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调研数据为例

2017-10-13 28页 doc 55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调研数据为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调研数据为例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调研数据 为例 //.paper.edu.cn - 1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以苏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州市调研数据为例# 丁琳琳,吴 群**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0097110039) 作者简介:丁琳琳(1988-),女,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管理 通信联系人:吴群(1964-),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土地经济与管理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调研数据为例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调研数据为例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调研数据 为例 //.paper.edu.cn - 1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以苏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州市调研数据为例# 丁琳琳,吴 群**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30097110039) 作者简介:丁琳琳(1988-),女,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管理 通信联系人:吴群(1964-),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土地经济与管理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5) 5 摘要:以苏州市为例,分析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探讨制约其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 果表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高达 86.1%,成为财产性收入的主要组成 部分,但不同农户之间土地财产性收入差距还比较大。从制约因素来看,农地流转价格、农 地征收价格、农户预期、政策、农户人力资本以及资源禀赋等因素通过影响农民土地供给意10 愿作用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制约用地主体土地需求的因素包括:土地规模经营收益、涉 农企业投资偏好、用地主体预期、政策以及农地市场化水平等。研究结论:创造条件增加农 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消除地区间差异,需要供给、需求“双管齐下”—既要提高农民土地流转 的意愿,还需强化各用地主体对土地规模经营的投资信心。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苏州市;土地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土地供给;土地需求 15 中图分类号:F323.8 Research of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growth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market theory perspective: A case of Suzhou City 20 Ding Linlin, Ww Qu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chool,Nanjing Agricultural College,Nanjing 21009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Suzhou for examp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property income of farmers' land, and to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constraining its income based on the classic market theory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25 of property income up to 86.1%, became the property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income, but the land property income gap between different households is still relatively large. From the point of 6><#00aa00'>view constraints,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price,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land expropriation, farmers expected, policy, farmers and resource endowments of human capital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land supply by acting on the wishes of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The factors constraint 30 land demanders include: income scale land management, agribusiness investment preferences, urban land prices, land subject expectations, policies, and level of agricultural land market.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create conditions for increasing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eliminating inter-regional differences, need supply, demand ;two-pronged;, both to improv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the lan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investor confidence all land subject to land scale operation. 35 Key words: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Suzhou City; Land property income; Land transfer; Land supply; Land requirements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成为居民收入问题的研究热点。