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大导演张艺谋的琐碎故事

2017-11-26 22页 doc 267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大导演张艺谋的琐碎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大导演张艺谋的琐碎故事 一 记者:十多年前,张艺谋和巩俐凭借您的小说《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而一 举成名,人们一直想知道的是,您当时与张艺谋是怎样合作的您对张艺谋的电影 《红高粱》有何看法 莫言:在张艺谋找到我之前,他作为一个摄影师已经大名鼎鼎。他拍摄的《黄 土地》我看过,影片辉煌的画面和朴拙的造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当张艺谋 找到我提出要导演《红高粱》时我丝毫没有犹豫。当时要拍《红高粱》的不止张艺 谋一个,但我认为只有他最合适,这个信心是建立在《黄土地》上的。我在构思 《红高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大导演张艺谋的琐碎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大导演张艺谋的琐碎 一 记者:十多年前,张艺谋和巩俐凭借您的小说《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而一 举成名,人们一直想知道的是,您当时与张艺谋是怎样合作的您对张艺谋的电影 《红高粱》有何看法 莫言:在张艺谋找到我之前,他作为一个摄影师已经大名鼎鼎。他拍摄的《黄 土地》我看过,影片辉煌的画面和朴拙的造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当张艺谋 找到我提出要导演《红高粱》时我丝毫没有犹豫。当时要拍《红高粱》的不止张艺 谋一个,但我认为只有他最合适,这个信心是建立在《黄土地》上的。我在构思 《红高粱》时,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不是人物也不是故事,而是一个接一个的画面。 小说《红高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画面感。让一个从优秀摄影师改行的 导演来拍这部片子,我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胜算。 电影《红高粱》与小说《红高粱》相比,作为原作者,当然有许多的不满意,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拍成那个样子已经很不容易了。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其实就 是选择和添加的艺术。我认为张艺谋的眼光是很精确的,他把小说《红高粱》中最 有价值的部分选择了出来。 如今您跟张艺谋再度合作又是怎样的过程您认为您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 为什么会被他选中 莫言:我认为一个电影导演与一个小说家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契合。这 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一个有自尊的小说家在开始创作一部小说时,不会也不应该 去考虑改编电影的问题,否则就会破坏小说的纯洁性。这有点像恋爱,你最好不要 脚踩两只船。 《红高粱》之后,我与张艺谋有过几次合作的企图,我曾经为他写过一个名为 《英雄?美人?骏马》的历史剧本,还为他写过一个故事性很强、写作时就想到让 他改编成电影的中篇小说《白棉花》,但都没有成功。从此我觉悟到,一个小说家 不应该跟在导演的屁股后边,他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应该是导演来 找小说家,不应该是小说家去迎合导演。从此我再也没跟他联系,埋头写自己的小 说去了。一直到了去年,张艺谋的文学顾问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张艺谋对我发 在《收获》上的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很感兴趣,说如果有人要改编让我暂 时不要答应。我根本没把这当成一件真事,因为张艺谋感兴趣的小说实在是太多了。 我也不知道张艺谋为什么会看中这部小说,但我听他的文学顾问说他喜欢小说 中那辆被弃置在小树林中的报废的、后来被师傅和他的徒弟改造成“林间休闲小屋” 的公共汽车壳子,这确实有点莫名其妙,但事实就是如此。 您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讲述了一个下岗工人丁师傅的故事,您是从哪里 得来的灵感 莫言:从80年代开始,我每年回去探家时,都要路过一个集市。在那个集市上, 有一个用废旧公车壳子改造成的商亭。每次看到这个商亭,我心中就感到一种模糊 的创作冲动。我感到在这样一个商亭里应该发生一些故事,但发生什么故事我不知 道。前年年底的一个中午,我翻看一个拉美作家的诗集,里边有一行诗,说一对热 恋中的男女变成气体蒸发掉了。这时,在我心中珍藏了多年的那个公车壳子出现了, 我知道,在那里边,一对恋爱中的男女被蒸发掉了。