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2017-11-26 10页 doc 27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第40卷第10期 2011年l0月 化工技术与开发 Technology&DevelopmentofChemicalIndustry Vo1.40No.10 Oct.2011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姚新建.文金淼 (周口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简要叙述了天然有机物提取与分离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 术.酶提取和仿生提取技术,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技术技术.对高数逆流色谱技术,大孑L树脂吸附法技术进 ...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第40卷第10期 2011年l0月 化工技术与开发 Technology&DevelopmentofChemicalIndustry Vo1.40No.10 Oct.2011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姚新建.文金淼 (周口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简要叙述了天然有机物提取与分离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 术.酶提取和仿生提取技术,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技术技术.对高数逆流色谱技术,大孑L树脂吸附法技术进 行了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离 中图分类号:TQ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905(2011)10-0025—04 来自于自然界的多数有机化合物是药物,食 品添加剂和化妆品活性成分的重要来源.而这些 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含量较低,并与许多其他 化学成分共存,要很好利用这些天然有机物,则 必须经过提取分离和纯化过程.天然有机化合物 的提取和分离,过去主要使用溶剂法和蒸馏法 等.耗时长需溶剂量大且对于微量成分结构性质 相类似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常常受到限制口].而新 的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促进了我国天然 有机化合物研究工作的进展.随着新的天然有机 化合物的不断发现,近代分离仪器飞跃发展,一些 新的更为环保的提取技术得以开发应用,这些新 的分离技术已成为天然有机化合物研究的热点.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提取分离技 术.它利用流体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内与待分离 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 能,这种流体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超 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流体.其 密度接近普通液体.其粘度接近普通气体,具有 低粘度,高扩散性,无污染和高选择性等良好溶 剂的特性,且可以利用温度与压力的变化来调整 流体的性质.在超临界萃取技术中,通常用的萃 取剂为CO,因为它是一种无毒,不燃和化学惰性 的物质,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且对环境 无污染.其密度对温度和压力变化十分敏感,且 与溶解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成正比例,可以通过 控制温度和压力改变物质溶解度.因此,CO特别 适合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特点:(1)萃取和分离合二为 一;(2)萃取效率高,过程易控制;(3)萃取温度低, 可较完好保存中药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不发生衍 生化,特别适宜于对热敏感,易氧化分解成分的 提取;(4)萃取流体可循环使用.其缺点是:样品 量受限,回收率受样品中基体的影响.要萃取极 性物质需加入极性溶剂以继续在高压下操作,设 备投资较高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 应用前景广阔,特别对于一些资源少,疗效好,剂 量小,附加值高的产品极为适用.近年来我国利 用SEF技术对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 大的进步[2],研究开发出了成熟的CO2-SEF 技术的中草药有银杏叶,金银花,紫草,生姜,大 蒜等近30种.此技术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的应 用,例如在食品方面的应用.目前已经可以用FC— CO从葵花籽,红花籽,花生,小麦胚芽,可可豆 中提取油脂.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压榨法回收率 高,而且不存在溶剂分离问. 2超声波提取技术 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大多数为细胞内物质,在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1年度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2102310562) 作者简介:姚新建,(1965.),男,河南省扶沟县人,教授.E-mail:yaoxinjian@sohu.COB 收稿日期:2011-06—28 化工技术与开发第40卷 提取时往往需要将植物细胞破碎.