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生,历年真题及答案,中外美术史【2006年中外美术史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生,历年真题及答案,中外美术史【2006年中外美术史

2012-10-23 9页 doc 80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09872

暂无简介

举报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生,历年真题及答案,中外美术史【2006年中外美术史2006史↖(^ω^)↗相信自己 一、名词解释(请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多答不加分) 1.戴逵 ❀东晋画家及雕塑家。秉性高洁 ❀【擅长】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宗教画,雕塑之造诣尤深。 ❀①瓦官寺塑造五世佛,②与顾恺之所绘《维摩诘像》、③狮子国赠送之玉佛,在当时并称为“瓦棺寺三绝”。 ❀【作品】❀曾历时三年,完成木雕丈六高之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像,安置于会稽山阴灵宝寺,后此像大放光明,道俗悉发菩提心。《文殊菩萨之壁画,及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五天罗汉图》等。 ❀【评价】时人...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生,历年真题及答案,中外美术史【2006年中外美术史
2006史↖(^ω^)↗相信自己 一、名词解释(请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多答不加分) 1.戴逵 ❀东晋画家及雕塑家。秉性高洁 ❀【擅长】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宗教画,雕塑之造诣尤深。 ❀①瓦官寺塑造五世佛,②与顾恺之所绘《维摩诘像》、③狮子国赠送之玉佛,在当时并称为“瓦棺寺三绝”。 ❀【作品】❀曾历时三年,完成木雕丈六高之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像,安置于会稽山阴灵宝寺,后此像大放光明,道俗悉发菩提心。《文殊菩萨之壁画,及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五天罗汉图》等。 ❀【评价】时人称他“词美书精,器度巧绝” “善图圣贤,百工所范”, 唐代张彦远认为汉魏以来的佛像,皆由于“形制古朴,未足瞻敬”,直到戴逵的出现才有进一步的发展,开启了后来曹仲达、张僧繇的造像人物的画风。 戴逵是创造性的艺术家,对于古制造形的改革,使佛教造像有了审美的感动力,追求“动心”的艺术特质。 2.《历代名画记》 ❀【作者】唐代张彦远著。出身于颇富收藏的宰相世家﹐学问渊博﹐擅长书画 ❀【内容】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丰富的绘画通史。 全书十卷,可分为①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②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 ③370 余名画家传记和作品 ❀【观点】①绘画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其变,测幽微。”②对谢赫的六法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强调了“气韵”和“骨法”之间的辩证关系③总结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的笔法特点,疏、密二体 ❀【评价】[优]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後的里程碑的意义。 [缺点]①因厚古薄今,对同时代的绘画缺乏重视﹔②受封建士大夫的艺术观点的局限﹐以为古之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人高士﹐……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有阶级偏见。 3.黄州寒食诗帖 【评价】《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作者】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 ❀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 ❀〖评价〗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4.浙派 【简述】①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明代中后期浙派衰弱,其优势位置被吴门画派取代。②(开创)浙派由于其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人,故得名。③(发展)浙派绘画有重要旁支江夏画派,代表人物是吴伟。④(地位)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自宣德至正德年间,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 ⑤(传承)徐渭、任颐、吴昌硕、潘天寿等历代大师的承接 【特点】浙派作品中虽然也显露出师承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南宋院体画家的痕迹,但他们的笔墨更为粗简放纵、洒脱爽劲、酣畅淋漓,富有较强的节奏感。