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第六卷第三期第页 有水有鱼有希望阮厝是出名海港毋惊九降风佮霜冻港仔沟,好下网浮

2017-12-07 16页 doc 267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第六卷第三期第页 有水有鱼有希望阮厝是出名海港毋惊九降风佮霜冻港仔沟,好下网浮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第六卷第三期第页 有水有鱼有希望阮厝是出名海港毋惊九降风佮霜冻港仔沟,好下网浮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 第六卷第三期 第98-110 頁 從台灣囝仔詩歌認識台灣文化 康原(康原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有人說,「文化是一種生活」,表現出族群生活經驗的特質,每一個族群都有其不相同的生活方式,這些方式就是文化的表徵??包括宗教、藝術、法律、風俗習慣。因此人類的思考、行為模式、價值取向都起源生活經驗,文化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族群認同。而所謂「台灣文化」就是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生活經驗的...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第六卷第三期第页 有水有鱼有希望阮厝是出名海港毋惊九降风佮霜冻港仔沟,好下网浮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第六卷第三期第页 有水有鱼有希望阮厝是出名海港毋惊九降风佮霜冻港仔沟,好下网浮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 第六卷第三期 第98-110 頁 從台灣囝仔詩歌認識台灣文化 康原(康原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有人說,「文化是一種生活」,現出族群生活經驗的特質,每一個族群都有其不相同的生活方式,這些方式就是文化的表徵??包括宗教、藝術、法律、風俗習慣。因此人類的思考、行為模式、價值取向都起源生活經驗,文化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族群認同。而所謂「台灣文化」就是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生活經驗的累積,含有「台灣的社會經驗」與「歷史的經驗」的特質傳承。 我們知道詩與歌是文學中最早產生的作品,在人類還沒有文字以前,就用口頭上傳頌了。《詩大序》中云,「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或《尚書》中說,「詩言志,歌永言」都說明詩是在言志與詩樂不分的特色。或說詩、歌是一體的兩面「在辭為詩,在樂為歌」,傳統文學中的《詩經》該是屬於歌謠時代的作品,那個時代的人無時不歌,無地不歌,無事不歌。詩歌傳遞他們的思想與觀念。 詩歌起源於人,它表達著人的情意,不管在戀愛、在戰爭、在遊戲、在祭祀,人的心中都會有許多情意,自然的表現出來,不自覺的表現為詩歌。「台灣囝仔詩歌」源自於這塊土地上兒童,在遊戲中邊玩邊唱的歌謠,這些兒童充滿著天真幻想的生活天地裡,隨口喊出的口語,或是對景象的觀感,心裡的夢想…所創作出來。