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7-09-02 50页 doc 114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授 课 教 案 第十章 植物生长与养分 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营养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氮肥 授课章节第四节 磷肥 第五节 钾肥 名 称 第六节 微量元素肥料 第七节 复合肥料 第八节 有机肥料 第九节 作物施肥 掌握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掌握根对养分的吸收、叶 面营养及其作用;影响植物养分吸收的环境条件,使学生掌握植物营养 的特性与合理施肥的原理,为指导施肥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学习各种肥教学目标 料的种类和使用特点、土壤中氮磷钾的存在转化和植物吸收养分的原理 和方式,...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授 课 教 案 第十章 植物生长与养分 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营养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氮肥 授课章节第四节 磷肥 第五节 钾肥 名 称 第六节 微量元素肥料 第七节 复合肥料 第八节 有机肥料 第九节 作物施肥 掌握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掌握根对养分的吸收、叶 面营养及其作用;影响植物养分吸收的环境条件,使学生掌握植物营养 的特性与合理施肥的原理,为指导施肥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学习各种肥教学目标 料的种类和使用特点、土壤中氮磷钾的存在转化和植物吸收养分的原理 和方式,掌握植物营养的要求和施肥原理,特别是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 上的应用。 植物营养元素缺乏和过量的症状,常用肥料在农业中应用;配方施 肥的原理及应用。根系吸收、运输离子态养分的机制;为植物对氮的吸教学重点 收和同化。氮肥损失的途径 ;不同微量元素缺素症状的鉴别。各类复 合肥料的区别。有机肥料的腐熟特征及保肥措施;配方施肥技术。 教学难点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生理机能 第十章 植物生长与养分 第一节 植物生长与营养 导入: 由植物的组成,可知 灰分元素包括几十种矿质元素,提出问,从而切入主题。 内容: 一、植物的组成 采用图片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 一般新鲜植物含有 75-95 ,的水分和 5-25 ,的干物质,干物质由 90-95% 的有机物质和 5-10% 的灰分元素所组成。灰分元素包 括磷、钾、钙、镁、钠、铁、锰、锌、硼、钡、铜、钼等几十种灰分元素,只占 1-5 ,。 二、植物的必需的营养元素 1 (植物的必需的营养元素 问题的提出 这几十种灰分元素是否都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由此提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 ?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他营养元素所代替(专一性); ?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直接性); 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确定了以下 16 种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C 、 H 、 O 、 N 、 P 、 K 、 Ca 、 Mg 、 S 、 Fe 、 Mn 、 B 、 Cu 、 Zn 、 Mo 、 Cl 。 2 (植物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分组 一般以元素含量占干物质重量的0.1%为界线,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O、N、 P、K、Ca、Mg、S等9种; 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一般在0.1%以下,包括 Fe、B、Mn、Cu、Zn、Mo、Cl等7种。 3)必需营养元素的来源 碳(C)和氧(H)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氢(H)和氧(O)来自水 其它的必需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是来自土壤。 由此可见,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而且也是植物所需矿质养分的主要供给者。 3. 肥料的三要素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而土壤中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量较少;同时以根茬归还给土壤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是归还比例最小的元素,一般不足10%。因此,氮磷钾元素需要以肥料的形式补充给土壤,通常把氮磷钾称为肥料的三要素,而把氮磷钾肥称为三要素肥料。 需要注意的问题——十六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4.有益元素 非必需营养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 所必需,这些元素为有益元素。如:硅(Si)、钠(Na)、钴(Co)、硒(Se)、镍(Ni)。 硅———水稻和禾本科植物必需的;钴———豆科植物必需;钠———藜科植物生长 所需。 三、 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功能 第一类: C 、 H 、 O 、 N 、 S 1. 组成有机体的结构物质和生活物质 2. 组成酶促反应的原子基团 第二类: P 、 B 1. 形成连接大分子的酯键 2. 储存及转换能量 第三类: K 、 Mg 、 Ca 、 Mn 、 Cl 1. 维护细胞内的有序性,如渗透调节、电性平衡等 2. 活化酶类 3. 稳定细胞壁和生物膜构型 第四类: Fe 、 Cu 、 Zn 、 Mo 、 Ni 1. 组成酶辅基 2. 组成电子转移系统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 植物的根部营养 养分离子从土壤转入植物体内包括 . : 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养分在细胞膜外表面 聚集;养分跨膜吸收过程;根系吸收养分向地上部运输。 1 ( 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 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一般有三个途径:即截获、扩散和集流。 重点掌握这三种途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2 (养分在 细胞膜外表面的聚集 到达根系表面的养分必须穿过自由空间,才能进入细胞膜。 需要掌握以下概念: ? 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胞间连丝, ,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能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自由扩散而进入的那些区域,包括细胞间隙、细胞壁到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 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 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电荷影响,养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和的那部分区域扩散 3 (养分跨膜吸收过程 养分需要通过原生质膜才能进入共质体 ? 被动吸收 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简单扩散:如亲脂性分子 (O 、 N ) 、不带电极性小分子 (H O 、 CO 、甘油 ) 2222 特点:吸收养分不需消耗能量,属物理化学过程;吸收养分无选择性;顺浓度梯度。 杜南扩散:原生质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且固定在细胞内成不扩散基,引起了膜内外阴、阳离子分布的不平衡。主要是阳离子在根细胞内的累积。 ?主动吸收 定义: 膜外养分 逆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需要 消耗代谢能量、 有 选择性地进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特点: 吸收养分需要消耗能量,属生理过程;吸收养分有选择性;逆浓度梯度吸收。 吸收机理为载体学说和离子泵假说。 载体假说 一般认为在生物膜上,存在被称为载体的分子,其主要 载体对一定的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地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 载体假说以酶的动力学说为其理论依据,把载体与养分的关系比作酶与底物的关系。 Km 值:反映载体和离子的亲和力,其值为载体和离子的亲和力的倒数。 Km 值小, 载体和离子的亲和力大, 吸收离子速率快;反之,吸收离子速率慢。 b. 离子泵假说 认为在细胞膜上,存在一种运转离子的特殊复合体(蛋白复合体),这种复合体能类似水泵般地将介质中的离子泵入细胞膜内。 4 ( 根系吸收 ? 养分由根的外表皮穿过皮层进入中柱的过程。包括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了解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的概念及离子迁移的方式。 ? 养分和水分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由根系向地上部或由地上部向根系的运输过程。包括: a. 木质部运输 b. 韧皮部运输 c. 木质部和韧皮部间的养分转移 二、植物根外营养或叶部吸收 植物的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面和嫩茎吸收养分,维持其正常生长的过程,为植物营养的辅助方法。 1 (特点 ? 可直接供给植物吸收营养物质,防止土壤固定和转化,达到经济用肥的目的。 ? 叶部对养分的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 直接影响植物代谢,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 ?用量少,效益高。 2 ( 吸收的部位、途径及时期 ? 吸收部位 :叶片角质层、气孔 ? 吸收途径 :气孔扩散,如 CO 、 H O 、 SO 等。 222 角质层渗透 如 N 、 P 、 K 、 Ca 、 Mg 等。 3 (影响因素 ? 叶面积大小,角质层厚薄。 ? 营养液组成 ? 营养液浓度与反应( pH 值) ?喷施时间、次数和部位。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植物吸收养分因外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和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一、光照: 作物根部吸收养分所消耗的能量,由呼吸过程供给,凡是能影响根部呼吸的外界因素,也都能影响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1)根部呼吸作用是依靠分解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养分来释放能量的,而光照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强弱,也就是说光照的充足与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根对养分的吸收。 (2)根部对养分的吸收也直接影响着作物地上部分生长的好坏。一般根部吸收能力较强,地上部分生长也稳健,则能更多利用光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二、土壤温度 温度影响:1)土壤养分的有效性,2)微生物的活性,3)根系的活力和吸收能力。 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15-25?。