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2017-11-13 13页 doc 37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论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的关系论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2006年7月第4期 No.4Jut.2006 河南中医学院 jOL~NALOFHESA.\B,T~RSITYOFCHINESE.MEDICINE 第2l卷总第125期 Vo1.2lSerialNo.125 ? 教学研究ResearchintoPedagogy? 论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DiscussingReelationshipbetweenSystemExclusionandStruggleofOpposi tes 朱少均ZhuShaojun 河南中医学院,...
论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论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2006年7月第4期 No.4Jut.2006 河南中医学院 jOL~NALOFHESA.\B,T~RSITYOFCHINESE.MEDICINE 第2l卷总第125期 Vo1.2lSerialNo.125 ? 教学研究ResearchintoPedagogy? 论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的关系 DiscussingReelationshipbetweenSystemExclusionandStruggleofOpposi tes 朱少均ZhuShaojun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Henan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hengzhou,Henan,China, 450008 关键词:系统排异性;矛盾斗争性;系统的稳定 Keywords:Systemsexclusion;Thestruggleofoptx~sltes;Systemsbalanth 中图分类号CLCnumber:1302文献标识码I~umentcode:A文章编号 ArticleID:1672—6839(2006)04—0071—03 系统排异性是指一系统为了保持自己的性质和稳定而 排斥进入本系统的外系统要素的特性.矛盾斗争性是指矛 盾双方相互排斥的趋势.面上看,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 性很相似,容易把二者等同起来.实际上,它们既有联系又 有着严格的区别.研究二者的区别,对于深化系统排异性理 论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系统科学哲学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1系统排异性的概念,内涵和特点 关于系统排异性的认识是建立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基 础之上的.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其组成要素相 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中各要素之 间的有机联系是系统存在的基础.正是系统诸要素之间的 这种有机联系,决定了系统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特殊组织形 式.因此,一方面,任何一个进入本系统的其他系统的要素 都会或多或少地破坏该系统组织结构的稳定.另一方面,由 于系统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机联系,所以,建立在有机联 系基础之上的系统的组织结构都必将对进入本系统的外系 统要素自动产生排斥作用,以维持系统的稳定和性质. 系统的排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自然界,一个生物种群 系统对另一个生物种群的个体,生活习性,组织方式等构成 要素都是相排斥的.从人体系统来看,排异性也是明显存在 的.如人体的器官移植,移入的器官都必然引起机体的排异 反应.在社会领域,一定的社会,一定的国家和民族,一 定的阶级和政党等等都具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在这些系统内 部,其构成要素围绕该系统的性质形成特定的结构,组织形 式和行为方式.它们对其他性质的社会制度,其他的国家和 民族,其他的阶级和政党的要素都是相排斥的.在思维领域 排异性也是普遍存在的.如唯物论,辩证法和无神论与唯心 论,形而上学和宗教神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唯物论,辩 证法和无神论对于唯心论,形而上学和宗教神学的基本观点 是强烈排斥的. 系统排异性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系统排异性具有选择 性.系统并不是对所有的外系统要素都不加区分地绝对排 *基金项目:河南中医学院2004年度苗圃工程课题(编号 2004MP027) 斥.一般来说,系统只是极力排斥那些有可能改变本系统性 质,危及本系统安全的外系统要素,而对那些有益于本系统 的外系统要素则是尽力抑制自身的排异性,容纳或引进这些 有益的要素,使之为本系统的繁荣和发展服务.第二,系统 排异性对于不同性质的要素所产生的作用具有差异性.在 任何一个系统中,它的组成要素都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非基 本要素.基本要素决定该系统的性质,状态和发展趋势,非 基本要素则不决定该系统的性质,状态和发展趋势.对于一 个系统的基本要素来说,当它进入另一个系统时,必然会对 这一系统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它所遭受到的排 斥就会更为激烈,使得基本要素很难在新系统中生存.而非 基本要素的移入,所受到的排斥就会小的多.相近系统或同 类系统之间要素的移植所引起的排异性明显小于较远系统 或不同类型系统之间要素的移植所引起的排异性.第三,系 统排异性对进入本系统的外系统要素具有改造的功能.进 入本系统的外系统要素面临系统排异性的压力,如果能够迅 速地加以调整和改造,使自己适合新系统性质的要求,它就 可以逐渐成为该系统有机联系的整体的一部分.外来要素 不仅能够改造自己来适应新的系统,它还可以影啊新系统, 引起系统结构的局部变化,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第四,系统排异性与系统的有序性和目的性有静密切的关 系.首先,系统的有序性越高排异性就越大.任何系统都具 有一定的有序性,构成系统的要素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 组合的.