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构建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

2018-02-18 10页 doc 46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构建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构建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 ——基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二级建家”的实践 2010年10月 14 构建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 ——基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二级建家”的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一切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力的发挥。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看,关注人,特别是关注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也是高校自身兴旺发达的关键。而人才成长的环境构建与完善问题,无疑是摆在各级领导者...
构建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
构建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 ——基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二级建家”的实践 2010年10月 14 构建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 ——基于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二级建家”的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一切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创造力的发挥。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看,关注人,特别是关注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也是高校自身兴旺发达的关键。而人才成长的环境构建与完善问题,无疑是摆在各级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和谐人文生态环境的意义 所谓“人文生态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而言,特指通过各种积极的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人的生存、生活或工作的硬件条件和文化氛围,而侧重于精神、意境、氛围等层面。本文所谈的人才,特指高层次的专任教师队伍,即能够为学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科技领军人物。 通过积极地策划和实践,建设“和谐学院”,形成民主、温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就可以为人才的生活、工作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外在的保障,从而助推人才的成长,进而实现人才强校、人才兴教、科教兴国战略。 二、构建人文生态环境的具体理念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现在的家庭居住特点决定,大家平时见面的机会很少。从应用科学学院的实际来看,它是北京科技大学唯一的理学院,科学研究的实力相对薄弱,经济实力不足,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五个一级学科,教师交流机会少。凝聚学院人气、共建和谐学院,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非常迫切地提到了学院领导的工作日程上。 实践表明,“凝聚力工程”是建设和谐学院、构建人才成长人文生态环境的主要“抓手”。 三、构建人文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 建设和谐学院、构建人文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经验主要是党委引领,行政支 15 持,工会运作,共青团组织和全院教师广泛参与,以“凝聚力工程”建设为主线,做好“二级建家”工作。形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具有如下主要特征:民主、温馨、发展、成长。 (一) 建设民主之家 民主建设,是“凝聚力工程”的根基,是和谐学院的主要标志。通过建设民主之家,使人才敢说话、想说话、能说话,说话有人重视,是人文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民主之家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教代会和院务公开来重点推进。 1、教代会化 自1996年建院伊始,通过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学院逐步使二级教代会成为实现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保障机制,成为实施“凝聚力工程”的重要平台,成为高层次人才与学院正式交流的重要管道。 主要的做法是: 教代会时间固定、议程规范。每个年度的1月上旬和12月下旬必开。大事必议、议事必决。年初的教代会,集思广益,重点讨论确定一年的工作;年终教代会,汇报盘点全年工作,检查全年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年度财务运行状况。 议题重点突出,每次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近几年来,学院教代会的重点议题都是关系学院发展大局的议题。如学院发展战略、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生就业问题、学科梯队建设、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理科规划等。每次会议,围绕主题,解决关乎学院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见表1)。 教代会参与干部的选拔、民主评议和年终考核。在学院年终考核、班子换届及干部选拔任用时,请教代会代表、高层次人才参与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 教代会代表会上议政、会下献策,提升学院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目前学院的教代会代表共70人,占全院教职员工的37%;其中高层次人才10人,占代表总数的15%。在任期内,教代会代表每年至少参加2次会议。平时建言,会上献策,成为学院领导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实际发挥了学院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作用;代表参与决策,又是教学、科研、管理的骨干,是具体工作的领导者和执行者,进而也有效地增强了学院决策的执行力。 