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

2017-12-21 11页 doc 29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40;doc&#41;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doc)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 第16卷第6期 2011年12月25日 阿广播电彩犬雩季报 JournalofHebeiRadio&TVUniversity Vo1.16No.6 Dec.25,2011 【文学?语言研究】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 凌燕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201102) 摘要:陶晶孙,中国现代文学家,其在日本的影响胜于中国.针对日本战后文学及 社会对战争罪责的 “暧昧”态度,陶晶孙在一本<给日本的遗书)中...
&#40;doc&#41;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
(doc)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 第16卷第6期 2011年12月25日 阿广播电彩犬雩季报 JournalofHebeiRadio&TVUniversity Vo1.16No.6 Dec.25,2011 【文学?语言研究】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 凌燕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201102) 摘要:陶晶孙,中国现代文学家,其在日本的影响胜于中国.针对日本战后文学及 社会对战争罪责的 “暧昧”态度,陶晶孙在一本<给日本的遗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社会中的” 暧昧”情结,批判了日本国民的 劣根性,让日本学界汗颜和警醒.伊藤虎丸评价陶晶孙,说他的批评是从文化根底 上,对战后日本进行的”全 方面的思考”,是值得日本学界尊敬和信服的. 关键词:陶晶孙;《给日本的遗书>;”暧昧”;战后日本 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9X(2011)06—0043—03 陶晶孙(1897--1952),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他九 岁随父亲去日本,在日本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作 为中国新文学的推动者,虽说是创造社的元老,曾开 启中国现代派小说之先河,又第一个打破中文读物竖 排的旧习,开创横排铅印,并引进日本的木人戏从而 发展形成中国的木偶戏,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知 名度却远远不及他在日本的瞩目.着名中日研究学 者伊藤虎丸就说:”与陶晶孙同为留学生的郭沫若,郁 达夫等人,他们确实从日本大正文学之中受到很深远 的影响,但是若问他们是否曾给过’日本大众’任何影 响,无疑可以说丝毫没有.大概只有鲁迅和陶晶孙例 外吧.”一语道出了陶晶孙在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也正因为陶晶孙的日本影响力,当他1952年在日本 逝世后,对日本文坛来说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悼念 他的文章立马见报,杂志《历程》还将昭和二十七年7 月号作为了”悼念陶晶孙”的专辑号.与其说陶晶孙 是受日本文学影响的中国文学家.倒不如说陶晶孙是 日本文化的中国批评家. 一 ,陶晶孙眼中的日本文化 作为中国人的自觉和长期生活于日本所受到的 文化浸染.陶晶孙的文化批评既没有中国其他留学生 的不谙El本文化内蕴的不足,同时还有日本学者所没 有的客观和深刻. 陶晶孙的作品基本都是日语写作,现出来的审 美趣味也颇具”东洋趣味”,比如《木犀》,有一段描写 苍松翠柏中的日本式庭院,掩映在山腰之中的日本古 庙,以及从古庙中传来的木犀花香,充满了日本情调. 又如《两情景》讲述日本人文淋漓尽致,主人翁如何跨 进门槛,如何在梳成高大Et本发的女招待殷勤的招待 下吃上一碗素面.陶晶孙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日本情 调要比与他同时代的中国留学生更真实和更”原汁原 味”,这说明了陶晶孙的文化批评也比其他留学生的 批评更能准确直刺日本文化根底.这在他的”遗 作”——《给日本的遗书》一书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给日本的遗书》是陶晶孙逝世后,由东京创元社 收录了其在战后初期即1951年离台去日后的一年时 间内执笔的18篇作品以及战时着《陶晶孙Ft本文集》 中的l1篇.一共分为两辑,第1辑主要描写的是战 后陶晶孙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及所感,第2辑收录了陶 晶孙写于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的生活随 笔.L1J13本社会从精英乃至大众在阅读陶晶孙这本散 文集的时候往往是”冒着冷汗”,就如冈崎俊夫在文章 中写道的:”这是让人一读就冒冷汗的文章.被中国 人这么说,作为日本人是很难堪的……可是我们不得 不接受.”[](P179)一个中国的着作,为何让日本人又爱 又恨?