被爱情蒸发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至于下岗工人什么的,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 据说《幸福时光》的剧本是对您的《师傅越来越幽默》进行了改编的,并且添 加了一个小说中没有的“幸福少女”,您如何看待这种改编 莫言:一部电影里如果没有漂亮的女性,这样的电影大概就没人要看了。当然 像《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大片里没有漂亮女性,依然保持了很高的上座率,但那 是斯皮尔伯格干的活儿,是好莱坞用钱堆出来的片子。中国导演,包括张艺谋,起 码是目前还不能这样玩法。所以,还是要煽情,没有女性, 这情也就没法煽了。 张艺谋选了赵本山做男主角,您认为赵本山是否能诠 释好这个角色 莫言:我想对一个小品演员来说,要在电影表演上有 所成就,关键的问题是要 把滑稽和幽默区分开。赵的小品表演,刚开始的确不错, 是一种沉痛的幽默,有命 运感,但后来渐渐进入了庙堂,失去了民间性,变成了插 科打诨的东西。但愿他在 这部片子里有出色的表演,为他自己开辟出一条新的道 路。 二 莫言、大江健三郎、张艺谋十年前的一次谈话 标签: 莫言 大江健三郎 张艺谋 诺贝尔 文学 2012-10-11 23:42 恭喜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因为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才开始关注他的。张艺谋还有一部电影《幸福时光》也改编自莫言的小说,叫《师傅越来越幽默》。但这部电影改编的并不成功,小说是冷的幽默,电影是明着搞笑。 莫言获奖,或标志着,中国人用现代小说创作理念写出的小说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但这并意味着,现代汉语通过文学书写已经完全成熟。同时,也不意味着莫言的小说从此将完全被国人接受。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怎么符合国人顽固的小说阅读的习惯。尤其是,莫言语言的土和狠,和当代人的情趣相去甚远。我们或许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读过村上春树的人可能要比读过莫言的还多。 而莫言最大的问题,也是他与国内其他作家的区别是,他似乎一直在刻意保持着于现实的某种距离,他甚至认为作家没有义务去为老百姓写作,而这恰恰是当下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最最在意的事情——虽然他们在意的角度完全不同。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究竟是指什么,我想莫言一定有他自己的理解。莫言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意义,以及获奖后的遭遇,可能会和张艺谋差不多。只是莫言和他所代表的中国文学晚了二十年。二十年后的中国社会,比起当年可能更复杂。 莫言和张艺谋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尊敬、钦佩的人。现找出十年前,莫言、张艺谋还有日本文学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一次谈话。那时,大江健三郎曾预言莫言会在十年之内获得诺贝尔奖,他的预先实现了。 时间,过的很快。但中国文学发展之路却走的很慢。 三 莫言、大江健三郎、张艺谋十年前的一次谈话(视频) 2002年2月15日下午3点,大江健三郎、莫言与张艺谋坐在了一起,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时候。分别作为《红高粱》的原作者和导演的莫言、张艺谋,想必很多人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大江健三郎先生,尽管他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高于前两位。 大江健三郎先生(1935,)是日本当今文坛举足轻重的“先锋派”代表作家,1994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小说《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等。大江先生早在1960年就到过中国,曾受到过毛泽东、陈毅等人的接见;1999年他再次来到中国,与王蒙、莫言等中国作家进行交流;大江先生此行中国是专程为莫言而来,日本NHK电视台为完成“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人物专题报道,邀请大江先生作为采访者,跟随莫言在春节期间到山东高密度过传统的中国年,以体会莫言故乡现实与虚构的关联。 在北京与张艺谋的访谈是此次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跟踪报道此行的惟一国内媒体,我们还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以第一手的详情记载和见证两位作家之间意义非常的精神交流。 难以重复的《红高梁》 大江健三郎(以下简称大江):我一共看了三次《红高粱》。 