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及根治研究

2017-10-14 35页 doc 66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及根治研究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及根治研究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 (1)家长存在偏见,缺乏教导一些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对社会就业形势认识不足,还抱着子女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思想,对子女的在校表现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据调查,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父母基本上对网络不了解、缺乏基础的网络知识,有的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孩子在做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有的就是一味的打压、不准中小学生上网,孰不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严重性。还有一些家长虽然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却无法采取正确的途径帮助孩子走出网络世界,只是一味的大骂...
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及根治研究
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及根治研究 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 (1)家长存在偏见,缺乏教导一些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对社会就业形势认识不足,还抱着子女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思想,对子女的在校表现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据调查,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父母基本上对网络不了解、缺乏基础的网络知识,有的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孩子在做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有的就是一味的打压、不准中生上网,孰不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严重性。还有一些家长虽然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却无法采取正确的途径帮助孩子走出网络世界,只是一味的大骂,怒其不争。这些都是父母不能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的原因。 (2)学校管理不到位与中学相比,高校倡导的是一种包容、多元、开放的文化,这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发展的同时,也易造成部分自制力差的大学生误入歧途,网络成瘾就是一个例子;网络成瘾是个近期出现的问题,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在解决对策方面尚处在探索的阶段,这就存在着教育的滞后性;高校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忽视了对信息素养的培养,造成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网络;此外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精力投入不够、教育方式不当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西方文化包括一些庸俗文化的不断渗透,当代大学生在价值理念发生了变化,他们把时尚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这种既符合时代潮流同时又含有较高知识信息的新事物,被他们视为一种高雅 时尚的东西,对此趋之若鹜。这也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诱因。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 (1)心理方面。 患者心理上强追依赖网络,一旦停止,上网的冲动,使其不能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记忆力不集中,不持久,记忆力减退,由于长期的视觉影响思维,逻辑思维活动迟钝,久而久之患者只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对日常工作置之不理。 (2)身体方面。 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可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妨碍他们的身体的健康成长,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因不能面对现实,常常处于上网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情绪低落、悲观、消极。 (3)行为方面。 患者表现为频繁寻求上网活动的行为。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偷窃、抢劫。网络成瘾学生最为直接的危害是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课、辍学。网络中各种不健康的内容,也可造成大学生自我过分放纵,法律以及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主观原因:大学生沉溺网络往往与他们个人的人格特点,如孤独、抑郁、内向、敏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特质有关。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逐渐清晰的青春发育期,他们渴望言论自由,向往感情自由和思想自由,追求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受挫,而有的大学生抗挫能力较弱,在他们的内心就会自觉产生种种不安、孤独与恐惧的情绪,因而,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继而寻找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不良情绪,表达内在心理感情的补偿平台,就可能把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转向计算机网络以寻求支持,这种依赖不断强化了他们的“虚拟人生”,使真实人格和现实生活异化。 一些大学生为了忘却现实中失恋的痛苦或是为激情为倾诉,与网络对象形成固定化交流习惯,这种随行所欲、风险低的交流过程能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舒适感和依恋感,他们从而转向过分迷恋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来建立彼此的友谊或爱情,并以此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成为网络交际成瘾者。网络交际成瘾者往往情感丰富,但在感情表达上不是积极向外,而是选择压抑和内囿的方式。在人格上,一半以上成瘾者表现为内向和交往被动者,有自卑感,属易感素质,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弱势;而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隐蔽性和有限的感官接触等特点,能使他们在网上社交很容易获得成功,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不断遭遇挫折和在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客观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方式有 着很大的关系。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属独生子女的比较多,且绝大部分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成瘾学生的家长往往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子女内心需求,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不少家长总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从而把亲子关系物质化,并一味地把自己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教育他们一定要出人头地。这种教育方式更多地显现出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很少显现出应有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支持,导致子女不愿向家长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而是选择网络作为他们精神寄托和压力释放的途径。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家长固有的长辈为尊的传统观念较重,对网络游戏缺少理性认识,在得知子女接触网络游戏时,常以粗暴的方式加以禁止,使得这些学生对家长失去信任,同时,出于青春期高度的叛逆心理,他们更加亲近网络游戏。有的学生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管教比较严格,当他们远离父母后,觉得少了父母的约束,可以独自处理自己的时间,追求一种没有家庭监督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留恋于网络的虚无缥缈。