城乡40 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由 2000年的 2.9倍扩大到 2014 年的 12.7倍。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很 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的资产(包括耕地、房屋、集体资产等),尚未发挥出其财产性功能[1]。 对农民而言,土地资源资产化是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途径[2],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土地 资产的财产功能,使其逐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学术界关注的主要问题。 //.paper.edu.cn - 2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农地流转租金是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主要表现形式,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 面:第一,45 探究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3-7];第二,通过研究 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治理对策,综述土地财产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8-11]。土地财产性收入是现阶段农民能够获取的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综观已有研 究,鲜有文献涉及哪些因素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从而通过改进这些因素来提高 农民的总收入水平。从实践层面来看:“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出,以50 及近年来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政府对“家庭农场”扶持力度的加大,这些都体现出当下系统研 究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问题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双重意义。 本文拟利用江苏省苏州市 2015年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在此基 础上,深入探索制约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农地资源 配置效率、增加 农民收入提供理论依据,也对其他地区探讨如何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55 用。之所以将苏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苏州市经济较为发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 完善,农民非农就业程度高,相对于其它地区而言,农民利用所拥有土地资源获取土地财产 性收入的条件更为成熟,对制约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研究也更具 有代表性。 1 苏州市样本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 60 本次调研选取了苏州市吴中区、昆山市、常熟市 3个区(县)。为了保证调查的科学性、 随机性、有效性,调研组从各区(县)各选取 3个乡镇,各乡镇选取 3个村,每个村随机抽 取15户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共完成问卷405份,其中有效问卷396份,有 效问卷率达到97.8%。 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1.1 年龄及文化程度 65 在总体样本中,农户平均年龄为 51.2岁。文化程度总体较高,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 21.1%, 28.5%,初中 27.8%,及以下学历占 22.6%。 1.1.2 家庭从业人员就业结构 苏州市邻近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二、三产业比较发达,乡镇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农 村剩余劳动力。调查对象中,农民非农就业率比较高,达到了 36.4%。 70 1.1.3 农地流转情况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面临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多。 与工资性收入相比,传统经营模式下的农业比较收益低下,因而多数农民选择进城务工,通 过各种方式将承包地进行流转。调查总体样本中农户农地利用方式的分布状况为:土地流转 比例占 48.5%、被征收比例为 26.3%、纯农户比例占 17.8%,进行兼业化生产的比例约为 7.4%75 (如图 1)。调查的样本中,并未有土地抛荒的情况。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农户选择将承包地以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进行流转或者部分流 转的,占总体样本的 55.9%。承包地的流转,不仅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为农民取得更 高非农收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农户能够在经济上实现其土地财产权(如,经 营权等)的显化,获取土地财产性收入。 80 //.paper.edu.cn - 3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图 1 土地利用方式分布图 Fig. 1 Land Use map 1.2 农户家庭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1 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表 1。可以看出2:(1)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中 56%来自于85 44%,但房屋出租现象较承包地流转收益,房屋出租收入所占比例虽然达到 少,405份问卷 中只有 14户农民发生了房屋出租行为。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农民出于规避后悔的心理, 不愿意将宅基地或者房屋进行置换或出租[12];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农村宅基地或者房屋需 求空间较小,市场还不够活跃;(2)土地财产性收入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财产性收入的比重高达 86.1%。这说明土地仍然是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 主要载体,提高90 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其财产功能。 表 1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各组成部分及总收入(元) Tab. 1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and the components of total income (yuan) 承包地 流转收入 宅基地(房屋)出租收入 其它财产性收入 (全年利息、理财等收入) 土地财产 性收入 总收入 苏州市 469742 375400 136000 845142 36204360 为了进一步测度农民之间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差异程度,本文引入离散系数。