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

2018-04-04 13页 doc 29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 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 大理古城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在南诏和大理国的王都羊苴咩城基础上改建而成。大理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洱海地区“河蛮“时期,当时河蛮人就已经在这里建筑了城邑。汉元狩元年(公元关122年)汉帝派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在那里意外地发现了四川产的布料和筇竹杖,从而证明了有一条由四川经大理通往西域,贯通东南亚和西亚的”蜀毒古道“。由于大理所具有的优越自然条件,给古道长途跋涉者提供了休息的乐土。那时,多种文化体系在这里交汇,从而造就了大理,使其成为中原与东南亚及西亚文化交流的古...
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
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 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 大理古城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在南诏和大理国的王都羊苴咩城基础上改建而成。大理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洱海地区“河蛮“时期,当时河蛮人就已经在这里建筑了城邑。汉元狩元年(公元关122年)汉帝派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在那里意外地发现了四川产的布料和筇竹杖,从而证明了有一条由四川经大理通往西域,贯通东南亚和西亚的”蜀毒古道“。由于大理所具有的优越自然条件,给古道长途跋涉者提供了休息的乐土。那时,多种文化体系在这里交汇,从而造就了大理,使其成为中原与东南亚及西亚文化交流的古都。从公元7世纪中叶至13世纪末的500多年里,作为南诏和大理国的王都,大理曾经长期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康熙“削藩”之后,大理云南提督驻地,是云南军事重镇。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时任云南提督的偏图为大理城题写了“文献名邦”匾,推崇大理文化积淀的深厚。苍山环抱、洱海前襟的地理位置和“家家院里繁花开,户户门前清泉淌”,以及“天气常如二月天,花枝不断四时新”的自然环境,使大理成为闻名远近的风景名胜地。 大理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一身,这在全国也属罕见。 文献楼 地点:大理南门外约1公里 文献楼曾是大理古道上的一座门楼。原楼位于南城楼南1公里,为两层硬山顶门楼建筑,上檐下挂有“文献名邦”匾。该楼于1998年重建,1999年4月竣工。重建的文献楼为重檐歇山顶城楼式建筑,三层钢盘砼结构,建筑面积1630.24平方米。 双鹤桥 地点:大理古城南门外,跨苍山中溪 双鹤桥为大理古城通南的重要津渠。大理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推测此桥也应为建城时同建。桥为条石所砌的单孔券拱桥,跨度8.6米,拱高距河底4.9米,桥孔宽8.7米,桥于路面平齐,两侧有高60米的护栏。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进行了重修,改为三桥,中为车马路桥,左右两桥为人行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滇黔桂纵队第七支队烈士纪念碑 地点:大理古城复兴路南段 烈士纪念碑为1952年中共滇西工作委员会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立。西面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滇黔桂纵队第七支队烈士纪念碑”,东刻“烈士永垂不 朽”,南刻仿毛泽东手书“重于泰山”四字,北刻朱德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碑身下四面嵌“八?一建军”、“抗日战争”、“解放全中国”、“保卫祖国”四幅铸浮雕。碑座高0.8米,碑座下为石砌台基及围栏、阶道。纪念碑周围松柏葱郁,环境肃穆。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文秀帅府 地点:古城复兴路南段。 现状:杜文秀帅府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占地面积2.86公顷,建筑面积4480平方米。帅府原建筑存有大门和后厅,1988年重建了二门和大堂,在帅府原南花厅新建了碑林,对庭院绿化作了规划和建设。杜文秀帅府1986年6月移交大理市博物馆,建大理市博物馆。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华楼 五华楼遗址在今大理城中心位置。