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评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人与他人

2017-12-27 5页 doc 17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4283

暂无简介

举报
评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人与他人评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人与他人 评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人与他人 内容摘要:存在主义认为人与他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彼此对立、互相冲突。这可以用萨特的“他人即地狱”来概括。这种理论也深刻影响了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人与他人的敌立。本文将结合贝娄的具体作品从三个方面分析这种人与他人的微妙关系:人与他人的疏离,他人注视下的异化,以及控制与反控制。 关键词:存在主义 他人 索尔?贝娄 人与他人是存在主义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主义认为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的对立关系。人在世界上必须同他人打交道,他和其...
评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人与他人
评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人与他人 评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人与他人 内容摘要:存在主义认为人与他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彼此对立、互相冲突。这可以用萨特的“他人即地狱”来概括。这种理论也深刻影响了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其作品中常常现出人与他人的敌立。本文将结合贝娄的具体作品从三个方面分析这种人与他人的微妙关系:人与他人的疏离,他人注视下的异化,以及控制与反控制。 关键词:存在主义 他人 索尔?贝娄 人与他人是存在主义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主义认为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的对立关系。人在世界上必须同他人打交道,他和其他人的关系是“麻烦”和“烦恼”。这种关系可以用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来概括。他人是一个存在的客体,这种客体不同于物,他不但存在着,而且还对“我”构成了威胁,因为他是自由的物体。二者之中任何一方都在另一方之中,并且致对方于死地。 一.人与他人的疏离 萨特说,人人都是一座孤岛。现代社会中,晃来晃去的人不断地寻找真实的自我,导致了一种更为显著的疏离感,不仅是人与自然的疏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与他人之间,没有多少交流,也不能互相倾诉秘密。人际关系的剔除迫使人向内,直到他只能与自己交谈。这种无家可归的焦虑感加深了与他人疏离的存在体验,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他人的潜在敌人,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恐惧。 在《洪堡的礼物》中,洪堡因为自己是个犹太人而感到深切的焦虑和恐惧。他总担心会有人隔着窗子向他射击,害怕有人会在他的车篷下设机关暗算他。 在《赫索格》中,阿斯弗特,一位在大学里任教的动物学家,嘴对嘴作人工呼吸来抢救他那死于肺病、身上带有大量病菌的猴子,因为他意识到在这世上再没有其他的死亡能对他影响这么深。 相比于人,这只猴子跟他更亲密。 在《雨王汉德森》中,汉德森发现想要了解国王“就如同要在已经煮成杂烩汤的鳝鱼中挑出成条的黄鳝来。我们这个行星上有亿万过客,前有亿万古人,后有亿万来者,数之不尽,而对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人,我也根本无法期望有所了解。永远不可能~”[1]汉德森的妻子莉莉也总想要丈夫理解她,然而她终于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也许本身就是一种罪恶。 在《晃来晃去的人》中,约瑟夫自认为是个很不合群的人,跟谁都搞不到一块,就像老悬在空中。他渴望与人沟通,很想叫人理解,可是就连他最老的朋友,那些从童年起就跟他要好的朋友,也常常感到他难以捉摸,而他跟许多朋友也已不再来往。“我同芝加哥的朋友们越来越疏远,我并不渴望见到他们。或许,我们的一些分歧可以消除。但是在我看来,维系我们关系的主要纽带已经断裂,况且我也不急于修复它。因此我非常孤独。我兀自坐在房间里,期待着一日之内微笑的转变:女佣敲门,邮差露面,广播节目,以及某种思想的确实可靠、循环反复的骚扰。”[2]在深深的异化和孤独中,他只有制造出另一个自我 “替身精灵”来和自己交谈。 二.他人注视下的异化 那么,人与他人是通过什么发生关系的呢,这就涉及到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注视”。集中营里的经历让萨特更能体会到在别人目光威逼下的痛苦,那是一种群居中的孤独,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不可摆脱的对立与冲突。那时他经常赤裸裸地在别人的目光中生活,而地狱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在他人的“目光下”,“我”会感到很不自在。他可能把“我”变成物。贝娄的许多作品也探讨了在别人的目光下生活的问题。 