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提高, 呼吸作用增强,吸收养分的速率增加,吸收数量也增加。当温度下降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养分的吸收数量也随 知减少。但温度超过40?,根系老化,酶蛋白的活性下降,养分吸收数量就明显减少。 但需要说明的是:低温对阴离子吸收的影响大于阳离子。温度对磷钾吸收的影响比氮明显。 土壤温度低于10?时,根系对磷的吸收比较困难。因此,越冬类作物上要增施磷钾肥、特别是磷肥,以提高其抗寒能力。另外,不同植物对温度的反应也不同。 三、土壤水分 水分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其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 土壤水分是根系生长的必要条件 2) 土壤水分是养分和施入肥料的溶剂,只有溶解在土壤水分中的养分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及土壤中迁移 3) 土壤水分是土壤中有机养分矿化和无机养分转化的必要条件 4) 土壤养分在土体内的迁移、植物的被动吸收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 5) 土壤水分影响土壤中离子的溶解度、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也间接影响离子的吸收 四、土壤通气条件 1) 根系的呼吸作用 2) 有毒物质的产生3) 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 五、土壤酸碱度 1)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2) 影响阴阳离子的吸收 10(2(3植物的营养特性 一、 植物营养的多样性 共性: 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 16 种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是所有高等植物生活所必需的,高等植物营养的共性, 个性: 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所需的养分也是不同的,甚至个别 二、 植物不同生育期的营养特性 营养期:植物根系从介质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个特性叫植物营养的阶段性。掌握 2 个关键时期。 1. 作物营养临界期 指某种养分缺乏、过多或比例不当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时期。 一般出现在作物生育前期,如磷素营养的临界期多出现在幼苗期。 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 是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对某种养分的需求量和吸收量都最多 个性: 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所需的养分也是不同的,甚至个别 三、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二、最小养分律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三、报酬递减律 随着投入的增加,作物产出增加,但单位投入的产出是逐步减少的。 第三节 氮肥 导入: 由氮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出问题,切入主题。 问题:农业生产中氮为什么被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内容: 一、 作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采用表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 植物体内氮的分布随着植物生长中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作物体内含 N 量占干物重的 0.3—5% , 不同作物、不同器官、不同生育阶段含 N 量不同。 二、 作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 通过讲授和提问使学生掌握氮的营养作用。 1.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2. 氮是核酸的成分 3. 氮是叶绿素的成分 4. 氮是酶的成分 5.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 6.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 7. 磷脂和生物碱也含氮 因此,氮素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 三、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及其丰缺指标 1. 氮缺乏: 首先在下部老叶出现症状 ?植株矮小,瘦弱,分蘖或分枝少 ?叶片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茎叶基部或呈紫红色 ?早衰,产品品质差 ? 花果少,成熟快,产量低。 地上部症状先从下部老叶开始,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 2. 氮过量: 植株徒长, 叶色浓绿,叶片肥厚,群体密度大, 贪青迟熟, 通风透光性能差,下部叶片早衰光合产物转化受阻,籽粒充实度底,千粒重降低,组织过分柔嫩,抗性差,易感染病虫害, 易造成 N 肥施用后的环境污染及 蔬菜硝酸盐 10.3.2 土壤中氮素及其转化 导入: 由我国氮肥生产的发展历史,切入主题:氮肥种类、共性及常见氮肥品种的个性。 内容:一、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其含量 1. 来源 ?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 ?动植物残体的归还 , ,?生物固氮?雷电降雨带来的 NH , N 和 NO , N 4 3 2 (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 0.04 , 0.35 ,之间,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二、土壤中氮的形态 水溶性 速效氮源 < 全氮的 5% 1. 有机氮 水解性 缓效氮源 占 50 , 70% (>98%) 非水解性 难利用 占 30 , 50%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 2. 无机氮 吸附态 土壤胶体吸附 (1 , 2 , ) 固定态 2 : 1 型粘土矿物固定 三、土壤氮的转化 了解土壤氮的转化过程。 1. 有机态氮的矿化 ?定义: 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过程:有机氮?氨基酸?氨 ,2(土壤粘土矿物对 NH 的固定 4 定义 ,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 NH 的吸附作用。 4 ,晶格固定: NH 进入 2 : 1 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 4 3 ( 氨的挥发损失 ,? 定义: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 NH 转化为 NH 而挥发的过程。 43 , ,? 过程: NH ? NH , H 43 4 (硝化作用 ,? 定义: 土壤中的 NH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4 ,- + - -?过程:NH , O ? N O , 4 H 2N O , O ? 2 NO 42 222 3 5(硝酸还原作用 -+在嫌气条件下,随着 NO 的消失,有 NH 的产生。 34 6(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包 括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和化学反硝化作用。 10.3.3化学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导入: 由我国氮肥生产的发展历史,切入主题:氮肥种类、共性及常见氮肥品种的个 性。 内容: 一、铵态氮肥 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 1 (共同特性 ?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 ?可发生硝化作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对 钙、镁、钾等的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 2 (理化性质 铵态氮肥的基本性质 液氨 NH 82 差 液体 , 碱性 , 易挥发 3 氨水 NH ? nH O 15~18 差 液体 , 碱性 , 易挥发 32 碳铵 NH HCO 16.5~17.5 较差 结晶 , 碱性 , 易吸湿和分解 43 氯化铵 NH Cl 24~25 较好 结晶 , 酸性 , 有吸湿性 4 硫铵 (NH ) SO 20~21 好 结晶 , 酸性 , 吸湿性弱 42 4 3 (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 品种 转化及结果 施用 , ,液氨 NH , H O ? NH , OH 基肥 , 施肥机深施 324 氨水 对土壤和作物影响不大 基肥 , 追肥 , 深施 ,,碳铵 NH H CO ? NH , HCO 基肥 , 追肥 , 深施 43 4 3 对土壤没有副作用, 适于各种土壤和大对数作物 ,,氯化铵 NH Cl? NH , Cl 基肥 ( 配施石灰、有机肥 ) ; 44 使, ( 代换酸、生理酸、硝化酸 ) 脱钙板结 不宜忌氯作物 ,2 ,硫铵 ( NH ) SO ? NH , SO 基肥 ( 配施石灰和有机肥 ) ; 追肥 , 4 244 4 种肥 使土壤酸化、板结 适于各种作物,不宜稻田 二、硝态氮肥 包括 : 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 -1 (共同特性 (均含有 NO ) 3 ?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主动吸收) ? 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易发生反硝化作用 ?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吸湿性大,具助燃性(易燃易爆) ? 硝态氮含氮量均较低 2 (理化性质与施用(除了具备以上 1 的共性外) 硝,铵态和硝态氮肥的基本性质和施用 品种 分子式 含氮量 (%) 性质 施用 硝酸铵 HN NO 34~35 白色结晶,生理酸性盐 ,旱地追肥 43 硝酸钠 NaNO 15~16 生理碱性盐 少量多次 3 硝酸钙 Ca(NO ) 12.6~15 吸湿性 ( 水培营养液氮源 ) 32 硝酸钾 KNO 14 助燃性 3 三、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 ) 22 1、含量和性质 ?含N42,46,,含氮较高,固态肥料含N最高的单质氮肥。 ?结构:HN,CO,NH,是化学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22 ?白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 ?易溶于水,易吸湿,特别是在温度大于20?、相对湿度80,时吸湿性更大。目前加 入疏水物质制成颗粒状肥料,以降低其吸湿性。 ?尿素制造过程中,温度过高,会产生缩二脲,尿素中缩二脲含量应<2.0%。 2、施入土壤后的转化 ?20,左右借助于氢键和范德华力以分子吸附的形式被土壤胶体吸附,吸附力较弱, 易淋失。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要浇大量的水,以免造成尿素的淋失。 ?大部分CO(NH) NHHCO+(NH)CO+NHOH(在脲酶作用下)22434234 3种氮均不稳定,易解离产生NH3。因此尿素应深施。 脲酶的活性受土壤温度、水分、酸度的影响。中性、温度较高、水分适宜时转化较快;温度为7?转化率100,时需要7,10天,温度为30?时仅需1天。 ?尿素中的缩二脲施入土壤后也会发生转化,旱地29天有60,分解成NHHCO,而水43田分解较快。 ?施入土壤后对土壤pH值的影响较小,尿素转化为NH4+-N后,局部碱性增强,随硝化作用的进行和作物的吸收,平缓了土壤酸度的变化。 ?不残留任何副成分。 3、施用 ?适宜各种作物和土壤。 ?稻田宜作基肥 不要急于灌水,因尿素施用初期具有流动性。 ?肥效较NH4+-N和NO3--N肥慢 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作追肥时,要提前4,5天施用,作水稻追肥要施到浅水层。 ?不提倡作种肥 尿素分解产生NH4HCO3、(NH4)2CO3和NH4OH,挥发产生氨,影响种子的呼吸和发芽。 