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2017-10-19 17页 doc 37KB 9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上饶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学生姓名:赖海燕 院 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08中(2) 指导教师:王顺贵 二?一二年五月 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摘 要 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一生为“情”所扰,有《断肠集》存世。她一生大胆勇敢地 追求爱情的幸福,却在失望中抑郁而死。她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她超越现实的爱情观和强烈 的个性意识所造成的。 关键词 朱淑真;爱情;爱情诗;悲剧 - 2 - Brief ...
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上饶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目: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学生姓名:赖海燕 院 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08中(2) 指导教师:王顺贵 二?一二年五月 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 摘 要 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一生为“情”所扰,有《断肠集》存世。她一生大胆勇敢地 追求爱情的幸福,却在失望中抑郁而死。她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她超越现实的爱情观和强烈 的个性意识所造成的。 关键词 朱淑真;爱情;爱情诗;悲剧 - 2 - Brief analysis of Zhu Shuzhen’s love and love poems ABSTRACT Zhu Shu-zhen is a famous female writers in the Song dynasty, "feeling" the rejection, the heartbroken set to save the world. She is bold and brave to pursue a lifetime of love and happiness, depression and died in disappointment. Her love tragedy, is because of her love of beyond reality caused by the concept of and strong sense of individuality. KEYWORDS Zhu Shuzhen; love; love poem; tragedy - 3 - 目 录 绪论 …………………………………………………………………5 正文 …………………………………………………………………5 一、朱淑真对爱情的追求,现为其爱情意识…………………………5 1、朱淑真爱情意识产生的原因 2、朱淑真的爱情意识主要表现 二、朱淑真的爱情状况——不幸的婚姻生活 ——悲剧的爱情 ………………………………………………6 1、朱淑真的婚姻状况 2、朱淑真爱情悲剧的表现 三、朱淑真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9 1、客观原因 2、主观条件 结语…………………………………………………………………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 4 - 绪论 朱淑真是南宋人,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从小在官宦世家中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有《断肠集》存世。因婚姻不幸,所嫁非人,朱淑真一生都受到情感的折磨。她的词,主要是表现没有爱情的婚姻所引发的忧愁怨嗟、孤独寂寞。因大胆追求自由自主的爱情不为封建礼教所容,抑郁抱恨而死后, “不能葬骨于地下”,诗词遗稿被父母付之一炬。事迹声名,湮没不彰。可谓生不幸,死亦不幸~? 究竟是怎样的爱情,竟能成为朱淑真“生不幸,死亦不幸”的元凶, 一、 朱淑真对爱情的追求,表现为其爱情意识。 1、朱淑真爱情意识产生的原因 南宋是理学发展的鼎盛阶段,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很多。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宋代女性所受的压迫就更强更大。“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压迫越大,反抗越强。”而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对外经济交流特别是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经济往来密切。