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感觉传导路

感觉传导路

2012-11-08 37页 ppt 13M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0365

暂无简介

举报
感觉传导路nullnull 神 经 传 导 通 路 Pathway 解剖学教研室null 概 述 神经中枢接受由内、外环境的刺激转变成的神经冲动后,除作出简单的反射应答外,有许多还上升到感知和意识阶段,这些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神经链)称为传导通路,简称传导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神经冲动由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通过中继,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或其它高位中枢并可形成各种感觉的神经链。 运动(...
感觉传导路
nullnull 神 经 传 导 通 路 Pathway 解剖学教研室null 概 述 神经中枢接受由内、外环境的刺激转变成的神经冲动后,除作出简单的反射应答外,有许多还上升到感知和意识阶段,这些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神经链)称为传导通路,简称传导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神经冲动由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通过中继,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或其它高位中枢并可形成各种感觉的神经链。 运动(下行)传导路:由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发出的神经纤维,直接或经过中继后终止于脑干或脊髓运动神经元,再经周围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反射的神经链。 感 觉 传 导 路 Sensory Pathway 感 觉 传 导 路 Sensory Pathway重点 ★ 深、浅感觉传导路及各部损伤后的特点 ★ 视觉传导路的组成及各部损伤后视野、 瞳孔对光反射的变化null 定义 起于各种感受器的神经冲动经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经过几次中继,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的神经链。又称上行传导路(Ascending pathway)。 分类 根据神经冲动传入的情况分为: 1、意识性感觉 引起感知和意识的神经链。如深感觉、浅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等。 2、非意识性感觉 不引起感知和意识的神经链。如颈动脉窦、颈动脉球及经网状结构等的传入冲动。 3、意识性、非意识性兼有的 如膝跳反射。反射本身不经过大脑皮质,反射中枢在脊髓,但某些过程可知,如膝跳反射中感知叩击髌韧带。 null  一、深感觉传导路   (Deep sensory pathway) 二、浅感觉传导路  (Superficial sensory pathway) 三、视觉传导路 (Visual pathway)null脊髓延髓延髓脑桥中脑一、深感觉传导路(Deep sensory pathway)null 躯干四肢有关感受器脊神经前、后支薄束:T4以下楔束:T4以上薄束核楔束核纤维交叉形成内侧丘系VPL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半 (部分纤维达 脑岛皮质)脊N节丘脑中央辐(放)射 (一)躯干、四肢的深感觉传导路 1、功能 传导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运动觉、振动觉、平衡觉)和精细触觉(纹理觉、两点辨别觉)。 2、组成null3.特点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①第一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脊神经节内。 周围突 随脊神经分支分布于躯干、四肢有关感受器(肌梭、触觉小体等)。 中枢突 经脊髓后根内侧份(粗纤维)入脊髓后索,长升,形成薄束(T4以下)或楔束(T4以上)至延髓。短降,直接或经中继后终止于脊髓前角完成反射。 ②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内。 轴突 走向中央管腹侧,与对侧者交叉(内侧丘系交叉),形成内侧丘系。延髓行于正中线旁边、锥体束后方;脑桥行于斜方体内;中脑行于红核背外侧。null③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 轴突 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经内囊后肢上升。 投射部位 中央后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或称第一感觉区),部分到达脑岛皮质(第二感觉区)。null(2)脊髓后索内纤维排列有明确定位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骶、腰、胸、颈部的纤维。 (3)一次集中交叉,即延髓内侧丘系交叉。