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毕业论文

2017-09-20 40页 doc 104KB 1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毕业论文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专 业: 金融学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 班 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面对目前汇率波动的复杂情况,本文从将国民收入、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应量、利率、外汇储备,以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为背景,对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 一、人民币汇率...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毕业论文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专 业: 金融学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提交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 班 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面对目前汇率波动的复杂情况,本文从将国民收入、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应量、利率、外汇储备,以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为背景,对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 一、人民币汇率基本理论 二、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三、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四、促进人民币汇率合理变动的建议 起止时间: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日 摘要 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汇率作为一国与国际往来的桥梁,在国际金融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入世,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将融合的更加紧密,商品、资本、劳动力的流动更加频繁,人民币汇率作为我国对外经济往来中的货币价格指标,也开始倍受关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个发展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也由固定汇率逐步走向有管理的浮动。在固定汇率制度时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当期的经济政策,各种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被隐蔽化,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不断改革,人民币汇率最终将走向市场化,研究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在 2005 年 7 月 21 日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再次启动,且伴随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主要呈现稳定的升值趋势,而与此同时,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则呈现有升有贬的状态。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即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 升值2%,由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调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但对人民币的关注并未转移,从“热钱”不断的流入就可以看到。针对这种情况,央行将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作为人民币汇率的主基调。 面对目前汇率波动的复杂情况,本文从将国民收入、通货膨胀水平、货币供应量、利率、外汇储备,以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为背景,对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各种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机制,进而为管理当局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小幅波动提供依据,以此来保障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经济增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occurrence of a very profound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ield, the world economy has show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exchange rate as a bridge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integrate more closely, goods, capital and labor mobility become more frequent, the RMB exchange rate as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currency price index, also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fter sever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from a fixed exchange rate to a managed float. In the period of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RMB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is more adapt to the current economic policy 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RMB exchange rate have been concealed.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China's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RMB exchange rate will eventually become the market,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MB exchange rate is more important.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nounced on July 21, 2005 that the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reform started again, and with the RMB exchange rate market,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dollar has steady appreciation trend,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t presents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other major currencies or down there state. The reform of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adjust the RMB exchange rate upward, which began to implement based o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with reference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 a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a reasonable and balanced level of exchange rate, the yuan against the dollar 2%, from 1 dollar to 8.2765 yuan adjusted to 1. U.S. dollar 8.11 yuan. But the yuan concerned did not transfer, from the "hot money" continuously flows can se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e central bank will further play the basic role of the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improve the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keep the RMB exchange rate basically stable at a reasonable and balanced level, the RMB exchange rate as the main tone. 