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学透视

2018-01-06 6页 doc 19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学透视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学透视 摘 要:丁克家庭的出现是符合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的。它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悖的现代产物不会完全取代和终结传统家庭模式,而是与它们长期共存。我们只需探寻丁克家庭在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存在的合理性,探索一种与传统家庭类型和谐共存的丁克家庭模式。 关键词:丁克家庭 家庭模式 社会变迁 引言 在中国,生儿育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想来被看做是组建婚姻家庭的基本目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生育观更是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在我...
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学透视
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学透视 摘 要:丁克家庭的出现是符合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的。它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悖的现代产物不会完全取代和终结传统家庭模式,而是与它们长期共存。我们只需探寻丁克家庭在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存在的合理性,探索一种与传统家庭类型和谐共存的丁克家庭模式。 关键词:丁克家庭 家庭模式 社会变迁 引言 在中国,生儿育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想来被看做是组建婚姻家庭的基本目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生育观更是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那些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前列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夫妇自愿选择不育,固守其二人世界。人们通常把这种类型的家庭成为丁克家庭。丁克家庭是我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婚姻家庭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它的大量出现已经向我国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等传统家庭类型发出了挑战。 一(丁克家庭出现的利弊分析 “丁克”即英语DINK的谐音。为Double income?and no Kids的英文缩写,意思为“双收入,无子女”。它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出现于欧美国家。20世纪8O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人的生育观也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也开始呈现于中国社会。到了今天,这种现象仍在不断地增长。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些家庭中的双方都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相对较高,具有生育能力而自主选择不生育孩子。他们被称为“丁克一族”。那么,选择“丁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积极影响 首先“丁克”家庭使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 家庭社会学中把家庭按照结构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它们是家庭模式的主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非传统的婚姻和家庭形式在事实上增多。我们把这些家庭称为变异家庭,它包括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等。丁克家庭作为变异家庭的主要类型之一,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家庭模式,使家庭结构产生了多样化的趋势。当今中国,传统的联合大家庭已经非常少见了,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倾向。现在城市中的3—4口之家占多数,说明了核心家庭的主流地位。从联合家庭到主干家庭再到核心家庭的变迁,使家庭结构逐渐趋于小型化。丁克家庭的二人结构使家庭的小型化趋势更加明显。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可以避免传统的家族矛盾,对婆媳之间的冲突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的出现,冲击了中国社会以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流的社会家庭结构,使中国社会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 其次,“丁克”家庭加快了中国女性角色的转换。 “丁克”家庭使妇女从固化的生育工具的地位中解脱出来。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的“三从四德”,要求女人逆来顺受,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从近代看,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后,才有了男女平等的意识。而在当代,虽然法律明确规定妇女有选择生育或不生育的权利,但是传统婚姻生育观念的束缚一直存在。直到“丁克”家庭的出现才真正把妇女从生育工具位置里解放出来。同时,由于“丁克”家庭少了亲子关系的牵绊,家务劳动大大减少,妇女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为其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逐渐有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使得她们逐渐地有能力从家庭走向社会,认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实现生活重心的转移,有了男女平等的意识。她们崇尚自由发展,寻求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勇于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甚至出现了许多女强人,这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现象。她们参与社会经济的建设,这使得她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丁克”家庭缓解了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 虽然中国“丁克”家庭的增多对减少人口不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但这种减少人口的隐性作用必将会凸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的资源占有量少,这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丁克”家庭的出现,对改变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生育观念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当代,他们有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现在他们本身少生的人口上,而且还表现在他们的生育观念对其他人的影响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缓解我国的人口压力,有利于促进国 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二)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丁克”家庭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了些不良影响。 第一,丁克家庭的出现导致家庭的部分职能的缺失 社会学中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家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教育和社会化功能、感情交往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政治功能等。