系统的有序性越高,系统的内在结构就越严密,各 要素之问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就越密切,因此,排异 性也就越强.其次,系统的目的性的自觉程度越高,其排异 性就越大.在目的性的自觉程度较高的系统中,围绕系统的 既定目的就形成了特定的组织形式的系统结构和特定方向 的系统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凡是进入该系统的,有碍该系 统实现其目的的外系统要素,都必然会受到该系统的强烈排 斥.第五,系统排异性的存在具有条件性.首先,它在只有 个别或少量外系统要素进入本系统时存在并发挥作用.而当 大量外来要素涌入,”淹没”了本系统,导致系统组织结构的 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排异性也就毫无意义了. 其次,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的外系统的”强势要素”进入本系 统时,也能导致本系统组织结构的严重破坏,而存在于系统 ? 71? 2006年7月第4期 No.4Ju1.2006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要素 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相 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而不是系统或 系统内部要素的杂乱堆积.正是在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的 这种”有机联系”的基础上,才形成了系统的整体性原理,也 为系统排异性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系统论关于系统之间,系 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是唯物 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理论的具体化.其次,系统排异 性和矛盾斗争性所描述的都是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的趋势. 尽管二者所讲的对立的”双方”的情况不同,但对立双方相互 排斥的趋势是一样的.因此,很容易把二者等同起来,造成 误解. 实际上,系统排异性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斗争性有着严 格的区别. 第一,矛盾斗争性所讲的对立的双方是具有同一性的双 方,而系统排异性所讲的系统整体与外来要素的关系则不具 有同一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排斥又 相互联结,是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即矛盾的斗争性是 以同一性为基础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例如,在资 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对立的双方,它们互以对 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谁也离不开谁.二者的相互排斥必须 要以二者的相互联结为基础.而系统的排异性所讲的双方 并不是这种关系.系统排异性是指一系统对进入本系统的 外系统要素的排斥作用.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并非谁也离不 开谁,双方之间并不存在同一性.具有同一性的矛盾双方有 着共同的基础,共同的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关系. 而系统排异性所讲的对立双方没有共同的基础和属性,一方 是系统整体,另一方则是另一系统的孤立要素,它们之间没 有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既使是本系统急 需的,能够促进本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外系统要素,也不能与 本系统构成那种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例如,资本主义国家 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装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讲 是急需的,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并 不能和社会主义国家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积累或其它渠道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资金, 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可以研制出先进的技术装备. 第二,二者作用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 方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的趋势.矛盾斗争性的作用就是推动 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促使旧 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使一事物变成它 事物.可见,矛盾的斗争性是一种推动事物变化的力量.而 系统的排异性则是指一系统整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组织结构,特定的活动方式与外系统 要素之间的不相容性.由于外来要素进入一系统后或多或 少都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甚至有可能危及系统安全,因此. ? 72? “系统特殊的组织结构对移入本系统的外系统要素自动产生 排斥作用,以维护系统的稳定和性质.”…可见,对系统来讲, 排异性是一种维护系统安全,维持系统稳定的因素,它并不 是那种导致系统瓦解和分化的力量. 第三,矛盾斗争性是不能选择的,而系统的排异性则具有 选择性.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的 趋势,这种趋势是客观事物及其过程所固有的,”矛盾存在于 一 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 始至终的矛盾运动.”_3j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相互否定,相互 限制是事物固有的属性,是不能自主选择的.而系统的排异 性则具有选择性.当然,系统对任何进入本系统的外系统要 素都有排斥的趋势,但系统的这种排异性可以根据系统的需 要而加以灵活地反应.一般地说,系统只是极力排斥那些有 可能改变本系统的性质,危及本系统安全的外系统要素,而对 那些有益于本系统的外系统要素则是尽力消除或抑制自身的 排异性,使之为本系统的繁荣和发展服务.