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热带雨林植物

2017-09-02 36页 doc 258KB 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热带雨林植物热带雨林植物 热带雨林植物 高二社会实践期间我们班参观了兴隆的热带植物园与三亚呀喏哒热带雨林风情园,对热带雨林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种类 榕树 药理用途 可做行道树。树皮纤维可制渔网和人造棉。树根、树皮和叶芽作清热解毒药。 木本之最 榕树是热带植物区系中最大的木本植物之一,有板根、支柱根、绞杀、老茎结果等多种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生长在 榕树---气生根 西双版纳的44种榕树具有大板根的有17种,能形成各种气生根或支柱根的有26种。绞杀现象是榕属植物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而独树成林则是某些榕...
热带雨林植物
热带雨林植物 热带雨林植物 高二社会实践期间我们班参观了兴隆的热带植物园与三亚呀喏哒热带雨林风情园,对热带雨林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种类 榕树 药理用途 可做行道树。树皮纤维可制渔网和人造棉。树根、树皮和叶芽作清热解毒药。 木本之最 榕树是热带植物区系中最大的木本植物之一,有板根、支柱根、绞杀、老茎结果等多种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生长在 榕树---气生根 西双版纳的44种榕树具有大板根的有17种,能形成各种气生根或支柱根的有26种。绞杀现象是榕属植物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而独树成林则是某些榕树由绞杀阶段向独立大树过度转变时长众多的粗大支柱所形成的热带雨林特殊景观。 野生食物 榕树是野生食物的重要来源;在西双版纳地区被利用作蔬菜的榕树主要有木瓜榕、苹果榕、厚皮榕、高榕、聚果榕、突脉榕、黄葛榕等。木本野生蔬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帮助人体消化的纤维素和苦味素。傣族人民普遍认为:常吃木本植物的嫩枝叶可使人健康长寿,也可为少女保持体态轻盈。也是重要的民族药用植物,在榕树中有9种植物被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药用的部位包括根、树皮、叶和树浆等。 独树成林 榕属植物中,有17种为具有板根的大乔木,有26种具有气生根或支柱根,有8个种具有老茎生花果现象,有24种在幼苗阶段是附生植物,其中有21种随着榕树的生长,通过绞杀植物阶段发展成为乔木或大桥木,以致形成独树成林,这些特殊的生态现象构成了园林景观。许多榕树有开展的树冠、浓蔽的树阴,一直是传统的庭院植物,如高榕、菩提树、垂叶榕、榕树等。榕属的一些种类已成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培育出叶色、形态各异的园艺品种,垂叶榕、榕树已有十多个园艺品种。 榕树文化 榕树的很多种类具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绞杀现象,景观奇特雄伟,反映了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而一 榕树---扎入土壤的气生根 些种类被当地民族视为神(龙)树和佛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该园占地约15亩,已收集榕属植物近103种,园内高榕、垂叶榕、菩提树、钝叶榕、木瓜榕等已形成树包塔、独树成林、绞杀现象等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已使该园日趋成为一个接近于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态公园,给人们以奇而美的享受。 个别榕树 黄葛榕-简介 拉丁学名:F.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 又名:大叶榕、黄葛树、黄桷榕、黄桷树。 特征:桑科落叶或半落叶乔木。叶薄革质或坚纸质,近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无毛。隐花果近球形,熟时黄色或红色。 用途:原产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尤以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最多。它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适应能力特别强。园林应用中适宜栽植于公园湖畔、草坪、河岸边、风景区,孤植或群植造景,提供人们游憩、纳凉的场所,也可用作行道树。 对叶榕-简介 俗名 (中/英) (中) 牛奶树 科属 桑科 对叶榕是一种普遍的本地原产常绿乔木,全株植物含有白色乳汁,常见于本港的郊野。 对叶榕对土质的要求不高,在不同的土壤上也能生长。 辨别特征 对叶榕的叶成对对生,是本地唯一拥有对生叶的无花果树。叶片的叶质粗糙,叶面及叶背均披有坚硬的毛。叶的边沿有小锯齿,近叶端处锯齿较多。对叶榕的 果实为无花果,每年有四次果期。果实生长于主干或枝条长而侧生的嫩枝上,初时呈绿色,到成熟时转为黄色。 知多一点点 对叶榕的果实,是树林中雀鸟及其他野生动物的食粮,所以此树对发展多样化的动植物森林有很大的帮助。 当对叶榕的枝条折断时,会流出白色如牛奶般的乳汁,所以又称为「牛奶树」。 对叶榕的根部、树皮、叶片和果实均可入药。 全株高度可达5米 叶性常绿乔木 枝干枝条于树干中部位置生出。 幼枝非常散乱。 树皮 • 树皮非常粗糙,有肿胀的小节。 • 当枝干折断或破损时,有白色乳汁流出。 叶 叶对生,单叶,呈阔椭圆形,长17至21厘米。 叶端浑圆而突成一短小尖端,基部浑圆,边缘有小锯齿;叶质非常粗糙,叶面及叶背披有坚硬的毛。 叶脉显著,于叶背处更为明显。 花 花单性,细小,生长于中空的无花果内壁,每年有四次果期。 雄花生长于近开口处,瘿花(专供传播花粉的小蜂幼虫在其内生长)在其下。雌花独生在不同株的无花果内。 果 果为无花果,生长于主干或枝条长而侧生的嫩枝上。 初时呈绿色,成熟时转为黄色;表面披毛,有细小斑点及苞片。 药用价值 【别名】 牛奶树、牛奶子、多糯树、稔水冬瓜。 【来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对叶榕Ficus hispida Lf.,以根、叶、果、皮入药。 【生境分布】 生于溪边疏林或灌木丛中、池塘边或河边。分布于福建、台湾及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化学成分】 含鞣质等。 【性味归经】 淡,凉。清热利湿,消积化痰。 【主治用法】 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风湿性关节炎。用量15-30g 【来源】《全国中草药汇编》 个别热带作物(重点:桫椤,白藤) 黑桫椤 蕨类植物 桫椤科 形态特征 植株高1-3米,有短主干,或树状主干高达数米,顶部生出几片大叶。