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解读古代音乐作品中“之乎者也”

解读古代音乐作品中“之乎者也”

2018-03-13 5页 doc 17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解读古代音乐作品中“之乎者也”解读古代音乐作品中“之乎者也” 解读古代音乐作品中“之乎者也” 不少音乐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现行高中音乐教材中一些中国古代音乐作品远离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学生不甚感兴趣不说,教师自己也觉得难以驾驭。不少教师在处理这些内容时或干脆略过,或蜻蜓点水,教育者的迷茫超过了探索。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迷思概念”这个词,意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依据自身经验所形成的一种自认为合理的概念,它是基于日常经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与科学概念相悖”。想来,导致教师们产生上述困惑和尴尬正是教师自身的“迷思概念”顽固地影响着他们对...
解读古代音乐作品中“之乎者也”
解读古代音乐作品中“之乎者也” 解读古代音乐作品中“之乎者也” 不少音乐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现行高中音乐教材中一些中国古代音乐作品远离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学生不甚感兴趣不说,教师自己也觉得难以驾驭。不少教师在处理这些内容时或干脆略过,或蜻蜓点水,教育者的迷茫超过了探索。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迷思概念”这个词,意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依据自身经验所形成的一种自认为合理的概念,它是基于日常经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与科学概念相悖”。想来,导致教师们产生上述困惑和尴尬正是教师自身的“迷思概念”顽固地影响着他们对古代音乐的教学态度,而导致这样的教学现状,我认为原因有二,第一,承担着授业、解惑任务的教师认为,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就难以驾驭古代音乐的教学,难以找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纵使教学,也仅仅是停留在应付或仰望的层面,缺乏互动和激情。第二,教师担心学生不感兴趣,认为这样“之乎者也”般的音乐无异于文言文,搞不懂为什么要欣赏古代音乐。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如何打破对古代音乐教学的“迷思概念”的坚冰?如何帮助高中学生缩短与古代音乐的时空距离,让那些充斥着“之乎者也”的音乐课堂里也留下他们青春的印 1 记、智慧的飞扬?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人文气息 教学不仅仅是教教材,我认为,它更应该是一种学科知识的渲染,传递一种风格、一种兴趣以及一种做人的态度。中国古代音乐不同于现代音乐,它是建立在中华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上的,追求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因此,将古代音乐精品的欣赏置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系统中,把教学的主线从欣赏作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点等方面转移到文化教育中来,以文化教育为一个新的侧重点是我们应采取的方法。记得我曾花不少时间准备《中国古诗词的音乐魅力》一课,我的主旨是想通过对诗词和音乐的双管齐下,让学生不但体味到中国古诗词的音韵美,更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深感自豪。这节课给了学生深深的触动,他们对中国古诗词有了新的认识,对音乐与文学结合的美有了新的体悟。 二、挖掘教材特色,寻找动人之处 如何处理教材,不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更是教师全部才情和教学智慧的体现。不可否认,古代音乐的时空特点容易让当代人产生心灵隔阂,导致了它在现如今教与学上的尴尬局面。作为音乐教师,更要深入挖掘教材特色,寻找动人之处,让学生尽可能地融入古人的智慧中,并最终与“之乎者也”的音乐交朋友。其实,不管是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还 2 是他们排斥的古代音乐,音乐本身,永远应该是打破时空隔阂和心灵隔阂的不二利器。对教师而言,只不过是如何操控好音乐这把利器,去挖掘教材中的动人之处而已。我曾在一次市高中音乐优质课评比中聆听过《十面埋伏》一课。授课教师首先以自己富有感染力的琵琶演奏、亲和的教态以及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学生,尔后在欣赏“埋伏”乐段时,教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绎古战场“埋伏”的场景,配以自己精湛的琵琶演奏,让学生感悟到“埋伏”乐段中那节奏的张弛变化、旋律的下行模进以及不稳定音的出现所造成的紧张、恐怖的气氛,学生在自己的表演中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暗藏杀机的埋伏场景。