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孩子怕见陌生人

孩子怕见陌生人

2018-03-08 21页 doc 43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孩子怕见陌生人孩子怕见陌生人 孩子怕见陌生人~怎么办, 德育室 苗蓬 洁洁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子,可她就是怕见陌生人。有一次带她到单位里加班,碰见许多妈妈的同时,他们都亲切地和洁洁打招呼,妈妈也让洁洁喊“叔叔”、“阿姨”。可是洁洁一句话也不说,躲在妈妈身后拉都拉不出来。妈妈在办公室忙着打电脑,隔壁房间的一位阿姨来找洁洁玩,可洁洁就是不肯,躲在门后面不出来。 像洁洁这样怕见陌生人,也是小学生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低年级和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常见。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不妨先从以下一个方面找找原因: 一、孩子是不是胆子小, 由于性...
孩子怕见陌生人
孩子怕见陌生人 孩子怕见陌生人~怎么办, 德育室 苗蓬 洁洁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子,可她就是怕见陌生人。有一次带她到单位里加班,碰见许多妈妈的同时,他们都亲切地和洁洁打招呼,妈妈也让洁洁喊“叔叔”、“阿姨”。可是洁洁一句话也不说,躲在妈妈身后拉都拉不出来。妈妈在办公室忙着打电脑,隔壁房间的一位阿姨来找洁洁玩,可洁洁就是不肯,躲在门后面不出来。 像洁洁这样怕见陌生人,也是小学生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低和性格内向的孩子身上常见。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不妨先从以下一个方面找找原因: 一、孩子是不是胆子小, 由于性格和成长环境、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孩子在和别人尤其是陌生的人交往的过程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常常会怕黑、怕一个人独处、怕别人大声呵斥,他们往往对不够自信。胆小的孩子在陌生人面前缺乏安全感,不敢和他们讲话,或者因为难为情放不开手脚,因而常常表现出更多的不知所措。 二、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受到过“挫折”, 孩子和陌生人交往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性的刺激促使孩子更加积极主动,不良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孩子停步不前。回忆一下,孩子在和陌生人交往中是否受到过惊吓、嘲笑或者呵斥,是什么事情使孩子产生了不安和担心,害怕见到陌生人。 三、孩子会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 在有些家庭中,因为对孩子太宝贝,怕孩子出去“摔着了”、“被人欺负”,或者怕孩子出去“学坏了”,就过多地限制孩子的交往活动,使孩子的活动空间主要就是学校和家里两个地方,每天面对的也只是那些熟悉的面孔,缺少和陌生人正常接触的机会。没有这样的锻炼,孩子不知该怎么办。因为“不会”,孩子心中很茫然,因而怕见陌生人。 如果家中有这样的孩子,家长大多都会觉得“没面子”,特别是带孩子参加聚会或者有“稀客”到访的时候。有的家长常常会强迫孩子和不熟识的人大招呼,或者对他们不佳的表现大声呵斥。其实,很年幼的孩子怕见生人,也是一种自我防御的表现,家长们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对孩子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增多,孩子怕生的现象会逐渐得到改善,家长们不用大惊小怪,对孩子表示出强烈的不满或失望。不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确实也需要学会和陌生人进行正常的、自然的人际交往。帮助怕见陌生人的孩子,我们给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多对孩子表示尊重和理解 孩子怕见陌生人,家长要理解孩子,要多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担心和不安的原因,努力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惑和恐惧。同时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叫陌生人“叔叔”“阿姨”,或者不肯在陌生人面前表演节目,家长也不要过于勉强孩子,以免适得其反。家长可以事先和孩子沟通一下,介绍一下简单的情况,说明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陌生的人和家长是什么关系,以及自己对孩子的希望。比如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今天妈妈要 带你见一些你以前不认识的人,他们都是妈妈的同事,和妈妈是好朋友。他们都很喜欢小孩,见到你一定会喜欢的。如果妈妈让和他们打招呼,你能问叔叔阿姨好吗,” 2、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和不同的人交往 社会是个锻炼人的大课堂,多让孩子和社会接触,和不同的人发生“碰撞”,利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和对象,有意识为孩子创造一些机会和别人接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学会与人交往。比如带孩子出去吃饭,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告诉服务员想吃什么菜;带孩子乘车,教孩子试着去向售票员买票或者问路;在公共场所游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和休闲的老人、玩耍的孩子主动搭搭话,一起谈谈天气、聊聊家常,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帮助孩子在不断和人接触的过程中加强体验和感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3、对孩子的进步及时表扬,给予正向的强化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当孩子有了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家长就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孩子的努力得到回应,满足孩子心理上的期待,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以促使他们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肯定与表扬要注意适时适度,不要事情过了很久才表扬,也不要把一分的进步当作十分的成绩来夸大,表扬要具体,以便让孩子明确自己究竟进步在哪里。