故交叉前损伤(脊髓内损伤一侧薄束、楔束),患侧损伤平面以下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交叉后损伤(在脑干内侧丘系交叉平面以上损伤一侧内侧丘系),对侧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 (4)皮质投射,呈倒投,定位关系明确。 (5)功能决定投影区面积的大小。null非意识性深(本体)感觉传导路传入途径(了解):(1)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及分支同深感觉传导路, 但进入脊髓后即终止于胸核、 灰质第Ⅴ~Ⅶ层、楔束副核等;(2)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胸核、灰质第Ⅴ~Ⅶ 层、楔束副核,其中枢突组 成脊髓小脑束经双侧小脑脚 传入旧小脑皮质调节运动。(二) 头面部的的深感觉传导路 迄今为止路径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经三叉神经中脑核换元后上升。 null 二、浅感觉传导路 (Superficial sensory pathway)null脊髓 延髓延髓脑桥中脑内囊(一)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null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脊N脊N节脊髓后根外侧份脊髓灰质后角斜升1~2个节段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部分纤维达 脑岛皮质) VPL丘脑中央辐(放)射 1.功能 传导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粗略触觉(压觉)。 2.组成null 3.特点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①笫一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脊神经节内。 周围突 经脊神经前、后支分布于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如环层小体等)。 中枢突 经脊髓后根外侧份(细纤维)入脊髓灰质后角。 ②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内。 轴突 经白质前连合斜升1~2个节段交叉至对侧的侧索前部和前索内,转折向上形成脊髓丘脑束。(脊髓:侧索前部和前索后部;延髓:相当于脊髓的侧索前部和前索后部;脑桥:斜方体外侧;中脑:内侧丘系和三叉丘系背侧)。null③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轴突 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经内囊后肢上升。 投射部位 投射于中央后回上2/3 及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或称第一感觉区),部分到达脑岛皮质(第二感觉区)。 (2)一次逐级交叉,即经白质前连合斜升1-2个节段逐级交叉至对侧。 (3)脊髓丘脑束内纤维排列定位 由外侧向内侧为骶、腰、胸、颈部来的纤维。因此,可依据痛觉、温度觉障碍出现的顺序来判断髓内、外病变。当脊髓外病变挤压时,首先出现对侧下半身(腰、骶部纤维受压)痛觉、温度觉障碍,其后累及对侧上半身(胸、颈部纤维)。若为脊髓内病变,则痛觉、温度觉障碍的顺序相反。 (4)皮质投射,呈倒投,定位关系明确。 (5)功能决定投影区面积的大小。 null 躯干、四肢深、浅感觉传导路 在中枢各平面受损的特点 1、脊髓平面半横断 患(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但浅感 觉存在(损伤平面深、浅感觉均障碍)。 对(健)侧损伤平面1~2个节段以下浅感觉障 碍但深感觉存在。 以上现称为“感觉分离”,是脊髓半横断伤的特点。 2、脑干(丘系交叉平面)以上各平面半横断 对侧躯干及上、下肢深、浅感觉均障碍。 三叉N节三叉N的分支头面部浅感觉感受器三叉N脑桥核三叉N脊束核VPM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1/3 (二)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1.功能 传导头面部的痛觉、温度觉、粗略触觉(压觉)。 2.组成null3.特点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①笫一级神经元 胞体 主要位于三叉神经节内(舌咽神经上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 周围突 经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浅感觉感受器。 中枢突 经三叉神经根进入脑桥形成三叉神经脊束至三叉神经脊束核(可下达脊髓C2节段)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②第二级神经元(传导分核) 胞体 位于延髓和脑桥三叉神经脊束核(传递痛、温度觉信息)和三叉神经脑桥核(传递触觉信息)。 轴突 三叉神经脊束核纤维在脑干内交叉至对侧(脊束核传导痛温觉纤维对侧走),转折向上参予构成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纤维在脑干内则经双侧三叉丘系上行(脑桥核传导触觉纤维双侧走)。null脊髓C 2延髓 延髓脑桥中脑 ③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轴突 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经内囊后肢上升。 投射部位 投射于中央后回下1/3 (3.1.2区或称第一感觉区),部分到达脑岛皮质(第二感觉区)。 (2)一次逐级交叉,即在脑干内逐级交叉至对侧。 (3)皮质投射,呈头正定位。 (4)功能决定投影区面积的大小。null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损伤表现 1、三叉神经根损伤 同侧头面部浅感觉及运动障碍。 Ⅴ1受损:同侧眼裂以上浅感觉障碍。 Ⅴ2受损:同侧眼裂与口裂之间浅感觉障碍。  Ⅴ3受损:同侧口裂以下浅感觉障碍,同侧咀嚼肌运动障碍。 2、三叉神经脊束及核损伤 同侧头面部痛觉、温度觉障碍。 3、三叉丘系损伤 对侧头面部痛觉、温度觉障碍,触觉存在。 null 上行传导路要点 (一)深和浅感觉三条通路的共同点 深、浅感觉三条通路均由三级神经组成,两次换元,一次交叉。 1.笫一级神经元胞体均位于神经节(脊神经节和脑神经节)内。 2.由第二级神经元胞体所发出的二级纤维均立即交叉至对侧组成丘系(脊丘系、内侧丘系和三叉丘系)。 3.第三级神经元的胞体均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 4.第三级神经元的轴突均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并经内囊后肢上传。null(二)深和浅感觉三条通路的不同点 主要表现在第二级神经元 1.起始核的部位不同 (1)脊丘系(脊髓丘脑束)起于脊髓灰质的后角固有核。 (2)内侧丘系起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3)三叉丘系起于延髓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的三叉神经脑桥核。 2.交叉平面不同 (1)脊丘系在脊髓内经白质前连合斜升1~2个节段逐级交叉至对侧。 (2)内侧丘系在延髓内集中交叉。 (3)三叉丘系在脑干内逐级交叉 3.交叉后距中线的距离不同 (1)脊丘系和三叉丘系距离中线较远。 (2)内侧丘系距离中线较近。 4.脊丘系和三叉丘系在途经脑干时有侧支进入网状结构,而内侧丘系则无侧支进入网状结构。null(三)关于头面部触觉 头面部触觉分两路上传,三叉神经脑桥核(传递触觉信息)所发出的二级纤维参予双侧三叉丘系的组成,故一侧三叉丘系损伤,对侧头面部损伤平面以下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触觉不会完全丧失(此即头面部浅感觉分离现象)。 (四)关于痛觉 痛觉在间脑(背侧丘脑)已初步形成,故在背侧丘脑平面以上损伤,即丘脑中央辐(放)射(内囊)或第一感觉区(皮质3.1.2区),痛觉不会丧失,但定位、定性不太准确。 (五)深、浅感觉传导路在大脑皮质的投射特点 体倒头正,对侧管理(大部),投射区的大小决定于所表器官(或部位)功能的复杂(精细)程度,而与其体积大小无关。null双极C视杆C 视锥C节C距状沟两侧皮质外侧膝状体核大部分视N小部分上丘 顶盖前区 三、视觉传导路 (Visual pathway) 1、功能 视觉传导 2、组成3.特点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①笫一级神经元 (双极细胞) 胞体 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 树突 与视杆C、视锥C形成突触 轴突 与节C形成突触null②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视网膜内层的节细胞。 轴突 形成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含来自双眼同侧半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大部分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小部分终止于上丘和顶盖前区完成视反射)。null③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外侧膝状体核。 轴突 组成视辐(放)射,经内囊后肢最后份上升。 投射部位 距状沟两侧的枕叶皮质。 (2)视网膜纤维分两半,形成视交叉。其中鼻侧半交叉,颞侧半不交叉。故双眼视网膜左半纤维投射到大脑左半球,右半纤维投射到右半球。可见,视网膜与中枢的关系是同侧管理。 (3)视野 双眼平视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由于眼球屈光装置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故颞侧半视网膜接受的是鼻侧半视野来的光线刺激,鼻侧半视网膜接受的是颞侧半来的光线刺激。可见,视野与中枢的关系是对侧管理。 (4)视放辐(放)射经内囊后肢最后份。null4、视觉传导路损伤时视野的变化 A、右侧视N受损(患侧眼视野全盲) D、双侧视交叉外侧部受损(双侧视野鼻侧半偏盲) C、右侧视束及以后受损(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B、视交叉中份受损(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BDnull null(3) 反射弧 感受器: 视网膜感光细胞 传入N: 视N、视交叉、视束 反射中枢:顶盖前区(双眼动眼神经副核) 传出N: 动眼神经 效应器: 瞳孔括约肌 (4) 反射弧损伤后的表现null  思 考 题 1、光照右眼,右眼瞳孔无反应、左眼 瞳孔缩小;改照左眼,左眼瞳孔缩 小、右眼仍无反应。病变在何处? 2、光照右眼,双眼无反应,光照左眼,双眼瞳孔缩小。病变在何处?null固有核null脊髓延髓延髓脑桥中脑null脊髓延髓延髓脑桥中脑null脊髓 延髓延髓脑桥中脑The endThe endnull
/
本文档为【感觉传导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