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美国商标注册网址 美国商标注册

2018-02-10 3页 doc 13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美国商标注册网址 美国商标注册 现代散文欣赏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 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 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 中间,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 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 那...
美国商标注册网址 美国商标注册
现代散文欣赏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 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 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 中间,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 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 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 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 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 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 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 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 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 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 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 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 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 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 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 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 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她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 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 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 布单衣或夹祆的都是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 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 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角,茅 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 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 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 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 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 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 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 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 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 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 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 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不 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 秋声赋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 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 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 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 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分折去, 换取三分之一的零头。 [欣赏] 郁达夫(1896~1945)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著有 小说《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另外还创作了大量的优秀 散文。 这是一篇现大自然美好风光的散文。作品紧扣“故都的秋”来描写。 写出了故都的秋味,秋声,秋色,秋风,秋雨等。在具体表现时,作者不去 写古往今来人们常赞叹的,北京“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 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而是集中笔墨,去写北京的街旁、院落 中随处可见的秋景。如:“即使不出门”,“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 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北国的槐树,“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 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还有秋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 唱”。接着,作者又写了北国的秋风,秋雨,秋天的果树,进一步表现了北 国秋色的清丽,幽静,从而抒发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怀恋故乡的感情。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侯;桃花谢了,有再 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 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 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 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 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 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 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 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 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 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 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 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 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 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 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欣赏]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江 苏扬州人。朱自清的散文集主要有《踪迹》、《背影》等。 聪明的少年朋友,你们知道那时光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它 们吗?是他们自己躲藏起来了吗?⋯⋯啊,都不是,原来每个人生命的时光 就是这样“匆匆”。它们在“洗手的时候”,“从水盆里过去”了;在“吃 饭的时候”,“从饭碗里过去”了,当你静默时,它便从你“凝然的双眼前 过去了”,当“天黑时”,你“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你“身上跨 过”,从“脚边飞去”。这便是时光,它永远是匆匆地流淌。 这篇散文,作者以简洁、优美的笔墨,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 感慨。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更加懂得了时光的宝贵?愿你们 更加珍惜自己那日日匆匆的时光。 通讯十七 冰心 小朋友: 健康来复的路上,不幸多歧,这几十天来懒得很;雨后偶然看见几朵浓 黄的蒲公英,在匀整的草坡上闪烁,不禁又忆起一件事。 一月十九晨,是雪后浓阴的天。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积雪中,看见了七 八朵大开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 梅菊一样的耐寒。我回到楼上,用条黄丝带将这几朵缀将起来,编成王冠的 形式。人家问我做什么,我说“我要为我的女王加冕。”说着就随便的给一 个女孩子戴上了。 大家欢笑声中,我只无言的卧在床上——我不是为女王加冕,竟是为蒲 公英加冕了。蒲公英虽是我最认识的一种草花,但从来是被人轻忽,从来是 不上美人头的。今日因着情不可却,我竟让她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 蒲公英是黄色,迭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我 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虽有时不免喜欢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而在我 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的成粪土。在我心情怡悦的一刹那顷, 高贵清华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来占夺位置。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有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 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 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 公英;不能因为大家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 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 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 偏憎。悟到万物柑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 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极端,翻 成淡漠。但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爱小朋友,有谁知道? 书到此,高天萧然,楼上风紧得很,再谈了,我的小朋友! [欣赏] 冰心(1900~)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是“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 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 散文创作非常著名,著有《冰心散文集》。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非常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从来是被人轻 忽”的、平凡的蒲公英的美丽。在作者看来,菊花固然超绝,但是,“没有 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继而,作者由花及人,揭 示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思索的道理:“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 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 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 这也就是说,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无论地位高低,才学深浅,都有自身 的价值。因此,都应得到尊重,同时人人也应互相尊重。 