五华楼曾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唐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南诏王劝丰佑光建。楼“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是南诏王会见西南夷十六国君长及其他国宾的地方。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元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元世祖赐金重修五华楼。明初,五华楼在战火中被烧毁。1862年,重修五华楼,文革期间被拆除。1998年自治州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楼为四层重檐歇山顶建筑,底层四方均为通道。 文庙大成门 地点:古城复兴路中段。 现状:文庙大成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总面阔14.35米,进深二间,总进深9.4米。1988年大理市文化局拨专款进行维修彩画,拆去四周墙壁形成围廊。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云书院 地点:古城中部第一中学内。 现状:西云书院建于公元1873—1875年,原为云南提督杨玉科府第。书院坐西向东,原为一进4院,现仅存第四院,现为大理一中所在地。校门入口后立有清光绪三年(公元1887年)杨玉科撰《西云书院碑》,碑高2.65米,宽2米。南面为原南花厅(又名湛园),湛园内的山水池亭,保留有我国古典园林风格和地方民族艺术特色。湛园内存有安化贺宗章于公元1895年冬日题写的《湛园八咏并序》碑刻及清嘉庆迤西道巡道、岭南诗人宋湘题《种松碑》。在主建筑群的西南角有坐北朝南的杨公祠,又称云阶院。西云书院建筑基本 为白族民居建筑,在布局、结构及工艺水平等方面,都体现出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书院于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大理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公祠 地点:古城四牌坊下街南。 现状:蒋公祠总面积1100平方米,是大理现存较完整的清代典型祠堂。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厅、正殿、厢房组成。大门三开间,中为歇山顶,左右两间为悬山顶;入门后为庭院,中为三开间硬山过厅;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14米,进深10米。中院院内原有大理石御碑亭(已毁),仅存亭基。蒋公祠现为中和幼儿园所在地。1985年9月20日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洱园 玉洱园位于大理城玉洱路与银苍路之间,占地28.5亩。玉洱园原为大理农林试验场,抗战时期曾辟为“志舟公园”。1992年 1994年建成玉洱公园。玉洱园内建筑以白族民居形式为主,有门楼、三坊一照壁、碑亭、石坊及水池。园内植物以茶花见长,每年的春季是赏花的好时节,届时,游人络绎不绝,是大理古城赏花休闲的主要娱乐场所。 大理天主教堂 地点:古城新民路东。 现状:大理天主教堂建于1930年,坐东朝西,为中式木结构建筑,进深36米,面阔13米,总面积470平方米。其建筑将大门、钟楼及教堂融为一体。门楼采用白族一高二低的门楼形式,门楼顶建有四角攒尖顶钟楼。教堂主体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檐角饰凤凰起翘。天主教堂为西方宗教,却采用中式白族建筑形式,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1984年对天主教堂进行维修。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庙照壁 地点:古城内博爱路东侧。 现状:武庙照壁位于原武庙大门前。照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光绪年(公元1875年)。照壁左右两侧原有耳墙,今仅存照壁,南北 长15.4米,高8米,厚1.64米,块石砌筑,整体建筑宏伟古朴、浑厚,是大理地区现存较早的照壁。现改造为粮食仓库的原武庙大殿前立有两碑:《关圣帝庙碑记》及《重修关圣帝庙碑记》。《关圣帝庙碑记》立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高2.25米,宽1.12米。碑座椭圆形,浮雕龟板纹,云南提督桑洛撰。《重修关圣帝庙碑记》立于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高2.5米,宽1.13米。碑有朵云翔鹤纹,云贵总督范承勋书。 1985年照壁(含两碑)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门清真寺 地点:古城人民路上段。 现状:西门清真寺为一进两院,由大门、二门、南北厢房及大殿组成。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15.5米,进深11.5米。厦前廊正中立有羊肝色石碾一个。寺内立有《重修大理西门清真寺碑》,记述了西门清真寺历史沿革。 南门清真寺 地点:古城博爱路。 现状:南门清真寺为白族地区典型的四合院平面布局的清真寺。