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巴尔扎克笔下的偏执狂

论巴尔扎克笔下的偏执狂

2013-01-18 4页 doc 42KB 2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217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巴尔扎克笔下的偏执狂论《玄妙的杰作》中老画家的偏执狂形象 10中英文秘 20100100065 龙清凤 《玄妙的杰作》是巴尔扎克的一篇哲理小说,曾经被马克思称为“小小的杰作”。小说讲述了画家普桑在尚未成名时来到巴黎拜访绘画大师波尔比斯,巧遇老画家弗朗霍费,随后在三个人之间展开的故事。老画家弗朗霍费怀着狂热信念,花费十年时间绘制一件完美无缺的情人作品,试图探索一种使绘画传达出人物的生命运动和思想感情的艺术。老画家的追求是崇高的,执着的,他的侃侃之谈中包含了不少真知灼见。他对色彩的偏爱也无可厚非-按照他的理论,运用他的技巧,创造出了许多真正的杰作,又...
论巴尔扎克笔下的偏执狂
论《玄妙的杰作》中老画家的偏执狂形象 10中英文秘 20100100065 龙清凤 《玄妙的杰作》是巴尔扎克的一篇哲理小说,曾经被马克思称为“小小的杰作”。小说讲述了画家普桑在尚未成名时来到巴黎拜访绘画大师波尔比斯,巧遇老画家弗朗霍费,随后在三个人之间展开的故事。老画家弗朗霍费怀着狂热信念,花费十年时间绘制一件完美无缺的情人作品,试图探索一种使绘画传达出人物的生命运动和思想感情的艺术。老画家的追求是崇高的,执着的,他的侃侃之谈中包含了不少真知灼见。他对色彩的偏爱也无可厚非-按照他的理论,运用他的技巧,创造出了许多真正的杰作,又使波尔比斯的名画锦上添花。不幸的是,他把完美赋予了绝对的理念中,理想变成了幻想,色彩超越了界限,对形象生命力的探索导致了形象本身的消失,十年狂热努力的结果却是一无所有,艺术也成了画家的坟墓。小说中的老画家是个典型的偏执狂,他的偏执性格在小说中有具体的体现。 一、从老画家的生活环境,外貌特征来: 老画家的住所,是圣米迦勒桥附近一所漂亮的木房子,房子的豪华装饰让年轻的普桑赞叹不已。连墙都是橡木板做的,上面挂着画家早年的一些杰作,客厅里收藏着丰富的艺术珍品,他的家是艺术的殿堂。可是,他对这些艺术却示轻蔑,不屑一顾。他既鄙视这些作品,又把它们摆放出来,以显示自己的高贵品味。这是偏执狂特有的矛盾性格,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毫无顾虑地张扬他的狂傲。老画家有着神秘的画室,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踏进那个秘密基地。他日复一日地在那个闭塞的天地里创作,绘制完美的作品。后来波尔比斯和普桑进入那个画室,发现里面满盖灰尘,东西杂乱无章,墙上到处挂满了油画。是同一座房子,屋子内的环境差别非常大:厅子外是井然有序,画室内是乱七八糟。这更进一步反映了老画家矛盾的性格。再来看看老画家的外貌特征:前额光秃,饱满,向前突出,鼻梁凹陷,鼻子扁小,鼻尖上翘,像拉伯雷或苏格拉底的鼻子一样;一张含笑的嘴,两旁布满了皱纹;短短的下颌傲慢地向上翘,挂着一撮灰色的山羊胡子;碧绿的眼珠,表面上因年老而失去了光泽,但由于螺钿色眼白的衬托,在热情冲动或盛怒之下,有时也会射出炯炯的目光。另外,由于年事已高,更由于那些既伤精神又损害身体的苦思冥想,他的面容显得特别憔悴。双眼已经没有睫毛,突出的眉骨上已很难看到几根眉须。让这副脑袋长在一个孱弱的身体上,套在织成鱼翅形的雪白耀眼的花边大翻领里,在这位老人的黑衣上再挂一根大金链子,你脑袋里就有了这个人物的大概形象。生活在那么优越的物质、艺术环境里,老画家却有着槽糕邋遢的形象。他从来不在乎自己的现实中的形象,却非常在乎艺术里的形象。他的艺术形象的是如此的严格,对自己的形象是如此的纵容。然而这种矛盾的性格对于外人是匪夷所思的,对一个偏执狂来说,这是正常的事情。巴尔扎克的高明之处是懂得从细微处着手,通过详细描写画家的生活环境和外貌,突显偏执狂老画家的矛盾之处。 二、从老画家的个性来分析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老画家的偏执狂个性特征也逐渐明显,最后甚至变得疯狂。他的性格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层层递进。 (1) 主观分析阶段 故事一开始,老画家就是一个主观的形象。他脱离实际地好争辩,情绪很容易激动。在波尔比斯家里,老画家看到了当时闻名于世的圣女画,却滔滔不绝地说这幅画没有生命,构图和着色都不理想等等,几乎把这幅画批评得一无是处。当波尔比斯为自己辩驳说:“有些自然中的真实效果,在画布上是达不到.....”老画家突然恼怒了,激动地大声地开始长篇大论,说到了许多艰涩难懂的绘画技巧。在文中,处处可见老画家口若悬河的辩论,他的绘画观和别人的绘画观是水火不容的。在他眼里,美是严肃的,难以接近的东西,不是轻易能得到的。而从事物的本身来说,美,本身就存在,只要人能够认识事物,在现实生活中与周围的事物打成一片,把握基础,深化它的内涵,美也就自然而然来到我们的面前。老画家的主观见解脱离了客观绘画规律。首先承认一点的是,老画家的确是才华出众,所以他有相当的资格去评论。青年画家普桑把圣女临摹下来后,老画家用画笔敏捷地画上几笔,就给呆板的圣女赋予了生命的灵气,让青年画家佩服不已。可是他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过分自负。他一方面说自己精美的画作是谬种,是胡乱涂抹的作品,一边对其他著名画家的作品大加批驳,异常挑剔,老画家甚至嘲笑自己的老师的画,尽是一堆堆洒满血红颜色的弗朗德勒人肉,没有色彩的变化。过分的谦虚就是自傲,实际上他为自己的才华所自负,什么名画都入不了他的眼,什么劝言都进不了他的耳。他崇尚自己高超的绘画技术,为自己所想象出的完美情人所陶醉,并发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美得过她!他日复一日地痴狂下去,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去绘制完美的画像,并坚信自己有一天会达成心愿,这种执着精神不是一般人所拥有的,同时也说明了如果没有主观的情绪,恃才傲物的态度支撑着他,估计老画家也不能执着那么长时间。 (2) 夸大妄想阶段 在整个故事过程中,老画家的艺术观点独特、深刻,他认识到绘画基础的重要性,又看重绘画的技巧和效果,但总有夸张的成分。之所以说它夸张,那是因为不可能实现,现实中不存在。画家把自己深深地埋在绝对的理论里面不可自拔,他把理论推向了极端。在老画家眼里,素描是不存在的,线条只能画出几何图形,唯有光的配置才能赋予人体以外形。这些都是他跨想出来的谬论,连绘画本身都否定了。他要赋予图画活的灵魂,并用色彩真实地调出活的人的形象,所以一再强调自己画出的情人是活的,害怕自己一动就会让画中的美人活过来,风一吹,美人就飘动了。这些话都是老画家自己夸大的,不切实际的。老画家好幻想,能够随时随地陷入沉思遐想,凝眸出神,完全忽视周围发生的一切。当三个人正在讨论老画家创作的完美情人画时,他自言自语一番后便陷入了幻想,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完全忽略了普桑和波尔比斯的存在,他们两个也识趣地离开了。直到后来,深入的研究和幻想甚至支配他的一切。只要一提到那个完美的情人,老画家的情绪从消沉马上转为激动,苍白的面颊泛起了红晕,手也激动得颤动。他幻想自己画出了活的完美的情人,实际上画上空无一物。过多的夸大幻想,搅乱了艺术家的心灵,绝对的探求,扼杀了艺术的生命。 (3) 被害妄想阶段 老画家对他人怀有戒心,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毫无根据地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老画家有着一间神秘的画室,他早有准备,把自己的画室看得牢牢的,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一睹他的杰作。这间画室激起了普桑和波尔比斯的强大好奇心,他们想方设法进入老画家的画室,看看那些伟大的作品。最后,得知老画家需要一位美丽的真实的模特去和他的绘画比较,穷苦的普桑为求得绘画的技巧,愿意让自己的情人吉莱特给他做模特。这时,老画家的防卫之心又作怪了。他痛苦地大声地说:“让一个男人,年轻人,画家,来端详她吗?办不到,办不到!谁若是用眼光来玷污她,我第二天就把他杀死!你,我的朋友,如果你不向她顶礼膜拜,我立即就杀死你!现在你要我把自己崇拜的偶像让愚蠢的人去冷眼相看,妄加评论吗?!”可见老画家的高度警惕,表现为对情人画的爱护有加,阻止任何人对神圣艺术的玷污。