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有小结裹,无大涵容”——方回的姚合批评论析

2018-02-10 13页 doc 33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有小结裹,无大涵容”——方回的姚合批评论析“有小结裹,无大涵容”——方回的姚合批评论析 “有小结裹,无大涵容”——方回的姚合批 评论析 2006年第1l期 总第158期 兰州学刊 L肌zhouxuekan No.112oo6 Cener~.N0.158 - 文学研究? "有小结裹,无大涵容'' 方回的姚合批评论析 王奎光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10043) [摘要]方回认为,姚合诗歌的弊端多于优点,其原因就在于只"有小结裹,无大涵容", 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才与学方面的不足. 方回对姚合的较为严厉的批评.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方回诗学尊崇盛唐与江...
“有小结裹,无大涵容”——方回的姚合批评论析
“有小结裹,无大涵容”——方回的姚合批评论析 “有小结裹,无大涵容”——方回的姚合批 评论析 2006年第1l期 总第158期 兰州学刊 L肌zhouxuekan No.112oo6 Cener~.N0.158 - 文学研究? "有小结裹,无大涵容'' 方回的姚合批评论析 王奎光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10043) [摘要]方回认为,姚合诗歌的弊端多于优点,其原因就在于只"有小结裹,无大涵容", 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才与学方面的不足. 方回对姚合的较为严厉的批评.从一个侧面了方回诗学尊崇盛唐与江西诗派, 反对晚唐及宋末晚唐体的坚定立场. 【关键词]渊源;"小结襄";长处;影响 【中图分类号]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06)11-0171一o4 作者简介:王奎光,男,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姚合,作为晚唐苦吟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其作品自有一番特 色与个性.四库馆臣就评价道:"其自作则刻意苦吟,冥搜物象, 务求古人体貌所未到."„"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 求新意,而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确是精辟地概 括了姚诗苦吟求新,摹景精工而诗境窘狭的特点.生活在宋元 之际的方回,于唐诗极力推崇杜甫与盛唐诗歌,而对以姚合为代 表的格卑力弱的晚唐诗风则批评甚多.对于姚合的诗歌,他以 "有小结裹,无大涵容"来总体概括,所评很低.方回对姚合诗 歌的批评,为我们认识姚合对宋代诗歌及诗学批评的影响,了解 晚唐诗在宋代的流传与接受,特别是认识宋元之际晚唐诗风与 江西诗学之间的既对立又融合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一个极有价 值的参考. 一 ,姚合诗歌的渊源 推源溯流,是中国古代诗学批评中最为重要的传统批评方 法之一,_4作为宋元之际知能并重的批评大家,方回自然是深谙 此道,并且颇为准确与精到. 对于姚合,他认为其诗学与唐代两位大诗人均有着渊源关 系. 其一是韩愈.方回说:"昌黎门人有盂郊,贾岛,张籍,卢仝, 李贺之徒,诗体不一."'韩(韩愈)门诸人诗派分异,此张籍之 派也.姚合,李洞,方干而下,贾岛之派也."JI'予选诗以老杜 为主,老杜同时人皆盛唐之作,亦皆取之.中唐则大历以后,元 和以前亦多取之.晚唐诸人,贾岛开一别派,姚合继之."E7]"姚 合学贾岛为诗."方回认为,晚唐诗学在韩愈的影响下,分为 张籍与贾岛两个流派J,而姚合则属于"贾岛之派".这样,通 过贾岛,姚合就与韩愈建立了关系. 另一个是杜甫.方回在评诗时指出:"予谓学姚合诗,如此 亦可到也,必进而至于贾岛斯可矣,叉进而至老杜斯无可无不可 矣.或日:老杜如何可学?日:自贾岛幽微入,而参以岑参之壮, 王维之洁,沈俭期,宋之问之整."0o]可见,通过晚唐诗学习老 杜,应先由姚合入贾岛,再从贾岛入老杜.由于杜诗在宋代的崇 高地位,人们在反思晚唐五代的诗歌时,就有人认为杜诗笼罩了 晚唐,而晚唐名家也大都能从杜诗那里得其一体而自立.