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两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2018-04-13 21页 doc 43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两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两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帮你解读两三岁孩子的心理 2009年06月17日 13:48 中国早教网 phpcms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情感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
两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两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帮你解读两三岁孩子的心理 2009年06月17日 13:48 中国早教网 phpcms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情感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 “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两三岁的孩子怎样才会听话 2010-07-14 19:01发布评论 两三岁的小孩子似乎总是不听话,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理,譬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无论你轻言细语还是严肃地说上多少遍,他们总是不肯听,因此常常令众多的父母烦恼。 仔细观察发现,不是小孩不听话,而是做父母的不会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这种年龄的小孩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但这种潜在的能力只有通过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说话方式才能够被激活并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做家长的应该怎么说,两三岁的孩子才会听话呢, 借助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动画形象 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还不能直接依据父母口中的是、不是,要、不要,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判断语句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但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行为起到鼓励或制止的作用,因为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多种纯洁而深厚的情感。譬如,小孩子都比较喜欢黑猫警长、白鹤阿姨、啄木鸟医生,讨厌毛毛虫、苍蝇、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刺猬等。依据小孩的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用这些物象与他们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孩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如冬冬睡觉不喜欢盖被子,爸爸说“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觉了。蚊子就会嗡嗡嗡地叫着说:‘唉,我的肚子好饿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点吃的吧。’冬冬,你身上盖好被子,蚊子使劲一咬,哎哟~这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好吃,还把我的牙齿弄歪了。再找找好咬的地方吧。”冬冬听完,乖乖地把被子盖上了。此后,每当睡觉时,只要妈妈说一句“蚊子又要出来找吃的了”,冬冬就会主动地盖好被子。 借助以小孩为“主角”的故事 快3岁的冬冬特别依恋妈妈。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就哭闹不止,幼儿园的阿姨、家里的保姆怎么哄也哄不住。有一天,妈妈尝试着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冬冬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故事是这么讲的:“有一个小朋友,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冬冬。可是,这个小朋友给自己换了一个名字,叫跟—屁—虫,小名叫虫虫。因为他总是像一条小虫子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他到幼儿园,班上的同学就问他:‘你就是虫虫同学吧。’冬冬想:班上小朋友的名字都挺好听的,虫虫这个名字多难听呀,以后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再也不哭了。于是,这个小朋友就又变成妈妈的好冬冬了。”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在他们心目中,虚构的情节也是真实的生活,而且对故事的内容深信不疑,尤其是把他变成故事中的主角时,他对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就格外关注,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满意,他就会高兴和喜欢,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主角的行为倾向;如果大家对主角的表现不满意,他就会反感或害怕,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主角的行为倾向。这种说话方式在运用过程中有极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借助小孩心目中“权威人物” 两三岁的小孩常常会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向你表达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不对,我们老师说应该那样做。