比如孩子今天见到陌生人没有躲到妈妈身后,那么就表扬他“你今天勇敢多了,没有把自己藏起来”,不是笼统地说“今天还可以”。 4、给孩子一个适应和提高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 在这个过程中要允许孩子反复,要帮助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指望问题会一下子解决,也不要因为较长时间的努力收效不明显而轻易放弃。帮助孩子改变一种行为需要时间和方法,要循序渐进,要因人而异。 孩子喜欢“拉帮结派”好不好, 小学生亮亮是个活泼的男孩子,他为人豪爽,喜欢和人打交道,三言两语一说就和别人交上了朋友,一副“江湖侠士”的样子。他在学校里是个“孩子王”,不仅人机灵点子多,还很“仗义”,班级里好几个男孩子都是他的“铁哥们儿”,几个人常常凑在一起。虽说他们没有若过什么大祸,但这几个孩子都有点调皮,学习成绩也一般。为此,亮亮的爸爸妈妈一直有争执,爸爸认为亮亮人际交往能力强,从小有号召力、有领导才能,这是一件好事,应该肯定;妈妈则认为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拉帮结派”不好,几个调皮鬼天天混在一起早晚要闯祸,并且影响学习,应该给予管制。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如何看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我们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它有积极的因素:人是群体生活的,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人类有合群的需要。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群体适应能力是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技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在亮亮的身上,确实如爸爸所言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倾向,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去发展,不能压制和扼杀;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还没有明确,社会阅历浅又喜欢模仿,如果不加以引导也存在着一些隐忧:比如孤立和疏远其他的同龄人、利用群体的优势搞“恶作剧”甚至被坏人利用和拉拢等。另外,孩子本身自控能力差、贪玩,如果有志同道合的“玩友”一起,很容易因为贪玩而影响学习。 那么,对这样的孩子应该如何指导呢, 1、 加强正面教育 家长可以开诚布公地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客观地分析和这种现象,对孩子在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才能肯定和鼓励;同时也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跑系和指导,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 加强引导 家长可以结合名人、伟人的故事或身边其他具体的事例引导孩子经常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核心的人,应该怎样丰富和完善自己”、“怎样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如何团结大家一起进步”等等。在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家长切记不要急于说教,要让孩子自己多去领悟,家长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指导。 3、 做孩子的“高参”,帮助孩子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 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做法,主动参与孩子的一些活动,指导孩子在自己的“团体”中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并利用群体的力量去带动更多的人。比如孩子们爱踢球,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学习掌握球赛的规则、踢球的技战术,帮助他们组织一些小型的球赛,并在比赛中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球风”,培养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再如孩子们喜欢歌星,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歌星与美”的讨论,帮助他们学会审美。 4、 适当的情况下可进行家长间的沟通 有的时候,孩子和孩子是好朋友,家长和家长可能互不相识;孩子间彼此非常了解,家长间却很陌生。适当进行家长间的的沟通,一方面可以多渠道地了解孩子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合力,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苗 蓬) 孩子撒谎怎么办, 撒谎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尤其在成年人评价小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表示“撒谎不是好孩子”、“骗人的小孩是坏小孩”。“撒谎”是一种有意的劣迹而让家长们很 反感。 但对于孩子来说,却不一定是这样。孩子撒谎的原因很多,年幼的孩子因为还不能把真实的和想象的区分清楚,常常会有一些类似“撒谎”的行为,如“我和七个小矮人是好朋友”、“我去过月球”等;也有一些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完善或者时空概念的不成熟,会在表达上和实际发生矛盾,比如把好多天前发生的事情说成“昨天怎样怎样”,这些表面看来是“撒谎”,其实不然,不是孩子有意要混淆是非。