而植物生长的湿度、温度及风速均能影响植物叶片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根系的吸收,这就使得人无法从蔬菜中获得足够的矿物元素。   如皋人正是遵循了《黄帝内经》中“食饮有节”和“逆之则灾害生”的饮食原则,顺应时令,只吃应季菜,让身体与大自然高度和谐,才获得了神仙一般的长寿生活。 远亲食物中保留了近亲食物所不具备的对人体有益的珍稀长寿物质,这些物质大多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丢失了,只要通过吃远亲食物,才能将其补回。   “亲近远亲食物”是我在长寿之乡走访后总结出的一条饮食原则。它虽不是如皋坊间的说法,但是我发现,如皋的长寿家族都谨慎食用猪牛羊肉,也很少吃大棚种植的反季节蔬菜与人工合成的食物。他们的菜单上永远是米饭、糁儿粥以及大量蔬菜。一位97岁的长寿老人告诉我,他们家吃鱼虾比动物肉多,吃蔬菜、野生菌比鱼虾多。这与“近邻不如远亲”的现代长寿饮食观念不谋而合。   把鱼虾蟹与牛羊猪相比,前者离人类远些,植物类食物又远于动物类食物,这种在空间和生物学关系上以及物种进化过程中距离人类相对较远的食物,就被称为“远亲食物”。同理,这个概念还可以延伸:野生食物远于人工种植的食物,海洋中的食物远于陆地上的食物。远亲食物中保留了近亲食物所不具备的对人体有益的珍贵物质,这些物质大多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丢失了。   在长寿之乡,人们不懂这些理论,但却因为吃了远亲食物身体受益匪浅而自觉地继续吃。用如皋人话说就是,吃四条腿的不如两只脚的,吃地下跑的不如天上飞的,吃天上飞的不如水里游的,吃水里游的不如地上种的。   如皋人常吃的远亲食物主要有:蘑菇、海带、芦笋、洋葱、黑木耳、螺旋藻等。蘑菇是如皋乡村大面积种植的菌类。它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蘑菇性甘寒,入肠、胃、肺经。《神农本草经》里说,蘑菇可以祛蛔虫、蛲虫,解蛇螫之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通便排毒、镇痛镇静,对稳定老年人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显著的疗效。如皋人用鲜蘑菇加瘦猪肉切片炒制,对老年人脾虚气弱、食欲不振有显著的疗效。而如果用鲜蘑菇与鸡同炖,不仅美味,还可以治疗脾虚纳差、神疲乏力等症状。   香菇与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关系较远,也是如皋人常吃的远亲食物。它味甘性平,不温不燥,不寒不凉,入肝、胃二经,具有独特的馥郁香味,又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蘑菇中的上品,被称为“素中之肉”。《本草求真》记载,经常食用香菇,能健胃益气,延年轻身。相传北阳太守王立经常头晕目眩,白天无法履行公务,晚上彻夜不得安宁,极感苦恼,服药也不见效果。后来,赶来看望他的岳父得知其病情后用香菇煎汤让他服食,几天之后,病情果然大有好转。   如皋人餐桌上以香菇为原料的菜肴很多,有香菇冬笋、香菇炒菜心、香菇炒肉片、香菇炒三丝、香菇豆腐汤、香菇煨鸡等。他们用香菇加大枣共煮,治疗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气血亏损等症引起的面容枯槁、肌皮失调、气血不正;用香菇、木耳、豆腐和瘦肉一起煮的汤,对肝阳上亢的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特别见效,这道汤也被称为味道鲜美的长寿汤。   海带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海洋食品,被誉为“碘之王”。中医认为,海带性味咸寒,既可软坚散结,又能行水化湿,治结核、脚气、水肿等症,还能解酒毒及煤烟毒,孕妇常吃海带,对胎儿发育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极为有益。因为它对预防血管硬化、心脏病和肝硬化能起很好的作用,所以又被誉为“长寿食品”。