也有一部分学生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状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的形式多样,原因复杂,我们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矫正已成瘾者的行为,更应该从问题的源头来遏制问题的发生。防治大学 生网络成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2网络成瘾的危害 2.1学习的挫折。 据调查,凡是有网瘾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学习成绩很差,甚至面临退学或留级的境况。这表明,学生网络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失败。这种学习成绩的倒退使陷入网瘾的学生在学习上遭遇严重挫折,以后更容易破罐子破摔。 2.2人格的异化。 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人——机”式交往,会忽视真实存在的人际关系,产生现实人际交往萎缩和角色错位的现象;爆炸般的网络信息的挤压揉搓,会加大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也会使青少年网民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专家麦克?格里弗斯博士认为,“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危害程度不亚于酗酒和吸毒。”“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人的心理状况是在环境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形成的。由于人脑细胞使用能力特别强,人对自己所在环境很快会形成一种心理状态,孩子长时 间和电脑在一起,他的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机械思维趋同,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弱化了人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和现实生活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利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很多上网成瘾的孩子与他人甚至是父母的沟通较差,情绪不稳定、易怒、多变,没有自控能力、自己做的承诺不能兑现。况且,网络游戏良莠不齐,暴力和色情游戏充斥着网络,长时间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戏中,对道德观的形成有极其不良的影响,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画面和情景中,很可能会认为现实生活也就是如此,也有可能潜意识地去模仿。 西方文化主导着网络文化,他们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和文化思想,并且充斥着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信息,学生网络成瘾者一味地沉迷其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学生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学生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2.3角色的混乱。 学生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尤其当学生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便容易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极地逃避现实,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必然会引起严重后果。 2.4健康的损害。 2.4.1对少年儿童生理健康的影响。 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成长时期,如果长期使用电脑及其网络产品或使用设计不合理的信息网络用品,容易导致“电脑疲劳症”和“颈肩腕综合症”。主要症状表现为:视觉模糊,视力下降及眼睛干涩、发痒、灼热、疼痛和双眼发红、畏光等;有的人伴有头痛和关节痛等症状。长时间呆在电脑前,还会感觉颈、肩部酸痛;脖子忽然不能转;手指和手掌断断续续发麻、刺痛;手掌、手腕或前臂时有麻痹、酸痛、肿炎、严重时手指不能伸直;拇指伸展不自如,且有疼痛感,手部虚弱无力、手指筋腱发炎等。而电脑辐射的侵害,也很容易造成白内障、眼癌、角膜炎,使免疫系统受损。长时间从事频繁使用手腕和手指的工作,还会使手腕关节因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而逐渐形成损伤,手部筋肌组织不停活动而血氧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组织失去弹性,继而受到僵化而受创。尤其在一些网吧,偏高的电脑桌和不灵活的鼠标,更加重了操作者颈部、肩部的疲劳,给频繁运动的手臂、手腕,尤其是关节带来更大压力。鼠标面积太小、弧度不大,也会造成手腕不自然的使用姿势;有的鼠标设计不当需要使用者手腕弯曲来“迁就”它,长期使用就会对肌肉、骨骼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鼠标很容易在滚珠上积聚灰尘,使用时需用力来回拖动„„久而久之,造成手腕酸痛。网瘾综合症患者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此外,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 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2002年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占31.22%,中学生达到了58.05%,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专家认为,在孩子的业余时间里,没有从事让眼睛放松的活动(比如户外运动),反而是用看电视、玩电脑和打游戏机等来消遣,让眼睛的疲劳程度加重了很多。 2.4.2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过度使用互联网可导致心理疾病,患者沉溺于网上游戏,关注人机对话,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在心理方面,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 目前,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会减少和妨碍与人交流。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沉溺于网聊,不仅导致认知惰怠、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且易形成“网络成瘾”,中毒“电子海洛因”,出现人格畸变、行为异常、紧张焦虑、交感神经部分功能丧失等心理异常现象。同时,网络信息中的黄色信息和黑色信息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污染其精神世界。孩子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肯定成绩下降,个别孩子甚至为了玩游戏旷课、逃学。不健康的游戏还会引发青少年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犯罪。 2.4.3少年儿童在网络中遇到的危险。 根据国际儿童网络(Childreninternational)的看法,目前儿童在网络中遇到的危险主要有以下三类:联系性危险(ContactDanger),指通 过网络聊天和电子邮件等交互方式,某些人可以联系上儿童,从而引诱或者伤害儿童。内容性危险(ContentDanger),指儿童接触到不适宜的内容,这些包括了有关色情、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暴力等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商业性危险(CommercialismDanger),指儿童隐私受到市场商业行为的侵犯。 网络欺骗、赌博、色情、人身攻击、反动言论、犯罪行为以及各种网络垃圾等都可能使青少年受到伤害。正如一位网络罪犯在法庭上所说:“对没有成年人监护的青少年来说,国际互连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2.5道德感的弱化。 在网络空间,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另外,计算机成瘾者也容易在窃取他人电子邮件或机密信息、制造传播网络病毒等方面,导致网上违规、违法行为。 我们分析网络对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否认网络的积极影响,更不是想简单的阻止少年儿童上网,而是试图寻找一种使孩子们在网络中健康成长的途径。互联网是目前中国人唯一能与国际同步获取信息的渠道,如果因网上有各种陷阱而因噎废食则太可惜了。 3预防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建议 当前,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 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只有通过对学生网络成瘾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建立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动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3.1预防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小学生出现了网瘾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班主任老师要和学生家长多沟通交流,时刻掌握学生的动向,了解他们的思想,在学校时班主任要多和他们谈心,并通过开展各种课间有益的活动以及丰富的课堂学习生活来引导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幸趣和热情,在家中时家长千万不能以打骂等过激的方法来管理,家长要多抽出些时间陪孩子,在学习之余多和孩子共同交流,比如带孩子去公园等参加有益的室外活动,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我们相信只要通过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细心、细致的引导教育,染上网瘾的孩子就一定能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一定可以帮学生改掉这样的不良习惯。 