所绘物象,结构严谨,描绘准确。如戴进之劲爽精微,于淋漓畅快中显出秀逸之致;而吴伟则以豪迈简括,纵逸洒脱为特征;至于张路、蒋嵩、汪肇等或爽健,或恣肆,各有区别。 【浙派三大家】:戴进、吴伟、蓝瑛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吴伟(1459~1508),学戴进而更为豪放,浙江派的支流——“江夏派”。 【新浙派】指的是中国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活跃在浙江杭州等地的,以杭州为活动中心的三代画家。 第一代代表人物有:黄滨虹、潘天寿、陆俨少、李镇坚、吴茀之等 第二代代表人物:方增先、吴山明、卢坤峰、刘国辉、童中焘、何水法 第三代代表人物:陈向迅、林海钟、张伟民、宋柏松、张伟平等。 5.哥特式建筑 【简述】哥特式建筑是源于法国13一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总体风格特点】①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②尖峭的形式,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 ③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木 ④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特点】 (1).可以通往天堂的教堂---每一种构造元件都非常高耸,尖细.让建筑无似乎完全不受重力的影响,伸展到另人目眩的高度,让人们觉得似乎能透过教堂那尖细垂直的屋顶,通往天堂. (2).尖顶交叉拱顶---将半圆的拱圈顶端弄尖,就是哥特式建筑的尖顶交叉拱顶了.每个时代的建筑师都希望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而哥特式艺术时代的建筑师是设法在上面直立又尖削的元件,来满足对垂直感的追求. (3).十字架配置方式---由于教堂建筑是一个宗教象征,因此会考虑到象征性,哥特式教堂也不例外,从外观到内部,都呈现出十字架的形状). (4).飞扶壁---结构上的必须构件,美妙的装饰,强化了建筑物轻灵升腾的性格。 (5).耳堂---耳堂本来就是一个十字形的教堂,哥特式教堂的特征就是会一再加建耳堂. (6).连环拱廊---外墙上都会有一道设置着君王或者圣徒雕像连环拱廊,反映建筑和雕刻之间的密切关系. (7).空心墙壁---在哥特式建筑中墙壁并不需要负担稳定的建筑结构责任,几乎墙壁都是空心的,最多只有一层薄薄的彩色玻璃窗,这是哥特式风格的一大创举,墙壁变的不再重要. (8).玫瑰窗---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的建筑元件,它是以石材做出来的镂空圆形窗,非常精细雅致,它有双重象征意义,既是耶酥的象征----太阳,也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玫瑰.它还有双重功能意义,它是教堂最重要的采光源,光线透过玫瑰窗上的彩色玻璃照进来,会让殿堂变的五彩缤纷,营造庄严浓郁的效果 (9).彩色镂空玻璃窗---窗户的玻璃上描绘着色彩鲜艳的图案,以紫红,紫罗兰,与碧绿为主,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给室内营造温热光明的气氛,也为不识字而无法阅读《圣经》的人描述信仰的真谛. (10)光线---在哥特式建筑中,光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前所未有 (11).垂直飞升感---哥特式教堂外观看都很轻巧,高挑,感觉垂直的向天空飞升而去 (12).无所不在的雕塑---哥特式建筑结构与雕刻和塑像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名作】①俄罗斯圣母大教堂、②意大利米兰大教堂、③德国科隆大教堂、 ④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⑤法国巴黎圣母院。 【背景】中世纪的手工艺 中世纪手工艺设计可以说是基督教文明的产物,我认为这也是中世纪审美文化的一个侧面。中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主要有四种,即:拜占庭风格、早期中世纪风格、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哥特式艺术设计流行于12~15世纪。 中世纪欧洲的手工艺设计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中世纪盛行的神学思想、宗教观念影响手工艺设计的装饰题材,艺术风格,古代神化题材被禁止使用,盛行低沉、凝重、庄严肃穆、神秘压抑的审美观念,封建的宫廷文化也强烈影响手工艺设计的发展。 哥特式时期的服饰品设计风格与哥特式建筑风格相呼应,在鞋品上流行尖头鞋,而且鞋尖的长短依身份地位高低来定,鞋楦窄而尖,紧紧裹着脚,材料是柔软的牛皮,甚至帽子和头饰也流行尖顶样式,那时,流行在服饰品上悬挂形状怪异的小银铃,镶嵌各式宝石,14世纪,威尼斯首次把制镜业变成专门的行业,从那时起一直到生产大镜子的17世纪为止,时髦的男女都把小镜子装在小绸袋里随身携带。 由此我们可见,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大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的物质体现,但是同时,它又对反过来影响了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引导了人们的审美取向。 