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禮記·大同

2017-09-21 31页 doc 59KB 1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禮記·大同禮記·大同 《禮記?大同》 【課文說明】 •本篇選自《禮記?禮運》。 •禮,是維護古代道德規範的重要工具,《禮記》開宗明義:“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成不莊。”可見禮的作用很大,達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是最早的封建禮制教科書。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的解釋。即...
禮記·大同
禮記·大同 《禮記?大同》 【課文說明】 •本篇選自《禮記?禮運》。 •禮,是維護古代道德規範的重要工具,《禮記》開宗明義:“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成不莊。”可見禮的作用很大,達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是最早的封建禮制教科書。漢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稱為“經”,弟子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的解釋。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西漢禮學家戴德選編的三十九篇本叫《大戴禮記》和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鄭玄為《小戴禮記》作注, ”之一,到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成為士人必讀之書。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比如有不少篇章講修身作人的,象《大學》、《中庸》、《儒行》等篇就是研究儒家人生哲學的重要資料。《禮記》關於喪祭之類的篇章占了很大的比重。《禮記》中還有不少專篇是探討制禮深義的。這類文章是研究儒家禮治思想的重要依據。 •《禮記》全書用記敍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 •《禮運》是《禮記》中的一篇。根據鄭玄的解釋,認為“名《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陰陰轉旋之道”。《禮運》實際上則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點,尤其是書中的“大同”思想,對歷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響。 “大同”題解 •同:和諧、安定。大同,高度的和平,實際是指原始共產社會的那種局面。是當時知識份子由於對現實不滿而產生的復古思想。 課文講解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譯文:从前,孔于曾參加过鲁国的蜡祭。祭记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吧~ 2、仲尼 •孔丘 (前551年9月,前479年4月,字仲尼。排行老二, 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者:<代>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本义《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3、與 :读第四声,译为“参与” •4、蜡賓:年终祭祀的助祭人。 •蜡(zhà):蜡,岁十二月,合聚鬼神而索飨之也。(清 孙希旦 撰《礼记集解》) •古代祭名。周朝年终大祭万物。又如:蜡腊(岁终祭祀);蜡坛(蜡祭之坛);蜡索(犹蜡祭);蜡祠(蜡祭用的祠堂);蜡宫(供蜡祭用的宫室);蜡月(指周历十二月);蜡日(年终蜡祭八神之日);蜡祭(祭名。年终合祭万物之神) 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谢众神灵一年来对农作物的福佑并为来年的丰收祈福,称作“腊祭”。 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停滞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腊祭的习俗至今还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保留着。 、毕: 5 •结束,完成 •<名>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端象网形,下端是柄,古时用以捕捉鸟兽、老鼠之类的器具。金文又在上面加个“田”,意思是田猎所用的网。本义: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如:毕戈(毕为捕兽所用之网,戈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 6、观(guàn):阙也,门旁筑土而高,可登以眺望者。(清 孙希旦 撰《礼记集解》) 指宗庙门外两旁的楼,上面悬挂有国家典章法律,使民观之,故称“观”。 7、喟(kuì)然:感叹的样子。 喟:大息也。从口胃聲。嘳,喟或从貴。丘貴切(《说文》)即叹息 宋王安石《許氏世譜》:“余讀書未嘗不喟然嘆思之也。” 嘆:《說文?口部》:“嘆,吞歎也。从口,歎省聲。一曰太息也。”本義是嘆息。《說文?欠部》:“歎,吟也。从欠,?省聲。”本義是吟誦。段注:“古歎與嘆義别。歎與喜樂爲類,嘆與怒哀爲類。如 《樂記》云:„一唱而三歎,有遺音者矣。?”二字本非異體,後用法漸趨一致,現爲異體字。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 •言偃:孔子的弟子。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言偃即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 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 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 •2、君子:指孔子,尊稱。“君子何歎”是賓語前置句,“何歎”即“歎何”。 •關於君子的幾個不同意思: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譯文: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参与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 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 大道:指原始共產社會的那些準則。 •行:實行。 •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使原來的主謂結構成爲主謂詞組,用爲時間分句。 •與:《說文》:黨與也。从舁从与。 • •今俗與字通作与。 • • •与: •《说文》:賜予也。一勺爲与。此与與同。 •1. 与 y?? 繁体:與 同??欤?? •2. <动>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3.