另外,尿素肥料中含有的缩二脲是植物生长的紊乱剂。若作种肥,用量要限制, 并且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 尿素品质鉴定指标:含N量和缩二脲含量。 ?尿素适宜作根外追肥,喷施浓度0.2-2%。 -4因 为:A)尿素为中性有机小分子,电离度较小(1.5×10),对作物茎叶损伤小; B)尿素分子体积较小(0.99)。 C)尿素是水溶性的,又具吸湿性,易呈液态被吸收。 D)尿素透过质膜,并且质壁分离少。 各种作物喷施尿素的最适浓度 作物种类 尿素浓度(%) 水稻、小麦 2.0 黄瓜 1.0—1.5 萝卜、白菜、甘蓝 1.0 0.4 — 0.8 甘薯、马铃薯、花生、 西瓜、茄子、柑橘 桑、茶、苹果、梨、葡萄 0.5 柿子、番茄、葱 0.2 — 0.3 四、氮肥的合理施用 氮肥利用率: 指当季作物从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用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肥料的经济效益: 指一定数量的肥料施入土壤后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的数量。 1 根据土壤条件施肥 ?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含氮也多;有限的肥料分配时可少施或不施氮肥。 ?土壤质地 轻质土壤,保肥性差,要少量多次施用氮肥特别是硝态氮肥,以防止氮素的淋失;粘重土壤可一次大量施用氮肥。 ?土壤酸碱度 碱性土壤施用生理酸性或化学酸性肥料;酸性土壤施用生理碱性和化学碱性肥料,以调节土壤酸度。 -?盐渍土 不要施用含Cl肥料和Na+肥料,避免土壤含盐量的增加。 ?干旱区 硝态氮肥施用效果较好,多雨季节铵态氮肥效果较好。 2 根据作物施肥 ?不同作物氮的需要量及敏感程度不同 叶菜类、桑、茶等作物需氮较多,豆科作物的初期才施用氮肥。 ?不同作物对氮素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水田:铵态氮肥的肥效>硝态氮;旱地:铵态氮肥,硝态氮肥或略小。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作物,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甜菜初期铵态氮肥<硝态氮,后期铵态氮肥>硝态氮; 烟草硝酸铵最好。 -?忌氯作物不要施用含有Cl的肥料 ?注意作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的施肥 3 根据肥料性质施肥 ?铵态氮肥易挥发,应深施。 ?硝态氮肥易淋失,不要大水漫灌,并且硝态氮肥肥效快,宜作追肥。 ?含碱性物质、挥发性物质、有毒物质、盐分等的肥料,不宜作追肥。 4 根据气候条件施肥 氮肥肥效受气候条件如雨量、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一般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氮肥肥效较差,湿润地区或湿润年份肥效较好。 5 重视平衡施肥 提倡氮、磷、钾、有机肥配合施用,达到养分的平衡,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 6 结合农业技术措施施肥 ?坚持“深施覆土”的原则 ?避免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损失 第四节 磷肥 导入: 由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情景,进入主题。 问题:农业生产中磷为什么被称为肥料的―三要素‖之一, 内容: 一、 作物体内磷的质量分数与分布 1 (质量分数 : 占干物质重 (P O )0.2 — 1.1% ,其中:有机态,,,(核酸、磷脂) 25 , 无机态,,,(磷酸盐) 作物某一部位的无机磷 含量,可作为诊断磷营养的指标 2 ( 分布: 集中在幼芽和根尖 , 再利用能力强达 80 ,以上 3 ( 影响因素: ? 作物种类 喜磷作物高于一般作物 ? 生育期 一般生育前期高于生育期 ? 组织器官 繁殖器官、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 ? 环境条件与供磷水平 高磷土壤 > 低磷土壤 二、 磷的生理作用 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核酸和核蛋白、磷脂、植素、 ATP 、辅酶 2.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 3.促进氮素代谢 4.促进脂肪代谢 5.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提高作物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 ,增强作物对酸碱的适应能力 三、 植物对磷的吸收 ,,, 2 3 ? 主要是正磷酸盐: H PO > HPO >P0 2 4443 -4-? 偏磷酸盐( PO )、焦磷酸盐( P O ): 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在植物体内能很快27 水解转化为正磷酸盐然后被植物同化,参与新陈代谢。亚磷酸盐 (H PO ) 和次磷酸盐 (H 33 PO ) 不易同化 , 不宜作磷源 . 3 2 ? 少量的有机磷化合物 四、植物磷素营养失调症状 1 (磷素营养缺乏症 ,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少, 根系不发达, ,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 成熟延迟,籽实细小。 ,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不能进行, ATP 、核酸、蛋白质合成受阻,细胞不能正常分裂与增殖;影响糖类物质的代谢与运转—花青甘积累 ----- 紫红色斑点或条纹, 症状从茎基部开始。 2 (磷素过多, 呼吸过旺、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 无效分蘖、 空粒、秕粒增加 ,易早衰。 , 早花、过早成熟 , 过多的磷诱发 Zn 、 Fe 、 Mn 缺乏。 10.4.2 土壤中磷素及其转化 1 ( 土壤中磷的质量分数 我国耕地土壤全磷量: 0.2~1.1g/kg ,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增加。 影响因素:土壤母质、成土过程、耕作施肥等 土壤中磷的形态极其植物的有效性 ? 有机态磷 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 10 , 50 , 来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有机肥料 影响因素:母质的全磷量、全氮量、地理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状、耕作管理措施等 有机磷需要微生物的活动使其变为无机磷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影响有机磷转化的因素:水热条件与土壤的理化性状等,如:通气性、 pH 、温度及 C/P 等。 ?无机态磷 ,,2 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 50 , 90 , 包括:土壤液相中的磷 ( 以 H PO 和 HPO 244 为主 ) 、 固相的磷酸盐、 土壤固相上的吸附态磷 二、土壤磷素的转化及固定 土壤中磷的转化概括为:难溶性磷的有效化过程与土壤磷的固定,这两个过程的相互转化速率与方向决定土壤的供磷能力极其磷的有效性。 1 (土壤磷的释放 ? 难溶性磷酸盐的释放 原生或次生磷酸盐等经过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风化作用,使之转变为溶解度较大的磷酸盐的过程,使难溶性磷变为有效磷的过程。 ?无机磷的解吸 吸附态磷重新进入土壤溶液的过程。土壤中吸附态磷解吸的原因有二:一是化学平衡反应;二是竞争吸附。 2 (土壤中无机磷的固定 土壤液相中的有效磷转变为无效态磷的过程,包括化学沉淀反应与吸附反应。 ?化学沉淀 土壤中有效磷与碳酸钙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 ?吸附反应 包括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 了解这两种吸附的特点与区别。 10.4.3磷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一、磷肥的种类 一般按磷肥中磷的有效性或溶解度不同分为: 1)水溶性磷肥 肥料中的磷能被水溶解出来的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2)弱酸溶(枸溶)性磷肥 肥料中的磷素能被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解出来。如:钙镁磷肥。 3)难溶性磷肥 肥料中的磷能只能被强酸所溶解的磷肥。如:磷矿粉。 二、水溶性磷肥 (一)、过磷酸钙 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是酸制法磷肥的一种,是用硫酸分解磷灰石或磷矿石而制成的肥料。 其反应式如下: Ca(PO)F+7HSO Ca(HPO).2HO + CaSO.2HO + 2HF?1046224242242 1、成分 ?主要含磷化合物是水溶性磷酸一钙[Ca(HPO).2HO],占肥料总量的30,50,;2422 ?难溶性硫酸钙[CaSO.2HO],占肥料总量的40,; 42 ?3,5,游离磷酸和硫酸 由于制造过程加入过量酸和贮存过程中磷酸一钙的解离; ?少量杂质 难溶性磷酸、铁铝盐和硫酸铁、铝盐; ?成品中含有有效磷(以PO计)12,20, 25 ?成品中含有有效磷(以PO计)12,20, 25 过磷酸钙成品级别规格(1976年化工部颁布标准)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成分 有效磷含量(PO%) ?20 18 16 14 12 25 游离酸(,) ?3.5 4 4.5 5 5 水分含量(,) ?8 10 12 14 14 2、性质 ?灰白色、粉末状 ?呈酸性反应,有一定的吸湿性和腐蚀性;潮湿的条件下易吸湿、结块; ?易发生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过磷酸钙吸湿或遇到潮湿条件、放置过长,会引起多种化学反应,主要是指其中的硫酸铁、铝杂质与水溶性的磷酸一钙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铝盐,降低了磷肥肥效的现象。主要反应如下: Fe(SO)+3Ca(HPO).2HO+4HO? 6FePO.2HO?+ 3CaSO.2HO 243242224242 Al(SO)+3Ca(HPO).2HO+4HO? 6AlPO.2HO?+ 3CaSO.2HO243242224242 因此,过磷酸钙含水量、游离酸含量都不宜超标,并且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潮,贮存时间也不宜过长。 3、磷的转化 实践证明:当季作物对过磷酸钙的利用率很低,一般为10,25,,其主要原因是水溶性的磷酸一钙易被土壤吸持或产生化学和生物固定作用,降低磷的有效性。 (1)磷的化学固定 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发生异成分分解,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使磷酸一钙溶解为磷酸二钙(CaHPO.2HO)和磷酸(HPO),反应如下: 4234 3Ca(HPO).2HO+HO?2CaHPO.2HO+HPO; 242224234 随磷酸一钙的溶解,施肥点磷酸浓度增大,致使磷酸逐渐向外扩散,此时微域土壤溶液的pH下降1,1.5个单位,从而溶解土壤中的铁、铝、钙、镁,而产生相应的磷酸盐沉淀,磷的化学固定。 酸性土壤含有大量的三二氧化物(AlO、FeO)、氢氧化物(Fe(OH)、Al(OH)),其在酸232333性条件下溶解,从而形成磷酸盐沉淀: 2Al(OH)+Ca(HPO).2HO?2AlPO?+Ca(OH)+5HO 32422422 2Fe(OH)+Ca(HPO).2HO?2FePO?+Ca(OH)+5H2O 3242242 Al3,+Ca(HPO).2HO?2AlPO?+Ca(OH)+5HO 2422422 Fe3,+Ca(HPO).2HO?2FePO?+Ca(OH)+5HO 2422422 磷酸铁、铝经水解转化为盐基性磷酸铁铝盐、红磷铁矿、磷铝石等,磷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盐基性磷酸盐进一步水解, 表面又产生Fe(OH)3或Al(OH)3等胶膜,把磷酸盐包被起来;当胶膜脱水后,被包被磷便形成闭蓄态磷,在旱作条件下植物难以利用。 中性、石灰性土壤中,磷酸在扩散过程中与土壤溶液的钙、镁离子、交换性钙镁及碳酸钙、碳酸镁等发生反应,逐渐转化为难溶性钙镁盐。其转化式如下: Ca(HPO).2HO?CaHPO.2HO?Ca(PO)??Ca5-P??CaH(PO)??Ca(PO)(OH)2422423428246462 (磷酸八钙) (羟基磷灰石) 转化过程生成的含水磷酸二钙、无水磷酸二钙、及磷酸八钙对作物仍有一定效果;但羟基磷 灰石只有经过长期风化的释放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2)、磷的吸持作用 施用土壤水溶性磷酸盐被土壤固相所吸持,它包括吸附和吸收两个难以截然区分的反应。 (1)土壤对磷的吸附:是磷酸根与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OH-发生交换或借助静电引力而被吸附的现象。 (2)土壤对磷的吸收:是吸附在土壤固相表面的磷酸根离子部分、均匀的渗入土壤固相内部的现象。 吸持作用的逆过程为解吸作用,吸附态的有效性较高,长期来看对磷的有效性没有太大影响。 3)、磷的生物固定 土壤微生物为合成自己的组织体而吸收磷,当微生物死亡时磷就会释放出来。 因此,土壤磷的生物固定对磷的有效性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4、施用 过磷酸钙无论施入何种土壤,都易被固定,移动性较小。石灰性土壤磷的移动试 验表明:过磷酸钙施入土壤2,3个月,90,磷酸移动不超过1,3cm,绝大多数集中在施肥点周围0.5cm范围内。因此,合理施用过磷酸钙应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增加肥料与植物根系的接触,以提高过磷酸钙的利用率,具体施肥措施如下: (1)集中施用 (2)过磷酸钙可以做基肥、追肥和种肥 (3)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4)制造颗粒磷肥 (5)根外追肥 (二)、重过磷酸钙 简称重钙,是一种高浓度磷肥,系由硫酸处理磷矿粉制得磷酸后,再以磷酸和磷矿粉作用而制得。含磷( PO )40%-52%,为普通过磷酸钙的3倍,故又称浓缩过磷酸钙,三倍磷肥25 或三料磷肥。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不同 的是它不含石膏,因此含磷量远比过磷酸钙高。 性质比普通过磷酸钙稳定,易溶于水,水溶液亦呈酸性反应,吸湿性较强,易结块。由于不含铁、铝等杂质,吸湿后不发生磷酸退化现象。 其在土壤中 的转化和施用与普通过磷酸钙一样,但用量应减少一半以上。 二、弱酸溶性磷肥 包括沉淀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钢渣磷肥等。这类磷肥均不溶于水,但能被作物根系分泌的弱酸溶解,也能被其它弱酸溶解供植物吸收利用。弱酸溶性磷肥的成分主要是磷酸氢钙,也称磷酸二钙。 弱酸溶性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很差,不会流失,肥效比水溶性磷肥缓慢,但肥效持久。在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弱酸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水溶性磷酸盐,提高磷肥的肥效。而在石灰性土 壤中,则会与土壤中的钙结合而向难溶性磷酸盐方向转化,磷的有效性降低。因此,弱酸溶性磷肥能否发挥肥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用的土壤类型。 (一)、钙镁磷肥 钙镁磷肥是热制磷肥的一种,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α-Ca(PO ) ,含有效磷(PO)3422514%-19%。 钙镁磷肥一般为黑绿色或灰棕色粉末,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弱酸。无腐蚀性,不吸湿,不结块,物理性质良好,便于运输、贮存和施用。因含有30%的CaO和15%左右的MgO,是一种碱性肥料,pH为8.0-8.5。 钙镁磷肥也可以看作含磷、钙、镁、硅的多元肥料,其肥效不如过磷酸钙,但后效长。 钙镁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 Ca(PO ) +2CO+2HO CaHPO + Ca(HCO)34222432 2CaHPO +2CO+2HO Ca(HPO ) + Ca(HCO)4224232 钙镁磷肥宜作基肥和及早施用。一般不做追肥和种肥,为了充分发挥钙镁磷肥的肥效,在施用中必须考虑: 1、作物种类 钙镁磷肥适宜施在喜钙的作物,如苕子、蚕豆、豌豆等。其在小麦、玉米上的肥效相当于过磷酸钙的70%-80%。水稻是喜硅作物,施钙镁磷肥效果也很好。 2、土壤类型 钙镁磷肥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当季肥效大多与过磷酸钙相当,有时还略高于过磷酸钙。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稳定。 3、肥料的粒度 钙镁磷肥的特性之一是不溶于水而溶于弱酸,一般颗粒愈小,肥效愈高。但颗粒愈小,成本也增加。因此,在南方酸性土壤溶解能力强,颗粒可稍大一些;在北方石灰性土壤溶解能力弱,颗粒应稍小一些。一般要求以80%-90%的肥料颗粒通过80目粒径为0.177mm的筛的细度为宜。 三、难溶性磷肥 磷矿粉和骨粉是难溶性磷肥的代表,只能溶于强酸,也称酸溶性磷肥。大多数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这类磷肥,只有少数吸磷能力强的作物(如荞麦)和绿肥作物(如油菜、萝卜菜、苕子、紫云英、田菁、豌豆)等可以吸收利用。这些作物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大多在0.3mol/L干根以上,有较强的利用难溶性磷 的能力。 (一)、磷矿粉 磷矿石经过机械粉碎磨细而成。既是各种磷肥的原料,也可以直接做磷肥施用。但一般需要经过鉴定和选择后才能直接施用。 磷矿粉的质量取决于两方面:(1)全磷含量;(2)弱酸溶性磷酸盐的含量。 一般,磷矿粉中弱酸溶性磷占全磷的比例大的,才适合直接施用,肥效也好。通常磷矿粉中的可给性用枸溶率表示,既磷矿粉中2%柠檬酸溶性磷占全磷的百分数。凡枸溶率?10%的磷矿粉才可以直接用作肥料,否则应用于加工其它肥料。 磷矿粉是难溶性磷肥,肥效缓慢,只能做基肥施用。提高磷矿粉的关键,在于创造酸性条件,使其溶解度增加,加速释放磷酸。其次,在使用中还要考虑: (1)作物种类 各种作物吸收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因而施用磷矿粉的肥效也不同。 一般,豆科作物吸磷能力强,而禾本科则弱。因此,磷矿粉首先施在豆科绿肥作物上,充分利用其吸收难溶性磷的能力,把难溶性磷转变为有机体的磷,通过翻压绿肥腐解、提供给后茬作物利用。 多年生的经济林木、如橡胶、茶、柑橘等,对难溶性磷矿粉的吸收能力也很强,用磷矿粉做基肥效果也很好。 (2)土壤条件 土壤酸性愈强,磷矿粉的肥效也就愈好。因此,磷矿粉适宜在酸性土壤施用。 (3)肥料的细度 一般要求磷矿粉颗粒有90%能通过100目(0.149mm)的筛孔为宜。 磷矿粉的施用方法与过磷酸钙不同。磷矿粉应采用撒施做基肥的方法,以增加磷矿粉与土壤颗粒的接触面,有利于提高肥效。其次,磷矿粉应该与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以提高磷矿粉中磷的有效性。磷矿粉具有释放养分缓慢而后效较长的特点,每次用量不宜过少;由于当年利用率不高,残留较多,也不必年年施用。 (二)、骨粉 骨粉是我国农村较早使用的磷肥品种,由动物的骨骼加工制成。骨粉中含磷( PO )2522%-33%,还有骨素和脂肪等。因含有较多的脂肪,不易粉碎,也不易分解,肥效迟缓。 骨粉中主要成分为磷酸三钙,不溶于水,溶于弱酸,肥效缓慢。其主要在经济作物上施用,也可用做饲料添加剂。在微生物肥料中用做原料。 骨粉宜做基肥。为了提高肥效,可与有机肥料堆积发酵后施用。 骨粉在生长期长的作物和酸性土壤上施用效果较好。 骨粉在夏季施用,由于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能加速其磷酸的转化。 骨粉有后效,当年肥效仅相当于过磷酸钙的60%-70%。 10(4(4 磷肥的合理施用 一、土壤供磷能力 1、全磷 土壤全磷高时不一定磷素供应良好,但土壤全磷低时,常表现供磷不足。如土壤中全磷量在0.08%-0.1%以下,多数情况下施用磷肥可能增产。 2、土壤有效磷 用土壤有效磷含量来判断土壤磷素供应水平对指导施肥有实际意义。 石灰性土壤上用Olsen法(0.5mol/L NaHCO)浸提土壤, 酸性土壤用0.03 mol/L HF-0.025 3 mol/L HCl浸提. 二、不同作物需磷特性 不同作物对磷肥反应不一样。一般来说,豆科作物(包括豆科绿肥)、糖用作物(甘蔗、甜菜)、纤维作物中 的棉花、油料作物中的油菜、块根块茎类作物(甘薯、马铃薯)以及瓜类、果类、桑树和茶树等都需要较多的磷。禾谷类作物对磷的反应不如上述作物敏感,但其中玉米、小麦、大麦对磷的反应比谷子、水稻等作物好。因此在同一土壤上,磷肥应优先分配在豆科作物或对磷肥反应良好的作物上。 三、磷肥特性 1、水溶性磷肥:普钙、重钙、适合各种作物与土壤,作基肥或追肥。 2、弱酸溶性磷肥:作基肥施用,在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上优于碱性土壤。 3、难溶性磷肥:骨粉和磷矿粉施在酸性土上作基肥。 第五节 钾肥 一、钾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和分布 1、含量 以KO计含钾量为干物质的0.3-5%,有些作物的含钾量甚至超过氮。 2 2、分布 不同作物种类、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和不同生育期含钾量不同: (1)通常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的作物如淀粉、糖类作物含钾量较高。 (2)不同器官中,谷类作物种子中含钾量较低,茎杆含钾量较高。 (3)幼嫩的芽,幼叶,幼根中含钾量十分丰富。 二 、钾素的营养作用 1、促进酶的活化 生物体内有60多种酶需要一价阳离子,特别是钾离子作为活化剂,这60多种酶可归纳为:合成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三大类。 2、促进光合作用,提高CO的同化率 2 (1)稳定叶绿体的结构 (2)促进叶片对CO的同化 2 3、 有利于植物的正常呼吸作用,改善能量代谢 糖酵解过程中的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都需要K+和Mg2+作活化剂,使糖酵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经三羧酸循环进一步氧化分解,并与磷酸作用相偶联形成ATP,所以钾能促进呼吸作用。 植物正常呼吸作用的末端氧化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若缺钾则能其酶的活性弱,代之以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随使呼吸作用增强,但不能形成ATP,影响体内代谢。 4、 促进植物体内物质的合成和运输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输 ?、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合成 ?、蛋白质、核蛋白的合成需要钾 钾是氨基酸-tRNA合成酶和多肽合成酶的活化剂。 ?、钾能促进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豆科作物固氮能力的增加与钾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密切相关,由于增加了碳水化合物向根部的运输,改善根瘤的能量供应,增强固氮能力。 5、参与细胞的渗透调节 作物对钾的吸收具有高度选择性,使钾离子能顺利进入细胞内,而钾离子浓度较高时,细胞的渗透势增加,并促进细胞从外界吸收水分。 6、调节气孔运动 7、增强作物的抗性 ?、抗旱性 ?、抗高温 ?、抗寒性 ?、抗盐 ?、抗病性 ?、抗倒伏 ?、抗早衰 三、植物对钾素的吸收 土壤中的钾素主要通过主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土壤中速效钾、缓效钾和矿物态钾的含量及其相互间的动态平衡反映土壤的供钾状况,从而直接影响植物对钾的吸收利用。 植物对钾的吸收还取决于植物种类。不同作物的需钾量和吸钾能力不同;禾本科作物吸钾能力较强,豆科作物从粘粒矿物晶层间摄取固态钾的能力较弱。 介质中离子的组成也影响植物对钾的吸收,钙促进钾的吸收,而水合半径相似的一价阳离子对钾的吸收具有强烈的竞争作用。 环境条件对钾的吸收也有显著影响。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土壤溶液中钾的浓度较高时,有利于钾的吸收。 四、作物钾素营养的失调症状 钾在作物体内的流动性很大,缺钾首先表现在衰老的组织——老叶上,以后逐渐向新叶扩散。若新叶出现缺钾症状,则表明严重缺钾。 缺钾的症状首先是老叶的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呈灼烧状,叶片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处仍保持绿色。随缺钾程度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有的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面叶肉组织凸起,叶脉下陷。不同作物缺钾症状叶有特殊。一般缺钾症状多在生长后期,因此,以预防为主。 10(5(2土壤中的钾素极其转化 一、 土壤中的钾素含量和形态 1 (含量 地壳中钾的含量 ( 平均 ) 约为 2.3% ,大部分土壤含钾量为 1.5 , 2.5% ,平均为 1.2% 。红壤、砖红壤等风化强烈,是含钾量最低的土壤种类。 