叶柄红棕色,略光亮,基部略膨大,粗糙或略有小尖刺,被褐棕色披针形厚鳞片;叶片大,长2-3米,一回、二回深裂以至二回羽状,沿叶轴和羽轴上面有棕色鳞片,下面粗糙;羽片互生,斜展,柄长2.5-3厘米,长圆状披针形,长30-50厘米,中部宽10-18厘米,顶端长渐尖,有浅锯齿;小羽片约20对,互生,近平展,柄长约1.5毫米,小羽轴相距2-2.5厘米,条状披针形,基部截形,宽1.2-1.5厘米,顶端尾状渐尖,边缘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或波状圆齿;叶脉两边均隆起,主脉斜疣,小脉3-4对,相邻两侧的基部一对小脉(有时下部同侧两条)顶端通常联结成三角状网眼,并向叶缘延伸出一条小脉(有时再和第二对小脉联结),叶为坚纸质,干后疣面褐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背面近基部处,无囊群盖,隔丝短。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沟边的密林深处。 地理分布 产于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台湾;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 黒桫椤图片 桫椤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Hook.) Tryon),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Pteidophyta)桫椤科(Cyatheaceae)。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形态特征 桫椤(1) 树形蕨类植物。茎直立,高1-6米。胸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具窄而色淡的啮蚀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边同时轴和羽轴具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具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0.5米,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0厘米,中部羽片长40-50厘米,宽14-18 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18-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中部的长9-12厘米,宽1.2-1.6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而具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具短柄,羽状深裂; 裂片18-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中部孤长约7毫米,宽约4毫米,镰状披针形,短尖头,边缘具钝齿;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公叉,基部下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羽轴、小羽轴和中脉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鳞片。孢子囊群着生侧脉分叉处,造近中脉,有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球形,膜质。 地域分布 桫椤叶 桫椤为桫椤科大型蕨类植物,本科共有9属,约650种,中国有3属,20种,云南3属均产,现知9种。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文山、红河等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密林中,树形蕨类有三四种。桫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 [3][2] 桫椤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生态习性 赤水桫椤 为半阴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 在距今约1.8亿万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闽南侨乡南靖县乐主村旁,有一片傻子带邸林。它是中国最小的森林生态系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性傻子带原始雨林”。在那里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椤。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新西兰是桫椤产地之一。它也是新西兰的国花, [4][5]被人们所保护着。 生长现状 渐危种。本种孢子体生长缓慢,生殖周期较长,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以及配子的交配都需要温和而湿润的环境。由于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现存分布区内生境趋向干燥,致使配子体生殖环节受到严重妨碍,林下幼株稀少。加之茎干可作药用和用来栽培附生兰类,致常被人砍伐,植株日益减少,有的分布点已消失,垂直分布的下限也随植被的缩小而上升。若不进行保护,将会导致分布区缩小,以致于灭绝。 生长特性 本种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桫椤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至30.5?。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该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偏高约2--4?,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等特点。土壤多为酸性。 分类介绍 桫椤科植物 桫椤科在全世界共有6属500余种,产于热带亚热带山地。根据目前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中国有2属14种和2变种,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黑桫椤被并入桫椤属作为亚属处理。桫椤科的主要分类特征是叶柄基部的鳞片,叶轴上的气囊体,孢子囊的孢子数目和囊群盖等。 