3.2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通过对网络成瘾原因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二是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网络使用的特点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通过改善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从而对“网瘾”免疫。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 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3.2.1学校要为中学生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中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中学生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另外,学校要注意和家长联合。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同等重要,网络成瘾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教育失败的共同结果。因此,学校在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家庭的作用。学校如果发现学生有类似网络成瘾的苗头,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同时和家长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发挥家校系统综合的教育作用。这是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基本思路。 3.2.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也是最主要的环境,父母肩负着培养孩子在网络世界中健康成长的主要责任。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取必要的措施,肯于负责,父母完全可以在家中保证孩子上网的安全。 据调查,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民主、和睦、丰富多彩以及充满希望的家庭中出来的小孩是很少网络成瘾的。因为这样的环境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 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的优劣上。我们知道,在学校的考试中,必然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前3名或前5名。如果家庭评定他们成功的只有一个,那些学业失败的孩子就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了,那么他们更可能去网络寻找虚幻的成功。作为家长要千方百计让孩子有成就 感,包括学业、特长、交友等各个方面,而不是逼他们走向网络世界。 家长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网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有必要逃避;更何况,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无处不在,就算要逃也是无处可逃。所以父母阻止孩子上网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正确的做法是正确地引导和科学地监督。家长可以与孩子约法三章,允许他上网,但必须遵守一些规定。比如,限制上网时间;未成年人若无成人陪同不得与网友见面等。家长还应经常检查孩子上网的内容,如发现孩子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引导。 当发现网络成瘾中学生时,家庭和学校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打骂,而应积极地寻求专业帮助,如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甚至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如幻想、抑郁等,要及时与医院联系,尽早接受住院治疗。 3.2.3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中学生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中学生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中学生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中学生,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中学生传 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中学生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据研究,在网吧上网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要对“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3.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建议 3.3.1加强自我教育,做到自我节制加强自我教育,是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社会技能,增强自我价值感。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积极参与户外活动,转移注意力,冲淡网络的诱惑。学会与朋友、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明确上网目的,限制上网时间,如通过建立上网日志、自我提示卡做到上网节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3.3.2摆正心态,正确面对挫折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要学会缓解紧张情绪,认真剖析原因,驱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态,并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积极从容的融入现实生活。 要抛弃传统认知,在自己无法跨越心理门槛时要勇敢走进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治疗,实现心理矫治。 3.3.3加强高校管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等,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志向和目标,知道大学时代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第二课堂,让大学生活充实与多彩,把学生从虚拟网络吸引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最后,加强学风建设。好的学风可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使大学生淡漠网络的存在。 3.3.4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网站和一些网络游戏的制作者为了吸引客户,其内容不仅充斥着暴力、迷信、色情,有的还专门研究上网者的心理,让你欲罢不能。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产品的监管,处理好网络文化价值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可塑性强且尚处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可控范围之内,只要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对症下药,探求科学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大学生沉迷网络这一社会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4矫正网络成瘾行为,重塑网络成瘾者自信的途径 目前对于网络成瘾的矫正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想要矫正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在实践中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就是:重塑成瘾者自信,提高 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交际能力。学生的生活模式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能力,而这方面正是网络成瘾者所缺少的。治疗网络成瘾要“对症下药,治病治根”。有很多方法对于矫正网络成瘾比较有效,如“五步脱瘾法”。其具体操作步骤是: 第1步:相似接纳法。安排自制力强的学生陪同有网瘾的学生一起玩,取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找出他们沉迷网络的真实原因。 