如北 宋前期时的孙仅就在《读杜工部诗集序》中指出:"公(杜甫)之 诗支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 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皆出公之奇 偏尔."?u需要注意的是,孙仅是将姚合与贾岛并列的,皆得杜 诗之一端而风格不同,而到了方回这里,他就明显将姚合降了一 级,将其列为他所欣赏的贾岛的诗嗣,与老杜的关系又远了一 层. 方回所界定的姚合的诗学渊源,是源于姚合诗歌苦吟锤炼 的特点.韩愈与杜甫与宋代江西诗派均有着较为深厚的渊源, 所以将姚合与韩愈,杜甫建立诗学渊源,也是将晚唐诗与江西诗 学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用姚合为代表的晚唐诗的"细润"与"清 新"来匡救江西末流诗弊.但是姚韩,杜的诗学渊源,又都 是通过贾岛来建立联系的,这就决定了姚诗的成就必然要低于 贾岛(见下文),也就说明姚合与韩,杜二人的诗学关系比贾岛又 远了一层.方回将其降为"贾岛一派",这在暗中又是对奉姚合 为宗的宋末晚唐体的一种巧妙打压.所以方回批评唐诗,是从 宋人的眼光来审视的,同时其最终的旨归也是为了宋诗批评,对 姚合的批评即可见一斑(见下文). 二,姚合诗歌的"小结裹" 方回以盛唐与晚唐诗歌为参考和评判对象,得出过这样一 个诗学观点:"予谓诗家有大判断,有小结裹."在此基础上,方回 认为,"姚(合)之诗专在小结裹"_1引,"有小结裹,无弋涵 容"?引.那么,何谓"小结裹"?我们看方回的解释: 姚之诗专在小结裹,故四灵学之.五言八句皆得 其趣,七言律及古体则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过花, 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 小矣.是故学诗者必以老杜为祖,乃无偏僻之病 g-.[14】 可见"小结裹"是一种与盛唐诗歌"大判断","大涵容"相对的 172兰州学刊总第159期 "偏僻之病".主要指在诗体使用及材上的单一与偏狭.具体 是:其一.重律诗而轻古体,长于五律而弱于七律.律诗在晚唐 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重视五律是晚唐五代的一种风尚.由于 晚唐诗人在才与力,修养与性情方面的局限,他们便选择了既能 显示锻炼功力又能方便驾驭的五律.这种喜尚在姚合所编《极 玄集》及他本人的创作中体现得最为鲜明.在晚唐五代南北宋, 凡诗学晚唐的诗人也大都如此.四库馆臣就对此道:"自唐 以来兼擅诸体者不过数家,余皆互有短长.孟浩然,韦应物以五 言笼罩千古.而七言则皆不工,无论姚合以下至于晚唐五季,以 迨九僧,四灵,刻意苦吟,不过求工于五字,盖江湖一派门径如 斯.不能兼."?其二,诗料狭窄.晚唐诗人喜爱方外及隐居者 所喜好的题材,表达避世全身的隐逸情怀,这样就远离了厚重或 激越的情感抒发,阔大豪迈的境界创造以及开合跌宕结构的建 构.而这是同方回所尊崇的盛唐诗风大相径庭的. 当然.姚合诗歌的"小结裹"除此两点基本内容之外,还有其 他较为明显的缺憾内容: 一 是过分追求对仗.律诗的体式要求中间两联要对仗,而 对仗是最能体现写诗艺术功力的载体,所以晚唐诗人对此大都 十分重视.姚诗的缺憾即在于过于追求俪偶而导致对仗的草率 与容易.如"五,六似张司业而太易,太易则浅."?.."第三句 好,第四旬似乎因而成对."JI'第五句最佳,必是先得之句,下 句却无甚滋味."【】副姚合似乎不愿多费功夫多观察思考,所以对 仗也就只就眼见耳闻凑成而已,因此诗歌也就缺少韵味与真情. 方回在《过李景安论诗为作长句》一诗中也对此提出尖锐的批 评:"姚合,许浑精俪偶,青必对红花对柳.儿童效之易不难,形 则肖矣神何有?求之雕刻绘画间,鹄乃类鹜虎胜狗."? 再是重局部轻整体.姚合律诗重中间两联而忽视首尾,所 以器局较小,缺乏深厚的感慨与抒情.如方回评日:"中四句皆 工,起句皆散诞放旷,然只是器局小,无感慨隽永味."J''姚少 监合诗选人《二妙》(《二妙集》)者百二十一首„„送人诗三十 余首,以余再选仅得三首,为武功尉时诗.八首最佳,其余有左 无右,有右无左,前联佳矣,后或不称,起句是矣,缴句或非.有 小结裹.无大涵容."?同时,由于只重一联或一句工,而全篇即 缺少统一性与流畅性,严重影响到诗歌情意的表达,是典型的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也是晚唐诗的通病,这种诗歌的艺术成就 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是轻浅柔弱.由于流于对偶形式的讲求,同时受到选用 诗材窘迫的限制,姚合的律诗不免轻巧浅陋,柔弱无力,难以对 读者形成较大的冲击力与感染力.方回批评道:"详味合诗轻 而浅,颇有沾沾自喜之意,实有爱官职之心焉."在方回看来,姚 诗轻俗浅陋,除创作本身的问题外,还有姚合贪图权贵的人格因 素.而方回亦认为,人格卑陋又是导致诗格必然卑弱的重要原 因之一,无怪乎他有时要批评姚诗格卑力弱(见下文).