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如何煮中药

2012-11-09 11页 doc 41KB 10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7531

暂无简介

举报
如何煮中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熬中药,每次出门诊时总是反复介绍,所以今天把中药的正确的煮法介绍一下: 方法一:(推荐) 1 先用清水把中药洗一遍,将水倒掉; 2 重新加水,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把草药泡透为准。水量可根据草药的多少来定; 3 把药放到火上煮,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半个小时即可。 4 最后把药液滤出来,分为两次口服。   方法二: 1 同上:先用清水把中药洗一遍,将水倒掉; 2 同上:重新加水,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把草药泡透为准。水量可根据草药的多少来定; 3 同上:把药放到火上煮,先用大火煮开,再改...
如何煮中药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熬中药,每次出门诊时总是反复介绍,所以今天把中药的正确的煮法介绍一下: 方法一:(推荐) 1 先用清水把中药洗一遍,将水倒掉; 2 重新加水,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把草药泡透为准。水量可根据草药的多少来定; 3 把药放到火上煮,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半个小时即可。 4 最后把药液滤出来,分为两次口服。   方法二: 1 同上:先用清水把中药洗一遍,将水倒掉; 2 同上:重新加水,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以把草药泡透为准。水量可根据草药的多少来定; 3 同上:把药放到火上煮,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半个小时即可。 4 最后把药液滤出来。 5 再加水,同上次一样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煮半个小时。将药液滤出。 (即一副药煮两遍) 6 将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在一起,分两次服用。   煮出的药量一般有两个纸杯那么多就可以了,不用太多。很多人每次喝一大碗,喝得胃都不舒服,这样不太好。   以上两种方法,唐代以前都是使用第一种方法,从宋元之后才开始用第二种方法。原因是中药所用在于气和味,即中医所说的四气五味。气即寒热温凉,升降沉浮;而味则为酸苦甘辛咸(淡)。中药讲究“补泻在味,随时换气”。医家认为第一遍药液气胜,第二遍药液味胜。所以将两次药液混在一起,则气味更为平和。所以出现第二种煮药方法。 但也有很多医家认为这样不符合古法,因为第二遍药液已经没有什么药用价值了,所以对这种方法并不赞成。 这些常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了。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一种方法,但大家在煮药时可以灵活一点: 1 如果药量不大,就煮一遍即可,没必要煮两遍。 2 如果要量比较大,或者第一遍煮的药液太少,就可以加水再煮一遍。 3 有的人煮三遍药,这样不对。 另外还要注意两点: 1 治疗感冒的药物或者辛香的药物,煮一遍即可,时间也要减半,即大火煮开了,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不要太长,太长了辛香之气都蒸发了,就起不到发的作用了。 2 有些石类、贝壳类的药物,以及附子、乌头等毒性大的药物要先煎,即先煮半个小时甚至四十分钟,再同其药物一起煮。 一、先来学几个概念:“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解表药”,“补益药”,.“一碗水”。 1.“先煎”就是要先打碎后煎煮20-30分钟以后再入其它药合煎到规定时间。需要先煎的药比较容易识别,它们都是些矿石及贝壳类药材,像石决明、牡蛎、磁石、龙骨等。 2.“后下”是指在其它药物煎好出锅前10分钟放入的药材。它们指那些含有芳香挥发物质的药物,久煎会损失药效,如薄荷、砂仁、蔻仁、佩兰、青蒿等,另外大黄、钩藤也宜后下。 提示:在滋补的方剂中往往会加入一些行气药,如青皮、陈皮、枳实、枳壳、砂仁、蔻仁等,我们建议这些也应该后下,煎煮10-15分钟后起锅,因为滋补药需要久煎,而这些药不耐久煎,也应该单独包装。 3.“包煎”是指某些需要装入纱布袋煎煮的药,这些药大多是粘性强、粉末状、颗粒细小或者是有绒毛的药材,如车前子、苏子、蛤粉、青黛、枇杷叶、旋覆花、蒲黄等,如不包煎服用时要滤清药液。 4.“另煎”是指一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并防止浪费,需要单独煎煮,其煎液可与其他药物的煎液合并后服用或单独服用,如野山参、高丽参、西洋参等;冬虫夏草另煎并连药材同吃,或磨粉冲服更好。 5.“冲服”是指某些特别贵重、量少的细料药可以磨成细粉,用其他药物煎好的汤药冲服,如珍珠、犀角、羚羊角、麝香、朱砂、三七、琥珀等;新鲜的中草药必要时也可以打汁冲服;天麻、鸡内金、炙甲珠研末冲服比入煎效果好。 提示: * 需要按以上五种煎煮方法处理的药材在药房包装时,药剂师应该单独包装和详细告知顾客,这是规定也是起码的行业道德。当然也有个别药剂师没有尽到告知义务或根本不单独包装,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留意。俗话说,多学点没坏处。 6.“解表药”是指治疗扁桃体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因此而引起的头痛、咳嗽、鼻塞、发热、怕冷、咽痛等病症的方剂。 7.“补益药”是指治疗身体因脏腑疾病造成的慢性损耗、劳倦外伤或营养不良引起的阴阳气血津液的不足而致虚的方剂。也许理解起来很困难,但补益药有个特征,就是往往包含有这么几种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生地、熟地、当归、枸杞、麦冬、山萸、肉苁蓉、杜仲、补骨脂等,如果看到这几种药就可以断定这张方剂有补益的作用,但不一定是单纯的补益,往往是攻补结合或通补结合的。 8.“一碗水”大概相当于半斤牛奶的量。 二、准备煎药了。 1.什么工具最合适? 首选砂锅,砂锅材质性质稳定,不宜与药物中的化学物质结合,而且受热均匀;其次是陶瓷或搪瓷器皿;不锈钢或铝锅也可以,只是所用的锅要有盖子。切记忌用铁锅和铜锅。另外准备一把长柄勺子,勺子大小依药物多少而定,因为勺子比筷子容易翻底。 用水注意一点,煎药用自来水即可,只是要用新鲜的生水,有条件就不要用热水、凉开水和久沸的水。 提示: * 头煎必须加冷水,二煎必须加热水,因为药物中的蛋白质遇冷会凝结。 先浸泡一下。这一步很重要。