第一次是伊丹十三(注:日本著名导演,已去世)介绍我看的,他说大陆和台湾在政治体制上不一样,观念也不一样,但现在出现了一部电影,在大陆和台湾反响都非常强烈,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他让我和他一起看,并回答这个问题。看完后我说,因为这是一个中国导演拍的片子。然后我还反过来问,你为什么拍不出这么优秀的电影。伊丹回答,因为我是一个日本人,不是中国人。 第二次是在柏林。当时我在西柏林的自由大学当客座教授,带着四十个学生去看这部电影,因为您的电影在获柏林金熊奖后,很长一段时间经常在柏林放映。看完后我还就莫言先生的原作和电影进行比较,给学生上了一堂课。我的班里有位特别漂亮可爱的女学生,在我介绍了小说以后,她就问,小说里有一个情节说女主人公回家和他爸爸打架,气得不吃饭,把碗给扔了,这在电影里都没有,是不是张艺谋导演有这样的倾向:不太推崇女性主义或女性的强权,而是愿意将其描写得更听话一些。当时我还无法回答这一问题。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想问问你,而且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到柏林去替我回答这一问题。 第三次是自己看的。我找了一个录像带,反复地看了,之后,我发现一个细节,也许二位都没有意识到。电影中日本军队打过来以后,对中国的老百姓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这是我看过的对日本军队在战争中的罪行描写得最有水平的,是用艺术的手法去体现,所以我非常佩服。当时这个场面中的日本兵说的是日语。中国人可能不太注意,但日本人能听出来,那都是些战争中的话——“把 他杀了”,“打他”,“开枪”等。但其中夹杂着这样一句,翻成中文就是,“这可真荒诞~”,这句话让一个日本人用纯正的日语说出来,对当时的日本军队所做的一切真是一种绝好的讽刺。另外这部电影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我也特别佩服,像高粱地的拍摄,还有女主人公穿的鞋和她非常纤细非常温柔的脚,通过画面都可以感受到,后来我又看了一遍莫言的书,我认为我比较理解张艺谋这个导演了。 请问张艺谋导演,你拍摄莫言的小说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动机呢, 张艺谋(以下简称张):当时我还是摄影师,我想改做导演,一直在找戏,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推荐我看了小说,看完后就特别被吸引,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对画面对色彩的描述。电影里面的色彩小说里都写出来了,那是一种非常写意的感觉。 同时因为我也是北方人,与莫言一样有着特别典型的北方人性格。很喜欢故事编得很豪迈、很壮阔。人和人之间的行为都非常有力量,故事也非常有力量,这特别吸引我。 于是我就联系莫言。那时候还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是我们之间都还不了解,我因为拍《老井》在农村体验生活回来。后来听莫言说他当时也根本都不了解我,好多人都找他要脚本,他自己后来跟记者说他当时看到我像个生产队的队长,就把版权给了我。(记者补记:后来莫言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张艺谋光着一只脚,手上提着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断鞋带的鞋子。一进楼道就高喊“莫言”。) 莫言(以下简称莫):因为所有的人都说我像个农民作家,农民作家肯定信赖农民导演,都是农民兄弟嘛,我想一个工人、知识分子出身的导演可能还导不了。 张:很有意思的是,从那时候起我还真是长期被人叫做农民导演。后来看到他写的《红高粱》系列,一共五部,我感觉电影拍出来以后,远远没有把小说里面很丰富的东西表现出来,非常遗憾。其实我们再怎么做,很难达到小说的震撼力,尤其是对人的生命的描写。到现在为止很多的中国观众还认为《红高粱》是我最好的作品,这应该归于小说的水平高,虽然我们改了很多故事情节,但电影中的神韵以及生命力释放出来的感觉,完全是小说提供的。说起来也很奇怪,从拍完《红高粱》至今,我的电影再没有表现过那样张扬的生命力。我想要重复也重复不了。从对方那里获得灵感 大江:我想问莫言先生,反过来你从张艺谋的电影中有没有得到什么启示,对自己的小说有什么新的发现, 莫:当然有。任何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或其他的艺术样式,实际上是一个选择的艺术。一部长篇几十万字,改成电影或话剧,时间长度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人物、情节全部利用起来,只能选取他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把它发扬光大,进行特别的强调。《红高粱》电影应该说做到了这一点,把我小说中最有力量的部分提取了出来。仿佛从一大堆花瓣里提取了一瓶香水。 我还对张艺谋说,莫言不是鲁迅,也不是茅盾,改编他们的作品要忠实原著。改莫言的作品爱怎么改怎么改。我的小说无非是给你提供了一点材料,引起了你的兴趣,激发了你创作的欲望。你完全可以添加情节,添加人物,放心大胆地按照你的激情去发挥。电影的影响的确比小说大得多,小说写完以后,除了文学圈也没有太多的人知道,但当电影公演过后,我从高密回北京,深夜走在马路上还能听到很多人在高声大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我才感到电影确实是不得了。