野草 夏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 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 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 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 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 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解剖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 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 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 石块下面的一颗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 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 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 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 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 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 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和叹气,因 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 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 [欣赏] 夏衍(1900~),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 政论家、杂文家。著名剧作有《上海屋檐下》、《心防》等;杂文集有《此 时此地集》、《长途》等。 种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呢?原来,种子看起来体积很小,然而在 它身上,有着“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 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正是由于种子有了 这种顽强向上的力,所以它才是世界上最力大无比的。 日出 刘白羽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像“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 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 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 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海涅在《哈尔次山游记》中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 扩展开了,群山象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 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 干的土壤。 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俄罗斯原野上的日出,却作过精辟 的描绘: ⋯⋯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 太阳,并不厉害,不象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 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先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 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 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象擦得耀眼的 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先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 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 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 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 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我们由马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 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 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 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 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空,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 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 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 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的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 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 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 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像一条无羁 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 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 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浓雾迷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 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声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 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在“图——一○四”飞临的万仞高空上。 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 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这就把我的心灵一下吸引住,一下照得通红。那是1958年8月24日,我从 莫斯科搭机东飞塔什干。在机场上,黑夜沉沉,满天繁星。三点四十分钟起 飞,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 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 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 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 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 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 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 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 黑色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 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 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 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 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 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 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 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 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 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 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 在滚滚流开,好把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 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东方航行。黎明时刻 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 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 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在体会着“我们是早 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欣赏] 刘白羽(1916~),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创作非常出色,散文 集有《早晨的太阳》、《红玛瑙集》等。 日出的景色是瑰丽无比的。自古,文人们都喜爱赞美日出。常言道,看 日出,得登到高山,或是亲临海边。然而,刘白羽的这篇散文,作者却选择 了自己在飞机上,飞临万仞高空时所见到的日出加以描写,因而就别有一番 情趣。 这篇散文,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在文章后半部,作者是这样表现 于高空中所见到的日出的:“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 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 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 那。”接着,作者写霞,写云,写太阳,“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 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 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 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 这里,因是俯视,作者自然没有写日出腾跃地平线瞬间的奇妙、壮观;但作 者通过对色彩的再现,显现出了日出耀眼,鲜红,光芒四射,照亮一切的宏 伟。这篇作品描写细腻,作者非常善用比喻,比如写云,作品时而说它“像 灰色急流”,时而又喻它“像小孩子的笑脸”。这些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日 出时云的变化多端。 雪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 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腊梅花;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 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 佛看见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 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 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 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 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 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 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 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 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 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 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狐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欣赏]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 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 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优秀散 文名篇之一。 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中心内容的散文。作者在文章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表现出了江南的雪景与北国的飞雪所不同的景致;同时,作者借景抒情,表 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一篇写景散文, 同时也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秀作品。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简省,又饱含感情, 同学们在阅读时应多加体味。 野草般的坚强——答叶星小姐 罗兰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孩,全身没有一点特殊的气息。好比是花园中的野 草,默默的,与美丽的花儿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我曾怀疑我是否应该活 下去,可是,园中的野草却提醒了我,它们还不是自己从泥土中拼命钻出来, 然后自己独立生活的吗?