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

2017-10-17 12页 doc 29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482

暂无简介

举报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文章中心(揭示 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2、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环境描写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
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语句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文章中心(揭示 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2、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环境描写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 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衬托主题。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交待事情 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 4、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要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插叙的作用有三: 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如:鲁迅在《故乡》中,回忆“我”与闰土儿时交往的几件事:听闰土讲捉小鸟,到海边捡贝壳,看瓜剌猹,看跳鱼。用的就是插叙。 (这样写,使机智勇敢、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与骨瘦如柴、麻木不仁的成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故乡》里, (通过对楊二嫂二十年前身份、外貌、性格的描述,跟眼前的楊二嫂进行对比,把楊二嫂久经世故和市侩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6、如何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A、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 1 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 中。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比如《变色龙》一文,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如四川眉山卷中《拔掉那颗蛀牙》一文的标题并不是写拔掉生病的牙齿,文题的“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文题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学会 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 B、分析标题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比喻义;(2)语带双关;(3)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中心(5)文章线索;(6)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课文:《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线索;《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海燕》——象征或比喻;《心声》——透露情感主旨。。如2008年江苏南京卷的《田野上的白发》中的“白发”:(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标题好不好,能不能换另外一个? C ”第一步,表明观点(如:不可);第二步,说出理由(围绕标题的作用);第三步,说出改后的标题的不足。如2008年浙江绍兴卷《一只土碗》的第8题,参考:不可。理由是:(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情节围绕它展开;(2)以“一只土碗”为标题,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 “转变”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7、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8、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先解释词义?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 9、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在结构上 :1、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2、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 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 用。 3、在文章结尾:上文、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 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 B、为后文设伏笔 C、作铺垫 D深化中心 E、衬托F、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G、渲染 H、呼应、照应 I、对比 J、象征 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 1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2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 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1、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A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B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 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 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C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 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12、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A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B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 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3、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 三步整合答案。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4、语言赏析: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 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3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 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 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 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 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 ?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 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 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 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 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 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 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15、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 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 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 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 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16、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 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 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17、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阐明理由。说明 4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5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咏物类——托物言志 ?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修辞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排比:增强语势,(感情强烈)写出了„„ 3)对比、夸张:鲜明地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加强语气,引起思考 6)对偶、互文:句式整齐,音节和谐。 7)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内容更真实、增加趣味性(增强文采、增强说服力) 7、结构上的作用: 1)点题 2)总起下文(或引出下文) 3)设置悬念 4)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 5)铺垫 6)过渡(承上启下) 7)对比 8)总结上文 9)提示中心(深化主题) 8、发展性考题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6 答题要点:?要读懂题旨,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对描写对象;?对人物情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7
/
本文档为【记叙文散文答题模式(用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