遇到张艺谋这样的导演我很幸运。 大江:我读了莫言的作品以后,受到了很大的感染,他的文学表现手法,对生命的描述,使我获得了很多新鲜的东西。我想今后从莫言的文学里找点灵感写点更好的东西。 莫:这是互相影响的。我读你的《小说的方法》,每读两行我就要想半天,我想这个地方我也可以顺着同样的思路发展下去,发展成一篇小说。比如你讲到麦克威尔在他的《白鲸》里,引用了《圣经?约伯记》里的那句话,“我是惟一一个逃出来向你报信的人”,你说这是你的小说创作的最基本的准则,这太有意思了,我认为这也是我的创作原则。我们做电影也好、搞文学也好,完全可以用这样自信的口吻来叙述,我是惟一一个报信者,我说是黑的就是黑的,我说是白的就是白的,真正有远大理想的导演或小说家,应该有这种开天辟地的勇气,惟一一个报信者的勇气。说不说是我的问题,信不信是你的问题。拍不拍是你的问题,看不看是他的问题。但我要按我的想法来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只剩下一个观众。 大江:距《红高粱》事隔十二年之后,你又拍了《幸福时光》,也是莫言的小说改编的, 你是怎么想到要拍这部电影的呢, 张:其实我是一直在期待着合作。我发现莫言的作品有了很明显的改变,这跟我们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关,从最早写人的传奇、家乡的故事,慢慢到写身边的事情,恰恰我也正想拍身边的小人物。后来看到《师傅越来越幽默》,那是在《收获》上,我一看标题就觉得特别好玩,一看是莫言写的,我就把它先搁起来准备重点阅读。到了晚上,一口气读完。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也能表达时代的变化,于是就有很大的兴趣去改编。我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电影里不好表现。他的故事里的人物是过去一个时代的劳动模范,到了新的时代,他的观念、生活甚至生存,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由此产生了一个很幽默很荒诞的故事。但电影中这个人物只能改,不能是劳动模范,所以只能是退休的职工,还不能是下岗职工。其实我们也是力图保持作品的戏剧性去折射时代的改变,让我们的目光始终去关注这些普通人的生活。但最后我是觉得《幸福时光》传达的他的那种东西太少了。现实题材的限制比较大,没有像《红高粱》那样得他太多的“真传”。 大江:《幸福时光》的电影怎么样,莫言你看了吗, 莫:我看了。我与艺谋有同感。有句话说,艺术家是带着镣铐跳舞,他的镣铐过于沉重。我的原小说写的是一个劳模临近退休突然下岗了,他整个人落到了一个不尴不尬被晾起来的境地,这才由此产生一系列黑色幽默的荒诞故事。张艺谋的电影把人物的身份变换了以后,就面临着再创作的巨大困难。如此一来,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环境就没有意义了。小说中在汽车壳子里所发生的故事又涉及到一点性的问题,在电影里也是不太好表现的。假如这部电影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因为这个题材本身富有挑战性,而张艺谋非要拍,结果就遭遇了很多障碍。绕来绕去,他心里很多想的东西只能是曲曲折折地表现出来。这与《红高粱》的直接“吼”出来不同。因为我是小说作者,我看了以后,有的地方还可以会意,但观众看了以后就很难感受到我们原来创作的初衷。 我想任何一个大导演或者任何一个作家,他的整个创作生涯肯定有起伏,这种起起伏伏我觉得是一个艺术家向高处攀登的表现,为了爬上更高的山头,有时候可能要故意向下落一点。 张:你是说我们故意往下落(笑)。传神地、写意地表达一种精神还是《红高粱》来得痛快。我发现古代题材在处理社会环境方面就容易得多,比如我最近拍的武侠题材。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冲动去直接反映现实生活。 大江:你们说八十年代是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进入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文学艺术有什么影响, 莫:应该说八十年代文学艺术的热闹其实是不正常的,因为经过文革十年文学艺术的空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初的作家还不成熟,到了八五、八六年,情景就大不一样了,涌现出一大批力作,老百姓期待作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期待他们能用自己的作品,清算文革的罪行,推动思想解放。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台彩电还值不了一条好烟,各种艺术门类,各种娱乐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人们打发业余时间的方式太多了,导致小说、诗歌的读者减少,当然也导致电影观众的减少。 张:我跟莫言一样很怀念八十年代。我的看法是好像我们人类有一个通病,在结束了一场灾难之后,特别愿意思考,中国的十年文革结束后,日本的二战结束后,包括欧洲、美国,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可能是艺术特别有质量的时期,每个人都很关心,渴望了解其中的情况。