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范立欣的“马赛克拼图”.doc

范立欣的“马赛克拼图”.doc

2017-09-02 9页 doc 23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范立欣的“马赛克拼图”.doc范立欣的“马赛克拼图”.doc 范立欣的“马赛克拼图” 美国纽约,范立欣身着黑色西服,脸上洋溢着兴奋,愈显俊秀,款款走上舞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了手捧原子的天使形状的金色奖杯。在素有“电视奥斯卡”之称的艾美奖颁奖晚会上,凭借导演纪录片《归途列车》,范立欣获得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奖两项大奖。他也因此成为首位获艾美奖两项大奖的华人。 这一天,是2012年10月1日。范立欣仅35岁。晚会结束,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查尔斯?福格森(Charles H. Ferguson)找到范立欣,“范,你的《归途列车》没有被提名奥斯...
范立欣的“马赛克拼图”.doc
范立欣的“马赛克拼图”.doc 范立欣的“马赛克拼图” 美国纽约,范立欣身着黑色西服,脸上洋溢着兴奋,愈显俊秀,款款走上舞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了手捧原子的天使形状的金色奖杯。在素有“电视奥斯卡”之称的艾美奖颁奖晚会上,凭借导演纪录片《归途列车》,范立欣获得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奖两项大奖。他也因此成为首位获艾美奖两项大奖的华人。 这一天,是2012年10月1日。范立欣仅35岁。晚会结束,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查尔斯?福格森(Charles H. Ferguson)找到范立欣,“范,你的《归途列车》没有被提名奥斯卡,其实是一个特别糟糕的阴谋。” 就在此前一年,由福格森执导的纪录片《监守自盗》获得了201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监守自盗》讲述了在全球财富金字塔体系中,最顶端的一群人如何通过骗局来企图控制世界;而范立欣的《归途列车》,则展现了在金字塔下端,苦苦挣扎的劳苦大众的生活现状。 “我们两个人的故事放在一起,就展现了今天世界的一个真相,所以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最后我进了奥斯卡,你没却进,这很不公平。”福格森替范立欣鸣不平。 以记录中国底层民众生活而赢得国际声誉后,范立欣并未仅仅停留于此,他在尝试拍摄新的群体,例如已完成后期制作的纪录片《快乐男声》。接受慈传媒《中国慈善家》采访时,他分析:“纪录片的一个魅力来自于 时间重量,它在记录一段发生着的历史,一项社会变革。不论是关注社会边缘人群,还是关注社会主流人群,其实都是记录社会变化的过程,我们需要去记录和思考这个过程,让观众有一个能够停下来思考的机会。” 范立欣把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比喻成马赛克拼图,在这个拼图里,既需要暗淡的色块,也需要亮丽的色块。他认为那才是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真实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关切农村命运 范立欣生于武汉市区,对农村的印象停留于捉鱼摸虾的“好玩”。 大二时,范立欣读到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这部全景式展现城乡社会生活的作品里,范立欣看到了一个此前从未了解过的世界。他被小说所描绘的陌生世界所吸引。他为此逃课一周,一口气读完这部百万字的巨著。读完,他希望为农村的改变做点什么。 “当时差点辍学,去农村当支教老师。”范立欣笑着回忆。那一年,他18岁。不过,他发现,当老师教出的学生数量毕竟有限。他想干点别的事儿,影响更多的人。1998年,从华中理工大学毕业之后,他进入武汉电视台工作。 2002年,武汉电视台纪录片导演陈为军拍完《好死不如赖活着》―一部关于艾滋病题材的纪录片。他找到范立欣,让范参与剪辑。片子的主角是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的马深义一家,这是一个典型的爱滋病受害者家庭,一家五口人,有四人感染了艾滋病。花了10个月,范立欣剪辑完片子。整日面对悲苦与无望的画面,范立欣反复地问自己:“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片子剪完,范立欣偶然间读到贺雪峰教授的一篇关于城乡社会问题的文章。贺雪峰当时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教授社会学,更具体点,研究乡村基层民主和乡村建设理论,并以此赢得大名。“读完后热血沸腾,我找到了我想要做的事情。”范立欣说。 华中师范大学与范立欣家相距不远。读完贺雪峰的文章,范立欣放下报纸,跑出家,骑上自行车,急速地来到华中师范大学。他把刚剪辑完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片段放给贺雪峰看,然后达了想要研究社会问题和农村问题的愿望。他希望报考贺雪峰的研究生。 “像你这样愿意关注农村问题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贺雪峰告诉范立欣,要成为他的研究生,只要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 就在范立欣复习备考之际,中央电视台的一纸调令,让他最终选择离开武汉,从而放弃考研。这也成为范立欣多年来的遗憾。 进入央视,范立欣成为摄影记者,他开始更多地前往农村采访。在城市与农村的来回奔波中,他被农民生活的艰苦所震撼,同时,他对自己的工作价值产生了怀疑,“农民会告诉你,他最大的梦想是去天安门看升旗。对你来说,这不过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但是他却把他内心最珍贵的东西分享给了你,你真的把它带走了吗,没有,你在半路就把它扔掉了,因为你到那里不是拿他的这个东西,你不过是去做几分钟新闻而已。” 