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信息资源管理

2017-09-16 50页 doc 1M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讲义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第3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第4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第5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第6章 信息政策与法规 第7章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第8章 知识管理 教材:马费成, 赖茂生. 信息资源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章 绪论 第1章信息与信息资源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最早研究信息——通信 信息是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被看成是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使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技术领域——数据 生命...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讲义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第3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第4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第5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第6章 信息政策与法规 第7章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第8章 知识管理 教材:马费成, 赖茂生. 信息资源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章 绪论 第1章信息与信息资源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最早研究信息——通信 信息是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被看成是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使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技术领域——数据 生命科学领域——信息 社会经济领域——信息服务 哲学——普遍性和广泛性 互联网 由前述信息的概念的发展和演进可以看出,信 息概念是十分复杂的。在讨论信息的定义时,必须注意定义的条件和范围。 引入不同的约束条件,将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定 义。 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 现形式。 认识论:主体所感知的或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 和运动状态。 人具有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目的性 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信息资源的非经济资源 国非文献信息源 四次信息源:本体论信息源 感知信息源 再生信息源 集约信息源 信息源的社会信息源 经济信息源 科技信息源 控制信息源 信息源的运动方式:静态信息源 动态信息源 信息源与信息资源的区别和联系 信息资源的特征 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信息资源的特征: 把信息资源作为一般的经济资源 将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源资源比较 信息资源同于经济资源的特征: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稀缺性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信息资源的特殊性 共享性 时效性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 不同一性 驾驭性 累积性与再生性 信息资源化的背景与条件 信息的管理、开发和利用自古就有 信息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人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全球信息化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面临着管理问题。 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RM),是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利用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 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管理更复杂、更困难 独特的研究领域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制定信息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 协调各部门关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新的管理领域 开发使用信息资源 保障开发、利用机构的权利 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技术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传统管理阶段 资源管理为核心 图书馆 技术管理阶段 信息流控制为核心 计算机 资源管理阶段 将信息看作资源,实施资源性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 K B Levitan F W Horton M S White C Wood J Diebold D A Marchand 复习思考题 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 件是什么, 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哪些层次和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信息资源的类型 信息采集 3 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的类型 信息资源类型概述 信息资源的类型可根据多种标准来划分。 按表示的方式和载体划分,可分为: 口语信息资源 体语信息资源 实物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 按信息载体划分: 印刷型信息资源 微缩型信息资源 声像型信息资源 数字化信息资源 按加工深度划分: 零次信息 一次信息 二次信息 三次信息 文本类信息资源 图书 期刊 会议文献 学位论文 专利文献 研究报告。。。 政府出版物 标准文献 产品资料 文书档案 数据类信息资源 经济数据资源 宏观经济统计数据 微观经济数据: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基金、 债券、期货、行业研究、商品市场 经济资源数据:自然资源、城市基础数据、企 业法人、人口 科学数据资源 基础科学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 空间数据 地震科学数据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信息采集 信息资源的数量和来源 图书的数量和来源 期刊的数量和来源 专利说明书的数量和来源 技术标准的数量和来源 其他文献的数量和来源 数据资源的数量和来源 数据量统计很难获得 信息采集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方便、经济性原则 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 信息采集策略 定向采集——定题采集 单向采集——多向采集 主动采集——跟踪采集 建立信息网络 互联网信息采集 严格管理与激励措施相结合 信息采集的方式 文献型信息资源的采集:购买、交换、接收、征集、 深情、复制、网络搜索 实物型信息资源的采集 鲜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交谈、采访、社会调查 数据的采集 新的信息采集技术 全自动电话访谈 交互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 电脑柜调研 网络调研系统 信息组织 信息表示概述 信息表示(Re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信息表示的来源 信息表示的生成方法:派生法 指派法 信息表示语言 置标语言Markup Language SGML(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HTML XML 元数据Metadata 知识描述型元数据 结构型元数据 存取控制型元数据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格式Dublin Metadata Core Elements Set 题名Title 著者或创作者Author or Creator 主题词和关键词Subject and Keywords 描述Description 出版者Publisher 其他贡献者Other Contributor 日期Date 资源类型Resource 形式或格式资源标识符来源语言相关资源覆盖范围Coverage 权限管理信息检索语言 信息表示功能 信息/知识组织功能 词汇控制和协调功能 自然语言 受控语言 信息资源编目 信息分类 主题标引 信息检索 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 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 信息检索的类型 文献检索 数据检索 事实检索 计算机信息检索 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 70年代开始联机化、网络化 计算机检索系统的逻辑构成 信息资源采集与选择子系统 内容分析与标引子系统 数据库生产子系统 用户接口子系统 提问处理子系统 词表管理子系统 计算机检索系统的物理构成 硬件、软件、数据库 联机检索系统 联机检索中心 通信设施 检索软件 联机检索方法 用户需求分析 检索策略的制定 联机检索的基本程序 检索技术: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限制检索、位置检索、加权检索、多媒体、超文本 网络搜索技术 1993年2月Mosaic Netscape Navigator Lycos, Alta Vista, Infoseek, Inktomi, Google 搜索引擎的结构 搜索器 分析器 索引器 检索器 用户接口 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工作是Content Analysis 情报分析研究 情报分析(Information Analysis)是指对一个特定领域的大量信息进行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或者是为了某一特定任务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综合,使之成为对解决相关问题有用的情报的过程。 