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膳食纤维

2012-10-17 7页 pdf 252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论膳食纤维 一 ⋯ ⋯ ⋯ 63 论膳食纤维 何锦凤 郝利民 ,之/ 总 磊 研究所_ i0—00]0) 7 f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北京· f) f’ 摘 要 奉戈着重论超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舟类、品种、加工应用、生理鼓应、过量撮八可能的副作 篓 政性恕 关键词膳食纤维定义舟类品种应用生理鼓直制备政性/京品‘ 才 人类对膳食纤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 的过程。由于以前人们对膳食纤维方面的知 识了解甚少以及它对人体消化酶的惰性,故 一 直被认为是食品中的无用成份。近年来,随 着有关膳食纤维营养功能的...
论膳食纤维
一 ⋯ ⋯ ⋯ 63 论膳食纤维 何锦凤 郝利民 ,之/ 总 磊 研究所_ i0—00]0) 7 f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北京· f) f’ 摘 要 奉戈着重论超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舟类、品种、加工应用、生理鼓应、过量撮八可能的副作 篓 政性恕 关键词膳食纤维定义舟类品种应用生理鼓直制备政性/京品‘ 才 人类对膳食纤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 的过程。由于以前人们对膳食纤维方面的知 识了解甚少以及它对人体消化酶的惰性,故 一 直被认为是食品中的无用成份。近年来,随 着有关膳食纤维营养功能的报道逐渐增多, 人类在这方面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人了。广 泛的营养调查资料表明 人体从食物中摄取 膳食纤维不足,除会导致常见的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糖尿病(diabetes 、 高血压(hypertensi0n)、肥胖症(obesity)、心 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等疾病外,还会 导 致 阑尾 炎 (appendicitis)、缺 血 心 脏病 (ischemic heart disease)、结 肠 癌 (colon cancer)、结 肠 炎 (colitis)、胆 囊 炎 (gallbladder)、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深 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esis)、间歇性疝 病(hialuus harnia)、便秘(constipation)等疾 病。 膳食纤维因其在食品营养和临床医学上 的重要作用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发达国 家已有开发研制膳食纤维的专门机构,如美 国的USDA(膳食纤维协会)。美国的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National0ats Co.,A. E.Staley Mfg.Co..James River Corp., Miller Brewing Co.等公司均可制造并销售 各类膳食纤维产品。在美国6O亿美元的方便 谷物食品中,2O 的是高纤维产品.且仍有上 升的趋势。膳食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 收稿时间t1997—09~29 中,强化膳食纤维的功能食品在欧美、日本等 发达国家盛行。在日本,利用可溶性膳食纤维 制成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乳酸饮料、果汁 饮料等)是八十年后期开发生产的功能食品 之一。仅以日本的34个生产膳食纤维的厂家 所甩的原料而言就有:木浆、米糠、麦麸、甜菜 渣、玉米、大豆、麻、果皮、种子多糖、魔芋、甲 壳紊等十几种。随着膳食纤维研究的深人和 多种产品的问世.膳食纤维疗法也开始进入 临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 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膳食纤 维摄人不足进而导致一些“文明病”的出现;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韵发展.人们对于食 品中各成份的性能、功用、人体需要量以及食 品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都有了较深入 认识。1993年 2月 g日,我国国务院颁发《九 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 由于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而造成的“文明 病”已在我国出现.肥胖症、高血压、冠 tl,病、 糖尿病和结肠癌等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 的主要疾病。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膳食纤维的 营养功能及其研究和开发是我国的一个十分 重要的课题。我国在膳食纤维的研究与开发 上起步较晚,但我国膳食纤维来源广阔,数量 很大.