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at present, this paper from the national income, inflation, money supply, interest rat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ain econom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volatility of RMB exchange rate. This paper aims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RMB exchange rate, and for the authorities to take the necessary economic measures to make RMB exchange rate at a reasonable and balanced level slight fluctuations provide the basis in order to ensure steady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Key words: RMB;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influence factors; economic growth 目 录 引言 ........................................................................................................... 1 第一章 人民币汇率基本理论.................................................................... 2 1.1人民币汇率背景 ............................................................................ 2 1.2 人民币汇率的概论........................................................................ 2 1.3 汇率决定理论 ............................................................................... 3 1.3.1购买力平价理论.................................................................... 3 1.3.2利率平价理论 ....................................................................... 4 1.3.3 国际收支说 .......................................................................... 4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 5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 5 2.2 现行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现状 ......................................................... 7 第三章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 12 3.1经济增长速度 .............................................................................. 12 3.2通货膨胀率 .................................................................................. 13 3.3国际收支...................................................................................... 14 3.4利率水平...................................................................................... 14 3.5货币供应量 .................................................................................. 14 第四章 促进人民币汇率合理变动的建议 ............................................... 16 4.1 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有目的的减少政府干预 ..................... 16 4.2 完善外汇市场,防止通货膨胀 ................................................... 17 4.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 17 4.4合理引导国际资本流入流向........................................................ 18 结论 ......................................................................................................... 19 参考文献 ................................................................................................. 20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2014年,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已进入了第十个年头。我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先生在2013年年底示“人民币汇率离自由浮动不远了”。那么,人民币汇率离自由浮动究竟还有多远,人民币汇率是否还会继续攀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间波幅是否还会扩大等诸多问题,还有待市场的细细揣摩。2013年11月闭幕的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中,明确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2020年前的重大改革内容。我国也极有可能会择期宣布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间浮动范围,加快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步伐。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日间波幅和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方针。 汇率和国内价格水平,分别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对内价值,是一国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两个价格指标。根据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汇率和国内价格水平存在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当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上升时其对内价值也应该上升,即汇率升值时,国内物价水平下降。这种汇率变化对国内价格的影响被称为汇率传递效应。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与国内价格的这种联动是一比一正相关的,即汇率传递是完全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国际经济对外活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民币正逐渐成为一种强势的货币,国际上的一些政治势力和经济团体也要求人民币升值在向我国施压。人民币一旦大幅升值,作为我国汇率价格接受者,金融机构或者企业的美元账户极有可能缩水,出口贸易也同时会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目前拥有的38213.15亿美元的美元外汇储备存量和庞大的美元外债将受到国际汇率市场波动的影响而可能遭受损失,汇率风险显而易见。 在国际经济大背景下,并结合我国人民币汇率宏观经济情况,深入剖析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并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的问题。剖析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分析各主要因素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强度,为长期稳定发展我国汇率水平也提供有力的依据。 1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人民币汇率基本理论 第一章 人民币汇率基本理论 1.1人民币汇率背景 我国央行在2005年7月21口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再次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其他的主要货币(欧元、人民币对美元主要呈现出稳定升值趋势;而同时,伴随着人人民币对口元、英镑等)的汇率则呈现有升有贬的状态。面对目前汇率波动的复杂情况,在现行汇率体制下对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各主要经济因素与人民币汇率波动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对于我国更好地形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进行新一轮汇率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2014年,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己进入了第十个年头。