竞争情报分析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 既是过程,又是产品。 数据挖掘 挖掘 Web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服务、交换、共享和应用的过程。 开发和利用的方式是多样的。 意义 现代资源观 经济变革动力 核心竞争力 完善市场经济 提高政府效率 可持续发展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我国信息资源状况 优势: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物种丰富、经济活动总量大 劣势:缺乏原创性,成果水平低,缺乏经济信息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 原则: 统筹协调 需求导向 创新开放 确保安全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国外: 美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加拿大 欧盟 法国 德国 印度 新加坡 我国: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基础理论中提出一个三层模式: 一 基础信息资源开发 二 建设各种专业数据库 三 建设各种信息系统 国家科技部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模式 1 信息资源层——实物层 2 揭示层——数据库层 3 信息服务层——网络层 国家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模式 1 多级资源保障 2 互联网上多级分布式结构 3 共建、共享、共管的面向教育科研的数字化集成信息服务环境 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信息平台 文献采购协调 实施信息服务与人才培养 欧盟模式 三个行动线(Action Line) 提供信息的公众访问和商业化开发 多元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增强关键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组织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共享平台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第3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第3章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开发战略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信息资源标准化 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占有越来越 重要的地位 信息系统为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创新手段 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 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系统管理已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 可分为“硬”信息技术和“软”信息技术两大类 按信息工作的基本流程,信息技术可分为: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传递技术 信息存储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加工技术 信息标准化技术 信息技术扩展了人的信息能力 感觉器官——感测技术 神经器官——通信技术 思维器官——计算机技术 效应器官——控制技术 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通信技术 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类型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应用系统,作用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广义 狭义 组成信息系统的四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 数据处理层 应用层 用户接口层 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采集 信息处理 信息存储 信息管理 信息检索 信息传输 信息系统的类型: 电子数据处理 单项数据处理 综合数据处理 管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 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是重要的资源、知识的源泉、决策的依据和组织的保证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思 想的物化形式 改变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 文字信息资源管理 结构化信息资源管理 智能信息资源管理 拓宽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 信息安全 信息可靠性 信息过剩 信息配置不平衡 知识产权 信息职业 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管理对象 管理方式和技术 管理目标 信息系统的开发战略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规划的概念 规划的作用 规划的制定战略规划的方法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 原型法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的组织保障 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运行情况 审计踪迹 应急措施的落实 系统维护 硬件维护 软件维护 数据维护 信息资源标准化 信息资源标准化及其作用 信息资源标准是指对信息资源的 信息资源标准的 基本编码标准 特殊信息编码 信息结构编码 数据格式 文本格式 图像格式 音频格式 视频格式 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的4关键因素: 时间 资源 用户 目标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目标不精确 用户需求变化 智力密集+劳动力密集 文档多,维护难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6步骤) 项目授权 需求分析 项目选型 建设计划制定与实施 项目评估及更新 项目完成 项目选型 信息系统模式的选择 硬件平台选择 系统软件选择 软件工具选择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 项目经理 过程管理小组 项目支持小组 质量保证小组 系统工程小组 开发与测试组 系统集成与安装调试组 任务划分与工作安排及其方法 甘特图 网络计划法 项目建设进度控制 计划延误的原因: 任务委派不清 工作量估计不准 工作量增加 需求变化 控制措施: 留有余量 征求用户意见 关键路径上加班 调整计划 系统建设文档管理 第4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第4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沿 革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沿 革 信息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 最早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的两大领域:企业管理 和政府管理。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经济——信息经济 信息商品和服务,信息技术 工作性质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物质劳动——智力劳动 数据信息成为劳动对象 质量和服务成为经营目标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 交易方式的变化 信息密集 信息敏感 企业管理机制需要变革 信息技术和设备促进企业变革 CAD CAM MIS CIMS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1986 Marchand&Horton五个发展阶段 文书管理阶段 Paperwork Management: The physical Control of Information 20世纪50年代以前 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 Management of Automated Technology 20世纪60至70年代 管理重点——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信息看作战略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成为一种管理能力 D. Hussain&K. M. Hussain.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1984 计算机资源:导论、计算机处理器、软件、外围设备、数据 计算机资源的获取:选择供应商、财务与 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的规划、信息系统的开发、项目管理 资源控制:性能评价、质量控制、隐私与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审计 处理与管理:处理与系统改造、计算机处理的预算、标准、变化的管理阻力 资源组织:计算机部门的组织、分布式数据处理、计算机中心的监控、计算机部门的用人、计算机服务 计算机处理的环境:计算机产业、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影响、计算机与法律、系统为什么成功或失败 Horton. 信息资源管理。1985 如何提高生产率 信息的生命周期 商业竞争分析与竞争情报阶段 Business-Competitor Analysis & Intelligence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战略信息管理阶段 Strateg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始于世纪之交 也称“知识管理阶段”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的内涵和分类 广义的企业信息资源包括具有与信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信息技术中的硬件和软件,提供信息处理和服务的系统和机构。 