也就是说,与小孩接触亲密、关系亲近的人的态度与行为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我们不妨把这样的人称为小孩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但小孩对待权威人物的态度有一个特点:当他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话他不一定听得进去,而不在现场的第三者却有可能被当成权威。譬如在家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可能成为权威。在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有可能成为权威。借助这些可亲可敬的人来引导小孩的行为,常常很灵。例如冬冬夏天洗完澡后,不肯让妈妈往身上抹爽身粉,妈妈就对他说:“宝宝洗了澡,抹上这个粉就会感觉特别舒服,再也不长那种讨厌的红豆豆了。你瞧,你的皮肤像白雪公主一样白,多可爱呀。幼儿园的申老师知道了,也会高兴的。”因为老师知道了会高兴,所以“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 借助有趣的活动来鼓励 俗话说:小孩爱吃抢饭,的确如此。一个小孩吃饭可能吃得不好,要是几个小孩一起吃,他们就会争着吃、抢着吃。是饭菜香吗,不一定。原因就在于这不仅仅是吃饭,还是一场小小的比赛。小孩子一般都喜爱活动,活动的趣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对他们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小孩的生活设计成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引导。比如,小兵不到3岁就能自己穿裤子了。看小兵穿好了裤子,妈妈拍拍手,说一句“小兵真能干”,就激起了他学习穿鞋、洗手等的欲望。实际上,小孩的荣誉感甚至比成年人还要强烈,但又很单纯、质朴,绝少功利色彩。想想一朵纸做的小红花在小孩心目中的分量,你就大可不必怀疑精神奖励在引导小孩行为当中莫大的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把引导小孩各种行为的道理同他们熟悉的形象、故事、人物、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耐心地启发、督促,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原本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可爱的乖孩子。 孩子总不能按家长的指令做时应注意: ?经家长多种方式的启发,孩子对指令仍没有什么反应,家长就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智力发展、接受能力是否有落后的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治疗。 ?有的孩子常常是还未听完家长的要求就急着做,因此出现偏差。 ?智力发展没有任何问,也听得懂家长的指令,但就是不愿意按家长的要求做,很有可能是孩子对家长的话毫无兴趣,是故意不愿做。 三岁孩子的语言能力 2010年05月05日 19:28 中国早教网 wm5895 3岁孩子已经学会辨别,并能发出我们汉语中的绝大多数音,学到了调节发音的一套规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音系统。 这时,孩子的语词数量有了急剧上升,从以前的300个猛增到1000个左右,以前出现较少的词,如代词、量词、副词等有了增加。3岁孩子的造句能力增强了,不仅句子成分趋于完成,句子数量也明显增长了,一般能说6,7个字的句子,还能说11,15个字的句子,而且句子反映的内容更加丰富,不再仅仅涉及当前存在的事物或当前的需要,还能涉及一些当前不存在的,过去经历过的或者将要发生的事,3岁的孩子也能说一些复合句子,但仍然是两个简单句的组合,几乎没有连句。 3岁的孩子掌握了最基本的语言,具体表现在: 一、会使用形容词,如“漂亮”、“干净”。(26月) 二、会使用副词,如“很”、“最”。(27月) 三、会用“你”、“他”,会背诵简单的儿歌,且发音基本正确。(28月) 四、会用连接词,如“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去公园”、“你坏,我不跟你玩了”,句中用了“和”“跟”连接词;也会用完整句,如“爸爸上班去了”、“外婆家很远”等。(29月) 五、知道基本颜色的名称,如“红”、“绿”,并能正确指出这些颜色;能提问,如“这是什么,”这小妹妹怎么啦,”等。(32月) 六、知道认识性别,如“弟弟——妹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能回答简单问题,如问“你喜欢谁呀,”答“我喜欢妈妈。”(35月) 七、能同时执行两项命令,如“到房间里搬小凳子,再用布擦一擦”。(36月) 但是,3岁孩子言语表达能力还较差,还不能独立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叙述自己的经历过的事情,主要是通过对话形式与成人交流。 三岁孩子渴望对语言的充电 2009年04月25日 17:27 中国早教网 phpcms 人们说,三岁的孩子对语言充满着无限的渴望。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紧接着两岁之后,孩子又一次处于语言能力爆发性成长的时期。因此父母们必须尽可能把更多的语言给予孩子。 首先,父母们必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对孩子讲话,就像对大人一样,用正确且条理清晰的语言对孩子说话,使他能够由此产生逻辑性的思维。 比如,不要用训斥的语调对孩子嚷嚷“给我安静一点”,而可以换一种说法:“妈妈正在打电话,你要安静一点。”这样,孩子便会明白必须安静的理由。再比如说:“把伞也带去吧,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我们应该用这种有条理的方式对孩子说话。 虽说有的话有一定的难度,但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听进去。某一天,他会在一个恰当的场合,很贴切地说出这句话来,让父母大吃一惊。 在父母毫无察觉之中,孩子也会学到东西。那么,如果母亲经常给孩子正确、丰富的语言,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进步得更快。反之,如果极少对孩子说话,则有可能带出一个少言寡语、智力发展迟缓的孩子。 除了对孩子说话,还应多给他念图画书。孩子是非常喜欢让大人给自己念图画书的,一天给他念五本也好、十本也好,只要他希望。