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输血原则.doc

2017-11-15 18页 doc 49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输血原则.doc输血原则.doc 输血原则 临床输血原则核心提示:一、合理输血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4.保护血液资源。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一、合理输血 1.高效 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
输血原则.doc
输血原则.doc 输血原则 临床输血原则核心提示:一、合理输血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4.保护血液资源。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一、合理输血 1.高效 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 ?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 (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 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 5.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γ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 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 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四、血液保护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 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 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 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 (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 (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效 五、安全输血 (一)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 1.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2.溶血反应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ABO血型不合引起。 临床表现是: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处理原则:(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2)保持呼吸道,高浓度吸氧(3)利尿,防止肾衰竭 3.细菌感染(1)献血者菌血症(2)采血时皮肤污染(3)血液加工过程中被污染(4)血袋破损(5)冰冻血浆解冻时被污染 记住导致细菌性反应最常见的血液品种是血小板 4.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病毒性感染包括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巨细胞病毒(CMV)、T细胞白血病HTLVEB病毒。 我国仅对血液进行HIV、HBV、HVC和梅毒检测 (二)预防传染病病原体经血传播的措施 1.无偿献血 2.严格血液筛检但是还是有漏检,原因主要是被检者血液处于窗口期 3.合理用血保护血资源 输血原则 概述 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输血方式 概述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少。因为AB血型的人并不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B .抗原。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所以,AB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O型血并不是万能血,那种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的陈旧观念应该彻底更新。因O型血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所以O型洗涤红细胞可以在主侧配型相合时,给A、B、AB型的患者输注。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抗—B,如果将含有O型血浆的红细胞制剂输入A、B、AB型患者的体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目前一般医院输血都输同型血。