小学生的“撒谎”现象有时也是这样。 但有些孩子“说谎”却是故意的,这就和前面讲的有了区别,是一种带有主观意志的行为。孩子故意撒谎一般来讲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为了摆脱压力、逃避责罚。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心里常常会有些害怕,尤其是在严厉的家长和老师面前。孩子因担心说出犯错误的真相而不被人谅解或者害怕承当一定的责罚(比如挨批评、被父母打骂、被同伴取笑等),于是就编造一些谎言为自己开脱,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压力、企图逃避责罚;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的虚荣心作怪。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或同伴的羡慕故意说谎,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比如有的孩子明明在班级里什么小干部都没当过,却会在到外地探访亲友时和新结识的小朋友说“我是中队长”,或者和同学吹牛说“我爸爸怎样怎样”(其实没有这样的事)。另外,也有一些孩子说谎是在模仿别人说谎的行为,如果家长的成员或者同伴中有人爱撒谎,使孩子耳濡目染,久之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认同而进行仿效。 孩子偶尔说一次谎,家长们不要上纲上线,不能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给孩子扣上“爱撒谎”的帽子,只要问清楚具体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的习惯,就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引导和帮助撒谎的孩子,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清原因 发现孩子撒谎,重要的不是大发雷霆,而是先仔细地了解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说真话,孩子心中的想法到底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注意不要轻易地发火,也暂时不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先尽可能地让孩子把事情讲得详细些,尽量多地了解一些问题。当了解了事实的真相、了解了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 正面教育 有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撒谎之后,常常忍不住火冒三丈,不假思索地把孩子教训一顿,甚至采取“暴风骤雨”般的责罚,但却忽略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这样虽然有可能使孩子因为怕承担谎言被拆穿的后果而有所收敛,但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如果时间长了,孩子觉得“反正是要挨打挨骂的,说什么都一样”,那就更加谈不上什么效果了。所以,当家长们在批评孩子“撒谎不对”的时候,还要同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指导,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给孩子指出一个努力的方向和改正的方法。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孩子感觉到“不可以撒谎”,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从什么地方做起”。对撒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明确告诉他们撒谎的的害处和所要因此付出的代价,使孩子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 适度责罚 孩子故意撒谎,是一定要受到谴责和惩罚的,但是责罚的形式、内容、程度都要实事求是。责罚可以是舆论的批评、自我的谴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重新完成自己的任务、兑现以往的约定等等,责罚也是“结果教育”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帮助孩子进行体验和感悟、学会承担责任。如果孩子撒了谎而没有承担任何的后果,那等于是在默许孩子撒谎,纵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助长撒谎的习惯;如果责罚得过了头,孩子心中觉得委屈、不公或者更多的恐惧,就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和教育,甚至产生逆反。因此,家长要站在就事论事的立场上面对孩子的撒谎问题,不从容包庇,也不把问题扩大,既不要让孩子觉得“撒谎没什么大不了”,也不要因为责罚过重 而引起其他的负面影响。 4、 进行家庭教育的反思 造成孩子撒谎的原因有可能是家庭教育的不当。家庭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家长过于严厉的管教,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压力来源,当孩子不能面对这些压力的时候,选择撒谎来逃避矛盾冲突。家长在孩子撒谎的时候,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反思一下:自己有时候的要求是否苛刻,有没有对孩子施加过压力,对孩子问题的处理是不是合乎孩子的年龄特点,平时注意关心孩子的日常表现了吗,遇到问题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吗,经常结合具体问题跟孩子讲道理吗,家里的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一致吗,等等。如果这些问题意识到了,家长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减少诱发孩子撒谎的因素,更有效地帮助孩子。 5、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父母和家庭中的成员都应该注意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教育孩子不撒谎,家长自己首先应该做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尤其是部队孩子撒谎,心胸坦荡、诚实做人,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诚信的观念,懂得分辨是非,并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做到这一点。 (苗 蓬) 孩子常为一件小事与同学闹矛盾~怎么办, 妈妈发现玲玲最近好象不大开心,常常回到家一个人生。每次问起来,不是和红红闹别扭了,就是和刚刚不讲话了。这不,今天回来又把嘴巴噘了起来,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理毛毛了。今天她上体育课时光和佳佳一起踢毽子,一直不和我玩,还说她就是喜欢踢毽子,算什么好朋友嘛。”妈妈听了,不禁叹了一口气:“唉,我的玲玲怎么总是为一点小事和同学闹矛盾呢,” 孩子之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闹矛盾,本不是什么特别的现象,孩子们也常常会 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也是孩子进行社会化学习的表现。但是,如果这种现象经常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孩子经常与人为一点小事发生矛盾,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孩子又不能解决矛盾,就对孩子人格的发展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需要家长给予关注和指导。 家长首先应该从家庭生活方面找找原因: 1、 在家里孩子是否任性和自私, 现在的孩子真可谓是“物以稀为贵”了,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每个孩子常常受到两代人的照顾,不免会有些娇惯,如果教育不当就很可能出现任性的现象,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别人都得听他(她)的话,随他(她)的意。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在家里大人们都迁就和忍让孩子,到了学校就完全不是这样了,也就难免有人际之间的冲突了。 自私也是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没有“对手”的竞争,如果家庭中对孩子过于溺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据为己有,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凡事处处从自己出发,不会替别人着想,不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很不利的一面。 2、 孩子是否很娇气, 一说起“娇气”,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女孩子,似乎只有女孩才会动不动就眼泪汪汪。但是现在的情况表明,娇气不仅是女孩子的弱点,在很多的男孩子身上同样也很明显。这里说的“娇气”,不仅是孩子“爱发嗲”,主要是指孩子的情感很脆弱,听不得一句批评,禁不起一点挫折,耐挫能力很差。这样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常常有被人“伤害”和“欺负”的感觉,如果不能对问作出正确的归因,就会指责别人不好,从而发生人际的矛盾冲突,影响到和同学的关系。 3、 孩子是不是懂得“为人之道”, 在成人的世界里是有着“为人之道”的,存在着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基本的“规则”,大家都了解这些规则,并尽可能地遵守规则,以此来保证人和人之间正常的交往,自觉避免矛盾冲突的出现或者自动调整行为来缓和人际冲突。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孩子们同样需要这样的学习和锻炼。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没有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不知道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因而孩子之间常常出现摩擦。 那么,如何教会孩子和人友好相处,改变孩子常为小事和同学闹矛盾的状况呢, 1、 教育孩子懂得平等与合作 在家庭生活中要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享有义务。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护和关心是相互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要让孩子明白成年人对他的照顾是出于对弱小的爱护,让孩子懂得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关心。人们需要大家的帮助,也应该去帮助大家,人类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做好很多事情。教育孩子从家庭生活中学会谦让,学会遵守公共道德,学会替别人着想。 2、 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一方面要指导孩子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客观地看待问题,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不能“空谈”一些大道理。比如孩子因为好朋友和别人一起玩不高兴,除了要告诉孩子“好朋友是大家的,大家一起做好朋友”的道理,还要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想、怎么做,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到大家的活动中,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3、 不要过于保护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些学习锻炼的机会 有的家长过于心疼孩子,总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吃亏”,孩子和同学一有矛盾就如临大敌,常常亲自出马,不是找老师“反映问题”就是找对方家长“告状”,或者干脆自己出面“摆平”。其实,在学校生活中,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常有的,解决矛盾的过程本身就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增强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自然的锻炼和提高。