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及原因

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及原因

2012-12-20 2页 doc 18KB 2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5585

暂无简介

举报
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及原因1、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及原因。 文献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都会出现错误,主要的错误类型有: (一)讹。即文字错误。 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先生言:《水经注》‘水流松果之山’,钟伯敬本‘山’讹作‘上’,遂连圈之,以为妙景,其可笑如此。‘松果之山’见《山海经》。” 这个例子确实说明钟惺因为一个错字而误解《水经注》,但我们还应当明白,这个错字不始于钟惺,在朱谋玮《水经注笺》中已是错误的,钟惺不过是以讹传讹。同时,段玉裁传述的“水流松果之上”,“流”字应是“出”字之误,也不够准确。“出”表示发源。我们在读书时应弄清本源,...
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及原因
1、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及原因。 文献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都会出现错误,主要的错误类型有: (一)讹。即文字错误。 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先生言:《水经注》‘水流松果之山’,钟伯敬本‘山’讹作‘上’,遂连圈之,以为妙景,其可笑如此。‘松果之山’见《山海经》。” 这个例子确实说明钟惺因为一个错字而误解《水经注》,但我们还应当明白,这个错字不始于钟惺,在朱谋玮《水经注笺》中已是错误的,钟惺不过是以讹传讹。同时,段玉裁传述的“水流松果之上”,“流”字应是“出”字之误,也不够准确。“出”表示发源。我们在读书时应弄清本源,不可照抄二手资料。否则以讹传讹,错上加错,害人害己,就太不应当了。 (二)脱。脱文,也叫夺文。即漏掉文字。 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时,因黄善夫本为传世三家注合刻第一本,且中土久佚,故选为影印底本。我国所缺,从日本借印补齐。当时通过校勘,发现南宋黄善夫本脱此十八字,为了使文字完整可读,张元济在影印时请专门人才照宋本字体补上了这十八个字,所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史记》就不缺这十八个字了。按照“不讹不缺”的善本来衡量,商务影印本较其底本更符合善本标准。当然影印古籍而进行这样的补充改正,有伤原本面貌,如果用校勘记的方式加以说明而不改原书,也许会更好一些。 (三)衍。衍文就是多余的字,由后人传写传刻中不小心混入或者重复而造成,也有无知者擅自补入而造成的。 南宋黄善夫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索隐:“列仙之传居山泽。按:传者,谓相传以列仙居山泽间,音持全反。小颜及刘氏并作儒。儒,柔也,术士之称,非。”这段正文十九字、索隐四十字,共五十九字,黄善夫本重复出现。又同上《龟策列传》:“此横吉上柱足肣内自举外自垂,以卜病者,卜日不死,其一日乃死。”这二十六字也重复,都是坊刻本不重视校勘而留下的衍文,这种无意造成的衍文较易发现。 (四)倒。即文字颠倒。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禈,与保庸杂作,涂器于市中。”“犊鼻禈”,三国吴韦昭注:“今三尺布作,形如犊鼻。”南宋黄善夫本、元彭寅翁本、明万历凌稚隆刻《史记评林》本均脱“布”,作“今三尺作”。商务印书馆影印黄善夫本《史记》时,根据武英殿本补入一“布”字,但不小心补错了位,补在“作”字下,成了“今三尺作布”,这就造成“作布”两字互倒。 (五)错乱。一段文字乱了次序。 清惠栋《松崖笔记》卷二《仁》:“《春秋元命苞》曰: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其为人以其人,立字以其人,立字二为仁。仁人,言不专于己,念施与也。” 这段话虽勉强可以断开句子,但文义不通。商务印书馆影印宋刻《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人事部》载有此段文字:“《春秋元命苞》曰:‘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其为仁以人,其立字二人为仁。’注:‘二人,言不专于己,念施与也。’” 我们可以发现《御览》文义畅达,应是惠栋《松崖笔记》的来源。但惠栋的时代看不到宋版《御览》,所据者非善本,至有错乱多处,文字不可句读。细绎其误有四:(1)讹文:“其为仁”讹作“其为人”。“二人”误作“仁人”。(2)脱文:“二人为仁”脱“人”字。(3)倒文:“其人”当作“人其”。(4)注文误入正文。这样一段仅有三十二字的文字,发生如此多错乱,怎么还能读得懂呢? 古书错误非常之多,对读者正确理解文义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先民的文化遗产亦得不到准确,这显然是令人不能无动于衷的事。所以古书比较校勘。 二、从事校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知识? 主观条件 校书者必须具备读懂古书的能力,否则强不知以为知,妄改古书,只能错上加错。要读懂古书,首先要精通古代语言文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文法。其次要具备古代文化知识,诸如天文、历法、地理沿革、职官、风俗习惯(例如避讳)等。第三要懂得古书的行文习惯,一般古书是繁体字竖写,自右至左,大字单行写正文,小字双行写注文,遇到当朝帝王相关的语句要抬头(提行)等等。 广求异本 校书必广求异本,尤其必须广求古本。傅增湘着重讨论了校书必广求异本,尤其要搜集古刻善本。清乾嘉学派考据学代表人物——王鸣盛、钱大昕、赵翼虽然有能力广征博引,证明史书讹误不通之处,但终不敢因而改正史文。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没有见到古刻善本作为直接证据。 又河南道河南府:“领洛、郑、熊、谷、嵩、管、伊、汝、管九州。”(武英殿本如此)钱大昕《考异》谓两“管”字必有一误。其实闻人诠刻本作“洛、郑、熊、谷、嵩、管、伊、汝、鲁九州”,后一“管”乃“鲁”之误。由此可见,考证虽然能发现古书讹误,并加以改正。 广求相关资料 凡校某书,应对所校古书的相关材料进行调查,达到相当程度以便校勘时随时参证。例如校《汉书》可利用《史记》的西汉部分《元和郡县图志》卷四云:“西受降城,在丰州西北八十里,盖汉朔方郡地,临河县故理处,开元初为河水所坏,至开元十年总管张说于故称东别置新城,今城西南隅又为河水所坏。”从最简单的事理来推断,如果西受降城在黄河外八千里,是无论如何不会被黄河屡次冲毁的,显然是八十里。所以标点本根据《元和郡县图志》改“八千”为“八十”。如果没有这个证据,则明知其误亦无从更正。 精研所校之书 凡校一书,应对该书反复阅读研究,熟习内容和行文规律,以便前后互证。 例如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后汉书•郭太传》说郭太(名泰,字林宗。因范晔夫名泰,所以改作郭太,传中只称郭林宗)“性明知人“,”“其奖拨土人,皆如所鉴”。 这条注文混为正文的错误,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本亦不误。元太德九年宁国路儒学刻本、明北京国子监刻本、汲古阁刻本、清武英殿刻本均误为正文(参张元济《后汉书校勘记》)。
/
本文档为【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及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