狭义的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经济信息,竞争情报等。 企业信息资源类型 内部信息 外部信息 客观信息 主观信息 企业信息源 外部信息源: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地理竞争对手消费需求商品销售国际市场 内部信息源:市场财务计划技术投资生产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基本目标 建立和管理一个集成的信息基础结构,实现整个企业中的信息共享,使企业信息资源的质量、可用性和价值最大化。 具体目标 宣传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了解信息需求 建立信息结构 人员重视 信息技术研发 信息安全 设立CIO 理解目标的关键点 信息资源是宏观概念 重视正式的信息流 CIO的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 涵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不同时期,人们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和任务的认识不同。 早期人们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任务的理解 20世纪80年代初 任务:把各种科学技术、数据库和信息处理资源、设备集成在一起。 涉及三个层面:规划、人员、技术。 规划层次:使公司的业务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集成在一起,以便使二者共同为公司目标服务。 人员集成是指把公司内部各种管理团体、小组(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集成在一起,分担不同的管理功能,并共同控制信息资源。 技术集成则是指将各种技术手段、设备集成在一起。 具体任务: • 人力资源最重要,其管理放在首位 • 计算机资源的管理 • 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 • 进行项目管理 许多企业把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界定为10: • 制定公司信息战略 • 制定信息政策、标准和规范 • 制定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 信息、数据采集 • 信息成本预算 • 企业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建设 • 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 向员工提供培训咨询服务 •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 • 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 现阶段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 制定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组建信息资源管理机构 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运行管理 数据信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 跟踪研究信息资源新技术和方法 信息资源安全和保密 提供信息资源咨询、服务和维护 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辅助高层决策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提高生产率和效率,降低成本,平衡人力资源,以及改善工作场所的气氛。 其好处可以包括:加快信息流动,简化信息收集,改善管理决策。 企业设立信息技术主管负责整个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应当审查记录和文档、微缩存储、信息光盘等信息系统和设施。 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确定能否得到这样一种系统。 第二步,考虑信息资源管理成功实施的技术、组织和行为因素。 技术因素:软件、数据模型、数据处理、办公 自动化、数据通信 组织因素:政策、人员培训 行为因素:工作态度、工作环境改变 信息资源规划内容: 管理层的理解和承诺 计划集成 项目管理者 信息系统架构 支持信息系统的预算计划程序,资金 完善信息系统规划 标准化工作 信息系统安全 分布式信息处理 企业的信息政策和组织设计问题 一些企业正在制定信息资源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政策。 这些政策关系到下列对象: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信息系统与服务、工作人员的责任。 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问题必定涉及规划、组织和控制三个方面。 规划:对计算机资源的采购、开发、评价、成本控制和设计进行规划。 组织:将计算机资源组织成为有效的逻辑单元。 控制:维护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信息资源管理在组织方面细分为下列部门: 数据部、模型部、输出部、硬件部、软件 部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基本模式。 集中与分散不是指信息处理设备的物理状态,而是企业决策管理机制。 集中式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 集中式的主机系统 便于统一管理 分散式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分置于各部门 部门 Robert A Duke 1973 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和资源 调查分析和评估这些信息需求的合理性 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库 建立信息管理功能——认可和责任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程序和标准 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几乎全部分散到各个作 业管理层 信息资源管理功能中现有的接口的数量和强 度决定了管理的有效性。 接口:管理层的常设会议、不同信息处理职能 部门工作人员会议、信息处理部门之间的正式工作协调会、职能部门间的数据物理传递、设立一个正式的信息资源管理职能部门 信息审计 信息审计是指为识别、评估和管理信息资源提供某种方法,目的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 也是指发现、监控和评估一个组织的信息流和资源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实施、维护或提高组织机构的信息管理。 信息审计的原因 信息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信息过载、对IM作用的误解、信息定位工具的不足、信息与决策需要之间的不协调、文本处理成本过高、无所遵循、信息流失或失真 项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IT管理与公司业务 管理者之间的文化鸿沟;IT采购和制定操作职能方面缺乏规章制度;难以衡量信息系统的效益;不同信息系统缺乏整合;IT投资项目与战略性经营不统一。 信息审计的作用 识别一个组织的信息流、过程和信息资源 识别一个组织的信息需求 鉴别信息资源的成本和效益 树立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制定统一的信息政策 监督和评估信息标准、法律和政策 信息审计的方法 宣传启动阶段 调查阶段 分析阶段 会计核算阶段 综合阶段 环境扫描 产生的背景 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环境扫描的定义 对组织外部环境发生的时间、趋势和关系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利用,帮助组织规划未来的行动。 对于商业机构,环境分6个方面:客户、供应商、竞争者、社会经济状况、技术、政府 环境扫描的层次和主要活动 环境扫描分高、低两个层次。 高层环境扫描:监测整个环境 底层扫描:检测特定领域 主要活动:获取信息;信息的分析与解析;在战略决策中利用 环境扫描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竞争情报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问题管理Issues Management 社会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 设计有效的环境扫描系统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环境扫描应作为一种战略活动来规划和管 理 环境扫描应作为一种正式的系统来实施 用户应积极参与整个扫描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应为扫描系统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企业信息化起源于制造业。 20世纪50年代,电子数据处理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据绘图等相继出现。 1952年MIT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投入航空工业使用。 1958年,我国开始研究数控机床。 在管理方面,不同的时期,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管理方法体系和相应的软件。 世纪60年代以前 核心:成本 批量、库存控制 订货点法 世纪60年代 技术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CAD 核心:速度 物料需求计划 世纪70年代 CAD-CAPP-CAM 核心:质量 闭环MRP 管理信息系统 世纪80年代 CIMS 世纪90年代 ERP 3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机制。 组织建设的原则:一把手原则;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集体领导;信息主管与信息中心具体负责。 信息化建设的职责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和执行层。 