所以,在不发生原则问题的前提下,家长可以适当地在观念上淡化孩子间的冲突问题,给孩子机会自己“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处理人际矛盾的过程中学会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4、 指导孩子观察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提高 家长可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介绍的相关信息,指导孩子观思考有关的社会现象,教孩子学会分析和判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再投射到孩子的具体问题之中,促进孩子社会化的发展。 (苗 蓬) 孩子不懂得讲信用~怎么办, 小王读四年级了,学习成绩挺好,在学校也能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应该说是个不错的孩子。可是,他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守信用,说过的话经常兑现不了;昨天借了同桌一块橡皮答应今天还却没有还;好朋友明明请他帮忙带一本书,他答应得很痛快,可总是忘记带;和妈妈说好星期天去看奶奶,却又答应了同学一块去踢球„„这样的事情真是不少,弄得大家都有了意见。 像小王这样的例子,小学生中还有不少。孩子为什么会不守信用呢, 1、孩子缺乏责任感,做事情马虎,是个“马大哈”。孩子也许口头上答应了一些事情,实际上并没把事情真正放在心里,说过的话自己也忘记了,没有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总是丢三落四,自己也糊里糊涂的,所以才常常失信于人。孩子因为年龄比较小,自觉性较差,对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没有明确的概念,常常会凭着感觉做事情,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什么不是很清楚,行动的随意性很大,经常会“自说自话”。这和孩子从小习惯的培养关系很大。有的孩子在家里从来不懂得收拾自己的东西,用好了随便一扔,东西不见了就要爸爸妈妈重新买;或者在家里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 子,什么事情都由大人们包办,没有机会去学习自己承担责任,故而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认真考虑,没有想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责任”和“诺言”,是他们不讲信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2、孩子身边有仿效的对象,模仿别人的行为。如果在孩子的身边,有人经常不守信用,乱开“空头支票”,或者说话不算数,或者借了人家的东西不及时归还,或者答应别人的事总是做不到,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这些不守信用的的人在孩子的眼睛里“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孩子就会认同他们的做法;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同学之间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使孩子受到损害,孩子或许会采用同样的方法“回敬”对方;如果和孩子关系密切的人有这种行为,尤其是对孩子不讲信用,那么孩子就很难不受影响了。 3、孩子故意吹牛,他答应的事情其实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没有办法兑现。孩子吹牛一是出于虚荣心,为了让别人觉得他“很能干”而轻易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再就是要摆脱什么压力、寻找为自己开脱的借口,故意装作“忘记了”,以此作为一种拖延时间的“耍赖”手段。这是一个人性的弱点,如果发展下去,是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对不懂得讲信用的孩子,应该如何帮助和教育呢, 1、多给孩子讲讲道理 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孩子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有可能从行动上进行改变。观念先行,首先要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但给孩子讲道理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做简单的是非选择题,而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对其“晓之以理”,单单是理论上的阐述是不够的。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诚信的故事很多,这些都是教育孩子的教材;现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诚信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未来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基本要求,国内外的生动事例也不少,也可以作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素材。多和孩子深入浅出地讲讲道理,孩子是会有感悟的。 2、生活上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严谨的作风。 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孩子克服拖拉、马虎的习惯,指导孩子做好“备忘录”和“”,不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多操心,并努力遵守约定,不要家长包办代替;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学会负责;指导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想办法解决,答应别人的事情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尽力去做。 