我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先生在2013年年底表示“人民币汇率离自由浮动不远了”。那么,人民币汇率离自由浮动究竟还有多远,人民币汇率是否还会继续攀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口间波幅是否还会扩大等诸多问题,还有待市场的细细揣摩。2013年11月闭幕的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中,明确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2020年前的重大改革内容。我国也极有可能会择期宣布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口间浮动范围,加快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步伐。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口间波幅和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方针。 1.2 人民币汇率的概论 人民币汇率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本质上体现着我国实体经济的物质交换和虚拟经济里资本为增值而发生的跨国界流动。本文所指的人民币汇率是中国的人民币折算成美元的比率。 当两国之间发生国际贸易时,就涉及到货币的兑换问题,汇率是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或者说,汇率是用他国货币表示的本币的价格。如 1 美元兑换 6.76元人民币,或 1 元人民币兑换 0.15 美元,相对于我国,前者称为直接标 2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人民币汇率基本理论 价法,即以外国货币为标准,用一定量的本币表示其价格的标价方法;后者则称为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为标准,用一定量的外国货币表示其价格的标价方法。名义汇率是最常用的汇率,但是,一国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可贸易和不可贸易的,名义汇率无法反映不可贸易物品的价格水平。当考虑到通货膨胀或者价格水平时,就必须引入实际汇率。当外国价格指数相对上升时,实际汇率上升,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外国价格指数相对下降,实际汇率下降,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下降。实际汇率的变动,是衡量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可靠指标。为了数据的收集,和更直接的观察人民币的汇率变动,本文所讨论的人民币汇率除特别说明的均是指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人民币升值是指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指汇率提高。 1.3 汇率决定理论 1.3.1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又有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之分。在所有汇率决定理论中,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早提出的,同时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价值在于其实际的购买力,因此,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所具有的购买力比值。举例来说,如果去除掉其他的复杂因素,一本完全相同的笔记本,在美国的售价为 1 美元,在日本的售价为 100 日元,那么日元和美元的汇率就应该是 100 日元兑换 1 美元。如果不是这个汇价,那么市场就会通过供求关系发生调整。 一价定理成立的重要条件是商品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无阻碍的流通和交易,即一种商品在国与国的交易时没有关税、运输费等交易成本。在这种前提下,如果一国货币购买力与另一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出现偏差,则会导致商品从价格较低的国家向价格较高的国家转移,从而获得额外收益。这种商品转移行为会持续到商品在两国货币间的购买力价格相等时才会停止。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汇率就等于两国商品的价格之比。在所有汇率决定理论中,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早提出的,同时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 3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人民币汇率基本理论 1.3.2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也可称为远期汇率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 1923 年提出的,西方国家一些经济学家后来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利率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利率的不同最终会影响汇率的变化。两个国家之间利率的不同会通过资本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影响到两个国家的汇率,即国家之间利率高低不同会导致资本市场上的短期资金为了利益最大化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以此获得高额收益,从而引起高利率国家货币需求的增加,最终导致在短期内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升值,低利率国家的货币贬值。 如果存在远期外汇市场,市场上的投机者会通过远期外汇市场进行套利交易。套利者为了防止高利率国家货币在未来出现贬值,会通过套利交易和掉期交易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收益,即在当前买入低利率国家的货币,卖出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同时在远期市场上按照约定的汇率买进低利率货币,再卖出高利率的货币。这种行为会影响远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在远期市场上,低利率货币的需求增加,导致低利率的货币远期升值,由于同样的原因,高利率的货币也将出现远期贬值。 1.3.3 国际收支说 国际收支理论又被称为“汇率的供求决定理论”。 其认为,国际收支决定外汇供求,外汇供求决定汇率。早期的国际收支说是国际借贷说,一个国家对外借贷的情况决定着外汇的供求,如果一个国家对外的债权大于债务,那么外汇的供给将大于需求,则该国本国货币升值外币贬值,反之亦然。后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在凯恩斯主义国际收支均衡条件分析运用于外汇供求流量分析,借此研究汇率决定问题,由此形成了国际收支说。根据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本国与外国的国民收入、本国与外国的价格水平、本国与外国的利率水平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的预期等。 4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 5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开始实行汇率双轨制。大致可以将汇率双轨制分为两个阶段:1981-1984 年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阶段和1985-1993 年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以建立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汇率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人民币官方汇率在 1994 年 1 月 1 日施行与外汇调剂价并轨, 12 月 31 日的 5.80CNY/USD 下调至 1994年 1 月 1 人民币官方汇率由 1993 年 日的 8.70CNY/USD,自此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着国际经济整体大环境的逐步改善与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失,在 2000 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呈现出持续的、平稳的发展形势。不断深化改革的经济体制,进一步放宽的外汇管制,以及建设不断拓展深度的外汇市场,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创造了条件。2005 年 7 月,我国央行再次启动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 6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革,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 年启动的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根据实际国情与发展战略做出的决策,且施行后成效明显。2005 年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一直保持着升值的趋势,其有利于我国进出口关系、经济结构的改善,以及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新的汇率制度的维持成本较高,且汇率变化缺乏弹性,仍需进一步完善。 