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实用理财方法课程论文模板

实用理财方法课程论文模板

2017-09-21 17页 doc 41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实用理财方法课程论文模板实用理财方法课程论文模板 题 目: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 院系名称: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学0801班 学生姓名: ***** 学 号: ***********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 摘 要:西方财务学界在20世纪70年代把不对称信息理论首次引入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分析当中,提出融资方式的理想选择应该是“先内部融资,再债权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啄食顺序模型。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偏好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这与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我国存在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本...
实用理财方法课程论文模板
实用理财方法课程论文模板 题 目: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 院系名称: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学0801班 学生姓名: ***** 学 号: ***********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 摘 要:西方财务学界在20世纪70年代把不对称信息理论首次引入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当中,提出融资方式的理想选择应该是“先内部融资,再债权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啄食顺序模型。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偏好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这与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我国存在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状及特征,内部和外部解释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原因,归纳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对策。 关键词:股权再融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再融资偏好 1 引言 西方财务学界在20世纪70年代把不对称信息理论首次引入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分析当中,提出融资方式的理想选择应该是“先内部融资,再债权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啄食顺序模型。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偏好外源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这与西方的优序融资理论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我国存在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 上市公司推出再融资,其目的是为了谋求企业的发展,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是这些资金被上市公司“圈”走之后,就成了公司可支配的资源,而上市公司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却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因此,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不仅仅是上市公司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涉及整个国民财富和资源的再分配,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社会发展与安定 2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涵义 2.1 再融资 再融资,是相对于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而言,上市公司在初次公开募集到资金后,再次或多次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行为,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内部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其中债权方式和股权方式均称为外源融资方式。内部再融资方式即留存收益转增资本,债权融资方式包括发行公司债券和向金融机构借款等,股权再融资方式包括配股、增发新股以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 2.2 股权再融资 股权再融资是企业通过配股、增发新股以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股权再融资所筹集的资金在性质上属于企业的主权资本。在我国现行的会计下,它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其优点在于首先是无须偿还,其次是偿付风险小,另外可以增加企业的信用。缺点首先是通过发行股票再融资会增加企业的股东,容易分散企业的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另外企业的资金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股利要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而且股票的发行费用也较高。 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特征 总体规模保持较高水平 3.1 近年来,我国再融资市场从总体规模上看虽然仍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上市公司再融资总体规模呈现出一个从相对平稳下降,而在2006年又迅速回升的形态。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6年股权再融资的发展状况。 表1 2000—2006上市公司再融资量与总融资量的比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股权融资总 1582.84 1190.04 801.58 884.35 917.05 527.35 2858.60 额(亿元) 股权再融资 770.01 631.47 262.70 365.93 482.18 317.39 910.40 额(亿元) 注: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整理 3.2 融资方式多样化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主要有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这三种方式。自1993年至2006年,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募集的资金总3277.74亿元,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的42.25%,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资金来 源渠道。 表2 2000年—2006年我国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配股 增发 可转债 配股 增发 可转债 年份 筹资额 筹资额 筹资额 家数 家数 家数 (亿元) (亿元) (亿元) 2000 162 21 2 537.93 203.58 28.50 2001 126 23 0 430.64 196.83 0.00 2002 22 28 5 56.56 164.64 41.50 2003 24 16 15 74.71 110.62 180.60 2004 23 12 12 104.49 168.66 209.30 2005 2 5 0 2.62 278.77 0.00 2006 2 49 9 4.32 847.10 40.04 注: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整理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具体特点: (1)我国再融资方式的格局发生了迅速的转变 由配股占主导的再融资模式变成由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并驾齐驱,其中增发正在成为再融资的主流渠道,而配股的地位逐渐受到削弱,如图1所示。 (2)配股融资份额在逐年减少 从配股数额及配股家数来看,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3)增发再融资发展极快,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如表2、图1所示,近几年来增发再融资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40,,呈现出几何级数的跳跃增长,尤其是2006年,增发总额为847.10亿元,占当年再融资总额的93.05,。从国家政策和上市公司近年来的选择方式看,今后增发将取代配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唐敏杰,2007)。 (4)可转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发行可转债成本低,发行方式灵活,同时股市长期低迷,配股和增发对公司贡献减弱,这更促使了可转债的迅猛发展。2002年筹资额为41.50亿元,占当年的15.8%,2003年是可转债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年累计发行筹资180.60亿元,占当年再融资总额的49.35%,也因此成为当年融资额度最大的方式。2004年这 一数字又有所增长,全年筹资209.30亿元,占当年再融资总额的43.35%。目前来看,发行可转换债券已逐步成为再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 2006 2005 2004 配股 筹资额(亿元)2003增发 筹资额(亿元) 可转债筹资额(亿元)2002 2001 2000 0%20%40%60%80%100% 图1 2000年—2006年我国再融资方式的比例比较 注: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整理 3.3 融资方式具有行业偏好 从1993-2007年进行再融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无论是配股、增发新股还是发行可转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额都占到绝对优势。配股再融资额的行业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制造业、综合类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发再融资额的行业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发行可转债再融资额的行业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从产业分布来看,配股再融资中第二产业上市公司占比重较大,第三产业上市公司较偏好发行可转债及增发新股。 3.4 融资区域不均衡 从1993-2007年,进行配股和增发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来看,无论是再融资的次数或筹资额,华东地区都排在第一位,其次为中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比例相对较小,这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趋于一致。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从方式上讲,由原来方式单一的配股融资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增发和可转债已成为再融资行为的主流方式;从行为上讲由原来的行政批复手段开始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制度的制订上,也有利于股权再融资的市场化进程(刘芳,2008)。可以看出,我 国的证券市场正朝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创新再融资方式的推出和市场制度的更加完善。 4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顺序的选择与优序融资理论相悖,都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4.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外因分析 4.1.1 制度缺陷、政策导向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 我国上市公司自诞生以来就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且非流通股股份占据主导地位。在股市构建初期,非流通股股东以一种不合理的歧视价格取得了公司的股权和资产,使得流通股股东参与高价配股形成的公司的新增资产被大股东理所当然的占为己有。由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流通股股本在总股本中占的比例很大,即使非流通股股东放弃配股或公司大比例增发,亦不会影响非流通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在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必然偏好股权融资。 从历史因素考虑,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根本目的是为国企扭亏脱困服务。造成国企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的高负债率,为充实资本金,降低负债率,便允许国企到证券市场“圈钱”。另外,根据已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企业再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这一办法的出台,随即引发了新一轮股权融资热潮,并进而演化成肆无忌惮的“圈钱”运动,无论企业是否需要资金,都贪婪地扩股融资。 4.1.2 股票市场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 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包括居民储蓄存款、机构资金、外资资金等潜在的资金供给者呈不断扩展之势。强大的资金供给一直在伴随和支持着我国股市的发展过程,并因此形成对股票投资的现实或潜在的强有力需求,使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再融资时,几乎没有出现过发行失败的情况。这无疑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它们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我国股市发展过程所呈现的供求关系是一种供求失衡甚至是严重失衡,股票的发行指标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造成了我国股票市场上新股供不应求的状况持续而显著,为企业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和价格发行股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极大地刺激和激励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4.1.3 债券市场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 融资环境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偏好。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完善。在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和流通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企业债券发展缓慢、品种单一、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债券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供给一直以来最根本问题,是政府逐步对这一市场施加管制时,未能真正以积极的态度去培育这一市场,从而未能真正把企业债券市场作为一个市场提供给企业。 4.1.4 信贷市场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国有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尽管银行仍然是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但其供给机制逐步发生转变,使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信贷市场开始形成。对银行进行外部约束和自身的内在约束的双重强化,从而使银行信贷市场愈来愈成为一个趋紧型市场。 十多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存贷比也呈明显的下降态势,既表明信贷市场具有资金供给的潜在能力,同时也表明这些资金供给未能转化为贷款,这一方面影响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从整个社会来说则使资金这种稀缺资源未能得到合理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又使得许多企业和项目得不到应有的资金供给。