如皋濒临黄海,海带是寻常人家的常备食物,如皋老人用绿豆、海带和大米掺和炖熬的绿豆海带粥,是降血压的绝好食方。另外,用干荔枝10枚与海带、海藻同煮,加黄酒、葱、姜、大料、桂皮、盐等佐料,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而以海带、鳖甲、大枣、猪肉炖成的长寿汤更是如皋老人每周必食的补气驻颜、益寿延年汤。   黑木耳多寄生在桑、栎、榆、杨、槐等树木枯朽的枝干上,原为野生,现在一般是人工培植,如皋人多选择山林产黑木耳作为家中常备菜。黑木耳味甘性平,入胃、大肠经。我们祖先在寻觅食物充饥果腹的过程中就认识到黑木耳的食用价值,《神农本草经》说它能“益气补肌,轻身强志”。的确,在中医看来,黑木耳作为食品,味甘淡,可随个人的喜爱任意添料调味,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而作为药物,则是难得的补品,虽性平力缓,却不腻不躁,可常服久用。如皋人喜欢用黑木耳作菜肴的配菜,比如,在炒肉片和肉禽炖品中加入黑木耳,不但使菜肴鲜美,还能强身健体。在如皋人的家传秘方中,将红枣、木耳合成一个补血的木耳红枣汤,月经前一个礼拜到月经结束这段时间每天或隔天食用,能改变女性的黄脸色。用黑木耳和红枣、粳米、冰糖熬成稀粥,可以滋阴润肺,治疗咳嗽、咯血、气喘等症。但在如皋,患有慢性腹泻的病人吃木耳十分谨慎,因为黑木耳滋润,易滑肠,会加重腹泻症状。   螺旋藻属蓝藻类,墨绿色,因呈螺旋形而得名,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物之一,更是距离人类十分遥远的远亲食物。它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长期食用,可以保护心血管、肝、肾,对贫血、风湿等慢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美容、调节免疫力、抗辐射、抗疲劳,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新鲜的螺旋藻只要用水冲洗干净后即可食用,如皋老人一般是加水饮用,也有人与果汁、稀饭等食物同时饮用或涂抹在面包、馒头上食用,常吃螺旋藻的如皋老人都气色清新,精神焕发。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再好的亲戚也比不得跟前的邻居;但在养生这个问题上,就得说“近邻不如远亲”,远亲食物才是我们身体最需要的。蘑菇、海带、芦笋、洋葱、黑木耳、螺旋藻等,都是远亲食物中营养价值比较高的,多多亲近它们,您的身体就会百病不生。 如皋长寿现象被发现后,很多人开始探索如皋人爱吃萝卜的奥秘。世界各地的营养专家在深入研究后发现,如皋人家中经常食用的萝卜真的是世上一种不可多得的长寿之物。   如果如皋人的菜篮子里没有萝卜,那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在我走访过的90岁以上的如皋老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不爱吃萝卜的。   106岁的刘镜寰老人平常喜爱绘画,我问起老人的日常饮食,他说,平生最爱吃的就是普通的萝卜和青菜。   他的儿子还告诉我一个故事,有一年,老人因为肺部感染而咳嗽不止,连说话都困难,但他不吃药、更不打针,只是每天坚持吃萝卜,4天后,咳嗽就止住了。   还有102岁的杨同新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去医院体检,身体各项指标全部正常,特别是心血管完全没有出现明显老化的迹象,医生都感到非常吃惊。杨同新的孙子告诉我,老人几乎不吃别的水果,就是爱吃萝卜,每天都要生吃两个,还爱吃萝卜干,喝糁儿粥时一定要就着吃。   我在想,如皋的萝卜一定是承袭了仙气的,要不,它为什么由衷地受到如皋老人们的青睐。   如皋的萝卜在外界也有很好的口碑,它的品种很多,有鸭蛋头、洋胖子、茄儿头、雀儿嘴、四十子、百日子等,其中尤以茎盘细长、好像脖颈的捏颈儿最为著名,它以皮薄、肉嫩、汁多、甘而不辣、嚼后无渣而享誉四方。