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本段中:与 (y??): <介> ??和??、??及?? •三代:指夏商周。 •英:《說文?艸部》:“艸榮而不實者。”本義是花。《詩?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行,顔如舜英。”毛傳:“舜,木槿也;英,猶華也。”晉陶潛《桃花源記》:“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引申指德才超群的傑出人物。《文子?上禮》:“智過萬人者謂之英。”這裏指禹湯文武。 •逮(dài): •《說文》:唐逮,及也。从辵隶聲。臣鉉等曰:或作迨。 •<动> •(1)(形声,从辵(chuò),隶(dài)声。本义:赶上;及;到) •(2)又如:逮及(达到,到了某种程度);逮夜(到了晚上);逮至(及至;等到) •(3)逮捕,抓人(人在捉拿称“逮”,人逃亡而追拿称“捕”) •(4)又如:逮系(拘捕囚禁);逮坐(逮捕问罪);逮狱(逮捕入狱) •而: •《说文》: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 表示转折。 •志:形声;从心、士声。 •《说文》:意也。从心之聲。 •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 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 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焉: •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 “焉”字 : •◎ 焉 yān •〈代〉 •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心不在焉 •(3) 哪里或那里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4) 什么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5) 怎么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6)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 •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焉 yān •〈副〉 •(1) 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 于是,就,乃,则 。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 陇西、 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信宫 渭南。——《史记》 •(3) 又如:焉始乘舟 •◎ 焉 yān •<连>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 焉 yān •〈助〉 •(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2)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 焉 yān •<语> •(1)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2)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3)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4)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譯文:古代美好准则的实行,天下为人们所共有,选用贤能,讲求忠信、力致友爱。 • 天下為公 •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孙希旦集解:“天下为公者,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也。” •《南史•宋纪上》:“夫树君宰世,天下为公,德充帝王,乐推攸集。” • 明 李贽 《答耿中丞》:“夫以率性之真,推而扩之,与天下为公,乃谓之道。” •孙中山 《对驻广州湘军的演说》:“提倡人民的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 •1、公: •《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礼记训纂》说,公:猶公也,禪位授聖,不家之 •2、講:《說文?言部》:“和解也。从言冓聲。”本義是和解。引申爲講說、商議、演習,又引申 爲講求,注重。 •3、睦:和好,亲近 《說文》說,目順也,从目坴聲,一日敬和也。《礼记训纂》,睦,親也。正義:為公,謂揖讓而授聖德,不私傳子孫,即廢朱、均而用舜、禹是也。 •4、賢:〈名〉有才德的人;人才 •例:三曰进贤。——《周礼•太宰》。注:“有善行也。”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能:〈名〉有才能的人 • 熊屬。足似鹿。从肉?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说文》 •6、修: •習也。周禮曰:{有虞氏未施信於民,而民信之。}又凡所行習,皆親睦也。 王氏引之曰:{選賢與能之與,當作舉。大戴禮王言篇{選賢舉能},是也。舉,與古字通。 •本义:飾也。从彡攸聲。息流切《说文》 •例: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譯文:所以人们不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壮年们都能发挥自己的才用,儿童们都能得到抚养,鳏寡孤独残废病人都能得到赡养。男人们都有自己的职务,女人们都有自己的归宿。 –1、親其親、子其子:第一個“親”和“子”都用名詞的意動用法,是“以……為親”和“以……為子”的意思。第二個“親”和“子”是普通名詞。 •親:?動詞,親愛孝敬; • ?名詞,指父母長輩。 •子:?動詞,慈愛撫恤; • ?名詞,指兒女幼輩。 •2、終:人死。《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終。”《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送其終 也。”李善注:“終謂終沒也。”(為死者辦理喪事)有所終,等於說有善終。所,代詞。下面三個“所”字同。 •3、有所用:等於說有使用之處。 •4、有所長(zhǎng):等於說有使成長的各種條件、措施。 •5、有所養:等於說有供養之措施。 •这里的“终”“用”“养”均为动词,并与“所”字构成所字结构,为名词性短语。四个“有”均为动词。 •《禮記?王制》:“少而無父者為之孤,老而無子者為之獨,老而無妻者為之矜,老而無夫者為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窮而無告者也。皆有常餼。 •6、矜: •《十三經直解》,讀guān,同“鰥”,按照孟子的說法是,老而無妻叫矜,老而無夫叫寡,幼而無父叫孤,老而無子叫獨。引申為弱孤的人。廢疾:精神或體力不全的人。 •“男有分,女有归” •男有分者,士、农、工、商各安其业也。女有归者,嫁不失时也。(《礼记集解》清 孙希旦 撰) •8、分(fèn): •《說文》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本义:分别,分开 死生分。——《礼记•月令》 然则何以分之?——《荀子•礼论》 •引申义:1. 