當然其中也有大人,哄騙小孩子、教育小孩子,唱唸給孩子聽的歌謠或童詩,因此它的內容包羅萬象,上至天文、地理、歷史,下至生活、民俗、語言,都會在「台灣囝仔詩歌」中出現。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傳唱「台灣囝仔詩歌」來教育台灣的歷史、地理、民俗、語言,了解台灣文化的內涵。 首先透過〈講話像唱歌〉來談台語之美, 這首歌主要讚美台灣話語音之美,有節奏感,語言的本身就具備音樂性,除了抑、揚、頓、挫外,語氣高高低低,有長音、有短音,所以講話與唱歌一樣,具備有語言的旋律性,講話的語氣自然構成音樂的旋律,因此「語言旋律化,旋律口語化」該是台語囝仔詩歌的特色。 台語聲調共有八音,第二、第六音相同,其實只有七音,我們用一首〈青狂狗〉來說明, 初學台語者,常用君、滾、棍、骨、裙、滾、郡、滑來練習語音(為了方便記憶臧汀生教授用,衫、短、褲、闊、人、矮、鼻、直來區分八聲)。歌詞開始以台語八聲的發聲法做歌詞,台語的八聲為「君、滾、棍、骨、裙、滾、郡、滑」,這也就是所謂的「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 這是一首打油詩「落雨天,路真滑,青狂狗,咬肉骨,大路邊,水一窟、跋一倒,免食。」做歌詞。主要敘述狗爭肉骨的事實,免食(Ben Sut),是現代語詞「吃不到了」。用音符的高低來固定八聲,比較容易區分出台語的聲調。 聲調固定了,學起來音韻正確,再利用同音異韻,同韻異聲的變化,來練習發聲、送氣、收聲,使歌謠變得生動活潑,也會產生一些情趣,在趣味的學習中訓練兒童語言發音的能力。以〈基隆加人〉來說明, 這首歌利用「基隆」與「加人」同音不同意,創作了這首急口令歌謠。歌詞中不容易分辨的詞句有「基隆、雞籠、加人」、「假人、嫁人」,「基、加」同音不同意,「假、嫁」語音不同,「假」屬去聲,「嫁」是短促的入聲,在台語的語音八聲中,若不仔細說清楚,常會混淆不清,這首歌謠教孩子演唱時,可練習發音的準確性。再舉一首施福珍的繞口令囝仔歌〈東勢抽銅絲〉來說明台語中的語音, 「彼當時」表示時間已經過去了,「同時」是一起之意,「當時」與「同時」放在同一句中,「當」讀「ㄉㄤ」,「同」讀「ㄉㄤˊ」,而「東勢」是地名,「董氏」是公司行號,「銅絲」是一種金屬,「入冬時」是進入冬天季節,「入東勢」到達東勢這地方,「凍死」是被冰凍而死。 這首歌詞中,有七個字音近似「當、同、東、董、銅、冬、凍」,用入歌詞中,成為「當時、同時、董氏、銅絲、冬時、東勢、凍死」,加上「冷兮兮」正好是八個詞句,若不仔細區別,是很難聽出其意的,可見台語語音是變化無窮。 依施福珍先生〈從音樂的觀點探討台語音階與聲調〉中說,「…台語的聲調『多而繁』,但卻離不開中國的五聲音階,八聲調的變化就是利用很多的三聲音階串連而成。…」因此,他將音程範圍包括大三度至大六度的相對三聲音階。每一個音階由低、中、高音組成再發展成八聲調。以下用「月光光」、「大箍呆」為例做, 三聲音階,以“月光光”和“大箍呆”兩句為例,可分為下列各種音階。 1.宮調三聲音階, 2.商調三聲音階, 3.角調三聲音階, 4.徵調三聲音階, 5.羽調三聲音階, 在上列的二十一種唸法中,經常使用到的有 三種,其中使用最多,而且聲調最自然,在音樂名詞上我們稱之為“角調純四度三聲音階”,此後的分析就以此音階作為初學台語的基準音階。 傳統的八聲調,與基督教長老會的白話字八聲調同 其第二音與第六音相同,實際上只有七音。 了解聲調之後,來談談囝仔詩歌的押韻。「詩與文」的區別,可用「有韻為詩,無韻為文」來說明。傳統文學的詩強調押調,韻,無形中成為詩歌的節奏,節奏是音樂的要素之一,吟詩或唱歌有起伏交替的節奏,比較容易取悅聽眾,除了動聽外,押韻也容易記憶。