企业一把手和决策层:管理体制、业务流程重组 管理层:信息化规划和实施、资源配合 技术层:信息技术方案、开发、技术支持 执行层:全体员工参与实施 企业信息化的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贯彻“统一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规划必须包括以下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客户关系管理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竞争——服务竞争 客户关系管理的涵义 客户是最重要的资源 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一种新的管理技术 系统的结构 客户资料管理模块 市场营销管理模块 销售业务管理模块 客户关怀与服务管理模块 系统的类型 呼叫中心 网上协同 销售自动化 数据挖掘 项目的实施 成功实施CRM项目的四大要素:建立新的管理理念,营销体系重组,以ERP为基础,采用ASP模式 实施CRM的6个阶段 • 考察和探索 • 确定CRM的实施目标和途径 • 建立商业模型,组织机构调整 • 规划和定义解决方案 • 系统开发 • 系统运行,实现CRM的价值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协调企业间的关系 横向一体化 的主要特征 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识别本企业的核心业务 横向一体化 非核心业务外包 合作竞争,多赢 以顾客满意度为管理目标 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统一 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 实施SCM的主要技术 计划优化技术 预测与需求管理技术 调度排产技术 ERP系统 物流管理系统 系统的主要功能 搜集和管理采购过程数据 记录供应商供货质量 辅助材料选购、运输和储存策略 指导采购,降低资金占用 监控产品质量 协同产品商务 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管理体系 以产品为核心 利用互联网连接设计、工程、采购、销售、市场、服务 形成商务知识网络 CPC以5方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生产力: • 实现跨企业协作,随处设计、随处制造 • 提高市场反映灵敏度 • 管理产品生命周期 • 见效较快 • 提炼产品中的知识财富 产品数据管理PDM 利用软件技术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和过程集成到一起 主要功能 • 图文档管理 • 任务流和工作流管理 • 产品结构与产品配置 • 零部件管理 • 计划/项目管理 • 系统及权限管理 • 更改控制管理 • 版本管理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是PDM的延伸 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ES 美国管理界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 MES在产品从工单发出到成品产出的过程中扮演生产活动最佳化的信息传递着。 的基本目标 支持精准的制造流程,对制造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的主要功能 工序详细调度 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 生产单元分配 过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运维管理 质量管理 文档管理 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 数据采集和性能分析 第5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第5章内容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各国政府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应用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信息资源从其他资源中分离出来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兴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信息资源观的转变 信息带来变革 信息量激增 政府信息是政府治理状态和结果的反映 信息又是公共行政的稀缺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成为推动政府治理变革的动力 消除行政等级制 分权改革 政府公众沟通 经济信息化的推进 信息化浪潮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带头作用—企业支持、为企业服务 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信息源来自政府底层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演变历程 记录管理 1946年为分界线—萌芽期和发展期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 按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 数量大 价值高 存储分散 搜寻难 .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为实现政府信息化保驾护航 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为培养优秀的政务人员创造条件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与任务 原则 领导必须重视信息工作 政府信息化规划 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网络 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目标 资源管理,提高效率 减少重复,降低费用 真实准确科学适用 树立公众形象 任务 增强信息意识 提高开发利用能力 降低信息活动费用 保障信息安全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 决策层 执行层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实施——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分类:G2G, G2B, G2C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 : •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 电子公文系统 • 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 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 电子办公系统 • 电子培训系统 • 业绩评价系统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 电子采购与招标 • 电子税务 • 电子证照办理 • 信息咨询服务 • 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 教育培训服务 • 就业服务 • 电子医疗服务 •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 公民信息服务 • 交通信息服务 • 公民电子税务 • 电子证件服务 电子政务的系统构成 网络应用平台子系统 网络安全管理子系统 信息发布子系统 公文运转子系统 经济计划管理子系统 项目管理子系统 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政府信息化的构成 政府办公自动化 政府办公网络化 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府公用网站建设及对外服务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政府倡导 资金支持 技术支撑 劣势: 管理模式与思维方式的惰性 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当 各部门各自为政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 起步阶段80-90 推进阶段90-99 发展阶段99-2001 高速发展阶段2002- 第6章 信息政策与法规 第6章信息政策与法规概述 信息公开的制度与法规 知识产权保护法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信息政策与法规概述 信息政策与法规是保证信息活动正常进行,促 进新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文件、方针、条例、法令等的总称 也是实施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信息政策及其体系构建 信息政策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政策的含义有许多探讨: • [美]Weingarten:一切用以鼓励限制和规范信 息创造、使用、存储和交流的公共法律、条例和政策的集合 • [美]Hernon&Ralyen:是一个由信息的生命循环 圈的监视和管理的指导原则、法令、指南、规则、条例、手续而构成的相关政策群体 • [日]浜田纯一:是包含了通信政策、信息通信 政策、传播政策的全部内容,并且具有广泛射程的发展性的概念。 • [中]卢泰宏:国家用于调控信息业的发展和信 息活动的行为规范的准则,它涉及到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以及信息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和管理等综合性问题 中外学者对信息政策概念的理解不同,因为信 息政策本身的多元化与复杂化。 信息本身是不确定概念,信息政策也多元化 信息政策的执行主体多样化 信息政策的目标多样化 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 在信息环境中,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政策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 下面从信息政策的原则、主体、目标以及内容四方面构建信息政策体系结构。 信息政策制定的原则 美国: 税收减免原则 有限管制原则 保护知识产权原则 普遍教育原则 信息政策的主体 国家或政府 信息政策的目标 信息政策的内容体系 信息产业政策 信息技术政策 信息市场政策 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 国际网络政策 信息人才政策 信息法规及其体系构建 信息法规的含义及其与信息政策的关系 本质:政府-国家 性质: 功能:导向-制约 信息法规体系的构建原则 时代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国家控制原则 信息法规的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保障 1 建立专门的信息政策与法规制定机构 2 实施科学规划的信息政策与法规制定程序 3 注重信息政策法规的计划性、超前性和兼容性 4 充分考虑本国国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政策法规体系 信息公开的制度与法规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的产生 20世纪50-60年代形成 信息公开制度与法规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企业信息公开制度 个人隐私保护与公开制度 知识产权保护法 知识产权法概述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18世纪德国 1967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知识产权的特性: 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 的法律处分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法律确认性 专有性 时间性 地域性 知识产权法体系: 著作权法律制度 专利权法律制度 工业版权法律制度 商标权法律制度 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 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著作权法律制度 著作权:基于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专利权法律制度 商标权法律制度 商标:商品生产者使用在商品上用来区别他人商品的一种特殊标记。