另外,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哥特式建筑虽然有一定的宗教目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工匠的空间审美情趣、感受和工艺技巧使然。有人曾把中世纪斥为宗教统治的黑暗时期,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地,但是中世纪所创造的空间艺术反映的也不仅仅纯粹是宗教的目的与需求,此时基督教会并没有完全控制宗教建筑的形式,必须与建造者和市民发生妥协,其建筑样式也揉杂了人们群众的喜好在里面,所以说哥特式建筑也反映出了市政化倾向和市民的审美感受,也带有世俗化的气息,也代表了一定的中世纪时期的大众审美文化。虽然在中世纪的沉闷气氛之下没有产生出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但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如绘画在色彩上还是比较明艳的,像彩色玻璃窗画,这为以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色彩运用打下了基础。随着大教堂的建设,雕刻、镶嵌画、壁画也在不同时期获得了不同形式的繁荣;大量优秀雕刻和绘画包括镶嵌画作品在大教堂内外创作出来,也成为中世纪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中世纪正如黎明前的黑暗,各种力量、矛盾逐渐积累、发展、冲突,最终形成了后面蔚为大观,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时期。 6.鲁本斯 【评价】在熠熠闪光的巴洛克绘画艺术星空中,鲁本斯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他将油画的表现力和画面感情张扬到了一种极致。鲁本斯着眼于生命力与情感的表达,突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彰显出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鲁本斯一生作品丰盛,大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动感,雄健的造型 【特点】不设置很高的视平线。这使他有机会获得辽阔的天空,在那里他描绘很多的云和树,其目的是使他的构图完整,当他画一幅肖像时,他根据所画对象的部位移动视平线. 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 【代表作】《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7.毕加索 1、 童年时期 1881-1900 艺术特点:以写实画风为主,色彩柔和,奠定绘画基础 代表作品:《斗牛士》、《科学与慈善》 2、 蓝色时期 1900-1906 艺术特点:作品初用蓝色调,后又用粉红色调,描绘充满孤寂、悲怆的贫困者、残疾人、江湖艺人等。属批判现实主义范畴,含有浓重的悲剧成分和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蓝色自画像》、《人生》 3、 玫瑰时期 1904-1906 艺术特点: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 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斯坦因画像》 4、 立体主义时期 1907-1916 艺术特点: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画中没有情节、环境描写,只有几个面的结构。不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情况下,同时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并将拼贴方法引进绘画。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代表作品:《亚威农少女》、《费尔南德头像》; 5、 古典时期 1917-1924 艺术特点:对安格尔精确而细致的素描感兴趣,画风也由立体主义转向新古典主义。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宏伟的气势,画面注重写实风格的表现。 代表作品:《欧嘉的肖像》、《三角帽》、《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6、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5-1932 艺术特点: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 代表作品:《没有主人的铁锤》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7、 蜕变时期 1932-1945 艺术特点: 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 代表作品:《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多拉·玛尔的肖像》、《格尔尼卡》、《大自然的故事》 8、 田园时期 1946-1973 艺术特点: 仍然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为主,手法更加运用灵活娴熟,画面粗犷干劲,和谐统一。 