还有,带孩子到图书馆去,让他找出自己喜欢的书,并帮他借回家看。在孩子三岁的时候,让他养成这个习惯。 给孩子念大量的书,能使他理解和积累丰富的词汇。事实上,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比念图画书更好的了。顺便说一点,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并使他自发地产生想读书的愿望,这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一般说来,三岁孩子正处于文字的成熟期。 在这个时期,有的对文字非常感兴趣的孩子,即使你不去管他,他也会主动来问母亲:“这个字怎么念,”这么问来问去,不知不觉地就把一本书全都记住了,竟然一本接一本地看起来。现在,要去找一个能够自己看书的三岁孩子,已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被称为德国早期教育领先人物的慕尼黑大学的留凯尔教授,他以心理学的实证数据为依据,得出了孩子的读、写活动可以从两三岁开始的结论,并且主张付诸实践。 另外,对于有关数的概念的学习,留凯尔教授也阐述了同样的看法。根据他的论述,学习的适应期与其说是在五六岁,倒不如说是在两三岁更合适。如果不把这段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而是让它白白度过,将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 人们发现,在这一时期里,如果孩子没有养成对文字的好感,那么到了五六岁时,孩子对文字就不会显示出多大的热情,学习文字的能力也很低下。要是在孩子半岁左右就开始念图画书给他听,养成每天和父母一起看书的习惯,那么到了五岁时,他肯定会对文字表现出兴趣来。 “这本书上面的故事可好看了,可是妈妈现在太忙,没空念。要是你自己能认识字该多好啊。”母亲如果对孩子这么说,就有可能诱发出他想自己来认字的愿望。像这种自然地唤起孩子对文字的关注的做法,是极其有效的。一旦他真的用心认起来,很快就能把一本书记住。 早早地培养孩子对文字的读、写能力,将会把孩子的思想引导到更高的层次,他的天地将会变得更加宽广,同时,一种对自己无法亲身经历的事情和境界的理解能力也会从此培养起来。 美国的乔森?奥克纳博士说:“国语的能力是与社会地位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成正比的,并且也与在校学习的成绩成正比。”也就是说,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等同于赐予了他一笔丰厚的财产。 不过我们必须知道,读书的习惯,如果超过六岁再培养将会很困难,但若是从三岁就开始培养起来,则会变得非常轻松。 那么,三岁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书呢,正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妖魔鬼怪的故事并不是孩子最喜欢的。孩子对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更加感兴趣。给孩子买书时,还是挑一些有关孩子自身题材的图书吧。其实,如果在图书馆里让孩子自己选择图书的话,这一类书被选中的可能性最大。 谈谈两三岁孩子的占有欲问题 2009年05月19日 09:35 中国早教网 phpcms 我们常常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到邻居亲友家串门,看到桌上有糖果,往往不打招呼就伸手去抓,据为已有;当别人向他们要东西时,他们就用小手紧紧抓住,不肯轻易放手,果真被拿走,他们又往往哇哇大哭,这是自私吗?不是的,这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 一岁前的孩子,基本上以个体活动为主,他们对主体与客体往往还不能区分,因而是对东西的所有者尚不能区分.当孩子长到两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较模糊.所以,对世界是的一切东西,他们只要有兴趣,便都认为是自己的了. 三岁后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你"、"你的"、"他"、他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这时,占有欲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比如,他会向其他小朋友借皮球,也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玩. 当我们发现两岁的孩子抢夺同伴的糖果或玩具时,请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厉声斥责.随着孩子年龄增大.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不断增长,孩子会克服这种习惯的.不过,如果孩子经常"抢夺"同伴的东西,父母就应当给予正确引导,让他与较大的同伴交往.较大的同伴懂得保卫自己的东西,会制止他的"抢夺"行为.相反,当孩子的东西经常被别的小伙伴"抢夺"时,又要设法让他多和较小的伙伴交往,以减少受侵犯的机会. 两岁左右的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人,对此,父母应正确对等.这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可以引导他把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比如,把会叫的木鸭子拴上两根绳,让孩子与小朋友同时拽着走,听着鸭子发出"嘎嘎"的声音,孩子们一定乐得小嘴都合不拢了.不过,有时过于强制孩子把玩具让给别人玩,也会不良效果.这不仅不能使孩子"礼让".有时还会使孩子感到父母也要占有他的东西,结果,反而促使他产生更强烈的占有欲,这方面也应注意. 三岁孩子的“占有欲”应正确看待 2010年07月02日 14:24 中国早教网 罗宽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的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减少或消失。当然,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强的孩子,父母应认真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以适当的惩罚,并注意自身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新知 “小心,别杀到手了” 早晨,我在做饭,一凡见我拿刀切菜,连忙说:“妈妈小心,别杀到手了。”宝贝一句话,着实让我乐了好一阵又感动了好一阵。 又想起年前去同学家,同学给我们削橙子吃。大家都吃的时候,同学在那儿没事,用刀弄那个橙子皮,没想到一凡说:“叔叔,你杀那个皮干什么?” 