从必要性来讲,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改变目前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局面,提高货币政策时效性;有利于推动企业在更广泛的层面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有利于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以及防范外部冲击和金融风险;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资本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推动企业“走出去”,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以开放促进改革,推进金融体制转轨和金融市场发展。 从可行性来看,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外汇市场的建设,逐步放松了对外汇市场的管制,推进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质性发展进程;我国采取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果也 7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口益凸显,国家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状态;世界经济和谐,美元的利率水平上升。以上这些条件都为2005年7月21口汇率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5年7月开始,我国正式实施以市场供求为主体的,有管理区间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汇率的调控方式。我国人民币汇率开始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来进行浮动,而不再仅仅钉住美元而进行调整。这会有助于抑制单边的投机,增加汇率的弹性,维护多边汇率的持续稳定。第二是关于确定中间价的方法变化。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的中间价格由中国人民银行在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对外公布。第三是初始汇率的调整。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7月21日起盯住一篮子货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随之调整并升值了2%,由1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8. 28元变为1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8. 11元,可以说升值幅度较大。同时,这一价格为第二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中间价,指定银行可以在这个时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进行调整。 2006年1月4日,由于即期询价交易方式的实行以及人民币外汇交易做市商的 8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提出,我国又一次对汇率的中间价格的形成方式与机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在每天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之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向每一个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做市商询问报价,并负责将所有做市商的报价进行计算,将结果作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外汇交易中心具体算法如下:将所有报价中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去掉,剩下的进行加权平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大小和报价的情况等指标,来综合确定所使用的权重。各个外汇的指定银行在这中间价格基础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来制定自己本银行的各种币种现钞和现汇的买入价及卖出价。汇率改革后,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18%,上升势头明显。但2008年爆发世界金融危机后,为避免因对外出日受阻造成经济危机,人民币汇率改革被迫暂停。 2010 年 6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2010 年 6 月 22 日,我国央行等六部门下发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扩展到所有 9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国家和地区。2013 年 11 月闭幕的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中,明确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 2020 年前的重大改革内容。专业人士估计,我国将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间波动幅度,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步伐。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我国央行或早已做好准备。 2.2 现行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现状 进入后危机时代后,我国对外贸易开始逐步恢复,但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为促进本国就业,纷纷指责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在此背景下,结合我国产业升级的现状,中央银行重新开始了汇率制度的改革,基本上回归了2005年采取的一篮子货币、波动幅度和爬行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了我国政府对提高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加快人民币早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决心。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下三点要求:第一,必须坚持以市场供求为主体、参考一篮子货币;第二,绝不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到位,而是可控升值;第三,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每日变动幅度不超过 10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规定中间价的0.5%。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相对比价。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开放经济体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经历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资源环境保护和法制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加入 WTO以后,我国外贸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跨境资金不断涌入,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快速攀升,为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走势提供了支持。以澳元为例,用折线图的形式表示了汇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1澳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可以看出从2008年以后澳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比较大,经历了从升值的过程,后来经过了稳定性的调整,从时间尾部可以看出,澳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向下,即人民币汇率有升值的空间。 时至今日,2005 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已经过去了近 10 年,根据我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信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 2013 年 10 月 14 日达到 6.1406,再次创 2005 年汇改以来的新高。其实从 2013 年一整年来看,人民币汇率一直屡创 11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新高,据不完全统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共计28次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不断创造新的峰值,日益强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美元情况不同,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则有升有贬(如下图2.1),表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价格弹性在汇改后确实有所加大。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 2013 年一整年中表现出稳步的升值态势。