在银行借贷无门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就只能转而以其他方式谋求资金,而政府基于对国有企业的天然责任,也不断地为国有企业创造其他的再融资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股票市场的崛起就是一种必然。 4.1.5 投资主体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 (1)投资结构不合理,个人投资者居多 股市投资者通常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从当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构成来看,主要是以个人散户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并不多。 (2)投资者缺乏正确投资理念,市场投机气氛浓 从投资者投资理念的理性程度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上追随大市者和投机者居多,而成熟理性的投资者偏少。我国股票市场极其缺乏一些素质高、投资理念强、对稳定整个市场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机构投资者来维护市场的稳定运行。同时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募集的资金在使用上又不受到限制,因此上市公司首要考虑的总是能融入多少的资金。在这种环境下,国有上市公司自然对股权再融资情有独钟。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企业再融资选择与企业外部因素紧密相关。制度、政策、资本市场状况和投资者的理念都会影响企业的再融资选择。但是能够影响企业再融资选择的因素还远不止这些,企业的自身因素是影响企业再融资选择的关键。 4.2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内因分析 4.2.1 内源融资受限与破产风险 从内源融资方面说,就我国目前企业的资本结构来看,自有资金比率依然很低,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到30%,这意味着企业内部积累不足,无法满足上市公司的需要。此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决策有明显的短期行为,其通常会将留存收益转化为消费基金,而很少用于技术开发、项目投资。 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相比,进行债务融资有“硬约束”,就是必须到期还本付息,不能还本付息就意味着破产,而且债务融资中的长期负债成本比流动负债成本又高得多。相反,股权再融资成本较低,这个很低的成本也没有“硬约束”。 4.2.2 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票被划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非流通股东往往为控股股东,占绝对控股地位。这种局面造成国有资本主体缺位,使其缺少监督和约束,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制约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没有强有力的资金作后盾进行内源融资,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被动偏好外源融资”。 上市公司股份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其难以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这种持股主体是一种虚拟主体,它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我国上市公司虽然也表现出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的倾向,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和国有的控股股东普遍不到位的现象,已经严重削弱了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导致经理层过分追求对资本的控制权,其结果必然是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有明显的偏好(牛成喆、张涛、慈佳,2008)。 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息压力,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即成为了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所以我国上市公司一般将国内债务融资的顺序排列在外部股权融资之 后。并且上市公司中流通股比例越高、非流通股比例越低的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越小;国有非流通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偏好越强烈。 4.2.3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所谓“内部人控制”,就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当出资者(股东与债权人)无法有效地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监控时,后者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者小集团谋取私利,从而损害全体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我国的上市公司社会公众股极为分散,中小散户股东有强烈的投机性和搭便车行为,从而使股东的控制权残缺,对经理人约束机制不健全。如果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不好,已处于亏损状况时,经理人可能会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暂时掩盖上市公司的亏损状况。因此,较低甚至亏损的业绩水平限制了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从而使上市公司偏好外源融资。 5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经济后果 5.1 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的偏好,再加上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缺少市场机制运行所需要的基础,大量廉价资本的流入致使上市公司不能有效地使用募集到的权益资金,许多公司得到了钱后不知如何使用。有一些上市公司,其募集资金的投向并不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他们一掷千金地把资金投入到自己既不熟悉、与主业又不相关的产业中,在项目环境发生变化后随意地变更投资方向,募集资金不按照招股说明书中的承诺使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频频。 一些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用于委托理财,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证券市场,参与股市的投机炒作,获取投资收益,弥补主业不足。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4年6月,共有2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委托理财,资金规模达150亿元,这种募集资金形成的大量资金闲置和浪费,使得资金没有真正发挥功能,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5.2 影响融资公司的盈利和持续发展 5.2.1 不利于公司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优化 上市公司过于偏爱股权再融资不利于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的实现,表现为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从而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了自有资本的使用效率(任晓慧,2009)。 首先,大量“廉价”权益资本的流入,使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非常随意,募集资本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其次,投资方向的混乱,对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不利。当前众多上市公司追随“科技热”、“网络热”等投资行为,说明上市公司不了解自身核心能力。最后,股权融资偏好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好处的比例下降,对企业价值最大化产生不利影响。 5.2.2 经营业绩、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上市公司在大量筹集权益资金的同时,也伴随着股本的快速扩张,但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的增长却远远跟不上股本的扩张速度,从而摊薄公司利润,这必然导致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下降。 