例如,棉花,马铃 薯,花生,番茄,玉米等物种都是从国外引入的,由于它们巨大 的经济价值,是有益的外来物种,我们的祖先就积极接纳了它 们,为它们适应新环境创造条件(即抑制自身的排异性).现 在,这些农作物已经融入我国的农业系统之中,成为我国非常 重要的农作物品种.当然,也有一些有害的物种”侵入”我国, 如水葫芦,牛蛙,薇甘菊,大米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等, 这些外来物种以极强的适应能力迅速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 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我国正在采取 来清除这些有害物种.再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可以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先 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等等,这些东西对于我 国的现代化建设来讲都是有益的,积极的因素.但在改革开 放初期,要引进这些东西有着多方面的障碍,即当时我国社会 系统对这些东西是排斥的.为了引进这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有益的东西,我们就必须抑制自身的排异性,对不适宜的 社会环境进行调整和改造,如改革有关不适应的制度,政策, 法律法规,营造适宜的政策法规环境;克服”左”的思想障碍. 营造适宜的政治,舆论环境;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地位,提高劳 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以尽快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掌握现代 化科技装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改革 措施的实施,使得我们能够迅速接纳这些有益的要素.但资 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资产阶级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等这 些对社会主义系统稳定和发展有害的东西,我们是不能引进 的,相反,我们还要全力抵制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等消极因 素对我们的影响. 第四,矛盾斗争性仅仅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排斥的 关系,而系统排异性所讲的系统整体与外系统要素之间的关 系不仅包括相互排斥的关系,也包括相互联系的关系.在系 统整体与外系统要素的联系的关系中,包括二者之间为了达 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双向调整.一方面,系统整体为了系 统的繁荣和发展而自觉改变自身的某些方面,以营造接纳外 系统要素的适宜环境,使有益自身的外系统要素尽快成为本 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在人体系统中某一器官发生了 严重病变,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移入的器官对人体的健康是 有益的.但人体对移入的器官必然产生(下转第81页) 2006年7月第4期 No.4Jut.2006 河南中医学院 1OLXNALOFHENA\UNIVERSITYOFLHlNE~I)ICISE 第21卷总第125期 Vo1.21SerialNo.125 [11]洪广祥.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药治疗的探讨[J].江西中医药, 1995,26:3. [12lTakashimaS,SoneS,LiF.SrrmllSolitaryPulmonaryN()dules flcm)Det~tedatPopulation—ICTScreeningforLungCancer: ResolutionCTFeaturesofBenignImsionsljj.American ReliableHigh— JournalofRoentgenology,2003,180:955—964. [13]ChenJ,ZhangH,HuangX.StudyonthecorrelationbetweenCT featuresandexpressionofp53proteinandPCNAinperipherallungcan— cerIJJ.chinJOncol,1998,20(5):361—364. [14]许开喜,邓建林.模糊绒毛征在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 [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78—79. [15]吴华伟,肖湘生,刘士远,等.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形成的瘤内 基础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731—735 [16]于丽娟.张红,王晓红,等.血管集束征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 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1999,21:453—459. [17]张振峰.张承惠,张伟章,等.Crr增强薄层扫描异形血管强化征 对小肺癌诊断的价值[J].癌症,2001,20:84—88. [18]刘士远,肖湘生,李成洲,等.肺内良恶性结节微血管结构的差别 及其对CT强化程度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志,2o03,6:8—12. [19]李良平,李向民.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关系的探讨[J].影像诊 断与介入放射学,2000,9:177—191. [20]伍建林,李巍,王克礼,等.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_r增强 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3,6:30—34. [21]朱继江,宋敏,马晶.肺癌ras—p21蛋白表达与细胞DNA倍体的 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1998,27:1—3. [22]张健杰,杨德昌,何积银,等.肺癌及肺鳞癌癌前病变中K—ras 基因点突变的研究[J].癌症,1995,14(4):256—258. [23]陈亚兵,温龙平.Bcl一2基因与细胞编程死亡[J].国外医学?分 子生物学分册,1994,4(16):145—148. 