首要的一点就是陶晶孙用一个中国智者的眼 光将日本剖析得极为深刻,尤其是对战争的暧昧态 度,这触碰到了日本最为敏感的神经. 在《落第的高材生——日本》一文中,陶晶孙写 收稿日期:2011—08一l8 作者简介:凌燕(1980一),女,重庆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 界文学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及中 国现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研究. 44阿广搪电粑天雩雩报第l6卷 到:”不客气地讲,日本和德国,都是由于一度逞暴而 被先生淘汰的高材生.乃至于被排在脏兮兮的殖民 地人民之后.哪怕通过努力重新赶了上来,若再盛气 凌人地排挤或者蔑视其他学生,还会遭到先生的教 训.况且先生从一开始就绝不允许日本再度成为强 国.”接着,他解释道,作为”高材生”的日本,是由于在 明治维新时提出的”脱亚入欧”政策,使其”对外来无 谓的亦为时过早”地模仿西欧的一切,包括政治,军事 和社会文化,而这一作为,不仅没有使日本得到西欧 的理解,还让日本处在了一个在亚洲的境地,而这一 尴尬的境地促生了日本走向极端军国主义的道路,最 终成为法西斯侵略国,从而招致了侵略的恶果.陶晶 孙说,日本在带给亚洲侵略伤害的同时也让自己被 “排在了脏兮兮的半殖民地人民之后”,日本本以为可 ”成为”高材生”,却事实上遭到了”先生的淘 以”入欧 汰”.陶晶孙用比喻,反讽的手法道出战后日本的处 境,并从日本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去揭示造成日本 现状的历史原因,他深刻地指出,”日本人始终摆脱不 了国粹主义的羁绊……”(《近来的日本》),还喜欢”故 弄玄虚地模仿”,以想方设法地”掩盖贫穷”(《居住在 日本的快乐》).这就是日本文化思想根源上所特有 的分裂个性,即”暧昧”特性,而正是这一个性才导致 其因”一度逞暴”而遭到”淘汰”. 二,日本战后的文化”暧昧” “暖昧”一词在日语中的解释有三:一为含糊,模 棱两可;二为内疚,有愧于心;三为不正经,可疑.捉 摸不定,欲盖弥彰,犹豫不决等词的含义都可以笼扩 到这个”暖昧”一词中.尤其是在日本战后文学中, “暖昧”这一意喻就表现得愈加典型了.1945年8月, Ft本宣告战败,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尽管法西斯极端 民族主义迷梦破灭,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但日本社会 对战争期间的极端民族主义却从未进行过认真地清 理,相反,他们总是采取”暖昧”的态度对这一事实一 藏二匿.从表面上看,日本是回到了明治维新前的状 态,在进行国家重建,现代化重新起步的积极建设和 改造中,但相比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的问题仍处于 停滞的状态,对于战争中残留的社会问题以及战后对 战争罪责的承担问题,日本始终采取模棱两可,捉摸 不定,欲盖弥彰的态度逃避.这一态度在日本的战后 文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尽管战后文学的主题是表现 战争对人性,人类的摧残,表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 尽管作家们都采取反战的立场进行反思,但是,对日 本作为战争法西斯发动者的责任以及揭露战争性质 的批判态度上,日本始终暧昧,即便是所谓的左翼日 本共产党的作品,也是有意淡化和模糊侵略战争的实 质,最突出的言论是以提出”战后的这些纷争,双方都 有责任”,从而来淡化和模糊侵略战争的罪行. 日本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暧昧”态度,使日本在战 后整个社会都在竭力掩盖战争的法西斯性质,而着力 在描写日本国民的苦难生活.与此同时,却在受其侵 略的中国人民战争责任问题上”三缄其口”.在日本 战后文学”暖昧”的影响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 个逻辑,战争本身是有罪的,不论中国人,日本人也深 受其害,由于日本也是受害者那么就不要追究日本特 别是日本民众的责任.这样的暖昧态度在当时的日 本抑或在当今的日本都普遍存在. 三,陶晶孙对”暧昧’’文化的批评 日本的”暧昧”根深蒂固,究其原因,陶晶孙从日 本民族根性上进行批评.他在《为了中日友好》一文 中,指出日本民族的劣根性表现在:”(日本)对西欧文 化的倾倒,其结果是,从十一年前的偷袭珍珠港之后, 日本又被列强给一脚踢了出来.然而,现如今,说来 也怪,就像从前我国那些宁可割掉自身某个部位,遭 到旁人唾弃,也要去当个宦官的人一样,被踢出来的 日本依然毫不死心地哭着喊着想要再度追随列强,从 而置大众于鲁迅所说的’想当奴隶而不得’的境地.” 这种阉臣宦官的丑态导致了日本在根性上遗留下来 的所谓民族性格造就了其可悲的面目.继而,陶晶孙 在《箱根游记》中,将日本的侵略事实通过中日友人表 达,”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但也 因此误人了歧途,干涉中国革命,一错再错,欲害人结 果害了自己”. 陶晶孙对日本战争的批判不仅直指战争本身,更 渗透到日本的日常生活中.他在《居住在日本的快 乐》一文中,通过友人女儿的一席钢琴演奏,谈到用收 音机听西洋音乐,学习弹钢琴,并回想起自己在日本 学习钢琴十年时的模仿,他说:”力求弹得跟老师一样 好,那可能就是当时音乐学习的模式吧.机械模仿就 好比在毕业仪式上读老师给写的致词一样.”由此来 对日本的喜好模仿的文化进行批评,他指出:”总而言 之,喜好模仿艺人并喜欢故弄玄虚,这也是日本人的 一 个特性.”尽管陶晶孙对日本人做事认真不无赞赏, 但他通过这种”认真”批评日本人缺乏创造的个性,并 同时将日常的”模仿”牵涉到”政治上的模仿”.