2、院务公开制度化 所谓“院务公开”,就是将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学院事务,通过会议和公示栏等形式及时知会人才和全院教师;在制定、实施学院政策的过程中做到 16 “公开、公平、公正”。这是尊重教师“四权”、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形成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具体做法如下: 表1 应用科学学院近年来教代会一览表 年份 届别 解决的关键问题 2003度 二届一次 应用科学学院战略规划 2004度 二届二次 学生就业工作 2005度 二届三次 学科梯队建设 2006度 二届四次 应用科学学院“十一五”规划 2007度 三届一次 本科教学评估 2008度 三届二次 学院下一个阶段发展的思路 2009度 三届三次 北京科技大学理科发展规划 制订《院务公开实施细则》。设立院务公开办公室;由院长、书记挂帅,行政副院长、工会主席负责具体实施;设立“院务公开信箱”;建立 “院长接待日”。 坚持党政工联席会制度。学院实施院务公开以来,建立了工会主席参加党政联席会和学院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党政工联席会,“雷打不动”,及时研究人才引进与发展、教代会、本科教学、科学研究等学院近期工作。“三重一大”事项由学院班子集体决策,重要事情实施“票决制”,避免“一言堂”。 职称评定、考核、聘岗等工作公开。例如,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做到“三公开”:述职时间和地点公开、参评人员的相关材料公开、评审的程序和结果公开。“三公开”使得申报者明白自己的位置,使其他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使得教师了解学院工作的真实情况,避免“暗箱操作”,从而有效地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使得学院近年来此项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对于人才团队的成员,依照学校相关政策,优先解决其职称和生活待遇问题;并将相关情况向教代会汇报。 (二) 建设温馨之家,使学院氛围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 温馨的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学院的重要表征,是“凝聚力工程”成效考量的又一重要指标。各个高校目前都非常重视人才引进,纷纷不惜投入“重金”。从人才的视角看,物质的条件反而显得不十分重要了,文化氛围、人际关 17 系状况倒成为他们考量一个环境的重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温馨的氛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环节。 我院“温馨之家”的建设,主要通过建家“阵地”和集体活动来重点推进。 1、建家阵地化 目前学院所属的理化楼、实验楼、理学楼各有一个教工活动场所,另有多功能厅、咖啡吧,总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学院筹集资金近20万元,配置了卡拉OK室的相关设施、台球、乒乓球、竞技麻将、棋牌、电视机、微波炉等。这一举措有效地推进了建家的步伐,从而使得我们有了建家的重要物质载体,可以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对于人才及全院教师的休息、日常交流和学院“自选”文体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建家场地和相关设施,以兴趣小组为依托,每年12月学院举办全院教职工“文体活动月”。项目包含球类、棋牌类个人项目和集体趣味项目。参与人员非常多,一般达到全院教师的70% 以上。人才不但是科研领域的精英,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是“体坛高手”,如闫海教授的排球、陈章华教授的羽毛球,等等。 在此过程中,工会邀请人才全程参与,他们的热情也非常高。这样的文体活动,增加了大家的交流沟通机会,提升了教师的团队意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院荣誉感。 2、集体活动机制化 学院工会精心组织参加学校工会定期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并在近年来,获得过多项荣誉,如:登山比赛团体与个人冠军、广播操比赛冠军、男子排球冠军、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三名、精神文明奖等。这些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 每年部门工会从全院层面精心组织一次春游、一次秋游,并邀请人才参加。从金山岭到八达岭,从平西十渡到昌平蟒山„„,在欢声笑语中,大家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彼此间的情感加深了,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增强了。举重若轻般, [3]就有效地塑造了高效能工作运行的集体和更珍贵的、更牢固的价值共同体。 每年定期组织全员体检。从2003年起,学院积极筹措资金,为学院全部教职员工体检一次——在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或北医三院体检中心。积极关注教 18 师身心健康。对于体检有问题的,工会还组织复检和配合进一步治疗。这些举措关心到教师的心坎上,使他们安心地为学院服务。 (三) 建设成长之家,使人才成长有方向、有动力保障 人才和教师的成长有其规律性。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 围,在教学、科研上为大家搭建学习、成长与施展才华的舞台。“成长之家”建设,主要通过教师激励措施具体化和学术交流层次化来重点推进。 1、激励措施具体化 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养,打下成才的坚实基础。学院制定了《关于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相关规定》,要求新来校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试讲,在每位青年教师进入学院工作时,即为其指定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学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指导、审阅、修改所带青年教师备课讲义。每学期至少听2次该教师的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在从承担教学工作伊始就要对应自己的课程,完整地听完指导教师的相应课程。 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院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定期参加学院和、学院和北京市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切磋交流中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 正职领导定期走访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学院利用“北京科技大学422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工程”引进人才10位。院长、书记每月至少一次,登门拜访他们,了解人才生活和工作近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解决其具体问题,把学院的关怀落到实处。 