呵呵,一样的词,不一样的感觉。一凡妈 三岁,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 2010年07月30日 22:18 中国早教网 罗宽 家里突然有个喜欢与你对着干的小人儿——三岁左右的小不点儿,挺着小胸脯,既倔强又骄傲地捍卫着在成年人眼里不值一提的芝麻小事。其实,就像人们开车去旅行,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难免要进入不同阶段。面对孩子人生初始的“叛逆”举动,你准备好了吗, 解读“反抗期” 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为什么两三岁孩子会有反抗期呢, 首先,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原先,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 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两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比如,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行为。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所以,做家长的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反对你的做法。 宝贝表现一 老和家长对着干 我的女儿3岁。她从不肯做我让她做的任何事,她常常顶嘴,没有礼貌,而且以违反我的意志为乐。 从孩子第一次对你说“不”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他可能在你不经意之间已经走入了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新时期——逆反期。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非常不愿意别人再来干涉自己。 陪孩子度过第一个逆反期(图) 2010年08月15日 12:31 中国早教网 罗宽 陪孩子度过第一个逆反期 3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这是教育专家的共识。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安全地度过这一时期是每个父母应该思考的问题。以良好平和的心态面对逆反期的孩子,正视孩子的逆反行为,坚持正确的引导,相信孩子的自我调适能力,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和关心,陪孩子在快乐中安全度过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1.父母要做好迎接孩子逆反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认识到这是每个孩子必经的成长过程,孩子的逆反行为与道德品行无关,这只是独立意识渐增的孩子在认识事物、寻求融入社会的方式的探索中发生的自我冲突和行为冲撞,孩子就是在这种冲突和冲撞中找到认识事物的方式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因此不能简单地给逆反期的孩子下定义,更不能粗暴对待。父母要通过多种渠道认识孩子的逆反行为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平和以对,切忌与孩子针锋相对,避免用错误的行为误导孩子。为为前几天故意把外婆晒的花生打翻在地,撒得到处都是,还用脚啪啪地踩、我立即过去阻止,并让他拾起来,但他非但不拾还故意用挑战的眼神看着我,脚下踩得更欢。我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我不控制自己的情绪只会引起更大的冲突,他会抵触得更厉害,就算最后迫于大人的权威让步了,也会口服心不服。于是我让自己冷静下来,一边捡地上的花生一边说:“哎哟,花生被你摔得好痛哦,小花生都哭了。快来我们把它捡起来。”开始为为还是我行我素,我也不管他,仍然边跟他讲道理边不紧不慢地捡花生,还一个劲地催他和我一起捡,并装出很有趣的样子。一会儿,他就蹲下来和我一起捡,还动情地说:“花生,对不起哈,把你摔疼了。”以后,为为再也没有把花生倒地上踩了。 2.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引导孩子自主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方式评价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冲突,解决不了时就会以哭闹、固执等负面情绪加以表现。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在讲道理、正确引导的同时,应快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不要过久地停留在不良情绪中,以免形成惯性思维。如果孩 子的情绪表现不过于激烈,父母就应试图以正确的观点引导孩子自己反思,并最终由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3.父母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逆反期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意识和行为控制能力,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加以防范。如果父母预见到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引发危险的事情,就应该立即阻止,表明态度,无论孩子怎样激烈的反对都要坚决阻止,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放弃原则,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明白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一次为为对小区池塘的小鱼产生了兴趣,硬要抓一条起来,爬在池边双手都在水里划来划去,开始我为了让他体验一下玩水的乐趣,在旁边抓着他让他玩。但他越玩越有兴趣,动作也越来越大,弄得衣服都打湿了还不罢休。任我好说歹说都不听,还使劲挣着上半身都快扑到水里了,这样太危险了。我强行将他抱起离开水面,任他哭闹都不松手,只用手拍着他的后背,在他情绪稍稍缓和就给他讲道理,直到他慢慢恢复平静。现在为为知道不能那样玩水了,太危险了。 4、有意识地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和户外活动,尽量让孩子的大脑处于良性刺激中。