中国桫椤属(Alsophila),又称木桫椤,全世界共约230种,中国有11种和2变种,分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 1、桫椤(A. spinulosa) 2、中华桫椤(A. costularia) 3、南洋桫椤(A. loheri) 4、阴生桫椤(A. latebrosa) 5、兰屿笔筒树(A. fenicia) 粗齿桫椤 6、黑桫椤(A. podophylla) 7、毛叶桫椤(A. andersonii) 8、大叶黑桫椤(A. gigantea): 1)大叶黑桫椤 2)多脉黑桫椤 9、粗齿桫椤(A. denticulata) 10、小黑桫椤(A. metteniana):1)小黑桫椤(原变种var. metteniana) 2)光叶小黑桫椤(变种var. subglabra) 11、西亚桫椤(A. khasyyana)。 实用价值 桫椤科植物是一个较古老的类群,中生代曾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现存种类分布区缩小,且具较多的地方特有种,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桫椤株形美观别致,可供欣赏。 研究价值 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观赏价值 桫椤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园艺观赏价值极高。 药用价值 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适应能力 粗齿桫椤孢子囊群 根据自然保护学制定的原地保护、离地保护和离体保护措施,人们相应地采用实验室、人工网室、半自然生态区和天然森林区域4条途径对桫椤生存的生态因了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实验室对桫椤孢子进行离体贮藏试验和无菌培育。采用分期做孢子萌发试验结合染色法来检验贮藏孢子寿命,筛选最佳保存孢子的条件。离体培养是让孢子等外植体在无竞争有机体,较恒定的条件下快速生长发育,能人为的控制环境因子,观察孢子萌发、丝状体细胞分裂平面的转变,原叶体的发育以及孢子体形成的反应,从而找出有利桫椤繁殖的条件和程序。人工离体培养,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培养温度19—27.6?,空气湿度近饱和。PH5.8,光照强度2000lx。在这样的条件下,孢子萌发最快为46天,萌发率达90%以上。从孢子——丝状体——原叶体——幼孢子体的整个生活周期费时约10个月。而在自然界,孢子要选择适宜的地方度过休眠期,萌发率很低;存活的孢子萌发后还要经历生境中各种不利因子的威胁和危害,长成孢子体的机率更小,费时长达一年以上。 人工网室内温度是17.9—26.6?,空气温度90%左右,荫蔽度90%以上,有光斑射入。土壤肥力中等,土壤含水量13.7—30.8%,PH6.7。从森林中挖回高0.3米左右桫椤幼苗定植其中,几乎全部成活。桫椤幼苗在网室内1年约可长8片叶。网室提供了观察桫椤个体生长发育对外界条件的需求和承受反应较方便的场所。半自然生态区温度范围是16.9—25.6?,空气湿度88.5%,荫蔽度95%,但有活动光斑射入林中,土壤肥力中等,PH6.4,土壤含水量18—18.4%。迁移桫椤幼苗定植在内,成活率为12—60%(移苗半年至1年统计的)。存活的苗将用来观察搬迁桫椤群体对新居住地条件的耐受性。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将桫椤幼苗从原居住 地迁移到人工网室和半自然生态区,影响幼苗成活的关键不是土壤PH值,而是荫蔽度、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设法满足90%以上荫蔽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且排水性好,迁移成功的可能性是大的。 天然森林(实际上是遭受一定程度破坏的原始森林)区域内的桫椤,多生长在靠近水源的30—40度坡地上,空气湿度88%,温度16.2—21.4?,荫蔽度90%以上,有间断的、短时间的活动光斑射入林内,土表枯枝落叶层厚0.5厘米,土壤肥沃,土壤PH5.1—5.4,土壤含水量30.9%。林中桫椤生长良好,能缓慢地进行世代交替,采集中可见到数米高的成年植株和0.5米左右的幼株。孢子体间距离约5米,但也有个别情况是两株孢子体合长在一起的。在成年桫椤植株树冠下直径10米左右的地面上,没找到孢子萌发后转变成的原叶体和幼孢子体。Schwabe(1951)和Conway(1957)证实脱落的欧州蕨(bracken)叶片在树下腐烂产生了抑制孢 [9][7]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物质。可能桫椤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有待证实。 濒危原因 桫椤孢子 椤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坏,种类濒临绝灭,分布区也大幅度收缩,仅残存于热带、亚热带。脆弱环境中“避难”引起我国植物学家及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焦虑。 根据专家们试验和观察,桫椤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桫椤成年株每年产生孢子数量多,但死亡也多。 2、在自然界,有幸存活的孢子,从萌发至形成幼孢子体这一过程,费时达1年以上,湿度、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可能 影响萌发孢子的生死存亡或延迟以后的发育进程。 3、桫椤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胚胎等过程对环境要求严格,发育对环境有严重的依赖性,限制了它只能在一定孤立的区域生栖繁衍,而成年株在周围5米范围内也限制了生长桫椤幼株,因此适宜生长的区域更小了。尽管桫椤偶尔也能侵入并幸存在新的森林区域,但它竞争不过当地迅速生长的植物。 4、桫椤是木本生植物,生殖周期很长,生殖过程在离体情况下进行,发育进程完全受变化的环境控制,不利于生存发展。 5、桫椤无完善的根系,很难适应现存变化较大的生态环境。 6、由于原始森林逐年破坏,桫椤赖以生存的温暖、潮湿、荫蔽、水分充足、土层肥厚和排水良好的环境受到毁坏或消失,桫椤本身也就受到威胁或毁灭。 [4][10] 7、人为直接砍伐,使生长数年的或几十年的桫椤毁于一旦,近年来,不法分子盗挖盗卖桫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国际保护 贵州遵义赤水市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历过无数沧桑的桫椤,由于人为砍伐或自然枯死,现存世数量已十分稀少,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坏,致使桫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自然繁殖越来越困难,桫椤的数量更是越来越少,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由于桫椤随时有灭绝的危险,更由于桫椤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和地壳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所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桫椤科的全部种类,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名录(红皮书)中,成为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中国早期公布的保护植物名录,也 将桫椤与银杉、水杉、秃杉、望天树、珙桐、人参、金花茶等—道,列为受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植物(现将桫椤科全部种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并在贵州赤 [11][12]水和四川自贡建立了桫椤自然保护区,广东也在五华县建立了旨在保护桫椤的七目嶂自然保护区。 