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著作权保护 专利权保护 商标权保护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信息安全概述 国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7章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第7章资源配置的经济理论 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福利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 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信息资源共享 衡量和评价一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或者一种 经济运行机制的经济效果,其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就是考察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传统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设 备等物质资源,信息被视为外部要素。 信息要素、知识 资源配置的经济理论 资源配置的概念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技术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 一般认为,资源配置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发展中国家,市场基础不完善,不具备“一般 均衡”条件,也是宏观经济的重要问题。 所谓资源优化配置,是通过个别利润率与平均 利润率之间的差别,在资源投入方向上不断变化,保持微观经济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的效率最大化。 个别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差异总会存在 资源流动使差异缩小,同时又产生新差异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资源配置是动态过程。 效率与“福利边界” 效率——现有生产资源与其所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关系 对个别企业,效率是是否利用一定的资源完成了最大产出,或一定产量时成本最小。 称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 X效率 对整个经济,效率是全部资源与总经济福利的 比。 各单位的技术效率给定后,关心资源是否得到 了合理配置 经济效率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 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的配置已经达 到这样的状况:无论作何改变都不能同时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埃奇沃斯盒式图 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有效 契约线Contract Curve 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有效帕累托条件 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达到最优 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部门的投入达到最优 产出的组合达到最优 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福利 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 • 无形资源是经济增长要素 • 无形资源不仅代替有形资源,更有效地配置有 形资源 • 信息资源配置属于资源配置范畴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 横向:部门、行业、地区间的宏观布局 区域配置:无均匀配置的需要 行业配置: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纵向:符合资源增值的投资项目,吸引资源流 入 信息福利 直接意义上,个人的信息福利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费多少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 最大限度的共享 整体意义上,信息产品或信息服务可以带动物质产品的增加,也进入信息福利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价格信号自动地以较低的成本合理地配置资源 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 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敢冒创新风险,为信 息生产提供动力 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 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市场机制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机制 一般均衡条件下,个别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差引导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信息资源配置中不同: 一般均衡假设不成立 信息活动是特殊的经济活动 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政府对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信息服务 制度建设 政府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工具 经济工具 法律工具 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边界 实践证明,多数时候市场的配置资源成本更低 市场失效时,政府必要干预 政府配置的作用: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 政府干预是辅助手段 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 通过制定法律和制度,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 行 通过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资源流向 利用税收工具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维护法律秩序,明晰和保护私人产权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对教育和高新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资 政府失灵的根源: 有限信息 对私人市场反映的控制有限性 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 公共决策的局限性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调集功能 生长功能 辐射功能 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对某种资源而言,不同的产权界定可能会带来 不同的效率后果。 产权对外部效应的作用 外部效应会导致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失灵,从而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形成资源配置状况、驱动资源配置状态、改变或影响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设置产权既是一种配置 稳定的产权格局形成资源配置的客观状态 产权的变动改变资源配置格局 产权制度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是所有资源耗费与所带来的效用的比较。 资源耗费=生产成本+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实际是产权制度的成本 假定生产成本和效用既定,交易成本的增加 (减少)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提高)。 假定效用既定,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同时上 升,不论交易成本上升多少,都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负影响。 