代表作品:《贡戈拉的二十首诗》、《卡门》系列、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斗牛系列》、《伊卡洛斯的坠落》、《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画家与模特儿》、《流沙系列》、《塞莱斯蒂纳》、《可笑的男人》 1907年,任意分解人物形象的立体主义代表作《亚威农少女》像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巴黎画坛。作品以妓院林立的亚威农大街为背景,描绘了5个几何形变异的裸女,这幅画遭到了强烈的攻击。 到了1913年,毕加索的画面日渐明朗,圆形、方形等几何平面形取代了原来的生硬的小碎面,色彩也变得鲜艳悦目,并且出现了拼贴材料和点描技法。他由“分析立体主义时期”转入“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画风更趋圆熟。1917年的意大利之行使毕加索又回到了写实主义。古罗马的雕刻和庞贝古城的壁画把他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自然与人体的固有美感中来。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以母与子和海边女性题材为主,色彩明快,形象具有雕塑般的质感。 1924年,受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启发,毕加索开始致力于揭示内在的、自我的世界。他将立体主义的造型融入超现实主义的主题中,更充分地发挥了“造型魔术师”的天才。他根据内在情感的需要,肆无忌惮地将人体加以肢解,互调五官、扭曲身体,变本加厉地创造了一连串令人恐惧、奇异的怪物,于是在炮火中诞生了那幅著名的《格尔尼卡》。1937年,法西斯军队空袭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2000多名无辜平民惨遭杀害。悲愤的毕加索仅用黑、白、灰三色绘制了充满了恐怖色彩和人道主义情怀的巨作《格尔尼卡》。画面上,着火的房子,因受伤而嘶鸣的马,惊呼、狂奔的女人,手托着被炸死的婴儿的母亲,战士们残缺的肢体,被断臂紧握的断剑以及断剑旁的鲜花全都用分解立体主义构成法来表现。画面的右角,一个妇人的头从窗户里探出,向前平举着一盏油灯,让这幕人间惨剧在光照之下更加分明。画面中央的高处,有一只瞳仁是灯泡的邪恶的眼睛;左侧上方则是一个面目狰狞、眼睛移位的牛头。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和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感染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8.波普艺术 新达达主义 新现实主义 【精神】准确捕捉大众文化的内涵 ❀把生活中现有的实物挪动位置,改变环境,赋予新的含义,其手法与达达主义有一脉相承之处。 【特点】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代表】安迪·沃霍尔 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①绘画图式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②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③传达的是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分支】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产生】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影响】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沿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 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9.《思想者》 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罗丹 思想者是但丁象征形象。强有力的巨人夸膝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放凝视看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他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界人作出录后判决,他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乖永恒的沉思之中。 10.新印象主义 分色主义 点彩派画家 【发展背景】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 【代表画家】是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和西涅克 新印象主义不仅是印象主义在技法上的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对印象主义的经验写实的某种反拨, 在艺术中灌注古典理性精神 【指导思想】试图用光学科学试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 在光的照耀下, 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 必须把不同的, 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调混地并列在一起. 