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忠厚长者汉文帝

2017-11-11 3页 doc 14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忠厚长者汉文帝忠厚长者汉文帝 中国历史上,“法治”与“德治”之争不绝于耳。从孔子到孟子,一直吁求一个“仁”字。可惜二人均不得志,其理论后虽大行于世,孔孟本人在当时却是到处碰壁。此后,儒者荀子融合了法家思想,介于儒法之间。荀子的学生韩非、李斯,则彻底转向了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治民,立威慑民,让老百姓满腔畏惧之心,不得不服服帖帖。 观中国历史上几个著名的法家人物,多不得善终。商鞅大举连坐之法,结果最后自己遇难出逃,老百姓都不敢收留他,不得不悲叹作茧自缚。韩非受妒,死得不明不白,有人说是李斯害死的。李斯辅佐秦王政数年,风光无限。秦国灭六国后,李...
忠厚长者汉文帝
忠厚长者汉文帝 中国历史上,“法治”与“德治”之争不绝于耳。从孔子到孟子,一直吁求一个“仁”字。可惜二人均不得志,其理论后虽大行于世,孔孟本人在当时却是到处碰壁。此后,儒者荀子融合了法家思想,介于儒法之间。荀子的学生韩非、李斯,则彻底转向了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治民,立威慑民,让老百姓满腔畏惧之心,不得不服服帖帖。 观中国历史上几个著名的法家人物,多不得善终。商鞅大举连坐之法,结果最后自己遇难出逃,老百姓都不敢收留他,不得不悲叹作茧自缚。韩非受妒,死得不明不白,有人说是李斯害死的。李斯辅佐秦王政数年,风光无限。秦国灭六国后,李斯又献了焚书之计,后来又伙同赵高篡改始皇遗诏,逼扶苏自杀,扶胡亥上位。可是,李斯不久就被赵高视为眼中钉,最后也死于非命。 秦国走向富强,法家人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有商鞅,后有李斯,其人虽死,其法仍在。但悲哀的是,秦国兴于法,亦亡于法。秦国君臣一味相信严刑峻法的功效,治民以威慑为主,轻视民力,视百姓如草芥,搞得天下怨声载道,敢怒而不敢言。不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怕死的陈胜吴广终于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秦朝随之瓦解。 1 汉朝建立后,从皇帝到君臣,时时不忘秦朝亡国的教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这无为最终是为了有为,是为了延续汉室的江山。不过,统治者有这样一番心思,老百姓还是因此得了不少好处。 汉朝这番策略,最终赢得了太平盛世——文景之治。史书上说,文景时期采取的是黄老之术,黄即黄帝,老即老子,是一种以德化民,使民自化的统治术。这里的德却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无为而无不为。实在来说,这种境界和儒家的“仁政”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比之更高一个档次。后世很多皇帝,采儒家学说,号称“以仁为本”,很多时候宣传是一套,做起来又是一套,说得天花乱坠,自己却锦衣玉食,后宫三千,穷奢极欲。 汉文帝却不是这样,他的爱民决不是表面功夫。《汉书?文帝纪》里面录了很多文帝时的诏书,今天读来,仍不免感叹,文帝实为忠厚长者。 有一条诏书这样写道:“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悯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春暖花开,万物复生,后世的许多君主这时想到的不是出巡,就是游猎,要么就是躲在后宫里和嫔妃美人厮混,忠厚的文帝,这时想到的却是百姓中的鳏寡孤独之人。想到自然界一片欣欣向荣,他们却无以为乐,于是下诏慰问。 2 文帝二年“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诏曰:‘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丐以启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徭费以便民。”中国的皇帝是天子,居于万民至上。不过,号称天子也有好处,皇帝之上,还有苍天存在。皇帝若是德行不够,或是做了什么错事,苍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警告。如此一来,皇帝虽尊崇无比,却不敢太过无法无天。文帝说:“天下治乱,在予一人。”这是很负责的态度。既然天下是我家的,治还是乱,那就得我负责。现在发生了日食,说明我的德还不足。德不足,那就继续修德,务要对得起苍天,对得起黎民。所以,文帝下诏让臣下上谏约束自己的过失,并减徭费以惠民。 文帝十一年三月,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也。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这个诏书依然写得甚是谦恭,毫无怨言。老百姓过得不好,那是 3 我皇帝做得不够,丝毫没有把过错推到老百姓自己头上,更没说老百姓是懒惰的刁民。只说农民活得太苦,当官的不懂得体察民情。于是,减税安民。 观《汉书?文帝纪》,类似的诏书比比皆是。这些诏书大都写得很实在,很诚恳,没有一点官样文章的虚伪。当然,我们也可以龌龊地设想,文帝这些诏书是在收买民心,实际可能并不是这么回事。不过,收买民心,能做到这个份上,即或放在当今,也是老百姓欢迎的。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当了几十年皇帝,宫殿、用度不增,这对一个皇帝来讲,实在太难能可贵。彼时,是家天下的时代,天下是一家之产。文帝这个家长却不搞特殊化,体谅民情,节俭开支,藏富于民,继位的景帝受他影响,继续此政策,最终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文景之治”。《汉书》作者班固,在《文帝纪》结尾由衷地赞叹:“呜呼,仁哉~” 4
/
本文档为【忠厚长者汉文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