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与中学生说服性沟通的心理学认识-其它教育

2017-11-26 7页 doc 20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与中学生说服性沟通的心理学认识-其它教育与中学生说服性沟通的心理学认识-其它教育 内容摘要:人本教育的今天,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家长式”教育中脱离出来,成为学生的朋友,但教师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期间,教师必定要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改变其错误的观点,这个传递的过程便有很多学问与技巧,本文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沟通,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但本文另辟奚径,着重强调教学以外的师生间沟通,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有意识的说服性沟通,本文便是据此总结归纳了一些教师说服性沟通的方法。 关键词:沟通;说服;技巧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应面向未...
与中学生说服性沟通的心理学认识-其它教育
与中学生说服性沟通的心理学认识-其它教育 内容摘要:人本教育的今天,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家长式”教育中脱离出来,成为学生的朋友,但教师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期间,教师必定要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改变其错误的观点,这个传递的过程便有很多学问与技巧,本文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沟通,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但本文另辟奚径,着重强调教学以外的师生间沟通,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有意识的说服性沟通,本文便是据此总结归纳了一些教师说服性沟通的方法。 关键词:沟通;说服;技巧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是实施素质教育,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应面向未来,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也要求教师面向未来,向符合素质目标的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转变,成为适应21世纪教育的新型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师与学生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双方是平等的互动的,只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双方"共振"产生的。即只有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吻合,引起彼此感情上的共鸣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沟通”一词通常多在对话、会话、通信等意义上使用,是一个相当多义的用语。一般说来,在个人或团体运用语言、体态、表情来传递并解读信息、情报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沟通。在社会学中,沟通被广 义地界定为“人类个体或集合体之间信息处理与传递的过程”。在心理学中,“沟通”则被视为一种影响过程??作为发信者的个人使受信者的他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刺激(通常是语言符号)得以传递的过程。这里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沟通”定义为,作为发信者的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情报,以便对受信者的他人或团体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的过程。此篇文章仅以教学以外的师生间的沟通,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有意识的说服性沟通为中心进行思考。 所谓说服,是指好好地向对方说理,使之接受,试图使对方的态度、行为朝特定方向改变的一种影响意图的沟通。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为了依据自身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朝理想的方向发展,总要反反复复地进行说服性沟通。实际上,在教育实践中,“说服”作为指导的一种基本方法,强烈要求教师钻研说服的理论和技术。强调纪律与处罚的管理主义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发育异化,引起种种的教育疾病,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靠纪律与处罚的教师的说服性指导,是当今时代的主流。 教师的说服性沟通对于学有不同层次的影响,如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学生接受教师的说服,在态度和行为上有所好转,或者相反,学生对教师的说服产生叛逆和抵触,导致负面效应;暂时影响和长久影响:教师的说服性影响是限于一时一地还是长久的持续的;对态度、行为、人格的影响:教师的说服性沟通是否可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与建立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的说服性沟通是否有效,就要看教师是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技巧。所谓有效的说服技巧,是指如何 使说服的内容与形式增加说服力,这种说服技巧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以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下面结合具体的教育实例来探讨一下教师说服性沟通的技巧。 1(“单面说服”与“双面说服” 当你就某一话题企图说服对方时,仅仅提示自己主观的说服方法谓之“单面说服”。一并指出反对的观点和自己主张的缺陷的说服方法谓之“双面说服”。研究哪一种说服方法更有效呢,根据已有的研究,对原先的观点与说服方向相反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双面说服更有效;对原先的观点与说服方向一致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单面说服比较有效。因此,单面说服与双面说服的效果并不单纯,必须考虑学生原先的观点和不同的年龄,研究相应的说服方法。但无论是在讲课还是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当中,如果说上一句“如果我有什么不妥当或者不全面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能够批评指正”,往往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这样做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一种可信赖感,同时也改变了教师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地位,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老师和自己是平等的,一切也从他们的角度着想。 2(“含蓄婉转”与“直截了当” 说服的结论应该明白地表示出来,还是有所保留,让学生自己引出来呢,在说服意旨单纯的场合和学生智力水准高的场合,不明示结论更为有效;在主旨复杂的场合和学生智力水准较低的场合,明示结论较为有效。当然,即使不明示结论,教师也必须传达给学生能够理解的信息,使对方理解你想说些什么。对低年级学生的说服,应尽量浅显 易懂,明明白白地提供结论,这样更能见效。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讲究颜面,尤其是中学生,如果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他们也许会碍于面子不肯接受,如果用含蓄婉转的方法跟他们沟通,给他们留有思索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提高要比教师声嘶力竭的说教要有效得多。