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不仅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还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和献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都没有凝集反应,才是配血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 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为什么只有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呢?因为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 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输血方式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例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这种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强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进止血。上述只给患者输入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叫做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而且因为不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所以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基于上述原理,近年来输全血的患者逐渐减少,输所需要血液成分的患者逐渐增多。 互助献血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一种献血形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2)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 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者动员患者亲友献血。 3) 《临床输血技术 》第八条规定,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4) 互助献血所献血液经检测合格后,由血站供血科通知患者所在医院输血科(血库)取、送血时间。所献血液全部返回患者所在医院,由医院[ 输血科(血库)统一调配使用。 互助献血享受的待遇 《上海市献血条例》规定,公民无偿献血后,由采血机构发给公民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本市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医疗临床用血的,按献血量的五倍免费用血,并免交用血互助金;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后医疗临床用血的,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并免交用血互助金;本市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其不符合献血条件的家庭成员需要临床用血的,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并免交用血互助金。 互助献血为无偿献血,互助献血者本人享有《江苏省献血条例》中规定的临床用血优惠政策,即累积献血量在800ml 以下的,按献血量的 三倍免费用血;累积献血量在800ml (含800ml)以上的,终身免费用血。互助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可以按照献血者实际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互助献血量超过病人用血量,保障用血;互助献血量低于病人用血量,优先用血。在办理用血报销手续时,互助献血者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无偿献血证》及临床用血发票;互助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及子女用血,还须提供其与无偿献血者关系的有效证件或者证明(结婚证、户口本、户籍证[ 明等有效证件)。 “家庭互助献血”的基本程序为,医院方出具一张《家庭互助献血申请单》,上面写明医院名称、申请日期,以及患者个人信息,并有医院输血科盖章。该份申请单交由患者,到北京市血液中心献血后,填上此单相关事项,连同领取的《献血证》交回 [ 医院方。随后,血液中心会向医院发配相应血量供于患者手术。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 互助献血由患者所住医院输血科(血库)负责与采血单位联系。 2) 互助献血者的条件及注意事项同自愿无偿献血(具体参见《献血者健康检查》)。 3) 互助献血者发给《无偿献血证》,享受自愿无偿献血同等的奖励和用血优惠政策。 4) 安全的血液可挽救生命,不安全的血液却能危害生命。安全的血液只能来自于以利他主义为动机和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献血者。请高危行为者(如有静脉药瘾史、男男性行为、艾滋病或性病等)不要献血。若明知有高危行为而故意献血,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和第62条规定,可被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 5) 《血站管理办法》规定,献血者在献血前应出示真实的身份证件,血站应进行核对并登记,请给予支持。