范立欣说,每当从贫穷的农村回到繁华的北京,他的内心都会因为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而受到冲击和折磨。“回到城市,几个小时前还在跟你讲话的那个人,彷佛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了,你不可能再见到他了。”范立欣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些人做些什么。 “通过纪录片的镜头,每个人都可以独立思考、自由发言,我觉得这就是我这辈子要做的事情。”范立欣说。 用柔软改变社会 拍摄纪录片,是范立欣用柔软改变中国的方式。 年底,春运大幕拉开,火车站的天桥下,是黑压压的人群,人们拖着沉重的行李涌向火车站。在一张张焦灼的脸上,流露着渴望回家团圆的急切情绪。 这是范立欣执导的纪录片《归途列车》的开场镜头。 影片的主人公是来自四川广安的张昌华夫妇。在女儿张琴只有两岁时,夫妇俩就伴随打工潮,背井离乡前往广州打工。他们省吃俭用,将辛苦赚来的微薄收入寄回家乡,让一双儿女安心读书,希望有朝一日儿女能够离开农村。对他们而言,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春节回家。 但由于夫妇俩常年在外,无暇顾家。从小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女儿张琴,与张昌华夫妇的关系变得生疏。更让夫妇俩痛心的是,日渐长大的张琴听不进他们的劝解,在张琴16岁那年,她坚持辍学离家,进城打工。 影片中,家人分离的辛酸、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尴尬生存和挣扎,无不展现了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各种矛盾,“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目前并没有机会享受城市人的待遇,他们的归途在哪里,” “我希望用这部影片,以及未来用更多的影片给他们一个交待,因为他们为这个国家牺牲和付出得太多,他们也是这个国家的脊梁,理应被记录下来。”范立欣说。 2012年,这部讲述中国农民工的纪录片获得第33届艾美奖。此前,《归途列车》已获得2009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 片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奖和第53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奖。因为导演的《归途列车》,范立欣在海内外纪录片圈内备受赞誉。 “很多人看完《归途列车》,都很激动,说感谢你做了这样的纪录片。其实他们的心里不是不柔软,他们压根儿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样的社会问题,这就是纪录片的作用。”范立欣说。 游走在道德的边缘 范立欣至今都对一张照片感触深刻。 照片中,一位瘦得只剩皮包骨的苏丹女童跪倒在地,在她身后,是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鹰,它正等待时机猎杀这名女童。 这张著名的《饥饿的苏丹》,是摄影师凯文?卡特(Kevin Carter)于1994年赢得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它在震撼世人的同时,也引来了诸多批判和质疑。实际上,凯文?卡特本人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就一直处于冲突的痛苦之中,但纠结之后的他还是选择了对准镜头。而在获大奖仅三个月后,凯文?卡特因不堪舆论的压力,最终选择了自杀。 范立欣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他能够体会到当时卡特内心的痛苦,因为他自己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往往也面临着类似的纠结和痛苦。 “拍纪录片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心脏,要能够承载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纠结。因为你会游走在道德的边缘。”范立欣说。 《归途列车》中,有一段这样的画面。张昌华一家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农村老家。然而刚进家门,一家人就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女儿张琴公然挑战父亲张昌华的权威,顶嘴,扭打。 当时范立欣的第一反应是冲过去把他们分开,但是进门前他必须推开 他的摄影师,摄影师往后挡了一下,不让他进去。范立欣的内心纠结起来,有太多的事件,需要他在一瞬间内做出判断和衡量,“是做一个所谓的客观的纪录片导演,以一个抽离的方式来观察和记录事件,还是以跟这个家庭是朋友的身份来劝架。” 就在范立欣思考的时候,父亲和女儿的冲突再次升级,张昌华将张琴甩在了地上。范立欣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看下去,他立刻冲进房间,拉开了扭打在一起的父女俩。 “其实我们把它拍下来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因为至少对于张昌华一家而言,这是一种残忍的观察方式。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你会永远游走在道德的边缘,很有可能就坠入道德的深渊。但你又希望有一个好的作品去影响世界,你的发心是好的,可能你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范立欣反思。 冲突结束后,范立欣跟张昌华一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流,在经过张昌华一家同意后,他将这段内容放进了影片,但是剪掉了他进屋劝架的画面。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真相。而纪录片就是把真相放在你的面前,让你不得不直视真相。