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人无朋

2017-10-12 6页 doc 17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小人无朋小人无朋 [原文]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小人无朋
小人无朋 [原文]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说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识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小人所喜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等到他们见利而各自争先,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反而互相残害,即使对其兄弟亲戚也顾不得。所以臣认为小人无朋党,他们暂时为朋党,是虚伪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依据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王的,只应该废退小人虚伪的朋党,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党,只有这样,才能天下大治。 更渡一遭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读法: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抓到一只甲鱼,想要烧熟了吃掉它,不愿意担当杀生的名声.于是把炉火烧得很旺让锅里的水沸腾,(在锅上)横架一根细竹子作为桥,与甲鱼约定说:“你能够渡过这桥,我就让你活下去。”甲鱼知道主人用计谋夺取它的生命,努力爬行,仅能爬过一次。主人说:“你能过桥,真是太好了~再为(我)过一次,我想要再观赏一次。” 寓意: 本文告诫人们,要识破那些伪君子,看清他们是怎样言而无信,又是怎样装腔作势地干尽坏事的。 字词解释 更渡一遭,更:再一遭:一次 当:担当,承担 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 筱:细竹子 勉力爬沙:勉力:努力,尽力。爬沙:爬行的样子。 百沸:(水)沸腾 食:吃 得: 抓到 名:名声 活:使......活下去 不忍:不愿意 筱(xiao):细竹子 爬沙:本指蟹行,这里指鳖行。意思是艰难地爬行。 釜:古代的一种锅。 与狐谋皮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3注释 (1)周人:周地的人。相当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巩县一带地方。 (2)裘(qiú):皮袍,皮衣。 (3)好(hào):爱好,喜好。 (4)珍馐:珍奇贵重的食品。 (5)谋:谋划;商量。 (6)具:准备。 (7)牢:作祭品用的牛羊猪。三牲具备叫“太牢”,只用猪、羊叫“少牢”。“一牢”指用一只羊做成的美食。 (8)卒:终;完毕;结束。 (9)相率:互相跟着。 (10)重(chóng)丘:重复起迭的山丘。 (11)一牢:指一只羊。 (12)带领,跟。 (13) 何者,为什么呢。 (14 )失,不恰当。 4译文 翻译:周地有个喜好裘皮而且喜好珍奇贵重的食品的人,想做价值千两黄金的裘皮衣服就跟狐狸商量剥它们的皮做裘衣,想做(一桌)像祭祀一样的羊肉美味佳肴就跟羊商量要它们的肉做宴席,话没说完,狐狸互相跟随着逃进了重叠的山丘之下,羊互相呼喊着躲藏进了深林之中。因此周地的那个人十年不能制成一件裘皮衣服,五年不能具备一只羊。这是为什么呢,周地的那个人真是失策啊~ 5提示 要剥狐狸的皮,要吃山羊的肉,却去跟狐狸、山羊商量,希望征得它们的同意。这种做法既可笑又愚蠢。当所办的事情涉及对方的根本利害的时候,对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比如,希望反动阶级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希望帝国主义会自己改变本性,这都是“与狐谋皮”, 是不可能实现的。“与狐谋皮”这句成语后来写成“与虎谋皮”。它比喻跟恶人商量商量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跟别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根本利益,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 6举例 如此时即奏筹遣漕船水手之议,是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皮,不惟无益反有碍也。 清•魏源《上江苏巡抚陆公论海漕》 7成语演变 “与狐谋皮”现已演变成成语“与虎谋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李贺作诗》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 (当时著名文人)?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翻译 李贺,字长吉,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就能写出好的文章,韩愈、皇甫湜 开始听说还不相信,就去拜访他家,让他写诗,提笔一挥就写成《高轩过》,就像预先构思、打过草稿似的,他们两个大吃一惊,从此李贺出了名。 李贺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弱的马,跟着一个小男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他没有先想好题目再去做诗的,就像赴会别人的任务题目。到了傍晚回家,积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这样,等过去也就不怎么理。母亲让丫鬟看他的锦囊,见他写的诗很多,就生气地说:“这孩子啊,要呕出心了才罢休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死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注释 1. 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2.就:完成 3.提名;命名。 4.《高轩过》: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5.旦;早上 6.自是:从此 7.奚奴:童仆,奴仆。 8.程课:定额;定限(固定的格式)。 9.是:这。 10.闻:听闻。 11.信:相信。 12.牵合?牵强符合 13.已:停止
/
本文档为【小人无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