现在是和平时期,出了那么多大师的日本电影现在也不景气。和平时代丰衣足食,娱乐和消费成为主流。严肃的艺术就失去了观众,剩下的就是好莱坞的流行。 在这个时代,做导演比做文学家幸运。因为电影还有一个片种是娱乐片,比如我现在拍的武侠片《英雄》,当然我也要讲求艺术性,但也只是一个动作片的包装而已;而做一个从事严肃文学创作的作家,致力于创作有深度的作品,读者就会越来越少。 莫:所以有人说,中国就只剩下一个读者,那就是张艺谋。(笑) 张:没人读你们的小说了,你可以随便写。比我们自由多了。(大笑) 大江:我也是一个读者不多的作家,七十年代有过一批读者,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太多,所以我也很自由,愿意写什么写什么。 张:我觉得我当不了作家。我所有的电影都是由小说改编的,我觉得最难的是放一张白纸,或摆台电脑在面前,让我从零开始。所以,我很佩服作家,他怎么就能写出那么多故事来呢, 莫:还是张艺谋了不起,能把我们的白纸黑字变成一部色彩绚丽的电影。太麻烦了~小说改编成电影,绝不是也不应该是照搬,而是一次再创作,再提高。中国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之所以还能够写,是因为至少还有个张艺谋。你要不当导演,就又有一半人不写作了。(众笑) 张:不会。 大江:如果说张艺谋不当作家有人后悔的话,那肯定只有张艺谋一个人;但他要是不当导演,更多的人不答应,包括莫言和我,包括很多观众。所以你没当作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大江:刚才听到二位的谈话收获比较大。我还有一个问题,生活在目前的中国,你们通过作品最想表达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是电视编导安排的,我不想问,因为在日本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没法回答,我只是说,我刚刚写完的作品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你抽象地让我回答,我回答不出来。所以这个问题我不问你们,但是如果你们就这个问题有兴趣回答,我们的录像带很长,你们可以随便说说。 张:那我就浪费一段吧。我其实总被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我有时候也冠冕堂皇地说,最关心的是人,听起来挺深刻挺高雅。其实我自己没有很认真地去问过自己,你到底想弄什么,我有点像逛商店,不知道想买什么时,突然被一个东西打动,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有时候很可能是一种视觉的东西在吸引我,对我来说就是颜色,对~颜色。我对视觉的东西是很敏 感的,很迷恋的,很希望莫言能再写一个特别有颜色的作品,我就会觉得很兴奋。 莫:一个作家有时候实际上做不了自己的主,本来今天想写一个反腐败题材,明天突然对另一个题材发生了兴趣。有很多小说写一半就放下了,放下后就永远捡不起来了,我最近有两个长篇的开头都作为中篇发表了。当时觉得很兴奋,写了三五万字,突然又觉得灵感全无。在今后的创作中这种情况肯定还可能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我是跟着感觉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写什么,都要写原创性的,惟一的。别人做过的,你就不能用同样的腔调重复。最好是别人没写过,用的也是自己和别人没用过的手法。但这是非常困难的。不过我们可以把这当做终身追求的目标,哪怕实现了自己构想的30,,这部作品就非常好。 张:这点也太自由了,你可以写一半搁那儿,不写了。我们有时候准备拍了,剧本弄好了,班子搭好了,突然找不到感觉了,就觉得真没劲,但又非干不可,还得挺着,在整个创作人员面前装作胸有成竹,充满信心,因为所有的人都看着你。你已经觉得肯定拍不好了,因为你没有激情。这就是导演与你们作家的区别,完全身不由己。 莫:我写不下去还可以撕掉。 张:你多方便。 大江:我还没有莫言这种情况,我一旦写起来就会把这部作品写完,我的习惯是重复,不满意的地方改,往短里改,一般改六次,就达到了我基本上想要的程度。我这样说,张导演可能有些失望。因为他刚说小说家可以随便扔。 张:碰上一个不扔的作家。(众笑) 四 莫言曾为张艺谋巩俐"做媒" 光膀子狂野旧合影曝 光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金鹰网讯(记者:陈希)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 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作家莫言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成为焦点。网友们也开始再次翻出莫言的经典作品,提起经典作品不得不翻出为张艺谋巩俐“做媒”的电影《红高粱》,不少网友纷纷翻出当年两人的旧照,有的眉目传情,有的笑颜如花,最为经典的莫过于《红高粱》拍摄时的一张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狂野亮相,张艺谋的亮色裤头被网友大赞时髦。
/
本文档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大导演张艺谋的琐碎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