计算结果表 明:调查样本农民工资性收入和总收入的离散系数分别为 0.72、0.74,而土地财产性收入的95 离散系数却高达 2.51,这说明土地财产性收入差异是造成农户个体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 一。一方面这与调查数据是相吻合的,不同家庭之间土地财产性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如常熟 市某农户仅房屋出租一项收入就达到 60000元/年,而一些家庭土地财产性收入几乎为 0;另 一方面,这与财产性收入自身特征也密切相关,财产性收入作为一种衍生财富,可能会产生 一种“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从而加剧贫富差距。土地财产性收入的高离散性100 导致被调查样本人均土地财产性收入偏低,这也说明苏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增长还有 很大空间。 2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视角 前文的统计分析表明,土地财产性收入虽然占总收入的比重还较小,但作为农民财产性 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产功能正逐步得到发挥。但农户之间土地财产性收入差距也呈扩105 大趋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如何在提高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规 模的同时缩小农户之间的差距,应从分析引起农户间土地财产性收入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 1本文测算的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属于偏狭义的概念,主要包括承包地流转收入,宅基地、房屋出租收入。 2调研农户各项家庭各项收入分别为:工资性收入 27219544 元、农业经营收入 2552716 元、承包地流转收 入 469742 元、宅基地(房屋)出租收入 375400 元、集体分红收入 314380 元、其它财产性收入 136000 元、 捐赠收入 20000 元、农业补贴收入 134424 元、新农保收入 695496 元, 其它收入 4286658元。 //.paper.edu.cn - 4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入手。对农户个体而言,土地财产性收入是其拥有的土地在市场上进行流转,即附着在土地 上的各项权利进行交易的结果[13]。交易形成的先决条件是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由此,本 文主要探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上,哪些因素通过制约土地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农民土地110 财产性收入。 本文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如下: 115 120 125 图 2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Fig. 2 Farmers' land property income factors analysis framework 2.1 土地供给影响因素 农民是土地的拥有者,也是土地流转市场上的供给者。对于农村土地而言,决定农民土 地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商品价格(土地流转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土地征收价格)、“生130 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农户预期)、政策以及其他因素。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供应,还 受到农户人力资本、土地资源禀赋的影响和限制。 2.1.1 土地流转价格 价格是决定商品供给的首要因素,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土地 流转价格是农村土地市场化的一种标志,是土地价值得到显化的结果。笔者了解到,苏州市135 2014年农地流转租金一般在 850,2000元/亩/年,而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下,每亩地净收入 最多只能达到 1000元/年。因此,农民大多愿意将承包地进行流转,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稳定 的租金,且劳动力流向二、三产业,较好地提高了家庭总收入水平。同时,伴随经济发展水 平的不断提高,土地价值也随之上升,土地年租金价格稳步增加,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可实现 的持续性土地财产性收入将更高。 8><#004699'>140 不同区域、不同流转用途的农地流转租金一般会集中分布在两个高低不同的价格区间, 即“租金分层”[14],“租金分层”会使农民产生比较心理,一定程度上阻碍农地流转的发 生。苏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租金分层”现象比较明显,调查的 405户样本中,发生土地流转 行为的共 203户。其中,租金为 850,900元/亩/年的占 69.6%,1800,2000元/亩/年的占 23%。 这表明土地资源并未在价格机制作用下充分流动,农地流转受到阻碍,农地市场配置资源的145 作用也受到限制。因此,尽管苏州市农地流转租金已相对较高,但流转比例还有一定上升空 间,即农地流转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 2.1.2 土地征收价格 土地征收作为农民获取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另一种方式,成为土地流转的“替代商品”。 然而,土地征收是剥夺农民土地未来收益权的不可逆转行为,非农化过程中政府给予农户一150 定补偿(调研区域中,苏州市农地非农化土地补偿费基本都在每亩地 2万元以内)。土地征 农 户 土 地 供 给 土地交易 土地流转 土地财产性收入 土 地 需 求 用 地 主 体 土地流转价格 土地征收价格 农户人力资本 政策 农户预期 农户资源禀赋 农地规模经营收益 土地市场化水平 用地主体预期 政策 涉农企业投资偏好 //.paper.edu.cn - 5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收通过一次性补偿买断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尽管补偿价格达到 20000元/ 亩,但这种收入并 不可持续。由于存在工农产品“剪刀差”、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因素,农地征收价格实质 远远低于农地的实质价值。根据测算,2014年江苏省农地价格仅消除“剪刀差”一项后就 达到 16万元/亩,而实际补偿价格仅为 20000元/亩。相较于土地征收,农地流转方式下,农155 民并不丧失承包权,且土地租金水平伴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农民通过流转方 式可实现的土地财产性收入总规模要远远高于征收方式。调查中我们发现,出于对土地社会 保障功能的传统认知,农户更愿意选择将土地进行流转。405户样本中仅有 31.9%的农户愿 意放弃土地承包权,而在被征地的 106户农户中,仍有 45.1%的农民只是为了适应政策变化, 其自身并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因此,尽管土地征收价格比比往年有所提高,农民显然更160 偏向于土地流转。 