截至 2013 年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达到 6.1787CNY/ USD,较 2012 年年末升值 1.7%。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日间波动明显加强(如下图2.1)。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表现出宽幅震荡的态势。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在 2012 年 7 月达到谷底后,在 2012 年下半年至 2013 年 2 月,达到阶段性的高点。随后,由于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欧元汇率也呈现一个疲弱的态势,欧元又出现了阶段性的贬值。截至2013 年 6 月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达到 8.0536 CNY/ EUR,较 2012 年年末升值3.3%。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在 2012 年 9 月达到8元左右CNY/100JPY的阶段性峰值后,随着日本安倍政府有意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元兑美元汇率日本央行 12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开始实施无限量资产购买计划,这导致日元兑美元大幅贬值,使得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在 2013年上半年出现了快速升值。6 月末人民币对日元中间价达到 6.2607 CNY/100JPY,较2012 年年末升值 16.7%。 图2.1 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变动态势 13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 人民币升值已不再是新闻,新闻关注的焦点便转向人民币贬值。2014 年年初,人民币对美元逆转了 2013 年四季度以来的升值势头,出现了小幅度的贬值,并且在2014 年春节过后呈现加速贬值的态势:2014 年 2 月的第 4 个星期,人民币连续几天都在贬值,尤其是在 2 月 28 日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跌破 6.13---6.18 多个关口,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跌回半年前。2014 年年初至 2014 年 3 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幅的贬幅超过 2%。在 2013 年底人民币经过一段快速升值时期,目前人民币汇率适度贬值有助于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格局。同时也说明在现行汇率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强,也为进一步放宽汇率的波动区间、实现双向波动、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比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更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汇率水平的高低。且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单调升值的态势相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也更为明显。下图2.2 描绘的是由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自 2005 年 7 月汇改以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态势 : 14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 图2.2 2005 年 7 月以来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 其实自 2005 年 7 月汇改宣布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在我国央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 0.3%的幅度区间内浮动之后,很快人民银行宣布决定自 2007 年 5 月 21 日起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的幅度由0.3%扩大至 0.5%,在 2012 年 4 月 16 日又宣布扩大至 1%。标志着人民币 15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一次又一次向前迈出重要步伐,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扩大至 1%后,外汇市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市场曾多次触及 1%的涨跌停限制。 在汇率制度改革方面也存在着难点问题,如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和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从总体来看,人民币可兑换问题已经具备了一些条件,例如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但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政府财力雄厚,外汇储备非常充实,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提高,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基本具备加快推进开放资本项目的条件。虽然如此,我国近期还不会实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我国人均收入不足,国内投资需求较大,尚不具备对外大量净输出资本的条件。(2)目前国内无论是金融机构、企业还是个人,对外投资经验和风险管理能力都相对匮乏,金融服务不完善,投资工具有限,过快放开资本流出,容易导致较大损失。(3)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仍存在较大的脆弱性,突出表现在国内经济状况和外部经济存在失衡,而且目前 CPI 高启,房地产泡沫化问题严重。因此,当前加 16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性有其必要性,也具备一定条件,应积极主动、稳妥有序地进行。与此同时,应高度重视经济中的脆弱性,切实防范风险。货币的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上发挥记账单位、交易中介和储藏货币等职能。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实现人民币可兑换的任务还要艰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当前我国也具备一定有利条件。我们应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消除不必要的政策障碍,顺应市场需要稳妥推进,谨慎处理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升值的压力。同时,中国经济已在相当程度上融入世界。作为中外资产的相对价格之比,人民币汇率集中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广义角度资产价格的评估标准。是指如果中国的商品价廉物美,资产价格存在着升值或套利的机会,劳务相对便宜,市场力量就会自发地进行调整。而释放这种压力的主要渠道有两个:一是物价上涨,二是名义汇率升值。涨价和升值都能解决不均衡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汇率改革的进行,人民币汇率虽然存在小幅波动,但整体趋势仍是 17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适应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演变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49-1952 年),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73-1980 年)三个重要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从此迈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为了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严重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上升。究其原因,根本还在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GDP 的逐年增加,一方面表明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进而推动人民币的升值。此外,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国际社会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加深,使得人民币在长期内将保持坚挺的势头。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纸币制度下成为最早和肯定最持久的汇率决定理论。理论上而言,通货膨胀将导致本币购买力的降低,使得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抑制出口,鼓励进口。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往往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现象,迫使本国汇率下跌。然而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汇率水平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往往存在时滞性。