明白了 姚诗"小结裹"的大致内容,我们也就清楚什么是"大判断","大 涵容"了,因为它们二者本身是针锋相对的,而姚诗成就不高的 原因就在于"专在小结裹","有小结裹,无大涵容".这一点也 可被视为晚唐诗所以远远不及盛唐诗的主要原因. 三,姚合,贾岛诗歌比较 从晚唐五代延及到宋,姚合基本上都是与贾岛并称,二者诗 歌的共同点也是多于不同点的.但是在方回看来,姚合是诗学 贾岛.其人格与诗艺都无法望贾岛项背,换言之,贾岛是姚合难 以企及的一个高度.因此方回也常通过对姚贾二人诗歌的比 较,更加鲜明地对比出姚诗的不足与缺陷.如:"姚之诗小巧而 近乎弱,不能如贾之瘦劲高古也.""比贾岛斤两轻.一不逮; 对偶切.二不逮;意思浅,三不逮„„"j''„„又姚诗如'茅屋 随年借.盘礁逐l:l炊'.'无竹栽芦看,思山迭石为',两句一般,无 造化.又如'檐燕酬莺语,邻花杂絮飘',妆砌太密则反若浅 拙."-2这些批评主要论及对偶工切,风格细巧,妆砌浅拙等方 面的内容,更进一步印征,强化了前文方回对姚合的批评.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方回从"格"高卑的角度比较评判贾, 姚诗歌,认为姚"格卑于岛".他说:"诗亦一时新体也.而格卑 于岛,细巧则或过之."-26j"大抵姚少监诗不及浪仙.有气格卑 弱者,如'瘦马寒来死,赢童饿得痴','马为赊来贵,童因借得 顽',皆晚辈之所不当学„„"?我们知道,方回评诗的最高标 准是格高,而最低批评则是格卑,由此可见二人在方回心目中的 迥然不同的地位. 在方回看来,姚合不及贾岛而诗格卑弱的深层原因是在"才 与学"上.方回认为:"(姚合)有小结裹,无大涵容,其才与学殊 不及浪仙也."引可见,"才"与"学"是诗人主观方面的内在素 质,是影响诗人创作成就大小的更为深远或根本的原因.所以, 姚合只能被归入"贾岛之派,而不是象贾岛一样独自成派.而 既重才又重学是方回一贯的诗学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方回努力 将唐诗学与江西诗学熔铸在一起的诗学倾向.在方回看来,宋 末娩唐体诗人,其才远不及唐人.而又不读书光作诗,其成就与 晚唐诗人就又低了一层.所以,对贾,姚区别深层原因的揭示, 也可被视为方回恪守江西诗学反对晚唐诗风诗学立场的又一个 证明. 四,姚合诗歌的长处 同盛唐诗的"大判断","大涌容"相比,姚合的"小结裹"自 然无法望其项背,但是"小结裹"写法,虽然是剑走偏锋,但做得 好时也自有其可取之处.所以方同《瀛奎律髓》一书虽对姚诗严 加批评,但对其诗歌的成就也并不有意抹杀.如此书选录姚合 诗歌五律与总选诗数分别是39首与42首,在唐人中排名分别 是第四和第六.在对姚诗具体的批评时,也专门拈出其优点来, 如"其细润而甚工者,亦不可泯没."综观方回《瀛奎律髓》一 书对姚合诗歌的批评,可以发现姚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长处: 其一是描写细润工巧.细润是指描写对象时的细致入微与 笔力柔润,工巧是指对所写景物的精雕细琢与对仗的工整巧妙. 晚唐诗歌由于生活范围的狭窄与艺术追求的偏嗜,常注重通过 对仗的精巧来对细小景物进行描摹刻域,姚合诗在这方面的长 处就是细润L巧,如"五,六最工";"三,四最细润"; "五,六言雨事,巧;虫上阶近人,雨中多有之,客起到门,始知有 第12期"有小结襄,无大涵容"l73 雨而还,则人之所难言者,故日巧." 其二是有味.姚合诗歌的特长是写闲适之情,所以有的闲 适诗就写得较有感情也有味道.如"前四句闲适之味可掬." 只可惜,在方回看来.姚合的闲适诗虽极富盛名,但这种有味道 的诗却实在不多. 其三是清新.晚唐诗的普遍特点之一是风格清新,所以方 回曾精辟细致地指出:"予尝评之:贾浪仙诗幽奥而清新;姚少监 诗浅近而清新;张文昌诗平易而清新."这可谓是殊途而同 归."„„却有一可取日'清新'o,,ia4]同贾岛诗相比,姚合在多 处处于下风,但在清新上却胜贾岛一筹,足以自立. 但是,方回对姚诗的选评表明,姚诗所谓的优点大多是局部 与片面的,同时方回对姚诗刻意求新的一面也根本不置一辞,因 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方回界定姚诗为"专在小结裹"的总体评 判,不能不受到他诗学门户观念的消极影响.方回对姚诗成就 的有限肯定,也是希望以此对江西诗学末流粗硬无味,少声缺色 诗弊的有效补救. 五,姚合的影响 姚合与贾岛一样,在晚唐五代及宋代的影响都很大.在晚 唐,姚合被看作是诗宗之一,很多人也都向他学习.如元代辛文 房曾记载一件事说:"郑巢,钱塘人,大中间举进士.时姚合号诗 宗,为杭州刺史,巢献所业,日游门馆,累陪登览,燕集,大得奖 重,如门生礼."而方回虽也评价晚唐其他诗人与姚合诗风相 似,如"贺(周贺)诗格与姚合,王建相类,而此一诗尤近之"_3, 但他认为姚合在晚唐的影响远不如贾岛大,所以将姚合划人"贾 岛之派",而从未提过别人奉姚合为宗和有姚合之派的话. 到了宋代,姚合与贾岛的影响几乎是一样大.