没有人来替它们除虫、灌溉,但是它们却更坚强的 生存着,它们经得起考验,它们在种种艰苦中,没有倒下,反而像一位顶天 立地的巨人,站立在天地之间,于是我问我自己:“难道我比草更糟吗?竟 然没有一点勇气来面对现实吗?我难道要做一个逃避的弱者吗?⋯⋯” 我真正喜欢你的想法,因为那也正是我的想法。我一向喜欢野草的生活 态度而不欣赏那些娇贵的花。因为野草尽管人们对它欺凌,环境对它不利, 而它却仍然是在风吹雨打营养不够的条件之下,活得又有精神,又起劲。它 的微贱正衬出它的骄傲,它的不受宠爱正显出它的坚强。尽管它被人随便拔 去,锄去,被人随意践踏,可是,它仍然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壮大起来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没有人爱护,没有人培植的情形之下,做点事情出来给人 们看看呢? 环境的恶劣正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娇贵的花朵一旦失去人们的爱护, 就消失了,而只有有野草一般坚强的性格,有着一种内在镇定与高傲的人们, 才不理会恶劣的环境。 叶星小姐,不要因为自己不像一朵美丽的花而灰心。以你现在所表现的 勇敢和力量,你一定会找到自己所要走的路的。 [欣赏] 罗兰(1919~),本名勒佩芳。台湾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成就较高, 代表作有《罗兰小语(一)》、《罗兰小语(二)》、《罗兰散文(一)》、 《罗兰散文(二)》、《独游小记》、《早起看人间》等。 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太平凡的女孩,也许她就像百花园中的野草。既没有 百花的芬芳,又没有花朵的美貌;既没有别人替它除虫,也没有谁来替它灌 溉。它总是“默默的”;但是,野草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它们比百花“更坚 强的生存着,它们经得起考验,它们在种种艰苦中,没有倒下,反而像一位 顶天立地的巨人,站立在天地之间”。正因为这样,作者说:“环境的恶劣 正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娇贵的花朵一旦失去人们的爱护,就消失了,而只 有野草一般坚强的性格,有着一种内在镇定与高傲的人们,才不理会恶劣的 环境。” 读了这篇短短的散文,希望那些常常抱怨自己天生条件不如别人的同 学,一定不要再以自己像野草而自卑。而应性格坚强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 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 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峰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 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 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 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 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 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 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 直压在我心上焦虚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繁密的花 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采,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笼 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 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是 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 花架也都拆掉,改种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 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 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美酒佳酿,它张满了帆,在这 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 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欣赏] 宗璞(1928~ ),女,河南唐河县人。小说,散文创作成就均较高,著 有《宗璞小说散文选》。 一捆柴 张晓风 有一年,一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台湾南部极僻远的小城去行医, 他医好了一个穷苦的山地人,没有向他收一文钱。 那山地人回家,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路,回到城里,把那一捆柴放在 医生脚下,可笑他不知道现代的生活里,几乎已经没有“烧柴”这个项目了, 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费。 但事实却不然,在爱里没有什么是徒劳的。那医生后来向人复述这故事 时总是说: “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来没有收过这样贵重、昂价的礼物。” 一捆柴,只是一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但由于感谢的至诚,使它成为记 忆中不朽的财富。 [欣赏] 张晓风(1941~ ),生于浙江,台湾著名女作家,散文创作成就很高。 这是一篇极为精巧别致的杰作。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小的,看似平 常,却又包蕴着很多内含的故事。一捆柴草价值不足几文钱,更何况那医生 拿它毫无用处,在医生看来,“一捆柴,只是一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但由 于感谢的至诚,使它成为记忆中不朽的财富”。同学们,读了这篇小小的文 章后,希望你们真正懂得:赤诚、友谊,永远比金钱贵重。 珍珠鸟 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 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 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 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 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 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 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 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 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 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 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一会儿把灯绳撞的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 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 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 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 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 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 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就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 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 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 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 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欣赏] 冯骥才(1942~ ),当代著名作家。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散文。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人与鸟的生 活。当它们飞出笼后,发现四周并没有人伤害它们时,于是它们便逐渐胆大, 很快“就在屋里飞来飞去”,并“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 在书架上”。时间久了,它们胆子渐渐更大了,有时竟然敢落到主人的书桌 上。它们先是远远地,“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杯子 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最后,当它们确认主人丝 毫不会伤害它们,并常常抚爱它们时,它们便更无拘无束起来。一日,一只 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在这篇文章最后,作者由写人与鸟的 趣事,挖掘出了人与人相处的道理,作者告诫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 好的境界。”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 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 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的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没棱角儿,也 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 掮一块回来,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看上它。有一年, 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 搬运。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 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 也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 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 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 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喝饮。 每每到了十五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它上面,翘望天边;奶奶总 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 拉直了。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 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 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祖先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 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几百年了! 奶奶说:“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 成呢?” “它是太丑了。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五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 台阶,去雕刻,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遭到一般世俗 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 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 存的伟大。 [欣赏] 贾平凹(1952~ ),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月 迹》、《爱的踪迹》、《心迹》等。 丑石是不幸的,因为它无才补天,坠落人间,历经了历史的沧桑和世人 的冷眼。 丑石也是幸运的,它幸逢伯乐,顿时身价百倍,被奉为科学殿堂的佳宾。 丑石更是伟大的,它不屈于误解,不眩于名利,无躁进求宠之心,也无 自弃自毁之意,以丑为美,泰然自立——丑石的伟大岂不也是人格力量的伟 大吗? 朝晖 草雪 我想他是同一个人——那个用一双手掌和一对膝盖爬行的男子,我以往 遇见他很多次,也许你也曾遇过他,是吗? 在尖沙嘴行人路上,当别人腰挺背直地走路时,他只能缓缓地在别人脚 下穿插。繁荣的世界,对他不过是灰尘扑扑的地面,他不能仰着面做人,但 谁又比他更面对人世呢? 今次,当我黯沉沉的心,随着车一跌一荡时,我又瞥见他一步一步地爬 过铜锣湾忙碌的马路,这么急的汽车夹着他飞掠,真要为他捏一把冷汗,平 常的人可否想到,过一条马路原来竟这么费事呢?是什么力量吸引着他,使 他不嫌弃而生活下去?蓦地,好像有朝晖透进我心。 这世上有许多人,自己亲手轻轻一握,便取去自己的性命;偏偏又另外 有人,像这陌路客,争持到底还是恋执着生命,这两类人没完没了的,却是 天与地的极端。平庸的人像我,似乎在这两类人之边界上走钢线,矛盾得毫 无个性,永远有失足的危机,却不知将会掉进哪一边。 譬如今次又瞥见爬行的人,我真满心感激,就算我的生命意志依然脆解, 起码他也提醒了我,世上存在的还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 [欣赏] 草雪,香港当代女作家。草雪的散文,短小精悍。作者非常善于通过细 微的事物来反映生活中令人思索的东西,从而启迪人生。 本篇散文表现了一位残疾人敢于正视生活的事例。愿“朝晖”也能透进 你们的心。 