可是过高的警戒心让他把别人的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波尔比斯和普桑只是怀着崇高的敬意,抱着学习的心态去一睹完美的杰作。任何真正热爱艺术的人,都不会去破坏真正的艺术品吧!可是老画家把他们两个当成了破坏者。几番波折,交易终于达成,波尔比斯和普桑如愿以偿地进入老画家的神秘画室,有机会欣赏到那幅花费老画家十年心血的美人之作。可是,出乎人意料的是,画上空无一物,竟然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老画家的幻想。普桑把这个秘密大声说了出来,激怒了老画家,他老泪纵流后,突然傲慢地挺起身子,以犀利的目光朝两位扫了一眼,“我敢以耶稣的血,耶稣的身体,耶稣的头担保,你们是嫉妒者,你们企图使我相信她被画坏了,以便从我这里把他偷走!可是,我看得见她!”后来急急忙忙地把他们两个赶出了画室。这回,老画家甚至把他们当成了窃画贼,采取了防卫,把他的朋友们就像赶贼一样赶走。警惕之心如此之重,毫不顾忌朋友的自尊。一切的被害情景都是老画家自己幻想出来的,无中生有。他的偏执个性越来越明显,影响到了周围的人。 (四)精神幻灭阶段 在老画家把波尔比斯和普桑赶出画室的时候,他对他们说:“永别了,年轻的朋友们。”然后在当天的夜里他就去世了,死前他将自己的所有的油画付诸一炬。这真是让人阅罢扼腕!老画家追求的执著是无可挑剔的,世上又有几人能够像他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去探索艺术的真谛…或许到最后,他已经被普桑的话惊醒,觉悟到自己追求的空无一物,陷入绝望的境地。偏执狂的可悲之处不是从虚无中醒悟,而是选择销毁一切,到另外一个世界中去实现真正的完美。老画家选择了死,因为他人生的信念已被摧毁,精神世界的支撑已经倒塌,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宁愿选择毁灭一切,也要捍卫美的尊严。没有人懂得他的世界,那是一个纯艺术的世界。为艺术而死,无怨无悔。至此,老画家把偏执演绎到最高的境界,超越了生死,他代表了如痴如狂的艺术天性,是艺术奥秘、激情和想象的化身。由于他太追求艺术的完美,以致精神上的神经质,最后必然会死在他追求艺术绝对理念的棺材里。 至于老画家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偏执狂,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首先他出生豪门,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从来不用为生活所愁所奔波,所以他有时间胡思乱想。为了成为著名画家玛比斯的学生,满足他的欲望,老画家挥霍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玛比斯为了报答他,把画出立体感的秘密传给他,把赋予形象特殊生命的绘画本领授给了他。同时,他有金钱从世界各国购买最新最好的颜料、油彩、画笔、画纸,有了这些客观条件才能更好地让他的作品达到理想的效果。他还有钱出远门旅行,去寻找完美无缺的模特。再者,弗朗霍费是一个非常有绘画天赋的人,而且他对绘画有着狂热的爱,他比其他的画家看得更高更远,也更追求完美,从而走向了绝对。而按照唯心论者的说法,则是天生精神上有缺陷,有着疯狂的天性。当然,如果结合这篇小说诞生的时期,1831年,那个动荡的年代,我们就更容易理解老画家为什么会对艺术如此偏执。当时的许多人,为了生存,敷衍艺术,追求的艺术毫无生命,艺术成了生存的手段。老画家是如此的痴爱艺术,当然要抨击这一切,他的蔑视也显得合情合理,但理论的绝对又让他走进了死胡同。 卡尔维诺在他的一篇演讲录中说到,巴尔扎克在写这个幻想故事时,曾长时间的犹豫不决,不知把弗朗霍费(老画家)写成个深邃远虑的人好还是写成疯子好。小说反映了巴尔扎克这一思想,老画家既疯狂又偏执地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把偏执狂的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
本文档为【论巴尔扎克笔下的偏执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