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

2013-01-25 3页 doc 38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7804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结果:新生儿心律失常类型主要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占64.5%,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占16.7%,而室性心律失常仅占10.5%,复合性心律失常占8.3%。心肌酶谱测定,其中18例正常,24例升高。心律失常主要病因为:围生期缺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低血糖。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宫内缺氧,防止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避免孕期感染,可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   近年来,...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结果:新生儿心律失常类型主要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占64.5%,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占16.7%,而室性心律失常仅占10.5%,复合性心律失常占8.3%。心肌酶谱测定,其中18例正常,24例升高。心律失常主要病因为:围生期缺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低血糖。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宫内缺氧,防止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避免孕期感染,可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   近年来,由于心电监护和床旁心电图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广泛使用,发现新生儿心律失常并不少见。新生儿心血管系统发育不成熟,其与年长儿和成年人的心律失常在病因、临床现、治疗以及预后方面均有不同之处。新生儿心律失常虽多数呈良性经过,但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若不及时治疗,可合并心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1]。现将2004年1月~2010年5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心律失常新生儿患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30例,女18例;胎龄(36.5±4.9)周,体重1 250~4 200 g,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34例,过期产儿1例。所有患儿经入院常规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心电监护等综合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并行分类。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标准及分类参照《小儿心律失常诊疗学》,并进一步行病因诊断,疾病诊断标准根据《实用新生儿学》[2-3]。 1.2 症状与体征:1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常规入院心脏听诊闻及心率过快或过慢、心音强弱不一。32例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纳差、气促、阵发性发绀、反应低下等。 1.3 辅助检查:所有患儿都进行胸片、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部分患儿行心肌酶谱检测及病毒血清学检查。 1.4 治疗方法:经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保护心肌的相关治疗,严重心律失常选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西地兰,无效选用胺碘酮,先用负荷量5 mg/kg,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脉推注,复律后即停,之后予15 mg/kg,24 h维持,若不转律,则静脉推注后再给予维持,维持2~3 d后改口服或停。 1.5 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 10.0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全部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查,并由专人做出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未计算在内,因为两者在多数情况下无重要临床意义。48例心律失常新生儿患儿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64.5%,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占16.7%,而室性心律失常仅占10.5%,复合性心律失常占8.3%。见表1。 表1 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结果 类型例数构成比(%)显著窦性心动过缓714.6房室传导阻滞816.7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714.6 室性期前收缩36.3 交界性期前收缩510.4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18.8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4.2心房扑动24.2心房颤动12.1复合性心律失常48.3合计481002.2 发病前、后心肌酶谱测定:共42例患儿心肌同功酶谱测定,其中18例正常,24例增高。见表2。 表2 心肌酶谱检测结果(U/L) 比较项目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肌酸磷酸激酶正常值0~40114~24074~2500~25114~240发病时检测()66±17486±121465±105134±36884±165好转后复查()45±15214±83178±9316±14238±872.3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分析: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病因为:围生期缺氧16例(33.3%),感染11例(22.9%),先天性心脏病6例(12.5%),电解质紊乱5例(10.4%),低血糖3例(6.3%),不明原因7例(14.6%)。其中宫内窘迫和娩出窒息多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较少引起室上性心律失常。2.4 转归:治愈34例,好转6例,无变化5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院继续治疗3例,其中死亡2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好,11例治疗都有效。与缺氧有关的早搏消失快,消失时间4 h~3 d。生后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胎儿期出现的,生后出现的3例,经积极对因治疗及钙剂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后都转为窦性心律;胎儿期出现的2例,对阿托品及异丙肾上腺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均无效。 3 讨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新生儿心脏的传导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心脏生理功能尚不完善是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4-5]。本资料显示,围生期发现的心律失常占72.92%(35/48),表明围生期是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高峰时期,要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率,就必须加强围生期保健,特别是减少围生期窒息。   本组结果表明心律失常主要病因为:围生期缺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新生儿出生后,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及其传导系统受到损害可引起心律失常。宫内窘迫和出生后窒息均可导致心肌细胞缺氧缺血、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出现心率减慢或心律不齐。电解质紊乱主要可引起心脏电生理改变,从而导致心律失常。感染(宫内和出生后)特别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是引起新生儿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因素。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无论是手术前、手术后都可以发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等多种心律失常[6]。   新生儿各类心律失常都可出现,但新生儿与成年人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不同,新生儿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成人则以室性心律失常占多数。文章显示室上性心律失常占64.5%,而室性心律失常占10.5%,与文献报道相符[7]。新生儿心脏中窦房结细胞少,可将传来的不规则电冲动不受控制地传达到心脏的其他部位,应激状态下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房肌异位兴奋性增高,使室上速等室上性心律失常性发生率明显增高。关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应注意突然心率变化(心率缓慢或过速)、是新生儿心律失常重要线索。血流动力学障碍也往往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提示,但新生儿血液动力学改变有时表现不典型,往往会造成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应行心电图或心电监测检查[8]。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本组仅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因气促、烦躁、拒奶、紫绀人院,余44例均因其他疾病而收入院,在常规体查、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心律失常,所以对新生儿应仔细体查,以期早发现新生儿心律失常,并予治疗或密切观察。   新生儿心律失常预后较好,本资料检测心肌酶谱42例,其中18例正常,24例增高。增高患儿均显示肌酸磷酸激酶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明显增高,且随病情好转而渐至正常。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全身疾病的严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新生儿心律失常多数随原发疾病的治愈而治愈,说明随心脏传导系统功能的不断发育、成熟,各类早搏及传导异常可自愈,但严重心律失常在治疗原发病同时仍需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时发现及治疗心律失常,积极病因治疗,有助于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由围生期缺氧引起的心律失常的近期疗效好,由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引起的近期疗效差,要注意随访[9]。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是大多有明确病因,以功能性和暂时性的多见,临床表现不明显,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及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积极治疗原发病有重要意义。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宫内缺氧,防止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避免孕期感染,可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4 参考文献 [1] Donoghue A,Berg RA,Hazinski MF,et al.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or bradycardia with poor perfusion versus pulseless cardiac arrest.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National Registry of CPR Investigators[J].Pediatrics,2009,124(6):1541.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91. [3] 谭建新.小儿心律失常诊疗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3. [4] Cheng J,Van Norstrand DW,Medeiros-Domingo A,et al.Alpha1-syntrophin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cause an increase in late cardiac sodium current[J].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2009,6(2):667. [5] Heron SE,Hernandez M,Edwards C,et al.Neonatal seizures and long QT syndrome:a cardiocerebral channelopathy[J].Epilepsia,2010,51(2):293. [6] Alsoufi B,Awan A,Al-Omrani A,et al.The rastelli procedure for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resection of the infundibular septum diminishes recurrent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 risk[J].Ann Thorac Surg,2009,8(1):137. [7] Horigome H,Nagashima M,Sumitomo N,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background of congenital long-QT syndrome diagnosed in fetal,neonatal,and infantile life:a nationwid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Japan[J].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2010,3(1):10. [8] Altuve M,Carrault G,Cruz J,et al.Analysis of the QRS complex for apnea-bradycardia characterization in preterm infants[J].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09,20(9):946. [9] Baruteau AE,Baruteau J,Baruteau R,et al.Long QT syndrome:an underestimated cause of sudden infant death[J].Arch Pediatr,2009,16(4):373. 论文来源及论文写作发表:http://www.518lunwen.cn/
/
本文档为【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