这种场景的创设,有效地打破了时空的隔阂和对古代音乐的隔阂,使学生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音乐变得亲切自然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又如在歌曲《扬州慢》的教学中,在教师动情地朗读引导、恰当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同学们相互评点和感受该词作音乐的曲调特征并学唱之后,教师又找了一首现代作家根据《扬州慢》词牌填词的《梦中晋南》,让学生对比姜夔的《扬州慢》并吟唱,使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调歌曲的特征、意义,更进一步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音乐魅力。 当然,教材的处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认为,古代音乐的教学,难点就在于打破时空的隔阂和心灵的隔阂,任何有利于消除这种隔阂的方法都可以合理地运用 3 于课堂。相信通过教师独具匠心的处理,古代音乐的课堂也能产生强大的磁场,让学生完全沉浸其中。 三、擅用教学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一堂好课总会有一种不可捉摸的细腻、生动和感染力,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除了对教师的结构、语言表达、素材选择、教学基本功等有较高要求外,更取决于教师新颖合理的教学方法,为课堂创设一个富有强烈感染力的情感环境。 1,巧妙导入激赏趣 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关于音乐欣赏课的导入方法不胜枚举,而要让学生迅速地与这些“之乎者也”般的古代音乐交上朋友,巧妙地导入则尤为重要。只有经过教师认真构思、巧妙设计而成的导入方法,才能快速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春江花月夜》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花影层叠”乐段,请他们在这四个“水”字中(不同颜色不同字体)选择一个适合表现这段音乐意境的“水”字。在学生陈述他们选择的理由中,我读出了他们由于对中国书法的了解、热爱而产生的对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情感呼应。又如在《中国古诗词的音乐魅力》一课中,通过教师的古筝弹唱,以哀怨动人的歌声演绎歌曲《月满西楼》(李清照词),再辅以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将学生引入古诗词音乐的世界。 4 2,古今对比是亮点 对比是加强感受、发展想象力、深化体验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音乐教学中充满魅力的形象化教学方法之一。教学中的对比方法非常丰富,而作为远离时代的古代音乐,运用古今对比不失为一个教学亮点。如在《太古遗音》一课中,我让学生欣赏电影《英雄》片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影片,让学生感悟武术之道与古琴音乐的意境对比。又如在《中国古诗词的音乐魅力》一课中,通过对《扬州慢》等古诗词歌曲与学生熟悉的当代创作的古诗词歌曲如《但愿人长久》等的对比欣赏,让学生讨论它们之间创作手法、审美取向及社会意义等方面的差别。通过深层次的欣赏及演唱,使学生感悟到,作为一种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唐诗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它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者说是确立了另一种风格,而这,也正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 3,情感升华不可少 音乐之美自古都是用心灵来感受的。中国的古代音乐,一向以优美动人的曲调和多重美的品格,给人以无限愉悦、慰籍和鼓舞。它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音色美、和谐美和意境美,其中意境美是传统音乐的灵魂。在这些古代音乐中,“文人音乐”占有相当的分量。那时,作曲者多半是文人雅士,比如他们创作的古琴曲,特别讲究意境,崇尚 5 自然,在神思遐想中,追求一种深沉隽永的艺术境界,人们也常常以有无意境来音乐作品格调的高低。所以,作为教师,尽可能地多一点思考,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才能带学生真正用内心深处的灵魂去谛听那些超越时空的音韵,去追寻那些隐含在作品深处的意蕴。音乐的背后是生命,有悲欢、有爱恨、有感动,而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与审美有关,与生命有关,与思考有关,与爱有关! 中国的古代音乐是历代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这些古代音乐精品在口与口之间相传、在口与耳之间回应、在心与心之间共鸣、在代与代之间传承。现有高中教材中涉及的作品无疑只是沧海一粟、烟霞一缕。如果我们教师再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忽视对这些古代音乐精品的教学,那么,我们的传统音乐精品将难以传承、失去生机。静能生慧,只要教师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加强对古代音乐教学的思考力度,解除“古代音乐难听、难上”的魔咒,相信我们的学生也终会有与“之乎者也”神交的那天。 6
/
本文档为【解读古代音乐作品中“之乎者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