热爱生命 [法]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 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 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去 “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 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 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 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 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 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 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 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 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份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 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 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欣赏]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留下《随笔集》三卷。他 的随笔内容广泛,说理明畅生动,有“蒙田式散文”之美称。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它也是十 分宝贵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呢?法国思想家 蒙田先生在他的散文《热爱生命》一文中,讲得多好啊!“我们的生命受到 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 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 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同学们,你们打算怎 样不虚度人生,珍惜生命呢? 天鹅 [法] 布封 在任何社会里,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从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 现在却是仁德造成贤君。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鸷,都只以善战称雄, 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 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 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 却从不攻击别人。作为水禽界里爱好和平的君主,它敢于与空中的霸主对抗; 它等待着鹰来袭击,不招惹它,却也不惧怕它。它的强劲的翅膀就是它的盾 牌,它以羽毛的坚韧、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它 奋力的结果常常是获得胜利。而且,它也只有这一个骄傲的敌人,其他善战 的禽类没一个不尊敬它,它与整个的自然界都是和平共处的:在那些种类繁 多的水禽中,它与其说是以君主的身份监临着,毋宁说是以朋友的身份看待 着,而那些水禽仿佛个个都俯首贴耳地归顺它。它只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领 袖,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首席居民,它赋予别人多少,也就只向别人多 少,它所希冀的只是宁静与自由。对这样的一个元首,全国公民自然是无可 畏惧的了。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它叫谁看 了都顺眼。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 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原 来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 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 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 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 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绘出它是爱情之鸟; 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 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 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 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 的,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 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 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 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自好。它仿佛 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注目。 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 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 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 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不在我们所强制或幽禁的那 些奴隶之列。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 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 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或到岸旁着陆,或离岸游到水中央,或者沿着 水边,来到岸脚下栖息,藏到灯芯草丛中,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 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 接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停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 和暴君。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家,家鹅只以野草和籽料为生,天鹅却会 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 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 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 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 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那是一种哮喘声, 十分像俗语所谓的“猫咒天”,古罗马人用一个谐音字“独楞散”表示出来。 听着那种音调,就觉得它仿佛是在恫吓,或是在愤怒;古人之能描写出那些 和鸣铿锵的天鹅,使它们那么受人赞美,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 几乎暗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 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 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 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远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 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 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 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 要断气的时候,它是要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 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他们又说,人们可以听 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 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在自然史上没有一个杜撰的故事、在 古代社会里没有一则寓言比这个传说更被人赞美、更被人重述、更被人相信 的了;它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 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认为这事实实在太美了,根本不愿意怀疑它。 我们应该原谅他们杜撰这种寓言;这些寓言真是可爱,也真是动人,其价值 远在那些可悲的、枯燥的史实之上;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 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 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 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 [欣赏] 布封(1707~1788),法国科学家、作家。作者笔下的动物往往被赋予 人的性格,寄托着某种政治理想。《天鹅》一文即是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笔法优美,作者借对美丽天鹅的赞美,表现了对和平、自由等 美好理想的赞美。这也正是这篇作品成为传世之作的奥秘。 海燕 [苏]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 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一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 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 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 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 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 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 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 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 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 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 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欣赏] 高尔基(1868~1936),原苏联著名作家。重要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 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散文诗《鹰之 歌》。 《海燕》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者用火一般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象征的手法,讴歌了迎接暴风雨 的勇敢无畏的海燕。嘲讽、蔑视那些胆怯、愚笨的海鸭、海鸥和企鹅,结尾 的呐喊和呼唤,充满了战斗的豪情。 两条路 [德] 里克特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 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 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 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 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 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 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 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 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悸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 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 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 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 那就是它自身的像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 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 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 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 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
/
本文档为【美国商标注册网址 美国商标注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