我国地域性分布规律: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渐减,东南地区土壤多缺钾。 2 (形态 分为矿物态钾、缓效态钾以及速效性钾 ( 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 ) 。 ? 矿物态钾 占全钾量的 90 — 98% ,存在于微斜长石、正斜长石和白云母中,以原生矿物形态分布在土壤粗粒部分。 ? 缓效态钾 占全钾量的 2% , 8% 。主要存在与晶层固定态钾和次生矿物如水云母等以及部分黑云母中的钾。 有些次生粘土矿物晶层 ( 主要为 2:1 型粘土矿物 ) 吸水膨胀,使半径与晶格孔隙半径相 +当,的 K + 进入晶格的孔中,而当失水以后晶层收缩,落入孔穴中的 K 较难回复到自由状态,这种现象称为 钾的晶格固定作用 。它难以与其它离子产生离子交换,所以是非交换性钾。 ?速效性钾 (植物可利用的钾) 占全钾的 0.l % , 2 % ,其中交换性钾占 90% ,水溶性钾占 l0% 左右。 二、土壤中钾素的转化及平衡 1 (土壤中钾的转化 ?矿物态钾和非交换钾的释放 矿物态钾(云母等)通过水化作用、水解作用、螯合作用及氧化还原反应等,进行缓慢风化,转变为高岭石,同时释放出钾素的过程。 ?土壤中钾的固定 土壤溶液中的钾或交换性钾被粘土矿物的晶格吸附,随晶格收缩,进入晶格网眼的过程。 2 (土壤中的钾素平衡 土壤中的钾素在这些不同形态间处于动态平衡,为了维持土壤中钾素对植物的有效性,必须使土壤的速效钾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土壤速效钾的来源:动物粪便、作物残茬、化学钾肥、非交换钾的转化及雨水和灌溉水。 土壤速效钾的消耗:植物吸收、淋失及粘土矿物的固定。 10(5(3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导入: 首先提问学生,问题:你听说过哪些钾肥品种,然后由钾肥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说明钾肥资源的珍贵,然后切入主题。 氯化钾 (KCl) 一、 1 (成分和性质 含 K O 60% 左右,呈白色或淡黄色或紫红色结晶,是溶于水的速效性钾肥,是一种生2 理酸性肥料。 2 (在土壤中的转化 在土壤溶液中钾呈离子状态,与土壤胶体产生离子交换: + +3++ 酸性土壤中, K 与胶体上的 H 、 Al 产生离子交换,使 H 浓度升高,再加上生理酸性的影响,使 pH 值迅速下降,而且大量 Al 3+ 存在易产生铝毒,所以应配施石灰和有机肥。 ,+ 2 中性土壤中, K 与胶体上的 Ca 产生代换作用,形成 CaCl , 因为 CaCl 溶解 22度大,易引起 Ca 的淋失,如长期使用,会使土壤板结。由于 KCl 的生理酸性,会使土壤变酸,所以要配施石灰,防止酸化。 石灰性土壤有大量 CaCO ,可以中和酸性,不致变酸。 3 3 (施用 ?可作基肥、追肥施用,不宜作种肥。作基肥时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应与磷矿粉、有机肥、石灰等配合施用,一方面防止酸化,另一方面促进磷矿粉中磷的有效化。 -? KCl 含有 C1 ,对象马铃薯、甘薯、甜菜、柑桔、烟草、茶树等的产量和品质有不 -良影响,不宜多用。氯化钾特别适于棉花、麻类等纤维作物,因为 C1 对提高纤维含量和质量有良好的作用。 二、硫酸钾 (K SO ) 2 4 1 (成分与性质 含 K O 50% , 52% 左右,为白色结晶,溶于水,是生理酸性肥料。 2 2 (在土壤中的转化 2+与 KCl 相似。但在中性土壤中的 Ca 形成的产物为 CaSO ,溶解度比 CaCl 小, 42对土壤脱钙程度也较小,酸化速度比氯化钾缓慢 3 (施用 适合各种作物和土壤,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及根外追肥。 在酸性土壤上应与有机肥、石灰等配合施用;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尽量少用。 三、窑灰钾肥――水泥工业的副产品 1、成分和性质 窑灰钾肥含有KO8,12,,有时高达20,。含CaO35,40,和Mg、Si、S及多种微量2 元素。灰褐色粉末,强碱性反应,pH9,11。吸湿性强,易结块,注意干燥贮存。90,的钾 以KCl、KSO形态存在,1,5,的钾以铝酸钾和硅酸钾存在,均可被作物吸收利用;另外,24 约有5,的钾为矿物态钾,有效性较差。 2、施用 ?、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用前最好先与湿土拌匀,以免粉末飞扬。适宜于酸性土 壤。 ?、因含硅,水稻基肥施用效果较好。 ?、旱作种肥以耕前撒施为宜,也可穴施、沟施,但必须先与土壤混匀,以防止与种子或幼苗接触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施用量为每亩40,60kg。 ?、不能与铵态氮肥、水溶性磷肥和腐熟的有机肥混和施用,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和养分的退化。 四、 草木灰 1 (成分和性质 ? 草木灰是植物熏烧后的残灰 氮和有机物大多烧失,仅含有灰分元素,如 Ca 、 Mg 、 Fe 和其它微量元素等。其中 Ca 、 K 较多, P 次之。 不同植物的灰分含量 一般木灰含 Ca 、 K 、 P 较多,草灰含硅较多, K 、 P 、 ? Ca 较少,稻壳灰和煤灰养分最少。 ?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形态 以碳酸钾为主,其次是硫酸钾和氯化钾,都是水溶性钾,可为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草木灰中的磷是枸溶性磷,对作物是有效的。 ? 草木灰呈碱性反应 在酸性土壤上使用不仅能供钾,而且可以降低酸度,并可补充 Ca 、 Mg 等元素。 施用 ? 可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盖种肥。追肥时可进行叶面撒施,这样不仅能供应养分,而且能防止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作盖种肥可以保持土壤表面湿度,促苗早发。 ? 注意:草木灰是碱性肥料,不能与铵态氮肥、腐熟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 10(5(4钾肥的合理分配施用 一、 土壤供钾能力 钾肥的肥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钾的有效水平,与土壤的供钾能力呈负相关。 1、土壤速效钾 土壤速效钾是作物钾的主要给源,其中水溶性钾仅占1,,其它为交换性钾;土壤缓效性钾是土壤速效性钾的补充来源;速效性钾和缓效性钾是作物吸钾的重要来源。因此要优施缺乏地块。 2、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的供钾能力,同等量的速效性钾含量的土壤上,施用钾肥后粘重土壤的肥效比砂质土壤差。一般砂质土壤供钾能力弱,所以要把有限的钾肥施在缺钾的砂质土壤上。山东省的钾肥显效区是棕壤区。 二、作物需钾特性 1、不同作物需钾量不同,吸钾能力不同,肥效也不同 油料作物、薯类作物、糖用作物、棉麻类作物、豆科作物以及叶用作物(烟草、桑、茶)需钾多,果树需钾较多,尤其是香蕉。禾谷类作物需钾较少,同时这些作物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较小,对一价阳离子利用能力强,从土壤中吸收的钾较多,所以施钾效果不显著。 2、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对钾的需求量不同 根据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矮杆高产良种和粳稻对钾肥反应较为敏感,增产幅度比高杆品种、籼稻及常规稻要大。 3、不同生育期对钾的需要不同 一般作物需钾高峰期出现在作物的生长的旺盛期,如 禾谷类作物分蘖到拔节期需要钾较 多,其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60,70,,开花期以后明显下降;棉花的最大需钾期是现蕾期至成铃阶段,约占60,;蔬菜作物(如茄果类)出现在花蕾期,梨树在果实发育期;葡萄在浆果着色初期。 需要注意,一般作物苗期是钾素的营养临界期,所以钾肥应早施。 三、肥料特性 不同钾肥种类的性质不同,如硫酸钾和氯化钾均为生理酸性肥料,适宜用于石灰性土壤,在酸性土壤上,应配合施用适量石灰或草木灰。窑灰钾肥为碱性肥料,适宜于酸性土壤。氯化钾适宜用于水田,而不宜用于盐碱地。 氯化钾因含有氯离子,对不同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又不一样。 不同作物耐氯能力比较(mmg.kg-1) 作物 适宜浓度 临界浓度 毒害浓度 致死浓度 耐氯强弱顺 序 100-200 400 1600 2 ,3200 甘蓝 100-200 400 800 2 ,3200 马铃薯 100 200 800 5 ,2400 大豆 100-200 400 800 4 ,2400 花生 100 200 600 1600 草莓 6(最弱) 100-200 600 1600 ,2400 小麦 1(最强) 四、气候条件 降水过多会引起土壤中水溶性钾流失,且造成土壤通气不良,作物根系吸收受抑。然而,在干旱条件下,即使土壤交换性钾水平适宜,但由于钾的迁移与根系吸收受抑制,增施钾肥增产效果仍然明显。 五、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 1、与氮磷配合施用 2、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六、钾肥施用技术 为避免土壤干湿交替引起的钾素固定,钾肥应深施,并且集中施用。施用量一般为每亩4,5kg KO;经济作物可适当多施,一般为每亩5,10kg。不宜多施用钾肥,因钾具有奢侈2 吸收的特点,施用量大,作物吸收量也多,经济效益差,同时也易引发盐害。 第六节 微量元素肥料 一、硼的营养作用 (一)特点 1、硼不是酶的组成,不以酶的方式参与营养生理作用。 2、硼对植物具有特殊的营养功能。 -3、硼酸盐很象磷酸盐,能和糖、醇和有机酸中的OH反应形成硼酸酯。硼酸是很弱的酸。 (二)、植物体内硼的含量和分布 植物体内硼的含量变幅为2mg/kg-100mg/kg。一般双子叶植物的需硼量比单子叶植物高。 植物体内硼的分布规律是: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官;叶片高于枝条,枝条高于根系。硼比较集中的分布在子房、柱头等器官中。硼常牢固地结合在细胞壁结构中,在植物体内相对来说 几乎是不移动的。 (三)、硼的营养功能 生理功能: 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 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 参与酚代谢和木质素的形成 与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有关 (四)、植物缺硼的表现 植物缺硼的共同特征为: 1、茎尖生长点生长受抑制,严重时枯萎,甚至死亡。 2、老叶叶片变厚变脆、畸形,枝条节间短,出现木栓化现象。 3、根的生长发育明显受阻,根短粗兼有褐色。 4、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结实率低,果实小、畸形,缺硼导致种子和果实减产。 对硼比较敏感的作物会出现许多典型症状,如甜菜“腐心病”、油菜“花而不实”、棉花的“蕾而不花”、花椰菜的“褐心病”、小麦的“穗而不实”、芹菜的“茎折病”、苹果的“缩果病”等。 硼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明显受蒸腾作用的影响,硼中毒的症状多表现在成熟叶片的尖端和边缘。过多症状:油菜 “ 金边叶” 二、土壤中硼的含量及其有效性 我国湿润地区土壤全硼含量平均为50 mg/kg,主要以硼硅酸盐和硼酸盐形态存在。全硼量对植物生长无多大关系,主要取决于水溶性硼含量。 水溶性硼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硼,占全硼的5,,10,。 硼的有效性与土壤pH关系密切,当pH在4(7,6(7时有效性高,pH>7(5时有效性降低,因为硼与钙结合形成偏硼酸钙沉淀,溶解度降低。在酸性土壤上硼有效性高,但容易淋失,水溶性硼含量少,其中以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水溶性硼最少,容易发生缺硼现象。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还会诱发缺硼。 三、硼肥的种类与施用 常用硼肥有硼酸、硼砂等。 (1)硼酸(HB0):含硼(B)17(5,、白色结晶或粉沫状,溶于水。 23 (2)硼砂(NaB0.10H0):含硼(B)11,,性状同硼酸。 2472 (3)硼泥:含硼(B)1,,2,,是工业废渣,碱性。 硼酸和硼砂可作基肥、追肥,可以作种肥和根外追肥。施肥量与施肥方法有关。基肥2(25,3kg,11m。;追肥宜早,注意施匀。根外追肥浓度为0(02,,0(1,硼酸溶液或0(05,,0(2,硼砂溶液,每公顷750,1 125kg溶液。于作物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喷施。拌种一般每千克种子拌0(4,1(0g硼酸或硼砂。 硼泥可作基肥施用。硼肥有一定后效,一般可持续3,5年。 10(6(2 锌肥 一、锌的营养作用 (一)、锌的含量和分布 植物正常含锌量为25~150mg/kg,含量因植物种类及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在植株体内锌多分布在茎尖和 幼嫩的叶片。