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日本养老保险

2017-11-18 8页 doc 44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日本养老保险日本养老保险 日本养老金制度的产生背景: 明治时代的日本,大部分家庭都是农户和个体经营者。在明治时代的“振兴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伴随着明治中期开始的产业化,受雇于企业靠雇佣劳动为生的劳动者逐渐增多。因为大多数的工厂都建设在市区,所以人口也就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着产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日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村普遍存在的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制度逐渐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走向城市的劳动者建立起来的一个个小家庭。 战前,虽然产业化、城市化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农户依然占据了大部分,在城市里也是个体经营者比较多。务农者和...
日本养老保险
日本养老保险 日本养老金的产生背景: 明治时代的日本,大部分家庭都是农户和个体经营者。在明治时代的“振兴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伴随着明治中期开始的产业化,受雇于企业靠雇佣劳动为生的劳动者逐渐增多。因为大多数的工厂都建设在市区,所以人口也就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随着产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日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村普遍存在的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制度逐渐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走向城市的劳动者建立起来的一个个小家庭。 战前,虽然产业化、城市化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农户依然占据了大部分,在城市里也是个体经营者比较多。务农者和个体经营者不像企业职工等有固定的退休年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子女的成长状况,自己决定引退的时间。在大多数的社会中,务农者和个体经营者都是以大家族制为支配的,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 60年代,这样的日本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劳动者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化与小家庭化的发展非常显著。产业化、城市化、小家庭化大大削弱了家庭和地区赡养老人的能力。即使他们依然在工作,但随着身体能力、精神能力的低下,劳动能力也越来越低下,能拿到的报酬也就越来越少。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得足够的积蓄维持退休后的生活。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将过去由 “家族赡养”的老人以社会保险的形式由全社会赡养,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1 日本国家养老金制度的结构,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国家养老保险和民间养老保险。而国家养老保险又分为国民养老保险、厚生养老保险、互助养老保险。 现行的日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是双层结构。国民养老保险作为基础养老保险,就是第一层次,厚生养老保险和互助养老保险第二层次。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比较复杂,可以按性质进行划分(如图一),也可以按加入人群的不同进行划分(如图二)。 2 一、国民养老保险 国民养老保险是以1959年通过、1961年开始实施的《国民养老保险法》为依据,最初是以个体经营者、个人职业、无业者及其家人等为对象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后在1985年度的改革中,国民养老保险被扩大为全民共享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共同的基础养老保险,所有居住在日本的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居民都必须加入国民养老保险,国民养老保险成为双层结构的日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一层次。也就是说,民间的企业职员在参加厚生养老保险的同时还参加国民养老保险,公务员等在参加互助养老保险的同时也还参加国民养老保险。 二、厚生养老保险 厚生养老保险是以在民间企业工作的人为对象的国家公共养老保险。参加厚生养老保险的人在20岁到60岁之间还是国民养老保险的第二 3 号被保险者,所以,领取养老金时,是在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追加按报酬比例算出的厚生养老金。 三、互助养老保险 互助养老保险指的是由各个互助组合等支付给公务员和教员等特定行业被雇佣者的国家公共养老保险。现在,互助养老保险组合。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互助组合、地方公务员互助组合、私立学校职员互助组合及农林渔业团体职员互助组合四种。 日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是双层结构。第一层次是国民养老保险,也就是基础养老保险,是针对全体国民的;第二层次包括厚生养老保险和互助养老保险,主要是针对公司职员和公务员的。这样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虽然照顾到了各类人群,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问。因为公司职员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和厚生养老金:公务员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互助养老金,但其他国民只能领取基础养老金。正因为如此,才引出了后面的国民养老保险基金。 第二、日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全民养老保险为原则的。 日本在1961年就实行了“全民养老保险”,理论上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养老保险普及。1985年改革中,确定了一元化的基础养老保险,年满20周岁的国民都必须参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养老保险。但由于国家养老保险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官员的丑闻、养老保险 4 资金赤字等导致了日本民众的不信任,使得有近4成的日本民众出现了不缴纳养老保险的问题。 第三、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下一代养上一代”的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就是以参保劳动者缴纳的养老保险来支付老龄者的养老金。这是日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特点,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这也成了日本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闯题。因为,出生率的降低、平均寿命的增长导致老龄化的发展,使日本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人口人数在减少,而领取养老金的老龄者人数增加,于是出现了负担与支付的不平衡问题。 日本养老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根据日本总务省2004年9月19日公布的人口推算数字显示,日本全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占到总人口20%,平均寿命为82岁,其中日本9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到了101.6万,并且日本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据推算老龄人在今后十年内可能达到总人口的25%,到2030年将达28%.到2050年将达33%。目前每4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到2025年,每2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到2050年,每1.5个工作人员养一个老人。日本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一般被认为是采取的现收现付制为主,基金制为辅的混合制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是在跨代抚养的基础上运行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平均年龄是60岁,而现在平均年龄延长到82岁,60年代所确定的支付年限为10年,所以现在 5 支付年限比原来延长近一倍。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现代的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费负担显然大大加重了。在人口老年化的形势下,旧的养老保险制度已不能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所以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人口老年化的必然结果。 2. 国民养老金出现空洞化。据统计~日本大约有1,3的被保险者拒交或滞交保险金。其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贫困、失业、疾病等原因~没有交纳保险金的能力,第二~主要是由于中青年对现行的国民养老金缺乏信赖~有交纳能力但不愿意交纳。