经济交流必然带来思想文化的交流。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状况利于人们视野的扩大。其实在那个朝代,一些有思想的女性潜意识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反抗意识,只是没敢走出那一步。 有着良好家庭背景的朱淑真,少年时并没有经历很多苦难,天真烂漫,而且接受论文良好的教育,从小饱读四书五经,见识比那些闺阁女子广泛,比同龄人具有更丰富的情感。?生活在李清照之后的她,见证了李清照与赵明诚有过的“江上共诗裁”的琴瑟和谐的幸福生活。于是心底不可避免地会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渴望自己也能嫁给一个情投意合的男子。 2、朱淑真的爱情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明确的爱情理想。朱淑真以己手写己口,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理想。她所要追求的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以精神生活为重的和谐高雅的爱情。爱应该是相爱的人相互能理解、尊重,互相能满足,成为各自的精神依托。因而,她需要相恋的人有共同的态度,共同的追求目标。淑真从少女时代起就在寻找这样一种爱,她希望能找一位能诗善赋、才貌双全的夫婿,以得知音。“门前春水碧于天,坐上诗人逸似仙。白璧一双无玷缺,吹萧归去又无缘。”(《湖上小集》)可见,她希望能建立起笛箫相谐的伴侣型家庭生活。淑真的爱情理想是浪漫的,完美的,充满温馨甜蜜的。 其次,有特定的择偶。诗以言志,言为心声。朱淑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唱出了自己独特的“择偶宣言”。“初合双鬓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秋日偶成》)在情窦初开之时,她已为未来设定了理想的爱人。“分付萧郎万首诗”,既是对配偶的企望,也是自己才华与抱负的展示。“满抱中秋月”则是诗人为有情人相会所刻意安排的场景。《湖上小集》更是描绘出淑真心里佳偶的形象: 门前春水碧于天,坐上诗人逸似仙。 白璧一双无玷缺,吹萧归去又无缘。 诗歌描绘了一幅浪漫而美丽的画面:明媚春光之中,蓝天白云之下,粼粼碧水之上一位飘然若仙的白衣才子吹萧踏歌而来,追寻梦中佳人„„诗情画意当中融入作者那特有的 - 5 - 少女情怀而丰富和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她心目中理想的爱人是一个品学兼优、才貌双全、风度翩翩、俊逸清高的才子.有必要特别强调的是:其一,诗中不只是表达她对爱人外在美的看重,更重要的是内在美—气质、才能、情趣„„她的择偶标准将精神因素放在首位。她不仅注重对方,而且立足自身。“白璧一双无玷缺”,要求双方能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与情趣。 再次,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爱情理念。在婚姻问题上,朱淑真没有李清照那么幸运。虽然也是出于门第观念,李清照嫁给了侍郎之子赵明诚,但她嫁给了一位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理想和情趣的丈夫,,婚姻生活美满幸福。而朱淑真却“下嫁庸吏”(魏仲恭《断肠诗集序》),所配非偶,终生倍受情感的折磨,演出了文学史上一出凄楚断肠的爱情悲剧。婚后的朱淑真 仿佛是个泪人,处处可见她的盈盈粉泪和寸寸柔肠,笔下的景、事、物都染上了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面对万紫千红的春天,她发出怨恨之声“粉泪洗干清瘦面,带围宽尽小腰身。东风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问春古律》);乍暖还寒时节,她更添愁怀“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黄昏。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有感》);漫漫冬夜,更是“推枕鸳帏不奈寒,起来霜月转阑干。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冬夜不寐》)„„多么凄苦的愁妇形象~在她笔下,东风是令人“厌恶”的,梨花是“寂寞”的,青山是“带泪”的,花是“瘦削”的,清明时节也是“恼人”的„„一切美好似乎都预示着最终的悲伤,花开预示着花落,明丽预示着晦暗,连“檐前故作一双飞”(《双燕》)的燕子,也“不知人意思”,平添人的伤感。?可以说,她的《断肠集》就是这种不幸情感的结晶,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朱淑真复杂而矛盾的心态:迷惘,失望,痛苦,屈从,抗争,决绝,不顾一切„„ 然而朱淑真不是一位“哭损双眸断尽肠”的弃妇形象。在她的诗词里面,不仅表达出了“怨”,也表达出了更高一层次的“怒”与“愤”。如她的《秋日述怀》诗: 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女诗人对“无好况”的愤恨不平之情,也可以看出她“挥断五湖秋”的顽强意志与决绝态度。