124JLuQL,PoulmnR,WongL,etalBcl一2expressioninaduhand embryonicnon—haematopoietictissues[J]Patho1.1993,169:431— 437. [25]GinoV,lnnesKM,Adarr~sJM.Bel一2hasacellcycleinhihitory functionseparablefromitsenhancementofcellsurvival[J].(Mcogene, 1996,13:1511—1519. 126JMichealB,(hayinyeO,DavidS,eta1.Participationofp53proteinin thecellularresponsetoDNAdamageiJ】.CancerRes,1991,51:6340, 6351. [27]曹阳,白人驹,于铁链,等.p16缺失/突变与周围型肺癌(_r及病 理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7(21):515—518. [28]曹爱红,王绪,汪瑞民,等.肺癌的早期诊断一与p53,p16, DNA对比研究[J].徐州医学院,2001,1(21):11—15. [29]刘晓杰,张卫星,高桂芬.周围型肺癌CI”征象与p53蛋白异常表 达关系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2,1(5):18—20. [3o]罗良平,陈金城,张缨,等.外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j其癌细胞 rasp21表达的关系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9(:1):683— 685. [31]罗良平,张悔伟,陈金城,等.肺癌影像学表现erbB一2,bel_2 表达相关性的初步观察[J].暨南大学(医学版),1996,17:34— 38. [32]沈磊,陆洪芬,施达人,等.BCI一2蛋白,NM23基因/NDPK, CEA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1998,8:30—34 [33]张百红,姜宁西,邢传平,等.P一糖蛋白,bel一2蛋}1和增殖细 胞核抗原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癌症,2000,11:1002— 1004. [34]张振峰,张承惠,张伟章,等CT增强薄层扫描异形血管强化征 对小肺癌诊断的价值[J].癌症,2001,1(20):84—88 [35]宋培菊,郭大静,肖家和.肺孤立结节与周围肺血瞥增强CT表 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9(19):556—558. [36]董伟华,肖湘生,李惠民.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多层螺旋CT血 管造影对肺癌血供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7(37):612— 614. [37]刘士远,肖湘生,李成洲,等肺内良恶性结节微血管结构的差别 及其对CT强化程度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志,2003,1(6):8—12 [38]刘士远,周康荣,肖湘生,等.周围型肺癌微血管密度与CT增强 的关系[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10(33):694—698. [39]冯月娟,张建芳,张国良.112例肺癌中医证型,舌象与病理分型 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446—447. 编辑:程延安 收稿日期:2006—03,21 作者简介:何蓉(1979,),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 (上接第72页)排异反应.为了确保移入的器官能够存活并 发挥作用,需要服用抗排异反应的药物,以抑制人体的排异 反应.另一方面,外系统要素要融入新系统,适应新环境,也 要调整自己,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例如,市场经济引入 我国以后,它必须改变自己的某些方面,以适合中国的国情, 特别是要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这样就形成了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 3结论 可见,矛盾的斗争性与系统的排异性是完全不同的,不 能简单地把二者等同起来.研究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 的区别,无论是对系统排异性理论来讲,还是对唯物辩证法 理论的研究来讲都是很有意义的.首先,二者的不同进一步 说明了我们不能把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等同起来,唯物辩证 法不能代替系统论.系统论的基本理论虽然与唯物辩证法 的理论一致,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表现.但系统论也有一些 自己特殊的规律和具体内容,这是唯物辩证法所不能代替 的.辩证法研究一般的东西,研究共性,对系统的特殊性,个 性或细节并不涉及.而系统的排异性理论正是研究系统个 性,系统特性的一种理论.因此,矛盾斗争性的理论并不能 代替系统排异性理论.其次,搞清二者的区别,也为系统排 异性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扫清了道路.如果把二者等同 起来,系统排异性充其量也不过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特殊形 式,从而必然会导致忽视或湮灭系统排异性的进一步研究. 或降低其研究价值. 总之,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着 严格的区别.系统排异性作为系统的一种尚未被人们所注 意的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将是系统论,系统科学哲 学研究的新园地,深入开拓这块处女地,必将为系统沦,系统 科学哲学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朱少均.系统排异性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1995,(1):19—20 [2]朱少均.系统排异性与生态平衡[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6): 1O一1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3. 305.编辑:程延安 收稿日期:2006—03—08 作者简介:朱少均(1955一),男,河南遂平人,教授,研究方 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 ? 8l?
/
本文档为【论系统排异性与矛盾斗争性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