假定效用既定,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同时下 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假定效用既定,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反向变 动,可根据变化幅度大小分析 信息产权的制度安排 信息生产有成本 复制和传递几乎没有成本 消费具有非消耗性 次级信息传播点低价卖出 信息消费者搭便车 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效果外溢 又不是严格的公共物品 标准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的结论:信息产品的外部效果, 消费的非排他性,导致私有产权维护成本高 私人市场提供的信息产品不足 公共产权安排更有效 政府出面干预增加信息生产的数量 例:天气预报 波斯纳的理论 一定条件下,私人市场可以产出符合帕累托条 件的产出数量 例:天气预报——期货 自然垄断理论 Theory of Natural Monopoly 私人市场的竞争会导致过度生产 政府限制竞争避免浪费 自然垄断的市场保证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是 资源分配成本达到最小 特许权、许可证、专有权 简要总结 以上三种观点均建立在资源配置效率的考虑 上 它们不能同时起作用,即对于一种信息,仅有 一个理论正确 信息分类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层次 三个不同层次的效率: 企业经济效率 行业经济效率 社会经济效率 三个层次的关系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 信息资源配置不是简单的微观或宏观的问题 一方面要实现总体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宏观目标 另一方面立足于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的微观基础 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需要从宏观(总体)、 中观(产业)和微观(生产者、消费者)三个不同的层次考察 微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是信息产业资源有效 配置的基础,两者又共同构成宏观有效配置的前提。 研究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不能脱离信息行 业、信息企业的运行效率 信息生产的有效性是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基 本条件 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 信息生产的有效性 企业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生产 增加某种产品的产量必须减少其它产品的产量 各种信息商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 生产出的信息商品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我国信息市场:供给不足、生产能力闲置 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 信息商品能以适当的方式实现价值 信息市场必须高度发达 我国:市场无序、无效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 资源配置的主要任务是各种投入要素在产业间进行合理的调配,以确保有限的资源被用于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用途。 通过资源在产业间的流动,使其投入到增长性最强、收益率最高的产业和部门。 宏观层次上,信息资源配置必须服从社会经济 效率的总体目标 其任务是合理安排信息活动投入与产出的总 量,使其在数量和结构上能够满足社会经济效 率最大化的要求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具有双重目标: )信息产业是新兴经济性产业,知识密集, 具有较高技术含量 )信息产业是体系性产业(System‘s Industry), 重要的贡献在于服务于其它产业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目标的双重性必然要求配 置效率衡量标准的双重性: )信息产业中的高效率行业是否有足够的投 入,是否具有持续性、稳定性 )信息产业对其它产业的经济贡献是否得到 恰当的评价 信息产业资源配置 信息产业资源配置的任务是在信息总投入既定的条件下追求信息产业产出总量最大化。 这里的信息产出总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最终产品数量的最大化,而且要求以下两种比例关系的最优化: 当前产出与发展潜力的关系 信息活动不是简单再生产,不仅仅取决于投入,还取决于知识积累 现期信息活动所形成的社会信息存量又构成未来信息活动的基础 产品数量与可利用程度的关系 信息投入不完全依赖市场机制,市场无法自动实现信息产品的有效交换 产品形式是否为消费者接受、产品利用的方便程度、信道是否通畅、信息产品的物化机制是否有效、知识产权保护对信息产品利用的作用 这两种比例关系表现为信息产业信息资源共享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信息资源共 享的实质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私有信息通过信息资源共享进入公共领域, 成为公共信息; 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一个信息产权租让的过 程,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免费的。 信息资源共享有多种表现形式 图书馆馆际互借、电子图书、网络多媒体、数 字图书馆、网络共享共建 信息资源共享与帕累托改进 讨论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基本模型是基于如下两个假定: 1 信息资源足够多,并且都是有用信息资源,而所有用户都只占有信息资源总量中很小的一部分 2 每个用户都不希望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遭受损失 无成本的信息资源共享在非垄断信息市场上 是帕累托改进 考虑共享成本后,成本超过某一阈值,会影响 信息福利 共享成本的构成: 技术成本 制度成本 监督成本 在合理成本范围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共享共建模式的信息资资源共享 客户-服务端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 馆际互借的成本-效率分析 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的成本-收益分析 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 第8章 知识管理 第8章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主要知识管理的实现 与CKO 随着知识逐渐成为各类组织中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已成为组织的基础管理工作 8.1 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 知识 知识的概念 行动的能力 达文波特1998”可以辅助我们作出决策或采取行动的有很高价值的一种信息形态 达文波特与布鲁赛克《工作的知识》:知识是一种像流体一样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其中混杂了已经结构化的经验、价值和有特定含义的信息以及专家洞察力。 彼得德鲁克: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这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个体(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 达文波特认为:知识是一种包含了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关联信息以及专家的见解等要素流动态的混合物。它起源于认识者的思想,并对认识者的思想起作用。在组织内,知识不仅存在于文档和数据库中,而且嵌入在组织的日常工作、过程、实践和规范中。 《辞源》:-相识见知的人—指人对事物的认识 《辞海》: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现代汉语词典》: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的经验的总合。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知识是经过人的思 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它符号化产物,它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商业活动、日常活动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知 识的基本特性 隐含性:主体、特殊、难以交流 实体性:资产,产权 共享性 主观性 价值性 复杂性 变化性 知识的分类 [德]舍勒:应用知识+学术知识+精神知识 [美]马克卢普:实用知识+学术知识+闲谈知识+精神知识+不需要的知识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 来源:生产实践知识+社会实践知识+科学实验知识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定义 众说纷纭 巴斯: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 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奎达斯: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 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马斯: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发展、选择、组 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 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欧勒锐: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艾莉: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使信息化和知识化的产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作用不断增加,知识的价值不断提升,人类对知识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 的发展,知识管理正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 美国得德鲁克、斯特阿斯曼、森格等许多管理 学家为知识管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鲁克和斯特阿斯曼强调信息和隐含知识作 为组织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重要性。 森格则将研究重点放在“学习型组织”,即管 理知识的文化因素方面。 世纪70年代,荣格在斯坦福关于创新扩散 的研究,艾伦在麻省理工学院关于信息和技术转移的研究也为人们理解组织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很容易在个人和团体之间进行传送的形式化的知识,是任何能够被编码的东西,例如数学公式、规则、定义等。 隐性知识是指难于形式化、难于间接交流的个 人知识,包括主观的知识、见识和直觉,来源于从事某项活动的人,往往和特定的情景相关。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属于不同层次的知识。 把显性知识提升为隐性知识,需要很好地思索总结,是人们对表面现象认识的深化,是掌握事物运动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主要内容。 