除了诗集流 传外,他也有被托名的诗格《姚合诗例》传世.【3"先是北宋初期 的时候,晚唐派为当时三大诗派之一,而姚合即为诗宗之一.到 了南宋后期,姚合与贾岛同被四灵,江湖诗人奉为诗宗,由此晚 唐体大盛,而能与江西诗派分庭抗礼,姚合的诗名也因此大盛. 与方回同时的严羽,在《沧浪诗话?涛辩》中就指出:"近世赵紫 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 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副四灵中的赵师秀专门将 贾,姚二人五律编选成《二妙集》,以明其诗学崇尚. 对这一诗学想象,方回也有不少自已的论述,如:"叶水心适 以文为一时宗,白不工诗,而永嘉四灵从其说,改学晚唐,诗宗贾 岛,姚合,凡岛,合同时渐染者,皆阴捋取摘用,骤名于时,而学之 者不能有所加日益下矣.名日厌傍江西篱落,而盛唐一步不能 少进.天下皆知四灵之为晚唐„„"-39J"„„不意学禁息而时 好乖,七许浑,五姚合,哆然自谓晚唐.彼区区者竞雕虫之虚名, 昧苞桑之先兆,遽以是晚人之国,不祥莫大焉,诗道不古自此 始."'„„至于嘉定以来,四灵,刘潜夫之诗,仅如姚合,许 浑,则尤非求道之所尚,世虽无之可也."?IJ"予乃创为格高卑 之论者,何也?日:此为近世之诗人言之„„何以谓之格高?近 人之学许浑,姚合者,长孺扫之如枇糠,而以陶杜黄陈为师者." 副"炎祚将讫,天丧斯文,嘉定中忽有祖许浑,姚合为派者,五七 言古体并不能为,不读书亦作诗,日学四灵,江湖晚生皆是也. 呜呼痛哉!''[们 方回认为,晚唐体诗人不去学习盛唐而是以姚合,许浑为 宗,是"非求道之所尚",他们不能为五,七言古体,不去读书而去 作诗,作品由此缺乏应有的深度,厚度,缺失阔大高远的品格. 晚唐体诗格卑弱,是导致"诗道不古","天丧斯文"的罪魁祸首, "世虽无之可也".而姚合恰恰是他们的诗学宗主.所以,对晚 唐体的诗弊,姚合是脱不了干系的,对其予以严厉的批评不仅是 恰当的,也是完全必要的.从方回对姚合及四灵,江湖诗人的批 评来看,方回尊崇盛唐与江西诗派,反对晚唐及宋末晚唐体的诗 学立场是十分鲜明与坚定的,方回认定四灵,江湖诗人远宗姚 合,所以一再对姚合进行直接攻击,其目的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 姚,而在宋末晚唐体也.但又因为姚诗毕竟是晚唐诗中有所成 就者,而宋末晚唐体学姚则如影子的影子,成就太少,所以对二 者的批评又有相对轻重之别,这是需要注意的., 方回在对宋末晚唐体进行批评时,还有两点内容值得注意: 一 是一般诗家论述晚唐体时,均重在四灵,指出其诗宗为贾岛, 姚合二人,而唯独方回在评述晚唐体时,虽四灵,江湖诗人并举, 但重点却在"近世"的江湖诗人,诗宗也由贾,姚悄然变成姚合与 许浑二人.这是因为方回写此书时是前至元癸未(1293年),而 此时四灵均已辞世半个多世纪了,江湖诗人却正在活动.二是 在论析四灵诗宗时,方回虽也是贾,姚并举,但对二人的批评却 有天壤之别,他于贾岛不大置词而对姚合却批评有加.而在单 独评价姚,贾时,于贾岛是褒扬不已,而于姚合则是批评不已. 个中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方回诗出贾岛,其:二是方回认为贾岛 甚得杜甫诗学精髓,方回将其界定为杜甫与江西诗派之间的诗 学桥梁.对此笔者将另有专文分析,兹不赘言.需要说明一点 的是,方回将姚合作为四灵主要诗宗而大批的观点,在后来是得 到了四库馆臣的支持,如"江西一派由北宋以逮南宋,其行最久, 久而弊生,于是永嘉一派以晚唐体矫之,而四灵出焉.然四灵名 为晚唐,其所宗实止姚合一家,所谓武功体者是也.其法以新切 为宗,而写景细琐,边幅太狭,遂为宋末江湖之滥觞."可为方 氏行为作一注脚. 总之,方回认为,江西诗学是直接承继盛唐诗学并深得其精 髓的,对于宋人来说,要想更好地学习盛唐,就必须先去学习江 西诗派这一最好的津梁.而晚唐体诗人却厌弃江西篱落,又不 去直接学习盛唐,而受不懂诗学的叶水蛊惑专学晚唐的贾岛, 姚合,而贾岛的成就又因自身的先天不足而难以企及,只能学到 姚合的层次,更不用奢望盛唐了.所以,晚唐体诗人是一着错而 全盘输,"盛唐一步不能少进"也是必然的结果了.总之,通过方 回对姚合及其作品直接或间接的批评,我们可以进一步证明方 回诗学尊崇盛唐及江西诗派,强烈反对晚唐及宋末晚唐体的坚 定立场. [收稿日期]2006一o9一lO 参考文献 174兰州学刊总第159期 【1][14][35]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一)《姚少监诗集)提要【M].中 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2][21]四库全总目(卷一百八十六)《极玄集>提要[M].