用这种方法, 颜色的彩度的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 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中形成的. 【基本特征】1.重科学2.重和谐3.重理性 【评价】新印象主义在某些方面恢复了绘画中物象的具体性、实在性,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但由于过分注重法则和规则,也使得绘画丧失了可贵的直观的生动性。 如果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那么新印象主义就是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它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它必然导致极端的变革——后印象主义的诞生。 【新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同】他们都喜欢把情节化为主题、描绘当代所熟 悉的生活、题材以风景为主、注重画面光色效果等。 【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 ❀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强调严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的感觉。 . 二、作品分析(第一题必答,2,3,4题任选一题,共答两题。每题10分,计20分。多答不加分) 1.贾克梅蒂《步行的男子2号》,1966年 2.扬·凡·爱克《阿尔诺尔芬尼夫妇像》,1434年 阿尔诺芬尼是在1420年被菲利普公爵封为骑士的真实人物。画家真实地描绘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不仅再现夫妇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而且对室内的环境什物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显示了画家特殊的造型才能。 《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中的人物手势动作、环境道具都有民俗的含义,十分有趣:阿尔诺芬尼夫妇的手势表示互相的忠贞,托着妻子的手表示丈夫要永远养活妻子;而妻子手心向上表明要永远忠于丈夫。华贵衣饰表明人物的富有;画面上方悬挂的吊灯点着一支蜡烛,意为通向天堂的光明;画的下角置一双拖鞋表示结婚,脚边的小狗表示忠诚,女子的白头巾表示贞洁、处女,绿色代表生育,床上的红颜色象征性和谐,窗台上的苹果代表平安,墙上的念珠代表虔诚,刷帚意味着纯洁;画面中间带角边的圆镜代表天堂之意。所有这些象征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观念.在人物中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框带有10个突出的朵状方形,每个方形内又置一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画一幅耶稣的故事画,图像细小到难以识别。中心圆镜内反射出整个房间的景物。这种精微工整细腻的油画世界罕见,也只有在尼德兰的细密画中可以见到。据说这种精微的描绘连现代摄影家都为之惊叹,使用镜子反射来扩大画面的空间,是这幅杰作的又一特色,这些艺术特色对后来荷兰的风俗画有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3.齐武帝景安陵石兽,南朝,江苏丹阳 陵前现存石兽1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均为公兽。天禄身长3.15米,高2.8米,颈高1.55米,体围3米。因其体长,高颈斜出,双目平视,显得俊逸秀美。 麒麟身长2.7米,残高2.2米,颈高1.4米,体围2.5l米。四足已失。因风化剥蚀,雕饰模糊,但形态矫健 4.唐寅《王蜀宫伎图》,明 本幅自题:“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緣與爭緋。蜀後主每于宮中裹小巾,命宮妓衣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濫觴。俾後想搖?之令,不無扼腕。唐寅。” 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颔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笔墨技巧近法杜堇,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有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三、简答题(每题10分)计20分 1.简要评述宋徽宗赵佶在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①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花鸟、山水、人物、楼阁,他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②他广收古物和书画,网罗画家,扩充翰林图画院,令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将中古宫廷绘画推向最为兴盛的时期。③赵佶真书学薛曜,自创“瘦金体”,也写狂草。④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生动传神。 