3、留意观察,及时指导和帮助 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比如孩子和同学约好了出去玩,家长可以提前问一问孩子“准备好了吗”、“你们几点钟出发”,提醒孩子按时赴约。家长平时要注意做个有心人,抓住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对的给予肯定和支持,不对的帮助其分析和思考。 4、言传身教,给孩子体验和感悟 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特别是和孩子交往中要讲信用。家长答应孩子的事情“不耍赖皮”,说到做到;也要求孩子讲信用,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当孩子不遵守诺言的时候,父母也可以“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孩子体会到别人不守信用对自己的损害,增强孩子的亲身体验,帮助其从中领悟道理。同样,如果家长没有守信,也应该接受孩子的批评。 (苗 蓬) 孩子脾气急躁~一不如意就哭闹不休~怎么办, 晓阳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繁忙,从小就把他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把他当作心肝宝贝,要什么给什么,从来不对他说个“不”,也从来没让他受过一点委屈。晓阳要读小学了,爸爸妈妈把他接到身边,但发现这个孩子脾气很坏,不仅对人没有礼貌,而且很任性,什么事情如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又哭又闹,怎么劝也没用,非要满足要求不可;学习上也是这样,如果遇到了困难或者爸爸妈妈对他要求严了点,他就又摔本子又扔笔,自己乱发脾气。爸爸妈妈真为他头痛。 晓阳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直接和早期的家庭教育有关,可以说孩子的暴躁和任性是成年人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爷爷奶奶对待晓阳的态度: 爷爷奶奶把晓阳从小带大,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吓了”,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跟上,致使孩子从小就没有受到相应的管束,在家里像个小霸王,脾气也越来越大;爷爷奶奶对于晓阳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从内心里也是觉得不能满足的,但禁不起孩子的哭闹,又怕儿子媳妇误会,最终还是让了步,从容了孩子的坏习惯;晓阳在和爷爷奶奶的相处中,只要一哭闹,爷爷奶奶就如临大敌,马上想方设法满足他,使晓阳习惯于用哭闹的方法来促使问题的解决,于是他就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以说,爷爷奶奶好心做了坏事,在某些无意识的情况下教会了孩子“任性”。孩子由于受到的照顾太多,缺乏相应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上小学生活环境的变化,就明显表现出了问题。 那么,晓阳还有希望改变吗,应该怎样帮助他呢, 像晓阳这样的孩子在当前的小学生中也不是个别现象,确实也让人伤脑筋。但孩子的个性还在发展中,可塑性很强,只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和指导,是会促使孩子进步提高的。对这样的孩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育: 1、 帮助孩子改变认识 孩子之所以急躁任性,是和他对问题的片面认识有关系的。因为晓阳觉得“哭闹可以解决问题”,所以他才哭闹;如果他明白“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或者哭闹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他的行为可能就不是这样的了。所以,家长要多给孩子讲道 理,让孩子明白这一点,调整孩子的认知结构,给他一些正确的理性的观念,帮助他明白任性对他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坏处、教孩子通过其他的途径尝试解决问题,促使他由观念的转变引起行为的改变。 2、 加强对孩子的约束 首先父母的态度一定要保持一致,不能有“红脸白脸”的分工,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要求可以满足,哪些是无理的要求。对孩子无理的要求要坚决说“不”。但拒绝孩子也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要太生硬。 拒绝的时候态度是明确的,但语气应该是平和的,不要用不耐烦或摸棱两可的话来回答孩子,既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使孩子不觉得拒绝是因为“不喜欢他”、“讨厌他”,只不过是“这个要求不可行”,如果能做到这些,当孩子的要求被拒绝的时候,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 如果家长为了尽快解决问题而姑息迁就他的行为,或者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怒发冲冠,用“武力”或者“恐吓”来迫使孩子屈服。这样,即便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却往往不能使孩子的任性行为得到真正的改观,甚至还会带来更大的问题,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3、 帮助孩子加强个人修养,陶冶情操 脾气暴躁的孩子容易情绪化,情绪的变化快、波动大,家长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加强个人的修养,指导孩子冷静地面对问题、客观地分析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放松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有意识地调节身心,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在湖光山色中让孩子增强愉悦和轻松的体验。 4、采用一定的方式制止任性 一种方式是惩罚,如果孩子哭闹,应明确表示家长的态度,并告诉孩子他如果不停止将为自己的行为遭受惩罚。这里说的惩罚指的不是打骂,而是“剥夺”,也就是使孩子暂时失去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可以通过取消原计划的郊游、暂停一次孩子看电视、把最喜爱的玩具收走等方法对孩子进行惩罚。