植物相关 一、桫椤孢子叶生物学特性观察 桫椤的叶片为二回羽状复叶(小羽片羽状深裂),大型,长1—3米,宽1米左右,簇生于高达4米以上(少数高达10米)的挺直茎干的顶部。叶片纸质,厚约200毫微米。上、下表皮均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下表皮层略厚,分布着气孔,属于无规则类型。气孔大小平均为54.2×35.2毫微米,125—144个(mm2)。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的分化,自上而下由7—9层左右近球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构成,下半部气室较多,细胞排列疏松,上半部无气室且细胞排列紧密。 在西双版纳地区,桫椤每年有8个月左右的时间孕育、生长新叶。在成年植株上,部分叶片的背面产生孢子囊,成熟的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能自动散落孢子。每年如此,只是受气候影响呈现孢子产量高低的变化。调查表明:桫椤能育叶片多集中在2—3月孕育孢子囊群;4月孢子囊群发育,呈绿色;5月孢子囊群浅褐色,孢子趋于成熟;6月孢子囊群呈褐色,孢子开始成熟。采集工作可以从6月底一直持续到次年1月左右。每片叶产生孢子的数量极为可观。据11月初采集叶片时估算,平均每片叶可收获孢子13.5克。约含1.1×108—2.7×108个孢子。 二、桫椤孢子囊群、孢子囊及孢子的生物学性状 在桫椤成熟羽状复叶的披针形裂片的背面,分叉小脉上近圆球形的孢子囊群。每个囊群内含有孢子囊76—139个,平均为93个。孢子囊为多细胞结构,由柄、环带和裂口带等组成。裂口带有薄壁细胞组成,是孢子囊横向裂开弹射出孢子的地方。每个孢子囊内含16个孢子。孢子为圆三角形,三边内凹(极面观),或为超半圆形(赤道面观),外壁有颗粒状纹饰。在西双版纳采集的孢子大小为61.4×44.9毫微米(极面观)和57.3×42.1毫微米(赤道面观)。 同一株桫椤各叶片上生长的孢子囊发育不同步,即使同一片叶上的孢子囊发育也不同步,人们收集孢子时见到孢子成熟度、大小不一致。由于孢子较微小,它的传播除借助孢子囊的特殊结构开裂时形成的机械力外,还可以借助水力和风力。在试验中,观察到孢子有休眠期,长达一年左右,采用植物激素类物质和化学药品处理孢子,可打破休眠。孢子在室温(24+5?)下存放,8天左右便丧失生活力。在低温(10?)和室温较干燥的条件下(空气湿度30—50%)贮藏孢子,可延长桫椤孢子寿命达一年以上 白藤 百科名片 在非洲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参天巨树和奇花异草,也有绊你跌跤的“鬼索”,这就是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圈圈的白藤。它和庭院中经常种植的棕榈都是棕榈科家族的成员。它生长在热带雨林中,中国海南岛也有它的“芳影”。 简介 在非洲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参天巨树和奇花异草,也有绊你跌跤的“鬼索”,这就是在大树周围缠绕成 无数圈圈的白藤。它和庭院中经常种植的棕榈都是棕榈科家族的成员。它生长在热带雨林中,中国海南岛也有它的“芳影”。它的茎特别长,而且很纤细,可以说是植物王国里的“瘦长个子”。茎直径不过4—5厘米,一般长达300米,最长的可达500米。白藤以树作为支柱,使长茎向下坠,沿着树干盘旋缠绕,形成许多怪圈, 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绰号叫“鬼索”。当茎稍向下坠到比数顶低时,又会向上爬,爬爬坠坠,坠坠爬爬,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长的植物了。 白藤-种类概述 白藤——陆地上最长的植物 白藤 【种名】白藤 【学名】Calamus tetradactylus 【拉丁名】Calamus tetradactylus 【异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云南中草药选》) 【纲】木兰亚纲、双子叶植物纲【科】棕榈科 【属】省藤属 【来源】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叶 白藤-形态特征 白藤茎干一般很细,有小酒盅口那样粗,有的还要细些,有长的节间。它的顶部长着一束羽毛状的叶,叶面长尖刺,无纤鞭,裂片每侧7-11枚,上部4-6枚聚生,两侧的单生或2-3成束,书间距离较远。茎的上部直到茎梢又长又结实,也长满又大又尖往下弯的硬刺。 白藤 它象一根带刺的长鞭,随风摇摆,一碰上大树,就紧紧的攀住树干不放,并很快长出一束又一束新叶。接着它就顺着树干继续往上爬,而下部的叶子则逐渐脱落。白藤爬上大树顶后,还是一个劲地长,可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攀缘的了,于是它那越来越长的茎就往下堕,以大树当作支柱,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怪圈圈。肉穗花序鞭状,分枝4-7,花单性,雌雄异株。 滇桂崖豆藤攀援状落叶藤本,长达10米。小枝密生短茸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长约30厘米。小叶11,13片,卵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幼时两面密生丝状茸毛,老时近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长5,9厘米,花淡紫色或绿色,长约2.5厘米,花冠蝶形,绿色;雄蕊成二组。 荚果线形,长约10厘米,有黄色茸毛,长10,11厘米。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河边阴湿地。 白藤-生长习性 白藤 喜温暖,疏松、含腐殖质多的土壤,生长期多浇水,冬季低温为18?,需阳光充足。 白藤以大树作为支柱,使长茎向下坠,沿着树干盘旋缠绕,形成许多怪圈,人们给它取了个绰号叫“鬼索”。当茎稍向下坠到比数顶低时,又会向上爬,爬爬坠坠,坠坠爬爬,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长的植物了。 白藤-分布范围 白藤 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里,生长着参天巨树和奇花异草,也有绊你跌跤的“鬼索”,这就是在大树周围缠绕成无数圈圈的白藤。白藤也叫省藤,我国云南、广东、 广西、福建也有出产。 