她的婚姻虽然不幸,但她并没有把自己置于男性附庸的地位,也没有像大多数传统女性那样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仅仅满足于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而是决心了断人生俗念,超越现实烦恼,不向环境屈服。 最后,朱淑真的爱情意识,突出表现在她的重续婚前恋情上。朱淑真在婚前就有了情投意合的心上人: 温温天气似春和,试探寒梅已满坡。 笑折一枝插云鬓,问人潇洒似谁么。(《探梅》) 这样的诗句就描绘出了诗人与情人幽会出游时的情景,表现出了诗人不避礼教、不畏人言的独特个性和对美好爱情婚姻的憧憬。但现实是如此残酷,朱淑真最终并未与情人结合;婚后的朱淑真,由于婚姻不幸,仍与旧时的恋人藕断丝连、鸳梦重温。她的诗词就大胆地表露了他们的幽会和相思: 尽是刘郎手自栽,刘郎去后几番开。 东君有意来相顾,蛱蝶无情更不来。(《西窗桃花盛开》) 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 6 -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记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哪得功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元夕》) 在封建社会里,男子可以有三妻六妾,而女子只能从一而终。像朱淑真这样,舍弃丈夫,私会情郎,是十分大胆出格的事。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位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崇高女性形象。 二、朱淑真的爱情状况——不幸的婚姻生活 ——悲剧的爱情 1、朱淑真的婚姻状况 魏仲恭在《断肠集序》里很清楚地说到朱淑真“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悒悒抱恨而终”,明陈筳说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冯梦龙《情史?朱淑真》条也提到其“早失父母,嫁市民妻”。生活在李清照之后的朱淑真,见证了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有过的“江上共诗裁”的幸福生活,于是心底里不 可避免地会更强烈地渴望自己也能嫁给一个学识渊博、有共同兴趣爱好、能互相支持和欣赏、志趣相投两情相悦的男子。但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不得已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市井俗吏。由此可以看出,朱淑真的婚姻是不幸的,她未能嫁给自己心上人,而是勉强与一名市井俗吏成亲,成为了封建的牺牲品。从她的《减字木兰花?春怨》中可以知道她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 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词人孤夜难眠,开头连用五个“独”字,以层层递进的手法,把主人公寒夜独宿、孤寂凄凉的情状突出而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2、朱淑真爱情悲剧的表现 一是与“初恋情人”的分离。《断肠词》中的《清平乐?风光紧急》云: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这首词表面写词人为春光的流逝而伤心流泪,实际上另有寄托,暗寓女词人的婚事。它是说父母包办的婚姻一天天临近,这时我想和心上人再留恋也无计可施,因此心中悲愁。在画鼓轻敲的夜晚,请谁捎话给我的心上人呢,记得临分别时我一再嘱咐,明年你要早早回来啊。而淑真的心上人,可能是因为爱的不够,不愿放弃他当时所拥有的一切,也不想去淑真家碰钉子;也可能是胆小怕事,没有勇气反抗世俗眼光,带着淑真远走高飞,毕竟在那个时代婚前相恋的被人所不耻的。抑或是去了淑真家提亲,被朱父朱母拒绝了„„从这可以看出,可怜的淑真在强大压力下,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爱情,被迫与心爱的人儿分离,嫁给自己不喜欢的市井俗吏。于是,我们的女词人在被迫出嫁前写下了这首词,来抒发她出嫁前无可奈何的愁苦。 - 7 - 二是“所嫁非偶”,情感缺失。爱情那么美好,现实如此残酷。朱淑真最终并未与情人结合,而是另有所嫁。其丈夫究竟何许人也,由于资料匾乏,历代研究者都未有很具体的论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与朱淑真性格不合,志趣迥异,没有共同语言。朱淑真婚后的大量诗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事实: 从宦东西不自由,亲筛千里泪长流。(《春日书怀》) 帆高风顺疾如飞,天阔波平远又低。 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剪入新诗。(《舟行即事七首?