第2步:危害认识法。引导网瘾者自觉地意识到网瘴的危害并产生脱瘾的意愿。 第3步:递减控制法。戒网瘾是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可以通过每天少上网来不断递减上网的时间,直到减少到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为止。 第4步:地位替代法。网络成瘾往往因为成瘾者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体会的满足感。因此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网瘾”者多参与。不时给予他们各种鼓励,让其在现实中获得肯定。 第5步:改变环境法。改变“成瘾”者所处环境。让家长也认识到孩子上网成瘾中家庭存在的问题,使家长也多用鼓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达到联动的最好的效果。 第二章远离网瘾 毫无疑问,我们早已生活在一个颂扬技术的时代。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人类的每一项新的技术进步都被当作一种更好地为其进入21世纪作准备的工具而受到普遍的欢迎,其中,因特网就是最鲜明的一 例。毕竟它的出现与日益普及,正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表现在全球化时代或者说地球村时代正变成现实。然而,谁又能想到,因特网在促使人类进入数字化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将电脑空间的阴暗面暴露无遗。 我们应看到需要关怀的一个随因特网而衍生的数量日益增多的特殊群体——“因特网在线瘾君子”。就是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因特网成瘾之后,无论给自身还是给社会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比如失业、退学、年轻人精神崩溃、家庭陷入危机、恋童癖而偷偷尾随儿童、婚姻破裂、家庭暴力不止、精神抑郁加深、焦虑增多、债台高筑、责任丧失、不可理喻、撒谎和掩盖等等。也正是通过扫视电脑空间的阴暗面,我们看到了不再有时间观念而一味地用鼠标点击、用键盘敲打、用双眼浏览的在线瘾君子们的真实形象。就是他们,没日没夜地出入于身份不明的由网络虚拟而成的电子社区,沦落为在线新闻组、聊天室、互动游戏的无辜牺牲品。 第一节网络成瘾的预防 1网络知识教育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网络是一个集传统媒体优缺点于一体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因此,熟练地操作电脑,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能极大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使人们更能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适当的游戏是对紧张学习的放松,有节制的聊天也可以锻炼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事物都存在其两面性, 网络在我国普及近十年后的今天,其危害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关注。加强网络知识的教育,使青少年认清网络的本质:网络不只是玩具, 更应该是工具,养成科学的网络生活习惯。如同培养儿童对火、电等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样,对网络的危害意识也应该从小培养。制定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健康上网守则》,网络使用行为,并从上网内容、上网时间等给予明文规定,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正确收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为防范网络成瘾提供技术保障。例如,告知青少年网络交友方式会降低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人,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2培养正确使用网络的技能 向青少年传授正确使用网络的技能,例如,教会他们时间管理技术,制作上网时间提示卡片或运用闹钟定时,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下网;将网络的危害列在卡片上,放在显示器旁边,以随时自我提醒;制定学习及娱乐的计划安排,按着重要性进行排序,由家人或老师监督完成。如果靠自己不能控制上网的时间,可以采取求助家长到时提醒或给电脑设置密码的方式。 3各级部门加强健康上网的宣传 唤起全社会对网络成瘾的关注,让大家共同来应对这个问题。可通过举办展览和公开讲座、设计宣传单、张贴健生活小贴士等方法,以便青少年及其家长了解网络成瘾的症状和作简单的自我评估,获取处理网瘾的方法,并鼓励有需求的青少年寻求辅导人员协助。同时也可以 在校园里或社区张贴一些关于健康上网的宣传小标语,让人们能够时时保持警惕。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把娱乐贯穿到学习过程的始终,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求知过程洋溢着乐趣、充满着悬念;学校应开设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例如,开展学生歌舞、绘画、演讲、球类、游泳、棋类等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开办夏令营(冬令营)、陶艺班或心理成长团体等,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充满活力、多姿多彩,让所有孩子的好奇心都得到满足、潜能都得到发挥,避免脱离现实生活、到虚拟世界中寻求满足。让孩子们有一些主动性,有一些选择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打破单一的评价体系,“不拘一格降人才”,使所有的孩子都充满自信与成就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5开办“家长课堂”,培训“称职父母” 很多青少年上网,是由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造成的。要改变孩子,就要先改变他们的家长。教育家长学会正确地爱孩子,有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能把“爱”简单地物质化、金钱化;给予孩子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孩子进行平等而有效的沟通、而不只是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和孩子的情感需求。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予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粗暴地打骂,这些做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激化矛盾,向错误的方向走得 更远。通过家长课堂,改变家长既往不良的教养方式,使家长不仅重视孩子的“成才”教育,更重视孩子的“成人”教育。 6加强对网络经营的规范管理 2002年我国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对网吧等场所的管理规则。各地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对网吧进行综合治理,控制网吧总量,完善网吧布局规划,坚决关闭无证无照的非法网吧,对违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网吧一定要进行严肃追究。加强对网络游戏制作、运营的监管,开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内容健康、情节生动的电子游戏产品,以取代那些充满暴力和色情内容的游戏。 7促进预防网络成瘾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建设 7.1完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办专业的网络成瘾治疗机构。 7.2加强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切实掌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学校和社区及时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筛查,如果发现有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倾向,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或治疗。目前国内专业的网络成瘾治疗机构较为缺乏,像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这样较为成熟的专业网瘾治疗机构还不多见,我们应该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更多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掌握网络成瘾的理论知识及治疗技术。 7.3积极开展基础性、实证性、多学科的研究。 随着人们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很多家长和教师迫切希望得到专业化的指导。目前,国内尚缺少网络成瘾治疗方法的实证研究,应积极开展基础性、实证性、多学科参与的网络成瘾的科学研究,为有效的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需要个体、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学会健康上网,预防网络成瘾。 8目前“网瘾”主要治疗手段 8.1药物疗法 8.1.1中西医结合治疗: 给予中药调理加西药治疗,使体内逐渐恢复“奖赏系统”的平衡。 8.1.2物理疗法: 采用物理仪器,调整患者体内的内分泌平衡,从而逐步恢复体内“奖赏系统”的平衡。 