这也是我要做纪录片的原因。”范立欣说。 艺术还是商业 范立欣刚刚完成纪录电影《快乐男声》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工作。2013年《快乐男声》音乐选秀比赛走红,范立欣应约为其拍摄纪录电影。他希望通过纪实的手法,展现参加选秀的90后男生的成长过程。 不同于范立欣以往任何一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电影自开拍 以来,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遭遇了不少非议。 一位外国记者曾这样问过他,“你靠拍农民工出了名,现在是不是要靠《快乐男声》去挣钱了,” 不过,范立欣有自己的看法,“我理解他们,如果从表面上来看这件事,大家会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但是纪录片是一个可以提供给观众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方式的工具。” 在范立欣看来,不论是农民工题材的纪录片,还是一群90后的男孩实现他们音乐梦想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当下社会里的大事件。他说,《快乐男声》的纪录电影与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快乐男声》选秀节目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电视观众可能看到的是选秀男孩在聚光灯下最光鲜的一面,而纪录片展现的是聚光灯之外,这些男孩所经历的磨难、付出,以及他们内心的成长过程。 除了内容的变化,这部纪录片电影更融入了众多的商业元素,例如,广告植入。 商业与艺术,如何取舍,这是范立欣矛盾的地方。 广告商们希望导演按照他们的要求在影片中植入广告,却会破坏电影的艺术性和独立性。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导演就很难完成影片的拍摄。“究竟是艺术第一性还是商业第一性,”范立欣把这个问题设计成纪录电影《快乐男声》当中的一个桥段。 一群“快男”并排坐在一起,在他们前面的茶几上,摆放着广告客户提供的产品。范立欣告诉这些男孩,广告客户给这部电影投了钱,客户要求将自己的产品在影片中展示出来,所以他想让快男在镜头前谈谈自己对 这件事的看法,讨论一下商业和艺术的关系。 “你这是典型的对自己没有信心,你干嘛要拿他们的钱呢,”一位快男脱口而出。 “我觉得商业与艺术之间并不矛盾,就像我们唱歌一样,在这个舞台上,没有品牌植入,谁给你搭这个台子,我们要唱歌谁买单,”另一位快男则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范立欣说,“我觉得在任何一个阶段里,你都只能试图去找到一个相对更好的平衡点。” 对范立欣而言,商业只是作用于作品的外壳,比如作品的形态、表现方式,但不能伤害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涵。 城市化进程中的观察者 尽管当初无缘跟随社会学家贺雪峰读研究生,不过范立欣对社会学保持了足够的热爱。 在范立欣的书单里,《江村经济》是他最喜爱的书之一。《江村经济》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大作。尽管是70多年前的著作,范立欣仍读了多遍,爱不释手,但凡有空闲,仍要拿出翻看。 在范立欣的朋友圈子里,排在第一列的是社会学家,例如影响力广泛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于建嵘先生,还有近年声名鹊起的学者梁鸿。 范立欣说,尽管执导了商业味道浓厚的纪录片《快乐男声》,但是他内心最关注的还是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变化,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个体命运的故事。 2013年夏天,范立欣和一位美国导演来到北京著名的城乡结合部―崔 各庄,他们准备拍摄一部题材为外乡人到城市打拼的纪录片。 寻找故事题材时,范立欣发现了一家纹身店。 店铺的老板是来自河南的80后男孩,体型魁梧,不苟言笑。范立欣说他像极了日本的相扑选手,“但是他满身都是漂亮的纹身。” 男孩告诉范立欣,他没上过几年学,辍学后,他的父亲希望他在家种地,但他自己认为种地太辛苦。“我坚决不种地,我一定要出来。”这名男孩说,他怀着一腔热血跑到北京,“当时真的觉得自己要把这个世界都打下来。” 然而在北京闯荡了五六年后,男孩发现自己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他甚至过年都不敢回家。“不是出不起这个路费,而是一回到老家,不仅要给父母拿钱,还得给七大姑八大姨钱。我给不起这么多钱,索性就不回去了,给爸妈寄点钱就行了。”男孩说。 在男孩的身上,刻满了龙飞凤舞的纹身,但是在他的右手臂上,却有一串的数字,这让范立欣感到好奇。“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范立欣问男孩。男孩没接话茬,低头继续忙着手上的活儿。沉默了足有一分钟,男孩叹了口气,“我告诉你吧,这个数字是我爸爸的生日,旁边的数字是我妈妈的生日,最下面的数字是我妹妹的生日。”男孩告诉范立欣,他到北京闯荡了几年,并没有让家人过得更好,他很想念他的家人,于是就把他们的生日刻在了手臂上,每次想他们的时候,他就看看这些数字。“他们也不会知道我在想他们。”男孩说。 听到这里,范立欣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这名男孩就是范立欣想要拍的人。 “明年,再来这里找你。”临走前,范立欣说。他希望第二年正式拍纪录片时,以这个男孩作主人公。 “明年,可能等不到年底,这里就会被拆迁,我们也会被赶走。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哪里,你怎么找我,”男孩无奈。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既“进”不了城,也“回”不了乡。这正是范立欣接下来要拍摄的题材。
/
本文档为【范立欣的“马赛克拼图”.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