以此触动孩子的心,使孩子知道了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剥夺过一次后,孩子为了避免再次“遭受损失”,就容易改变行为,减少任性。 另一种方式是“冷处理”,就是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暂时不要去理睬他,让孩子发泄完了以后再帮他分析问题。采取这个方法的过程中,家长一定不能对孩子有任何的关注,因为这时孩子往往还在密切注意父母的反应,一旦他发现有可乘之机,就还会继续闹下去。家长应暂时忘却他的存在,自顾做自己的事情,直至孩子停止任性后,再来重新关注他。 (苗 蓬) 孩子总是不相信别人~怎么办, 婷婷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同学们都在背后说她有“疑心病”,因为她总是用怀疑的眼光看人。一次她带在身上的零钱不见了,她不是马上去找,而先要把班级里的同学怀疑一遍,认定是同学“偷”了她的钱,直到她发现自己放书包里忘记了;还有一次她走 进教室的时候,看见好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议论什么,她一进来大家就散了,于是她就怀疑他们在背后讲自己的“坏话”,哭着到老师那里告状,还非要老师给她“恢复名誉”,搞得大家都不开心,那几个同学也因为无缘无故地受到怀疑而拒绝和她讲话„„时间长了,大家都不喜欢婷婷了,觉得她“怪怪的”,谁也不想和她做好朋友。 婷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她是受了妈妈的影响。婷婷的妈妈非常疼爱她,外出老是怕她有什么意外,总是对她说“不要相信不认识的人,他们看你长得这么聪明、漂亮,是想把你骗走的”;妈妈还经常把晚报上有人上当受骗的事情讲给她听,说“看看,有的人连大人都能骗,何况你们小孩子呢,可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上学的时候,妈妈对她说“你这个孩子呀胆子小、老实,可得多长个心眼,别人就是喜欢欺负你这样的”;星期天上午妈妈有事情外出,把婷婷一个人留在家里,反复叮嘱她“关好门,别把坏人放进来”;婷婷的妈妈和爸爸离婚好几年了,妈妈经常对婷婷说“爸爸是个骗子,别理他,当心他把你骗去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因为经常受到妈妈的“灌输”,婷婷的防范意识真的很强,不仅不相信陌生人,对自己的同学和老师也习惯性地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在她小小的心灵里,似乎自己随时有被骗、被欺负的可能,似乎世界上除了妈妈,没有一个人值得她相信。 婷婷的妈妈其实走进了一个家庭教育的误区。虽然妈妈的出发点是无可非议的,但她的教育发生不当,教育内容也太片面,没有客观公正地教孩子正确认识世界,她的教育带有自己的偏见,从而导致了孩子的偏见,使孩子从小就在怀疑中看人,难怪婷婷会这么“疑心重重”。 婷婷的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却是有普遍意义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她这种不信任别人的情况已经明显地影响了她在学校中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她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了她人格的健康发展。如果不能及时帮助这样的孩子改变这种状况,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造成孩子偏激或逆反,轻者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幸福,重者则可能形成反社会的倾向。 婷婷主要是妈妈的教育不当造成的。还有的孩子虽然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大灰狼”的警告,但在生活中遇到实际的问题比如曾经被人欺骗过,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不能正确看待,也会产生类似的问题。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家长进行认真的反思和自我的教育。婷婷的妈妈就是这样,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端正自己对社会、对别人的态度,扔掉“有色眼镜”,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好帮手。 同时,还应该从以下方面对孩子进行帮助: 1、 教孩子学会分辨“自我保护”和“以诚待人”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明确前提,告诉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提高防范意识,在什么时候不能随便怀疑别人,不能一概而论;另外,告诉孩子“以诚待人”也是必要的,两者并不矛盾,教会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2、 指导孩子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 诚然,社会上有坏人的存在,但也要承认坏人只是少数的,大多数的人都是好人,要用 积极的态度指导孩子观察社会和人生。平时可以结合一些身边的好人好事,或者孩子在学校里遇到的感人事迹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纠正孩子认识上的偏颇。 3、 结合具体的事例指导孩子信任别人 家长通过帮助孩子对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来引导孩子学会信任和尊重别人。比如身边有人因为互相的不信任发生了误会,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分析这件事,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不良反应;再比如指导孩子参加同学之间约定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观察同伴的行为,体会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的意义。 4、 鼓励孩子多观察和了解别人 在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鼓励孩子多观察,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究竟是坏人多还是好人多”、“什么样的人可以给予信任”、“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当心上当受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以什么样的眼光看问题”等,使孩子在感性的素材中自觉去领悟和提高。 