现有的机械破 碎法难以将细胞有效破碎.化学破碎法又容易造 成被提取物的结构性质等变化而失去活性,因而 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超声波提取是集物理学, 化学和工程学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技术[3].将超声 波应用于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操作简便快捷, 无需加热,提取率高,速度快,效果好,且结构未 被破坏.显出明显的优势.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常规法提取 效果常不理想.近年来用超声波提取收到了良好 的效果,尤其是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成分的提 取.用超声波从曼陀罗,萝芙木,吐根,天麻,马 钱,益母草等植物中提取生物碱均可得到同样的 效果,用超声波提取苷类,取样量小,所用溶剂 少.检验周期短.在绞股蓝,党参,人参根中应用 超声波提取皂苷,与传统方法相比,也具有省时, 节能,杂质少,提出率高等优点.于淑娟等[4]对超 声波协同纤维素酶和菠萝蛋白酶法提取灵芝多 糖进行了研究,超声波高频振荡及其产生的"空 化效应"可破坏细胞壁的维持力.提高酶解纤维 素的效率,尽快地释放出细胞多糖物质. 3微波提取技术 微波辅助萃取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 的一种新技术,在提取过程中,微波辐射导致植 物细胞内极性物质吸收微波能.产生热量,由于 细胞内温度迅速上升,水汽化产生的压力会将细 胞膜冲破,形成微d,:fL洞;若进一步加热,则导致 细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收缩,表面出 现裂纹.空洞和裂纹的存在使胞外溶剂容易进入 细胞内,溶解并释放出胞内产物.在微波的作用 下,某些待测组分选择性地加热,使之与基体分 离,进入微波吸收能力较差的萃取剂中,这是由 于物质结构不同,吸收微波能的能力各异. 近年来.国内外将微波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 活性成分的浸提过程,有效提高了回收率,取得 了可喜的进展,且迅速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目 前,微波技术用于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的报道不断 出现.已涉及到几大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如挥发 油,苷类,多糖,生物碱及有机酸等.韩伟伟等吲用 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青蒿素,与传统提取法相比, 提取率明显提高.郝守祝等用此法提取大黄游离 蒽醌并与传统法相比较,此法的提取效率明显高 于蒸煮法,且操作简单.MAE的特点为投资少,设 备简单,适用范围广,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 好量少,与传统煎煮法相比,克服了药材细粉易 凝聚,易焦化的弊端.缺点是:(1)使用极性溶剂; (2)提取后要过滤,这就不利于与气相色谱等仪器 联机而实现自动化. 4酶法提取技术 酶提取技术是近几年来用于中药工业的一 项生物工程技术.中草药成分复杂,既有有效成 分,也有非需成分.传统的提取方法提取温度高, 提取率低,成本高且不安全.而用适当的酶,可通 过酶反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加速有效成 分的释放和提取.酶技术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 精细化工等行业应用越来越多.在天然产物提取 中的应用近年来也有所发展.如单一材料补骨 脂,香菇,银杏叶,决明子等的有效成分提取和除 去杂质. 酶技术用于药材提取.反应温和,提取效果 较好,收率好,节约能耗,所以应用前景广阔.高 大维等人[6]研究了冷冻预处理协同酶浸渍提取灵 芝,木耳,螺旋藻多糖,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上海 中药一厂首先应用酶法成功地制备了生脉饮口 服液.在动物药材的提取中,酶法应用得更广泛. 5仿生提取技术 仿生提取法综合运用医学仿生与化学仿生 的原理.同时又将整体药物研究与分子药物研究 法相结合,是将生物技术手段应用到中药研究中 的一种尝试.仿生提取法主要是针对口服给药的 提取.将原料药经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根据人 体消化道的生理特点,消化管和血管之间的生物 膜是类脂质膜,允许脂溶性物质通过,分子性药 物更容易吸收.仿生提取法是中药口服药制备中 的一项重大革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推广应 用前景. 6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微萃取-o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集萃取, 浓缩,解吸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新方法.它主要 与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能快速有效地 样品中的痕量有机物.SPME主要针对有机 物进行分析,根据有机物与溶剂之间相似相溶的 第l0期姚新建等: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27 原则,利用石英纤维表面的色谱固定相对分析组 分的吸附作用,将组分从试样基质中萃取出来. 1990年Pawliszyn等首次发表了关于SPME的论 文并开始了深入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SPME已 成功地运用于气体,液体甚至固体样品中有机化 合物的前处理及痕量分析,在环境监测,食品检 验,医药卫生,生物化学,天然产物等领域应用广 泛.此技术在对中草药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中开始 应用.