其一》)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风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愁怀》)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凶子》) 这几首诗分别写于婚后的不同时期,若将它们连起来展读,可以体会出字里行间充满着的诗人对其丈夫的极度失望、鄙弃和对婚姻生活的强烈不满和失意之情。毫无共同语言,只知追名逐利的庸俗丈夫与自己理想当中的才子佳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对于淑真来说,少女时代的爱情理想和大胆的追求自跨入婚姻的那一刻就被彻底击碎,而且长期没有得到改善,因此使其婚姻情感长期处于缺失之中。她独坐随夫远宦的船头一面悲叹知音难遇、“所匹非伦”,一面迎风挥泪,独自神伤。她自比纹彩斑丽的鸳鹭,视其夫为浅陋无知的鸥鹭。她的不幸引得后人亦不胜感慨:“自古佳人多命薄,岂止颜色如花命如叶耶~观其诗,想其人,风韵如此,乃下配一庸夫,固负此生矣~”对一个以婚姻为终生幸福所倚托的封建社会女性来说,“所嫁非偶”,便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不幸坚韧地联结在了 一起。她吟风弄雪,赏花踏青,可触目所见,只能勾起一怀愁绪,满腹幽恨。朱淑真的《断肠集》成了她婚姻情感缺失的血的印证。《断肠集》中,“愁”字用了近八十处,“恨”字约二十处,“断肠”十二处,其愁之浓,其恨之深,其断肠之凄切,历历可见。 三是不被接受的“婚外恋”。淑真将自己对不和谐婚姻的不满与愁恨化为对昔日初恋情人的思念,去寻求情感上的平衡与慰藉,便与初恋情人重续前缘,这就产生了“婚外恋”。 从朱淑真现存的诗词作品中的描写推测,她的婚外情人即少时恋人。他们并未因朱淑真的出嫁而彻底分手。不过,因为朱远嫁异乡,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双方不曾谋面,只是精神上的相思相忆: 尽是刘郎手自栽,刘郎去后几番开。 东君有意来相顾,峡蝶无情更不来。(《西窗桃花盛开》)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欣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缝绪,不妨常任月朦胧。 - 8 - 赏灯哪得功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元夕》) 字字句句都是诗人相思之极而引发的痛楚无奈哀歌,诗人在独自咀嚼这掺有几分欢乐回味的苦果。这段恋情是她一生唯一幸福的闪光点,是其全部的希望所在。淑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段爱情中去,所以,在少有的几次相会中,她更加的奋不顾身。《清平乐?夏日游湖》把她的缠绵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淑真妩媚娇柔,不顾羞怯地倒入情人的怀抱,如痴如醉地享受两情相悦的欢乐。在细雨朦胧中分手,归来依旧自对妆台,手托香腮,眼横秋水,重温刚才的幸福时刻。世俗的眼光,足以烁金的流言,她可以全然置之不理,一任爱情的火焰燃烧。 但是这种爱情词在理学充斥的封建社会却为人所不容,遭到了无情的诽谤。杨慎《词品》中评价她的作品“岂良人妇所宜耶”。的确,淑真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可谓大胆得近乎放肆,而淑真词正如魏仲恭所评:“比往武林,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词中感情毫无拘束大胆直露,贴近普通人的思维模式,少了文人的矫揉造作。也正因为这点,她受到的污蔑就更多一些。《碧鸡杂存》曰:“自汉以下女子能文者,蔡文姬、李易安失节可议,朱淑真者,亦非良妇。”可以看到,对于淑真的批评用语似乎更为尖刻。?这反映出淑真的这段恋情是多么的不见容于社会~ 四是专横的亲情。在与情人少有的几次相会中,关系就泄漏,淑真被夫家限制自由。此时她选择了与丈夫决裂,然后回了娘家。 回娘家后的淑真长期处于悲伤压抑痛苦之中,甚至濒临绝境。《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是秋夜相思之作: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峨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秋已过半,可恋人至今未能前来陪伴她。对着孤寂愁闷的长夜,词人再也不能入睡,她只得起来临窗眺望,希望能盼到心上人的到来。然而封建礼教是不允许昔日的恋人前来与她相会的。 她那出身于仕宦之家的父母虽然一向对她宽容爱护有加,但并没有认识到由于他们的“失审”造成了淑真“所嫁非偶”的婚姻悲剧;更没有意识到淑真是在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在 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对于她的“出格言行”实在是无法容忍,就把寄托着女儿心声的诗词烧掉,以至于“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集序》)。 