大殿为五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殿后有窟殿,殿前设月台。大殿漏角建有水房、停尸房和厨房。其规模较小,环境幽雅,具有白族建筑地方特色。 福音堂 地点:古城复兴路北段。 现状:福音堂座北向南。建筑主体进深26米,面阔11米。教堂四面墙壁均用石块垒砌而成,设有西式尖顶窗,房顶有四角攒尖钟楼。 背景资料:基督教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始传入大理,初为内地会,后为圣公会。最初购得东门赵姓宅院为教堂,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又购得民房为公馆称“福音堂”。1914年传教士韩纯中建现福音堂,1925年3月大理地震,教堂墙垣倾圮,房屋西斜,次年又修复。大理城内的福音堂是滇西第一所基督教堂。 大理考试院 地点:古城复兴路北段西侧四牌坊北。 现状:大理考试院现仅存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的正堂。正堂东西向,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宽25米,进深19米,斗拱雕有花卉卷草雕刻,檐角凤凰起翘。考试院现为军管地。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大殿 地点:古城南门内昌平街下段南侧。 现状:城隍庙始建于明初,现建筑于清前期、清末修葺。城隍庙原有大门、过厅、厢房及大殿等建筑,现仅存大殿,也几近倒圮。大 殿为单檐歇山顶工,面阔七间,总面阔28米,进深20.8米。殿下有近1米高的台基,斗拱、柱端均有精致雕刻。整个大殿造型低矮,出檐深远、宏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贤寺大殿 地点:古城四牌坊下段路北。 现状:普贤寺大殿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重建,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重修。普贤寺东西向,原建筑有山门、过厅、正殿及南北厢房,院内有两座高约5 米的小石塔,现仅存大殿及北厢房。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面柱、檐柱有彩绘,正间房梁上有精致的花纹。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牌坊 四牌坊位于古城玉洱路与复兴路交叉路口,现仅存一石雕狮。从原有遗存的牌坊构架来看,四牌坊应为一明两暗三开间石牌坊,雕刻工艺精美。关于四牌坊,有多种说法,有为第四个牌坊之说,也有两个牌坊之记,但现已无据可考。 火神庙 火神庙位于古城门附近。原仅存火神庙大殿,90年代在大殿北侧新建城隍庙、大门及东厢房。火神庙大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面阔约12米,通进深8米。当地白族群众在此供奉火神,祈求消灾避火。城隍庙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2.3米,通进深9米。 弘圣寺塔 地点:大理城外西南角,距城仅数百米。 弘圣寺塔又名一塔,塔后原有弘圣寺,塔因寺得名(弘圣寺毁于明初)。塔高43.87米,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石塔。塔基座系用石砌成,与千寻塔基用砖砌不同。塔身各层之间用砖砌出叠涩檐60厘米,基上逐层收分,第二层东西面设佛龛,内置石佛像,第三层东西面设券洞,与塔心相通,其上交替至16层。塔刹宝盖为八角形,角挂风铃。整个塔身的轮廓呈抛物线形,优美流畅,与千寻塔相似。弘圣寺塔建于晚唐至北宋初期,明嘉靖年间地方名士李元阳曾对塔进行维修。19831年国家对弘圣寺塔进行维修加固,维修时清理出文物400余件,其中塔模61件,形式多样,制作精巧,是研究南诏历史和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1983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节祠 地点:大理城西北城外。 柏节祠为西门村本主庙。所祀奉本主,原为汉时酋长阿曼奴妻阿南夫人,后改为唐代六诏时邓赕诏主羊罗皮妻慈善夫人。南诏统一后,敕封阿南夫人和慈善夫人为北门本主,城内四牌坊以北至北门外七村均祀奉,尊神号为“敕封本主柏节圣妃阿利帝母”。寺庙始建于南诏时期,门头题有“铁钏千秋”横匾。清咸丰、同治年间柏节祠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重建。民国地震略有倾斜,中殿全毁(后又修复),存大殿、南北厢房、漏阁和戏台 ,门前有银杏、榕树两株百年古木。“文革”时期,原祠被拆除,庙址占为它用。现存柏节祠为1994年在原祠之南重建。 南门地藏寺 地点:大理古城南门村。 现状:南门地藏寺现由大门、大殿、北院及厢房组成。大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院内立有明万历年间《重修地藏寺记》及清光绪年间《重修城南地藏寺碑记》两块碑。现为南门北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所在。 崇圣寺三塔 地点:大理城西北,距城1公里。 崇圣寺三塔因建于崇圣寺前,故称崇圣寺三塔。原崇圣寺规模宏伟,史料记载其规模基方七里,三阁七楼九殿,房屋980余间,有佛11400尊。