2.1.3 农户预期 伴随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民兼业现象逐渐增多,这种兼业化行为给 农户带来了更多、更高的双重收入预期,即土地流转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调研中一些村组的 农地流转租金是以实物形式进行补偿,且补偿的稻麦数量逐年递增。近年来我国粮食收购价165 不断攀升,自 2004年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以来,稻谷收购价格已经连续提高 6次。 尤其近两年提高幅度十分明显,到 2013年三大稻谷品种收购价格累计涨幅均超过 100%。 这就意味着,农民实际领到手的土地租金也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土地 流转释放的农村劳动力流向二、三产业,从而获取更多的工资性收入。数据表明,过去 30 年,农民工的工资水平逐年提高。名义货币工资以年均近 10%的速度增长,这使得由土地170 流转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带来了家庭收入的进一步增多。总体来看,农民预期中土地流转给家 庭带来的双重收益均在增加。由此,农民出于对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期估算,会更愿 意进行土地流转。 2.1.4 政策 农地流转的背景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有直接影响。农地流转一般包括农户自发流175 转、集体组织和政府引导农业企业进入等形式。考虑到现有农地的细碎化程度,农户自发流 转形式一般要耗费较大的交易成本,流转形式和流转规模都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支持。 产权清晰是进行交易的前提,农地的产权强度越高,作为生产要素,它被合理配置的可 能性越大,为农民带来持续稳定收入的可能性也越高[15]。实际生产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 落实情况主要以承包地和宅基地发证率来保障,截止到 2014年底苏州市农村承包地发证率180 和宅基地发证率均已达到 96%。对土地进行确权发证,不仅增强了农民对土地财产的安全 感,也强化了其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 2.1.5 农户人力资本 农户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多寡也有一定影响。农户的人力资本包括 三个方面,一是通用性人力资本,如农户受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民对问题的考虑185 和处理能力越强,违反的可能性越小,从而减少了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土地流转意愿 更为强烈[16]。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非农工作时竞争能力越强,其转出土地的可能 性就越大。二是经验性人力资本,如农户的务农经验。务农经验越多转行的可能性就越低, 转入农地的可能性越大。一般而言,农民务农经验和年龄成正比。但是,随着农民年纪的增 大,其劳动供给强度会逐渐减少,从而倾向于转出农地。两种效应的叠加决定了务农经验与190 //.paper.edu.cn 6 -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农民转入、转出土地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三是状态性人力资本,主要是指身体健康状况。 随着身体状况的变差,农民外出就业的机会和就业能力都逐渐降低,这类农户一般倾向于保 留耕地[17]。 2.1.6 农户资源禀赋 由于土地供给缺乏弹性,农户最终流出土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还受限于家庭拥有的初始195 耕地资源数量。已有研究表明,农户转入和转出土地的意愿与原来已耕种土地之间呈现出“马 太效应”,且存在明显断点。耕种土地面积越少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这主要是由于农地 面积较少(如部分家庭成员实现农转非),加之劳动力不足,农地本身带来的收益很少,选 择流转出去的机会成本较小[18]。苏州市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且人口较多,人均耕地面积极 为稀少。405户调查样本中有 81.9%的家庭总承包地面积不足 5亩,而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200 农户比例高达 75.4%,这表明,这部分农民已经成为土地流转的参与主体。 2.2 土地需求影响因素 农民是土地的供应主体,而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还需要“消费者”对土地的 需求。在调 研中我们发现,土地流转对象主要包括个体农户(规模较小)、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以及 农业企业。其中,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是小规模的自发流转,大多采取代耕或者给予少量租205 金的形式。种养大户、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对土地的需求规模一般比较大,且流转后的土地 多以经营经济作物为主,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偏好、消 费者对价格预期、政策以及其他因素。本文从农地规模经营收益、涉农企业投资偏好、用地 主体预期、政策以及土地市场化水平 5个方面来探究需求因素对农地流转市场以及农民土地210 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2.2.1 农地规模经营收益 消费者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大。江苏省农地市场发育速度居于全国前列,尽管 其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已经比较完善,但目前流转价格还偏低,即使是苏州市这样经济发达的 地区土地租金也仅有 850,2000元/亩/年。但流入土地后农业企业多进行经济作物生产,凭215 借规模经营,生产成本得以进一步下降,从而增加了农地利用主体的获利空间。通过对用地 主体的调查我们发现,对于经营粮食作物的种植大户而言,其种植水稻和小麦的亩均产量分 别为 1100斤、800斤,亩均纯收益能达到 1300元(扣除生产成本和土地租金)。其种植规 模一般都在 100,300亩,政府每年对“家庭农场”的补贴为 500元/亩,农户每年种植收益 达到 18,54万,远高于其外出务工的收入。调研中课题组走访了常熟市勤丰果树种植专业220 合作社,该合作社经营规模为 480亩,主要种植草莓、梨、葡萄和蔬菜,亩产分别达到 2000 斤、2000斤、3000斤、3000斤。除去各项成本,每亩地年均收益高达 40500元,规模经营 收益非常可观。高收益低租地成本对各涉农用地主体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从而带动了土地 需求市场的发育。 2.2.2 涉农企业投资偏好 225 对于农业用地主体而言,促使其做出参与农地流转决策的内在动力取决于用地主体对流 入农地所能带来的总的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判断,一旦其预期的收益足够高而成本和风险足 够低,那么其就愿意增加农地流入量,实现规模经营。 //.paper.edu.cn - 7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资本流向的原始驱动力,资本总是从比较利益低的领域流向比 较利益高的领域。同样,在农业领域,农业比较收益也是决定资本是否流入、土地经营规模230 是否扩大的根本性因素。