根系的含锌量常高于地上部分。作物含锌量低于20mg/kg时,就会出现缺锌症状。 (二)、锌的营养功能 1.某些酶的组分或活化剂 锌是许多酶的组分,如乙酸脱氢酶铜锌氧化物歧化酶、碳酸酐酶和RNA聚合酶都含有结合态锌。锌也是许多酶,如磷酸甘油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化剂。 2.参与生长素的代谢 锌能促进吲哚乙酸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而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前身。缺锌时,作物体内吲哚乙酸合成锐减。作物生长发育停滞,叶片变小,节间缩短(“小叶病”或“簇叶病”)。 3.参与光合作用中CO的水合作用 2 碳酸酐酶(CA)可催化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的水合作用,而锌是碳酸酐酶专性活化离2 子。锌也是醛缩酶的激活剂,而醛缩酶则是光合作用碳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 4.促进蛋白质代谢 锌是蛋白质合成中多种酶的组分。RNA聚合酶中即含有锌,植物缺锌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体内 RNA聚合酶的活性降低。锌还是核糖和蛋白体的组成成分,而且也是保持核糖核蛋白结构完整性所必需。作为谷氨酸脱氢酶的成分,锌还是合成谷氨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5.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锌对生殖器官发育和受精作用都有影响。 6(锌还可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抗热性、抗低温和抗霜冻的能力。 (三)、植物缺锌与中毒的症状 植物缺锌时,生长受抑制,尤其是节间生长严重受阻,并表现出叶片的脉间失绿或白化。生长素浓度降低,赤酶素含量明显减少。缺锌时叶绿体内膜系统易遭破坏,叶绿素形成受阻,因而植物常出现叶脉间失率现象。典型症状:果树“小叶病”、“簇叶病”。 水稻 ― 矮缩病 ‖ 玉米 ― 白苗病 ‖柑橘 ― 小叶病 ‖植物对缺锌的敏感程度因是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禾本科作物中玉米和水稻对锌最为敏感,通常可作为判断土壤有效锌丰缺的指示植物。 一般认为植物含锌量>400mg/kg时,就会出现锌的毒害。 二、土壤中锌的含量及其有效性 我国土壤全锌(zn)含量为3,790mg,kg,湿润地区表土平均100mg,kg。全锌量与 有效锌量无直接关系。土壤中锌一般以硫化物或氧化物存在于有机物中。 土壤中锌的形态及其有效性与pH有关。当pH<6.0时,以Zn2+为主,有效性高;pH在6.0,+7.85(石灰性土壤)形成Zn(OH),有效锌减少。 在酸性一中性土壤用0.1mol,L HCl浸提土壤测定有效锌(Zn),临界值为1,1.5 mg,kg,中性一石灰性土壤用DTPA浸提,有效锌(Zn)临界值为0.5,1.0mg,kg。 三、锌肥的种类与施用 常用锌肥有:硫酸锌(ZnS0.H0),含锌(Zn)35,;氯化锌(ZnCl),含锌(Zn)48,,一422 般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可用作基肥、种肥或追肥,更适宜种子处理和根外追肥。 以硫酸锌作基肥一般用量11(25kg,hm2,应集中根层施用。拌种每千克种子拌2,6g 硫酸锌或2,4g氯化锌。根外追肥浓度为0.01,,0.05,,水稻、玉米为0.1,浓度。 10(6(3 锰肥 一、锰的营养作用 (一)、植物体内锰的含量和分布 植物体内锰的含量高,变化幅度大,其原因可能是: 2+2+1、锰的吸收受植物代谢作用的控制,其它阳离子,尤其是Mg能降低植物对Mn的吸收; 2、植物吸锰常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土壤pH有明显的作用; 3、植物各生育期以及各器官中锰的含量有较大的变化 2+植物主要吸收的是Mn,它在植物体内移动性不大。 (二)、锰的营养功能 1.直接参与光合作用 (1)在光合作用中,锰参与水的光解和电子传递。(2)锰是维持叶绿体结构所必需的3+2+元素。锰能控制细胞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调控植物体中Fe和Fe的比例。 2.多种酶的活化剂 2+锰对呼吸作用有重要意义。(1)在三羧酸循环中, Mn可以活化许多脱氢酶。(2)锰作为羟胺还原酶的组分,参与硝态氮的还原过程。(3)锰是核糖核酸聚合酶、二肽酶、精氨酸酶的活化剂,促进肽与蛋白质的合成。(4)在各种植物体中都有含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能够稳定叶绿素及保护光合系统免遭活性氧毒害。(5)锰还能在吲哚乙酸(IAA)氧化反应中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 3.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锰对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有刺激作用。 此外,锰对维生素的形成及加强茎的机械组织有良好作用。锰对根系生长也有影响。 (三)、植物缺锰与锰中毒的症状 植物缺锰时,叶片失绿并出现杂色斑点,而叶脉保持绿色。 典型症状:燕麦“灰斑病”、豌豆“杂斑病”、棉花和菜豆“皱叶病” 豆类 ― 褐斑病 ‖ ,甜菜 ― 黄斑病 ‖。缺锰植株往往有硝酸盐累积。 在成熟叶片中锰的含量为10~20mg/kg(干重)时,即接近缺锰的临界水平。 植物含锰量超过600mg/kg时,就可能发生毒害作用。锰中毒会诱发棉花和菜豆发生缺 钙(皱叶病)。锰过多也易出现缺铁症状。 二、土壤中锰的含量及其有效性 锰在土壤中含量较高,平均710 mg,kg,一般以锰的氧化物,硅酸盐等形态存在。南方砖红壤和红壤地区土壤锰丰富,北方石灰性土壤锰含量少,有效锰也少,常常满足不了 2+2+作物需要。土壤中的有效锰主要包括水溶态Mn、交换态Mn和一部分易还原态锰。土壤有效锰(Mn)通常用DTPA浸提土壤,临界值为lmg,kg。 一般土壤pH和Eh值愈低,锰有效性愈高,在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中锰形成Mn0沉淀,2有效性降低。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也容易诱发缺锰。 三、锰肥的种类与施用 常用锰肥有硫酸锰(MnS0.3H0)和氯化锰(MnCl.4HO)。 4222 硫酸锰含锰(Mn)26,,粉红色结晶,易溶于水。 氯化锰含锰(Mn)27,,性质与硫酸锰相同。 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但主要用于种子处理和根外追肥,因为施到中性一碱性土壤容易转化为难溶态锰。作基肥时每公顷30,45kg,合有效锰7.5,10.5kg。作种肥7.5kg,hm2,拌种每千克种子用4,6g肥料。根外追肥浓度:大田作物为0.05,,0.1,,果树为0.3,,0.4,。 10(6(4 铁肥 一、铁的营养作用 (一)、植物体内铁的的含量和分布 大多数植物的含铁量在100—300mg/kg(干重)之间,且随植物种类和植株部位而有差异。蔬菜作物含铁量较高,而水稻、玉米的相对较低。豆科植物含铁量比禾本科植物高。不同植株部位铁含量也不相同,如禾本科植物秸秆中铁含量要要高于籽粒。 (二)铁的营养功能 1、叶绿素合成所必需 在多种植物体内,大部分铁存在于叶绿体中。铁不是叶绿体的组分,但合成叶绿素必须有铁存在。 2、参与体内氧化反应和电子传递 铁与某些有机物结合形成铁血红素或进一步合成铁血红素蛋白,其氧化能力即可提高千倍、万倍。这些不同种类的含铁蛋白质,作为重要的电子传递或催化剂,参与植物体内多种代谢活动。 固氮酶是豆科植物固氮所必需,它由两个非血红蛋白组成。其一钼铁蛋白;其二铁氧还蛋白。 3、参与植物呼吸作用 铁是一些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成分。如: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都含有铁。 (三)、植物缺铁及其对缺铁的反应 植物缺铁总是从幼叶开始,典型症状是叶片的叶脉间和细网组织中出现失绿症,叶片上叶脉深绿而脉间黄化,黄绿相间明显;严重缺铁时,叶片出现坏死斑点,并且逐渐枯死。植物的根系形态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根的生长受阻,产生大量根毛等果树 ― 黄叶病 ‖ 花卉、蔬菜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或白化,禾本科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 。 (四)、亚铁的毒害 在排水不良的土壤和长期渍水的水稻土上经常会发生亚铁中毒现象。当水稻叶片中亚铁含量>300mg/kg时,可能出现铁的毒害作用。造成亚铁毒害的原因可能是植物吸收亚铁过多导致氧自由基的产生。中毒症状: 水稻亚铁中毒 ― 青铜病 ‖ 铁中毒的症状表现为老叶上有褐色斑点,根部呈灰黑色,易腐烂。防治的方法是:适量施用石灰,合理灌溉或适时排水晒田等。也可选用优良品种。 二、土壤中铁的含量及其有效性 铁(Fe)在土壤中平均含量为4,,而植物需要的铁量很少,有时只占于物质重的100mg,kg左右。正常情况下土壤中不会缺铁,而引起作物缺铁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影 响了铁的有效性。 在酸性和长期淹水的情况下,铁被还原成溶解度较大的亚铁,活性铁含量高,甚至会 使作物中毒。 在中性一弱碱性土壤中(pH7,9)。铁以难溶状态存在[主要是Fe(OH)],在石灰性3土壤上,土壤中的铁主要以碳酸铁[Fe(C0)]沉淀存在,有效性降低,容易发生缺铁。233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大量石灰也容易诱发缺铁。大量施用氮、磷、锌、锰、铜肥时,也容易引起作物缺铁。施用硝态氮肥时,由于提高了根际的pH而使铁的可给性降低。 三、铁肥的种类与施用 常用铁肥有无机铁、螯合铁和有机肥料等,效果不一致。目前效果最好的还是螯合铁。由于发生缺铁的诱因不同,有时不一定要施铁肥,通过土壤改良,提高铁的有效性也能达到目的。 无机铁肥主要有:硫酸亚铁(FeS0.7H0,含铁20,)、硫酸亚铁铵42 [(NH4)2S04.FeS04(6H20,含铁14,]等。主要用于叶面喷施,浓度0.2,,0.5,。注射用0.75,的浓度注入果树皮下。或与有机肥料配合作基肥效果较好。 螯合铁肥主要有FeEDTA(含铁9,,12,)、FeEDDHA(含铁6,)等。螯合铁叶面喷施效果较好,与尿素一起施用效果更好FeEDTA在pH低时有效,pH>7.5时无效。螯合铁价格较贵,因而施用成本高。目前施用的螯合铁有腐殖酸铁和氨基酸螯合铁等。 10(6(5 钼 肥 一、钼的营养作用 (一)、钼的含量和分布 钼是作物体内含量最少的元素,一般在1 mg,kg左右。 豆科作物含钼量>非豆科作物,以根瘤中含钼最多,其次为种子和叶片。小麦等叶片中含量较多。 (二)、钼的营养作用 作为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成分参与氮代谢; 促进维生素 C 的合成; 与磷代谢有密切关系;增强抗病力 (三)、作物缺钼的症状 作物缺钼的共同特征是:生长不良,矮小,叶脉间失绿,或叶片扭曲。缺钼主要发生在对钼敏感的作物上。因为钼在作物体内不容易转移,缺钼首先发生在幼嫩部分。 植株成熟叶片钼含量可作为是否缺钼的指标。一般叶片含钼量(Mo)<0(1mg,kg可 能缺钼。豆科作物顶叶钼含量<0(5mg,kg缺钼,施肥有效。棉花叶片钼<0(5 mg,kg,如:花椰菜、烟草 ― 鞭尾状叶 ‖豆科 ― 杯状叶 ‖ 、不结或少结根瘤,柑橘 ― 黄斑叶 ‖ 植株含钼高达几百毫克,千克也不一定表现中毒,但超过15 mg,kg时,如用作饲料可使牲畜中毒。 二、土壤中钼的含量及其有效性 我国土壤中全钼(Mo)含量在0.1,6mg,kg,平均2mg,kg。土壤中全钼量与成土母 质有关,但全钼高,有效钼不一定高。如南方酸性土壤全钼较高,但有效钼低。 土壤中钼大多以硫化物,钼酸盐形态存在。有效钼包括代换态钼(Mo042-),有机态钼和水溶态钼((Mo042-)。土壤有效钼含量很少,用草酸一草酸铵提取土壤,临界值小于0.15mg,kg可能缺钼。 土壤中钼的有效性与pH关系密切,在酸性条件下(pH<6),水溶态钼转化为氧化态 钼或被吸附固定,有效性降低。在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土壤中的钼形成可溶性钼酸盐, 有效性较高。 三、钼肥的种类与施用 常用钼肥有:钼酸铵[(NH)M0.4H0],含钼(Mo)54,;钼酸钠(NaMo0.2H0), 46O42242含钼(Mo)35,。它们都是水溶性钼肥,可用作基肥、种肥和追肥,通常用作种子处理和根外追肥,浸种浓度0.5,,1.0,,拌种每千克种子2,6g肥料。在生长前期可采用根外喷肥,浓度为0.01,,0.1,。钼肥主要施在豆科作物和十字花科作物上,肥效显著。 10(6(6 铜 肥 一、铜的营养作用 (一)、铜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和分布 铜在作物体内含量甚微,一般为10,100mg,kg,主要分布在植物幼嫩部分。种子、 新叶中含铜较多,老叶和茎中含量则较少。 (二)、铜的营养作用 1、铜是作物体内某些氧化酶的组分,如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等,对氧化还原反应起催化作用。 