在《晃来晃去的人》中,约瑟夫总怕出门会碰上熟人,因此在非要出门不可时,常常 会绕开几条街道。他一直有这种感觉,大白天在外闲逛,总有点不太合适。他习惯于轮流到不同的饭馆去就餐,为的就是不想在某一个地方混的太熟。就连穿衣服,他也希望越不引人注目越好。因此穿上一件他所认为的“时装”,会让他感到十分别扭。 在《奥吉?马奇历险记》中,奥吉问自己,为什么跟别人在一起就该成为问题呢,他谈到互相监视的问题,“什么时候盯着看竟会造成这么大的伤害?什么时候眼睛竟有这么可怕的专制力量,警察押送被告和嫌疑犯上厕所,监狱里的看守可以任意透过铁栅和窥孔监视犯人。就连公众的领袖或暴君,也都摆脱不了不自在的感觉。…当别人看你时, 你不得不留神。”[3] 在《雨王汉德森》中,汉德森自认为已经改变了不少,可还是没有信心进入社会。社会使他受不了。他一人过活还满可以,可是要他和人们相处,那就麻烦了。因为在人群中让人注视,总会令他坐立不安,十分难受。 在他人的注视下,“我”变成了自在的存在,“成为世界上的我之外的我的存在,成为了非我之我。我接受了他人赋予我的存在,我被物化了。这样,在别人的注视下,我就感到痛苦、混乱与不安。因为在实际上,我又不愿意、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自在。因此,只要有一个他人,不管是谁,他在哪里,他与我的关系如何,我就拥有一种外在、一种性质,我最原始的堕落就是他人的存在。”[4] 三.控制与反控制 存在主义认为人人都是自由的,都以客观的方式看待外部的事物,把它们看作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加以利用和操纵的物。因此人就把他人当作对象来对待。对异化者而言,如果丧失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判断,一切任由他人安排,那么,他人就是“我”的地狱,“我”将“被现实社会中那些隐而不见的计谋剥夺掉思想和行动的自由,从而失去人格,失去尊严,失去自我,失去自由,失去生存的价值,失去个人对命运的把握”。[5] 在《只争朝夕》中,威尔赫姆意识到自己只是别人股下之人。他原以为的良师益友特莫金骑在他的背上,他的妻子也要他驮着她。“就这样他们手抓脚踢地骑在我身上。他们把我撕个粉碎,足踏脚踩,把我的骨头弄个稀巴烂。”[6]尽管如此,威尔赫姆却从没有放弃,仍然天真地决心去回复生活中一切美好的、幸福的、稳定的东西。 在《奥吉?马奇历险记》中,奥吉经历了各种危机与险恶,然而,最大的险恶,在他看来,就是落入他人为他设计的命运。从奥吉小时候开始,他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都企图塑造他。劳希奶奶要让他成为有身份的绅士,教育他现实第一,教给他撒谎的本领;艾洪教导他怎样来对付这个世界,但他更想把奥吉训练成令人满意的仆人;伦林太太要按照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把他打造得完美无瑕,还要收他为养子,要他把姓名改成奥吉?伦林。然而,奥吉意识到自己身上有一种想说“不”的反抗性,这种感觉就像是令人痛苦的饥饿感。他对外界的控制有一种对立的态度,不愿变成别人要把他造就成的样子。“他要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就必须设法摆脱外界的制约,在那漫无际涯的生活道路上探索自我。”[7] 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因为他人的判断和控制而生活在地狱里。这些人“因循守旧,拘于习俗,旁人对他们的评论,他们感到不能忍受,但他们又不想方法设法去改变这种情况。这种人是虽生犹死。他们不能把自己从忧虑、偏执和习惯的束缚中彻底挣脱,他们往往因而成为别人议论的受害者”。[8]那么,一个人要从他人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只能反过来使他人做自己的物,去操纵他人。 结语 如何对待他人,他人又如何对待你,这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各种各样的社会现实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焦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存在使人痛苦。“我们每个人都在别人的目光底下苟活,处于从属于别人的境况里”。[9]自我在他人的注视下遭到异化,并与他人互相沦为地狱。在这种情况下,人只能如萨特所言,改变自己的行为,争取自由,砸碎地 狱。 注释: [1]索尔?贝娄:《雨王汉德森》,毛敏渚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78. [2]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蒲隆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 [3][5]索尔?贝娄:《奥吉?马奇历险记》,宋兆霖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459,4. [4][8]杜小真:《一个绝望者的希望――沙特引论》.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113,116. [6]索尔?贝娄:《只争朝夕》,王誉公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3. [7]王宁:《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文化学术批评文选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384. [9]柳鸣九:《柳鸣九谈萨特》.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297. 王杨,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
本文档为【评索尔.贝娄作品中的人与他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