外界的刺激对于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是最大的诱惑,父母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有意识组织各类户内户外活动,积极地占据孩子的思维空间,正面灌输认识事物和解决冲突的办法,使孩子在良性刺激和正面沟通中慢慢形成自己的处事风格。 5、充分发挥父母与孩子之间独有的信任感和沟通力,增加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在孩子的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更加爱护孩子,多作沟通和引导,增强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行动为孩子树榜样,撑起信任的保护伞。孩子就会把你当作心灵的依靠,信任你,依赖你。父母与子女之间一旦建立起了这种牢固的信任和依赖关系,矛盾和冲突就会大大减少,所谓的逆反期也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过去,父母孩子都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和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这一关键时期多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当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员和成长陪伴者,共同享受成长的乐趣,体验美好的天伦之乐,这样的好事,何乐不为呢~ 逆反期的孩子身教重于言传 2010年08月14日 10:33 中国早教网 罗宽 身教重于言传 由于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老师,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方式可以直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逆反期。 1.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广闻博见,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够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 2.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嘲笑他人,包括别人家有逆反行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态度和方式处理或抗拒成人社会里遇到的问题。 3.树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画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为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4.尊重他人,树立平等意识,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隐私。更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子女的日记,选择正确的关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帮助他们。 5.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而做出过分的举动。家长要理解青少年阶段是容易犯错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期望其不犯错误,显然是不现实的。 怎样帮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 2010年08月14日 16:25 中国早教网 罗宽 帮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 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兰滨介绍说,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行为成长。对子女的这段“逆反期”应如何进行正确的帮助呢,这是每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多进行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指导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这些教诲都是善意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2.当子女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子女打个招呼,以便子女谅解。 3.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其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4.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子女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后再以交换意见的方式提出你的想法,不要一味说教而不顾子女的感受;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宜的形式,避免简单粗暴导致更深的隔阂。 5.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说话。让孩子变得“听话”的良策是尊重子女,反之也会使子女尊重自己。 6.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子想干什么,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套,相信他能够设计自己的未来。家长只需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即可。 7.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来决策,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加孩子对家长在其他问题上的顺应性。 