2、 铜能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避免过早遭受破坏,促进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因 此,缺铜叶片易失绿,从幼叶的叶尖开始,以后干枯,禾谷类作物不能结实。 (三)、植物缺铜的症状 植株的缺铜症状一般较不明显,同镁、锰、锌等比较起来,缺铜往往没有典型症状。铜在作物体内也较难转移,所以缺铜一般先在幼嫩部位表现出来。 果树缺铜常产生果树 ― 郁汁病 ‖ 或― 枝枯病 ‖。果树顶叶成簇状,严重时顶梢枯死。患缺铜症状的果树,果实品质恶劣,严重者果实开裂,果皮上有胶状分泌物,并提早脱落。 二、土壤中铜的含量及其有效性 土壤中的铜含量很少,湿润地区表土铜的含量(Cu)只有50mg,kg(平均),这些铜主要以矿物态、硫化物、氧化物以及有机物结合形态存在。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是水溶态 铜、交换态铜和稀酸溶性铜。 缺铜的土壤大多属于酸性砂质土壤和高有机质的泥炭土、沼泽土。酸性砂质土由于母 质含铜少,加上酸性淋溶作用强烈,使土壤有效铜减少。有机质土是因为铜与腐殖质形成 稳定的络合物而降低其有效性。 (三)、铜肥的种类与施用 目前酸性土壤中有效铜测定用0.1 mol,L HCl提取,其临界值(Cu)为lmg,kg,中 性和石灰性土壤用DTPA浸提,其临界值为0.2mg,kg。当有效铜低于临界值时,施铜肥有效。常用铜肥有硫酸铜(CuS0.5H20),含铜量(Cu)25,,为蓝色结晶,易溶于水。4 可作基肥、种肥和根外追肥。作基肥可采用撤施或条施,每公顷22.5,30kg,隔3,5年施一次。拌种每千克种子2g左右,根外喷施浓度为0.02,,0.04,,或加入少量熟石 灰,以防药害。 第七节 复合肥料 一、 复合肥料概述 同时含有 N 、 P 、 K 三要素中的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氮磷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化肥。 按制造方法可以分为: 1 (化合复合肥料: 采用一定的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而制得的复合肥料。 2 (混合肥料: 将几种单质肥料机械地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复合肥料。 ?混合复合肥料 ?掺合复合肥料 按所含元素可分为二元、三元及多元复混肥料。 3 (复合肥料的表示方法 ?分析式: N , P O , K O 的含量百分数表示 2 52 ?配合式: N : P O : K O 252 4 (分级标准: 复混肥国家标准 项目 高浓度 中浓度 低浓度 总养分 , ,,., ,,., ,,., 水溶性有效, ,, ,, ,, 磷百分率 水 , ,., ,., ,., 粒度, ,, ,, ,, (1.00-4.75mm 或 3.35-5.60mm 氯离子 , ,., 5(优越性: ?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 ?含有 N 、 P 、 K 三要素(或还有其它成分) ?肥料的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 ?肥料的生产、储存、运输、施用的费用省 ?可将科学施肥的道理寓于肥料的生产和施用之中 缺点: ? 养分的组成固定 ? 难于满足不同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不同需求 ? 难以满足不同养分对施肥技术的要求,在肥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发挥有限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 二、 复合肥料的简况及发展方向 世界: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约占化肥消费总量的 70 , 我国: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目前约占化肥消费总量的 20 , 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 四化:高效化、复合化 液体化、缓效化 三 、 复合肥料的种类与施用 一、 磷酸铵 1、性质 磷酸铵肥料有磷酸一铵(NHHPO 、简写MAP)和磷酸二铵(NH)HPO 、简写DAP),424424它们是由磷酸和氨反应生成的高浓度化成复合肥料。 肥料级磷酸铵,一般是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混合物,以其中一种为主。如磷酸一铵肥中通常磷酸一铵占70,以上,其余为磷酸二铵等成分。 磷酸铵类肥料为灰白色结晶。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磷酸铵品种是MAP和DAP或它们的混合物。 纯MAP含氮12%、 PO61%,普通磷酸一铵肥料品级从11-48-0(含P 21%)到11-55-0,25 为无色四面体晶体,性质稳定,氨不易挥发。 纯DAP的品级是21-53-0,但普通DAP肥料品级为16-48-0和18-46-0,为无色单斜晶体,性质不很稳定,在湿热条件下,氨易挥发。 当前国产磷酸铵是一铵盐和二铵盐的混合物,养分总浓度为60%-80%,其中氮(N)为14%-18%;磷(PO)为16%-50%。通常加防潮剂制成颗粒肥出售,性质比较稳定。25 磷酸铵是一种以磷为主的,高浓度氮磷二元复合肥,其N, PO的含量都在64,左右,25 可溶于水。 2、特点 1)优点:有效养分全部是水溶性,适合于各种作物和土壤;也适合于与单质氮、钾肥配合,经二次加工制成各类中、高浓度的混合肥料。 2)缺点:盐指数较高,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盐指数分别为30和34,作种肥时应特别注意勿与种子直接接触;作基肥时施肥点不能离幼根幼芽太近,以免受DAP的游离NH3的灼伤。为此,施肥位置很重要,尤其在碱性土壤上,作种肥或喷施时,更应防开。 3、施用 磷酸铵可作基肥和追肥,但其所含的磷素养分大多高于氮,一铵的N?PO比约为1?5,25二铵约1?2.5,这与大多数作物对氮磷比的需求有相驳。因此,一方面为使所含的磷素能在苗期发挥作用,以满足作物在磷营养临界期的需求,一般宜作种肥;另一方面在用磷酸铵肥料作基肥时,也需配施一定量的氮肥,使N? PO的比例调整到适宜程度。所以,在配成25 复混肥中,磷酸铵只是一种原料,很少单独施用。 二、磷酸铵系复肥 1. 硫磷酸铵 由32,磷酸一铵和59,硫酸铵生产的品位为16,20,0,的硫磷酸铵,产品的物性好,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75.8,,比磷酸一铵高。 2、 硝磷酸铵 代表性品种的品位有25,25,0,,28,14,0,等多种,系由磷酸硝酸混合酸与氨中和的产品,有时还可加入钾盐(氯化钾)制成三元复肥。 3、 尿磷酸铵 是一种高浓度的固体复肥,有N,P型和N,P,K型,如品位为28,28,0%和22,22,11,等品种,一般由磷酸铵料浆或由粉粒状成品与喷淋粒化的尿素共同造粒而成,产品物性好。适用于多种土壤与作物。 三、偏磷酸铵 偏磷酸铵(NHPO ) ;含N12,14,,PO65,70,,是一种结晶状、稍有吸湿4325 性但不结块的氮磷复合肥料。纯品含N14.4,,含枸溶性 PO 73,。偏磷酸铵主要作基肥25 施用。 四、硝酸磷肥 1、性质 一般为灰白色颗粒,含N13,26,,含P2O512,20,,N?PO比例在1?2到2?1之25 间。有一定吸湿性,水溶液呈酸性反应。硝酸磷肥中含氮成分主要是硝酸铵和硝酸钙,都可溶于水;含磷成分主要是磷酸铵和磷酸钙,部分溶于水,即前者可全溶,后者部分可溶。当环境pH值较低时,可能存在Ca(HPO)而水溶性高,在pH值较高时,可能存在难溶的242 Ca(PO)而水溶性降低。 342 2、施用 硝酸磷肥可用于多种作物和旱地土壤。由于其所含的氮素中约50,是硝态氮,易随水流动,故更适宜于旱地和旱作物,一般不用于水田和豆科作物。硝酸磷肥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作基肥集中深施的效果更好。与单一的氮肥(硝铵)和磷肥(普钙或重钙)等养分相比较,硝酸磷肥的肥效基本相似。 五、磷酸二氢钾 1、性质 磷酸二氢钾〔KHPO;PO 52,,KO 35,〕是白色或灰白色粉末,20?时比重为2.3,24252 吸湿性弱,物理性质良好,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pH 3–4。 2、施用 磷酸二氢钾适合各种作物与土壤使用,尤其适用于磷钾养分同时缺乏的地区和喜磷喜钾作物。将其作根部施肥时,可作基肥、种肥或中晚期追肥。由于KHPO较昂贵,农用产24品又较紧缺,故常采用浸种或根外追肥的方法使用。对大田作物浸种时浓度常用0.2,,浸18,20小时,晾干后即可播种。作根外追肥时若单独喷施,最高可用0.5,。如在小麦、水稻的拔节孕穗期,棉花、油菜的初花,盛花期,可喷1,2次。也可与其他养分配成复合营 养液作根外追肥。近年在我国各地使用的叶面复合营养液,也大都将KHPO作为一种高浓24又有较好亲水性的磷钾肥源。 六、硝酸钾 1、性质 硝酸钾(KNO),是硝酸的钾盐,一种不含氯的氮钾二元复合肥料。 纯品含KO 3 246.58,(K38.82,)和N13.84%;肥料级产品含KO 44,和N 13,左右。不含其他副成分。2 N?KO为1?3.4,是含钾为主的高浓复肥品种之一。 2 2、施用 +-硝酸钾所含的NO和K都容易被作物吸收,硝酸钾施入土壤后,较易移动,适宜作追3 肥,尤其是作中晚期追肥或作为受霜冻害作物的追肥。由于硝酸钾所含的KO是其含氮量2的3.4倍,故农业上也常将其作为高浓钾肥用。对烟草、葡萄、茄果类蔬菜等经济作物作追肥,肥效快,产品的质量好,硝酸钾除可单独施用外,也可与硫酸铵等氮肥混合或配合施用。既可调整肥料中的N?KO比例,也可利用铵态氮肥的生理酸性消除硝酸钾生理碱性的某些2 副作用,肥效常较理想。不适用于水田。 第八节 有机肥料 一、 有机肥料分类及特点 有机肥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粪尿肥: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厩肥等- 2. 堆沤肥:秸秆还田、堆肥、沤肥和沼气池肥 3. 绿肥:野生绿肥和栽培绿肥 4. 杂肥:城市垃圾、泥炭、腐殖酸类肥料、 油粕类肥料、污水污泥等。 二、有机肥料的作用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以下作用: 1. 提高土壤肥力 --- 养分供应能力和养分有效化能力 2. 改善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 3. 减轻或防止土壤浸蚀 4. 减轻环境污染,美化净化环境 5. 缓和能源和资源紧张的矛盾 6. 营养作物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7 .是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特殊营养物质 10(8(2粪尿肥和厩堆肥 一、人粪尿 1 (组成: ?人粪 水 --70---80% ,无机物:少量的无机盐(磷酸盐、硅酸盐和氯化物) 有机物 --20% 左右 ,包括: 纤维素、半纤维素、 脂肪、脂肪酸、氨基酸酶、粪胆汁及(死、活)微生物。 人尿: 水 ---95% 左右,无机物 ----1% 左右的氯化钠和少量的磷酸盐及铵盐 有机物 ---3% 左右 -- 有机含 N 化合物,尿素( 1---2% ,占 87% 左右)、尿酸、马尿酸。人尿中不含任何微生物,但含有很少量的生长素和微量元 2 (性质 ? pH--- 一般呈中性反应(肉食者 — 碱、素食者 — 酸、混食者 — 中) ?气味 -- 粪具有不快的气味,主要由粪臭质、吲哚、挥发性脂肪酸和硫化氢等造成 3 (人粪尿的合理贮存及施用 ?储存中的变化 粪 ----- 由酸、中、碱变为碱性并放出氨气;由黄褐色变为暗绿色;由原始形状变为烂浆状的流体或半流体 ?储存原则与措施 原则:减少养分的渗漏与挥发,消灭病源菌的传播 措施: a. 防渗、防挥发地储存 b. 加保 N 物质 c. 粪、尿分存 d. 无害化处理,消灭病菌 ?人粪尿的施用: a. 人粪尿适宜施用于叶菜类作物、禾谷类作物和纤维类作物,不宜施用在对氯敏感的作物上 b. 适宜施用在各种土壤上,最好配合其它有机肥料施用 c. 可作基肥和追肥,作追肥时应兑水稀释后施用 d. 人粪尿是一种富含 N 的速效有机肥特别是人尿,应配合 P K 肥的施用 e. 用人尿浸种,可使出苗早,苗生长健壮 二、 家畜粪尿 1 ( 家畜粪尿的组成和性质和施用 粪 ----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氨激酸、脂肪类、有机酸、酶和多种无机盐(非常复杂,与饲料有关)。 尿 ----- 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含有尿酸、尿素、马尿酸以及 K 、 Na 、 Ca 、 Mg 等无机盐 性质:1 )猪粪 C/N 比较低,含有大量氨化细菌,易腐熟, CEC 大( 468---495me/100g ),劲柔而后劲长,长苗、壮棵、 ( 2 )牛粪 粪质细密,含水量较高,通气性差;养分含量低, C/N 比较大( 21.5 ),冷性肥料, CEC=402---423me/100g 厩肥的组成和性质 ( 3 )马粪 纤维含量高,疏松多孔,含水量小,含有大量的高温纤维分解菌,腐熟分解快发热大, CEC=380---394me/100g 。