5、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讨论 讨论围绕着“信任和尊重”的主题进行,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或者成人和孩子一起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观点。通过讨论使孩子直接了解到别人的看法、澄清一些问题,再和自己进行比较,从中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苗 蓬) 孩子早上赖床~怎么办, 许多家长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早上喊孩子起床要喊好几遍,孩子总是不肯爽爽快快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有时磨磨蹭蹭“耍赖皮”,有时索性装作没听见,非要家长反反复复地催几遍,急得爸爸妈妈直起发火,如果家中有这么一个喜欢赖床的孩子,早上的时间可真够家长们头疼的。 我们都知道赖床是个坏习惯,既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孩子意志力的培养,独立性的形成。家长们都希望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这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赖床,也就是先要来分析一下赖床的原因。 孩子赖床,有时可能是阶段性的(有一个时期表现得比较明显),有的可能是一惯性(经常是这样)。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找原因了。 孩子阶段性的赖床,可能是以下情况造成的:1、孩子在这一段时期内比较紧张或疲劳,休息时间不够,睡眠不足。比如在临近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孩子的功课压力比较重,晚上复习的时间长,睡得晚就起得迟了;再比如长假后开学的前几天,因为假期玩得比较兴奋,体力的消耗比较大,也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物钟;2、孩子可能有健康的问题。比如生病了可能没有精神致使早上起不来;或者孩子有什么心事造成情绪紧张而影响睡眠的质量等等。 这些在某一段时间表现出来的赖床现象,一般来说都具有具体的原因的,只要家长 们平时注意观察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帮助,改变孩子的赖床现象不是不难的。 如果孩子长期以来一直喜欢赖床,就需要家长更加耐心地指导了,甚至还要家长自己做出改变,因为这种现象与家庭生活有着很大关系。那么,在家庭生活中和家庭教育中,因素可能导致孩子赖床呢,原因之一:溺爱。在家里孩子说了算,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晚上孩子睡觉的时间不固定,高兴什么进修睡就什么时候睡,早上孩子想偷赖不起床家长也没有办法。原因之二:家长事事包办造成孩子的依赖性。早上起床一直是家长叫的,有家长替孩子着急,替孩子把一切安排好,甚至替孩子穿衣服,理书包,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久之就完全依赖大人了,把这些当作是家长的事情看待了。原因之三: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规律的可能不仅是孩子,可能也包括家长,比如有的家长自己工作比较忙,或者晚上应酬比较多,常常晚睡觉,孩子就和家长一起“挑灯夜战”,或者因大人很晚了还有活动而影响孩子早睡觉。 当然,孩子赖床也有自己主观上的原因,如意志不坚强,如时间观念差等。但笔者认为,小学生的身心还都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独立性的发展还不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完全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一些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不要过多地责怪孩子,而是要想办法找原因,想对策,给孩子的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赖床的坏习惯呢, 1(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时间表,明确规定好晚上睡觉 和早上起床的时间,并在征得孩子同意后在家长的监督下立刻进行。时间表的执行原 则上靠孩子的自觉,让孩子自己学会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可以 委婉地提醒,但提醒的次数不要太多,以免孩子产生依赖。 2(让孩子明白早睡早起,珍惜时间的道理。观念决定着行动,孩子,的赖床,可能是不 懂得如何珍惜时间,或者不知道为什么要早睡早起,家长要注意抓住时机,适时适当 地多给孩子讲讲道理。但注意不要空谈,要把道理结合在具体的问题和情境中。比如 孩子因早上赖床而迟到了,家长就可以帮他分析一下,如果准时起床不磨蹭,不就把 迟到的时间抢回来了吗,这样孩子就明白了醒来之后马上起床的必要性。 3(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体验按时起床的好处。如果孩子的自觉性不够,家长在最开始的 时候可以用一些强制之手段(但事先要跟孩子打招呼),比如把孩子拉起来、或者把 被子掀掉(冬天时要注意别让孩子着凉),强迫孩子起床。孩子虽不情愿,但当,体 验到早起早起可以避免迟到,可以安安心心地吃早餐,理书包,他的心情就会改变。 家长要注意把握的正是后面的工作,启发孩子去领悟,当孩子有所感悟时,家长就可 以逐渐地转向鼓励孩子自觉起来了。 4(及时表扬,给予正向的强化。在孩子有所进步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但要 注意把握分寸,大的进步得大的表扬,小的进步得小的表扬,不要表扬得太过,也不 要漠不关心。 5(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比如选择家中的一个成员作为孩子,的对手,让孩子和他进行 比赛,看谁一周内准时起床的次数多,看谁穿衣服的动作快,谁表现好就给谁奖励, 奖励甚至可以累积计算月成绩、季度成绩等。以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从而促进行为 的改变。注意的是成人可以适当地“让”着些孩子,但要“不露痕迹”,不能让孩子 感觉到,也不能让得太多。有时成年也要超过孩子一些,不断给孩子的激励。
/
本文档为【孩子怕见陌生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