藤椅、藤床、藤蓝、藤书架等,都是以白藤为原料加工制成的。 白藤-园林用途 多生长在热带林中,供编织藤椅、篮、席等,又供药用。 白藤 在植物温室偶尔见栽培。 用海南红藤、白藤编制的各种工艺品,坚韧、光滑、美观大方,结实耐用。主要品种有:提篮、夜箩、藤椅、花盆架、字画屏风等。 其它工艺品、纪念品 海南省 龙塘艺术陶瓷、墨陶和唐三彩画,是近年发展起来非常有特点的工艺品。 白藤-药用价值 【采集】 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淡辛,温,有毒。 ?《云南中草药》:苦微咸,热,有毒。 【功用主治-白藤的功效】 发汗,祛风,活血,止血。 治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伤出血。 ?《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根:1,2分;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忌服。 【选方】 ?治跌打损伤,闭经,感冒风寒:大发汗根一至二分,水煎服或研末每服五匣。 ?治类风湿关节炎:大发汗根二钱,配伍泡酒,每次服五毫升。 ?治外伤出血:大发汗叶捣烂外敷。 白藤-商业价值 白藤 海南岛是白藤的主产区,但由于热带森林面积锐减,野生资源因过度 开发而枯竭,优良藤种濒危,导致原藤产量和品质下降,目前,岛内原藤仅能满足小型藤器加工厂的原料需求。海南陵水藤竹工艺品有限公司是海南最大的藤竹制 品加工企业,产品的90%出口,产品供不应求,为满足藤器加工的需要,每年需大量进口原藤。红、白藤是制作高档家私的优质棕榈藤,大力发展红、白藤人工种 植,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 预期效益: 红、白藤人工种植四年后可采收,平均每亩红藤产量2.5吨,500亩红藤产量为1250吨,目前市场价为2000元/吨,产值达250万元;平均每亩白 藤产量2吨,500亩白藤产量1000吨,目前市场价为3000元/吨,产值达300万元。 老鼠刺 老鼠刺 【来源】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猫儿刺Ilex pernyi Franch.,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咯血,咽喉肿痛,角膜云翳。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煎水熏眼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动植物形态】猫儿刺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有棱角,有短柔毛。叶柄很短,长约2mm;叶片草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cm,宽0.5-1.4cm,先端急尖,呈刺状,边缘1-3对(常2对)大刺齿,上有光泽。雌雄异株;花4数;花序簇生于二年生小枝叶腋内,每分枝仅具1花;雄花花萼直径约2mm,花冠直径约7mm;雌花花萼同雄花,花瓣卵形,长约2.5mm。果近球形,直径7-8mm,红色,分核4颗。 过江龙 别名:过塘龙(海丰)、水胶播(潮安、南澳、澄海)、水金枚(潮安、澄海)、水箭(湖州)、穿半石(惠来)、拖水娱蚣、大号白花老鼠耳(揭阳)、过江蛇(陆丰)、过 搪蛇、蚕茧草(广州)。 形状:本品为柳叶菜科水龙属水龙。生于池塘水田沟渠中。多年生草本。茎叶作浮水状或匍匐状斜出水面,茎叶平滑,水中部分节上生白色囊状浮器,借使枝条漂浮水面。时倒卵形,长寸许,先揣钝尖,基部渐细,全绿。夏日叶腋抽出长花梗,伸出水面开白色花,花冠五数整齐,花瓣白色而基部淡黄,萼片披针形。 性味:昧甘淡微辛,性凉,无毒。 功效:内服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外用拔毒退肿。入脾肺经。 主治:暑热痢疾,伤暑发热,小便不利,风火牙痛,小儿麻疹;外治皮肤疮疡热毒,丹毒,飞疡疮,飞蛇卵。 桄榔 名称: 桄榔 类别: 乔木别名: 砂糖椰子,糖树,糖棕 科名: 棕榈科 生态习性 喜阳,不耐寒,年平均温度在20,30?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 乔木;茎粗壮,不分枝,高达12m,有疏离的环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6—7m,羽状全裂;裂片每侧多数,线形,顶端皇不整齐的啮蚀状。圆钳花序腋生,总花梗粗壮;雄花萼片互叠成杯状;花瓣革质;雌花萼片宽过于长;花瓣阔卵状三角形;子房具三棱。果倒卵状球形,长3(5—5cm。种子2—3颗,压扁或平凸状。花期4月,果期11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也有。 生 境: 多生于密林中,也有栽培。 毒 性: 果实有毒。但果肉和种子经煮沸、浸泡等加工后可食用,若去毒不够,可致中毒,主要症状有头晕、呕吐、有如酒醉样感觉[A-8]。小鼠腹腔注射10(3g,kg果实的水提取物,可见呼吸抑制、翻正反射消失,最后死亡[A-25]。 园林用途 适作园林风景树,丛植或作独立树,或与景石配植。 鸟巢蕨 鸟巢蕨 鸟巢蕨为中型附生蕨,株形呈漏斗状或鸟巢状,株高60,1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柄 粗壮而密生大团海绵状须根,能吸收大量水分。叶簇生,辐射状排列于根状茎顶部,中空如巢形结构,能收集落叶及鸟粪;革质叶阔披针形,长100厘米左右,中部宽9,15厘米,两面滑润,叶脉两面稍隆起。孢子囊群长条形,生于叶 [1]背侧脉上侧达叶片的1/2。 产地分布 [1] 鸟巢蕨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均有分布,亚热带其它地区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鸟巢蕨常附生于雨林或季雨林内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团集成丛的鸟巢能承接大量枯枝落叶、飞鸟粪便和雨水,这些物质转化为腐殖质,可作为自己的养分, [1]同时还可为其它热带附生植物,如兰花和其它的热带附生蕨,提供定居的条件。其生态习性是喜高温湿润,不耐强光。 园林用途 鸟巢蕨为较大型的阴生观叶植物,它株型丰满、叶色葱绿光亮,潇洒大方,野味浓郁,深得人们的青睐。悬吊于室内也别具热带情调;植于热带园林树木下或假山岩石上,可增添野趣;盆栽的小型植株用于布置明亮的客厅、会议室及书房、卧室,也显得小巧玲珑、端庄美丽。 热带雨林六大奇观:高板根、根抱石、植物绞杀、空中花园、老茎生花/结果、藤本攀附 绞杀现象 西双版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热带雨林,绞杀现象是这片原始森林中的一道奇特的景观,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比比皆是。绞杀现象是热带雨林的重要特征。绞杀植物大多是榕树,这些绞杀植物的种子多通过鸟类的粪便或者被风刮到棕榈树、铁杉树等易于榕树生长的树干上,等到发芽后,其根就植入被绞杀植物的底部。绞杀植物缠绕棕榈树、铁杉树等茎干上,与被绞杀植物争夺养料和水份,绞杀者慢慢成长为既附生又自主的热带植物。