8.1.3注意饮食: 要多吃一些胡萝卜、荠菜、芥菜、苦瓜、动物肝脏、豆芽、瘦肉等含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8.2心理疗法 8.2.1通过积极的沟通、正确的引导、心理干预,平时要丰富业余生活,鼓励网络成瘾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外出参观、运动、旅游等手段,使患者接触现实生活,培养更多的网络外的爱好,从而摆脱网络成瘾。 8.2.2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 借网消愁愁更愁。当你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在那儿,“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并且你的上网行为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强化,“上网——注意力从现实中转移——忘记生活烦恼”,不需要几次,你就会记住上网能带来忘忧。 8.2.3上网之前先订目标。 每次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上网要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个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 8.2.4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 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如果嫌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你的上网时间了。 第二节父母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少年儿童学习、娱乐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带来了某些有碍他们健康成长的危险因素。父母作为少年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在网络世界中健康成长,值得我们关注。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 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我们绝不否认互联网带给人们生活的诸多益处。也绝不能因为少数“网络成瘾”者,而偏激地扼杀学生的上网行为。这是不合理的,也是极不科学的育人观。我们的身边不是有这样一些学生吗?老师在学校百般强调。坚决杜绝上网;家长在家中严格禁止他们上网。可结果呢?他们上了,而且还上得个天昏地暗,夜不归宿;他们上了,因为他们必须要学信息课,必须要学会和社会与时俱进。所以我们认为:对于上网的学生大潮,只能“疏”不能“堵”,这和大禹治水同理可喻,这是大势所趋。 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好奇、好强、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网络。据研究表明,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的比例高达14,。在中学生的上网过程中,网聊与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上网方式。迷恋网络的中学生不仅荒废学业,而且危害身心健康,严重的话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在接触的网瘾孩子中,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成绩不如意、人际关系冲突。而在这些事实的背后,他们又大多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家庭问题,譬如父母离异、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孩子被迫成为留守少年。这些孩子大多缺少父母关爱,缺乏应有的沟通,因为得不到青春期应 有的关心,从而产生孤独感,甚至产生自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既而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最后沉迷各种网络游戏中。这些孩子说,他们也曾为自己的不可自拔而苦恼过,但想到回家要看到父母不断的争吵,或者是一个冷冷清清的房子,他们就觉得,干脆不如玩网络游戏来让自己暂时忘记烦恼。而当这些孩子的父母发现他们沾上了网瘾后,也很少与孩子主动沟通,不是听之任之,就是非打即骂。这样的行为更是激发了孩子们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沉迷网络让他们觉得“更能找到自我,更快乐更自由”。 由此可见,要想让孩子更为戒除网瘾,将网瘾扼杀在摇篮中,父母在这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纯净的白纸,怎样在这张白纸上画出绚丽的图画,父母和学校的引导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网瘾孩子,别那么急着将他们送进戒除网瘾的医疗机构。从自身开始改变,反思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查清自己与孩子在情感上的距离有多远,然后适时地从做出一系列改变。若这些措施都无效,再考虑强制办法也不迟。 1建立和谐家庭关系,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心理上的得到安全感 由于父母的缺席,使得家庭教育中的温情教育不断淡化。家庭是与孩子成长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 化进程加快,母亲角色已经发生转型,由传统的家庭主妇转变为劳动力。父母都忙于工作或生计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减少,家庭不能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不能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上升,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比例也不断攀升。重组家庭和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更容易叛逆,从而更容易到网络世界去寻找补偿,这样的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 家庭关系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家庭气氛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气氛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情感体验和表达更积极正向乐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对集体和社会倾向于认同和适应。因此,家庭氛围越好,孩子对真实世界和真实生活的参与度越高,反之越低。故出身于气氛差的家庭中的学生更易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情感补偿。“在网络成瘾群体里,对家庭关系感到非常不满意和较不满意的比例高达25.1%,远远高于未成瘾者7.3%的比例。”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因父母的争吵、离异而走歪路的孩子。家庭的不稳定让心理还未成熟的他们感觉不到安全感,但他们又渴望安定,于是有的孩子将自己沉迷于网络中,有的孩子则选择早恋。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需求其实很少,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灵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即教育方法不当,亲子沟通缺失,亲子关系错位,让学生缺少爱和归属感。对于网瘾孩子,家长的教育方法要讲科学,讲策略,堵不是办法,而应 重在谅解、关爱与引导。 2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在给青少年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正悄悄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家长对孩子使用电脑存在着两个误区,第一、让孩子远离电脑,视电脑为洪水猛兽;第二、把电脑当成保姆,让孩子自己去玩。家长应认识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变,恰当的家庭教育和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帮助中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和成熟。充分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心里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作为家长不是要考虑让不让孩子触网,而应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正如某教授所说:“IT技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不要用我们成年人对互联网的无知来反对孩子们的进步,我们应该在网络的使用和发展中规范往来的道德。”我们必须对孩子进入网吧、私自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 2.1要树立适合儿童的计算机教育观念。 买计算机,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具备一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增长探索的经验。对孩子来说,培养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求知欲,比学一门专业知识更重要。要让孩子有一个准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心理状态。