中华书局. 1965. [3]李庆甲先生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评姚合《送喻凫校 书归昆陵>[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新l版). [4]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内篇二章)[M].中华书局, 20o2. [5]'瀛奎律髓汇评)卷十评韩愈《送桂州严大夫). [6]<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评朱庆余《早梅>. [7]《瀛奎律髓汇评)卷十评许浑《春日题韦曲野老哪舍). [8]<溉奎律髓汇评>卷十一评姚合<闲居晚夏>. [9]《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评姚合《题李频新居>. [10]对于晚唐诗分为张籍,贾岛两派的看法,明代杨慎提出了批评.参 见《升庵集》卷六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宋)黄希注,黄鹤补注《补注杜诗?传序碑铭》.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 [12]《瀛奎律髓汇评)卷十评姚合《游春>. [13]《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评姚合《送喻凫校书归昆陵>. [15]《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宋)赵汝链《野谷诗稿>提要. [16]《瀛奎律髓?【:评>卷六评姚合《武功县中>(县去帝城远).按:五,六 句为"遗含惟藤架,侵阶是药畦". [17]《瀛奎律髓评>卷六评姚合《武功县中>(腥膻都不食).按:三,四 句为"夜犬因风吠,邻鸡带雨鸣". [18]《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评姚合《闲居遣怀>.按:五,六句是"看 月嫌松密,垂纶爱水深". [19]《桐江续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瀛奎律髓汇评>卷十评姚合《赏存>.按:四中旬为"买酒恐迟令走 马,看花嫌远自移床.娇莺语足方离树,戏蝶飞高始过墙". [22]《瀛奎律髓汇评>卷六评姚台《县中秋宿》. [23]《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一评姚台《闲居晚夏>. [24]《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评姚合《山中寄友生>. [25]《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评姚合《送李侍御过夏州>. [26]《瀛奎律髓汇评>卷十评姚合《游春>. [27]《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评姚合《山中寄友生>. [28]《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评姚合《送喻凫校书归昆陵>. [293《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评姚合《送李侍御过夏州>. [30]《瀛奎律髓汇评>卷六评姚合《武功县中>(簿书多不会).按;五,六 句为"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 [31]《瀛奎律髓汇评>卷六评姚合《武功县中>(晓钟惊睡觉).按:三,四 句为"小市柴薪贵.贫家砧杵闲" [32]《瀛奎律髓汇评》卷八评姚合《万年县中雨夜会宿寄皇甫佃>.按: 五,六句为虫移上阶近,客起到门回". [33]《瀛奎律髓汇评》卷六评姚合《武功县中>(闭门风雨里).按:前四 句是"闭门风雨里.落叶与阶齐.野客嫌杯小,山翁喜枕低". [34]《瀛枣律髓汇评》卷二十三评张籍《过贾岛野居>. [36]傅璇琮.店才子传校笺(卷八)[M].中华书局,1990. [37]《瀛奎律髓汇评》卷六评周贺《赠李主簿>. [38]王尧臣等.文总目(卷十二)四库全书本;郑樵.通志(卷七十)[M]. 中华粕局,1995. [39]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26—27. [4O]《瀛奎律髓汇评>卷十评翁卷《道上人房老梅>. [41]《孟衡湖诗集序>,《桐江续集>卷三十一. [42】《送柯德阳如新城序》,同上. [43]《唐妊孺<艺圃小集>序》.