如中药石菖蒲,新鲜紫苏,肉桂,冷杉叶以 及蛇麻草中各种挥发性成分的鉴定等. 7大孔树脂吸附色谱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法是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欲 分离物质的吸附作用和筛选作用达到分离的目 的.大孔树脂柱色谱是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固定 相,使天然物提取液通过装有大孔树脂的柱子, 其中的有效成分有选择性地吸附在树脂上,而杂 质成分不被吸附,在经适当的溶剂洗脱.收集含 有效成分的流出液,合并浓缩,回收溶剂,便可除 掉天然提取液中的杂质成分,达到有效成分与提 取液中糖类,色素等杂质分离的目的.这是一种 纯化精制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新工艺,具有快速, 高效,方便,灵敏,重现性好等优点. 由于大孔吸附树脂在水溶液中吸附力较强.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而在有机溶剂中吸附力极 小,因此大孑L树脂主要用于分离提纯中药皂苷 类,生物碱,黄酮类,多肽类等水溶性成分或极性 化合物.皂苷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化合 物,也是许多中草药发挥疗效的主要活性成分. 已应用于临床.皂苷本身的特性和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的优势决定了大孔吸附树脂技术能够 在皂苷的分离纯化中得以推广和发展.蔡雄等…] 用D101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人参总皂苷,洗脱率 达90%以上.制川乌,制草乌是中药处方中常用的 对药.其主要成分是亲水性乌头原碱类的氨基醇 类生物碱.杨桦等ll2用正交法优选大孔吸附 树脂提取分离制川I乌,制草乌饮片中乌头类总碱 的工艺条件,可分离出样品液中85%以上的乌头 类生物碱.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中.麻秀平等El3 比较了l0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银杏叶黄酮的吸附 性能及动力学过程.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弱极性 树脂AB一8是一种对银杏叶黄酮吸附性能优良的 吸附剂,吸附容量大,吸附,解吸容易.在用此法 分离其他中药成分方面.萧伟祥等[141报道了用大 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从茶中分离纯化茶多酚.结 果PA树脂对茶多酚,XDA大孔树脂对咖啡碱,具 有较高的吸附量和选择性,用85%乙醇洗脱.可分 别用于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吸附分离. 8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是一种不用任何固态载 体的液相色谱技术,其原理是基于组分在旋转螺 旋管内的相对移动而互不混溶的两相溶剂间分 布不同而获得分离,其分离效率和速度可以与 HPLL相媲美.HPLL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不 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制备量大,溶剂 消耗少;操作简单,能从极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 出特定的组分.在中试规模和产业化中应用时, 还需对逆流色谱的分离机理进行更深人的探讨, 并需要解决现有仪器设备在放大过程中的一些 关键技术问题.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应用于天然产 物的分离可实现:(1)制备高纯度的药用成分对照 品和必须控制的杂质成分:(2)配合活性跟踪与人 药部位的设计,主机分离制备活性部位或活性成 分;(3)中药材和中药方剂指纹的建立,提供更丰 富的信息和数据;(4)进行中试批量生产和工业生 产.如中科院工程研究所探索了利用此技术制订 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以丹参原药材为模式植 物,初步建立了丹参的高速逆流色谱指纹图谱. 该技术有望成为中药有效成分质量研究的 一 种新方法及中药生产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此 外,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还可与其它新型分离技术 相结合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巢志茂等[]将高速逆 流色谱与双水相萃取技术相结合,以双水相系统 作为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对牛 漆多糖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成功地分离出多糖部 分和蛋白多糖部分. 综合上述内容可得到的结论是,由于天然有 机物的品种比较多,因而天然有机物的分离与提 取存在技术多样化的趋势.正是为了提高天然有 机物中有效产品的提取率,国内外研究和开发出 这些新的提取工艺和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将给食 品加工业和中药制药业带来新的飞跃我国天然 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与国外的技术相比还 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新型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对我 国的食品加工和中药制药业的研究和新药的开 28化工技术与开发第40卷 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茂田,谢培山,王忠东,等.