若干年以后,绞杀植物的根牢牢隔断了棕榈树、铁杉树的水份供给,被绞杀植物就会因营养和水份不足而逐渐死去。 现在,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有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名词,这叫做“小蜜傍大款”。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奇怪的形态呢,原来这和著名的绞杀现象有关。绞杀植物的果实被鸟类取食后,种子不消化,被排泄在其它的乔木上。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种子发芽,长出许多气根来,长出的气根沿着寄主树干爬到地面,并插入土壤中,拼命地抢夺寄主植物的养分、水分。这些气生根逐渐增粗并分枝,形成网状紧紧地把寄主树的主干箍住,从而阻止了寄主植物的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绞杀植物的气生根越长越多,越长越茂盛,而被绞杀的寄主植物终因外部绞杀的压迫和内部养分的贫乏而死亡、枯烂。绞杀植物的主干部分仅剩气根围成的一圈,有人形象的描述为猪笼状的植物体。在热带雨林里,具有绞杀功能的榕树就有二三十种。它们往往选择一些高大挺拔的寄主作为绞杀对象,可以较容易获得更广阔的生态位,而且寄主被绞杀死亡后也会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绞杀现象是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很残酷的事实,近乎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 绞杀者的结局 绞杀植物依附在被绞杀植物上生长,并生出网状根将其紧紧包围。网状根不断向下扩展,伸入土壤吸收水分和养分迅速变粗,将依附的植物“绞杀”而死。 附加 寄生植物:它们只以活的有机体为食,从绿色的植物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而使寄主植物逐渐枯竭死亡。 寄生植物不含叶绿素或只含很少、不能自制养分的植物,约占世界上全部植物种的十分之一。这类植物当中,一类是腐生植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它们以死亡的或正在分解的生物或在附近生长植物的死亡部分做为养分来源。水晶兰就是很少几种开花的腐生植物之一。透明的水晶兰繁茂地生长在被分解的树叶上,真菌包围着它的根,并以消化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得来的养分供应它。 与这些腐生者相反的是许多寄生植物,它们只以活的有机体为食,从绿色的植物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而使寄主植物逐渐枯竭死亡。它们是致命的依赖者,植物界的寄生虫。 寄生植物寄生特征 种子植物绝大多数是自养的,少数由于缺少足够叶绿素或因为某些器官的退化而成为寄生性的。寄生性种子植物大多寄生在山野植物和树木上,其中有些是药用植物。少数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于农作物上,如大豆菟丝子、瓜类列当等,在农业生产上造成较大的危害。 根据对寄主的依赖程度不同,寄生性种子植物可分为两类。 半寄生种子植物 一类是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根多退化,导管直接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例如,寄生在林木上的桑寄生(Loranthusparasitica)和槲寄生(Viscumsp.)。 全寄生种子植物 另一类是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叶片或叶片退化成鳞片状,因而没有足够的叶索,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植物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养分和水分。例如,菟丝子(Cusutaspp.)和列当(Orobanchespp.)等。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寄生性种子植物还可分为茎寄生和根寄生。寄生在植物地上部分的为茎寄生,如菟丝子、桑寄生等;寄生在植物地下部分的为根寄生,如列当等。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其生长。草本植物受害后,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严重时全株枯死。木本植物受害后,通常出现落叶、落果、顶枝枯死、叶面缩小,开花延迟或不开花,甚至不结实。 保护 高二社会实践期间我们班参观了兴隆的热带植物园与三亚呀喏哒热带雨林风情园,对热带雨林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它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拥有全球最大生物量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作用远远不只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库的稳定,从区域来看,它是土著人的家园、天然药物资源库、生态功能的载体,从全球角度来看,热带雨林对大气碳氧平衡和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的作用。 热带雨林作用之大,人尽皆知,开发雨林还是保护雨林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是保护 ,是开发,还是保护兼开发,国际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达国家凭借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发展起来了,同时环境问、资源问题随之而来。它们以环境为代价发展了本国的经济。当资源枯竭时,它们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可供开发的资源来维持本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不得不以很低的价格出售雨林,发达国家从中等到暴利。发达国家不但不自省自己的行为,还变本加利的最大限度的开发雨林资源。当雨林的减少影响到全球的气候,也就危害到发达国家的利益时,它们开始呼唤保护雨林。可有些发展中国家在开发雨林的过程中受益,木材成为该国的一大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这时发展中国家如果不砍伐雨林的话,很可能爆发经济危机。可想而知,这对发展中国家人民造成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这种发达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却无力制止,只有谴责。