辨别,区分 •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 2. 分给,分配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十年》 • 另:读入声,名词 •1.成分:盐,,水,。 •2.职责和权利的限度:本,,过,,恰如其,。 •3.同“份”。 •文中入声,fen4,作“职分”解。作此意时还有: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9、歸:《說文?止部》:“女嫁也。从止,从婦省。?聲。”本義是女子出嫁,《易?漸》:“女歸,吉。”孔穎達疏:“女人……以夫爲家,故謂嫁曰歸也。”《詩?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家。”這裏指夫家。 •引申义:1.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 2.又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 3. 返回,回来.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 4. 归还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5. 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譯文: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1、貨:《說文?貝部》:“財也。从貝化聲。”本義指財物,金錢珠玉布帛的總稱。《書?洪範》:“一曰食,二曰貨。”孔穎達疏:“貨者,金玉布帛之總名。”《遼史?食貨志》:“食莫大於穀,貨莫大於錢。”後引申指貨物,商品。《易?繫辭下》:“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此處用本義。 •2、棄: •弃,捐也。——《說文》。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 •本义:扔掉;抛弃 •文中作本义解。 •3、身: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 •象形。象人之形。 •本义:身躯的总称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引申义:1.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2.自己,自身 。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 3.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文中意为“自身”。 •4、藏:說文新附?艸部》:“匿也。” •大意是:財物,痛恨被扔在地上(都想收起來),不一定藏在自己家裏。[交公]力氣,痛恨它不從自己身上使出來(都想使出來),不一定為了自己。[公幹]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譯文: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1、是故:因此;所以。 •例:是故燕虽小国而后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苏洵《六国论》 •2、謀:《說文》:“慮難曰謀。从言某聲。”本義是謀慮、謀劃。唐陳子昂《答制問事?明必得賢科》:“智者不爲愚者謀,勇者不爲怯者死。”此處指奸詐之心,干壞事的想法。 •引申义:1.咨询:谋筮(问卜);谋询(咨询);谋龟(问卜 •咨事为谋。——《国语•鲁语》 • 2. 策略,计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 3. 通“媒”。媒介 •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管子》 •文中作“计谋、谋划”讲,含有“不好”的意思。 •3、閉:金文作 、 象門上有十字形的關鍵形。 •《說文》::“闔門也,從門。才所以閉門也。”門中之“才”,乃是兩道橫關貫穿著一條直楗,閉本義為上門栓關門。這裡是閉塞的意思。 •引申义:1. 泛指闭合,合拢。如:闭目;闭嘴;闭合电路;闭口结舌;闭卷(答题时不能查阅有关资料的考试方法)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史记•张仪列传》 • 2. 壅塞不通 ,如: 闭绝(堵塞;杜绝); 闭心(闭绝欲望) •闭而不通。——《国语•晋语》 •3. 禁绝。如:闭淫(禁绝邪淫);闭钳(禁制);闭籴(禁止输出,封闭其买入米谷的通道) •4.停止;结束。如:闭歇(停业);闭经;闭会 •文中作“闭塞”解,指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 •词性变化 •◎ 闭 •〈名〉 •(1) 门闩的孔 •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韩非子•主道》 •(2) 古时称立秋、立冬为“闭”,意即开始闭藏的气节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 •4、興: •《說文》:“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甲骨文作躬供恭,象用兩手或四手舉盤之形。本義 ”是抬起,舉起。甲骨文“與”作筈筊形,象用兩手舉鼎之形。很多學者認為“與”的本義是舉起,“舉 為“與”加手形(隸變作_)之分化字。《說文》所釋並非本義。 •引申义:1. 使兴盛;流行 •——言可以兴邦,有诸?——《论语•子路》 • 2. 开始办理;创办 •百废具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 3. 推举;选拔 •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周礼•夏官•大司马》 • 4. 成功 •教备而不从者,非人也。其可兴乎!——《国语•楚语上》 • 5. 派遣;发动 •不敢兴兵。——《战国策•燕策》 •文中为本义,为“产生、兴起”义。 •乱: •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例: 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杨树达《积微居述林》 •引申义:1.治理 。 •予有乱臣十人。——《论语》 •2.扰乱;打乱;使乱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3.败坏;破坏 •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词性变化:1.混乱;无秩序 {形} •视其辙乱。——《左传•庄公十年》 •2.随意,随便;任意 {副} •乱罚无罪,杀无辜。——《书•无逸》 •3.叛乱;动乱;造反{名} •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文中作“造反”解。 盗: 本义:盗窃,偷东西 窃货曰盗。——《荀子•脩身》 引申义:1.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 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 •2.抢掠劫持。 •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3. 诈骗;骗取 。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 •4.