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2022-10-26 3页 doc 28KB 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is_38686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张令牌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在以下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郡县帝最后得以确即刻在位的皇帝是(B)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2.尧舜时期的国都成立在(A)A.汾河谷地B.河套地域C.江淮地域D.胶东平原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败是在(C)A.宋朝B.元代C.清代后期D.明朝先期4.唐朝被称为世界文化交融场和集散地的是(C)...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习)————张令牌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在以下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郡县帝最后得以确即刻在位的皇帝是(B)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2.尧舜时期的国都成立在(A)A.汾河谷地B.河套地域C.江淮地域D.胶东平原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败是在(C)A.宋朝B.元代C.清代后期D.明朝先期4.唐朝被称为世界文化交融场和集散地的是(C)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假如因为(A)A.模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C.地理条件的影响D.地区意识的影响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说,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A.径B.畛C.涂D.道7.京剧脸谱的不一样颜色被给予了不一样的含义,表示莽撞豪迈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8.对传统的经史文件进行大批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讲解的是(C)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9.制成最先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A)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10.司马迁把此刻徐州以东包含苏州、扬州一带称为(C)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11.避忌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忌之风发源于(D)A.南朝B.秦代C.唐朝D.周朝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A)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心识激烈的皇帝当属(C)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14.辛亥革命颠覆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衣饰标记属于(B)A.阶层标记B.政治标记C.职业标记D.崇奉标记15.在我国庆祝婴儿“满月”礼这日,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C)A.爷爷B.爸爸C.舅舅D.族长16.通盘西化的提出者是(D)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17.唐朝此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B)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18.我国古代把地球环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A)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C)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代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此中地位最低下的是(D)A.蒙先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调地方差别归纳正确的选项是(A)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22.宋朝文学的代表款式是(B)A.诗B.词C.赋D.曲23.“中体西用”最早见于(C)A.《国故和科学精神》B.《劝学篇》C.《匡时策》D.《儒家思想的新发展》24.唐朝的舞蹈盛极一时,名称达100多个,此中最为流行的是软舞和(A)A.健舞B.字舞C.花舞D.马舞25.指南针在宋朝从头被注意利用,其直接原由是(A)A.航海需要B.生活的需要C.生产的需要D.战争的需要26.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6.两个文化层面是指上层文化与基层文化。27.唐朝最着名的大型舞蹈是霓裳羽衣舞。28.在秦代的中央集权制下,把拥有最高权益者称为皇帝。29.庄子哲学的主旨在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逍遥”。30.古代成人礼又称为冠礼。31.中国传统天文学包含天象观察和历法拟订两个部分。3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分初详细系的封建法典是《法经》。33.《大学》提出教育的八个步骤是格物、致知、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4.在我国古代文件中,最早议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件是《周易》。35.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三、名词解说(每题3分,共15分)3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相同的形式频频出现时,此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记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37.文化: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计、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系统。38.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民风流行,在这种民风下,人们展开了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法律说明的依照。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据《晋书·刑法志》统计,当时郑玄等诸儒引经注律的文字达7,732,200字,“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儒家学者的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制度进行儒家化的改造过程。39.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质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详细状况,选择切合实质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40.文化政策:指一准时代、必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公布的有关规定和对策原则。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41.