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必然的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论必然的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2012-10-14 5页 pdf 308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5663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必然的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论必然的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北京物资学院外语系 沈 建 【摘要 】全球化不可逆转 、 势不可档 , 其进程越来越快 。 认识并了解这个过程中的必然性 以及将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 顺应大趋势、 应对全球化将带来的冲击是未来文化发展的关键 。 本 文通过对全球化的分析 , 阐述 了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原因 , 分析了全球化在科学技术 、 市场经济、 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扮演的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 企 业跨国经营和管理引发的跨文化问题日渐成为文化领域的焦点问题 , 而民族文化如何应对全球 化的...
论必然的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论必然的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北京物资学院外语系 沈 建 【摘要 】全球化不可逆转 、 势不可档 , 其进程越来越快 。 认识并了解这个过程中的必然性 以及将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 顺应大趋势、 应对全球化将带来的冲击是未来文化发展的关键 。 本 文通过对全球化的分析 , 阐述 了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原因 , 分析了全球化在科学技术 、 市场经济、 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扮演的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 企 业跨国经营和管理引发的跨文化问日渐成为文化领域的焦点问题 , 而民族文化如何应对全球 化的冲击则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 【关键词 】全球化 ; 文化影响 ; 跨文化 “全球化 ” 这个词汇表述的是这个世界正在发展中的一种趋势 。 “所谓全球化 , 说的是一种运动 、 一种过程 。 主要讲各国经济都在走向开放 、 走向市场化 , 世界经济 趋向于某种程度的一体化 , 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等 。 ” (丁一凡 , 19 98 ) 确切地说 ,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 也就是 “经济全球化 ” 表述的内容 。 经济全球化就是 “经济全球化就是 ‘国际分工不断扩大和深化 , 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 济上紧密联系在一起 , 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 (卫灵 , 管文虎 , 2 00 7 ) 。 市 场经济一统天下 , 生产要素等经济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 它反 映的是当今人类社会对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普遍认同 , 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在当今世界 的风靡程度 , 因此 , 经济全球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和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 。 “全球化 ” 这一名词 自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来后 , 如今已席卷世界 , 几乎深人到 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 生产全球化 、 市场全球化 、 贸易全球化 、 资本 (金融 ) 全 球化 、 科学技术合作与信息网络的全球化都常常被提及 , 生产 、 交换 、 分配和消费的 国际化已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 全球化迅猛的发展态势既是一种社会现象 , 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 它的产生 和发展可 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基本原因 。 一 、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 2 0 世纪以来 ,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 、 微电子技术 、 信息 通信技术 、 新技术 、 空间技术 、 海洋技术 、 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等为主体的现代高 技术群的出现 , 大大加快了各个国家 、 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流 、 物资流 、 资金流 、 技 术流和人流 , 使相隔数千里 、 甚至上万里的世界瞬间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 从而在很大 程度上缩小 了人际 、 组织 、 民族 、 国家间交往的时空 , 为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奠定 了坚实的物质 、 技术基础 , 提供 了可靠 的信息 、 交通工具和手段 。 特别是互联网促进 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 激发了企业追求全球化的动力 , 正如全球化理论权威 、 伦敦经济 学院院长吉登斯 (T on y Gi d den s ) 所说 : “ 在全球化电子经济社会 , 所有公司以及千 千万万的投资人只需点一下鼠标 , 就能在瞬间把大笔钱从世界一端转到另一端 。 ” 二 、 以市场经济为机制的世界大市场的形成为全球化扫除了障碍 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 在全球市场分割情况下 , 国与 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 。 只有在各国之间广泛分工基础上 形成的世界市场 , 才意味着从根本上消灭了国家间的孤立发展状态 , 从而最终形成广 泛的 、 深厚的世界经济联系 。 