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校园暴力文献

2017-09-26 8页 doc 26KB 2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校园暴力文献校园暴力文献 --王超 在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园内,以斗殴打架、欺侮学生、勒索钱物、 残害师生、逞凶作歹为典型表现形式的校园暴力有蔓延发展的趋势,成为校园中一颗亟待治理的“毒瘤”;另外,给同学起外号、语言讥 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这些外显的和潜在的暴力 行为给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不少学生对学校产生了恐惧;一些被欺凌的学生由于面对校园暴力不敢抗争,也无力抗争,只好消极容忍,无处倾诉求助,造成学习情绪低落甚至辍学;一些学校由于校园暴力愈演愈烈,致使学校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 弱。此种现象任其发...
校园暴力文献
校园暴力文献 --王超 在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园内,以斗殴打架、欺侮学生、勒索钱物、 残害师生、逞凶作歹为典型现形式的校园暴力有蔓延发展的趋势,成为校园中一颗亟待治理的“毒瘤”;另外,给同学起外号、语言讥 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这些外显的和潜在的暴力 行为给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不少学生对学校产生了恐惧;一些被欺凌的学生由于面对校园暴力不敢抗争,也无力抗争,只好消极容忍,无处倾诉求助,造成学习情绪低落甚至辍学;一些学校由于校园暴力愈演愈烈,致使学校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 弱。此种现象任其发展蔓延,必将危害一代人的健康成长,甚至将年轻一代推入人生的误区,危及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此,学校、家长和社会决不能等闲视之[1]。 1 暴力与校园暴力的定义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violence)定义为: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 [2]。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SV)是近年来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 新概念,是社会中常见的一种暴力形式,一般泛指发生在青少年之间、 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既包含了发生在校园内的 暴力事件,也包括了发生在校园外但与学校有着直接关系的暴力行为 [3]。 2 国内外校园暴力现状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不断升高。国内调查发现,16.8%的学生在过去1 年内有过打架行为,2.8%的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因感觉上下学途中不安全而没去上学[4],4.3%的学生在校内曾被人用诸如匕 首或棍棒等可致人受伤的东西威胁或伤害[5]。在美国2003年危险行为监测中,33.0%的高中学生在过去1 年内打过架,4.2%的学生因为打架受伤而到医院治疗,5.4%的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由于感到学校或 途中不安全而不去上课[6]。在牙买加,78.5%的高中生曾目睹过社区 中发生的暴力事件,44.7%的学生目睹过家庭暴力,60.8%的学生看到过校园暴力[7]。美国Nansel TR等[8]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有29.9%的学生发生过欺侮或被欺侮,其中13.0%欺侮过别人,10.6%被他人欺侮过;还有6.3%的人既欺侮过他人,也被他人欺侮过。 3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产生是由青少年本身因素以及外界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的结果。 3.1 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青少年正处在心理依赖向独立的过渡时 期,有了一定的思想和自主判断能力,但并不成熟,对事物的判断不客观,做事经常不考虑后果;乐于把自己看成一个大人,但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中 的暴力现象、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中的暴力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他危 险行为,如酒精和药物滥用等[9];容易在遇到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形 下,通过极端的方式如暴力去解决问。3.2 社会的影响。社会的激烈竞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生 活,这些压力使得青少年感到惶恐不安,而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尚不能 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压力带来的影响,因而往往采用其他的手段来排解 压力。另外,现今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许多青少年就是在暴 力内容的影响下误入歧途的。 3.3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疏漏和偏差。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频繁的考试及排名引起学生心情或情绪波动,从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的思想、情绪了解不够,人格教育的缺失,往往也会使学生养成好斗的坏习惯。 3.4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的首要课堂,对青少年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家庭环境恶化、家教功能的失效都会影响到青少年 的身心健康。许多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多出自于问题家庭,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 4 干预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行为既是青少年危险行为的一个方 面,也是周围的危险因素、同伴影响以及本身基因的特异性等方面综 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干预中应注重认知行为、药理和社会心理治疗等 方面的结合[10],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共同的努力。在不 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人们已逐渐找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如 生活技能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Gilbert J.Botvin博士利用“生活技能培训”的方法预防青少年吸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后的一些研究也证明了生活技能教育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青 少年中,能够提高相关知识水平和转变态度,并能有效预防青少年危 险行为的发生[11]。2000年4月,世界教育论坛会议提出的FRESH(Focus Resources on Effective SchoolHealth),为建立有效的学校 卫生计划、达到人人获得教育的目的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生活技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2],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处理来自社会 等各方面的问题。 4.1 校园暴力的早期预报及干预。有研究表明,超出常规的行为、学 习成绩差、控制力弱等因子对暴力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报作用[3]。早期吸烟、吸毒或同伴吸烟、吸毒,校园内很多人吸979烟、吸毒,以及女生缺乏自尊等问题都会增加暴力行为的危险性[13]。许多儿童在婴儿时期就开始有生理性的侵犯行为,在上学之前大多数儿童会学会控 制生理性的侵犯行为。而那些不能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在青少年时期有很大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因此,预防性干预应该在出生到上学之 前这段时间里进行,这就说明了家庭在孩子成长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 作用,培养家长帮助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以关爱为基础的初级干预,包括社会心理学的监控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效减少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以及所造成的伤害。这种干预主要是 采用2种方法:一是通过社会心理学监控和合适的心理卫生方法确定、 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二是通过由做得比较好的父母电话传 授经验给其他父母,加强家庭感情,从而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形成 [15]。 