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成熟得比较早,“早恋”现象比较严重,但对待这个问题,只能“疏导”不可“堵塞”,直截了当地制止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含蓄地说出老师不赞成这种做法,委婉地指出这将对学业、生活等方面产生哪些负面影响,让他自己从这片沼泽地中走出,也许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3(“威胁性”说服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带有威胁性的说服,例如,为了防止学生打架斗殴,常常播放少年监狱中的一些事情。这种说服方法是否有效呢,根据伸田博己的研究,有一定威胁强度的说服比较有效。不过,这种说服倘若不加以仔细考虑,也会产生种种问题,如:也许教师所批判的一些做法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深田认为,采用威胁性说服应考虑下列几点: (1)不仅仅显示威胁,而且还要显示对付威胁的有效办法,否则容易产生混乱。 (2)威胁必须有现实感。倘若缺乏现实感,发出信息者的威胁意图受到怀疑,那么强度威胁就会带来反感。 (3)焦虑倾向和较敏感的学生对强度威胁容易产生防卫性机制,对这种学生采用强度威胁必须慎重。从教育的角度讲,不宜随意利用恐 怖感情引起学生不必要的焦虑。 4(“阶段要求”法 说服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有时需要反复实施。在教育实践中往往要求反复地说服。说服是愈常反复愈有效还是相反,会招致负效应呢,根据卡西奥波等人的反复效应研究显示,反复次数(1(3(5)和说服效果之间成道U字型关系(反复三次效果最好)。说服方向与受信者呈相反和相同方向时,都呈现同样的关系。也就是说,说服不是一次有效,而是反复多次较为有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对方的态度与行为。在教育情景中,可以持续地反复地进行说服,但不宜次数太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耐心,直到打开学生的心扉为止。和这种说服的反复有关,说服有所谓的“阶段要求法”的技巧。这种技巧是指,起初进行小小要求的说服,一旦获得承诺,即使做出更大要求的说服,也容易被接受。因此,不宜直接对学生施加压力,分步骤进行说服将更为有效。 5(“角色扮演”法 模拟性、假想性、即兴式表演某一情景中的角色,掌握、训练特定的态度和行为,或者借此改进人际关系,称为“角色扮演”。根据贾尼斯和金及原冈的研究,扮演和自己的观点相反的角色,从该角色出发说服对方,比单纯的作听众,更能朝说服方向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见解。通过这种角色技法让学生扮演和自己立场相反的角色,有可能引导学生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对于深化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也是有好处的。例如,班级有个学生脾气特别暴躁, 总喜欢对别人发脾气,并且对周围的一切都挑三拣四,在与他谈心的过程当中,多次建议他“换把椅子坐坐”,即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的同学,当周围有一个不随和的人会有什么感受,经过多次谈心后,他基本上能够认识到自己心理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6(“相互说服”法 教师通过班级团体的干部和周围的同学进行说服的方法也相当有效。使处于同等环境中的干部和同学好好理解教师说服的意图和旨意,并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比教师直接去说服更有效,当然,这要以学生之间业以建立起一定的信赖关系为前提。例如,文科班女生比较多,比较文静、害羞,上课时安安静静,下课问问题的学生也很少,在班会课、上课时多次启发、动员,但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后来,找到相对比较喜欢质疑的学生,让他设身处地地在同学面前讲讲自己问问题的感受,并多多鼓励、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走进老师的办公室。在这之后,班级一带二,二带四,四带八,质疑的风气越来越浓,成绩自然也有很大的进步。 7(“团体决议”法 教师通过团体决议的方式,按照团体规范、气氛去从事说服工作,也可以引导学生朝一定方向改变。团体决议方式比起个别化教育和授课,更容易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若干启示和导引,通过学生自身的讨论做出团体决议,比教师的直接影响,更能有效地使每一个学生和班级全体成员的见解方式改变。初三下学 期分班,小齐被分到了快班,从普通班进来的他备感压抑,环境的陌生和学业的压力导致他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和同学间的关系也十分紧张,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全班展开讨论,怎样使集体不出现“孤雁”,同学们集思广益,纷纷出谋划策,一个个方案,一条条措施,一句句温暖的话语终于感化了他那颗冰封已久的心灵,最后班级成立了生活、学习互助组,这样做是同学们自己的决定,是他们心甘情愿的,这不但帮助了小齐,而且使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8(“期待”法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学校,随意抽出一部分学生的档案,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将来都会有很高的成就,然后就离开了,半年以后,当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发现当初他们指定的那些将来会有很高成就的学生,在学业上都有很大的进步,而其他学生在学业上取得的进步就不那么明显。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教师的期待效应的作用。换个角度,期待法也可推广为整体规范和团体动力学促进个体发展的方法。根据凯利和沃尔卡特的研究,愈是高度评价自己所归属的团体的规范,愈能接受符合规范的说服,同时也显示出对违反规范的说服的抵制。因此,教师在说服之前,给学生们以最高的期望值,时时刻刻告诉学生们,在老师的心目当中,你们是最优秀的,同时也相信你们不会令老师失望。在这种鼓励式的舒服之下,学生将会比较好地按照老师的期望路线发展。积极的期待是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为前提的,只有教师热爱学生、同 情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和朋友,学生才会信任他,才会向他所期待的方向努力,当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期待并不是一味的迁就、放任,也并不是孤芳自赏,把一切建立在不可实现的空中楼阁中,而是实际情况,给学生一个正确而合理的期待。 这几种说服沟通的技巧并不是孤立独行的,它们相互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如果把几种方法融会贯通在一起,一定会得到较好的效果。但要知道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当中,能够达到预期结果,语言在其中起到了独特的魅力。班主任在语言艺术上应达到三种境界:一是情在言先,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语言是干瘪的。别林斯基说,“充满爱的语言,可以使劝说发出熊熊的烈焰和热”。情感是语言的表达过程中的乘号,语言中充满情感,会使语言的感染力成倍地增加。二是理在言中,中国有句俗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尤其对待世界观正在形成期的学生,要让他“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三是意在言后,谈话虽然结束但意味深长,让学生慢慢地去反思,去品味,产生“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效果。在三种境界的指引下,使沟通的技巧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丰富发展,使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当中,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真正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时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资料: 1(《班级管理论》,钟启泉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社会沟通的结构》,内川芳美编,东京大学出版社( 3(《说服与态度变化》,深田博己编,北大路书房( 4(《班级管理心理学》,小川一夫编,北大路书房( 5(《态度变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冈一马编,金子书房(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
本文档为【与中学生说服性沟通的心理学认识-其它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