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前提 管理创新是知识创新的保障 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展、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并应用到产品和服务 中去,以促进企业获得成功、国家经济活力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 知识的宿主是人 知识创新首先表现为个人的活动。往往许多人围绕着某个共同的目标相互协调、合作形成群体和组织,从而从整体方面表现出知识创新的能力。 因此,知识创新表现为两个层次:个人知识创新和组织知识创新 以个人为基础的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对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实质就是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创新,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 知识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的知识管理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根本途径。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创新,知识经济的产生就是知识创新的结晶。可是说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创新的竞争。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知识创新可以创造出比传统的生产活动高出许多倍的经济效益。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引擎,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知识管理的目标 知识管理通过系统地利用信息提高企业和组织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现代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要素 企业员工跨越时间和地理界限,献计献策、交 流思想、共同创新 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有助于发现和培育新想 法、新思维,形成新技术、新服务。 实现企业和组织的集成化 集成化有三个基本要点 生产的各个环节(市场分析、产品设计、产品 创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必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整个生产过程必须是一个信息采集、加工、处 理和传递的过程,最终形成产品可以看作是信息的物化表现 建立知识实践共同体 增强企业和组织的灵活性 在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高 度灵活的学习型组织才能生存。 增强组织的灵活性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 企业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精良、敏捷和 智能等 几个方面 实现企业和组织的知识共享 知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使其在现有 投入的基础上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 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借助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 知识,是知识从个体拥有到群体拥有的转变过程。 知识共享是沟通知识与生产的桥梁,并有助于 知识创新激励。 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本身具有不 同于其它管理工作的内容。 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8个方面: 新的价值取向:知识和人才成为最大的资产 和发展的推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主要资产 拥有知识的是人,人是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 新的管理成本投入:知识管理需要投入成本 知识是一种资产,若要有效管理这些资产就需 要投入。 许多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资金或劳 动力,这些活动包括知识获得,开发知识分类方法,标示对知识的新贡献的特点,发展信息技术,就知识的创造、分离和利用对雇员进行的教育等。 新的运作方式:强化人和技术的结合 知识管理需要人与技术结合。 一方面,人类擅长某些知识技能,如了解知识, 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解释知识,将知识与其他类型的信息结合起来,将各种形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这些是技术所不能代替的。 另一方面,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处 理结构化强、变化快的知识方面,会比人类更有效率。 新的创新机制:注重组织的知识共享与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需要不同人的相互合作, 需要不同知识的碰撞。 组织的成功取决于整体创新能力,即运用员工 集体的知识和智能来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领导层必须重视组织工作人员的知识共享和 创新。 新的领导方式:强调组织工作人员人人参 与,集体领导 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相适应,要想充分使用 知识,需要增强组织对知识的搜集、分析和传播的能力 每一位成员都高度重视知识管理 新的激励方法:注重精神激励,组织创新的主体被赋予更大的权力与责任 知识管理要求赋予组织创新主体更大的权力和责任, 要使被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也使管理者的一员, 培养共享知识资源的责任感, 认识到知识对所担负工作的价值 新的分配方式:按“知”分配 劳动具有多种形态,知 识的获得和创造也是劳动 知识经济时代,职权的提升依据知识和能力 新的法律规范: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 随着知识对组织的重要性增加,这类资源也受到法律的关注 知识产权、知识使用的法律 知识资产得到制度性保护 知识管理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连续性、基础性、远景性和系统性的管理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管理对组织管理变革的意义 首先,知识管理要充分发挥组织员工的创新自觉性和能动性,这就必须为员工能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组织中的员工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提供必要的设施和环境。信息化变革 其次,只是管理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和领导风格。 传统组织等级森严,缺乏沟通。 知识管理要求减少中层管理,变垂直管理为水平管理,加强决策层与员工的对话与交流;同时,要求领导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公平化、民 主化。 最后,知识管理注重加强全员的职业培训。 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每一个员工的价值和作用,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都存在着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问题,这必须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来实现。 知识管理对个人、区域和国家发展的意义 对于个人来说,知识管理就意味着终生学习,在工作中学习,意味着与别人交往、交流、共享知识。个人知识既包括书本知识、实践知识,也包括见识、经历或体验等。 对区域而言,知识管理就是要研究区域知识管理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意义 知识管理及其应用不仅对微观层面上的企业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社会正转变为一种高度知识性的社会体系 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人类改变生活环境的能力 知识管理还可以保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知识管理的主要知识资产管理 企业和组织的资源按其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知识——无形资产 企业知识管理首先需要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协调管理,增强企业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资产的概念 知识资产是只有企业和组织拥有或控制的、可用于获利的、不具有实体性的资产。 它是传统意义上的无形资产的拓展。 企业和组织的知识资产包括了有形资产之外的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品牌形象、员工的专业知识、企业的商业模式、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技术、客户以及供货渠道等 根据知识资产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资产和隐性知识资产。 显性知识资产是指被归档和结构化的信息,存放在文件和数据库中,包括销售数据、计划文件、研究结果、市场情报、人力资源数据、质量方法和生产预测等。 隐性知识资产是指没有总结成文的信息,存在于员工的头脑或笔记本上,包括会议记录、集体讨论结果、培训反馈以及平时的闲谈。 知识资产的评估 企业所有权应由资金投资着与知识拥有者共同分享。 影响知识资产评估的因素有以下4个方面: )成熟程度 工业化程度越高,技术越成熟,该项知识资产的评估价值就越高。如驰名商标 2)无形磨损程度。 无形磨损由知识资产的自然寿命和商业寿命 组成 无形磨损决定了知识资产的生命周期 更新换代越快的技术,其生命周期越短,评估 的价值越低 )转让频率。 一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无形资产,只要生产需 要,就可以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多次转让。 多次转让和一次转让相比,市场机会和利润大 小是不同的,因此知识资产评估时会根据转让次数的多少来决定评估价值的大小 )市场供求关系 与紧俏的物质商品相关的技术、商标等知识资 产的价值,在评估中可能向上波动。 反之,与市场需求疲软的商品相关的知识资 产,其评估价值下滑。 