甚至,连“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都不如如皋的萝卜皮”。   如皋长寿现象被发现后,很多人开始探索如皋人爱吃萝卜的奥秘。世界各地的营养专家在深入研究后发现,如皋人家中经常食用的萝卜真的是世上一种不可多得的长寿食品。   如皋大街小巷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萝卜响,咯嘣脆,吃了能活百来岁”“晚吃萝卜早嚼姜,气走医生不开方”“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这些都形象地说明了萝卜在如皋人养生保健方面的不凡功效。   元代有人专门写下诗篇来赞美如皋的萝卜,“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明代大医李时珍也对萝卜推崇备至,据说,他家的餐桌上每顿都少不了萝卜这个“小人参”。另外,光绪末年,年岁已大的慈禧太后患腹泻并伴头涨、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等症状,情况十分不妙。此时,一名御医当机立断,以萝卜熬汤,让老佛爷内服,很快老佛爷的病就好了。   现代医学也对萝卜赞颂有加。西医认为,萝卜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常吃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防治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疾病,并从根子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萝卜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还不错,煎炒烹炸、凉拌、生吃、煮汤、腌酱菜都很可口。萝卜煲羊腩汤可以补中益气,健脾消食,还能预防皮肤干燥、皲裂、生冻疮;萝卜煲鲍鱼可以作为糖尿病人的食疗方;萝卜饼可以缓解呕吐、咳喘、腹胀等症状;白菜萝卜汤可以治疗感冒;萝卜烧墨斗鱼不仅可以降低血脂、血压,还能减肥。   既然萝卜对人有如此多的神效,心灵手巧的如皋人就不仅将平平常常的萝卜做成各种美味佳肴,甚至连其他地方弃置不用的萝卜缨都被他们变废为宝,做成酱菜、汤羹。   看一看他们的做法:   萝卜缨酱菜:把萝卜缨洗干净,加少量盐腌制,挤去水,切成细末,滴少许醋和香油拌匀,即成一道上好的凉菜。   清炒萝卜缨:把萝卜缨在沸水中焯一下,再快速放入凉水中浸凉;待锅烧热放油,放姜蒜爆香后,放入切成小段的萝卜缨、辣椒,大火爆炒即成。   萝卜缨海带汤:萝卜缨洗净,切成段,清水烧开后,投入萝卜缨和海带,加几滴香油即成。   总是被如皋城市以外的人们忽视的还有萝卜皮,许多人吃萝卜时因为怕辣,就把萝卜皮剥下扔掉,这其实是非常可惜的。萝卜皮中含有丰富的钙,如果怕辣,可以学如皋人那样用糖和醋拌着吃。   萝卜全身是宝,但并不意味着什么人都能吃、什么时候都能吃。如皋人早就知道,萝卜是寒凉蔬菜,体质偏寒和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大、先兆流产、子宫脱垂的人不能多吃;不能和人参、西洋参同吃。   萝卜是冬天的时令蔬菜,等到冬天寒风呼呼时,您不妨和咱们的如皋人一起经常吃些萝卜,每天变换花样来做,既美味,又养生,还花费不多。萝卜,像长寿的如皋人一样,与我们一生的健康同气相求。 知道这小小的白果就能让人延年益寿,我不禁为如皋人合手致福,看来不只我的父母长寿有望,全中国的老人们都可以多一条颐养天年的好办法了。   有到过如皋的作家说,放眼望去,如皋地区遍布着密密麻麻的银杏树,一派仙气横溢。而在我的调查中,如皋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种植几颗银杏树的传统,夏天在树下乘凉、秋天吃它结的果。   在这块福地上,百年银杏有很多。九华镇的一所小学里面就长着一棵23米高,干围近7米,得5~6个人才能合抱的千年银杏树,号称“如皋银杏之王”。据说,这棵树已经活了1300年,它最长的手伸向河的对岸,而它足上的经络——那粗大结实的树根裸现在周围数十平方米的肥沃泥土中,在几里外锄地的人不小心都能触到它的根系,感觉到它强劲生命的搏动。