两三年以后,我国的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可能要有很大变化,现在学的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可能要过时。所以,要经常忽略“知识”,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科学兴趣、探索精神方面。孩子的发展,不在于现在能学多少知识, 而在于将来的学习潜力能有多大。 2.2不要怕孩子利用计算机玩电子游戏。 通过玩电子游戏,孩子可以熟悉计算机,熟悉如何操纵鼠标和键盘,进而能够掌握新技术。女孩比男孩“害怕”计算机技术,电脑游戏的经验较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娱乐或游戏是孩子接触计算机的一个正当理由,尽管大多数父母还不能认同这个观点。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尝试播放动画片、电影、电子出版物及使用儿童绘图软件等。计算机应该成为充实、扩展孩子童年生活的工具,而不应成为限制、缩短童年生活或加速其成人化的工具。 2.3要帮助孩子利用计算机满足自己的特别需要。 比如孩子对宇宙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特别感兴趣,问题特别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可先不忙教他计算机,而用计算机向他播放儿童百科全书之类的电子出版物,教他在网上检索关于宇宙的知识和图片,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自从1994年我国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服务以来,青少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络安全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之一。媒体上关于互联网负面影响的报道困惑着广大父母,我们究竟该不该让孩子上网,在决定是否让孩子上网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有关网络安全的知识。 2.4和孩子一起学习十条网上安全规则。 第一条,在网上,不要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如特别想给出,一定要征询父母的意见或好朋友的意见,没有他们的同 意最好不要公布,如果公布,要让父母或好朋友知道。 第二条,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会面,则到公共场所,并且要父母或好朋友(年龄较大的朋友)陪同。 第三条,如果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淫秽、威胁、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请不要回答或反驳,但要马上告诉父母或通知服务商。 第四条,未经过父母的同意,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 第五条,记住,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 第六条,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消息都可能不是真的。 第七条,当你单独在家时,最好不允许网上认识的朋友来访问你。 第八条,经常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在网上的所作所为。如果父母实在对计算机或互联网不感兴趣,也要让自己的可靠的朋友了解,并能经常交流使用互联网的经验。 第九条,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使用网络。最好平时用较少的时间进行网络通信等,在节假日可集中使用。 第十条,切不可将网络(或电子游戏)当做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网络来缓解压力或焦虑。应该在成年人或朋友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2.5指导孩子采用过滤软件。 采用过滤软件将有害信息过滤掉,或关闭某些网站、新闻组和聊天组,以保证儿童安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有关部门均鼓励父母使用过滤软件。父母也可以直接选入能提供“网锁”装置的商业服务网。这可能是控制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最简单的方法。在美国,有这种装置的服务网包括:美国在线、计算机服务、微软网络等。主要的装置有:网络巡察、网络保姆、网络看护以及冲浪观察等。父母还可以启用“计算机内容选择的平台”。这是附加在WWW上的网上信息指导软件,为孩子选择安全的信息与服务。目前国内也生产了若干过滤软件,可以提供给家庭使用。 2.6鼓励孩子使用做出安全承诺的网站。 不少儿童网站已向社会、儿童父母做出保障儿童安全的承诺。我国新浪亲子中心、中青在线、中青网、童网、中国少年在线、天才幼教网、红泥巴村、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乐友网站、中华童趣网、摇篮网等,于2000年在网站上联合发表了《儿童/家庭网站自律宣言》,主要条文如下: (1)我们不提供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损害和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与服务,对于非网站自主编辑的内容(如个人主页、BBS等)进行经常性检查,如发现有上述内容将及时清除; (2)我们将努力拓展与儿童相关的信息内容与服务的种类和范围,提升内容和服务质量,充分满足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需求; (3)我们将充分尊重儿童及其家庭的权益,采取适当与必要的措施保障他们的隐私安全; (4)我们倡导全社会来关注儿童上网与网上安全问题,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及传统媒介对儿童上网给予必要的、正确的引导,监督儿童网站的内容健康及技术安全; (5)我们将通过儿童网站间的相互合作与自律监督,确保儿童网站的纯洁与安全。 2.7对孩子进行网络素养教育。 计算机时代的媒介或网络素养指一个人要具有判断信息、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有条件的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网络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对计算机、网络及其使用有相应的管理能力。比如,使用哪种搜索引擎更安全与合算。我国一儿童网站“红泥巴村”推荐的是红泥巴村精品儿童网站导航系统、新浪少儿搜索和“易佳”搜索器等。 (2)发展发现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发展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网络用户不同于大众媒介的受众,只接受信息,不发出信息。在互联网络中,创造和传播自己的信息、相互交流等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道理上说,互联网络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受众了。能够创造有意义的信息,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懂得网络礼仪,熟练处理网上人际关系,是一个用户成熟的标志。 (4)在网上具有保护自己安全的能力。 能够处理不良信息,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什么样的网站是安全的,“红 泥巴村”的儿童上网安全网页提示说:制作内容是否健康;是否有不利于儿童的对外链接网站;网站是否注意严格保护访问者资料。如果是链接有自动广告交换条的网站,均无安全性可言,它将暴露儿童隐私用于商业目的。 (5)能够发现并利用网上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信息或功能,有效地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发展。 如果儿童能接受这样的教育,不仅能有效地避免互联网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还能使网络成为儿童成长的有利资源,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但是,大部分父母可能不具备这样的知识,甚至在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不如自己的孩子。美国MTV网的休闲时间调查说明,儿童比成人更喜欢使用新技术。在美国,喜欢在家里使用计算机的成人为40%,4岁,11岁的儿童却为60%;喜欢在万维网冲浪的成人占29%,在儿童中却占44%。这大大增加了互联网教育的难度。但要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惟一的办法只有学习,向孩子学习,向媒介学习,向专家学习。家长至少应该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规则,学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会了解互联网在孩子生活中的地位,学会与孩子交流,否则就难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应该是自己孩子的最佳保护者,因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的关注和帮助,是保证孩子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 3坚持采取淡化、转移的心里疏导办法。 疏导的方法是由孩子的心理内化规律和道德教育自身特点决定的。人 的道德行为是受到观念支配的,而道德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定会表现出来,堵是堵不住的。只有采用正确的心理疏导办法,才能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4与孩子多沟通,倾听孩子心声。 4.1建立平等、信任的家庭关系,尊重孩子,让孩子获得一种认同感。 有的孩子成绩不理想,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回到家总是免不了一顿责罚。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认同。