如果您认为已捐献的血液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请在第一时间内告诉我们(联系电话:4006012320)。 6) 为确保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及受血者的安全,医院及患者和亲属应确保献血者为自愿无偿献血,请勿雇佣他人献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者,可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1] 编辑本段存在弊端 在现实生活中,每逢献血淡季,互助献血就会出现变味的现象。血液中心对医院的互助献血量进行考核,医生和护士以安排手术等事项动员患者家属献血,互助献血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强制色彩。互助献血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催生了“血托”和卖血牟利现象。互助献血的半强制化,让“血托”有了可乘之机。“血托”组织卖血者假扮患者家属,低价采血再高价卖出,从中获取不义之财。虽然有关方面试图从制度细节上加大“血托”的贩血成本,但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这一成本有可能被转嫁到患者身上,卖血现象却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因“血荒”而推崇的“互助献血”,不可避免地带有强制或要挟的意味,无偿献血的“道德纯粹”迟早也会被这种情绪蚕食,最后,“血荒”恐怕只会积重难返。 一方面,我们承认家庭互助献血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清楚,这只是个应急的办法、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我们总不能拿临时措施当工作常态。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血荒”在不少城市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血液库存量下降,医院临床用血紧张;及至今年春节期间,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时有“微博求血”的故事出现。频频出现的“血荒”,据说已引起不少人大代表的关注。 关于“血荒”的纾解之道,学者专家都有见仁见智的说法。但公众也许只认一个理儿:献血无偿,为什么用血有偿又困难?这显然是个道德与市场互博的问,而“心结”解不开,“血荒”还是无解――不管你如何鼓噪,最终还是要说服民众捋起袖子去献血。“血荒”了,摆出一副“你不得不献血”的冷面孔;“血荒”之前,干什么去了?“互助”完了,你还怎么让人家继续“满腔热血”地支持义务献血? 互助献血 作者:怀化市中心血站 2010-02-24 16:32 互助献血须知 1、什么是互助献血 国家提倡动员患者的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在患者需要用血前参加无偿献血,以保证临床用血需 求的行为叫做互助献血。我市各医院从2010年1月1日起,实行临床互助献血。 2、互助献血有何意义 互助献血是我国《献血法》所提倡的献血方式,是国家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 明确要求,是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助献血能协调有序开展献血工作。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 保障血液的安全。另外,亲属、朋友、同事、邻居的互相献血能增进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增进社会和 谐。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互助献血。 3、互助献血的流程 (1)临床医生在术前医患谈话时发放宣传资料,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动员。 (2)有意互助献血人员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填写《湖南省互助献血登记表》。 (3)与采供血机构预约登记,安排体检、健康征询、检测、采血、发放献血证。 (4)医院凭互助献血证明材料及献血证向血站申请给患者优先用血(急诊患者除外)。 4、不提倡直接输注亲属(有血缘关系)的血液 有人认为病人输注亲属的血液最安全,事实并非如此。亲友互助献血,患者家属 会恳求医生能不能给患者 用自己家人的血液,这种做法不科学并及其危险。现代医学证明,亲属之间献血很危险,尤其是直系亲属 间输注新鲜血液可能导致发生一种严重的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这是由于有血缘关系的 人体间存在部分相同的基因,当受血者因疾病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时,受血者体内把输入的淋巴细胞误 认为自体血液而加以增殖,而把受血者的淋巴细胞误为异体而加以排斥,从而导致致命的TA-GVHD。如此 ,一般病人在输血7-10天后出现发热、皮疹、腹泻、脾肿大、溶血性贫血,致死率极高,几乎无法抢救, 越是近亲(特别是直系亲属)的血液中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越相似,越容易产生TA-GVHD。