如米糠、麸皮、甜菜渣、酒糟、玉米皮、豆 腐渣、山芋渣、苹果渣、柑桔皮、藕渣及魔芋等 原料均可开发利用,所以我国膳食纤维的开 发前景十分广阔。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膳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4 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Vo1.23 No.5 纤维进行介绍。 1 膳食纤维的定义 在 19世纪初.文献 中出现 了粗纤维 (crude fiber)这一名词,人们当初认为粗纤 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对人体没有什 么益处。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这一名词的 出现可以追朔到20世纪 0年代。它首先由 Hipsley提出,到 1972年 Trowell等人在测 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时定义了膳食纤维, 他们认为膳食纤维是“完全不能被消化道酶 所消化的植物成分”;1979年第 93届 AOAC 年会上,Prosky和 Harland提出希望能统一 膳食纤维的定义和分类方法;1981年第 95 届 AOAC年会上,逾百位学者提出了他们对 膳食纤维定义的理解和分类方法,其中广为 认同的定义还是由Trowell于 1974年提出 的,即所谓膳食纤维就是那些不能为人体消 化道酶所消化的植物细胞残余。其组成有纤 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低聚糖、树胶和蜡质 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显然该定义的范围 有所局限,它尚未包括那些存在于动物和微 生物体内及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膳食纤维。 1987年Englyst等人提出以“非淀粉类多糖” 来替代膳食纤维概念中的 非消化性残余”的 更为妥贴的表述。由此定义也可看出膳食纤 维与粗纤维及纤维素的本质区别,传统意义 上的“粗纤维”是植物经特定浓度的酸,碱、醇 和醚等溶剂作用后的剩余残渣。强烈的溶剂 处理导致了几乎 100 的水溶性纤维、50~ 6o 的半纤维素和 10~30 的纤维素被溶 解损失掉。因此对同一种产品.其粗纤维含义 与总膳食纤维含义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两 者之间也没有一定的换算系数。纤维素则只 是 膳食纤维 的一个组 成部分。膳食纤 维 (dietary fiber)是国际上统一的名词,1978年 Trowell等使用了“可食性纤维”(edible fiber)这一称谓来指代存在于食物中的植物 来源 外的更为广泛的“可食性类纤维物 质” 2 膳食纤维的分类及组成 膳食纤维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随着来 源的不同其组成会有很大的不同,膳食纤维 的分类方法众多。 根据溶解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水溶 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IDF)两大类。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道 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膳食纤维,它 主要为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 维素、木质素、壳聚糖和植物蜡等。水溶性膳 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道酶消化,但可溶 于温水或热水且其水溶液又能被其 4倍体积 的乙醇再沉淀的那部分膳食纤维,它主要是 指植物细胞内的贮存物质和分泌物,另外还 包括部分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其组成主 要是一些胶类物质,如果胶、阿拉伯胶、角叉 胶、瓜儿豆胶、卡拉胶、愈疮胶、黄原胶、琼脂 等,还有半乳甘露聚糖、葡聚糖、海藻酸钠、羧 甲基纤维素和真菌多糖等 按来源分类可将膳食纤维分类如下; 植物来源的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 素、果胶、阿拉伯胶、愈疮胶、半乳甘露聚糖 等;动物性来源的有;甲壳质、壳聚糖、胶原 等;海藻多糖类有:海藻酸盐、海藻酸钠、卡拉 胶、琼脂等;微生物多糖如黄原胶等;合成类 的如援甲基纤维素等。其中,植物体是膳食纤 维的主要来源,也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一类。 Theander综述了来源于各种植物体的膳食 纤维的化学成份和结构。 3 膳食纤维的品种及加工应用 常见的普通膳食纤维品种有大豆纤维、 玉米麸、甜菜纤维、小麦纤维、黑麦纤维、燕麦 纤维、小麦麸纤维、大麦麸纤维、米糠纤维、果 皮纤维、豌豆麸提取纤维、苋属植物纤维等; 另外·琼脂、阿拉伯胶、瓜儿豆胶、剌槐豆胶、 黄蓍胶、鹿角菜胶、藻酸盐以及黄原酸盐等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3卷 第 5期 何锦凤等:论膳食纤维 是食品配方中常见的膳食纤维品种。目前在 我国研究的较为广泛的品种主要集中于大豆 纤维、玉米麸纤维、甜菜纤维和小麦纤维及小 麦麸纤维等几个品种。