4.2 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开展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健康教育。 对青少年开展针对校园暴力的生活技能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干预措 施。这种方法是帮助青少年学会处理矛盾冲突、改善人际关系、及时 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利用求助方式等技巧,从而避免校园暴力 的发生。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人格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 心理素质[16]。暴力干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参与者自我调节,提高对暴力监测必要性的认识以及暴力识别[17]。美国一项研究针对非 洲裔美国学生暴力事件发生率较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非洲裔学生 较多的学校开展“18课时预防校园暴力生活技能”课程。课程的重点 是暴力预防而不是解决问题冲突,焦点是向学生传授青少年暴力行为 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环境因素;另外,还有一部分生活技能培训,例如控制愤怒、矛盾的非暴力解决方式等。课程通过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竞 争性的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而友好的环境,使他们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且互相尊重[18]。有研究表明,包括暴力在内的健康危险行为与青少年曾经有过与暴力有关的经历呈相关性,因此在学校内开展心理卫生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19]。通过心理咨询,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解决问题。学校与 家庭要共同配合,加强对重点学生的管理。学校应面向每一个家庭,以家庭教育推动教育,通过两者相互作用,更好地提高育人效果[16]。 美国Smith等[20]开展“GREAT(GuidingResponsibility and Expectations for Adolescents for Today and Tomor-row)家庭计划”干预青少年暴力,就是以社区为基础,组织多个家庭一起进行课 程和活动,旨在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合起来,共同帮助青少年。多系统治疗是一个以家庭为基础进行治疗的方式,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暴力以及其他反社会行为的治疗[21]。“健康社区青少年服务计划” 帮助学校联合社区服务共同进行健康指导,这些都是学校课程干预非 常重要的补充,也是多方面暴力预防计划中很有价值的部分[22]。青少年是暴力的受害者,他们很需要教育支持、职业援助、心理卫生服 务和群体干预服务[23]。这些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为他们提供良 好的环境,教授他们必要的生活技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安全地度过这 个时期。 参考文献 [1] 郑开诚,张芳德.校园暴力溯源及其防治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2):2-4 [2] WHO Global Consultation on Violence and Health.Violence:a publichealth priority.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6 [3] 尹逊强.校园暴力的现状及预防对策.实用预防医 学,2004,11(5):1 063-1 066 [4] 孙江平.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二)———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292-293 [5] 周月芳,罗春燕,彭宁宁,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二)———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中国校医,2003,17(2):100-103 [6] JoAnne Grunbaum,Laura Kann,Steve Kinchen,et al.Youth Risk Behavior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 2003.Morbil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004.5 [7] Soyibo K,Lee MG.Domestic and school violenc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Jamaica.West Indian Med J,49(3):232-236 [8] Nansel TR,Overpeck M,Pilla RS,et al.Bullying behaviors among USyouth: 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 with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JAMA,2001,285(16):2 131-2 132 [9] Daane DM.Child and adolescent violence.OrthopNurs,2003,22(1):23-9,quiz 30-1 [10] Rappaport N,Thomas C.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on aggressive and vio-lent behavior in youth: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J Adol Heal,2004,35(4):260-277 [11] 周凯,叶广俊.学校生活技能教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2):127-129,123 [12] Focusing resources on effective school health: a FRESHstar to enhancingthe quality and equity of [13] Elickson PL,McGuigan KA.Early predictors of adolescent education.World Education Forum 2000,FinalReport violence.Am JPub Heal,2001,28(5):386-393 [14] Tremblay RE,Nagin DS,Seguin JR,et al.Physical aggression during earlychildhood:trajectories and predictors.Pediatrics,2004,114(1):43-50 [15] Iris W B,Sara M,Kristen S,et al.Effects of a primary care-based inter-vention on violent behavior and injury in children.Pediatrics,2004,114(4):e392-399 [16] 祁丹凤.“校园暴力”现象透视.贵州教育.1998,(7-8):16-17 [17] Abraham A,Cheng TL,Wright JL,et al.Assessing an educational inter-venti on to improve physician violence screening skills.Pediatrics,2001,107(5):68 [18] Albert DF,Aleta LM.The Effectiveness of a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orReducing Violence among Urban Sixth-Grade Students. Am J Pub Heal. 1997,87(6):979-984 [19] Albus KE,Weist MD,Perez-Smith AM.Associations between youth riskbehavior and exposure to violence:implications for the provision of mentalhealth services in urban schools. Behav [20] Smith EP,Gorman-Smith D,Quinn WH,et al.Community-based Modif,2004,28(4):548-564 multiplefamily groups to prevent and reduce violent and aggressive behavior:the GREATFamilies Program. Am J Prev Med,2004,26(1 Suppl):39-47 [21] Borduin CM.Multisystemic treatment of criminality and violence in ado-lescents.J Am Acad of Chil&Adol Psych,1999,38(3):242-249 [22] O’Donnell L, Stueve A,San Doval A,et al.Violence prevention andyoung adolescents’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youth service.J Adol Heal,1999,24(1):28-37 [23] Steinberg A,Brooks J,Remtulla T.Youth hate crimes:identification,pre-vention,and intervention.Am J Psych,2003,160(5):979-989
/
本文档为【校园暴力文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