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描述中,认为汇率是一个名义上的变量,决定于两个国家的相对价格。如果本国的价格水平相对上升的时候,那么会造成本币的购买力降低,也就是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下跌;反之,则会导致汇率上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变动幅度应该等同于两国间通货膨胀率的差与外国的物价指数的比。 18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第三章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缓解了地方资金压力,加速了地方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改善了民生。根据审计署2011年和2013年底公布数据,截至2010年底和2013年6月底,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别为6.71万亿元和10.9万亿元,两年半时间内增长62.44%。根据30个省(市、区)公布数据,政府债务的举借主体仍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中以银行贷款占最高比重。 3.1经济增长速度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目前已经成为决定汇率的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国经济状况指标中,GDP 是反映一国经济状况主要统计指标之一。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发展迅猛,增长速度强劲,那么投资机会必然会增多,资本的投入量也会增加,这将促使本国货币需求量增多,从而带动本国汇率上升。另外,经济的迅速增长有可能会使得贸易出口增多,呈现贸易顺差的状态,进而引起本国货币升值。一般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在 2.5%以上,因此我国经济从 1994 到 2013 年一直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近年来,由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呈现疲态,动力不足;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却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2006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12.7%,2007-2013 年这一数据分别为 14.2%、9.6%、9.2%、10.4%、9.2%、7.8%、7.7%,经济增长速度尽管有所波动,但都在7.5%以上,增速较快。同时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经分析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的增长,会带来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带来出口的增多,人民币升值。其具体的影响机制如下: 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快)?成本降低提高我国商品竞争地位?出口增加?对进口商品需求下降?贸易支出减少?对外汇需求减少?人民币趋于升值。 另外,一国经济增长还会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从而改善我国的资 19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本账户。因此,经济增长会对我国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产生影响。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增长是有利于人民币升值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民币的升值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2通货膨胀率 在纸币本位下,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也即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是汇率决定的基础。纸币制度的特点决定了货币实际价值的不稳定,出现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偏离的现象,这种价值偏离会进一步影响到一国的汇率水平,使其发生波动并偏离正常水平,其传导机制为: 一国具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本国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本国的货币对内贬值?本国的货币对外贬值 汇率是两国货币的比价,两国通货膨胀率的比较影响其变化水平,如果两国国内在同一时期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那么通货膨胀率较高国家的货币会对通货膨胀率较低国家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货币升值。 我们通常会选择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这一指标用来观察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就目前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关系来看,人民币存在对内贬值对外却升值的现象。直观来看,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却升值似乎有悖经济学的常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在市场扭曲的情况下,被抑制的升值动力外溢到国内物价的结果,也可以说人民币对内贬值是由于其对外升值不足造成的,这与我国特殊的外汇市场运行机制有关。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依靠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出口和贸易顺差迅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热钱”等国际资本。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我国自 1994 年以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持续增加,从而使外汇市场供给持续加大。为了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中国人民银行用在市场上买汇的方式进行持续干预,从而造成外汇储备额的迅速增长,而持续买汇造成人民币的大量投放,推动物价上涨。 20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3.3国际收支 一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既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反过来,一国国际收支情况也会影响到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进而导致汇率变动。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角度来看,贸易收支差额会对汇率变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一国存在较大国际收支逆差或者贸易逆差时,说明外汇市场上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因此外汇汇率上涨,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当一国处于国际收支顺差或者贸易顺差时,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因此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或者减少,而外汇储备的变化也会对汇率的变动产生影响。当某国外汇储备增加时,人们会对该国货币形成较强的升值预期,最终对该国货币形成升值压力;反之则相反。 从国际收支资本项目中资本流入的部分来看,因为我国特殊的实际国情,资本流入部分由外商直接投资构成主要内容。我国存在潜在的市场规模、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稳定的经济环境,以上都是吸引外商投资流入的有利因素,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市场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仍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为标志的新型开放模式,并成为利用外商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外商投资资本进入我国市场会引发人民币升值。 3.4利率水平 在一定的条件下,两国的利率水平会对短期的汇率变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会引起资金的流动(尤其是短期资金的流动),最终会带来对汇率的变动的影响。其具体的影响途径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国利率差异大于两国即期与远期的汇率差异,资金便会由低利率的国家流向高利率的国家,这样会带来高利率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改善;同时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金的流入,最终导致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本币升值。 3.5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对于货币的价值以及货币的购买力起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如果一国的本币供给减少,那么物以稀为贵,本国的货币的国内购买力会增加,货币价值增加。 