帮孩子度过第一个“叛逆期” 2010年05月20日 13:38 中国早教网 lzr123 家里突然有个喜欢与你对着干的小人儿——三岁左右的小不点儿,挺着小胸脯,既倔强又骄傲地捍卫着在成年人眼里不值一提的芝麻小事。其实,就像人们开车去旅行,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难免要进入不同阶段。面对孩子人生初始的“叛逆”举动,你准备好了吗? 解读“反抗期”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为什么两三岁孩子会有反抗期呢? 首先,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原先,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两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比如,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行为。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所以,做家长的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许他反对你的做法。 三岁孩子的“倒视”现象 2009年05月02日 13:11 中国早教网 phpcms 父母们是否遇到这样的“怪事”:孩子已经两三岁了,可他却倒着拿玩具,倒着看连环画。做父母的为此担心孩子的眼睛异常。 说它怪,并不怪。孩子的这种表现称为“倒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3岁左右的幼儿。 眼睛就象一架照相机,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聚焦后,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底片)上形成一个倒像。这种倒像传导到大脑,经综合分析,倒像就被纠正成正立像了。因此,我们平时所观察和感觉到的各种外界景象都是正立的倒像。可见,人视觉中的正立像是大脑的一种适应性功能。但是,由于3岁以下的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还未成熟,缺乏完善的综合分析能力,当他拿起书本观看时,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印象反而是正立的,所以这些孩子往往都是不由自主地倒着看书。不过,倒视的持续时间很短,大多数小儿常未引起父母的注意。随着大脑功能的完善,倒视现象就自然而然消失了。由于个体差异比较大,每个幼儿倒视持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但是经过父母正确引导和纠正,倒视持续的时间可以缩短一些。一般来说,幼儿倒视需要几个月后才能逐渐消失,有的持续时间还会长一些。 为了使孩子更快地渡过倒视阶段,父母可以在这一阶段多给孩子讲解画片内容,多让孩子搭积木,玩直立动物,使孩子尽快树立直立概念。 有没有办法证明倒视原本就是正常生理现象呢,有。 美国心理学家斯卓登曾经戴了一副类似照相机作用的特制眼镜,于是,他看到的一切都倒了过来。可是,大约4天后,他看到的景物又都是正立的了。 原来,他大脑已适应了这种倒过来的图像。 可当他摘下副特制眼镜,他眼前的图像又变成倒置的了。再经过一段时间,才恢复了正常视觉。 人眼为什么要把颠倒的图像传给大脑,大脑为什么又习惯于判断这种倒像,到现在还没有人能把它彻底弄清楚。 有趣的是,世界上真有长期倒视的人。现年30多岁的巴西男子里贝罗,看书、看文件都是倒着的;他看人走路,所见是头在正面脚在上。因为习惯了,也并不影响他的生活和工作。 二三岁孩子该有什么能力 2010年05月31日 17:19 中国早教网 lzr123 有人认为还离不开妈妈怀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只能接受大人的照顾,其实,孩子在,岁以前就具备许多能力了。例如,,岁以后,孩子就能清晰地分辨并且记住生人和熟人的面孔。听觉神经的成熟,使得孩子能分辨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甚至能分清自行车的声音和汽车的声音。,,,岁的孩子还能随着音乐起舞。他们还会跟成人对话。这说明,岁以前婴幼儿的视、听、味、嗅、触觉甚至运动觉都发展起来了。 ,,,岁的孩子,由于会走了,就会把各个角落、柜橱里的东西拖出来看看,把花草拔出来,把瓶子盖拧开等等。许多孩子还会拿起大人的劳动工具,模仿大人们扫地、敲钉子等等。由于好奇心,求知欲和自我表现的愿望,孩子会闯许多祸,因为实际上他没有具备像成人一样的能力。为此,许多“淘气”的孩子没少挨打,可实际上他们是在练习做事,是在认识各种东西,在给自己积累各种生活的经验,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家长打他可能会伤害孩子求知的自信心。 ,,,岁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孩子逐渐学会了说一些简单的话。细心的家长会注意到,孩子听懂的比说出的更多。如果家长能够耐心地与孩子多多交谈,鼓励他哪怕是还不尽完美的发音,孩于就会说出更接近成人的语言。 ,岁以前的孩子的能力都还处于初级水平,但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多多地鼓励他们,并创造让孩子进行各种尝试的环境,让孩子有自信心地干好他所能做的一切事。 动作之发展:已会跑、跳、上下楼梯、双脚跳、单脚跳,人生基本的动作已大致获得,但是在控制上未臻成熟,仍有跌倒、撞伤、坠落的危险。 语言能力:从单字句、双字句、多字句至完整句,不只语汇增加,语句加长、词类愈分化、发音愈复杂,语言能力随着年龄的成长而增加,但此时仍无法用言语清楚的表达其需求,如:遭受到伤害时(无明显症状),因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除非大人留心观察孩子,否则很容易延误处理时机。 情绪发展:此阶段孩子的情绪很容易随着外界的事物,引起强烈的反应,在情绪失控的状况下,较容易发生意外。另外,好奇心促使他们用触觉、动作(移动)来探索环境,再加上孩子没有危险意识,因此,就可能碰到更多的危机。 记忆力:三岁以前的幼儿,只能记得具体性的事物,讲的往往不容易留下印象,所以大人口语上的提醒、训诫,孩子往往不能记住而容易发生意外。 社会行为:二至四岁是反抗期,孩子心中已有「自我」意识,常常为反对而反对,或为反抗成人的权威而执意去做大人禁止的事,而发生意外。此外,模仿也是这个时期的特征之一,如:模仿卡通人物从高处飞下使自己受到伤害。 帮你解读两三岁孩子的心理 两三岁的孩子怎样才会听话 三岁孩子的语言能力 谈谈两三岁孩子的占有欲问题 三岁,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 陪孩子度过第一个逆反期(图) 逆反期的孩子身教重于言传 三岁孩子的“倒视”现象 二三岁孩子该有什么能力
/
本文档为【两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