马粪改良粘重土壤的效果好 ( 4 )羊粪 粪质细密干燥,肥分浓厚,养分含量高,热性肥料(不如马粪),发酵快, CEC=438---441me/100g ( 5 )兔粪 含 N 、 P 较高,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 2 ( 家畜粪尿的贮存 垫圈法 --- 用秸杆、杂草、泥碳、干细土等为垫料 冲圈法 --- 用水冲洗(入沼气池) 三、 厩肥 1(厩肥是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饲料残屑一起混合积制而成的肥料 家畜粪尿、垫圈料和饲料残渣,混合堆积而成,分为土粪,草粪。 厩肥成分依家畜种类,饲料优劣,垫圈材料和用量等不同而异。 OM 25% 、 N 0.5% 、 P 2 O 5 0.25 % 、 K 2 O 0.6% 。 鲜厩肥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 C/N 比高,直接施用会与作物争氮,反硝化脱氮,应堆腐后施用。 2 (厩肥的积制及变化 主要有两个过程:一是有机质的分解,它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最后转变为二氧化碳,水和矿质养分,并释放出能量,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可为合成腐殖质提供原料。另一过程就是腐殖质的合成,即有机质分解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再合成为更复杂的腐殖质,也需微生物的作用,属生物化学过程。 一般积制方法:圈内积制、圈外堆积 3 (家畜粪与 厩肥的施用效果 厩肥施用根据腐熟程度,决定施肥时期,由于粪肥腐熟程度不同,它的性质和养分含量也不同,可根据粪肥腐熟程度,分别作基肥、种肥和追肥。 新鲜粪肥,有机质还没有发生深刻变化,仅是畜尿中的尿素和尿酸中的氮素转化为 (NH 4 ) 2 CO 3 ,这样的粪肥是迟效性的,可做基肥而不能用作种肥和追肥,是因为没有腐熟好的粪肥施到土壤以后,经微生物分解,放出大量 CO 2 ,会使种子窒息,产生缺苗现象,又由于产生发酵热,会消耗土壤水分,集中施用对种子和幼苗均不利,此外生粪施用,不但不能供给作物速效养分,还会使土壤有限速效养分被微生物消耗,发生所谓“生粪咬苗 ” 现象。 半腐熟的粪肥,有机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得到彻底破坏,变为 CO 2 、 H 2 O ,有的分解成一些较简单的化合物,有的则合成腐殖质,这样的肥料肥效较快,可用作一些作物的播前底肥。 腐熟的粪肥基本上是速效性肥料,可用作种肥、追肥。施用时常盖土,并结合灌水。 四、堆肥 1 (堆肥的原料和性质 ?概念 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动物性有机废弃物,在嫌(好)气条件下,经微生物的作用,堆制而成的肥料 ?特点 a. 好气条件 b. 堆腐时间短 c. 有较明显的温度变化和高温阶段 ? 原料与性质 原料:不易分解的物质、促进分解的物质和吸附性强的物质。 与厩肥类似,其养分含量与堆材和堆制方法有关 2 (堆肥的方法和施用 ? 堆肥堆制的原理 堆肥的腐熟是粗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矿化及腐殖化过程,与厩肥原理同。 高温堆肥(普通堆肥) 堆腐变化过程: a. 发热阶段 ------ 水溶性有机物在中温型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分解,继而分解蛋白质、纤维素等放出大量热b. 高温阶段 ------ 堆制 2—3 天后,好热性真菌大量活动,主要分解半纤维和纤维素。同时进行矿质化过程和腐质化过程 c. 降温阶段 ------- 有机物的分解锐减,中温型微生物进行腐知化过程 d. 后熟保温阶段 -------- 扫残分解,腐殖质积累 a. 水分 ----- 适宜的含水量为原材料湿重的 60—75% ,肥堆上出现 “ 白茅 ” 通常是缺水的征兆 b. 通气 ---- 堆腐过程中需要良好的通气条件(前好后嫌) c. 温度 ----- 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动 d. 养分 ------ 堆腐材料的 C/N 比高,一般为 80—100/1 ,而微生物的活动需要的 C/N 比为 25/1 ;野外制作堆肥要保持材料的 C/N 比大致在 30/1 左右较适宜,否则,需要补充 N 素 e.pH------ 要维持环境的中性或微碱性。堆腐过程中产生的酸,要通过加入 2—3% 的石灰或 5% 的草木灰来调节其 pH ?堆肥堆制施用 施用:堆肥是一种含有机质丰富和养分齐全的有机肥料,长期施用,除供应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外,对培肥土壤有重要意义。堆肥主要做基肥。土质轻松及温暖多雨的季节和 地区,可施用半腐熟的堆肥。腐熟的堆肥可做种肥,半腐熟的不能与种子或根直接接触,以免烧苗。施用后应立即耕翻,宜配合速效性肥料施用。 ?堆肥腐熟的鉴别 腐熟的堆肥为黑褐色、汁液浅棕色或无色,有臭味,材料完全变形,很拉断。也就是常讲的“黑”、“烂”、“臭”。 五、沼气肥:沼渣、沼液均可上田,且环保无公害。 8(3秸秆还田、绿肥 和菌肥 10( 一、秸秆还田 1 、秸秆的成分与性质 植物残体,含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秸秆种类不同,含量有差异。 2 、秸秆在土壤中的转化 秸秆在土壤中的转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化学组成 ?土壤含水量 ?气温 ?土壤质地 ?土壤 pH 3 、秸秆直接还田的方法 a. 直接翻压 b. 覆盖还田 c. 留高桩还田 4、作用 (1)秸秆可供给作物养分,特别是磷、钾和微量元素。 (2)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中的重要作用。 (3)豆科作物秸秆含氮较多,禾本科作物含钾较丰富 主要作物秸杆中几种营养元素的含量 秸杆 几种营养元素含量(占干物质重的%) 种类 N P2O5 K2O Ca S 麦杆 0.50-0.67 0.2-0.34 0.53-0.6 0.16-0.33 0.123 稻草 0.63 0.11 0.85 0.16-0.44 0.112-0.189 玉米秸 0.43-0.50 0.38-0.40 1.67 0.39-0.80 0.203 豆秸 1.3 0.3 0.5 0.79-1.50 0.227 油菜秸 0.56 0.25 1.13 - 0.348 5、秸杆还田的其他方式 (1)堆沤还田;(2)过腹还田(以牲畜粪尿形式)。 6、注意问题 (1)补增施氮磷肥,调节C/N (2)切碎耕翻,严密覆土,防止跑墒 (3)翻压量,肥地多,薄地少 (4)酸性土上加适量石灰,以中和产生的有机酸 (5)带有病虫卵的秸秆不宜直接还田 二、 绿肥 定义: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称为绿肥。 (一)绿肥的分类 1、按来源分为:栽培绿肥、野生绿肥 2、按植物学特点分:豆科绿肥、非豆科绿肥 3、按栽培季节分:早春、夏季和冬季绿肥 4、按栽培年限分:一年生绿肥、多年生绿肥 5、按栽培几种主要绿肥的养分含量方式分:单作、套作、混作以及插种绿肥等 (二)种植绿肥的意义 1、增加了肥源: 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供氮磷钾养分(多为豆科植物,可固氮),分解快,肥效持久。 2、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加了地面覆盖,防止水田流矢,有机质使土壤形成良好的结构。 根系深,密集和转化土壤养分。 3、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苕子、苜蓿、草木樨是优质饲料,可发展畜牧业 (三)几种绿肥作物 1.苕子 又名兰花草,越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养分含量高;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 2.田菁 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养分含量高;耐盐,改盐碱的先锋植物,0.3,盐正常出苗,0.4,正常生长;耐淹 ,生长点不被水长期淹没,水后仍正常生长;耐旱性差。 3.柽麻: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 4.紫花苜蓿: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 三、生物菌肥 1.菌肥的概念及作用:它是一种带活菌体的辅助性肥料。本身不直接为作物提供养分,而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发挥土壤的潜在肥力,刺激植物生长,抵抗病菌,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与有机肥和化肥互为补充。 2(菌肥种类: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抗生素菌肥等。 3(菌肥的施用:菌液叶面喷施、菌液种子喷施、拌种、固体菌剂拌 第九节 作物施肥 一、施肥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 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2、最小养分律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3、报酬递减律 随着投入的增加,作物产出增加,但单位投入的产出是逐步减少的。 二、施肥目的:提供营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三、施肥方法:根部施肥,种子施肥,叶面喷肥。 四、施肥方式:基肥,种肥,追肥。 (一)基 肥 基肥定义: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翻入土中的肥料,亦称底肥。 基肥作用: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建造良好环境; 提供养分,满足植物整个生长期要求。 基肥用量:总施肥量一半肥效持久。 用肥种类:有机肥(主)化学肥料(辅助) 施肥方法:结合深耕,集中施用,混合施用。 (二)种 肥 种肥定义: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幼苗附近或与种子混播、幼苗混施的肥料。 基肥作用:提供营养,创造环境,满足苗期养分需求。 基肥用量:适量。 用肥种类:腐熟有机肥、速效化肥。 施肥方法:拌种 醮根 浸种 条施 穴施 盖种肥 (三)追 肥 追肥定义: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 追肥作用:补充营养,促进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追肥用量:适量。 用肥种类:腐熟有机肥、速效化肥(硫酸铵,硝酸铵,尿素) 施肥方法:深施覆土 撒施灌水 随水浇施 根外施肥 10(9(2配方施肥 1、配方施肥概念: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适当用量、比例及 相应的施肥措施。 配 方---肥料计划用量 施 肥---配方在生产中执行 依 据---作物营养特性,土壤条件,气候条件, 肥料性质。 2、 方 法 地力分区配方法:地力分区,地力配方。 目标产量配方法: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 田间试验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确定肥料种类、用量和比例与作物产量之间的 关系,从而确定最优肥料配合比例的方法。 有机肥料计量法:依据肥料的种类、成份和腐熟程度和供肥能力以及作物的用肥特点计量施用各种肥料。 常用方法介绍: (1)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目标产量需肥量减去土壤供肥量,差额部分通过施肥补充,使作物目 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量与供应养分量之间达到平衡。 单产养分用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0.15×校正值 肥料用量,———————————————————————————— 肥料中养分含有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2)地力差减法 地力差减法----作物在不施任何肥料情况下所得到的产量称空白产量(地力产量),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与空白产量所需养分之差,即是应补施的肥料量。 单产养分用量×(目标产量-空白产量) 肥料用量,———————————————————————— 肥料中养分含有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3、实施 加强领导,组织部门协调。 选定配方方法,请专业人员制定配方方案。 指定信誉度高的厂家严格按方生产 搞好技术培训,选定简明易懂的推广施用方法。 搞好后续跟宗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配方方案。
/
本文档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