21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通常来说,一国在银根紧缩或者信贷紧缩的前提下会带来货币供给的减少,进而导致生产的动力不足,生产总量下降,就业率疲软,同时社会总需求也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最终带来本币价值的上升,外汇汇率相应下降。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出了正常的社会货币总需求,那么超额的货币会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即本国商品的价格上涨,最终导致本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同时国内物价的上升会带来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此时对外汇的需求会大大增加甚至超出外汇供给,外汇汇率上涨,外币升值。 22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结论 第四章 促进人民币汇率合理变动的建议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顺差地位,外汇储备的连年增加迫使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去稳定名义汇率,导致我国的通货膨胀日趋严重,产生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在现行的汇率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政策的调整来调节各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以促进我国汇率水平市场化的进程。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达到合理调节我国汇率水平的目的: 4.1 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有目的的减少政府干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汇率调整越来越频繁,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日浮动区间由 1%扩大到 2%,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汇率自身的逐渐完善。汇率本质上反映的是国内外的需求和供给,汇率能灵活地反应市场动向,引导资本的流向,因此在进行汇率政策制定时必须基于市场这一原则,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决定汇率政策的选择。近年来,国际市场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绝,我国政府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是温和的,在不触动我国经济根本的前提下对人民币调整遵循小幅度、渐进的原则,但是我国调整汇率的主要参照还是美元,“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方式”徒有其名,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由于忽视国际市场的变化,在对外贸易中对市场的反应总是落后于其他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同时,我国近年来扩大了汇率的浮动空间,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可以使国际贸易的参与者自由地根据人民币汇率信号做出反应,然而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风险,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远远没有成熟,对风险的识别和抵抗力较弱,国际市场的复杂性使我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在所难免。因此,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不仅要从市场角度去考虑,还应注意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效果。 此外,政府因素对我国汇率政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行为不仅可以直接的影响汇率政策,也可以间接的影响汇率政策(比如提高存款利率会引起汇率的升高)。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政府主体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在现阶段我国的外汇市场还不成熟、外贸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较弱的背景下,适当的政府干预是有必要的。然而汇率的市场化特性又要求政府主体尽可能的减少对 23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结论 市场的干预,因此,政府应从服务外汇市场的出发点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有目的的进行干预,从而保证整个涉外经济的均衡发展。 4.2 完善外汇市场,防止通货膨胀 资本的国际化流动不仅有利于引导国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结构来说利大于弊。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国外因素的冲击,但是它所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弊端。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少、结构层次单一的现状使我国在外汇市场上的风险比较集中,一旦出现汇率的大幅上升和降落,会对国民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分散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增加交易主体,适度放开金融管制,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实现交易主体、交易手段的多样化,形成风险分散,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汇率受到蓄意操纵的可能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了利润。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保证本币体系的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连续超过欧盟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人民币的地位却没有达到与 GDP 相符的地位,究其原因,有历史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历史上由于我国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时间较晚,那时主要的世界货币已经形成。人为的因素在于我国汇率政策的选择和外汇市场上交易对象的局限性,我国以前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使我国在国际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我国的主要对象是美元、欧元、英镑等主流货币,交易对象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我国应在完善汇率政策的同时,增加外汇市场币种可交易的范围,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4.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市场竞争程度对汇率传递的影响是其他因素影响汇率传递效应的基础,厂商面对的市场竞争越激烈,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其议价能力越低,汇率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越大。一方面,我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临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出口商的议价能力较低,为保持市场份额,无法将汇率变动带来风险转嫁给贸易对方,这种情况下, 24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结论 汇率变动对出口商的利润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通过出口厂商的股价以及国内劳动力需求等对国内价格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我国进口产品以高技术产品为主,其可替代性较低,国外出口厂商面临的竞争较小,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更愿意将汇率变动的风险转嫁给国内进口商,造成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大。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的较高的汇率传递效应,可以增大我国的贸易开放度,使得更多的国外出口厂商进入我国进口市场,增强我国进口市场的竞争程度,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既提高国内进口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又可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加我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降低汇率波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4.4合理引导国际资本流入流向 国际资本的流向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一国货币汇率的预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升值预期越强,国际资本会大量流入,反之则大规模流出。