第一节 宋徽宗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 宋徽宗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可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徽宗擅长书法,在书法界享有盛誉。他刚开始练书法时是学黄庭坚的风格,后来又学唐朝薛稷的字,熟练之后便有所改变,独创字体修长硬挺、笔画纤瘦,如铁画银钩,极具个性,自称瘦金体。其所书《欲借嵯峨万仞崇》诗和《风霜正腊晨》词,堪称瘦金体书法典范。他尤精于楷书、草书、狂草也别具一格,意趣天成,自然洒脱,如疾风骤雨,似惊涛骇浪,较楷书更为出色。“瘦金体”与李煜的“金错刀”交相辉映,堪称中国书法史上耀眼的双壁。 第二节 宋徽宗在绘画上的艺术成就 徽宗的画则更加出色。徽宗即位后,多方收集历代名书佳画,临摹不辍,技艺大进,成为当之无愧的画坛巨匠。其绘画注重写生,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尤精于花鸟,以精致、逼真著称。宋人邓椿在《画继》中称赞他的画“冠绝古今之美”,这种看法还是客观公允的。 他善画花鸟和山水,其画技精湛,笔法谨严,色彩华贵,自成一家。所画禽鸟之翎毛,运笔奇巧,尤其是眼睛之笔,用生漆点染,仿佛一颗突出于纸上的豆粒,而且栩栩如生,几乎要转动起来,令人叹为观止。他最擅长的是墨花石画,画中一色焦墨,不分浓淡,只在丛密之处微露白道,独具特色,妙不可言。传世的作品有《晴麓横云图》、《桃鸠图》、《鹑水仙图》、《四禽图》、《雪江归根图》、《柳鸦图》、《祥龙石图》(图三)、《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 一、宋徽宗的花鸟画 赵佶于花鸟画尤为注意。《宣和画谱》记录 了他收藏的花鸟画二千七百八十六件,占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四。可见其偏爱之深。《画继》记载赵佶曾写《筠庄纵鹤图》,“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擎露舞风之态,引吭唳天,以极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闲暇之格,清迥之姿,寓于缣素之上,各极其妙。”这种赞誉赵佶花鸟画精致、生动传神的文字记载俯拾皆是。流传至今题为赵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鸟画作,则证实了这种记载的真实性。赵佶的花鸟画,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境。 中国传统花鸟画向分徐(熙)、黄(筌)两派,两派各有长短。黄派长于用色而短于用笔,徐派长于用笔而短于用色。以技术的论,徐不及黄的精工艳丽;凭艺术的标准言,黄不及徐的气韵潇酒。用笔和设色作为中国传统花鸟画技法中两大极为重要的元素,缺一不可。各走极端,易生偏向。北宋前期黄派画风一统画院,经过一百年的辗转摹拟而显得毫无生气之时,崔白、易元吉奋起改革复兴徐熙画法,黄派暂居下风,但并未退出花鸟画坛,因而使花鸟画得以蓬勃发展。至北宋晚期,徐、黄两派实际上处于并行发展的势态。凭赵佶深厚的艺术修养,他对徐、黄两派的技法特点的认识是清醒的。因此,赵佶的花鸟画是学习吴元瑜而上继崔白,也就是兼有徐熙一派之长。当然他也并非只学一家,而是“妙体众形,兼备六法”的。如文献记载那样,时而承继徐熙落墨写生的遗法,时而“专徐熙黄荃父子之美”。显然,就创作技法而言,徽宗既学吴元瑜、崔白也就是徐熙系统的用笔,又喜黄荃、黄居宷的用色,并力求使两者达到浑化一体的境界。 徐熙野逸,黄家富贵。徐、黄两派又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赵佶作为当朝皇帝,又是极力享受荣华富贵、纵情奢侈的人,对于精工富丽的黄派风格,有他根深蒂固的爱好。同时,他又处在文人画蔚然兴起之后,必定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他的周围又聚集着一群雅好文人生活方式的贵官宗室如王诜、赵令穰等,又与文人画的倡导者之一米芾关系颇为密切。米芾崇尚“平淡天真,不装巧趣”的美学观,赵佶自然深受影响。尤其是他本人全面而又精深的文化艺术修养更使其审美情趣中透射出浓郁的文人气质。因此,赵佶既崇尚黄派的富贵,又喜好徐派的野逸,其审美趣味也是糅和了徐、黄两家的。 徽宗的花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富丽精致,如《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画面。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映成趣。画上有徽宗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其诗意之旨归,尽在画意中。状物工丽,神情逼肖。锦鸡之神态,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俱为活笔。芙蓉枝叶之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全图气势上贯。芙蓉斜刺向上,使观者凝神于飞舞之双蝶。用笔之精娴熟练,双钩设色之细致入微,空间分割之自然天成,均足以代表北宋宣和间院体画的水平。赵佶的美学思想于绘画中注重诗意的含蕴回味和观察事物的精细入微以及写实表现的传神精切,于此展现得一览无余。工笔画之典雅与匠俗区分,其关键就在于胸怀修养的内营,运笔的动力节奏感和诗意的构成。观《芙蓉锦鸡图》,诚然如是。赵佶所为,典雅浓丽,诗意画意,俱显上乘,不愧是中国绘画史上院体画的上乘之作。 《腊梅山禽图》《写生珍禽图》为水墨纸本手卷,是徽宗写生花鸟画的典范,笔调朴质简逸,全用水墨,对景写生,无论禽鸟、花草均形神兼备。 第二类是墨气淋漓的墨花,如《枇杷山鸟图》,这幅画是介于工笔和写意直接按的没骨画的代表,全图用墨汁浸染,画风迥异。