重视师德建设,为退休教师颁发 “荣誉贡献奖”。学院除了定期探望退休的教师、年终和退休教师一起联欢之外,从2005年起,在年底的全院教职工大会上,为当年退休的教师颁发“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荣誉贡献奖”奖杯。由书记宣读学院对于这位教师终身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成绩的肯定的颁奖辞;由院长颁发奖杯。老教师激动不已,台下的青年教师也倍感温暖、感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亲其师,亲其道”的师德榜样力量。这种人文关怀的场面,打动着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纯粹、最高尚的情感心弦,不但体现了对教师主体地位的尊重,更收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潮汐效应。 2、学术交流层次化 学术交流是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学科活力与发展的源泉。学院高度重 19 视学术交流氛围的营造。自2004年起,总结近年来人才工作和学科建设的实践,充分发挥学院数、理、化、生、力五个一级学科的学术资源优势,党政工团合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名师讲坛”,开辟“学术沙龙”,重点打造“理学之美”、“教学之美”两个品牌。 “名师讲坛”每年至少邀请2位院士、国家级名师(如陈难先、杨乐、宋天佑、卢德馨、李元杰等),来学院做学术报告,让师生员工听到大师级的教学科研新境界、新思路、新方法、新成就。 “理学之美”论坛,由学院的人才、教授、国内外专家来报告自己领域的前沿工作和本人所着力研究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 “教学之美”则由学院教学名师和外请专家,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学术沙龙”开展的交流一般两周一次。既有学院内不同学科的交叉讨论,也有学院之间学科的交流研讨。现在全校都知道——应用科学学院的学术沙龙的咖啡“味道好极了~”目前已有两个实体性的研究项目成立。其中一个是学院承接的北京市共建项目——《延庆妫水湖蓝藻水华富营养化污染治理》(160万元),为延庆人民拿出一套妫水湖污染的预测预警和治理系统。 (四)人才有“用武之地”,全院教师各得其所,成就“发展之家” 经过学院近13年的积累,经过党政工和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努力,学院的凝聚力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学院的人文氛围和学术氛围得到极大的改善,学院日益成为可以稳定队伍、吸引人才的一方“乐土”,全院教师各得其所,学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之家”。 1、“凝聚力工程”推动了人才的引进 凝聚力工程建设有效促进了学院人文氛围和学术氛围的改善,稳定了既有队伍,吸引了高层次人才,促进了学院教师队伍的成长、壮大。学院目前学院教师队伍实力很强。190位在职教职工中:教授4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 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师德标兵1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2等奖获得者1人 。 在教学团队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教学技能精湛的教师,如范玉妹 20 (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连续8届学校“我爱我师——学生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获奖教师)、吴平(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教学名师)、袁文霞(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获得者),等等。 在科研团队方面,除原有的陈难先、潘礼庆、闵乐泉、郑连存等教授外,近5年来,包括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奥运会反兴奋剂专家、“国际核聚变”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内的10名高层次人才和无机化学领域的一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陆续来到应用科学学院。这些人才的加盟,更加增强了学院发展的后劲,为实现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北科大新一阶段的理科发展战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充分印证了应用科学学院人文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 2、“凝聚力工程”推动了学院综合实力的跃升 经过学院多年的努力,特别高层次人才的加盟,使学院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教学质量高、学科发展快、人才培养质量让人信得过的理科学院,学院的综合实力得到跃升。 目前主要的成果有:建成凝聚态物理、材料合成化学、固体力学等博士点3个;建成全国工科物理教学基地 1个;北京市实验示范中心1个;近年来SCI排名在全校名列三甲;科研经费由建院之初起步跃升至年均近1000万元的规模。而学院的年终综合考核在全校14个二级单位中近年来一直名列前茅,很好地说明了学院的发展总体状况。2009年年初,学院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北京市模范教职工之家”。正如校党委书记罗维东教授的那样:“应用科学学院是北京科技大学发展最快的学院之一”。 21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院以“凝聚力工程”为主线,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党政工合力,多年持续地实施机制性举措,有效地激励了队伍、凝聚了人气,促进了和谐学院的建设和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才的引领又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综合实力的跃升。学院的基层实践,生动地印证了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这样的论断:“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 应用科学学院的建家实践表明: 学院的氛围是可以改变的,和谐学院的建设是可以逐步达成的,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是可以构建的。构筑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关键在于: 1、充分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在学院科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党政工团合力,带领全院“共建一个家”。 3、形成民主、温馨、成长、发展的氛围,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2
/
本文档为【构建适合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