国际资本的流动会对一国经济造成冲击,如上文所分析,汇率升值预期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会影响国内资产价格从而提高CPI水平。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逐渐开放等,国际资本在我国的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对国际资本的管理越来越不容忽视。除上文提出的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预防措施外,还应配合一下管理措施,如提高对热钱的鉴别能力,加强短期资本的流动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流入热钱;合理引导资本流向,鼓励长期资本的吸纳;建立应对热钱大规模流出的有效机制,防止热钱大量流出对国内经济的巨大负面冲击等。 热钱的主要危害是形成资产泡沫。当某国预期货币升值或者利率升高时,热钱为了赚取未来在外汇市场上的差额涌入这个国家,热钱会寻找本国获取利润较快的投资行业牟取短期利润,当此国汇率或利率上升到热钱预期水平时,它就会抛售某国货币来获得相对利润。由于热钱占据一国外汇储备比例,这部分货币在未来的突然离开会对一国的货币体系造成冲击;同时由于热钱一般投资在一国较热的行业,大规模的突然投资将会导致泡沫风险的形成,同时可能由于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本国物价水平的总体上升。因而,严控热钱的流入是维护本国经济体系稳定的必要前提。 25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结论 结论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我国已经初步分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外汇管理体制,确立了市场在外汇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参与主体不断扩大,交易产品日益丰富;人民币实行了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不以单一货币为盯住目标,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已经得到实现,正逐步、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国家外汇储备得到大幅增长,充分保证了国家和企业对外偿付的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得到如下结论: (1)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决定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趋势的重要因素。如果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生产以及消费活动会更加活跃,人们对经济前景看好,消费者自然会增加消费,企业会增加投资,那么必然导致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人民币的升值。我国 GDP 的增长使得人民币有升值的潜力;GDP 的增长减弱使得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 (2)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与人民币汇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根据汇率决定理论,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本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从而引起本国货币对内贬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货币对内贬值,必然也会引起本国货币对外也贬值。但就目前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关系来看,人民币存在对内贬值对外却升值的现象。这与我国具有特殊运行机制的外汇市场以及我国基本国情有关。对此问题前文理论分析部分已经做了特别分析。 (3)外商直接投资对汇率变化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增加,人民币升值。当 FDI 增加时,外币的供应量增大,引起外币贬值,人民币的总量相对减少,那么人民币升值。目前,外商投资主要以产业投资的形式流入我国市场,特别是投资于外向型的部门,导致人民币升值。 (4)GDP、CPI、M2、利率、外汇储备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六个变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强度也各自不同:人民币汇率主要受利率、外商直接投资、GDP 影响较多,其次是 CPI、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等其它的变量。 26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庆.人民币或将推出盯住美元机制[J].新金融,2014(5):4-8. [2] 徐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挑战[J].经济研究考,2013(24):23-24. [3] 余永定.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复苏“短板”[J].中国市场,2014(11):52. [4] Chine and Williamson. Real Exchange Rates, D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China[M]. MIT Press, 2010:329-333. [5] Dominguez K M E, Panthaki F. What defines ‘news’ i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2:168-198. [6] Dooley Michael P, David Folkerts-Landau, Peter Garber. An Essay on the Revived 13Bretton Woods System[J]. NBER Working Paper 9971, 20:134-136. [7] Ehrmann M, Fratzscher M. Exchange rates and fundamentals: new evidence from real-time dat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5:317-341. [8] 巴曙松,王志峰.当前人民币汇率争议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文献综述 [J].浙江金 融,2013(10):7-9. [9] 陈志昂,王义中.论人民币汇率的双重均衡[J].管理世界,2015(2):55-56. [10] 杜星.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选择[J].中国外资,2014(1):44-45. [11] 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J].社会科学, 2014(4):49-55. [12] 王磊.汇率宏微观属性下的均衡汇率问题反思——兼议人民币汇率稳定性 [J].改革与战 略,2014(9):77-80. [13] 巴曙松,吴博,朱元倩.关于实际有效汇率计算方法的比较与评述---兼论对人民币实际有 效汇率的构建[J].管理世界,2007(05):24-29. [14] 李国俊.人民币的汇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协论坛,2013:109-110. [15] 丁建平,周建芳. 从多本位的视角研究货币汇率指数的属性[J].上海金融,2010(10): 20-26. [16] 董伦法,赵林海.新一轮汇改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值测度---基于贝叶斯波动阈值模型 [J]. 特区经济,2013(03):61-62. [17] 谷宇,高铁梅,付学文. 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及短期波动 [J].金融 研究,2008(05):1-13. 27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8]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9] 潘省初: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0] 秦凤鸣.人民币汇率:过去、现在与未来[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21] 乔桂明.国际金融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2] 乔桂明.外汇理论与交易实务(第二版)[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28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致谢 29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致谢 - 2 -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致谢 - 3 -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致谢 - 4 -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致谢 - 5 -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致谢 - 6 -
/
本文档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