他们认为他们所承担的高额养老保险费很大一部分用于当代养老费用支出。而由于近年来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年化~当他们年老时~新的一代年轻人几乎无力承担逐步膨胀的老年人群的养老负担。他们越来越对国民养老保险制度产生怀疑~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国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名存实亡。所以~为了解决国民养老金出现空洞化问题~也需要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3.家庭结构的变化。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很快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核心家庭越来越小~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为了使老年人所需的生活、医疗和护理费用得到保障~现行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这些需求~所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日本进行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内容如下: 6 1.对养老保险的管理及运营方式进行改革。管理和运作养老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日本政府以前在基金管理和运作中一直比较保守~主要以信贷的形式运作基金~控制基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且信贷资金受到很多限制~其基金运作结果基本成赤字状态。日本为了解决在基金管理方面的弊病~组建了年金经营基金会~扩大民间和精英人才对基金管理和经营的参与~引进竞争机制~有~有步骤的将养老保险基金引向资本市场。为了加强资金运作的安全性~特设投资专门委员会~对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进行严格调查和审核。与此同时~推行国际财会标准制度~将经营状况的一切信息彻底公开~接受国民及国际社会的监督。 2.推迟养老金的支付年限。为了缓解人口老年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推迟养老金的支付时间~具体方法为:将养老金的领取时间逐渐推迟到65岁~每3年提高1岁~男性从2013年开始到2025年结束~女性从2018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这一改革将有效的减少养老金支付的数量。 3.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在养老保险金财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日本首先将加入养老保险的年限由以前的25岁降低到20岁~延长了养老保险金交纳时间,其次~扩大养老保险金的交纳基数~即工资收入和奖金收入同时纳入保险金交纳基数,再次~对在职老年养老金也做了修改~规定在职养老金的对象包括65—69岁的公司职工~这些人也要交纳保险金,与此同时~加大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负担率~从原来的1,3提高到1,2。 7 4.推行老年看护保险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随着人口老化的进展和子女的减少~家庭越来越不能承担对老人的照顾和护理~随着老年人不断增长~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险费不断增加~2000年4月日本政府为了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问题实施了老人护理制度。这是由于社会老龄化而出现的一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其保险对象为40岁以上的公民。其内容包括对投保人进行医疗保健.心理护理~日常护理与帮助~健康推进~疾病预防~医疗看护~环境保健等。老年看护制度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问题~是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我国最初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体制,但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由现收现付模式向新的模式转变,但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还是存在着对象范围狭窄、管理不科学等弊端。日本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虽然现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但日本养老保险制度遇到过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方法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是一种借鉴。 一、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确定养老保障给付标准。 日本的教训在于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过高,认为经济增长能够为老龄者提供高额养老金,整个养老金支付超过了参保劳动者缴纳的养老保险。经济发展不可能一直具有高速增长的动力。现代经济实践证明, 8 一国经济发展在不同程度上要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如果支付过于优厚,为了保持养老保险账户的平衡,通常需要提高养老保险额度。而支付水平具有很强的刚性,削减也是旷日持久的。这样,优厚的支付所造成的养老保险负担,只能是向年轻的各代转移。可以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了日本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的财政困难,但导致财政困难的制度性原因是对退休人员的高额支付。 二、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国际趋势,基金制运行模式比现收现付制模式更有意义。 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开始确立支付时,一国政府往往受到政治压力的干扰,不自觉地提高支付标准。日本在70年代就陷入了这一陷阱,养老金标准确定得过高,而当时距国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只有10年。因此,针对人口变化而采用基金制值得充分重视,尤其是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国家更是这样如此。关键问题是基金制如何与已导入的非基金制体制共处。日本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即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层与第二层次明确区分。遗憾的是,日本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使其既能适用于自营业者。又能适用于雇员,相反,过度依靠大规模的交叉补贴来维持一个在财政上困难重重的自营业者养老保险,这种相互交叉的格局削弱了日本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效率。这一点应引以为戒。 三、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 日本养老保障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不同层次的制度覆盖着不同 9 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不同水平的养老保障。有基础的,有补充的,这一点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尤为重要。中国是个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十分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人数多。随着家庭结构由传统的大家族制向核心小家庭的转变,传统的家庭结构由传统的大家族制向核心小家庭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将无法维持,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难以妥善解决。应合理借鉴他国经验,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职业和地域,建立不同水平的补充养老保障制度。 四、扩大全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建立正规的农村老年保障制度。 在21世纪到来之际,我国也面临着与日本五六十年代相类似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特别是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0—80,,故我国解决入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在农村;家庭结构由传统的大家族制向核心小家庭制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将无法维持:农村壮年劳动力急速地向大城市涌入,包括整个农村人口在内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没有形成,农村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建立正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要;进一步改革农村现行的养老保险项目;对农民托付的养老基金,政府应确保合理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以保证投保人的利益,增强投保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感,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养老保险项目。 10
/
本文档为【日本养老保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