同上卷三十三. [44]《恢大山<西山小藁>序>,同上. [45]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五(宋)薛蜗《云泉诗>提要 【责任编辑:郭洪] "BeingLittleJieguo.NoGreatConnotation" —— TheanalysisofFanghui'SPoeticsCriticismtoYaohe WangKuiguang Abstract:FothepoetryofYaohe(姚合),Fanghui(方回)thoughtthatit'emerit'WaSmrethanit'Bdemerit,andthe?nconsistedintha,一_I,一'Bpoet? ryonlyhad"LittleJieguo"(小结裹)butwithout"GreatConnotation"(大涵容),andmoreover,theultimateroason"W8.8thelackofthetalentanOth,.',,qiere— mentfarY~ohe.TheverysternlycriticismforFanghuitoYaohcprovedfromonesidethathisfl malypoeticspositionthathecanonizedthepoetryof"ShengTang Dynasty"(盛唐)whileheopposedthepoetryof''LateTangDynasty"(晚唐)inTangdynastyandcanonized"theJitmbxiPoesySchool"(江西诗派)whilehe叩- posed"theStyleofLateTangPoetry"(晚唐体)inSongDynasty. Keywords:origin;"littlejieguo";(小结裹);merit;i|lI1ilellee (上接第35页)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贯彻好少数服从多 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体党员服从中央的原则.要坚决 保持党的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的团结和统一.(2)要重视民 主集中制的民主方面的建设,发扬党内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 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调 动广大的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党内形成健康向上的 氛围,才能使党的政策制定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收稿日期]2006一o9—06 参考文献 [1][2][4][6j『8][1O]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12]中共中央马思列斯着作编译局.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 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中文版,筇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5?9]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7卷) [M】.北京:人民IfJ版杜.1986. [7]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列宁全集(中文版.第4l卷)[M]. 北京:人民出版扯,1987. [11][13]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列宁全集(中文版,第4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4]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列宁全集(中文版,第4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5]lI哄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列宁全集(中文版,第4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6儿17川t共l1】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列宁全集(中文版,第4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贺永泉)
/
本文档为【“有小结裹,无大涵容”——方回的姚合批评论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