他说: “日本人做什么都动真格的.交学费学芭蕾,努力,刻 苦,很不服输.因此,科学,文化,艺术都有进步.我 第6期凌燕:浅谈陶晶孙对战后El本的社会批评45 毕竟少年时代身居其中,因而十分了解.不过,日本 人自己也意识到了,如很多人所指出的,他们多是政 治搞模仿.”在陶晶孙看来,日本的”模仿”特性仍然是 “ 一 种所谓的民族性格以一种根性遗留下来的”,”而 且对外来的无谓的模仿亦为时过早,对将来丝毫无 益”(《近来的日本》).比如日本的礼服,他在淡道在 台北帝国大学里应聘的合作教授穿着仙台平裙裤和 木屐时说:”同中国人的世界主义倾向相比,日本人似 乎摆脱不了国粹主义的羁绊.”当说道一日本男子因 头上长了疖子被剃光头发而沮丧时,他说:”……看样 子在日本就是喜欢讲求一律,一声吆喝足以左右一 切.假设大家都剃了光头保护总理,该人一定也一样 会因留着头发而感到难堪.”陶晶孙以他特有的反讽, 调侃日常不为人所注意的细微处,以小处见大意,于 细致窥见文化根性,从而对日本的政治社会予以批 评,将这种批评深亥4而广泛地显见于生活各处,就像 《日本见闻录》里的”中年以上者脸上都没有好颜色”, “大学教授清贫度日”的日本战败后的萧条境况,《住 院记》的条件设施差的病房和不尽职责的护士,还有 《变异开放的兰花》中的毫无人性化的人事等. 伊藤虎丸说:”陶晶孙的《给日本的遗书》中对日 本的’文明批评’,正是对这种’本体上的罪责’的指 摘,是对日本近代精神状态的批判.”[](P83)陶晶孙自 小所受的日本教育,以及对日本历史和现状的熟悉和 深谙日本人的思维特点.再加上他从中国知识分子的 角度,能对日本作更为客观和细致的观察,以致其批 评振聋发聩引起日本乃至世界的警醒和汗颜. 四,结束语 伊藤虎丸说陶晶孙的批评是从文化根底上,对战 后的日本进行的”全方面的思考”.因此,是值得日本 尊敬和信服的,”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创造社中陶晶 孙的地位虽不能说比郭沫若或郁达夫的更高,但从中 日交流史的观点对日本的文学和思想给予影响的作 家而言,除鲁迅而外,陶晶孙是唯一的人物”.[0】(P185) 他这种直言不讳地批评当时日本战后对战争反思的 主流思想,直指日本的劣根性,使日本人无论精英还 是大众,都无不汗颜,但是同时又正因为对这一问题 的直指,也让日本意识到自我社会价值的根源所在, 在不得不承认的情况,就连佐藤春夫那样的在战争期 间与中国作家反目,成为中国文化的否定者和军国主 义的拥护者的人,也写下这段话:”再也看不到他那介 乎讽刺和幽默之间,而内心却富含着温雅善意的对日 本的文明批评,这使我感到气愤和悲伤……仿佛连接 新日本和新中国的纽带突然间意外地断掉了,有这种 感怀的并非只我一人吧.”[】(P181)从而为日本失去这 样的文化人而扼腕叹息. 陶晶孙毕生为中日友好而努力,他的善意的对日 本社会的批判都是取决于他对日本的热爱以及渴望 日本这”第二故乡”能与他的祖国实现友好,尽管时至 今日,陶晶孙批判的日本社会的劣根性并未消失,但 至少中日友好得到了实现,”遗书”在某种程度上也实 现了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剑龙.陶晶孙的《给日本的遗书》[J].上海师范大学,2009,(3) [2]冈崎俊夫.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A].陶晶孙,给日本的遗书[C].曹亚辉,等泽.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3]伊藤虎丸.战后五十年与《给日本的遗书》[A].陶晶孙.给FJ本的遗书[C].曹 亚辉,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4]佐藤春夫.《给日本的遗书》序文[A].陶晶孙.给日本的遗书[C].曹亚辉,等译.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BriefDiscussiononTaoJingsun’SSocialCriticismofPost?warJapan LINGYan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 i201102,China) Abstract:TaoJingsun,themodernChinesewriter,hisimpactinJapanWaSgreaterthaninCh ina.Inview ofthe”ambiguous”mannertOthewarcrimeofthepost—warJapaneseliteratureand,society,TaoJingsunpointed outtheJapanese”ambiguous”complex,briefandtothepoint,inabooknamedLastWordsforJapan,criticiz— ingtheJapanesenational’Sinnatebadness,whichmadeJapaneseacademiccirclevigilanta ndblushwithshame. ItoToramaruappraisedTaoasarespectableandtrust—worthypersoninJapanandthatTao’Scriticismwas”the entireponder”tothepost—warJapanfromtherootofculture. Keywords:TaoJingsun;LastWordsforJapan;’’Ambiguous”;post—warJapan
/
本文档为【&#40;doc&#41; 浅谈陶晶孙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批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