对上市公司配股后的长期业绩研究表明,在配股当年,配股公司会计业绩指标均显著强于其他上市公司,而配股后的第二年则显著低于其他上市公司,配股导致上市公司业绩显著下降;对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统计资料显示,增发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率等指标在增发后所有年度的平均值比增发前一年度下降。由此也说明上市公司并未考虑长远的利益分享而主要考虑短期资金筹集问题,其必然结果是导致经营业绩和持续盈利能力下降。 5.2.3 公司成长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变弱 对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研究表明,再融资募集资金并没有促进主业的增长,反而与主业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对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后净利润增长率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在减少,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发展放慢,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弱。 5.2.4 偿债能力变弱 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后将近八成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升高,偿还债务的能力变弱,这必然使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 从以上的分析看,再融资并未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升,财务状况好转,偿债能力增强。盈利能力的不断下降必然使再融资公司发展速度放慢,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弱。 5.3 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和长期投资积极性 在股票供不应求的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满足了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在短期内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较快投资收益的功能。但由于这种 偏好并不符合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再加上滥用资本的行为及因此造成的资本使用效率低下,必然影响公司的盈利,从而影响国有股本的保值、增值,影响公众投资的回报,从而打击其投资的积极性。 我国的股市在制定其基本政策时,可以反复考虑各方的利益,但唯独从来不认真考虑投资者的利益,从来不认真论证它对股市投资者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上市公司成了大股东的“提款机”,只输血不造血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挫伤了股民长期投资的积极性,由此也造成了股市短期行为严重、投机之风盛行的不良后果。目前这种完全不顾投资者利益,大肆掠夺投资者利益的股市发展政策,正被越来越多的股市投资者所痛恨,正被社会主流储蓄资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我国股市不但被我国主流储蓄资金所代表的股市长期投资者所拒绝,而且也正被越来越多的我国股市短期投机性资金所拒绝,我国股市正在自己做成的困局中越陷越深。 5.4 扭曲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证券市场的基本职能是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较高的资本配置效率意味着在投资效益高的行业或项目上增加投入,在投资效益低的行业或项目上减少投入。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致使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较低。另外,当投资者群体对公司的某种再融资行为表现出明显抵触时,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并不改变其融资理念,而是把眼光投向开发另一种新的再融资工具上,这一现象也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被扭曲了(王茜,2007)。 6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对策 通过上述几部分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存在严重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这对投资者、资本市场、公司等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上市公司融资的内外环境,规范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纠正其不合理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将宝贵的股市资金配置到真正需要资金而又能带来良好效益同时给投资者以丰厚回报的企业中去,是必须要解决的。 6.1 解决股票市场制度性缺陷 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性缺陷的根源,它导致了我国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共存的特殊现象,并且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使得各行为主体各行其是, 目标函数差异巨大带来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丧失了证券市场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因此,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当务之急。 6.1.1 解决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流通化问题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实行非流通股的全流通没有一个具体方式,各上市公司可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渠道来解决,可分别采取上市公司回购、国有股股权转为债权、国有股转为优先股、向流通股股东配售国有股等方式来解决本公司的非流通股流通化问题。对首次公开发行新股的公司不再划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最终实现股票的全流通(陈薇,2007)。 6.1.2 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2005年12月31日证监会又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对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要逐步实施股权激励政策,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所谓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股票期权将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和股东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也有利于高管人员做出理性的再融资决策。 6.2 建立多元化的上市公司再融资体系 6.2.1 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运用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再融资方式。我国上市公司内源融资不足,主要依赖外源融资。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内源融资不足。企业自身要调整战略,使其具备快速运营、快速反应的能力,同时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技术含量,充分利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手段扩大市场。此外,国家也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内部积累的税收、财务制度,减轻企业税费,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和利润滚存制度,引导企业进行内源资本扩张,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6.2.2 发展债券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的债券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债券市场可以拓宽企业的再融资渠道,从而削弱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首先,发展债券市场就要减少政府对债券市场的干预,取消公司债券发行的政府审批制度及对公司债券利率的控制,交由市场选择。