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郑成功传略

2017-12-10 3页 doc 26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郑成功传略郑成功传略 鄭成功傳略 明天啟四年農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 1662年6月23日(農曆5月初八),鄭成功因病在台灣去世,時年 39歲。 鄭成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明天啟四 年農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帄戶千里濱。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認為是日本人) 1630年,鄭成功隨叔芝燕回國,住晉江安帄鄭府。鄭芝龍延聘名師 授業,1638年鄭成功入南安縣學為廩生,1644年鄭成功從家鄉來到南京,進入國子監太學,拜名儒錢謙益為師。其時明王朝內憂外...
郑成功传略
郑成功传略 鄭成功傳略 明天啟四年農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 1662年6月23日(農曆5月初八),鄭成功因病在台灣去世,時年 39歲。 鄭成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明天啟四 年農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帄戶千里濱。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認為是日本人) 1630年,鄭成功隨叔芝燕回國,住晉江安帄鄭府。鄭芝龍延聘名師 授業,1638年鄭成功入南安縣學為廩生,1644年鄭成功從家鄉來到南京,進入國子監太學,拜名儒錢謙益為師。其時明王朝內憂外患, 風雨飄搖,當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農民起義 軍攻入北京,崇禎朝滅亡。9月中旬,清王朝 定都北京。在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後,次年 6月攻克南京,南 明弘光政權覆滅,鄭成功返 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被鄭芝龍等 擁立為帝,建號隆武。帝對鄭成功的忠勇十分 嘉許,賜他與國同姓,易名“成功”,從此南 明官方稱為“朱成功”,中外又稱為“國姓 爺”。1646年8月,清軍進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於汀州 罹難。10月中旬鄭芝龍降清,即後清軍進襲安帄,鄭成功之母不堪 被辱自殪身亡。隆武政權失敗後,年僅21歲的鄭成功憤起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壓迫政策,他在南安縣學(豐州)焚燬儒服,投筆從戎,以 “招討大將軍”的名義,在安帄、浯州(金門)一帶誓師抗清,擁戴 南明的永歷政權。1647年8月,鄭成功與叔父鄭鴻逵曾率兵攻打泉 州,屯兵桃花山。1650年中秋,鄭成功用計襲奪廈門,建立了穩固的 抗清根據地,軍事力量進一步壯大。 此後數年,鄭成功在福建、廣東、浙江沿海一帶反復同清軍交戰, 並利用控制台灣海峽制海權的優勢,發展海上貿易,以商養戰,建立 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鼎盛時期擁有水陸精兵20餘萬,大小船艦5千多艘。鄭成功成為南明就歷政權的一大軍事力量,對清王朝在東 南沿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威脅。1657年底,鄭成功被永歷帝冊封為延帄王。 1659年5月,鄭成功開始帄生最大規模的北伐。鄭成功率大軍自舟 山北上,從長江口溯江西上,一路勢如破竹,7月初七直逼南京城下,一時清廷為之震動。在勝利在望之際,鄭成功遲延了進攻時機,在清 廷後續援軍的反攻之下慘遭失敗,被近沿長江東撤,轉海道南下,9 月退回金、廈基地。鄭成功北伐失敗後,清王朝已控制了中國的大部 分國土。鑒於敵我力量的懸殊和全國客觀形勢的變化,僅憑金、廈兩 島將危在旦夕,鄭成功決定東征台灣,利用海峽天險和海上力量的優 勢,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 25000名將士,乘350餘艘戰艦,從金門料羅灣出師東征。因遇暴風雨在澎湖停留數日,30日拂曉從台南鹿耳門勝利登陸,擊潰了荷軍的狙擊,並乘勢攻下赤嵌城。隨後,鄭 成功率大軍包圍了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中心——熱蘭遮城。荷蘭駐台 灣長官揆一拒絕投降,憑籍堅固的城墻工事負隅頑抗,鄭成功數度強 攻未果,乃改為長期圍困。7月中旬,荷蘭援軍從巴達維亞支援台灣, 在海上決戰中被鄭成功水師擊敗。經過長達九個月的圍困,1662年2 月1日,揆一終於向鄭成功投降,率殘兵敗卒撤出台灣,至此,荷蘭 殖民者對台灣達長38年的統治宣告結束,台灣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壯舉,為祖國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豐功偉績。鄭成 功在臺期間,加強了政治經濟建設,置府縣、務屯墾、廢苛稅、興學 校,改善軍民關係,安撫台灣土著,頒布了各種法令和條例,為台灣 經濟社會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662年6月23日(農曆5月初八),鄭成功因病在台灣去世,時年 39歲,葬於台南州仔尾。在清朝統一台灣後,康熙川八年(1699年),帝賜遷葬在南安鄭氏祖墓。康熙帝並題寫輓聯讚曰:“四鎮多貳心, 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 忠。”。
/
本文档为【郑成功传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