知识资产的管理 知识资产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它涉及人 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关系、技术及信息管理等诸多领域。 知识资产管理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和环境,以协调、支持员工对知识的创造、分配和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资产管理的主要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的载体 人力资源管理体现了人的核心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招才+育才+用才+留才 人员=员工+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招才 吸引和录用善于利用知识、创造知识的员工 )育才 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善于获取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新思维能力; 有脚踏实地、不惧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培养重点是组织文化、交流合作、知识技能 )用才 考察素质 发掘隐性知识 员工间的合作 )留才 人才对组织的忠诚度 组织文化 培训提高的机会 新旧人才的关系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责任:人力资源部门+知识管理部门 组织学习与创新 组织的学习已经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和创新的最关键组成部分,是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学习与组织学习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包括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重塑自我,重新认识世界。 组织学习并不是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社会化、集体化的过程,是共同交流和协调的探索过程。 组织学习的对答特点是以共享的知识为中心 可共享的知识是组织成员的共同规范、标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组织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要建立一种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的机制 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育新的优势和增长 点,形成新能力、开辟新领域。 2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偏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8个方面的特征: )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组织的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使员工的共同理想。 组织的共同愿景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的共同目标前进。 )组织由多个创造性的团体组成 在学习型组织中,团体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 团体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 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体的努力来达到的 )善于不断学习 是本质特征 强调终身学习 全员学习 全过程学习 团体学习 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 决策权下移,基层单位具有充分的自决权 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过程中,组织成员自己发现问题、选择伙伴组成团队、选定目标、调查、分析原因、 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检查效果、评定总结 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边界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的基础上 打破了职能或部门的界限 )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组织承诺员工充分的自我发展 员工承诺对组织发展尽心尽力 个人与组织的界限模糊 )领导者的新角色 设计师:设计组织结构、政策、策略、组织发展的基本理念 仆人:实现愿景的使命感,接受愿景的召唤 教师:界定真实情况,协助人们对真实情况进行正确、深刻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促进每个人的学习。 从本质上说,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理想模式,是组织追求的目标。 因此,学习型组织并不是一种组织形态,而是一种持续追求学习和学习效果的过程,将学 习行为有效地转化为创造行为,是一种暂新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包含了对整个组织及其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全部要求。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要使组织的全体成员不断地持久地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创新精神和工作本领,整个组织的综合竞争力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同的组织都有不同的特点,必须要针对组织自身的特点来建立符合实际的学习型组织。 从战略角度看,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可以 从以下7个方面: )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 观念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前提和灵魂。 学习型组织本身即是科学的管理理念 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不断创新的理念 )管理者率先垂范 )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 柔性化、扁平化、网络化 )塑造学习型组织的文化 学习风气、勇于变革、鼓励创新探索试验冒险 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持续改善 5)建立培训体系 培训制度、考核晋升制度、培训的组织保障 )充分利用先进的组织学习技术 电子邮件、视频会议、计算机、信息系统、互联网 )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正确的人员安置、定位和发展 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 提供个人发展机会 公平合理的奖励 知识管理的实现 知识管理面临着知识的特性困难。 无形性 易于流动性 管理更加复杂 必须借助信息技术 同时要有有效的组织保障 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前提 知识管理技术就是协助人们生产、分享、应用 以及创新知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总和。 知识管理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 知识管理技术并不是全新的技术体系,而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知识管理技术可以按照功能不同分成六大类: 知识信息的采集与生成技术 知识与信息的存储技术 知识信息的检索技术 知识信息集成与服务技术 知识信息的智能处理技术 知识信息的安全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是为了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能够完成知识的生产、加工、存储与共享、应用和创新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系统,是协助一个组织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 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式 近年来,国实现知识管理的组织保障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共享氛围、知识平台、资金投入 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 微软 可口可乐 诺基亚 联想。。。 知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 知识管理工作规划 推动知识管理理念 知识资源汇集、过滤、整理、存储、发布 建立共享交流机制 知识管理系统的管理维护 协助解决知识资源需求 员工培训 知识评价及奖励 知识管理部门的三种设置模式 集中式:独立的知识部门 重点式:信息、人力资源或教育培训 项目管理式 4 CIO与CKO 企业中的新角色 信息主管CIO 组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产物 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 的地位 信息经理——高级技术人员 信息主管——决策层 的素质与能力 合理的知识结构 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结合作 服务意识 丰富的工作经验 的职责 规划、制定和实施组织的信息化战略 为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和信息技术支持 防止知识流失 传播IT理念,建立并保持IT文化 管理信息化团队、维护信息化环境 知识主管专门负责知识管理的行政官员 CKO的产生背景 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高管理者不了解掌握的知识资源,不了解其创造的价值 企业认识到知识创造价值的巨大潜力 最先出现在管理咨询公司、财务咨询公司 国外许多大型企业也设立了的地位 CEO-CKO-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交织在一起 处理对象不同 职责不同 专业素质 组织中的地位 的素质与能力 技术,80%文化 技术专家 战略专家 文化专家 协调专家 良好的个人品格 的职责 知识管理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文化与价值体系的建设 有效管理知识资产 科学管理知识工作人员
/
本文档为【信息资源管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