三、朱淑真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 南宋时期,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日益扩大,封建统治者套在妇女脖子上的礼教绳索越拉越紧,女子在婚姻中一般得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淑真在父母的安排下,被许配一个与自己兴致爱好完全不同的人,这注定了朱淑真的爱情悲剧。在封建禁锢极为严酷、封建理学盛行的南宋,“非礼毋动”成了不可违逆的妇道准则,“女子无才便是 - 9 - 德”也是礼教所秉承的道德原则。司马光在《家范》中认为女子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他强调女性学习的教材不过是《孝经》、《烈女传》和《女诫》,目的显然不是启发女子的智慧,相反却是为了让女性当好男性的附庸,更加俯首帖耳地成为男性的奴隶。淑真自然深知一个闺阁女子舞文弄墨是不被允许的。《掬水月在手》序中,她说道:“然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然而她在这种时候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恪守妇道,还公然越轨,并在诗中大加描写。于是,朱淑真的言行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淫邪、有失妇德,所以当时及后代的卫道者们要捶胸顿足地大骂她。世人的唾骂会把淑真的情人吓坏,连一向疼她的父母也护不了她了,无奈之下,一把火把记录着淑真“不贞、无德”的诗稿全烧了。 关于朱淑真的爱情悲剧与《断肠集》创作及整理的最全面的资料是魏仲恭的《朱淑真诗集序》,其载:“比往武林,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意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得,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词多有忆愁怨恨之语„„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公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呜呼,冤哉~予是以叹息之不足,援笔而书之。聊以慰其芳魂于九泉寂寞之滨,未为不遇也。”从上述记载可知,朱淑真的爱情悲剧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造成的。 2、主观条件 一是强烈的个性意识所形成的爱情悲剧。 朱淑真是位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的人,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特生活感受,追求自己的特殊人生价值。淑真是一个对未来、对生活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少女。官宦家庭庭院式的生活虽然隔绝了她与社会、大自然的联系,但从淑真大量的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吟咏中可知她对社会的关注。这是一个热爱生命、心气高洁的女子,她的追求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然而淑真自身狭窄的生存空间和良好的文学修养培养了她敏感内向的性格,历代闺训对女子的生理和心理作出了全身心的规定,淑真在她的作品中多次勾勒的自我形象都散发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的气息。在淑真的“自折梅花插鬓端”、“罗幡旋剪称联钗”、“独倚妆窗梳洗倦”、“闲将诗草临轩读”、“写字谈琴总无绪”的生活剪影中,特别在她“陡觉湘裙剩带围”的燕瘦之形中,都能看到她娇娆的儿女心态。 由于终不能合流于世,常常与世俗背道而驰。朱淑真生活的宋代是纯理性的社会,尤其对女性的种种束缚均系统化、理论化、普遍化,可少女特有的尊重性灵的个性意识,促使她们不顾社会各种理念的束缚,真诚坦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这种理想是纯感性的,是一种心灵的呼唤,是纯个体的感受,因此在古代也就是不容于社会的,是悲剧性的。所以,当朱淑真始终如一、不屈服于这种违背人的真性的命运安排,并终生与之作韧性的抗争时,她的爱情悲剧就注定了。 二是对爱情的独特心态所形成的爱情悲剧。 少女时对爱情的幻想和憧憬。淑真从小才智横溢,敏感多情的心产生许多美好的思绪,物质生活的丰裕使她不必每天愁眉苦脸地为生活奔波,她是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想象的。满溢的情感表现在爱情上便是对情人无限浪漫美好的幻想。她想象中的夫婿是那么的俊朗飘逸、超凡脱俗,简直就是人间极品。这一点从前文的《择偶标准》中可以看出。 初为人妇时对爱情的苦闷与郁怨。淑真的内心始终向往着一种完美———完美的爱情,完美的婚姻,然而当她家给庸俗的丈夫时,美好的向往成为泡影,爱情的幻想被现实击得粉碎。“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可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圆子》)可见,丈夫不是诗人心目中面如傅粉的何郎。