于是很多孩子便选择其他方式来肯定自己,譬如在网络游戏中“战绩颇佳”就常常让他们感到很自信,这也成了他们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待孩子不理想的成绩,家长选择用“鼓励、支持、信任”的态度,会让孩子更加认同自己,从而更加自觉的要求自己。 4.2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内心的困惑。 视角一:核心家庭增多,家庭个体人数减少 自八十年代初,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口控制的问题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绩。以前的多子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独生子女,我国的核心家庭增多。孩子无兄弟姐妹,很少有玩伴,加之父母空闲时间少,陪伴孩子的时间少,青少年缺少沟通,孩子更容易产生孤独、寂寞。家庭人数的减少,容易导致青少年去网络中寻求交流对象。 视角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迁移频繁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自1996年开始增速加快。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人口流动加快,家庭开始独门独户居住。改变了传统的居住条件,人 与人之间变得陌生、不熟悉起来,并且我国的社区建设不健全,青少年与同龄伙伴的交流机会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他们就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此外,还有许多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中与孩子见面的次数很多都只有一两次,“山高皇帝远”让孩子感受到了无拘无束,每个月按时寄回的生活费又让他们有更多的资金来控制自己的娱乐生活。这也是造成许多孩子迷恋网络的一重要原因。 尽管常年不在一起,但要想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就不能因距离而疏远了沟通。经常电话,尽可能的和孩子多沟通多接触,应是这些父母的必修课。此外,还可以借助其他信息源来了解孩子的现况。譬如常常和孩子老师沟通,从老师那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往往工作忙,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普遍较少,虽然两代人也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是有沟通总比从不交流要强。因此,即使工作再忙,家长也要抽取时间或定时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内在的需要变化,通过交流沟通发现问题,适时引导。 5采取必要措施,在家中保证孩子上网的安全。 5.1给孩子规定一个合适的上网时间。 许多家长在看到孩子上网成瘾的现象后非常生气,搬走电脑作为惩罚,井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不让孩子接触网络。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它会使孩子对你产生敌对的态度,表现出真正的孤僻退缩的 症状,如:紧张、生气和易怒等。 5.1.1和孩子一起商量,建立一个有节制地上网的明确界限和上网时间表。家长可让孩子每天晚上完成功课后上网一小时,周末可以额外再增加一两个小时。然后把共同做出的这个规定坚持下去。如果孩子今天上网超过了规定的时间,那么就要减少或取消明天上网的时间,以示对他不坚持规定的惩罚。这并非是去控制孩子,而是要把他从对网络的某种心理依赖中解脱出来。 5.1.2合理安排一个上网的时间记录。 告诉孩子你希望能看到一份记录,上面包括他每天上网花的时间及参加的网上活动的内容。提醒孩子,为了他的健康成长,你需要对他上网的情况有所了解,但这需要孩子的帮助与合作。你可以让孩子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保持-两周的记录,以便在你们之间建立起信任。 孩子每次上网多长时间合适,什么时间上网合适,对此并没有定论。不过家长应该考虑与孩子商量约定一个最高的限时和最佳的时间段。在约定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孩子的健康、学习压力、兴趣与安全等,当然,还要考虑家庭电信消费的承受能力。这样一来,可以充分考虑到孩子身体健康。 5.2给孩子提供一个合适的上网场所。 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关着门长时间泡在网上通常不是个好主意。至少在短时期内,把孩子的个人电脑移出卧室或书房,放到更容易看到的地方,一般专家会建议将电脑搬到全家人能看到的地方,将放置在家里公共使用的房间里--把电脑安置在比如客厅或餐厅里,以避免 孩子坠入网络陷阱。客厅是一家人能轻松相聚的地方,因此,将电脑安置在客厅能帮助家长更多地关心孩子上网的情况。孩子上网时,你不需每一分钟都在他背后盯着。你做家务时会在家中不时地走动,其实就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上网并不需要偷偷摸摸地进行。 事实证明,上网环境与上网习惯对孩子们在网上的安全影响很大。设计孩子的日常上网环境,培养怎样的上网习惯,这需要家长们根据自己家庭的条件来安排。由于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可选择的安全策略很多,我们可以选择与孩子一起上网;或者在家里建立一系列清晰的上网规则;或者考虑一下是否与孩子就这些规则签订一个书面。也可以尝试学习各种供父母控制的工具如保护软件,控制上网的范围等等。 5.3给孩子提供一个明确的上网指导。 家长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电脑素养,尽可能地去理解孩子所使用的网上各项服务。为了使互联网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好帮手,不断预防孩子们在网上发生危险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关心孩子们在网上的活动,与他们进行平等的、经常性的交流,提高家长在电脑网络方面的素养,并且充分理解儿童上网的安全问题。孩子使用网络的习惯:什么样的上网习惯是好习惯,这也不是个可以有定论的问题。家长至少应该学会观察自己孩子使用网络的习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比如尽量减少上网的盲目性、养成相对节俭的上网习惯、不去做自己在网下因害怕惩罚而不做的事情等等,都是些有益的指导。 通常情形下,家长应该考虑教会孩子们一些关于防范网上危险的基本 常识。教育孩子不要将自己的个人资料给网上认识的人(特别是在聊天室认识的人)、指导孩子不要安排与网友约见、告诉孩子不要回应在网上使他们感觉不舒服的信息等等。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已注意到了少年儿童网上安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十分可行的忠告,我们不妨作为参考: 美国联邦调查局网上安全家长指南提供的给家长、家庭和老师的提示非常专业,内容相当丰富,也非常严肃,主要是为预防网上针对儿童的犯罪而做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写给家长的公开信很值得我们深省:“儿童是我们国家最有价值的财富,他们代表了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同时也是我们社会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成员。保护我们的孩子使他们远离犯罪的恐惧,避免他们成为犯罪的受害者,这是国家的首要责任。”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儿童隐私权保护家长提示主要是向家长灌输保护孩子隐私权的权利意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保护方法,这些方法是直接受2000年4月生效的美国儿童网上隐私权实施细则保护的。 国内不少小学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了上网安全专栏,也有的机构设立了儿童网络安全的专业网站。相信只要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积极地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孩子们一定会在网络世界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得到健康成长。 总之,还可适时利用外部力量共同帮助孩子戒掉网瘾。如果你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并且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着敌意,此时最好寻求外界的帮助。如你可以向心理治疗机构、学校辅导员、亲朋好 友等寻求帮助。 5.4给孩子推荐认知行为疗法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 5.4.1认知。 负责任的家长应时刻关心爱护孩子。如果家长发觉孩子突然不能按时起床,吃饭、做课后作业时疲倦、常打瞌睡,或中断在家做作业、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远离朋友、原先已有的爱好突然全都失去、行为出格、不听父母教诲等苗头时,那他(她)已经有网络成瘾的迹象了。这时,家长不要太过于惊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打骂孩子,应冷静地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及时采取一些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孩子从网络成瘾中走出来,促其戒除网瘾学习天天进步。 寻找一个安静的、没有压力的时机和孩子交谈。莫批评、指责孩子,要感情投入地倾听孩子的回答。告诉孩子你很关心所看到的一些变化,并且具体指出那些发生的变化,如疲劳、成绩下降、社交活动减少及忘记了原先的兴趣爱好等。 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 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5.4.2系统脱敏。 