侵犯。如:盗边(侵犯边境) •5. 私通 •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 •6.逃避如:盗税(逃避纳税) •文中意为“盗窃”行为。 窃,: •窃,盗自中出曰窃。——《说文》 •本义:偷 •敝舆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作: •本义:人起身。 •作其即位。——《书•无逸》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引申义:1.起来;开始工作 • •外户: •1.文中意为“从外面关闭的门”。做此意时还有: •“故 周 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吕氏春秋•慎大》 •2.泛指大门。 •“边城之下,外户不闭。”---《宋书•索虏传》 •3.喻屏障或出入要地。 •“其城与 岳州 犄角,又为 湘 之外户。”---子虚子 《湘事记》 •大同: •战国 末至 汉 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与“小康”相对。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脩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爲家,各親其親,各子為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 形声。从辵( chuò),首声 本义: 供行走的道路 •大道?ª?ª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 夏、商、周时期明君实行的美 好准则 本義 所行道也。毛傳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爲道理。亦爲引道。从辵首。首者,行所達也。首亦聲徒晧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例:道渴而死。?ª?ª《山海经??海外北经》 道听而途说。?ª?ª《论语??阳货》 •發展變化 后引申为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旧指好的政治局面或政治措施。 例:??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乱则反之。???ª?ª《左传??成公十二年》(《汉语大字典》) 既 文中解释 已经 本義 甲骨文 会意字,动词。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 既,小食也。?ª?ª《说文》。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 例:君既食。?ª?ª《礼记??玉藻》 發展變化 后引申为完毕;完了 例:既而曰。?ª?ª《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 詞性變化: 〈副〉 (1) 时间副词,表过去。(《词诠》)可译为??已经?? 例:既来之,则安之。?ª?ª《论语??季氏》 既克。?ª?ª《左传??庄公十年》 (2)不久;随即 <连> 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 例: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ª?ª梁启超《谭嗣同传》 隱 蔽也。艸部曰。蔽茀,小皃也。小則不可見。故隱之訓曰蔽。若孟子隱几字則當爲?。?部曰。?,有所據也。从?。?聲。於謹切。十三部。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yǐn ㄧㄣˇ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2. 伤痛:,恻。 3. 怜悯:恻,之心。 例:日月隐耀。?ª?ª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家 《說文??宀部》:??居也。從宀,豭省聲。??按,宀為屋宇形。屋中養豕是古人家居生活的重要特徵。 天下爲家 【解释】: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本義 至也。至部曰。到者,至也。到其地曰至。情意懇到曰至。父母者,情之冣至者也。故謂之親。从見。?聲。七人切。十二部。李斯刻石文作親。左省一畫。(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字義 •(1)(名)父母。 •(2)(形)(本义)血统最接近的:,弟兄(同父母的弟兄)。 •(3)(名)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友,姑表,,沾,带故。 •(4)(名)婚姻:结,,,事。 •(5)(名)指新妇。 •(6)(形)关系近;感情好(跟??疏??相对):不分,疏。 •(7)(副)亲自:,身,,手。 •(8)(动)用嘴唇接触(人或东西);表示亲热:,嘴。 本義 【卷十四】【子部】子 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古文子从巛,象髪也。?,籒文子,囟有髪,臂脛在几上也。卽里切〖注〗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併也。〖注〗?、?,古文。(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字義 •(1)(名)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女,,孙,,婚,,侄,父,,独生,。 •(2)(名)人的通称:男,,女,。 •(3)(名)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夫,,诸,百家。 •(4)(名)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类:,部,,书,经、史、,、集。 •(5)(代)古代指第二人称你:以,之矛;攻,之盾。(6)(名)(,儿)种子:瓜,儿,,实。 •(7)(名)(,儿)卵:鱼,,鸡,儿。 •(8)(形)幼小的;小的;嫩的:,猪,,城,,姜。 •(9)(动)(,儿)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粒状物:枪,儿,棋,儿。 •(10)(名)(,儿)铜子儿;铜元:大,儿,小,儿,一个,儿。 •(11)(量)(,儿)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一,儿线,一,儿挂面。 •(12)姓。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各親其親 该短语前省略主语??其??,即代指那些天下为家的人。 亲 ? :动词,结合语境,解释为孝敬。 亲? :名词,结合下文,解释为双亲、父母。 各子其子 解释方式类似于??各亲其亲??。 子? :動詞,慈愛撫恤 子? :名詞,指兒女幼輩。 貨力 对该二字孔颖达 疏:??货力为己者,藏货为身,出力赡己。?? 唐 柳宗元 《贞符》诗:??不作兵革,不竭货力。?? 力 本义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凡力之屬皆从力。(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本义指力气,而在文中,引申为与劳动有关的人力,译为??出卖劳力??。 發展變化 •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 2.