因此,病人的输 血治疗切忌避免使用亲属所献血液。 5、参加互助献血所享受的待遇 (1)献血量累计在900毫升以上(含本数)的,献血者本人报销终身无限量临床用血的费用; (2)献血量累计在600毫升以上不满900毫升的,报销献血量三倍临床用血的费用; (3)献血量累计在600毫升以下的,报销献血量二倍临床用血费用; (4)除献血者本人按照前项规定报销用血费用外,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子女还可共计报销献血量等量 临床用血的费用。 血站采集的血液是大家无偿捐献的,为什么病人 用血还要收费, 作者:怀化市中心血站 2009-05-26 21:50 尽管大家是无偿献血,但献出的血液必须由血站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经专用试剂严格检验合格后方能用于临床,从血液的采集、运输、分离制备、检测、储藏到用于临床,需要大量的费用。向医院提供血液根据省物价部门的规定收取的费用是用来抵付血袋、检验、储藏等消耗的成本费用,而收取的费用绝大部分进入无偿献血偿还基金,用于免费用血对象的医疗用血报销。血站开展工作所需 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制度,主要是保障参加过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属的权益。而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参加无偿献血,因此,当病人医疗用血时,事先都要向医院缴费。属于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对象的,出院后凭相关凭证到市中心血站按应享受的标准报销;没有参加无偿献血者,当医疗用血时,理所当然要自己承担输血的成本费用。血液本身是无价的,血站收取的只是从无偿献血者身上采集血液到供给医疗机构期间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 父 ( 母 ) 母 ( 父 ) 子女 O O O A O A 或 O B O B 或 O AB O A 或 B A A A 或 O B B B 或 O A B A 或 B 或 AB 或 O A AB A 或 AB 或 B B AB A 或 B 或 AB AB AB A 或 B 或 AB 为什么孕产前要查血型, 孕妇与胎儿之间血型不合,可引起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发生溶血和贫血,严重时流产或早产,甚至 引起新生儿死亡。也有部分胎儿由于溶血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进入脑细胞,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 细胞的中毒性病变,称为核黄疸。核黄疸死亡率极高,即使幸存也会影响病儿的智力发育和运动 能力。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两种: RH 型和 ABO 型。当母亲血型为 RH 阴性、胎儿为 RH 阳性时,母 亲可因 RH 致敏产生抗体,此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引起溶血。同样,当孕妇为 O 型血,胎 儿为 A 或 B 型时,孕妇体内可产生抗 A 或抗 B 抗体,随血流进入胎儿体内就可产生溶血。由 此可见,引起胎儿 RH 型溶血,其母亲血型一定为 RH 阴性,其父为 RH 阳性,胎儿亦 RH 阳性时才能发病。若父为 RH 阳性,胎儿为 RH 阴性时就不会得病。同理, ABO 溶血时,孕妇必为 O 型,丈夫为 A 型、 B 型或 AB 型时,胎儿才有可能为 A 型或 B 型,从而产生溶血症。当然,如果父亲的血型为 O 型或 A2 型时,胎儿的血型就可能是 O 型或 A2 型,即使母亲为 O 型血,也不会引起血型不合。 RH 型和 ABO 型血型不合产生的后果相同,都会引起胎儿溶血,但两者还有所区别。首先, RH 型不相溶在我国人口中发病率很低,汉族尤为少见。 ABO 溶血发病率明显高,有些地区在新生儿中高达 1% 。其次, RH 血型不合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这是由于第一胎怀孕时,孕妇体内产生的抗体量较少,还不足以引起胎儿发病。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若不予治疗,则胎儿溶血症越趋加重,常导致流产或早产。 ABO 溶血症,病情较轻,较少引起胎儿死在子宫内,但它可在第一胎就得病。 那么,母儿血型不合发生溶血是不是就毫无希望得到一个活婴了呢,现代医学的诊治技术,已挽救了无数的小生命,使其健康地发育成长。这需要从孕期开始就在医务人员监护下,采用中西药综合治疗,以降低孕妇体内的抗体,提高胎儿的生存能力,尽量延长其在子宫内的寿命,防止其过早离开母体,即流产或早产。因此就要及早在孕前或孕期测定夫妻双方的血型,并定期测定孕妇血清中抗体的浓度。 凡夫妇双方有以下几类情况应做血型免疫抗体检查: 1 、女方为 O 型血,男方为 A 型、 B 型、 AB 型时,在妊娠前均应检查女方体内抗 “A” 、抗 “B” 抗体及 Rh 抗体情况。如果抗体效价在正常范围可以怀孕,抗体效价高者可在治疗后怀孕。 2 、 原因不明的流产及死胎史的血型不合孕妇、孕期应定期检测抗体效价,以便指导治疗和实施终止妊娠,并为抢救新生儿备好血源。 3 、有新生儿溶血病史的再孕夫妇。 定期测定孕妇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作为终止妊娠的客观指标。一般情况下,当孕妇体内 RH 型抗体高达 1 : 32 以上或 ABO 型抗体达 1 : 512 以上时,则应考虑引产以终止妊娠,挽救小生命。当然还要综合其他病史及检查,最后作出引产决定。