寺毁于清末,今残存寺院基础。三塔虽经千百年风雨肃蚀,历次地震,历尽沧桑,至今完好无损。大塔又称千寻塔(古时8 尺为一寻,千寻是形容塔高大),始建于南诏王劝丰佑时期(公元824—公元859年),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塔为四方形密檐式16级空心砖塔,高69.13米,属典型唐代密檐式塔。塔身为环筑厚壁式结构,内壁垂直,上下贯通内设有木质楼梯。塔下部有二层台基,上层砖砌结构,座高2.07米,下层台基围以栏板和望柱。塔前照壁上还镶嵌有4块大理石,镌有“永镇山川”四个苍劲有力大字,为明朝将领黔国公沐英的孙子沐世阶所书。在国内现存的唐代古塔中,千寻塔无论是级数或高度均名列前茅。南北两座小塔各距主塔70米,高42.19米,均为10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第4、6、8层有斗拱平座,还有仿楼阁式建筑的傍柱。最下有塔座二层,第一层塔檐八方有佛龛、佛像,各层塔身饰以浮雕,造型独特,具宋代塔式风格。此二塔建于北宋大理国时期(公元1108—1172年),略晚于千寻塔。虽然建塔时间不同,但千寻塔和南北两塔鼎足而立,浑然一体,雄伟壮观。由于崇圣寺三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塔是大理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代,也是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1978年,国家拨款对三塔进行维修加固,历时三年,维修时发现大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重要文物。除了最珍贵的手写本佛经《唐弥陀山》与法藏翻译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等外,还发掘有金、银、铜、铁金属制品,骨、牙、木、瓷、漆、丝等工艺品,玛瑙、珍珠、水晶、琉璃、珊瑚、翡翠、云母、琥珀等珠宝和药材680余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最为珍贵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为研究唐宋云南边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宗教、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元世祖平云南碑 地点:大理城西三月街场之中。 元世祖平云南碑全称为“世祖皇帝平云南碑”。碑总高5.56米,宽2.2米,上有额,中为碑身,下为赑屃。元成宗铁木耳时期,云南省平章政事也速答儿建议立碑,颂扬已去世的元世祖忽必烈的功绩,于是立了此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立于元成宗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碑文1300余字,文词典雅,气势磅礴,主要记述了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云南的经过,记载了元军的行军路线并涉及当地地理、建制情况,对研究元初政治、军事和云南地方史有重要价值。 此碑于1961年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苴咩城遗址 地点:今大理城西一带。 羊苴咩城原为河蛮人所建的城邑,公元762年南诏进行大规模修建。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阁罗凤卒,异牟寻嗣立,筑羊苴咩城徙居之。据史料记载,城方围7.5公里,规模较大,城内建有王宫、官署,极为富丽堂皇,南诏王及高级官员都住在宫中。公元856年,南诏王劝丰佑时修建了五华楼,周长2.5公里,楼上可纳万人。大理国的国都及元代大理路军民总管府均在羊苴咩城。明初,新筑大理府城后,羊苴咩城才废弃。现今在大理城外西北角梅溪河的南岸,还留有约1公里长的古城墙遗址,墙基厚10米,残高2,4米。1987年12月,羊苴咩城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苍山庙 地点:大理城西中和峰南麓。 苍山庙又称为苍山神祠。苍山庙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南诏王异牟寻于唐大历年间封五岳、四渎,封点苍山为中岳,并建神祠于此。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臬遣巡官崔佐时出使南诏,南诏王异牟寻派太子寻阁劝与崔佐时会盟于苍山神祠,载书四:“一藏神祠石室,一沉西洱水,一置祖庙,一进天子。”唐朝和南诏捐弃前嫌,重归于好。同年10月,唐遣尚书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袁滋捧节册封南诏。“苍山会盟”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苍山神祠便是历史的实物见证。1987年12月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苍山神祠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1986年又加以维修,保存有大门、厢房及大殿。