枇杷与枇杷之间的前后关系通过边上的留白的区别,层次分明;叶片上叶脉的墨色匀致含蓄,整幅画作俨然一幅精细的照片的底片,画面中和唯美,意境幽远。 二、宋徽宗的山水画 北宋画坛,不论是郭熙的山水,还是武宗元的人物,或是崔白、易元吉的花鸟,都是通过高度写实的绘画技巧,追求笔墨变化的极致,并通过对形体的刻画,来捕捉自然的“真意”。但是,到了北宋后期,这已不是唯一的创作理念。以苏轼、米芾为中心的北宋文人提出他们绘画创作的核心观念:诗画合一。这个观念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家和观者双方都不可能只在单一的本位中去寻求艺术的真谛。苏轼又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种观念,使北宋末年的绘画走向一个注重画外情韵的表现途径。宣和画院待诏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在旧的高远、平远、深远上提出了新的“三远”——阔远、迷远、幽远,旨在情韵的孕造而非空间的布置。徽宗皇帝亦受到文人思想的感染,在画院中推行改革,设立画学,以诗题取士,要求院中画家在形象中传达诗的内蕴。北宋末年尤其是徽宗朝的绘画发展的另一个新倾向便是复古。具体表现为:除了制作许多前代名迹的摹本外,在自由创作中也直接回溯到晋、唐模式。从现存的画迹看来,赵佶的绘画具有十分浓郁的时代特征。 《雪江归掉图》画一寒江横过画面,远接天际,上下一色。近处一长岸通景,右半部,江面空阔;近处通岸有一低阜石冈伸向江边,石冈上几组丛树,二纤夫拉船于渚边。江对岸,远山隐隐,江岸中低坡重汀,村舍树林;对岸的偏中处,汀峦重重,洲渚历历,丛树亭舍,路径相连。画的左半部近中处,两岸高山相对,重峦叠峰,是画中的密处和高处。楼阁藏于山后,村落隐现于林中。高山坡脚延河,伸至左边江心。最左边的洲渚上楼阁飞檐出于林中。图中赵佶用瘦金书体自书“雪江归棹图”、“宣和殿制”,并押“天下一人”。此图和五代宋初、中期的山水画画法大异,复古倾向十分明显。其画山石轮廓浓重,线条皴法古拙凝厚。然下长坡不皴,山石的深处皴,显其结构处勾,余从简。皴、勾用墨皆有浓有淡,既非披麻,更非斧劈。最后加一些雨点皴,笔法极为细劲。又以青墨烘染天色,焦墨杂淡绿染林树,微施金粉点染芦苇,又设赫色点枝叶,缀轻粉作雪。气象萧疏,寒气逼人。全幅布置精巧,构图旷远。 赵佶的山水画创作源泉不仅来自秘阁万轴,也来自真景实貌的写生之作。从他的笔法,可知他有深厚的素描工夫,也足见他自幼写生之勤。其他角度、透视、布局、设色,无不精妙传神。他是实在是一位卓绝的画家。 所以,赵佶的山水画,既有于古无所不窥的传统功力,又能从真山实水中自出新意,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三、宋徽宗的人物画 由于宋徽宗对绘画的喜好,以及宋代画院的建立与兴盛,宋代绘画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人物画方面,画院画师为服务于政治的需要而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而民间人物画以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作为描绘的对象,生动记录了宋代社会生活中的平民生活。这种平民化的风俗人物画,突破了以往以帝王、圣贤、贵妃为主的人物画局限,摆脱了“鉴戒贤愚”的人物画传统。如表现田家婴戏、村童闹学、山樵村牧,耕织货郎、七夕夜市等题材的作品,被后世固化为中国人物画表现太平盛世的永恒题材。 《听琴图》是北宋人物画中的杰作。画幅右侧上方有赵佶瘦金书题:“听琴图”三个字,下另书“亓”押,据说此画押整体为“天”,下半部为“下”,上下两部分又可认作“一人”,以取“天下一人”之意。图中共有四人,正中端坐的抚琴者为宋徽宗;左侧青衣仰观者是王黼,身边一童子拱手而立;右侧俯首恭听者即是蔡京。他们各个都凝神静听,沉浸在这美妙悠然的琴声中。 第三节 画院在中国画发展史上的贡献 徽宗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书画精品,还积极推动了北宋文化艺术的发展。其中值得称道的就是对翰林书画院的重视,他设画院以画取院士,仿科举命题取士的制度,令画家依题作画,这创下了历史之先,可以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一人。宋初以来,供职于书画院之人与其他部门相比地位颇低,就连服饰也与其他部门同等官员不同。徽宗大力提倡和奖励书画创作,对宋初已有的翰林图院和翰林书艺局进行整顿和发展,不仅建立、健全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还相应提高了画院的政治地位。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下令设立了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后并入翰林书画院。画学专业分道佛、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科目,教授《说文解字》、《尔雅》、《方言》、《释名》等课程。画院也有严格的考试,每次都由徽宗以古人诗句亲自命题,诸如“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 “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在多”、“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乱山藏古寺”、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等等,精巧别致,颇具魅力和想象空间。