血型不合的孕妇要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分娩,尽量避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也要在儿科医生监护下,仔细观察黄疸或贫血症状,以便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对最严重的溶血患儿,还可采用换血疗法,使濒于死亡的溶血儿获得新生。 因此,孕前及产前检测血型和血型抗体应引起孕产妇的高度重视。建议准备妊娠以及妊娠后的 夫妇到医院测定血型以及免疫性抗体效价,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以保证优生、优育。 输血发展历史 1492 年 - 罗马教皇 Innocent 三世因患中风身体虚弱,陷入昏迷状态。他的医生建议输血。由于使用的很原始,教皇没有从中受益,在年底去世。 1615 年 -Andreas Libavius 医生对输血术做了描述,不过很可惜在当时没有被充分地宣传。 1628 年 - 英国医生威廉 . 哈维 (1578-1657) 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他对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做了一番描述:心脏像一个泵,它的收缩产生了脉搏,将血液挤压到动脉,血液再顺着血管流回心脏。血液由此在体内完成了一次循环。哈维还因此推断出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在血管中的逆流。 1665 年 - 英国牛津的理查 . 罗维尔医生完成了首例动物间输血试验。他把一只狗的血液输给另一只狗,得到血液的狗被救活了。在此后的两年间,罗维尔医生又进行了人和动物间的输血尝试。 1667 年 - 法国著名御医丹尼斯宣布成功地将羊血输入人体。 1678 年 - 各种方式的动物血输入人体的实验由于输血反应和造成许多死亡后果被证明是失败的,巴黎医生协会禁止了输血术。 1795 年 - 美国费城的 Philip Syng Physick 医生完成了有记载的首例人类输血,尽管他没有公布细节。 1818 年 - 英国的产科医生詹姆士 . 布伦德尔首次成功地把一个人的血液直接输给另一个人。一名产妇产后大出血,布伦德尔医生用注射器从产妇丈夫的胳膊中抽出少量血液,成功地输给产妇。 1840 年 - 英国伦敦的塞缪尔 . 阿姆斯壮 . 莱恩医生在布伦德尔医生的帮助下,首次成功地用全血输血治疗血友病。 1867 年 - 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 . 利斯特首次使用消毒剂控制输血传 染。 1873 年 -1880 年 - 美国医生在此期间曾将牛奶或山羊奶输入人体。 1884 年 - 由于牛奶造成越来越多的输液反应,盐水输注取代牛奶成为血液替代品。 1901 年 - 输血领域最重要的人物 - 奥地利医生卡尔 . 兰茨泰纳发现了人类最初的三种血型(基于红细胞上存在的不同物质) A 型、 B 型和 O 型。 1902 年 - 发现人的第四种主要血型 - AB 型。 1907 年 -Hektoen 建议通过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提高输血安全性。 Reuben Ottenberg 完成了首例使用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输血实验。 Ottenberg 还观察到血型的孟德尔遗传,并认识到 O 型血的通用性。 1908 年 - 法国外科医生亚历克西斯 . 卡雷尔了一种防凝血的方法,用外科缝合线将献血者的血管动脉和受血者的血管连接起来。他首次使用这一技术挽救了朋友儿子的生命。这一并不可行的输血方法却为后来成功的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础。卡雷尔因此获得了 1912 年诺贝尔奖。 1908 年 -Carlo Moreschi 记录了抗球蛋白反应。 1912 年 - 美国麻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客座医师罗杰 . 李和怀特博士共同阐述并发展了 " 李 -- 怀特 " 凝固时间。罗杰 . 李还进一步证明了各种类型的血液都可以输给 AB 型病人。 1914 年 - 柠檬酸钠作为长效抗凝血剂得到了发展,使血液可以更久地保存。 1915 年 - 在纽约的马尔他 . 西奈山医院,理查德 . 莱文森论证了使用柠檬酸钠作为抗凝血剂,将来会把目前输血者和献血者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输血操作转变为我们今天使用的血库系统。理查德还证明加了抗凝血剂的血液进行冰冻储存的可行性。 1916 年 - 弗朗西斯 . 路斯和 J. R. 特纳采用柠檬酸盐的葡萄糖溶液使血液在采集后可以保存几天。和 1915 年理查德 . 莱文森的发现一样,可以把血液储存在容器中以备输血之用,有助 于把从血管到血管的输血转变为直接输血。这一发现促使英国在一战期间建立了第一家血液仓库。奥斯瓦德 . 罗伯逊被称为血液仓库的创始人。 1925 年 - 当时在纽约工作的卡尔 . 兰茨泰纳和菲利普 . 莱文共同发现了另外三种血型 M 型 , N 型和 P 型。 1926 年 - 英国红十字会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人类输血服务。 1930 年 - 输血医学领域最重要的人物 - 发现了人类最初三种血型的卡尔 . 兰茨泰纳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1932 年 - 最早的血库机构在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医院设立。 1937 年 - 芝加哥市库克县医院的治疗主任 Bernard Fantus 建立了美国首家医院血库。