大豆纤维是一种优质 的膳食纤维,可以豆渣为原料加工而成,它能 够明显地降低血胆固醇,帮助调整肠胃功能, 调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此外经特殊处理的 食用大豆纤维粉能够增强面团网络结构、改 善面团特性,大大提高其利用价值;大豆纤维 可用于面包、甜点心、膨化食品、饼干等谷物 低热食品中,也可用于某些饮料。玉米麸纤维 是从黄玉米中提取加工的浅黄褐色产品,具 有新香气味;它可用于面包、糕点、饼干等食 品中以提高膳食纤维含量,还可用于汤类或 内汁中作增稠剂,再或单独制成天然面包食 品 甜菜纤维是从甜菜浆汁中提取出来的,含 膳食纤维高达 74 以上,其中水溶性纤维占 24 ,其结合水的能力使它在许多食品中具 有功能性作用,在食品配方中可按不同比例 添加,除可用于各类焙烤食品外,还可用于挤 压膨化食品、方便食品、饮料、肉汁、汤类、布 丁等中 小麦纤维是在小麦加工过程中分离 了谷物的糖类和淀粉后剩余的非蛋白质类组 份,添加它有助于改善食品质量,使食品结构 保持松软,增进了风味,并延长食品的货架 保存期,可将其加入糖果、面包等产品中,在 肉制品中加入小麦纤维有利于保持肉制品中 的水份,相应降低食品热量。小麦麸纤维中含 有较多量的半纤维素,有助于提高面团的流 变学特性,国内外对它的研究也比较广泛。在 国外已研究的膳食纤维包括谷物纤维、豆类 纤维、果蔬纤维、微生物多糖及其他天然纤维 和合成、半合成纤维六大类3o多个品种,其 中实际生产和应用的已有10余种。 4 膳食纤维的生理效应 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而言有着很重要的 生理效应.这已被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事实与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所证实,很多研究已证实 了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生 理效应是不同的。总体说来,膳食纤维的生理 效应可简述如下: 4.1 防治疗冠心病 长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血清 胆固醇含量的升高会导致冠心病。血中胆固 醇来源于食物的外源性摄取和体内内源合 成,其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是转化为胆酸(bile acid)。胆固醇和胆酸都是由粪便排出体外 的。大量的研究表明,胆固醇和胆酸的排出与 膳食纤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Keys等人让 受试者每天食用15克果胶,在其他食物组成 不变的情况下,经一段时间后,发现受试者血 中胆固醇含量降低;Durrington等人分别让 受试者每天食用 12克和 36克果胶.结果发 现受试者血 清胆 固醇分别 下降 了 9 和 12 Kritchevsky等解释了膳食纤维降低 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机理 ,并用实验证明了他 们的论点 他们认为膳食纤维可与胆酸结合 而使胆酸迅速排出体外;同时膳食纤维与胆 酸结合的结果,会促使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 而降低了胆固醇水平 4.2 治疗肥胖症 实验证明,膳食纤维可改变人体对脂肪 的吸收 Cummings等人以保麸面包(whole —me a1 bread)和谷糠(bran)为膳食纤维来 源,发现当受试者的膳食纤维摄入量由17克 /天升至 45克/天时,脂肪酸的排出量 由1.7 克/天升至 2.7克/天;脂肪的排出量由3克/ 天升至4.5克/天 研究结果还表明.膳食纤 维并非改变了脂肪和脂肪酸的消化和吸收过 程,也不是增加了人体内源脂肪的排出,而是 由于膳食纤维与部分脂肪酸结台,这种结合 使得当脂肪酸通过消化道时.不能被吸收。 Heaton将膳食纤维的减肥作用机理进行了 归纳,认为膳食纤维取代了食物中一部分营 养成份的数量,而使食物总摄入量减少;其次 由于增加了咀嚼.延缓了进食速度并减少了 食物的摄取.促进并增加了唾液和消化液的 分泌,由于对胃的填充作用而产生饱腹感;同 时,减少了小肠对脂肪的吸收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6 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 aM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Vo[.23 No.5 4.3 预防高血压作用 Anderson等对多种膳食纤维降压效果 进行了研究.发现膳食纤维确实有降压作用, 但是否是膳食纤维的直接作用还有待于进一 步研究.因为膳食纤维本身附带有一定的钙、 镁离子 ,这两种离子也都有降压作用。 4.4 治疗糖尿病 西方人糖尿病发病率高,膳食纤维的摄 人量太少是一个重要原因。增加食物中膳食 纤维的含量,可以改善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 感受性,降低对胰岛素的要求,从而达到调节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4.5 抗癌作用 白七十年代以来,膳食纤维在抗癌方面 的研究报道 日益增多,尤其是膳食纤维与消 化道癌的关系 Malhotra经过对印度北部和 南部人群结肠癌的发病率的调查比较,认为 发病率的关系与膳食纤维的食用量有关,在 北部膳食纤维的食用量大大高于南部,而结 肠癌的发病率大大低于南部。Mactennan等 人通过对丹麦哥本哈根人和芬兰的库伯人进 行了类似的调查也得出了相 当一致的结果。 膳食纤维防治结肠癌机理一般认为有以下几 点:(1)抑制腐生菌的生长,结肠中一些腐生 菌能产生致癌物质,而肠道中一些有益微生 物能利用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这类脂 肪酸特别是醋酸能抑制腐生菌的生长。