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它已经不是一棵植物学意义上的树了,而是一尊神灵,周围的人们逢年过节都要去大树那里拜一拜,希望能保佑他们全家平安长寿。   千年银杏王就好像莆田的妈祖一样,已经成了如皋人心中的保护神,外出的人祈求一路平安、在家的人祈求风调雨顺。也就是在树王的庇佑下,如皋出了越来越多的长寿老人。   每年秋风送爽时,如皋人都会用最隆重的仪式采集它的果实。仪式由当地最年长的老人主持,全镇男女老少都会参加。打下的果实首先送给百岁以上的老人,余下的众人一抢而空。   站在银杏树下,抚摸着它斑斑的树枝,我不禁想起一句古话,“银杏树下人家多,多福多寿不用说”。   银杏树的果实又叫白果,它是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因此又被人誉为活化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白果能止咳平喘、补肺益肾、敛肺气、止带浊、缩小便。如皋人的身体力行又告诉我们,常吃白果还可以活到天年。   科学家用仪器分析后,得出白果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磷、胡萝卜素及多种氨基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能改善血液循环,修复人受损的血管,让大脑、心脏获得充足的营养,防止血栓的发生,更能增强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机体免疫力,减缓细胞老化,预防老年痴呆症。因此,如皋人吃白果能够长寿绝不是一个神话。   如皋人吃白果可谓是花样百出,炒、蒸、煨、炖、焖、烩、烧、熘等各种方法齐齐上阵,做出形形色色的美味佳肴。爱吃甜食的,就用白果肉煮水,加少许糖;也可以与栗子、莲心等一起煮成甜羹。爱吃咸味的,就将白果红烧或与蹄筋等共煮,非常美味。爱吃素的人,把白果和蘑菇、竹笋等一起炒,或者一起煮汤,味道也相当不错。   白果的银杏叶,您千万不要扔掉,如皋人会拿它们来做枕头芯。因为,用3年以上银杏叶做成的枕头芯,会在您养神睡觉时发出一股股淡淡的幽香,枕着它,您不仅心里平和无忧、一觉睡到自然醒,长期使用还可以防止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疾患的发生。   知道这小小的白果就能让人延年益寿,我不禁为如皋人合手致福,看来不只我的父母长寿有望,全中国的老人们都可以多一条颐养天年的好办法了。    白果是现在流行的滋补保健品,如皋人经常拿它来做药膳,这里,我们为您介绍几种如皋民间流行的药膳,供您在需要时,酌情选用。   白果蜂蜜饮:白果炒后去壳,将仁煮熟后加入适量蜂蜜。如皋人用来治疗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等症。   白果粥:取白果、豆腐皮、生山药、粳米一起煮粥,如皋人用于老人肺虚咳嗽、尿频等症的治疗和缓解。   白果乌鸡粥:取白果、莲子、白扁豆、生山药适量,与剖洗干净的乌骨鸡共同炖煮。如皋人用来治疗老人腰酸乏力、下腹疼痛等症。   白果烧鸡蛋白:取两枚白果,研细后装入一个开小孔的鸡蛋内,外面用和好的面糊住,放到炭火上烧熟食用。治疗腹泻效果不错。   白果芡实饮:取白果仁、生芡实、金樱子各适量,用水煎服,每日一剂。如皋人用于治疗老人夜间多尿。   白果红枣汤:取白果仁5 枚、龙眼2枚、红枣7个一起煮汤,每天早晨喝一碗。适用于脾肺虚弱引起的眩晕眼花、心悸气短等症的治疗和缓解。   白果的胚和子叶中含有少量银杏酸、银杏酚、银杏醇等有毒物质,生吃或吃得过量(每天不超过15粒)会引起不适。为了安全起见,您吃白果时,应该去掉胚和子叶,先用清水煮沸,再进一步烹饪。另外,不要吃已发芽的白果,也不要把白果和鱼一起吃。 我在走访如皋长寿老人时发现,90岁以上的老人都喜欢吃山芋,而且是在蒸熟或烤熟后带皮吃,即使是粮食充足的今天,山芋依然是他们每天必吃的食物,是忠心伴随他们一生的恩物。  
/
本文档为【长寿养生秘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