黄少安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基于实际物质成本还是基于隐性虚拟 成本的农业比较收益并不算低,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农业比较收益更是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2008年包含农业补贴在内的农业比较收益更是高达 153%[19]。同时,农业作为“民生”产业, 得益于政府的各项保护性措施,投资风险也较低。逐渐增高的收益率和低风险率正使得农地 流转市场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去向。 235 2.2.3 用地主体预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市民化以及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大 量农村耕地处于低效利用甚至闲置抛荒状态,这给用地主体提供了有利机会。据了解,以种 植业产品为例,江苏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近年来保持持续高位稳中上涨态势。以 2008年 为基期,2009,2012年间种植业产品年均上涨幅度达到 10%。其中,2012年蔬菜价格上涨240 7种蔬菜平均价幅度更高。据农产品价格监测点数据显示,2012年江苏省 格比 2011年上涨 35.2%。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成为用地主体土地需求的强大动力,将引导更多农业资本 流向农村。 2.2.4 政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流向城市与非农产业,农业245 生产的比较利益相对低下,因此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还不足以促使集聚在城市的资金 与劳动力转而流入农村,农业经营主体要流转农地进行规模经营,除了受到成本收益经济机 理的内在驱动外,还需要政府政策环境的外在推动力。 近年来,政府逐步加强了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通过制定各种相关法律条例,实施资 金扶持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等手段干预农地流转市场,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如 2010开始实250 施的《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政府利用土地、税收、金融、项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吸引工商、民间和外商各种资本到当地投资。同时,对于农村新兴起的“家庭农场”模式, 为鼓励农民进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利用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农场”。 苏州市 2014年新增家庭农场政府补贴已达到 5,10万元/户,户均经营规 模一般为 100,300 亩。通过政府补贴,提高了农民收入,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才有动力从事农业255 规模经营。其目的是通过土地流转,让转移出去的农民逐步市民化,而剩下来的成为“职业 农民”,搞家庭农场经营,这也是苏州市新型农业发展的探索之路。 2.2.5 土地市场化水平 农地流转需要谈判,需要讨价还价,从而形成真实的土地价格。谈判的过程产生交易成 本,大量交易费用阻碍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农民福利增进,是阻碍农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260 [20]。农地流转时间是指农民租出土地或用地主体租入土地到土地流转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来讲,流转时间越长,交易成本越高[21]。交易费用是影响农地流转双方能否达成交易 的共同因素,即交易费用的降低是互利的,理论上存在着双方通过合作共同努力降低交易费 用的自发激励。 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用地需求主体找到土地的可能性加大,从而减少其交易费265 用。也可以说,农地市场化水平越高,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可能性就越大。土地市场 化意味着土地资源的流动和利用要更多地受到市场力量的支配和指引[22],不同的土地市场 //.paper.edu.cn - 8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化水平表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程度的差异,对当事人收入水平的影响也不同。关于农村土地 市场化水平的测定,本文采用钱忠好对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测算方式进行估算[23]。即农 地市场化水平=农地流转宗数/(农地流转宗数+农地征收宗数),调查样本中,405户农民270 承包地流转宗数和征收宗数分别为 225宗、106宗,通过测算,苏州市 2014年农地市场化 水平达到了 68%。通常认为,市场化水平在 0,15%为非市场经济,15,30%为弱市场经济, 30,50%为转型中期市场经济,50,65%为转型后期市场经济,65,80%为欠发达市场经济 ,100%为发达市场经济或成熟市场经济[24]。由此或相对成熟市场经济,80 可知,苏州市农 地市场化水平已达到较高发展水平,得益于农业合作社等土地流转平台和市场的建设,用地275 主体在寻找土地、租金谈判等环节的交易成本可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为农民土地财产性收 入的获取创造了良好条件。 3 结论 本文给出了如下结论: (1)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本文测算的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属于偏狭义的概念,280 主要包括承包地流转收入以及宅基地(房屋)出租收入。2014年苏州市调研样本农民土地 财产性收入约为 98万元,占总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分别为 2.3%、86.1%。虽然农民 土地财产性收入占财产性收入比重很大,却远未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有很大的提升 空间。此外,被调研对象的土地财产性收入离散系数明显高于工资性收入和总收入,这说明 农户之间土地财产性上收入存在较大差距,由此造成了农民收入的不平衡。 285 (2)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土地以及附着在土地上的各项权利是一 种特殊的商品。土地流转行为即土地交易的形成,由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双 重因素共同作用 决定,缺少任何一方土地流转市场都无法建立。?农地流转价格、农地征收价格、农户预期、 政策、农户人力资本特征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通过影响农民土地供给意愿作用于农民土 地财产性收入;而制约土地需求主体的因素包括农地规模经营收益、涉农企业投资偏好、用290 地主体预期、政策以及农地市场化水平等因素。 基于以上结论,当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来 源于土地市场交易,依靠供给和需求任何单一因素都不可能形成完善的、成熟的农地流转市 场。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缩小地区间和地区内部农民收入差距,应从以下两 个方面着手: 295 第一,增加农民土地供给意愿。制度建设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 地流转,同 时,通过确权发证明晰农民土地产权归属。