刚买回来的干燥的药材加水不要太多,水面高出1横指就行,这样过一段时间,水就被药物吸收了,煎药前把水补足就可以。中草药在煎煮以前必须要经过充分浸泡以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可惜的是现在代客煎药的药房最多浸泡30分钟,甚至根本不浸泡就直接下锅了,所以我们建议如果有条件就自己煎。 提示: * 如果万一加水多了,就在头煎开锅以前盛出一些,二煎再用,开锅以后就不要这样了。 那么30分钟到底够不够?一般来说是够了,解表药只需浸泡20分钟就可以,因为解表药往往是花、茎、叶等质轻的药,比较容易吃水;补益药的浸泡时间要长一点,有人说60分钟就可以了,但实际情况看,有些块状或片状的药往往需要2个小时才能吃饱水,比如生地、熟地、麦冬、白术这些药,尤其是加工不精细,块比较大的时候更是如此。 提示: * 如果是急救药,不要泥于以上规则,直接下锅好了,救命要紧。 * “先煎”,“后下”的药物要单独浸泡,“包煎”不需要单独浸泡。 2.该放多少水? 这里有一个原则:补益药要多放水、久煎、取浓汁;其它药少放水、轻煎、多取汁。 解释一下,要在充分浸泡以后加水,补益药头煎水面高出3横指,二煎刚刚没过药物;解表药头煎加水过1指,二煎没过药物;其它药头煎高出1横指,二煎没过药物。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总水量多于2碗。如果药物很少,总水量不足2碗,那就加2碗水,煎到1碗就可以了。总之,头煎药液浓,水要多些,二煎药液淡,水就少些。 提示: * 不要在煎药中途加水,尤其是时间过半了以后再加水就只能是稀释药液而已,所以要一次加水加足。开始不好掌握,万不得已时水多点总比少点好。中医有句古语——药服满浆,意即服药要服够量,水太少了药物作用小。 * 如果每服药医嘱是一天服两遍,要保证每服药至少煎出2碗水,服三遍则三碗水。 三、可以煎药了 1.该煎多长时间? 补益药头煎要50分钟,二煎要30分钟;解表药头煎要15分钟,二煎要10分钟;其它药头煎30分钟,二煎15分钟就可以了。 提示: * 每服药要煎两遍,因为每味药材的煎出时间不同,煎两遍才能保证全部煎出。如果煎药前充分浸泡过,并且煎药时间足够,可以不煎第三遍。 * 现在的药店都搞一刀切,统统告诉顾客头煎20分钟,二煎15分钟,这是不科学的。之所以这么告诉顾客,是因为该单包的不单包,该后下的就不能后下了,就只能煎20分钟了,因为行气药不耐久煎,所以自己要注意一下。 2.掌握好火候。 煎药就像烹饪,火候很重要。开始时要大火,开锅后转小火,让水轻轻沸腾就可以,火太大有效成分就会过多蒸发,二煎同样。煎药的过程中要隔10几分钟把药由下至上彻底翻一遍,尤其是二煎水比较少时更重要。 提示: * 不要忘记对药物“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的下锅时间掌握。 四、怎么储存汤药 煎好的药液就是可以服用的汤药了,由于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时间久了会变质,原则上是当天煎当天服。但是每天都煎药时间不允许,我们可以变通一下,一次煎4-7服药,把药液保存在冰箱冷藏室内,7天之内是不会变质的。服用的时候盛出一碗,在微波炉加热3-4分钟或者火上稍微烧开。 提示: * 除非有医嘱,否则所有汤药都不能冷服,每次服药前都要稍微烧开,然后温度合适了再喝,因为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是加热了以后才能相互融合。 原文: http://www.wikish.net/doc-view-975.html 1.中药的选用  一般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药物,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去购买药材。相比某些诊所,很多医院的药材价钱较高,但其货源充足,质量有保障。患者可根据需要抓药,过期的、霉变的或假药千万不要服用。       2.器皿  一般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千万不要用铁锅或铝锅等金属器皿。       3.煎前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4.用水  很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实这是笼统的说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药物有多少之别,不能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论。一般说来,水要浸泡过药物一指高左右即可。草药较多或第一遍煎煮时可以多放一点水,第二遍可少一些;一般第一遍用冷水,第二遍则用热水。 5.方法  煎药时除按药方上指定先煎或后煎外,一般是先将单药放入药罐,然后加水至超过药面,浸泡15分钟后置火上,先用急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二煎一般只需煮沸15分钟即可。对清热解表药要用急火快煎法,一般每次煎煮10~20分钟,并趁热服用。滋补药物煎煮时间须适当延长,小火煎1~2小时使其成为浓汁。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分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6.服法  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普通或家庭一般采用2次,分头煎、二煎两次服完,两次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也可将头煎、二煎的药汁盛出,调匀,保温,分两次或三次服用。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安神药宜在临睡前服用;补养药宜在饭前服用;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饭后服为好;服用清热解表药后,不宜吹风,并观察有无出汗和体温、脉搏的变化;泻药、驱虫药在空腹时服,服后注意大便变化;调经药应在经前服用。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     7.机煎中药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自己煎煮中药,则可采用他人代煎或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无论居家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 8. 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性病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饮茶等。
/
本文档为【如何煮中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