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 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 4.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 5. 姓 •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宋 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君既与兄 元 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説,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世及 •孔颖达 疏:“世及,诸侯传位自与家也。父子曰世,兄弟曰及。谓父传与子,无子,则兄传与弟也。”《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縉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条委共理之寄,象贤存世及之典。”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秦始皇一》:“安於其位者习於其道,因而有世及之理。” •父子相传为“世”,兄弟相传为“及”。(《古代汉语》王力) 禮 本义 【卷一】【示部】禮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古文禮。靈啓切〖注〗礼、?,古文。清代 本『說文解字』) 陳昌治刻 文中意义 名词,解释为??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传统习惯??。 發展變化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o)。,治。克己复,。 •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 6. 姓。 •【城郭溝池以為固,禮儀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設制度,以 立畋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把城墙、护城河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把礼义作为准则,来使君臣的关系摆正,来使父子关系醇厚,来使兄弟间关系和睦,来使夫妻间感情和谐,来设立法令、礼俗,来尊重那些贤才,来把那些为自己效力的人看做有功。 •城郭 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例: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宫赋》 本义 【卷六】【邑部】郭 齊之郭氏虚。善善不能進,惡惡不能退,是以亡國也。(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指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發展變化 1.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 2.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3. 姓。 本义 护城河。孔颖达 疏:“沟池,城之壍 例:“朕闻有天下者,道德仁义以为理,城郭沟池以为固。”---- 唐 元稹 《李光颜加阶制》 本义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摆正????使????深厚????使????和睦????使????和谐 ?? 制度 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孔颖达 疏:“王者以制度为节,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时,则不伤财,不害民也。”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 •田地和庐舍。《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 贾公彦 疏:??以田里安甿者,田则为百畮之田,里则五畮之宅。民得业则安,故云安甿也。??《孟子??尽心上》:??所谓 西伯 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此处为动词,译为“尊重”。?意动用法,以……为贤才 本义 功绩,功业;功劳。此处为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奖励”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 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 就是用礼义治国的英杰人物。这六位杰出人物,没有不谨慎的实行礼制的。 故:形声;从攵、古声 左右結構 【卷三】【攴部】故 使爲之也。从攴古聲。古慕切(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表因果,因此,所以。 拓展: 1 原因,根由。如:原故。 2连词,1.表示因果。A,相当于“因此,所以”。《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 退之。”B:于是。《山海经?北山经》:“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C:因而、因以。 《史记?五帝本纪》:“余并论次,则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2.表示情态,相当于“反而” 《韩非子?内储说下》:“燕人无惑,故浴狗失。” 3副词,本来。 4旧的或过去的事物。 5死亡。如:病故。 谋:【卷三】【言部】謀 慮難曰謀。从言某聲。?,古文謀。?,亦古文。莫浮切(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谋:阴谋,谋略。 拓展: 1 考虑,谋划。《说文?言部》:“虑难曰谋。” 2计谋,策略。如:阴谋,足智多谋。 3咨询。《诗?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谋。“毛传:“咨事之难易为谋。” 4商议。如,不谋而合;各不相谋。 5图谋,营求。如:谋生,谋幸福。 用:介词,表原因,因为。 【卷三】【用部】用 可施行也。从卜从中。衞宏說。凡用之屬皆从用。?,古文用。余訟切〖注〗臣鉉等曰:卜中 乃可用也。(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 2. 可供使用的:,品。,具。 3. 进饭食的婉辞:,饭。 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 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 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 因此:,此。 是: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拓展: 1正,直(跟曲相对)。《说文》:“是,直也。从日、正。” 2法则。《尔雅?释言》:“是,则也。” 3对,正确,与“非”相对。 肯定,认为是正确的。 表示肯定判断。1,表示解释或分类。2,表示存在。 4代词。