发展中国家急需发展,他们不得不借外债,但是借债总得还吧,当他们没有更多别的资源时,只有找可以以最短的时间赚取最大效益的资源了。雨林资源的开发无疑成为方便快捷的还外债的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多,从而造成雨林资源紧张。但是政府为了解决人们的温保问题,不得不开发雨林。这使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的破环。 那么要如何保护热带雨林呢, 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做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已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一定要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做得好,一条重要经验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在著名旅游城市凯恩斯,一发展商申请在风景区建造7(5公里长的空中索道,市政府要求其不得毁坏热带雨林,发展商不得不用直升飞机运送建筑材料,修建索道支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往往成为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点是牢固确立环境优先的现代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增长,都不能以眼前发展去损害长远利益,更不能用局部发展去损害全局利益,决不能走“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同时要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等。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已经迅速普及到全球,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很多欧洲国家非常流行。同时,世界各国也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人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一般说来,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旅游可以被视为生态旅游。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旅游者置身于自然、真实、完美的情景中,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热带雨林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财富,我们应该团结全世界的人民共同保护热带雨林。那么,对于海南,热带雨林又是如何利用与保护的呢, 海南是我国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原生地之一.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的"绿色明珠".据资料记载,海南已发现植物4200种,隶属198科1109属,其中有乔灌木1400多种,占全国乔灌木种类的28.6%;在800多种乔木中,有458种列入国家的商品材,200多种为珍贵树种;还有药用植物2500多种,果树142种,油料植物89种.调查表明,在海南的热带雨林中,胸径在3以上的乔木种数每公顷达258,285种,比粤北的亚热带常绿林每公顷160种要高得多,因而被众多专家誉为热带生物物种的"基因库".繁茂的热带森林,优越的生态环境,养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海南是我国单位面积上动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各类野生动物中,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兽类76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海南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巨蜥等4种.我省现有热带天然林65.9万,是我国热带天然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这片珍贵的热带天然林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整个海南的"保安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毁林种胶以及其它的人为破坏,致使我省天然林面积一度急剧下降.建国初期,全岛天然林面积为120万,至1956年,下降到86.3万2,至1987年,下降到38万2.结果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平衡失调. 为了保护,恢复和发展海南热带天然林,海南省人大在1991年颁布了《海南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并从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实施森工转向.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海南的天然林资源,各森工企业。 一是加快调整林区经济结构,鼓励职工积极发展自营经济,发挥林区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转产项目,精简机构,挖掘潜力,开源节流,主动争取国内外支持,筹措资金发展生产,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争取将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来稳定林区社会秩序; 二是通过封山育林,封山护林逐步恢复天然林资源; 三是加强护林,制止乱砍滥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海南的热带天然林面积已从1987年的38万上升到现在的65.9万,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2.3%,海南的天然林保护已步人了良性循环. 四,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积极开展封山育林,严禁刀耕火种等人为破坏全省从1984年起,对天然次生林,疏林和灌木林进行了,实行封山育林,并制定了完善的封山育林承包,管护措施及乡规民约.