任何国家和地区 , 一旦融人世界经济体系 , 都必然深受 来 自世界市场的各种影响 。 20 世纪 80 年代 , 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 , 随着苏联解体 、 东 欧巨变 , 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不断深化改 革转入了市场经济轨道 , 市场经济一统天下 。 市场竞争和市场逐利行为打破了经济的 国家和地区限制 , 把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 。 三 、 以发达国家为龙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崛起给全球化奠定了板块基础 全世界已有 100 多个地区经济集团 , 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国家 。 其中欧盟 、 北美 自 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三极 , 其区域内所实现的进出 口总额 和经济总量都占全世界的 80 % 。 近年来 , 各地区经济集团在壮大 自身队伍的同时 , 也 不断相互渗透 , 区域市场边界不断向外延伸和相互接轨 , 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融 合和全球化的发展 , 形成了庞大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 。 在这个体系内 , 各国间的合作 障碍 日益减少 , 渗透和依存关系不断增强 , 各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分享着世界市场上生 产要素自由流动而实现的资源最佳配置带来的收益 , 同时也承担着经济一体化可能带 来的风险 。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 、 无国界经济的扩大 , 各国经济文化也突破了国家和 民族界限 , 从对立 、 碰撞 , 走向了渗透 、 融合 。 四 、 发达国家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加速剂 20 世纪以来 , 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一直是在逐渐发展 , 大体经历了商品 国际化 、 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三个阶段 。 而经济全球化只是这种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 变和飞跃 。 跨国公司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 由于它们拥有雄厚 的技术资源 (据有关资料统计 , 现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有 90 % 被控制在跨国公司手 中 ) 和资金资源 , 贮存有大量的过剩商品 , 加之受到本国 、 本地区生产资源 、 消费 市场和有限廉价劳动力的限制 , 这就迫使他们要进行商品 、 资本和技术的输出 。 尽管 这种输出客观上促进了输人国的经济、 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 但其主观动机则是以获取 最大的经济利润为目的 。 发达国家的商品 、 资本的过剩和技术的超前与其资源 、 能源 、 市场 、 廉价劳动力缺乏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 。 五 、 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参与是全球化的助燃剂 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 、 技术和综合国力上的差距 ,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 发 展中国家都不得不投人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去 , 这在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全球 化 。 由于种种原因 , 20 世纪后半期 , 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 、 生产力 、 经济和社会整 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这一差距 , 便积极地 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中去 , 以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 、 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发展本国 的经济 。 此举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 70 年代到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韩国 、 新加坡 、 中国 台湾 、 中国香港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是最明显 的例证 。 正是基于这些后起的工业化 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 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才清楚地认识到 , 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客 观潮流 , 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 , 使自己国家的经济尽快地 、 更好地融人国际经济体系 , 才能不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所淹没 。 当然 , 发展中国家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 是乐 观的还是悲观的 , 这种或积极顺应或消极受应的举措表明 , 实际上他们已被纳人到或 接近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 。 事实上 , 若没有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 , 新的 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的形成则是不可能的 , 至少是不完善的 。 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融人了全球化浪潮 , 表明一个全球 化时代的来临 。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 , 无国界经济的扩大 , 各国经济 、 文化也突破了 国家和民族界限 , 从对立 、 碰撞 , 走向了渗透 、 融合 , 使得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企业面 临着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挑战。 “ 文化 ” 作为一个中心概念第一次提出来是在英国文化人类学 的奠基人爱德 华 · 泰勒 (E . D . Tal o r ) 在 1 871 年出版的 《原始文化》一书中 , 他把文化的涵义系统 表述为 : “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 , 包括知识 、 信仰 、 艺术 、 道德 、 法律 、 习俗 , 以及 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 ” 后来人们对文化的概念阐述基本上都认为 文化是特定人群中有关观念 、 习俗 、 和准则的总和 。 比如 , 有代表性的荷兰文化 协作研究所所长霍夫斯特德 (G . H o fs to de ) 教授认为 , 文化是一个环境中的人的 “共 同的心理程序 ” (e o lle etiv e m e n tal pro g ram m in g ) 。 因此 , 不同的群体 、 区域 、 国家 这种 “复合总体 ” 就互有差别 , 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 、 行为方式 , 不同的国家 、 地区 和 民族就有不同的文化 , 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 (Bl ai se Pas ca l) 在其 《思想录》中 所说的那样 : “在比利牛斯山这边是真理的东西 , 在比利牛斯山那边就成了谬误 。 ” 如今 , 汹涌的全球化浪潮洪水般地冲击着这个世界的各种文化 , 有的文化被更大 范围地认同而得到发展 , 有的文化因群体的逐渐狭小而萎缩甚至灭亡 , 而浪潮的淤泥 也成为孕育新文化的新鲜土壤 。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 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 有商品文化 、 制度文化 、 价值文化 、 语言文化 、 科技 文化 、 艺术文化等 。 全球化不仅会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秩序 , 而且也对不同民族的 文化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冲击 。 文化的这种碰撞和冲击将导致全人类都可认同的大文 化 , 主要包括 : 第一 , “经济文化 ” 的盛行 。 世界对 “经济文化 ” 已有了共同认同的标准 。 如市 场经济的法则 、 商品流通的规则等 , 已被普遍认可和遵循 。 第二 , “科技文化 ” 的普遍 。 现在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 为了生存和发 展 , 都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 , 都已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强国之本 。 尽管各个民族国家之 间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 , 但科学技术的交流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 科学 技术文化早已冲破民族国家间的界线 , 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 第三 , 民族文化的交流 。 随着 “ 经济文化 ” 和 “科技文化 ” 的发展 , 各个民族国 家之间的文学 、 艺术 、 哲学 、 宗教 、 风俗习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容易 , 信息网络技术 和交通运输技术已为这种交流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 。 人们总会 自觉不自觉地 、 程度不同地吸收这些外来文化的营养 , 以填补本民族 、 本国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 这也 是文化全球化的某种表现形式 。 第四 , “制度文化 ” 的重塑 。 “ 所有文化进化式传播过程都首先以制度变迁的形 式发生 。 无论是以发明的形式还是以传播的行动 , 新的技术装置总要被结合到业已确 立的组织化行为系统之中 , 并逐步对原有制度产生全部的重塑 。 ” (马林诺夫斯基 , 1 9 9 9 ) “ 民主和法治 ” 作为一种制度文化 , 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 。 2 . 全球化 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 妨碍资本 、 技术和产品跨 国界流通的障碍一个接一 个地被拆除 , 继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 、 不同价值观 、 不同生活方式 、 不同信念的流人 。 这将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消长不等 、 凸显不一 。 有些在相互冲突和撞击中形成了 新质—世界大文化 , 有些则会改变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 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 。 3 . 全球化必然凸 显跨文化 问题 日益重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 , 企业经营国际化已成为势 不可挡的热潮 。 全球化使世界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跨国公司 , 跨国经营和管理必然使跨 国公司成为跨文化企业 。 跨国公司既是改变世界经济的力量 , 也必然是改变世界文化 的力量 。 跨国经营企业因其经营方式的特点 ,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 相互差异乃至冲突问题 , 这往往是其经营管理的重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 。 因此 , 面对不可逆转 、 势不可挡的全球化进程 , 只有充分了解这个过程的必然性 以及将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 顺应大势 、 应对全球化将给文化带来的冲击 , 是冲突还是 融合 , 是生存还是消亡 , 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领域 , 未来文化都要做好发展的准备 。 参 考 文 献 丁一凡 . 大潮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厂M」 北京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19 98马林诺夫斯基 帕拉哈拉德 . 科学的文化理论 [M〕. 北京 : 中央 民族大学出版社 . 199 9 伊夫 · 多茨. 跨国公司使命仁M皿 萧深 卫灵 全球网络经济「M〕.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第一版 . 王文彬 , 等译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 01 19 98 管文虎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 07
/
本文档为【论必然的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