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 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5.4.3代替疗法。 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孩子离开了网上的活动必然要有相应的其他活动来替代。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其他的替代活动,要么是他过去喜欢的,要么再找一些新的,更有趣的活动来替代,比如参加学校的文学社、音乐班、书法小组等等。总之,日常生活中快乐的事越多,孩子就越不会怀念因特网上的嘈杂声,也不会轻易屈服于重操旧业的欲望。 5.4.4厌恶疗法。 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第三节学校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说”: (1)“多因说”,指学校、社会、家庭、网吧,各自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 (2)“产业责任说”,指的是作为新型产业的网络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和终端经营者的网吧,应当承担起相应的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 (3)“三大缺失说”,则是由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高文斌博士提出,即:“父亲功能”的缺失,游戏缺失和同伴的缺失等,是青少年迷恋网络的重要原因。以上“三说”角度不同、各有道理。就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多因一果”这一判断来看,分歧较小。然而就青少年身体与心理成长的特点来看,应当说学校教育是诸多因素之中的重中之重。 1学校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 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背后有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个关系密切的影响因素。然而,究竟什么是较有针对性的社会可控变量,究竟谁是管理边界更清晰、更易于把握的社会理性因素呢, 在社会调控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通过提醒、明示、引导、供给、鼓励或禁止等政策措施来实现管理和调控的;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的多限于以提供生存与情感支撑,传递诸如自保的、防范的、基本公德方面的常识等;而学校则是以传播认知理性(包括新知识)或价值理性, 也即是通过启蒙与教化来实现管理和疏导的。就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言,学校教育所拥有的时空优势、专业技术优势和同步进行学生动员与教化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难看出,在学校、社会与家庭三者之间,与学校及社会监管相关的资源,其公共理性、社会理性之边界更清晰,且可把握性更强。而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包括政府的发现与调控)两方面比较的话,学校教育是一线的、常态化、专门化的公共性资源,因此,其时效性、可行性也更强。相比之下家庭教育虽然也是常态的、责任伦理明确的单元,但其在社会理性方面的确定性较差。虽然,这一判断与传统的家庭理念有些出入,但就日益一体化、现代化的人类社会而言,做出这一宏观判断也许不无道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2改进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佳选择 网络迷恋如同其它形式的“路径依赖”一样,也是一种生命运动的惯性。要改变它非得生发新的吸引力或助推力不可,这个“力”可以是外界环境要素的改变,也可以是自身认识的改变。自身认识的改变则主要取决于教育。以陶宏开教授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且特别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界,尽管素质教育已倡导了多年,然而真正起作用的却仍然是“应试教育”为主的考试评价体系。教育理性、教育爱心与快乐教育的缺乏成为教育的“三大短板”。时下,教育的弊端与教育不快乐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究其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和教育产业化风潮使得公共教育失去了公平、失去了大爱、失去了从容不迫与心平气和, 也失去了教育应该有的担当。在今天的校园里,即便是一些兢兢业业的好老师也难免不被过分功利的环境所同化。我们的教育离开真诚与关爱已经很久了。娱乐的理性化是网络时代提出的特有的课题,如果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功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就难以得到缓解。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唯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为我们的问题和不幸,提供持久地解决方法。” 在有效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学校教育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主力。美国网络上瘾中心执行主任金伯利?杨博士提出“五招并施”治“网瘾”——“首先要让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了解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让他们在学校里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其次,在健康教育计划中引入有关‘网络上瘾症’的内容,让学生能像防范酗酒危害一样预防网络上瘾;第三,一旦发现学生有网络上瘾的苗头,就应该多加疏导,并鼓励学生找专业的顾问解决问题;第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避免与社会生活疏离;最后,应该围绕互联网这个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他们知道网络的益处和副作用”。以上“五招”的实施,无一不与学校教育的积极作为相关。也有的学者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情况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性边界,对于认识和预防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是非常必要的。 2.1教育是理性选择之源。 理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类理性的养成愈来愈依赖于教育。无论教育过程、还是教育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公共教育的内在理性。网络内容健康与否的识别,文明健康上网等均属于理性选择和理性行为,理当诉诸于教育。这里的教育所指的主要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带有更强的社会公共理性。学校教育是每个孩童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它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勿须多言。青少年成长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学或中学渡过的。这一阶段,他们遇到怎样的学校、怎样的教育、怎样的老师对他们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教育的大爱或教育工作者的爱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更是举足轻重。其实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都有一个他们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有相当多的例子可以证明,教育的激励或教师的关爱,在孩子成长中是多么重要。生在网络时代对网络没有兴趣才是真正值得担心的,适度或过度使用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理性选择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成败,教育投入以及“教育产业化”的思潮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教育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理性、从容与爱心。关心孩子们的全面成长成了一种奢望。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更是使大多数受教育的孩子被抛在教育者的视野之外。部分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这种不健全教育所遗弃的结果。因而反思当下的教育,改变办学思路应当是今后教育健康发展,使更多的孩子“回归”校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基础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是占据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它担负着文 明启蒙和理性的承继功能。每一代人都无法选择他们所生存的社会文 化环境,他们首先要被动地适应一切先在的生存文化系统,当然也包 括网络生存或娱乐方式。
/
本文档为【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及根治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