至2000年止,全省封山育林面积达27万,封山护林2.8万2,已有4.7万恢复成林. (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发展林区转产项目自1980年开始,为了减轻对天然林的采伐,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海南省与国家林业部合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海南建设大面积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至1996年全省共营造人工用材林27.1万.1998年.海南的31.9万天然林被列入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地区后,国家及地方财政拨给基建专项资金9123万元和财政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发展生态公益林项目和天然林的保护,大大地缓解了天然林保护的压力,解决了林区职工的生活困难,维持了林区的社会稳定.至目前为止,天保工程已完成公益林造林1.387万2,封山育林2.2万,森林抚育1.34万2.经过近几年的保护与恢复,海南省天然林从1996年的61.3万2增加到现在的65.9万2,增加了4.6万.同时各森工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发展了一大批的森工转产项目,如尖峰岭林业局的森林旅游,柚木基地;霸王岭林业局的林区小水电站群,热带水果基地,林化加工基地;吊罗山林业局的石材加工,森林旅游,小水电站和竹胶合板,椰林基地项目等。 (三)发展自营经济,稳定林区秩序1994年全省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后,森工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针对这种状况,海南省林业局制定了《关于林业企业发展职工自营经济若干问题的意见&;,鼓励林区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开展生产自救,为企业减轻负担,并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各企业积极响应,广泛发动职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以种植热带水果,发展第三产业为主要内容的自营经济迅速在全省林区蓬勃地发展起来.截至1998年止,全省林区有2200多人投身于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其中兴办家庭种养业的有1098人,从事餐饮服务业的有103人,走出林区自谋职业的有1042人. (四)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保护天然林林区停止采伐后,大部分职工纷纷下山,走出森林,走向山外的大市场,使原有的护林防线大为削弱,不少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天然林保护的压力激增,在这种形势下,1997年全省增加林业公安370多人,充实护林力量,在经费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护林人员的经费,稳定林区公安和专职护林队伍.同时积极与周边群众建立护林联防关系,联手行动,加大打击偷砍盗伐天然林的力度.1998年海南省被纳入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地区后,国家专门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森林管护,确保了森林管护人员的经费开支,而且管护人员也增加到956人,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自1994年以来,林区公安多次组织大规模的行动,查处违法人员近千人,没收偷砍滥伐木材近30003,森林案件破案率达95%.在依法保护天然林工作中,我省林区公安护林人员长期坚守工作岗位,奔波在护林第一线,有的同志还为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1991年2月9日,尖峰岭林区公安分局治安队员,年仅29岁的邹海强同志在同队友护林巡逻中,为保护林木,被盗伐林木的犯罪分子开枪击中,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五)帮助山区群众发展经济长期以来海南山区群众都有"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一些群众除了偷砍盗伐天然林木外,还有刀耕火种,烧山围猎的习惯.为了帮助林区周边群众发展生产,转变观念,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其对天然林资源的依赖,从而达到保护好天然林的目的.几年来,各级政府及森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帮助林区周边群众发展经济.一是划定一定的林中空地让周边群众发展种养业;二是采取公司股份制。 专家建议 龙勇诚(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首席科学家):热带雨林是海南的镇岛之宝,是确保海南生态安全,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保障,对其周边省份乃至邻国及海域均具有深远的影响。它还是营造风光秀丽海南的根本,一旦丧失,海南美景不再。所以,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热带雨林游的前提是要先保护好海南的热带雨林,尤其是热带原始雨林。 范志勇(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物种项目部主任):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将是海南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海南作为岛屿省份,土地贫瘠、环境脆弱、降水难以蓄积,一旦环境被破坏,恢复很困难。因此,在发展热带雨林生态游上,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发展,把保护放在首位。 游长江(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岛屿省份的旅游环境容量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容量都很小,热带雨林的旅游资源特别需要保护。这种保护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对热带雨林要理解和关爱,从而在岛上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怎样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仍需要人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
本文档为【热带雨林植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