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专家“揪”出宁夏葡萄酒产业“四大症结”

2013-01-06 3页 doc 30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2680

暂无简介

举报
专家“揪”出宁夏葡萄酒产业“四大症结”专家“揪”出宁夏葡萄酒产业“四大症结” 如何做大做强宁夏葡萄酒产业,成为参加中国西部特色农业(宁夏)展示合作洽谈会嘉宾们关注的热点。 守着中国酿酒葡萄最佳产区之一——贺兰山东麓地区这块风水宝地,拥有14家葡萄酒加工企业,但却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响的品牌!宁夏人在一声叹息的同时,不禁发问:宁夏葡萄酒产业如何做大做强?近日,在宁夏举办的中国西部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内顶级专家通过现场品酒鉴评、实地观摩会诊,发现了葡萄酒产业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开出了良方 症结一:基地建设滞后 宁夏葡萄基地建设主要是...
专家“揪”出宁夏葡萄酒产业“四大症结”
专家“揪”出宁夏葡萄酒产业“四大症结” 如何做大做强宁夏葡萄酒产业,成为参加中国西部特色农业(宁夏)展示合作洽谈会嘉宾们关注的热点。 守着中国酿酒葡萄最佳产区之一——贺兰山东麓地区这块风水宝地,拥有14家葡萄酒加工企业,但却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响的品牌!宁夏人在一声叹息的同时,不禁发问:宁夏葡萄酒产业如何做大做强?近日,在宁夏举办的中国西部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内顶级专家通过现场品酒鉴评、实地观摩会诊,发现了葡萄酒产业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开出了良方 症结一:基地建设滞后 宁夏葡萄基地建设主要是靠原国有农场和企业自身捉襟见肘的投入,致使基地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抗风险的能力非常弱。宁夏目前规模达到上万亩的基地只有广夏、御马、科冕三家,占总面积的33%,种植面积上千亩的只有5家,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3%,其余54%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由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使得我区葡萄批量供应能力弱,在全国的大市场中往往形不成气候。加之分散经营也使得葡萄种植和田间管理难度较大,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生产环节,不能实行统一的化和规范化操作。特别是农户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致使葡萄产量低、质量次,效益差,在很大程度上挫伤种植葡萄的积极性。 点评:“七分原料、三分工艺”,没有好的基地就很难在市场立足。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会长王琦建议:“要实现规模化的种植,通过政府引导,公司介入,从原有“农户基地+社会化”的形式转变为“公司自有基地+农户基地+社会化”的基地发展模式,建立高标准的葡萄种植园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摘。政府要在引导、服务上下工夫,千万不能越俎代庖,以免出现一哄而上、大起大落现象的发生。 北京农学院教授晁无疾说,加强新品种方面的研究和选育,改变品种千篇一律的局面,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点及优势的品种。要彻底走出盲目追求高产、大粒、早熟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的误区,严格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达到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 症结二:技术力量薄弱 宁夏葡萄在近6年中遭遇5次冻害。特别是2003年的特大冻害,除2万多亩鲜食葡萄受冻害较轻外,7万亩酿酒葡萄受冻害竟有一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2004年,宁夏酿酒葡萄继续减产,亩均减产超过50%。大幅度减产,再加上收购价偏低,对于总产、单产都不高的酿酒葡萄产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果农挖苗毁园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仅玉泉营地区就毁园两三千亩。 宁夏葡萄基地之所以频遭冻害,环境不是主因,主要是经营者急功近利,采用了不该采用的自根苗平栽法,自根苗最多只能抗零下7℃的严寒,宁夏土壤低于零下9℃的天气每年都在18天以上。其次,过分强调葡萄的耐瘠薄特性,忽视增肥土壤的投入,大多数基地定植坑(沟)开挖过浅过小,施肥量严重不足,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不能落实。这些问题都是造成我区酿酒葡萄连年减产、缺株断苗、产量低下的重要原因。目前,宁夏葡萄种植90%%采用自根苗平栽法,低产园占了60%,部分基地的缺株率也达到60%。 点评:没有过硬的技术就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王朝公司总裁助理李巍建议: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队伍,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引导企业、农户加大投入,推广应用抗寒砧木嫁接苗、沟栽法、培肥土壤、改进葡萄架式、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冻害,减少损失。 症结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宁夏现有酿酒葡萄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能力超过5万吨,但实际生产葡萄酒只有2万吨左右,加工能力远远超过葡萄原料总量。宁夏完全可以自我购销、加工。但是,当地的一些企业市场竞争力弱,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较低,还没有形成龙头带动作用。所以在产业化经营中,公司、基地与农户之间未能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生产、加工、销售常常脱节,致使丰收的年景往往销不出去,欠收年份各企业又大打价格战,争相抢购原料。去年在我区发生的企业违约压价收购、农民违约高价出售原料的葡萄争夺战就是市场无序竞争的集中反映。 点评:只有公司、基地与农户心手相连,才能实现双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教授说,前几年葡萄酒厂和基地果农不能和谐相处,而是各自考虑自己的眼前利益。葡萄少了就拿鞭子赶,葡萄多了就拿刀子砍,造成葡萄几起几落的悲剧,既损害了果农的利益,也损害了工厂的利益。种葡萄的单纯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片面地追求葡萄的产量,不考虑工厂的质量要求。工厂把产量高、质量差的葡萄,价格定得很低。结果是果农丰产不丰收,工厂花了钱没收到好葡萄,两者都受到伤害。他建议,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诚信意识,积极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和葡萄产业保险体制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企业、基地、果农之间稳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葡萄酒厂应该多考虑果农的利益,让利于果农,才能让基地的葡萄,真正做到优质、稳产、长寿、美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葡萄酒厂的利益。 症结四:龙头不强品牌不响 虽然宁夏已形成了西夏王、御马等一批初具规模的葡萄酒加工企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而使加工能力受到制约,影响正常生产。有些企业只重视基地建设和加工规模,但却没有花更多的精力去宣传培育自己的品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结果,有了品牌,知名度不高;有了好酒,卖不出好价。有的企业甚至充当外地大企业的原料供应商,靠卖葡萄原汁、贴牌生产艰难度日。 点评:酒好也要勤吆喝。现阶段,品牌印象成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原张裕常务副总、首席酿酒师陈泽义说,张裕、王朝、长城等无一不是通过品牌塑造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如果企业不注重培育自己的品牌,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宁夏要创出自己的品牌,本土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打造贺兰山产区这个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会长王琦说,要充分协调各方力量及发挥区内知名企业的作用,创出产区品牌,逐步带动产品品牌建设。宁夏也可以用好、用活地理标志产品这一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外部资本和管理、科研人才,壮大企业自身实力。目前,产品同质化问题也是制约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多数葡萄酒品牌在市场推广中走入了高端化营销的极端误区。宁夏应该避开激烈的高档产品市场,开发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通过品牌的宣传引导消费,开辟大众化消费市场。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修德仁说,随着近年来掀起的投资西部葡萄酒产业的热潮,以及西部葡萄酒业的崛起,“东强西弱”的行业格局已经出现变化,而东西部争雄格局已经初现端倪。然而,偏处一隅的宁夏、甘肃等地,可以说是中国葡萄酒西进战略的重心地带。如果宁夏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期,解决好发展中存在的产品质量水平不平衡、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产品同质化、行业自律薄弱、规范制定工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做大做强这一“日不落”产业,宁夏葡萄酒称雄西部、叫响全国就不再是遥远的梦。(第一食品网)
/
本文档为【专家“揪”出宁夏葡萄酒产业“四大症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