其次,国家应降低发行债券门槛,扩大企业债券的上市规模,以增强企业债券的流通性。最后,增加企业债券品种,满足对风险和收益组合有不同要求的投资者的需求。债券创新包括债券期限、票面利率、支付方式、衍生工具等方面。为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企业债券可在期限长短、利率固定与否、利息支付方式等方面予以创新,还可以与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组合形成衍生品种。 6.2.3 实施金融创新,引进具约束力的融资工具 在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上,金融工具相对单一,对上市公司而言,没有太多的融资方式可供选择,且现有的融资工具和方式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圈钱”行为和不负责任的做法;对投资者而言,股票交易风险较大,因此引导资金投资而不是纯粹投机,需要有风险分散机制,这就对证券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创新提出了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开放力度加大,国外金融机构会带来许多新型的金融工具。我们必须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研究,设计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金融工具,尽快放松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管制,发展衍生市场,逐步扩大衍生工具的交易品种、范围和规模,积极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6.3 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从源头上控制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倾向,就要增加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取得增发股票和配股资格的难度,以及规范派发现金股利的制度。 首先,要对上市公司和发行股票实行真正的核准制,让企业依靠自己的信用,根据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和资本市场状况决定是否上市、发行股票或增发股票和配股,也让企业独自承担风险(付耘,2008)。 其次,要严格会计制度,改进对经营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以利润为中心的效益会计核算体系。 最后,就是要使政府的监管政策有利于上市公司弱化股权再融资偏好,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分红方式和分红比例,应有相应的政策约束和引导,同时要明确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并建立一系列对关联交易、再融资价格限定、募集资金使用等相关制度(汤发喜,2008)。 6.4 转变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效率 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的重点应该转变到推行强制性信息披露,注重事后责任追究,监管理念应由原先的试图控制风险转变到充分揭示风险。准备持续融资的企业应充分披露自己过去的表现和未来的计划,由市场决定是否接纳它的持续融资。管理层所要做的只是保证充分的信息披露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只有这样,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才能够真正得以提高。 发展中的证券市场尤其需要高效率的监管,需要从重、从快地处理各种违规行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市场主体逐步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再融资的规模会更大,市场情况会更复杂。无论从现实和长远来看,我国证券监管都面临着加快法制建设、改进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手段的紧迫任务。 6.5 规范股权再融资参与者的行为 6.5.1 完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机构投资者作为人格化的法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将众多分散的小股东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如社会保障基金)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投资实力来参与公司的监督和控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个人流通股较高,显然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空间较大。 6.5.2 规范中介机构 完善市场化的资格审查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和定价机制等;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全面推行合伙制,建立相关的民事赔偿机制,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专业意见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完善有关规定,对中介机构的连带责任应有明确认定。 7 结 论 由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信息不对称理论、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和时机窗口理论对我国上司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有着更好的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股权再融资偏好使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融资后经营业绩、盈利能力下降,成长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及偿债能力均变弱,这样就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和投资积极性,扭曲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针对股权再融资偏好引发的问题,本文从完善制度、规范股权再融资行为、加强监管和规范股权再融资参与者行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 议。 本文仅对股权再融资偏好现象及个别案例进行分析,并未系统归纳研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由于专业水平限制,本文并未做任何实证研究,大量数据均引用前人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薇(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财经界,2007(8):289 ,290 [2] 陈映森.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改进对策探讨.企业家天地,2008(1):132,133 [3] 付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浅析.当代经济,2008(3):24,25 [4] 胡金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分析.时代经贸,2007(10):197,198 [5] 刘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8(11):198,199 [6] 李兴春,宋素荣(基于行为财务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21):56,57 [7] 马卓然,汤发喜(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基于监管制度变迁的视角(河北金融,2008(11):43,45 [8] 牛成喆,张涛,慈佳(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研究(财会通讯,2008(2):9,13 [9] 屈耀辉,傅元略(优序融资理论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兼对股权融资偏好再检验(财经研究,2007(2):108,118 [10] 任晓慧.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研究.经济论坛,2009(5):24,27
/
本文档为【实用理财方法课程论文模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