(2)减 少次生胆汁酸的产生,胆汁中的胆酸和鹅胆 酸可被细菌代谢为次生胆汁酸一一石胆酸和 脱氧胆酸,这两者都是致癌剂和致突变剂。膳 食纤维束缚胆酸和次生胆汁酸,将其排出体 外.因此可大大降低结肠中次生胆汁酸的含 量。(3)减少致癌物与结肠的接触机会,膳食 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缩短排 空时间.从而减少致癌物与结肠接触的机会。 (4)产生丁酸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 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并控制致癌基因 的表达 (5)研究表明自由基参与癌肿的形 成.有人研究发现麦麸膳食纤维对羟基自由 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雌性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 作用,而麦麸膳食纤维可在降低体内雌性激 素水平、预防乳腺癌发生上起重要作用。目前 的解释是膳食纤维通过增加排粪量而降低肠 道内微生物酶的浓度,使结合型雌性激素转 变为游离型雌性激素的量减少,导致重吸人 血中的雌性激素量减少;也可能由于膳食纤 维对雌性激素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使粪便中 的雌性激素排出量增多。另外,膳食纤维由于 能减少体内某些激素而防治子宫癌和前列腺 ● 癌。 4.6 清除外源有害物质 一 些环境污染物质摄人人体后膳食纤维 能将其清除,目前已报道的有亚硝酸根和 CA。最近有人采取离体实验发现,麦麸膳食 纤维对Hg、Pb、Cd和高浓度的Cu、Zn都具 有清除能力,可使它们的浓度由中毒水平达 到安全水平。 除上述功能外.某些膳食纤维具有抗氧 化能力。据推测,其抗氧化特性和自由基清除 活性可能与人体衰老有关。在文献上还常提 到膳食纤维的缺乏与不足还与阑尾炎、问歇 性疝、胆结百、肾结石、膀胱结石、十二指肠溃 疡、溃疡性结肠炎、痔疮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疾 病的发病率与发病程度有很大关系。 5 过量摄入膳食纤维可能的副作用 5.1 可能影响人体对矿物质和一些微■元 素的吸收 由于膳食纤维化学结柯中有羟基或糍 基,它们能螯合食品中的矿物元素,在一定的 条件下形成非水溶性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复合 物,进而对肠道 内微量矿物质的生理吸收 (bi0avai1ab;lity)产生影响。有人用实验证实. 食品组份中维生素C、EDTA、柠檬酸、植酸、 磷酸的存在强烈地影响某些金属离子与膳食 纤维的结合。许多膳食纤维对 Ca、Cu、Zn、 Fe、Mn等元素的金属离子都有不同程度的 束缚作用。一般来讲,膳食纤雏与矿物质的结 合不仅受膳食纤维的来源、种类和组成及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3卷 第 5期 何锦风等:论膳食纤维 67 系中矿物质的种类、数量的影响,也要受到环 境的pH值、不同的食品加工条件和一些有 络合能力的添加剂的影响。不过膳食纤维的 束缚作用是否足以影响矿物质元素代谢还有 争论。 5.2 可能影响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和 利用 研究表明,果胶、树胶和大麦、小麦、燕 麦、羽扇豆等的膳食纤维对维生素A和E及 胡萝 h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束缚能力,可见,膳 食纤维对脂溶性维生素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 响。但也有些实验表明,摄入适量膳食纤维会 使维生素的吸收量大大增加。这方面的工作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5.3 可能引起不良生理反应 过量摄入膳食纤维,尤其是摄入凝胶性 强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如瓜儿豆胶等会有腹 胀、大便次数减少、便秘等副作用 当然,这些 症状基本是适应性反应,反应程度常因人而 异,在需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时,应逐渐增加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 当然过量摄入膳食纤维也可能影响到人 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如膳食纤维会对 氮代谢和生物利用率产生一些影响,但损失 量很少,在营养上几乎未起很大作用。总的来 说,各种不同膳食纤维具有不同的功能或同 时具有多种功能。圆此,膳食纾维耳被广泛应 用于各类食品中以改善食品的营养和功能 6 膳食纤维的分离制备方法 膳食纤维的分离制各方法大致可分为四 类,即粗分离法、化学分离法、膜分离法及化 学试剂和酶结合分离法。 6.1 粗分离法 悬浮法和气流分级法可作为粗分离法的 代表。这类方法所得的产品不纯净.但它可以 改变原料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如可减少植 酸、淀粉含量,增加膳食纤维等含量。本法适 合于原料的预处理。 6.2 化学分离法 化学分离法是指将粗产品或原料干燥、 磨碎后,采用化学试剂提取而制备各种膳食 纤维的方法,以碱法应用较普遍,其大概工艺 流程是原料经过干燥、磨碎、过筛处理后,加 入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氢氧化钙处理,随后是 过滤处理,过滤所得残渣即为水不溶性膳食 纤维,将所得滤液的pH值调在 4.0~4.5并 离心处理,其沉淀物为蛋白质,将所得上清液 的pH值调至 6.0~7.0并用酒精沉淀,沉淀 物即为水溶性膳食纤维。 