家庭的生育功能说明家庭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社会责任,是人类为了世代延续所进行的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其结果是新生命的诞生,人口的增殖,人种的延续。然而随着人们传统生育观念的变迁,家庭原有的生育功能开始逐渐弱化,生育功能的日益丧失也在一定程度上疏远夫妻关系,给婚姻带来不稳定的因子。没有子女的负担会导致家庭中双方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这对于国家的发展会产生很多的弊端,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丁克”家庭使婚姻稳固度降低。 在传统社会里,以女性牺牲提高自身社会地位以及追求自身发展来保持家庭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其根源。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家庭结构处于三角形的状态是最为稳定的,即所谓的核心家庭,它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两种关系相互依存,彼此之间有割舍不掉的血脉关系,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双方发生矛盾时至少还有孩子这根纽带,矛盾也有可能变小,更不易离婚。现代社会,社会处于转型期,随着人的自主性、流动性的增强,感情的风险和婚姻的难度也在提高,各种无情的现实冲击着婚姻的稳固性。失去子女这一纽带,则意味着亲情血缘无可取代或补充渐淡的爱情。因此,丁克家庭也为年青家庭的破裂埋下隐患。 第三,“丁克家庭”有损女性健康。 一些研究表明,“丁克”家庭有损女性健康。有关研究文献表明,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就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主要是针对妇科肿瘤的。许多妇科大夫也发现,未生育的妇女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宫内膜异位症;同时,未生育妇女的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的发生率亦高于生育过的妇女。生育过的妇女也可能被推迟更年期的到来。 第四,丁克家庭对人口质量和人口老龄化有一定负面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界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如果将这一观点运用到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应使得低素质的人所占的比例变少,高素质的人所 占的比例增加。这样,人类的平均素质才会越来越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丁克家庭中夫妻的文化水平程度普遍较高,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水平无疑会高于那些乐于多生孩子的低文化的父母。但他们却选择了不生育,那些低素质的父母却在多生、超生。这样,社会中低素质的人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多,被淘汰出局的不是素质低而是素质高的人,那么社会就有可能出现人口逆淘汰问。 同时,2010年1月29日在京召开的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增加725万,老年人口比重增加0(5个百分点。这些都对我国的长治久安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对丁克现象的思考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箴言长期内化于人心,并成为人们生活和生存的准则,在这样的条件下,“丁克”家庭的出现,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丁克”家庭作为一种合理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在我国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更是如此。我国的许多问题都可归结为人口问题,大量的人口导致人们生活成本增加,20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最终被庞大的人口基数所抵消。因此,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在面对生育的选择时更加趋于理性,而“丁克”家庭的出现则为解决人口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虽然“丁克”家庭不会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模式,但“丁克”家庭可作为以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的家庭模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从而缓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 从长期来看,青年人生育观念的更新,“丁克”家庭的增加将迅速地改变我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因此,“丁克”族的选择是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社会的双赢选择,应该得到社会的尊敬与理解。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自愿选择不育是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利,“丁克”家庭正是因为满足了人们注重夫妻间情感交流、享受生活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等诸多方面的需求而备受年轻白领们的推崇。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每年有数万对白领“丁克”家庭为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出了特殊的隐性贡献,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大量的统计数字表明,“丁克”家庭目前在城市青年中的比例越来越突出,根据零点调查公司在2002年2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中,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欣喜,因为它是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结果而出现的。它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是符合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的。“丁克家庭”作为我国目前传统 家庭模式的补充形式,仍将长期的存在着。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并不是社会的病态现象,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们无需再判断丁克家庭的是非对错,它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悖的现代产物不会完全取代和终结传统家庭模式,而是与它们长期共存。我们只需探寻丁克家庭在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存在的合理性,探索一种与传统家庭类型和谐共存的丁克家庭模式。 参考文献 1.姚宝丽.《从社会学角度透视中国80后丁克家庭》.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2010年6月 2.林虹.《“丁克家庭回归生育”现象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1年12月 版)第13卷第4期 3.许珂.《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3期.2007年5月 4.熊婧、肖汉仕.《“丁克”家庭的经济社会学分析》.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月 5.吴海华.《从丁克家庭看现代社会生育观念的转变》.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6期.2010年11月 6.王静珊.《当前青年“丁克族”出现的社会成因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第22卷第71期.2008年3月
/
本文档为【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学透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