由于徽宗的不懈努力,画院和画学取得了巨大成绩,一方面培养了诸如张希颜、孟应之、赵宣等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另一方面开创了北宋绘画的新境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牌。学术界有“北宋绘画,实为中国最完美绘画”的美誉,这与徽宗酷爱并重视艺术而造就良好的文化氛围有着直接关系。 第三章 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对北宋文化艺术发展的意义 赵佶在位时,曾广泛收集历代文物书画,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让文臣分门别类,著书评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这些都对宋代的绘画艺术起到了推动和倡导作用。他还增加画院画师的俸禄,将画院列入科举制度中,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等诗句为题,考录画师,给画院注入“文人画”的气质。许多画师,如李唐、苏汉臣、米芾等,皆是由此脱颖而出,树誉艺坛。皇帝如此钟爱书画,文人雅客又怎能不趋之若鹜?北宋书法、宫廷画在此时发展到极致。 徽宗品画崇尚法度,讲究形似,重视画家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跨南北宋的名画家李唐,就是徽宗时画院的一员。著名书画家米芾就是徽宗时的书画学博士。还有,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创作《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都是徽宗时图画院的画师。 中国历代帝王中嗜好收藏古画并参与创作者不乏其人,但没有人像赵佶那样将个人对艺术的追求如此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全社会的文化生活中。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赵构,在治国理政商没有多少令人称道之处,但也学是受他父亲的影响,赵构从小便酷爱书法,最终也成为宋代杰出的书法家。像赵佶、赵构这样的父子皆为皇帝、大书法家的,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恐怕也是寥若晨星。因此,徽宗治国固然不得要领,甚至一无是处,但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他在中国书法和绘画史上都享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 2.比较古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异同。 四:论述题(每题20分,计80分) 1. 试论巴洛克艺术的形成和特点。 【巴洛克】一词原来意思是长得不好看的珍珠,指怪诞、扭曲的艺术作品。现在它是浪漫、愉悦、多彩多姿的代名词。古典主义者则用它来称呼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特点】巴洛克式艺术的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①华丽性,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②浪漫性,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激情性,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③运动性,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④空间性,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⑤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⑥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⑦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产生】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背景)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影响 评价】①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②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2. 论述马远和夏圭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3. 评述米开朗琪罗在雕塑和绘画的艺术成就。 ❀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作品】《哀悼基督》、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雕塑《大卫》、 【特点】①宗教题材的作品中有鲜明的人民性特色,描写的事穷人的宗教 ②强烈的时代气息 ③反映了时代&个人思想上的矛盾,悲剧色彩 ④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 4. 谈谈你对“扬州八怪”的认识。2004史 PAGE - 1 -
/
本文档为【南京大学,艺术研究生,历年真题及答案,中外美术史【2006年中外美术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