如果提取过程中改变碱液浓度,并辅以 其他化学试剂,还可将水溶性或水不溶性膳 食纤维进一步分离,除碱法外还有酸法、絮凝 剂法等。 6.3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应用于制备膳食纤维的报道不 多。由于该法能通过改变膜的分子截留量制 备不同分子量的膳食纤维.且能实现工业化 生产,它将是分离水溶性膳食纤维最有前途 的方法。 6.4 化学试剂和酶结台分离法 采用化学分离法和膜分离法制备的膳食 纤维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淀粉,要制备极 纯净的膳食纤维,必须结合酶处理。所用酶包 括n一淀粉酶、蛋白酶等。其流程可参见 Bartolome的报道。 所得膳食纤维如果再引入其他酶如半纤 维素酶、阿拉伯聚糖酶处理可制备一些活性 成分。水不溶性膳食纤维采用一些物理方法 处理可提高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 7 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及其改性 鉴于膳食纤维对人体有有利的一面,过 量摄入也可能有副作用.因此许多科学工作 者对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入量进行了大量细致 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一般健康人来说, 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入量大约为 1o~13克/ 1000千卡热能,即每人每天摄入量在 20~35 克左右,但对患病者来说剂量一般都有所加 大。膳食纤维也存在质量问题,不同来源或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8 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Vo1.23 No.5 同种类的膳食纤维其生理效应及活性可能各 不相同。研究结果显示+膳食纤维生理功能的 显著性与膳食纤维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 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有很大关系。合理的水 溶性膳食纤维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大 约是 1:3。因此,在注意膳食纤维摄人量的 同时,还应注意保持膳食纤维中水溶性膳食 纤维量的平衡。许多膳食纤维中水溶性膳食 纤维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普通膳食纤维常 需经过改性处理提高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 以满足人体生理需要。 常见的改性处理方法有化学处理法和机 械降解处理法。化学处理是采用化学试剂,控 制适当pH、温度和反应时间,使糖苷键断裂 产生新的还原性末端,使纤维类大分子的聚 合度下降,部分转化成非消化性的可溶性多 糖;化学处理法常存在转化率低、反应时间 长、反应温度高及中和过程中引人大量阴阳 离子造成在食品中应用困难等不利因素一所 以在实际中采用该法较少。机械降解处理通 常采用挤压手段,使物料在挤压机筒内受到 强烈剪切作用后,纤维类大分子部分转化为 非消化性的可溶性多糖;在本世纪70年代, EEc组织由八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小组使 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挤压前后的小麦面粉中 的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测试结 果显示,经蒸煮挤压后面粉中啦不溶性膳食 纤维部分转化为水溶性膳食纤维。瑞典人 Siljestrom研究发现,用双螺杆挤压机挤压 面粉后,其水溶性膳食纤维与水不溶性膳食 纤维的比例可发生改变。法国人用挤压的方 法对甜菜渣、柑桔皮和苹果渣等富含膳食纤 维的原料进行加工,使其中的水不溶性膳食 纤维部分地转变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并获得专 利。挤压蒸煮技术是现代食品工程的新技术 之一,挤压机集输送、混合、加热和加压等多 种单元操作于一体,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蛋白 质、淀粉或纤维素等聚合物直接或间接的物 质转化;而且高纤维物料经挤压处理后,还可 改良色泽与风味,钝化部分能引起不良风味 的分解酶.使挤压后的产品的稳定性与风味 得以明显提高,与化学处理法相比具有较高 的转化率,因此国内外常采用该法对膳食纤 维的改性。国外关于挤压麸皮、燕麦麸、玉米 皮、甜菜皮、柑桔皮等高纤维物质都曾有过报 道;国内的膳食纤维改性现也多采用挤压蒸 煮法。研究发现,挤压前后水溶性膳食纤维与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量的变化与选择的挤压机 类型、条件及分析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挤压机 类型确定时通常影响挤压效果的主要因素 有:螺杆转速、进料水分、进料速度、挤压温 度、pH值等。 