“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帐里泪 - 10 - 长流。已无鸿雁传家书,更被杜鹃追客愁。” (《春日抒怀》)丈夫所追求的仕途生活是诗人所厌倦的。“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减入新诗。”(《舟行即事》)面对美丽的湖光山色,却没人与淑真吟诗共赏,这与她理想中的丈夫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她无法忘记自己从少女时代起就在心中摹画的意中人的形象。苦命的淑真,当爱情的理想落空,婚姻又无法支撑她的信念时,她只能在诗词中表达她的知音难觅、好梦难圆的伤感。 忍无可忍时对爱情的发泄与悖逆。淑真爱的理想是浪漫的,却遭到了现实的阻碍,然而面对压抑,诗人并没有屈服,她发出的是“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的责问之词,“东君不为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在她看来,两个不相宜的人强成匹偶,还不如世间本无夫妇之伦。淑真终于用诗词发出大声的怒吼,把心中的无奈当成一支回马枪,用大胆的诗词向那些道学家发起进攻。“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决绝之声,发诸于内心,流诸于笔端,掷地有声。执拗的淑真对封建礼教的藐视终于使父母不得不将她的惊世骇俗之作付之一炬。 无可奈何时对爱情的孤寂与绝望。孤寂感笼罩着诗人的整个爱情诗境,折射出诗人婚姻的不幸。人在孤独时不一定寂寞,但孤寂却是内心深处的东西。朱淑真不仅感到形体上的孤独:“正是落花寒月夜,夜深无伴倚空楼”(《春夜感怀》),她在诗词中多次提到独身无伴还包含着生理上的渴求:“纱巾厨困卧日初长,解却红裙小箪凉”,但是仅仅是形体的孤独还是有药可救的,潜入淑真心灵深处的是一种终身难解的孤寂感。几乎在她所有的关于黄昏和夜的作品中都弥漫着这种孤寂感。“卷帘月挂一钩斜,愁到黄昏转更加。独坐小窗无伴侣,凝神羞对海棠花。”(《春日杂书》)诗中充满了对知音的期盼。“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黄昏。更堪细雨点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有感》)长夜漫漫无尽期,这是一种没有希望的感觉,何况这种感觉还常常被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所扰乱。如《观燕》中燕子双双翩翩归巢,这让淑真更感孤寂,她常常处在“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绝望中。无论是她在孤寂中所写的爱情诗,还是她在爱情诗中所表现的孤寂感,都只能是一种自我幻觉的满足,是于孤寂中对孤寂的虚幻超越。 “态度决定一切~”一开始淑真是对爱情充满幻想和憧憬的,但她的幻想只能是幻想,因为脱离了现实而无法实现。当她的爱情幻想被现实击得粉碎时,她是对自己的爱情理想不能实现而感到苦闷和郁怨。当她与丈夫处处显得格格不入时,她用笔和实际行动,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当她爱情被现实彻底击败时,她倍感孤寂,对爱情感到绝望。这样的叛逆性格、这样的心态必然导致她的爱情悲剧。 三是对婚姻的态度所形成的爱情悲剧。 朱淑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出众,自己也颇为自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幻想,并喜欢诗词写作。这些在少女时代可以作为优点,,但一旦为人之妇之后,可就另当别论了,更何况朱淑真生活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社会。女子结婚后,应该安分守己地呆在家中, 做点针线活,相夫教子。朱淑真在婚后心态没有做适当的调整,仍沉醉在少女时候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中。在日常生活中她又不善于处理好和夫家成员的关系,容易和夫家成员产生磨擦。如她在《自责》二首中愤愤地写道: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吟月又吟风, 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诗中可以看出她的埋怨,也可以看出她仍然无法融入世俗的家庭,得不到社会的赞赏。据邓红梅研究,朱淑真不喜宦游、没有子嗣,此种情形更使她在世俗的家庭的处境步履维艰,加之婚姻不合,越发让她难于承受,性格也随之变得多愁善感,多疑、脆弱、缺乏开朗之心,一旦遇到不如意之事便忧愁连绵,难于自拔。她不善于寻找解决的办法或 - 11 - 是转变心态,去适应这样的婚姻。朱淑真不仅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其性格也有孤傲、固执、刚强的一面,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非常珍惜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她始终如一地不屈服于命运安排,并终生与之作韧性的抗争。如《惜春》: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苦相摧。