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分 离与结构鉴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43. [2]许睿,韦松.20年来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进 展[J].中成药,2006,28(11):1646—1651. [3]于淑娟,等.超声波酶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机理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自科版),1998,26(2):123. [4]陈业高,海丽娜,毕先钧.微波辐射在天然药用活性成 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J].微波,2003,19(2):85. [5]韩伟,郝金玉,薛伯勇,等.微波辅助提取青蒿索的研 究[J].中成药,2002,24(2):83—86. [6]高大维,等.冷冻预处理提取灵芝营养成分[J].食品与 发酵工业,1997,23(2):47. [7]张金艳,叶非.新型无溶剂样品制备方法[J].理化检 验.2001.37(5):236.239. [8]陆强.邓修.提取分离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新方法一 双水相萃取技术[J].中成药,2002,22(9):653.655. [9]丛竹风,高新贞,何伟.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现代化 研究中的应用[J].齐鲁药事,20o4,23(1O):31.33. [1O]刘艳华,邓业成,邓志勇.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与分 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7,(8):5-8. [11]蔡雄,刘中秋,王培训.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富集纯化 人参总皂苷工艺[J].中成药,2001,23(9):631. [12]杨桦,邓晓静,等.大孔吸附树脂用于川草乌中总生 物碱的提取[J].中成药,2000,22(8):535.538. [13]麻秀平,蒋朝晖,杨玉琴,等.大孔吸附树脂对银杏叶 黄酮的吸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9): 539. [14]萧伟祥,钟瑾,等.应用树脂分离制备茶多酚[J].天然 药物研究与开发,1999,l1(6):44_49. [15]巢志茂,神藤平三郎.水性二相系统与逆流色谱对牛 漆多糖的纯化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7): 444—446. ExtractionandSeparationofNaturalOrganicMatter YAOXin-jian.ENJia—miao (DepartmentofChemistry,ZhoukouNormalUniversity,Zhoukou466000,China) Abstract:Thenewmethodstoextractnaturalorganicmatter,suchas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 ion,ultrasonicex— traction,microwaveextraction,enzymeextractionandbiomimeticextraction,solidphaseex tractionandsolid phasemicro— extractiontechnology,weresummarized.Fornaturalorganiccompounds,thegeneralsepara tionmeth- ods,suchasextraction,precipitation,membraneseparationwerediscussed.Thehigh— speedcountercurrentchro— matography,macroporousresinadsorptiontechniquesweredescribedindetail. Keywords:naturalorganicmatter;extraction;separation (上接第24页) PreparationandApplicationofCompoundEnzymaticWastepaperDeinkingAgent WANGBai-jun,LVCheng (DepartmentofChemistryandMaterialEngineering,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shu215500,China) Abstract:Akindofcompoundenzymaticwastepaperdeinkingagentwasprepared,andtheratioofcelluaseto lipase(3:2)inthedeinkingagentwasgained.Bytheexperiments,theinfluencesofpaperpulpconcentration, thedosageofdeinkingagent,pH,deinkingtemperatureanddeinkingtimeonthedeinkingeffectsweEe investigated.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edthatthepreferabletechnologicalconditionsasfollowed:enzymet dosagewas0.3%(toarywastepaper),SDBSdosagewas1.0%(todrywastepaper),repulpingconcentrationwas 10%,pHwas6.0,maturationtemperaturewas60oC,maturationtimewas30min,flotationtemperatureWas 50~C,flotationtimewas10min.Inthiscondition,thedeinkingresultwassatisfactory. Keywords:enzyme;deinkingagent;preparation;application
/
本文档为【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