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答:一是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二是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以西周的宗教为例,西周的统治者把先王祖灵与天帝配合起来祭典,用以表示天帝是周王室的保护神,周王室与天地有特别的关系。周朝统治者还利用天数迷信和上帝的威力整饬统治阶级内部的次序,要求以敬天、保民、保命来拘束自己。对于宗教对被统治者的麻醉和驯服,能够用殷商时期的宗教来说明。殷商统治者掌握神权,主假如用来应付其统治下的人民和奴隶。殷商的奴隶不可以祭典上帝,也没法进行龟卜,他们遇到统治者分布的上帝崇敬、天数迷信等说法的捉弄,常常自卑而驯服。42.简述分封制的特色和意义。答: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质认可了包含商人在内的外族人生计的权益。2)旨在保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质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场面。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建力的制度。在周初异姓族群林立的状况下,每一个分封出去的国家,一定完整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开拓生计空间。43.简述传统礼俗规约的特色。答:传统社会是一个礼俗周到的社会,传统礼俗的核心是保障宗法伦理关系,所以传统礼俗规约有着鲜亮的伦理色彩。传统礼俗的这类伦理特征在古代社会主要有以下表现:传统礼俗的等差性。B传统礼俗的调解性。C传统礼俗的规范性。A44.简述宗法观点对秦汉此后国家政治构造的浸透表现。答:宗法观点对秦汉此后国家政治构造的浸透主要表此刻以下三方面:第一、“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久持续。第二、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停扩充。第三、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45.简述文字与文化的关系。答: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类。第一,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其次,文字自己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拥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各民族都会依照本民族的文字特色形成很多的文化事象。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使文化的发展。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对语言的记录,打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走开了文字,很多文化事象不行能传播和传承。文字对文化的促使作用,也表此刻文字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上。五、阐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我国平时生活的文化习惯及其作用。答: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血缘社会的文化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联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点和行为事象。它维系个人与集体、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均衡关系,倡导祖宗观点、孝养观点、家庭观点和乡土观点,创建亲睦祥和的氛围,培育和善、正直、奉献的人品崇高,对形成中华民族优异人文文化曾起到踊跃作用。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中国人的平时文化观中的一些公有共享的文化因素,在经历了后代社会的淘洗以后,依旧保存下来。在一个长久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里,在一个缺少现代交流的文化环境中,这些因素超凡地起到了凝集民族成员的作用。它使中华民族富裕怜悯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不计回报、有容乃大、大方方正。这类民族性格,值得珍爱。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儒家赞美士耕、尚贤举才的思想,因为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因此对上、下阶层的文化都发生了深刻影响。隋唐此后,推行科举、寒士兴起,更塑造了中国人的念书心态和生活道路。在社会各阶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门路,人人都能够有选择的时机和对前程的自信。它还造就了中国历代优异分子的奋斗传统,使他们歧视社会等级、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满怀高昂的自我意识、激烈的民族时令和豪放的爱国激情立功立业。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高亢、明亮、雍容、浪漫、冷静自在的气质。47.试述中外文化的两次交汇及其特色。答: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是这样两次:一是从汉到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一是从明清之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两次中外文化交汇的影响之大,足以构成区分中国文化史分期的重要界碑。佛教文化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交融。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如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以及民间民俗等都产生了深刻而宽泛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以其开放的胸怀与海纳百川的消化汲取能力,将印度佛教与中国国情相联合,使之详细地中国化。作为佛教核心的佛教哲学思想经过与中国本地儒、道的浸透、交融,最后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儒、佛、道“三教合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精神。印度本地佛教文化在13世纪因为回教入侵而遭至毁坏性打击后,中国佛教却正在长足发展,并将大批佛学译着、论着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中外佛教史上的这一“输入——汲取——输出”的文化流动,有力地显示出中国文化系统的充分开放性、鲜亮主体性以及以我为主、擅长消化的激烈生命力,同时也生动地显示出文化交流的双向互渗性。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初步于16世纪末叶,跟着欧洲资本主义兴开早期传教的耶酥会士的东来,也即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第二次大交汇有以下特色:第一,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伍于中国本地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与南亚次大陆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出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此后还有美国、日本文化。第二,交汇兴趣起了变化,第二次与第一次不一样,中国人对外来宗教自己表示出莫大的冷漠,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实足,以致西方不得不采纳迂回策略,“传道必先获华人之敬爱,认为最善之法莫若渐以学术收揽人心。”第三,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已延绵四个世纪,到现在仍在持续进行之中。第四,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激烈震惊。
/
本文档为【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