1,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广雅?释言》:“是,此也。”《论语?述而》:“子于是日哭,则不歇。”2,表示确指,把宾语提在谓词之前。如:惟你是问;惟命是听。 5表示加重或加强肯定语气。如:是谁告诉你的。 6表示凡是,任何。如:是活儿他都肯干。 7副词。1,表承接,相当于“则、就、便。”2,表范围,相当于“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子,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连词。1,表示前后相关,相当于“于是”。《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世国治也。”2,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史记?吕后本纪赞》:“刑罚罕用,罪人是希。”3,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虽然。”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二折:“则俺那山寿马姪儿是软善,犯着的休想他便肯见怜。” 兵:会意;从丘、从八 上下結構 【卷三】【?部】兵 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皃。?,古文兵,从人廾干。?,籒文。補明切〖注〗?,古文兵。(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由:郑《注》: “由,用也,用礼义以成治。” 此:代指礼义 选:孔《疏》曰:“英选”,即上节所谓“三代之英”。 (三代之英:三代,指夏、商、周。英,即六君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一流的人物,也就是儒家理想中的圣人。) 谨:形声;从讠、堇声 左右結構 愼也。心部曰。愼,謹也。从言。堇聲。居隱切。十三部。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1. 慎重,小心:,慎。,严。,防。勤,。,小慎微。 2. 郑重,恭敬:,启。,祝。 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為殃。是謂小康。】 •他们以此来确立行事的是非标准,养成百姓诚实守信的风气,又明白地指出人们的过错所在,标榜仁爱,讲求互相推让,使老百姓称有法规可去遵从。如果有人不按照这样做的话,即使是有权有势,也会被罢免,而民众都会视之祸端。这就叫做“小康”社会。 (1)注释:用、拿、把、将。 (2)本义: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3)同义例句: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4)拓展: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以急乎, 及,连及:富以其邻。 (1)注释:表明 (2)本义:明显,显著;突出,“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 著,明也。——《小尔雅》 (3)同义例句: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 (4)拓展: 显现;显扬 :其不善而著其善。——《礼记?大学》 诚则形,形则著。——《礼记?中庸》 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仆诚已著此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著作郎(主管天下文章、著作的官吏);著作人(古人称为著作者。指书籍的作者);编著(参考利用已 有的资料写成书) 画图 :尧、 舜所以昌, 桀、 纣所以亡,皆著于堂。——《淮南子》 标出:书其贾数而著其物,若今时题署物。——《周礼》 (1)注释:考察 (2)本义:《说文》:考,老也。从老省,丂聲。苦浩切〖注〗攷,古文考。 (3)同义例句: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4)拓展: 假借为“攷”。敲,击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假借为“拷”。拷打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审察,察考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刑仁: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译为将奖赏惩罚作为定则。 讲让:省略了谓语,应该是讲其让,译为讲说人民使他们推让。 【卷五】【去部】去 人相違也。从大?聲。凡去之屬皆从去。丘據切。(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殃 (1)注释:祸害。 (2)本义:(形声。从歺( 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說文】咎也。一曰禍也,罰也,敗也。 (3)同义例句:【書?伊訓】作不善,降之百殃。 ?女祝】掌以時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周禮?天官 (4)拓展: 〈动〉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谓之殃民。——《孟子?告子下》 不教民而用之, 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国语》 又如:殃流妻女(灾祸波及妻子女儿身上);殃及(连累;请求);殃及池鱼(比喻无端受祸);殃民(使百姓受祸害) (1).稍安。《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郑玄 笺:“康,安也。今周民罢劳矣,王几可以小安之乎,” 唐白居易《老病相仍以诗自解》:“昨因风发甘长往,今遇阳和又小康。” (2).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 禹 、 汤 、 文 、 武 、 成王 、 周公 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晋书?孙楚传》:“山陵既固,中夏小康。”《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於五代 ,粗为小康。” 重難點總結 •重點字詞:同、賓、英、逮、講、歸、貨、棄、謀、閉、興、作、紀、篤、考、由 •重要虛詞:之(取消句子獨立性)、而(竟然)、用(由於,因為) •兼詞:焉 •固定結構:有所、是故 •字際關係:蜡蠟、游遊、矜鰥厅、埶?蓺藝 重難點總結 •異體字:嘆歎 •本原字與分化字:知智、刑型、埶勢 •通假字:與舉、脩修 •名詞的意動用法:親、子、功、刑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正、篤、睦、和、著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賢 重難點總結 •賓語前置:君子何歎、丘未之逮也、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介詞後賓語省略: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以著其義,以考其信 •被動句:在埶者去 谢谢~
/
本文档为【禮記·大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