在建立用于储存血液的医院实验室期间, Fantus 首创了 " 血库( Blood bank ) " 这一术语。几年后,医院和社区的血库遍及全美。有记录的最早几家血库分别设在辛辛那提、迈阿密、纽约和圣弗朗西斯科。 1939 年 -1940 年 - 卡尔 . 兰茨泰纳和亚历克斯 . 威纳、菲利普 . 莱文以及 R. E. Stetson 共同发现了 Rh 血型系统。 Rh 血型很快被认定是导致输血反应的主要元凶。对于 Rh 血型的可靠检测一旦建立,输血反应就很少见了。 Rh 因子的鉴别继 ABO 血型系统之后成为输血界的又一重大突破。 1940 年 - 哈佛医学院的生化专家 Edwin Cohn 设计了一种酒精低温分馏法,血浆被加工成各种成分和制品。白蛋白 ( 一种有强大渗透特性的蛋白质 ) 加上微克的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被分离出来供临床使用。白蛋白在输血中的功效也被 John Elliott 证实。 1941 年 - 美国费城杰出的外科医生 Isodor Ravdin 使用白蛋白治疗在珍珠港事件中的休克病人。白蛋白被注射到血管后,能够吸收周围组织的液体,从而防止血管破坏。 1943 年 -J.F. Loutit 和 P. L. Mollison 采用了酸式柠檬酸葡萄糖 (ACD) 溶液。这种溶液可 以减少抗凝血剂的用量,允许大容量的输血和长时间的血液储存。 1943 年 -P. Beeson 出版了关于输血传染肝炎的杰出论著。 1945 年 - 库姆斯、 Mourant 和 Race 共同论述了用库姆斯氏试验 ( 检测血中抗体用 ) 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 1947 年 - 美国血库联合会 (AABB) 成立,旨在推进血库和美国献血公众的共同目标。 1949 年 -1950 年 - 美国血液采集系统不断发展壮大,全美大约有 1500 家医院血库, 46 家社区血液中心和 31 家美国红十字会区域中心。 1950 年 - 开始普遍使用甘油防冻剂冰冻红细胞。 1950 年 -Carl Walter 、 W. P. Murphy 和 Jr. 共同采用塑料袋采集血液。结实的塑料袋取代了易碎的玻璃瓶,这一技术革新使血液采集系统能够安全容易地从全血单元中制备出多种血液成分。 1951 年 - 美国血库联合会 (AABB) 开始为全美的血库提供中央化的血液资源调剂系统。 1953 年 - 冷冻离心分离机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成分血疗法的进展。 1954 年 - 治疗血友病的血液产品 AHF (抗血友病因子)被开发出来。 1954 年 -1958 年 - 从血浆中制备的产品被开发用来治疗鸡瘟等病。 1959 年 - 剑桥大学的 Max Perutz 破译了血色素的分子结构。血色素分子把氧运输到红细胞并使红细胞呈红色。 1960 年 -A. Solomon 和 J. L. Fahey 报道了治疗用单采血浆的处理过程。 1961 年 - 血小板降低癌症病人出血死亡率的作用得到公认。 1962 年 - 最先用来治疗血友病人凝血不良症状的血液产品 AHF (抗血友病因子)在分馏加工中得到发展。 1962 年 - 据美国报道,全美大约有 4400 家医院血库, 123 家社区血液中心和 55 家美国红十字会区域中心。血液总采集量大约为每年 600 万单元。 1964 年 - 血浆单采法作为一种分馏采浆法被采用。 1967 年 -Rh 免疫球蛋白在商业上用来预防新生儿溶血。 1967 年 - 美国国家心肺协会制订国家血液资源规划。 1969 年 -S. Murphy 和 F. Gardner 论证了室温下储存血小板的可行性,使血小板输血疗法有了巨大的进展。 1971 年 - 美国开始进行献血员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检测。 1972 年 - 单采法被用来抽取血液中的某种细胞成分,并将血液的其余部分输回献血员体内。 1979 年 - 一种新的抗凝血防腐剂 CPDA-1 被采用。他把全血和红细胞的保存期限延长到 35 天,发展了血液供应并促进了血库间的资源共享。 1980 年 -1982 年 - 医生们开始接受有关输血的专业培训,并积极地参加对患者的医护。 1983 年 - 新的血液添加溶液被采用,使红细胞的保存期限延长到 42 天。 1985 年 - 最早的针对 HIV 病毒的血液筛查试验通过许可,全美的血库开始实施这项工作。 1987 年 - 两项用于间接证明丙肝病毒存在的筛查试验开始实施,它们是乙肝中心抗体检测 (anti-HBc) 和丙胺酸转氨酶检测 (ALT) 。 1989 年 - 美国开始实施对人类 T 细胞淋巴病毒 I 型抗体 (anti-HTLV-I) 的检测。 1990 年 - 开始采用对丙肝病毒的特效检测。由于丙肝( HCV )病毒当时还没有被分离出来,主要的检测根据是 " 非甲肝,非乙肝 " 。 中国输血协会于 1987 年筹备, 1988 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 1991 年经民政部注册登记 1992 年 - 对捐献血液的 HIV-1 和 HIV-2 抗体的检测开始实施。 1996 年 - 对捐献血液开始进行 HIVp24 抗原的检测,虽然这一检测并不完善,但是改进了以前的检测方法并充分缩短了对捐献血液的检查时间。 1996 年 -1997 年 - 美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美国血液供应的问题报告,提出了改善输血安全的方法和程序,包括革新调整。 1999 年 - 血液制造业在 FDA 的研究用新药 (IND) 的申请过程中开始使用核酸放大检测 (NAT) 。核酸检测采用了一种直接检测丙肝、爱滋等病毒遗传物质的技术。
/
本文档为【输血原则.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