8 膳食纤维的研究方向 8.1 膳食纤维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某些膳食纤维具有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 清除活性+那么,膳食纤维所含的这些活性成 份是否能为肠道微生物释放出来,它们是否 会进人血液循环对人体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值得进一步研究。 8.2 膳食纤维解毒机理及能力研究 膳食纤维可以作为某些环境污染物质的 最后屏障+防止它们侵害人体。我们应弄清膳 食纤维的作用机理+它对那些有毒物质具有 清除能力,并建立一些定量指标体系,建立科 学的食品配方及药物配方进而应用于临床。 &3 膳食纤维各组份 E学结构与抗癌能 办关系的研究 膳食纤维的不同组份在抗癌作用的能 力、作用方式和致癌不同部位的影响能力等 方面显示着较大的差别{组成膳食纤维的各 成份的化学性质、存在状态和组合以及在人 类膳食中的配比等都有待于深人研究。 8.4 完善膳食纤维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目前膳食纤维的制备多还停留在实验室 规模+特别是对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 应寻 求可行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8.5 加强膳食纤维改性研究 为提高膳食纤维的质量、增加其生物活 (下转第 72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2 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Vo1.23 No.5 (上接第 68面) 性,应进一步寻找有效的物理、化学改性方 法。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l Van Soest P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1978,30,S12一$20 2 Burkitt D F et a1.I.Am.Med.AS$OC.. 1974·229 3 石永峰.代红霞.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 l994,1 4 活野弘昭.《日本食品科学》,1989,2 5 Hipsley E H.British Medical Journa1. 1953,2 1420—422 6 Trowell H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l972,25,926— 932 7 邦建仙.高孔荣.食品与发酵:rAk.1994·4 8 l eon Prosky.Controlling Dietary Fiber in Food Products.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1992 9 Englyst H N et a1.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1976,29,417—427 0 Kannel W B et 】.Am.Internal Med. · l961,53 l1 Kagan A et a1.Acad.Sci.,1962,97 12 Keys A et a1.Proc. Soc. Expt1.Bio1. M ed.,196l,l06 l3 DurringtOn P W et a1.I ancet 1976,2 14 KritcheVsky D et a1.J.Food Sci. ,1975. ‘0 l5 Kritchevsky D 一a1 . Expt1.: Mole. Pqtho1..1977.26 16 Cummings J H et a1. The American Jour~ of C|inieal Nutrition,1976,29 . - 17 Cummings Jl H et a1._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Iinieal Nutrition,i978t31 l8’Heaton K W .Lancet.1973.2 19 Shils M E .Anmi: Rev.]Nutr..1988,8, o.29一 ~60 20 鞭傻生.食物科技动态,1993(19) 2l 欧仕益,高孔荣.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2 22 。Reinhbld J G et a1.The American Journal 0fGlin'c Nutrition +1981,3 23 Kasper H et a1.The American Journal of a inical Nutrition .1979.32 24 。Baghurst P A et a1.Supplement tO:Food Au醯raH 1996.48(3) : : 25 Ohta T et a1. J.Agri,'、Food chem. . 1994, 三5 3、) 、 . . 26‘ heaflder 0 Dietary Fibet,Aeademic Press(I ondon)Lid.。,1986,13—25 — 27 张喜最}中国食物与营养,1997·2 28 何担 胡盂璜.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1989,6 29 宋扬,李珏声等.营养学报,t997,2 30 。Bartolome eT a1 Food Chem., 95,2, 357— 362 3l 李兆龙.食品工业.]393.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论膳食纤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