「韻」在詩歌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朱光潛在《詩論》中說過,「……就一般詩來說,韻的最大功用,在把渙散的聲音聯絡貫串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曲調。…」讀詩或唱歌若有韻,可增加詩歌的生動,囝仔詩歌的創作可運用押韻。有韻的詩歌在語言的學習上,效果較佳,也較容易記憶,在詩歌的節奏表現上,格外的生動而有力。 研究兒童文學的林政華教授在〈兒童少年韻詩直承音樂文學的傳統〉一文中,大力的鼓吹兒童詩必須押韻,他還引用李麗霞在〈兒 童詩歌語言的音樂性〉一文中的說法,「韻諧的功能就在調和、凝聚與統整,使得一首詩的張力和內聚力獲得平衡。」來佐證。 一般詩歌的押韻方式有很多,句末押韻、句首和句末交互押韻,句末押韻有一韻到底,當然也可換韻。一韻到底比如拙作〈釣魚夢〉, 祖先抱著伊e夢 衝過黑水溝到鹿港 移民生活無輕鬆 有水 有魚 有希望 阮厝是出名e海港 毋驚九降風佮霜凍 港仔溝,好下網 浮筒拋出咱希望 此詩一韻到底,其韻腳為「夢、港、鬆、凍、網、望」,每行的最後一字都押韻。逐行押韻比較困難,其中又有同音異字又不同 義的「夢、網、望」,在教孩子時,可做為語文的說明。詩的內容寫出漢人從大陸,橫越台灣海峽的黑水溝,來到鹿港生活的歷史,同時也點出「一府、二鹿、三艋鉀」中「二鹿」的繁華,記錄鹿港東北季風的寒冷,以及靠海港維生的事實。 另外還可隔行押韻,以〈放炮〉來說明, 過年還未到 大大細細 想放炮 過年即到 大大細細 放大炮 笑聲歸客廳 新年恭喜 喝大聲 這首詩每段都押第一、三句,首句入韻,韻腳是「到、炮」,到了第三段換韻,韻腳換押「廳、聲」,隔行押韻是古代詩歌押韻的正例,到第三段換韻,是配合詩的意境。這首詩描寫兒童期待逢年過節放鞭炮的心情,還未過年時就期待放鞭炮,年節到了就放鞭炮,而互道新年恭喜的聲音不絕於耳。記錄過年時的情形。 傳統的詩與歌,都是透過一種口傳的方式留下來,而這些詩歌中有記錄歷史的、地理的、民俗的、生活的……等,它的內涵有各個層面,都是產生自這塊土地上人民與生活。因此,我們可透過詩歌來認識台灣的歷史與文化。 筆者曾寫過一首描寫〈濁水溪〉的詩, 濁水溪,大水濟 古早時,溪尾分三叉 溪水流對西爿e海底 北叉東螺溪(俗稱舊濁水溪) 中港西螺溪 南流舊虎尾溪 熱天時,溪埔底 牛拖犁,種西瓜 大水來,溪擺尾 農民與西瓜 淹入大溪底 台灣河川尚長是濁水溪 依文獻記載濁水溪在清朝時,下游分成三條支流,為東螺溪、虎尾溪、西螺溪,在陳正祥《台灣地誌》中說,「濁水溪下游主要變遷,依序主流為東螺溪、再為虎尾溪、西螺溪,現在主流再為西螺溪。」此詩主要記載濁水溪水道的變遷外,也寫出許多農民在溪埔上開墾,種植西瓜而遇到大水的情形,也說明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有一百八十六公里,這是屬於地理的紀錄吧, 還有一首〈大肚溪〉的童詩寫著, 大肚溪 水流西 大肚查某生雙生 大肚查埔做頭家 大肚溪 水流西 大肚甕仔敖置水 大肚囝仔敖放屁 這首詩傳達了大肚溪水向西流的地理方位,以及一般日常看到的現象,肚子太大的女人常生雙包胎,而那些喜歡應酬的男人,因喝啤酒灌漲了肚子,這些男人大部分事業有成的老闆。而肚子大的甕子水裝得多,而以前鄉下的孩子,因沒有好東西吃,吃甘藷而肚子都大大的,且吃甘藷的小孩消化好,常會放屁。這首童詩充滿著趣味性,有過去台灣小孩生活的影子。 另外,我以一首〈八卦山〉的詩來記錄彰化的歷史, 彰化過去叫半線 東爿一粒八卦山 山頂樹木青綠綠 一仙大佛坐婷婷 每年飛過南路鷹 不幸 一萬死九千 古早時 劉國軒入頭兵 清朝時 林爽文 施九緞 陳周全 戴萬生 夯火砲 上山頭來反清 日本人 歹心幸 押霸兼無情 磺溪和仔仙反日走做前 終戰後 大佛前 有人賣番麥、鳥梨糖 削甘蔗兼賣竽仔冰 細漢時 阮尚愛 惦佛祖前下願 佮買冰 此詩談到彰化的歷史,從古地名談起,談到清代的反清人物,以及形成磺溪精神的經過,到賴和承繼磺溪的正義精神,一直記錄到終戰後的大佛前的情況,用詩來寫歷史。