农户人力资本方面,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农民再 就业培训等工程,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增强其土地流转的动力。土地租金方面,要通过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土地价值上升,从而间接促进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这样 不仅可以增强农民当下土地流转的意愿,对其未来土地流转预期也将形成正向激励。 300 第二,提高用地主体土地需求。制度建设方面,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 扶持力度,从而降低其农业投资的风险,增强用地主体投资的信心和强度。市场化平台建设 方面,增加和强化农业合作社个数和质量,扩大其规模和覆盖范围,积极构建起、完善 的农村土地市场化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交易通道,降低农地流转契约成本,不断推进农村 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305 //.paper.edu.cn - 9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何绍周,彭博,马也.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面临的制度性约束-基于市场和法制的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 2012(6):95-100. 310 [2] 陈家泽.土地资本化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J].财经科学,2008(3):99-107. [3] Filip Palda. Property Rights vs. Redistribution:Which Path to National Wealth[J]. Public Choice,1999,101 (2):129-145. [4] 何丽芬,潘慧峰,林向红. 中国城乡家庭财产性收入的二元特征及影响 因素[J]. 管理世界,2011,(9): 168-169. 315 [5] 刘长庚,王迎春. 我国农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其结构分解的实证研究 [J]. 经济学家,2012,(11): 68-75. [6] 刘兆征.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分析及增加对策[J]. 经济问题探索, 2009,(7):34-40. [7] 金丽馥. 中国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困境与对策思路[J]. 江海学 刊,2013,(6):97-101. [8] 周其仁. 增加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J]. 农村金融研究,2009,(11): 30-32. 320 Yi Che. Land Reallocations,Recovery Land Rental and Land Rental [9] Market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J].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2,6(2):229-247. [10] Xu Hengzhou.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Rural Land Transfer: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ccup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Pension Security Mode[J]. Energy Procedia,2011,(5): 397-402. 325 [11] Huang Jikun,Liangliang Gao,and Scott Rozelle.The Effect of Off-Farm Employment on The Decisions of Households to Rent Out and Rent In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J].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2,4 (1):5-17. [12] 杨玉珍.宅基地腾退中农户行为决策的理论解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4):53-62. [1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合法转让权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础-成都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330 的调查研究[J].国际经济评论,2012(2):127-139. [14] 江淑斌,苏群.农地流转;租金分层;现象及其根源[J].农业经济问题,2013,(4):42-48. [15] Yang,X.,J.Wang,and I.Wills. Economic Growth,Commerci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Rural China,1979-1987[J].China Economic Review,1992(3):1-37. [16] 李孔岳.农地专用型资产与交易的不确定性对农地流转交易费用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9,(3):92-98. 335 [17] 罗必良,李尚蒲.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广东的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0,(12): 30-40. [18] 侯石安.初始禀赋差异、农业补贴与农地流转选择-全国 8 省 30 村的微观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21):4508-4516. [19] 唐茂华,黄少安.农业比较收益低吗,-基于不同成本收益核算框架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含义[J].中南财经340 大学学报,2011,(4):53-59. [20] 邓大才.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与价格研究-农地流转价格的决定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9): 90-95. [21] 刘克春.国外关于农地流转的理论研究与启示[J].经济学家,2008,(6):20-24. [22] 钱忠好,牟燕.土地市场化是否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45 面板数据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3(2):78-89. [23] 钱忠好,牟燕.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测度及分析[J].管理世界,2012,(7):67-76. [24] 顾海兵.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九五”估计与“十五”预测[J].经济学动态,1999(4):14-17.
/
本文档为【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调研数据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