殿中供奉“敕封点苍昭明镇国灵帝”,乡民将其尊为本主,因而此庙又成为中和村(苍山庙村)的本主庙,每年农历6月1日为本主庙会。 丰乐亭(浩然阁) 地点:洱海西岸龙凤村洱水神祠前。 丰乐亭现址曾是洱海四大名阁之一“浩然阁”之所在。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知府杨仲缓建西临川人、书法家李瑞清集资修葺,改名为“丰乐亭”,丰乐亭四面临水,架桥通陆,护以大理石栏杆,亭东面建有龙门牌坊一座。 丰乐亭现仅存有台基遗址。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洱水神祠 地点:洱海西岸龙凤村。 洱水神祠即龙王庙。龙王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南诏时,供奉洱河神,明、清时供奉传说中的斩蟒英雄段赤城。龙王庙历代均有修建,1984年重新修葺,现存大门、大殿、北厢房等建筑。庙内有《游洱海浩然阁宴集临水亭记》碑、《唐义士赤城段公传》碑、《雨洗神碑》、宋湘书《洱海行》诗碑及明代杨慎摹禹碑二方。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七月二十三日及八月八日洱水神祠均有祭祀活动。1985年大理市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寺 地点:苍山中和峰半山腰。 中和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一组道观。清康熙年间称上帝宫,有大殿、门等建筑,山门外尚有南北灵宫殿,旧时曾有“仙都”的称誉。寺内有康熙皇帝玄烨题书“滇云拱极”的匾额及光绪年间邑人周霞题书的“山海大观”匾额。寺后有摩崖石刻有“中和位育”四字及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李根源(公元1879年,公元1965年,当时任陆军第二师师长)书刻的“磅礴排夏”四个大字。 日本四僧墓塔 地点:苍山龙泉峰麓。 现状:日本四僧塔为一窣堵坡式和尚墓塔,塔立于龙泉峰山麓田埂上,据州文物部门考证,为典型的明代早中期僧人墓塔。塔座西面东,空心石砌,所用石块为自然石块。塔身上部鼓圆,下部束收,另一罄状,塔基座为六边形双台须弥式座,塔身上部北侧辟有一龛门。塔通高530厘米,塔体最宽296厘米。 李元阳墓 地点:崇圣寺后小岑峰麓。 李元阳(公元1496年,公元1580年),字仁甫,号中溪,世居大理城内。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中进士,授翰林庶吉士,后任江阴县知事,时值倭寇未能侵犯。他为官清正廉洁,颇有政绩。离任时百姓为他立生祠,勒石立碑。后来他迁任户部主事、监察御史、八闽巡案等职。后因父丧回乡不仁,在家乡40多年,致力于家乡的文化建设,修塔建 庙,保护文物,创办书院,不遗余力。他精研埋学,著有《心性图说》、《万历云南通志》、《大理府志》、《中溪漫稿》、《艳雪台诗》等,对地方文献有很大帮助。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李元阳去世,终年84岁,葬于崇圣寺后小岑峰麓。原墓体用石块镶砌而成,墓前有墓碑、翁仲、石像、石马、华表等物,墓后及两侧有围墙,今已遭破坏不存。1985年大理市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公墓 地点:大理城西北原崇圣寺西。 段功为大理国段氏后裔,元灭大理后设“大理路军民总督府”,段功为第九代总管,因帮助云南的梁王打败当时四川农民起义军明义珍的进攻,升任云南行省平章。梁王将其女阿盖公主许配段功为妻,后又遭梁王之忌,于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被害于昆明,归葬于大理崇圣寺后。现代文豪郭沫若根据这个历史事件编写了话剧《孔雀胆》。1985年段功墓被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宫 地点:大理古城西北。 东岳宫原庙已毁。现在的大殿修建于1991年,大殿坐西朝东,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内塑东岳、地藏、十王佛像等塑像。 金甲财神殿 地点:大理古城西中和峰脚,距大理古城约2公里。 金甲财神殿原庙已毁,1995年在原址西南重建大殿。大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殿内塑金甲财神。金甲财神在大理民间为众财神之首,每年农历8月初3为会期,赶会的群众多达万人。 海晏庵 地点:大理镇龙龛下登村,距大理古城约2公里。 海晏庵相传为鸡足山七十二庵之一,鸡足山僧人渡海出入皆宿此庵。寺院曾有大殿、中殿、阁楼,现存大殿、阁楼。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通面阔12.8米,进深10米,檐廊天花板上有民国时期僧人绘画。 道人洞 地点:中和寺上约150米。 道人洞洞深5米,洞室呈2米见方的四方形,高约2.5米,顶有六角形石质藻井,四壁绘有壁画。相传为道人打坐修炼之地。 灌顶寺 地点:大理古城东才村。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经才村,夜宿寺内,翌日剃头颅,遂名灌顶寺。公元1925年大理地震,寺毁于一旦,1994年夏重修。灌顶寺内现存相传为乾隆亲笔题书“金殿传胪”四个大字。
/
本文档为【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