再舉一首〈油炸粿〉的唸謠來看,歌謠中的歷史,這首歌謠產生背景為日治時期,當年流動攤販是違法的,為了生活一些人必須賣油條、賣杏仁茶,在清晨時出來叫賣,如果不幸遇到警察,就會被抓到警察局,屢犯者還會被拘,最多可拘留二十九天,俗話說,「拘留二十九工」就是由此而來。 俗話說,「一鄉,一俗」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老祖先把一些節慶習俗入詩或歌,在傳誦之間教育孩子,比如這首〈歲時歌〉, 〈歲時歌〉把一年之中,每一個月的習俗,或季節性農耕之種類,收成的情形寫成一首歌曲,不僅教育小孩季節性變化,讓孩子知道在一年當中,那一個月做什麼農事或收穫什麼水果,還讓孩子了解有什麼禁忌或民俗生活。 童詩〈阮為來出世〉這樣寫著, 走斗箍,行包棋 閹咯雞,跑去宓 放風吹,真趣味 阮為來出世 有時陣,去曠窯 有時陣,掠沙豬 有時陣,布袋戲 嘛有時,跳童枝 此詩留下一些兒童遊戲的,這是農業社會時,小孩子的生活情形,到了現在文明社會中,已經沒有以前的環境可做這些活動,因此用詩傳遞給小孩農業時代遊戲的方法。詩中的「布袋戲,跳童枝」是民俗活動,在唱歌前告訴孩子,台灣在節慶活動時,常演布袋戲,也談一些布袋戲的沿革與教孝、講義氣的戲碼,也是一種人格教育吧,「童枝」就是「童乩」一種靈媒,在迎神賽會時充當人與神之間的媒介,小孩子遊戲時常扮演著「跳童枝」的角色。 有句俗話說,「搬戲空,看戲嫨戇」,為了保留此句諺語,以及農業社會看戲的情形,寫〈看戲〉的詩, 有人講,搬戲空 有人講,看戲戇 戲齣攏風聲澎影 阮將戲當做真正 刀聲劍影尚介驚 擔心好人e性命 伊落難阮無心晟 戲棚腳喝真大聲 一心一意為伊拼 這首詩寫出在農業社會中,鄉下孩子看野台戲的心情。因為看得太入戲了,往往將演戲的人,當成現實中的人,擔心好人的性命遭到不幸,心情常隨劇情起起落落。 生活中許多教育,不管是歷史的、地理的、民俗的、語言的……等事項,都可透過詩歌來教育,生態、環保也不例外,比如說〈田蛤仔〉的歌, 這首〈田蛤仔〉的歌描寫「小青蛙」的形狀,從生態的演變來講,青蛙是從蝌蚪演變而來,由「蝌蚪」演化成「小青蛙」時,「小青蛙」就叫「田蛤仔」,而他的形狀就是「嘴闊闊(嘴巴寬寬的),目周吐吐(眼睛外吐狀),腹肚大(肚子大大的)。」這一段是小青蛙的形狀描寫。 有一首童歌〈蝌蚪變青蛙〉寫著,「小小蝌蚪長尾巴。長出四條腿,變成大青蛙,跳出水面叫呱呱。」非常清楚寫出青蛙的蛻變。以上兩首歌曲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一首歌〈月娘〉是描寫老祖先的傳說故事,月亮本是純潔的象徵,小時候月亮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帶給兒童們神秘的幻想 感覺,也就是人對自然的崇敬。台灣人拜太陽、月亮、土地、天公、樹神,都教育我們愛護自然,因此,叫孩子不能用手指頭指月亮,否則月亮會來割耳朵。 我一直想,在台灣從事教育或文化工作的人,如果能將台灣的歷史、地理、民俗、文化與生活結合在一起,透過歌唱或講故事的方式,傳播台灣的文化,使我們的下一代,能在趣味中認識台灣。因此,透過傳唱台灣囝仔詩歌,來認識台灣。以上只是一種拋磚引玉,希望在無形當中傳承文化,是所企盼的。 回頁首
/
本文档为【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第六卷第三期第页 有水有鱼有希望阮厝是出名海港毋惊九降风佮霜冻港仔沟,好下网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