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 诗人满怀热情地歌唱真挚的爱情,希望它能够长久不衰,不被旧礼教和恶势力所摧残。又如《黄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 舞秋风。 这首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将苔藓的善于变化和菊花的始终不变加以对照,表达诗人对菊花品质节操的赞赏,表明自己“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会改变对理想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她越发要借助诗词来大胆地歌咏爱情,以此来表达对不和谐婚姻的不满与抗争,对妇女传统生活方式提出质疑,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看来,更非良家子女所为。《黄花》一诗,她更是发人所未发,勇敢地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与“嫁鸡随鸡,嫁狗嫁狗”不相容的反抗之声。“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淑真坚守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宁可茕茕孑立、一世独处,也决不做丈夫的附属品。终于,她以实际行动猛烈抨击了这不合理的婚姻。不久,淑真与丈夫分居,顶着重重阻力,与之彻底决裂。 朱淑真的婚姻本身十分平常,假如换了另一个女子,也许就死心踏地“嫁鸡随鸡”了,甚至还会心满意足于这种物质并不贫乏的“官家”生活。但朱淑真的悲剧正在于她并非等闲之辈,而是个十分看重精神生活的知识女性,更何况她婚前已品尝了爱情的甜蜜滋味,相比之下,这无爱的婚姻生活令人窒息,她怎能忍受,怎会忍受,勇敢率直的性格决定了她是不会甘于寂寞、甘于沉沦、甘于受命运摆布,俯首于一个凡夫俗子的。她将自己对不和谐婚姻的不满与愁恨化为对昔日初恋情人的思念,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去寻求情感上的平衡与慰藉。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婚外恋”,是她受到封建礼教的强烈抨击,最终无立足之地。 淑真对爱情始终抱着不隐忍、不苟合的态度,这注定了她的爱情悲剧人生悲剧。 注释: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袁行霈主编(,2(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黄嫣梨.朱淑真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8 ?明.陈筳.渚山堂词话.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 ?梁梅.论朱淑真叛逆性格.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 12 - 结语 朱淑真对爱情的追求是执着的,态度是鲜明的,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也是不遗余力的。但生逢理学日炽的社会环境,她的爱情悲剧又是不可避免的。何况,她无法认识到爱情悲剧的根源,所以无法从超脱的角度来看待理想与现实是反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会撞得头破血流。 - 13 - 致谢 本论文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王顺贵老师的悉心指导。王顺贵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王顺贵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令我受益匪浅,学生赖海燕衷心感谢王顺贵老师专心致志的指导。 - 14 - 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袁行霈主编(,2(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黄嫣梨.朱淑真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8 【,】朱淑真撰、郑元佐注(朱淑真集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孔逸萍(从朱淑真诗词创作探其爱情心理的独特性(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6年4月 【,】黄红日(论朱淑真诗词的爱情意识(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06.1 【,】黄亚青(朱淑真诗词爱情心态浅探(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1 - 15 -
/
本文档为【浅析朱淑真的爱情及其爱情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